2020年08月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5249423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08月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年08月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08月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08月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02020 年年 8 8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卷中国文化概论试卷(课程代码课程代码 00321)00321)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303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 1 分,共分,共 3030 分。分。1.文心雕龙的作者是(A A)A刘踝B王阳明C许慎D.朱熹2.“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出自(B B)A.尚书B周易系辞上C.荀子不苟D.礼记中庸3.“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出自(D D)A.论语雍也B.史记C.汤刑D.孝经4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是在(C C)A隋朝B宋朝C元朝D

2、明朝5历史的显著特征表现为族群的代兴。它的朝代是(A A)A夏代B商代C周代D汉代6.用“五德终始”说解释朝代变更的是(C C)A庄子B墨子C邹衍D徐光启7.徐霞客游记的作者是(C C)A徐光启B徐世昌C徐弘租D徐达8.“牛李党争”发生在(A A)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9.步辇图的作者是(B B)A曹不兴B阎立本C.吴道子D张置10战国时期最有代表性的阴阳家是(B B)A商鞅B邹衍C墨翟D惠施11古代国家礼义制度大致分为(C C)A.“三礼”B.“四礼”C.“五礼”D.“六礼”12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梦溪笔谈问世于(B B)A唐初B.北宋C南宋D明初13大力提倡“移孝作忠”的是(

3、D D)A汉朝B隋朝C明朝D清朝14首次将脉诊法规范化的医学专著脉经成书于(B B)A汉代B西晋时期C唐代D北宋时期15.“余既滋兰之九吭兮,又树蕙之百亩”。这内容出自(A A)A.离骚B湘夫人C.九歌D.天问16汉代,将儒学定于一尊的是(B B)A汉文帝B汉武帝C汉景帝D汉元帝17提出“知先行后”观点的是(A A)A程颐B王阳明C王夫之D陶渊明18.太平广记成书于(B B)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19.“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这一诗句的作者是(C C)A李白B杜甫C陆游D.苏轼20法华经源于(D D)A伊斯兰教B道教C基督教D佛教21提出“五十而知天命”观点的是(C C)A老子B.

4、庄子C.孔子D.孟子22儒、佛、道的融合造就了新儒学,它就是(D D)A程朱理学B.玄学C禅学D宋明理学23汉语词汇对其他民族词汇的广泛吸收从古至今一直没有停息,“车站”的“站”,就是借用于(B B)A满语B蒙古语C.维吾尔语D朝鲜语24在乐论中提出“礼、乐之统,管乎人心矣。”观点的是(C C)A季扎B白居易C.荀子D屈原25王羲之“意在笔先,然后作字。”的主张出自(D D)A.周易B.文心雕龙C.诗品D.论书26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A A)A仓颉B蔡伦C张衡D司马迁27素有“一汤十变”美称的是(D D)A.川菜B粤菜C.湘菜D闽菜28.1907 年,发文主张中国废弃汉字,改用

5、“万国新语”(世界语)的是(D D)A黄遵宪B梁启超C胡适D吴稚晖29秦代“书同文”正字运动中,把各诸侯国原有的文字统一为(B B)A金文B小篆C隶书D楷书30骈文体是汉代以后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体,全盛期是在(C C)A秦朝B汉朝C南北朝D隋朝二、多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5 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31我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有(ABCDEABCDE)A长城B杭州西湖C.大足石刻D.福建土楼E.五台山32我国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有(ABCDABCD)A黄山B泰山C峨眉山D武夷山E.长白山33属于清代的文学作品是(ABCDA

6、BCD)A红楼梦B儒林外史 C.聊斋志异 D桃花扇E.水浒传34古代晋商曾有四大商帮,分别是(ABCDABCD)A船帮B驼帮C车帮D.马帮E.黑帮35道教信仰老子的“道”,把老子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衍生为三个世纪。它们分别是(ACDACD)A洪元B太元C混元D.太初E太昊三、名词解释题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5 5 题,每小题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3636文化名称中的“文”:文化名称中的“文”:(1)“文”的本意是“错画”,也就是花纹。(2)在古代汉语里,它的意义有所引申:因为花纹总是画在载体上的,所以在人类认知领域里,“文”引申为后天加工的品

7、德、修养,与表示先天素质的“质”相对。3737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1)即有形文化遗产。根据世界遗产公约的定义,它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2)及在建筑样式、分布均匀或与坏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3838墟:墟:(1)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墟”。人们通过赶墟,把多余的农副产品售出,换回自己不能生产的物品和农器具。(2)广东佛山一带,明代有三墟六市,清代上升为六墟十七市。相近的墟期之间,交易品种互不重复,以利商贸。39

8、39商幌:商幌:(1)这是坐商招徕顾客的特定符号。我国自宋、元、明以来,商幌增多,大致有实物幌子、实物附属品幌子、商品模型幌子、旗帘幌子和灯具幌子等。(2)辛亥革命以后,兴起了新式的理发业,以灯具为商业标志,后来的理发店已不再使用双股音叉了。现代的药店也都用灯具做商幌,表明夜间营业,昼夜服务。4040祭灶仪式:祭灶仪式:祭灶仪式灶台是居室内第二个兼用于生活与祭祀的设施。中国人信仰灶王,奉之为家神,平时,人们在灶台上供神龛,两边贴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是“一家之主”,给了他一个永不退休的地位。到了腊月二十三,全家举行祭灶仪式,吃灶糖、唱祭灶歌。四、简答题四、简答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9、 6 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5 5 分,共分,共 3030 分。分。4141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答:作为亚欧大陆的一部分,中国地理面积差不多与整个欧洲一样大。虽然地形复杂多变,但不失大陆的整体性。(1)首先是众多的河流犹如血脉一样,将大陆广大的地区连接在一起。(2)其次是地理通道。虽然地形多样,山岭众多,但不论多么险峻的地势,大自然总留给人以交通的便利。实际上也几乎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发生过人群交流的。42.42.庄子哲学的主要特点。庄子哲学的主要特点。答:(1)庄子哲学的宗旨重在个体精神解放,这种宗旨的最高表现是逍遥游,即无矛盾地生存于世界之中。庄子的解放,是主

10、观形态的解放,他并不否认矛盾,他只是强调主观上对矛盾的摆脱;他也不否认吝观现实,只是强调超越的生活。摆脱、超越的方法就是齐物”,即避免用是非、大小好坏等主观倾向看外物,实际也就是打破人以自我为中心的精神限制。(2)老子“无为”和“道法自然”的思想,到庄子这里改造为对世界的态度。子有着强烈的现实感,对生活中各种欺压、纷争、污浊,有着深切的感受和极端的无奈。43.43.“天人合一”观念的含义。“天人合一”观念的含义。答:“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独特的观点,主要包含两层意义:(1)人是天地生成的,人的生活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2)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和人类道德的最高原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44

11、44元朝统一对中国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元朝统一对中国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答:(1)元朝统一对历史发展也有许多积极影响,其中之一是民族的融合。今天的北方人大多是元朝新融合成的汉族后裔。同元朝征服者-起进入中原的色目人,经过长期与内地其他各族人民的杂居、通婚以及文化上的相互学习,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即回族。(2)元朝在经济方面的积极作用表现在北方生产的恢复。经过金灭辽国和元朝极其残酷的统一战争,北方大部分地区荒残不堪,元朝统一后,也采取了劝课农桑的措施,使北方经济有所恢复。4545传统商业活动的类别。传统商业活动的类别。答:(1)互惠交换。这类传统交易与追求商业盈利无关,交易活动属于社会互惠性质的等

12、价交换行为。(2)行商经营。这是读主向买主主动汇合的商业经营方式。(3)坐商经营。这是由买主向卖主主动汇合的经营方式。坐商经营有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和相对稳定的劳资关系,有钱庄、银号、商行等规模较大的贸易集团。4646宗族事务的主要内容。宗族事务的主要内容。答:宗族事务主要有以下内容:管理宗族的机构;宗祠活动;族产管理族谱编修,祖墓祭扫;族学教育;尊卑区分;族谊互助等。五、论述题五、论述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2 2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010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4747为什么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难度很大为什么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难度很大?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难度很大

13、,因为它们有以下几个特点:(1)高度的个性化。它们是创造者个人智慧的结晶,在传承中丰富完善,形成特色和流派,所以完全是个性的,这种成品与它的初创者和优秀的传承者更新者是难以分开的。文化艺术品种的生命力寄托在艺术家的创造力中,它们的载体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任何一种物质。所以,抢救和保护主要是针对通过两种传衍而产生的代表作而言的。提倡普及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品种,为抢救和保护创造一种环境。民众的参与有利于产生新的专门家,但无法代替专门家。(2)传承的经验性。它的传承和积累是经验性的,因此不可能是大规模的。在中国文化史上,这些品种有两种传承方式:一种是没有离开土壤的群体自发的传衍,另一种则是父子

14、、师徒口耳相传,参悟体验。这些品种不是不可以普及,但是一旦普及,那部分非物质的精华就会有所失落甚至大量失落。(3)浓缩的民族性。具有这些内涵的文化成品,经过每个时代的过滤,形成精品,积淀了各时代的精粹,保留了最浓缩的民族特色。它们是民族灵魂的-部分,随民族的兴亡而兴亡。它们是超时代的,因此可以传世;但完全的跨民族移植时难以做到的。4848怎样理解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的“因材施教”怎样理解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的“因材施教”?答:因材施教,就是要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符合实际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能够各尽財。因材施教的最早实践者是孔子。他特别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并

15、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发挥学生的特长,弥补学生的不足。如论语先进记载,子路和冉有同样向孔子询问“闻斯行诸”的问题,但由于平日里子路过于冒进而冉有过于退缩,所以,孔子就要求子路不要闻斯行之”,而要求冉有“闻斯行之”。(2)勐也十分强调因材施教,他认为,人的天性是相同的,但由于后天的修养不同,便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个性差异,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他把对学生的教育分为五种情况: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材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伍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孟子尽心上)(3)唐代的孔颖达继承了子的这种思想,提出了“师当随材而与之”的教学主张。他认为,教学不能按教师的主观意愿行事,而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来决定教授的内容和进度,“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啥之可也。如果教的内容已经超越了学生的接受能力,那就宁愿停止;如果-味地进而不顾其安”(礼记正义学记),结果只能造成学生的负担过重,最终导致教学的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