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的西藏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振兴视角下的西藏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2020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乡村振兴视角下的西藏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以普兰县为例姓名米玛次仁学号162803116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班级行政161指导教师徐大丰 二二年六月摘 要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人均GDP也在逐年攀升,城镇人口已经多于农村人口,但我国仍旧是一个农业大国,基于庞大的人口基数,还是有大量农业人口,且其中包含大部分农村贫困人口,因此从农业农村的角度来考量,乡村振兴了,国家才会振兴。而要实现乡村振兴,农村产业发展就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农村产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以农业联结工业、服务业为特色的产业链的模式展开的,所以需要农村各地打破传统的、分割的、片面的个体发展模
2、式,结合自身的优劣势与其他地区相互借力,联合城乡发展,以期在一个发展系统内形成不可取代的发展优势。当然,农村产业发展的进步不止体现在为工业制造业提供优质原材料,还要广泛开拓自身的工业与服务业发展,如工厂的建立,旅游业的开发等等。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我国农村发展应该抓住机遇,努力发展符合自身情况的产业,促进发展农村的循环经济、绿色产业、休闲观光农业等,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这也是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当地政府可以开发和整合本土自有资源,保护传统建筑原型,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绿色产业、旅游观光产业,促进乡村观光旅游事业的发展。旅游业是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发展速
3、度最快、最具有活力的产业, 已经成为促进西藏转变发展方式的动力产业、优化经济结构升级的优势产业、推动跨越式发展的支柱产业。普兰县隶属西藏边境, 位于中、印、尼交界处, 经济发展紧迫, 本文将普兰县作为研究重点, 通过分析该地区的资源优势和旅游现状, 旨在如何利用其资源优势, 实现乡村旅游振兴, 提升地区经济实力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为西藏普兰县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助力。关键词:乡村旅游振兴、民族旅游业;旅游资源AbstractChinas economy is in a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and the per capita GDP is also incr
4、easing year by year. The urban population is already larger than the rural population, but China is still a large agricultural country. Based on the huge population base, there are still a large number of agricultural populations, which include most of the rural poverty. The population is therefore
5、consider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griculture and countryside, and the country will be revitalized before the country is revitalized. To achieve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industries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issu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industry is a systematic industria
6、l chain model featuring agricultural connection industry and service industr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break the traditional, divided and one-sided individual development model in various rural areas, combining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ith other regions Leverage each other to un
7、it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with a view to forming an irreplaceable development advantage within a development system. Of course, the progress of r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is not only reflected in the provision of high-quality raw materials for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but also the development
8、 of its own industry and service industries, such as the establishment of factor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Under such a policy environment, China s rural development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strive to develop industries that meet its own condition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ir
9、cular economy, green industry, leisure tourism agriculture, etc., and achieve the harmonious integration of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Major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rural industries. The local government can develop and integrate its own local resources, protect
10、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prototypes, inherit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develop green industries, tourism and tourism industrie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and tourism.Tourism is the fastest-growing and most dynamic industry among the various sector
11、s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of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It has become a power industry that promot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ibets development mode, an advantageous industry that optimizes economic structure and upgrades, and a pillar industry that promotes leaping development. Pulan County is unde
12、r the border of Tibet and is located at the junction of China, India, and Nep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urgent. This article takes Pulan County as the research focus. By analyzing the resource advantages and tourism status of the region, it aims to use its resource advantages to achieve rural touri
13、sm promotion , Promoting regional economic strength and putting forwar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to help the prosperity of tourism in Pulan County, Tibet.Keywords: rural tourism promotion, national tourism; tourism resources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前 言11西藏自治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及趋势21.1旅游空间得以优化21.2旅游发展机制不断完善21.3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
14、全面推进,旅游市场得以净化21.4旅游带动经济成效显著31.5旅游收入不断增加,主导产业地位初步确立32西藏自治区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42.1生态内涵不够凸显,旅游开发与资源环境保护有待进一步统筹协调42.2“旅游+”融合程度不深,旅游产业链条有待升级完善42.3核心产品竞争力不强,旅游产品精品化程度有待提高42.4旅游开放程度不够,外宾旅游机制有待放活52.5交通设施不够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52.6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匮乏52.7旅游供给结构单一,亟需创新52.8旅游产业投资不足,发展受限63乡村振兴战略概述74西藏发展乡村旅游的现实意义85普兰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原因95.1西藏普兰县旅
15、游发展现状95.2普兰乡村旅游发展滞后的原因95.2.1 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95.2.2有效规划和科学管理的缺失95.2.3当地旅游市场化程度不高96普兰县乡村旅游振兴战略实施路径116.1加大基础设施投资116.2推动旅游“互联网+”116.3加强特色小城镇建设116.4出台支持民族旅游业发展的专项规划116.5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126.6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推进无障碍旅游区建设126.7加速产业融合发展,梯度推进全域旅游优质发展136.8重点提升基础设施水平,系统构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136. 9升级营销手段,提高导游专业能力水平,保证民族地区旅游服务品质146.10加强西藏区域间旅游合作14
16、6.11增强旅游产品或服务创新156.12促进旅游业与其他行业共同发展15结 论16致 谢17参考文献18IV山东交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前 言西藏地区凭借着其美丽纯净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的游客,旅游事业进一步发展,旅游产业建设重在推行衣食住行购等产业设施配套的建设,要大力宣传藏族特色饮食,服饰等文化产品,开发具有藏族特色的纪念产品,不断的完善旅游发展机制,全面推进服务标准化建设,打造西藏地区独特的城市名片。当然在西藏旅游业迅速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也凸显了一些亟待改进的缺点,生态保护主题不够凸显,西藏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统筹协调旅游
17、开发和资源环境保护,完善旅游产业链条,增强核心产品的竞争力,加大外宾旅游开放程度,完善交通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扩大引进旅游管理,专业性人才丰富旅游供给结构,创新供给设施。以西藏普兰县为例分析,普兰县的创新乡村旅游业模式为当地带来的经济发展和特色产业,利用互联网促进旅游业的宣传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大力建设完善特色小城镇的建设,努力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建设和变革。1西藏自治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自2012年后,西藏自治区逐渐开始提高旅游业重视度,将“转变发展观念”作为全区旅游工作的重要任务,实施“旅游主导”战略,充分利用西藏地区的冰川雪山的高原特色以及藏传佛教、民风民俗等民族特色,把握“全
18、域旅游”发展的新形势,加快建设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1.1旅游空间得以优化西藏旅游业以拉萨、日喀则、和林芝三个地区为支点,陆续开发成人文旅游中心、自然风貌旅游中心和生态旅游中心,规划茶马古道、唐蕃古道、新藏文化走廊等特色旅游路线。加强旅游产业建设,重点推动衣食住行购等产业设施配套,宣传藏族特色饮食,唐卡、藏民传统服饰等文化产品,不断开发具有藏族特色的纪念产品。创立了“人间圣地天上西藏”的旅游品牌,通过各类渠道提高西藏旅游知名度,并在上海、南京、宁波等地逐一推广,以长三角经济带为中心,辐射周边西藏旅游客源地,极大地利用了品牌效应,进一步巩固西藏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和引导力,增强了西藏旅游业的发展活
19、力。1.2旅游发展机制不断完善在当地政府引导下各方企业纷纷参与西藏旅游的开发,极大提高了市场吸引力,多方协同的旅游发展机制已然成型,2012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使得西藏旅游的工作体制开始改变,重点凸显全局引导、多元发展、纵向联合、区块划分自治,形成了西藏旅游良性发展新格局。近三年内,旅游发展委员会积极寻找资本市场对旅游产业进行投资,其中,主要旅游发展计划五个,投资额达五十四亿元;第三届藏博会达成重要文化产业项目二十三项,投资额约为一百八十亿元;第四届藏博会达成重要项目十七个,投资额约一百亿元,体现了西藏民间投资参与、共同开发的发展特征。1.3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旅游市场得
20、以净化随着西藏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藏区政府对于旅游业的监管执法能力不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景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并不断建立健全旅游服务网络,提供旅游咨询、应急预警、救援服务及线上投诉的功能,使来藏游客满意度不断提升。为规范西藏各地的旅游管理能力,藏区各地旅游主管部门积极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西藏自治区旅游条例等,通过制定旅游监管、专项整治、景区测评等多种措施,完善藏区旅游管理服务。2016年,西藏自治区旅游主管部门开展藏区旅游平台专项整治行动,共计九千余人参与行动,累计突击检查各旅行社四千余次,保障旅游市场平稳运行。为实现有法可依,西藏旅游管理部门相继出台了西藏自治区旅行社接待服
21、务细则、西藏自治区导游服务细则、西藏自治区星级酒店接待服务细则等条例辅助监管部门工作。1.4旅游带动经济成效显著近几年西藏地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整体带动了西藏地区的经济。作为不发达地区的西藏,想要和东部东南部一样发展工业,发展农业产业以实现产业升级带动经济增长是不现实的,必须结合自身的条件,找到优势所在。西藏地区地域辽阔,民风淳朴,整体的经济态势不够发达和先进,因此要从全域旅游的切入点去发展自己的经济。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休闲娱乐的品质追求日渐增长时,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去经济发展不够充分但是具有民俗特色地方旅游,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在这种大的经济背景下,西藏地区更应该抓住机遇发展旅游业,积极开
22、发民俗特色旅游主题。在政府的引导下,西藏地区已经通过旅游业开发取得一定成效,整体带动西藏地区居民的GDP,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显著提高。经济上的改观证明了西藏地区发展全域旅游是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近几年,西藏地区着力发展“农家乐”“藏家乐”“牧家乐”,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来参观消费,也将西藏文化传播出去,逐渐形成系统的旅游文化品牌。品牌打响,更有利于旅游特色的形成,这种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使得全域旅游将地藏地区全面覆盖,以至于现在人们一想到西藏,就会想起人们朴实的游牧生活和独具一格的西藏民俗,西藏俨然已成为旅游胜地。1.5旅游收入不断增加,主导产业地位初步确立西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与其他地区发展
23、旅游业略有不同。大多数发达地区在于打造干净文明先进的城市名片,如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但在西藏,追求以满足人们购物和奢侈品消费为中心的旅游特色是不可能的,所以针对实际情况,政府便着力为西藏打造以民族民俗为特色的旅游名片。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西藏地区的人们广泛地参与到各种民俗表演与当地的旅游特色活动宣传当中,不仅从中获得收入,还增强了自身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了与其他民族的友好交流,而这也完美契合了我国各民族友好团结的国家政策。不管是农家乐还是藏家乐,各地的人们领略西藏的文化风姿,认识到各民族友好团结的重要性,也不断地向外宣传西藏的文化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助力经济和教育行业的
24、发展。西藏的文化产业链越完善,对于西藏地区的社会安定也是有利的。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相互借力,一同发展。当然,西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还要看到它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差异,在走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时也要注意保护好当地的自然环境与民俗环境,不能使浑然天成的民族民俗特色全然变成商业化产业基地,丧失了本地的特色,也不利于西藏地区旅游业的科学发展。2西藏自治区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西藏旅游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展现了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势头,但离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西藏旅游发展的战略定位,以及西藏的“十三五”旅游发展目标,还是有很大的缩进空间,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没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旅游
25、结构模式不够精细,市场供应与需求不能够相匹配,基础设施跟不上旅游的发展,还有就是相关部门的管理水平太低等,以西藏旅游业为出发点进行探讨,将为如何提高民族地区旅游业综合效益提供有益借鉴。2.1生态内涵不够凸显,旅游开发与资源环境保护有待进一步统筹协调优良的生态环境是西藏旅游业的一大特色,作为高海拔地区,特殊的地理条件导致西藏的旅游业相比于其他的省份面临着更为苛刻的生态环境形式,所以,在西藏的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这也就导致了西藏的旅游业发展的也要相对的缓慢,怎样将西藏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做到相协调,是一个需要做好长远思考的问题,现在旅游者对西藏的兴趣点主要是自然
26、生态风光和浓厚的历史文化,但是,因为西藏旅游的营销模式做的不到位,很多深入的特色生态无法让旅游者感受到,对生态的保护也导致了景区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你,旅客的基本食宿得不到满足,最终就会导致旅游者在完成全趟的旅行以后,对西藏的生态文化感受不足的,对西藏的重要生态战略地位认识不足,体会不到西藏所独有的那种稀缺感,这些都是西藏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所要考虑的应该加入到旅游产业中的东西。2.2“旅游+”融合程度不深,旅游产业链条有待升级完善如果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西藏的旅游业,那么单一的特色旅游是不能够满足西藏旅游业的长足发展,未来的旅游业一定是依附于并且带动着其他产业的发展,这也未来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从
27、现有的旅游业发展现状来看,旅游业与资源、农业、工业、科技、文化等产业的锲合度太低,整个旅游业的链条只有框架,不够精细,旅客的消费满意度不高,通过旅游业为这条产业链的主线,旁线发展农家乐,臧家乐、休闲并带动农副产品、工艺品以及特色产品的消费,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解决旅客的食宿购的问题,增加游客的满意度,能够有效地带动二次旅游。再就是,民俗过于雷同,生活在西藏地区的其他民族不应该摒弃自己的文化而趋向于藏族的文化,应该保留自己的特色,多元的文化也是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方面。2.3核心产品竞争力不强,旅游产品精品化程度有待提高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感受不
28、仅仅停留在“旅”上边,更在意的是享受,精神上的享受和物质上的享受,所以对旅游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要求也逐渐变得更加严格,面对如此的消费需求,西藏的旅游业如果不能够自己的核心产品,那么势必会被旅客所不选择,优良的生态环境,浓厚的历史文化,这些特色如果没法转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即使再有优势,也会被淘汰,怎样才能提高核心产品的竞争力,势必要从最基础的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做起。2.4旅游开放程度不够,外宾旅游机制有待放活西藏以其纯净美好的环境景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爱好者。较为著名的城市有“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称阿里,有神山冈仁波齐,还有神湖玛旁雍错,拥有深厚的佛教底蕴,是藏传佛教,印度教等多种宗
29、教共同认定的世界中心。在一二五期间,西藏全区累计接待的国内外旅游者约6790万人次,国内游客占大多数,入境旅游者仅约123万人次,进展旅游者的1.8%。国外入境旅游者数量较少的原因,第一是西藏地区旅游的境外宣传力度不够。西藏应凭借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纯净美丽的景观环境,十分吸引国外旅游爱好者,但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到位,国外很少有机会了解到西藏地区的人文环境。第二,对于国外游客来说西藏入境程序过于复杂。西藏对于入境游客尚未建立统一的进账管理系统,各部门无法进行统一申报审批,是现行的办证制度中,入藏确认函受理时间过长,手续办理流程过于复杂,边境通行证办理限制过多,在一系列的入境手续过于复杂成为了国外游
30、客的一个较难以克服的客观因素。此外西藏旅游对国内的开放机制也尚未健全,西藏急需打造一系列便利旅游区建立。2.5交通设施不够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西藏旅游的基础配套设施尚未完善,相比国内其他地区的交通方面具有较大的滞后性,西藏交通设施的滞后,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开发与发展。全区3A级以上的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和咨询服务等尚未发展完善,个别咨询服务中心已建立,却形同虚设,并不能发挥实质性作用。一个旅游地区的厕所是更能体现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的高低,2015年国家旅游局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旅游厕所改革,西藏地区响应此次号召,旅游厕所的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未达到标准要求,无法全部实现,数量充足,卫生文明使
31、用,免费有效管理等高要求高标准,这不仅仅影响旅客的体验感,也为西藏地区景观环境的保护加大了压力。2.6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匮乏在大力推进西藏旅游业的发展时,进藏参观旅客数量明显上升,但是西藏旅游专业人才数量与市场发展需求之间极不匹配,大大地影响了西藏旅游业的发展。从旅游管理层人才的角度来说,旅游规划管理人才虽然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其经验稍显不足,给旅游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数量匮乏以及高质量从业人员的缺失,都直接影响了旅游业,乃至整个西藏经济体的发展。2.7旅游供给结构单一,亟需创新从旅游行业来说,旅游社和星级饭店二者在服务范围内存在很多交叉部分,但是服务价格上却存在着较
32、大的差距。西藏近年来旅行社的数量在逐年上升,而星级饭店的数量却在逐年减少。这导致了西藏旅游供给结构的不平衡不合理,星级饭店的营业收入相较其他省份份额较少,西藏旅游应加大星级饭店的发展,逐步完善整个旅游供给结构体系2.8旅游产业投资不足,发展受限西藏地区每年对于旅游产业的资金投入相对于其他产业成本较高,由于其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不足,所以西藏旅游业在初期旅游项目必须投入远高于内地其他省份的成本,如果没有庞大的旅客流量作为整个产业的收入支撑,则西藏旅游投入势必会远远大于收益,这将成为西藏旅游发展过程中面对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资金问题,前期投入较高意味着较大的风险,其高风险将成为西藏发展的高动力,西藏旅游业
33、发展蓬勃,将会为西藏全区带来较大的收益。3乡村振兴战略概述党的十九大指出, 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对农村农业的重视,提高对农村农业优先发展的重视, 根据十九大报告的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推动城乡融合,建立和完善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提高农村农业的发展速度,坚持绿色农业和现代化农业,实现农村的飞速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对于新时代三农问题发展提出的总规划, 坚持农村优先发展,目的是要缩小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贫富差距,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想推动农村的发展,实现乡村的振兴,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周边餐饮、民宿等行业的发展,是农村振兴的一
34、大机遇。充分发掘本地特色产业,提高农村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乡村振兴, 为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贡献一份力量。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经济也发展迅速, 人们更加热衷于享受物质生活, 因此, 发展乡村旅游业能够带动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国各地都在致力于推行乡村旅游建设, 乡村旅游发展已经成为解决三农现实问题的重要举措。4西藏发展乡村旅游的现实意义在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努力下, 西藏旅游业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用新途径、新方式、新渠道推动旅游业的结构改革, 着力于标准化旅游方式、新时代“旅游农业(或者其他产业)”、特色乡村旅游的方式, 发掘长处,补充短板, 全力将西藏建成具有高原特色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35、西藏坐落于我国西南边陲, 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西藏的发展从小方面说需要推动本地经济发展,从大方面说关系到我国动作的和谐稳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治国先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与此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与他不谋而合。目前来说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来说发展较为缓慢, 推动西藏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人均收入和人民幸福指数是当务之急,因此,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也是实现脱贫攻坚的一大步。5普兰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原因5.1西藏普兰县旅游发展现状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藏地区的发展,也衍生了一系列的相关产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16年的GDP是
36、1150.07亿元, 比2015年增长10.0%, 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615.17亿元, 增长9.6%。2017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561.43万人次, 比2016年增长10.6%。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2527.08万人次, 增长10.7%;接待入境旅游者34.35万人次, 增长6.7%。旅游总收入379.37亿元, 增长14.7%;旅游外汇收入1.98亿美元, 增长1.6%。随着当地特色旅游业的发展, 西藏地区的人流量不断增加, 从而带动了相关产的也得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均收入,推动了西藏地区的飞速发展。普兰县创新了乡村旅游业的新模式,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游客也日益增
37、多了, 目前当地农牧民自发形成乡村旅游合作互助组织, 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对资源进行整合和在分配,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推动经济发展。但是, 普兰旅游态势发展缓慢, 一方面是因为“阿里神山圣湖”等旅游区的基础建设尚未完成,另一方面是因为该地区的自身发展落后和配套设施不足的问题。5.2普兰乡村旅游发展滞后的原因5.2.1 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普兰县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对于大型的旅游团接待能力不够,只能接待一些散客。来这里参观的游客通常是自驾游或者是报的市里的旅游团,规模不大, 因此,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效果不够明显,效益较为低下;普兰县当地的旅馆和酒店较少,承担的游客数目也很少,因此规模
38、不够, 尤其是香客朝拜高峰期和旅游旺季,这个缺点显得尤为突出,同时还存在基础设施同质化和服务精细化不够,不能展现出本土特色。5.2.2有效规划和科学管理的缺失旅游从业队伍建设方面不够专业化,解说员皆以农牧民为主 2009年培训导游解说员十四名, 目前均已拿到神山圣湖旅游景区景点导游解说员证。2010年培训了第一批旅游从业人员九百余名。但对于专业化的管理人员和精通本地特色的高学历人才较为稀少,因此,需要对从业人员加强专业化培训,同时吸引大学生回乡创业。而普兰县神山圣湖的建设是陕西省的投资, 因为资金缺乏问题,导致后期的宣传力度不够,同时在大局规划上缺乏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5.2.3当地旅游市场
39、化程度不高目前, 普兰的旅游商品基地以普兰国际贸易市场为主, 除此之外,没有大型的商品基地,多数为小店铺。因为思想滞后、信息滞后的的问题,导致了招商引资的不足以及市场流通的欠缺。因此, 普兰县旅游业还需要不短的创新和发展。2008年以来,普兰创新销售模式,实行统一联票, 此模式效果反应良好。由于起步晚、宣传力度不够,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接待规模小、特色产品开发力度不够等原因,导致了普兰对于游客的吸引力不足。虽然知名的阿里神山圣湖旅游区在全国范围里较为出名,但是他的信息群体的范围有限,多以香客和信徒为主。不论是大规模的旅游团,还是自驾游的散客都很少,因此经济发展受限制。6普兰县乡村旅游振兴战略实施
40、路径民族地区因其天然的地理优势和民族特色,能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且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能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民族旅游业作为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环节,已经成为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因此普兰县应该在自身所具有的天然旅游资源的基础之上,着力发展民族旅游业。6.1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普兰县的乡村观光若要活跃起来,要最大程度地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首先要促进“人”之间交流沟通的构筑,解决旅游地“小交通”和城市“大交通”之间的关系。要加强高速公路和县城之间的公路铺设,缩小城乡之间的一些差别,通过提高旅游便利性的同时,使物流更加畅通,也使地方旅游成为与外部交流的桥梁。未
41、来普兰旅游机场建成后,这种状况将得到有效的缓解。举例来说,使用“PPP模式”,将市政工程和交通运输结合起来,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地区提供广阔的空间,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6.2推动旅游“互联网+”互网络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对生产要素的分配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普兰乡村缺乏对相关旅游产业的宣传,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来推动农村旅游的发展,作为知名景区提高知名度的工具,互联网因此尤为重要。近年来,作为一站式旅游服务平台的“牦牛出行”正在广泛使用。将西藏运输与旅游大数据中心作为技术支持,持续整合旅游需求与资源信息,为西藏运输与旅游提供最佳解
42、决方案。普兰县也可使用该平台为旅游者提供更好的体验和服务。6.3加强特色小城镇建设建设有特点的小城镇是在城乡发展结合的方针下形成的重要方法。在推进新城镇化的过程中,同贫困作斗争,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树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非常重要。普兰县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这为开发各类旅游产品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基础。以资源的惠泽、产业基础、地区环境、历史文化等优点为基础,普兰乡村的旅游资源将全部活跃起来,经济发展将依靠集群推进。要把握好各种政策的优点,利用各种政府资金,努力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服务设建设和变革,尽快努力并提高工作效率,从根本上改善该县的旅游环境。6.4出台支持民族旅游业发展的专项规划从国家
43、层面的政策来看,中央高度重视民族旅游业发展,西藏又是“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上的重要一环,全国“两会”多次提及西藏发展旅游的重要性,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西藏旅游业发展到达新高度,中国西藏发展论坛的召开也昭示着西藏的发展进入新阶段,西藏旅游业将迎来对外扩大开放的关键期。普兰县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习融合国家层面的政策,把本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融入到国家的发展战略中,积极响应中央号召,促进民族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普兰县必须结合自身的情况,出台适合本地区民族旅游业发展的专项规划。我国民族旅游业已经发展良久,各地可借鉴的经验非常丰富,而且西藏地区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区发展民族旅游业的政策也有所不同
44、,普兰县政府可以派专人去不同的地区学习考察,总结各地民族旅游业发展的经验,取其精华融合到普兰县自身的发展中来。在学习不同地区经验的同时,普兰县也要着力解决自身已经存在的问题,例如基础设建设、人才培养等。此外,西藏作为与南亚各国交往的重要门户,是未来国际旅游发展的重要枢纽,因此隶属于西藏的普兰县在制定民族旅游业发展的专项规划时,必须要考虑到如何适应国际化的发展,可以出台出台支持建设重要世界旅游目的地有关的配套政策或专门规划,才能在西藏旅游业扩大发展的浪潮中抓住发展机遇。6.5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旅游是民族地区旅游业区别于国内其他地区旅游业的显著优势,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发展民族旅游业,因此在发展
45、民族旅游业的过程中,普兰县政府应该首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这种战略不仅应用在自然环境保护中,也应该应用在文化资源保护中。普兰县拥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首先在景观方面,普兰县有天然的山峰河谷、普兰战场遗址以及多处寺庙,政府必须对这些景观加强保护,对于当地居民要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教育,对于游客要做好警示措施,必要时可以采取一定的处罚来阻止游客对景观的破坏,同时也可以定期组织当地居民进行义务捡拾垃圾的活动。在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时,应当尽可能的展现山水的自然风貌,不可过度装饰自然,对于遗迹和寺庙这种已经有人工痕迹的景观,可以适当的加装一些护栏,让游客和景观保持一定的距离,对于寺庙内锈蚀严重的文字壁画
46、,政府可以请专业人员进行修复,同时也可以对遗迹进行修缮,这些景观都将成为普兰县民族旅游业发展的特色。其次在文化资源方面,普兰县有藏剧、歌舞“玄”,“羌姆”、弦舞、普兰果谐等多种舞蹈,其中大部分都是发源于普兰县,是普兰县特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其显而易见的能够作为普兰县民族旅游业发展的特色,但是传统文化在传承方面一直都存在着后继无人的问题,因此不光景观需要可持续战略的保护,普兰县的传统文化也急需可持续发展,普兰县政府可以加大投资,让年轻一代意识到民族旅游业发展将会成为普兰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吸引年轻一代回到家乡传承并且发扬传统,政府可以兴办专门的剧院,为舞蹈展演提供专业的场地,最终民族旅游业发展
47、所带来的效益也可以投入到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中来。6.6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推进无障碍旅游区建设提升旅游开放水平是现阶段及未来民族地区旅游业深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例如,西藏应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孟加拉-中国-印度-缅甸经济走廊的建设,抓住机遇,通过“向南亚开放大运河” “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和“中尼旅游联合协调委员会”的年度会议和特别活动,如“海外西藏旅游促进周”,都增加了西藏的影响力。以冈底斯国际旅游合作区建设为试点,探索促进交流与国际合作的途径。积极宣传日喀则市和普兰县为边境试点旅游区,促进亚东边境生态旅游区,陈塘沟生态旅游区,吉隆沟风景区,班公湖景区、札达士林景区,穹隆银城景区等4A级
48、风景区在古格王朝风景区等边境地区的评估工作,探索经营方式有利于产生全面利益的边境旅游。实施“放管服”改革政策,研究制定城市旅行社规定的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事项,促进下放旅游行政审批的权利,与公安、外交、军区、边防和其他积极磋商合作,利用诸如西藏旅游信息网提高了服务的舒适度。充分利用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等省的区位、交通和旅游资源,合作建立无障碍旅游区,促进西藏及各省建立无障碍旅游区共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旅游产品,开展旅游资源交换,市场联动和信息交流,促进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6.7加速产业融合发展,梯度推进全域旅游优质发展为了使民族地区实现旅游优势向经济增长的转化,有必要做好产业整合。近年来,西藏着力打造旅游品牌“天上西藏”,打造突出西藏文化民族特色,突出区域特色,提升重点品牌的旅游要素品牌体系。跨区域宣传例如“茶马古道”和“唐番古道”,建立以保护、观赏、考察游学的野生动物如塞林科、达戈为代表的区域旅游品牌,对旅游品牌整体形成重要支撑。在全球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有必要进一步促进示范活动的创建。基本原则是改革和创新旅游业管理,协调旅游总体空间,打造特色旅游胜地,优化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