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3月月考试题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3月月考试题卷.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绍兴中国轻纺城中学初中部绍兴中国轻纺城中学初中部 20142014 学年第二学期学年第二学期 3 3 月月考试卷月月考试卷七年级语文试题卷七年级语文试题卷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2323 分)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3 分)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端木蕻良怀着ch tng的热爱,发出了他的sh yn: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w hu和耻辱。2古诗词默写填空。(7 分)(1)山际见来烟,。(吴均山中杂诗)(2)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3)独坐幽篁里,。(王维竹里馆)(4),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
2、城闻笛)(5)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6)木兰诗中描写战场生活艰辛、表现木兰勇敢坚毅的诗句是,。3根据语境把下列标有序号的句子填在横线上,组成一段意义连贯的话。(只填序号,2 分)这一次来到黄山北海,早晨天还没有亮,就有人跑着、吵着去看日出。我一骨碌爬起来,在凌晨的薄雾中摸索着爬上曙光亭,那里已经是黑压压的一团人。我挤在后面,同大家一样向着东方翘首仰望。天是晴的。但在东方的日出处,却有一线烟云。一转眼间,它就涌了出来,顶端是深紫色,中间一段深红,下端一大段深黄。然而立刻就霞光万道,白云为霞光所照,成了金色,宛如万朵金莲飘悬空中。最初只显得比别处稍亮
3、一点而已。须臾,彩云渐红,朝日露出了月牙似的一点。4名著阅读。(5 分)(1)童年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它讲述了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1分)(2)“很久以前,我就明白了,姥爷有一个上帝,姥姥则另有一个上帝。”根据你对童年的阅读和理解,姥爷的“上帝”是指,姥姥的“上帝”是指。(2分)(3)写出下列文字所对应的事件(选择其中的两条回答,2 分):A他嗷地一声狂叫,猛地把我往凳子上一摔,摔伤了我的脸。“把他给我绑起来,打死他!”B米哈伊尔舅舅忽然扬起手对着他弟弟的脸就是一下;弟弟大吼一声,揪住了他,两个人在地板上滚开了,发出一片喘息、呻吟、辱骂的声音。C我突然觉着这个干瘦干瘦的老头儿变得非常高
4、大了,像童话里的巨人,他一个人拖着大货船逆流而上!D茨冈直挺挺地躺着,只有手指头还在微微抓动,手指头上的血迹在阳光下闪着光。5综合性学习。(6 分)区文明办响应中央文明办关于“悬挂厅堂家训,用家庭伦理使人长孝心”的要求,正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文明家训家规、优秀家风故事”征集活动。现邀请你一起来参加。(1 1)学习家训:)学习家训:A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B郑板桥:淌自己汗,吃自己饭,自己的事业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是好汉。C曾国藩:纵人以巧诈来,我仍以浑含应之,以诚愚应之,久之则人之意也消。若勾心斗角,相迎相拒,则报复无已时耳。以上三句都是出自古代名人的家训,
5、选择你最欣赏的一句进行赏析。(2 分)(2 2)补全家训:)补全家训:说到勤俭节约,李明同学想起了 朱子家训 中的一副对联:“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恒念物力维艰。”但他怎么也想不起下联的开头是哪四个字。请你根据对联知识,从下列四个选项中帮他选出正确答案,并从对联的角度加以解释。(2 分)A一丝一毫 B半丝半缕 C一星半点 D一点一滴我选()理由:(3 3)创作家训:)创作家训: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为自己的家庭创作一则家训,简要解释创作的理由。(2 分)我家的家训:我的理由: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2121 分)分)(一)不要对那个人叫嚷(12 分)周末,是乡下家长来学校看孩子的日子,每逢
6、这时,学校门口涌满人。那些家长,无一不是手提肩背的,里面塞满父母对儿女的牵挂和怜爱。有一幕,总遇见:驼背的母亲,无比艰难地在人群中挪着步。那背,可真叫驼,已弯曲成一把弓。她的头,努力朝上昂着,鸭子一样的,伸向前去,一步一匍匐。即便这样的母亲,亦是要在背上,背上一个大包裹。里面塞着她儿子爱吃的小菜,和换洗的衣裳。做儿子的,与母亲恰恰相反,生得高大挺拔。他在人群里,早已看到母亲了,并不叫唤,而是一阵风似地冲出校门,路过母亲身边时,用胳膊捅捅母亲,算作招呼。表面上装作不认识,脚步匆匆,继续前行。母亲见到儿子,焦急的神情,立即换上欢喜,笑容绽放,使她脸上的每一条纹路里,都仿佛游弋着一条欢乐的鱼,她一叠
7、声唤着儿子的小名,踩着碎步,艰难地跟在儿子后面跑。她的叫声,以及她奇怪的走姿,引起一些人的张望。儿子急,在人少的地方停下来,回头,眉头紧皱,对母亲跺脚。等母亲气喘吁吁赶到他跟前,他俯视着母亲,低声呵斥:“你叫什么叫,生怕别人听不见哪?!”一把拽过母亲背上的包裹,恨恨道:“跟你说过多少回了,不要来,不要来,你为什么还要来?”母亲不恼,母亲仰着头看着儿子,杨树一样的儿子,多么让她骄傲。她轻言慢语说:“我不来,谁给你送吃的穿的啊?”“我会自己请假回去拿的。”儿子的眼睛,不看母亲,他扫视周围的人,那眼神,明显有些躲闪。母亲还是宽容地笑:“你这来来回回的,多浪费时间哪,我给你送来,省得你来回跑。”儿子一
8、听,恼了,跺脚叫:“谁要你送!”话说完,提了东西要走,母亲赶紧拉住儿子,细细叮嘱,煮的鸡蛋要趁早吃掉,不然会坏的;鱼吃完了不要把装它的瓶子扔掉,下次好再装了带来;被子要时常拿出来晒儿子哪里耐烦听?他打断她的话:“好了好了,你少来,下次你不要再来了!”他挣脱母亲的手,甩开大步,往学校跑去,一路之上,头也没回,做母亲的站在原地,目送着儿子,知道儿子的背影消失,她又站了很久,这才恋恋不舍地转身,一步一匍匐地走了。在校园里,我亦曾碰见过另一个女学生,对着前来看她的父亲发火,是嫌她父亲给她买的外套不好,女学生冲着父亲叫嚷:“谁让你买的?乱作主!这颜色难看死了,我不穿!”做父亲的捧着那件外套,讪讪笑着,束
9、手无策地站在一边。女学生我教过,平日里,是个温文尔雅的孩子,却在父亲面前,全然失了礼貌。当她看见我,很尴尬,低声叫了声:“老师。”我摸摸那件衣服,我说:“挺好看的呀。”做父亲的如同得了“天书”:“你看,你们老师都说好看的。”女学生瞅了父亲一眼,红着脸,不情不愿地接下了父亲买的衣服。我很想告诉这些孩子。请不要对那个人大声叫嚷,他们或许贫穷,或许丑陋,或许木纳。可是,他们的爱,一样醇厚,一样珍贵,因为,那是血浓于水。你的叫嚷,是对他们爱的践踏。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写的两件事。(2 分)7下列加点词语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活动?(4 分)(1)儿子的眼睛,不看母亲,他扫视周围的人,那眼神,明显有
10、些躲闪。(2)当她看见我,很尴尬,低声叫了声:“老师。”8赏析下面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4 分)(1)那背,可真叫驼,已弯曲成一把弓。她的头,努力朝上昂着,鸭子一样的,伸向前去,一步一匍匐。即便这样的母亲,亦是要在背上,背上一个大包裹。(2)他在人群里,早已看到母亲了,并不叫唤,而是一阵风似地冲出校门,路过母亲身边时,用胳膊捅捅母亲,算作招呼。表面上装作不认识,脚步匆匆,继续前行。9怎样理解文章题目“请不要对那个人叫嚷”?(2 分)(二)父亲的新年(9 分)傅东华中学生杂志社邀我谈话的那天晚上,母亲从故乡到上海。女儿娟,儿子浩,都特地向学校告了假,和我一起到车站迎接。母亲接到了,在别后的琐
11、屑家庭谈话中,提到明年是父亲的七十阴寿。那时我心里正被中学生编辑出给我的题目“新年”占据着,及至提到父亲,这才像通了电似的突然把新年的观念的和父亲的影像融合了起来。是的,自从我能记忆的时候起直到我童年的终了,每个新年的回忆里总是父亲的影像居于最前列。一到腊月初头,父亲的面容就变严肃了,账目要清理,年事要备办,一切都得父亲独个人担当。有时候,父亲紧皱着眉头,双手互相笼在袖筒里,默不作声地在房里整日地往来踱着,我们都知道他正过着难关,于是新年将到的喜望就不觉被给父亲的同情所销克。但是到了新年的晚上,年夜饭照例是十大碗,照例一到上灯就开始。那时街上讨债人的行灯还正往来如鲫,我们却已安然团坐吃喝了。因
12、为这,父亲总是很郑重的对我们说:“我们能够这样也就不容易啦。”元日早起,父亲就穿着廪生的衣冠开始请神供祖。正厅中心的方桌上这时挂上红桌帏,朝南一张椅子上披上红椅罩,上面竖着一个纸神马,桌上供着神果盒:这就是过新年的主要背景了。在这背景上演着过新年的节目的就只父亲一个人。我们都是看客。我们看过他毕恭毕敬的跪拜祖先容,看着他送往迎来地招待贺年客。这些,在我们都是过新年的有趣的节目,在父亲却是严肃的义务。啊,我是直到现在才了解这种义务的意义的。到了灯节,每夜,父亲总先领我们到别处看过一遍,这才回家等着,等到灯行过我家门口,我们全家人就都让在门口看。行列的末节是关圣帝君的香亭,前面有个灯伞仪仗,伴有细
13、乐,后面四面尖角旗,一面大帅旗,都挂着灯笼,也有一副锣鼓伴着,总是冬呛冬呛地敲得那么单调。我们听见这声音,总感着一种兴会完尽的不快,而父亲每夜又必加一上句结束词:“好啦好啦,明天再看啦!”这使我们愈加觉得难过。最后一夜他只换了一个字,音调却悲怆得多:“好啦好啦,明年再看啦!”我们听见这话时的感触是难以形容的,但也直到现在,我才十分了解这话的意义。父亲去世已经 27 年了,故乡废止行灯也已有了好几年,即使他活到现在,也已不复得“明年再看啦”。娟和浩都不曾见过祖父,不知祖父怎么个样子。他们自己的父亲不会像祖父那样过新年给他们看,这是他们的不幸。但是每年新年终了时的那种悲怆情调他们却也尝不着,又何尝
14、不是他们的幸福?而且当他们的父亲过着这样的新年的时候,他还没有做中学生哩。10文中先后出现“明年再看啦”这句话。(1)在第段中,“我们”和“父亲”对这句话的感触各是什么?(2 分)“我们”:“父亲”:(2)联系全文,第段中的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受?(2 分)11请归纳出“父亲”这形象的特点。(3 分)12作品将“父亲”放在“新年”中描写,这样的构思有什么好处?(2 分)三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1616 分)分)(一)(9 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
15、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 分)(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2)泯然众人矣()(3)贤于材人远矣()(4)卒之为众人()14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2 分)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
16、钱币乞之。15仲永的天赋才能从哪些事情上说明,请列举出来。(3 分)(二)鹿亦有智(7 分)博山 李氏者,以伐薪 为生。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仔,携家喂养。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时值秋祭,例 用鹿。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然旬日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猎者固 请。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是夜鹿去,遂不归。李氏深悔之。注释:注释:博山:古地名。伐薪:砍柴。秋祭:官府在秋季举行的祭天地的仪式。例:名词作状语,“按旧例”、“按惯例”的意思。固:坚持。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 分)(1)时值秋祭()(2)乃向李氏求之()(3)李氏不与()1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是夜鹿去,遂不归。18结尾说“李氏深悔之”,李氏到底“悔”什么?(2 分)四作文(四作文(4040 分)分)19请以“我已不再是小孩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写出真情实感;(2)书写端正规范,字数不少于600 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