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意图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意图 .pdf(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意图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意图【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 1 毫米、分米的认识 P35-39 页。【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展开对长度单位分米、毫米的学习营造氛围,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对于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具有重要意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初步建立
2、1 分米、1 毫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2.知道 1 厘米=10 毫米,1 分米=10 厘米,1 米=10 分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测量,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长度观念,体验毫米、分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毫米、分米长度观念的建立。【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教具:教具:多媒体课件、纸杯、金箍棒、光盘
3、、米尺。学具:学具:小圆片、一分硬币、一张卡、10 厘米长金箍棒、直尺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谈话引入:同学们,喜欢孙悟空吗?甜甜小朋友也很喜欢孙悟空,一天晚上,孙悟空就来到了他的梦里,(出示情境图)请你仔细观察,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分米(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富有童趣的情景,使学生有条理的观察事物,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感受到学习新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二、分析素材,理
4、解概念1.认识毫米。(1)初步感知 1 毫米。提问:我们之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你能在直尺上找出哪是 1 厘米吗?(学生活动)老师追问:除了这些,你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直尺,从直尺上找出 1 毫米的长度,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明确在直尺上每一小格的长度是 1 毫米。(2)联系生活实际,寻找 1 毫米。提问:同学们观察一下你手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大约是 1 毫米呢?指生说一说,再进行测量。(3)进一步感受 1 毫米的长度。拿出一枚 1 分钱硬币,竖着放在尺子上,看看它有多厚?然后借助这枚一分钱的硬币用手势表示一下 1 毫米大约有多长。追问学生有什么感受?小结:生活中
5、当我们要测量一些比较短或薄的物体时,就可以运用毫米来做长度单位。(3)探究毫米和厘米的关系。谈话:那我们知道:尺子上 1 小格的长度就是 1 毫米,那 8 毫米呢?10 毫米呢?引导学生观察直尺,追问:你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板书:1 厘米=10 毫米。【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看一看,直观感受 1 毫米有多长;试着说一说,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用小手比划 1 分硬币的厚度;找生活中的 1 毫米。通过看、说、找、量这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数学活动,在充分的体验、感受过程中,帮助学生深刻地建立起 1毫米的表象。】2.认识分米。(1)测量,初步感知 1 分米。谈话:量一
6、量你手中的金箍棒有多长?学生操作,组织汇报交流,金箍棒长 10 厘米。教师顺势讲解:其实 10 厘米还可以表示为 1 分米,也就是 1 分米=10 厘米。引导总结并板书:1 分米=10 厘米。追问:你能在直尺上找出其它的 1 分米吗?在米尺上从不同刻度起找出 1 分米。【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充分观察直尺,初步感知 1 分米就是 10 厘米,在米尺上从不同的起点找起 1 分米,使学生在初步感知 1 分米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联系生活实际,寻找 1 分米。提问:我们认识了 1 分米,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大约是 1 分米呢?谈话:说一说你找到哪些物体的
7、长度是 1 分米?预设:透明皂的长、卷筒卫生纸的高度、光盘的这段长度(其实是光盘的直径)、银行卡的长度等大约是 1 分米。追问:你能用手势表示 1 分米大约有多长吗?【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在生活中找长度、宽度或厚度大约是 1 分米的物体,这样学生对 1 分米的实际长度有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并且通过手势帮助学生形成 1 分米的表象。】(3)探究米和分米的关系。提问:想想米和分米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可以借助手中的米尺数一数,也可以算一算。赶紧开始吧。(学生活动。)讲解总结顺势板书:1 米=10 分米=100 厘米【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创设一个个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
8、自主、积极地去探索、去发现,在深刻感知和灵活运用中充分认识长度单位分米。】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提问:同学们,现在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都有哪些了呢?借助米尺整理 1 毫米、1 厘米、1分米、1 米及其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用手势大约表示出 1 毫米、1 厘米、1 分米、1 米。举例不同的物体测量长度时所需的单位也会不同【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学完毫米、分米的认识后,整合学过的长度单位,借助米尺、给长度单位排排队、说说每相邻两者之间的关系、用手势大约表示,生活中不同的物体该选择怎样的长度单位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四、巩固发展,应用概念四、巩固发
9、展,应用概念1.看看谁的反应快。一座大楼高约 30()这位同学的身高约 135()课桌的高度约 7()手机的厚度约 9()(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引导评价)2.八戒日记。3月2日星期二阴八戒的日记3月2日星期五阴早晨,我从长2分米的床上起来,拿起13毫米长的牙刷刷牙,然后洗脸吃饭。接着走了200cm远的路来到学校,坐在5m高的凳子上,拿出15分米长的铅笔和5 厘米厚的练习本,开始做练习。找出错误,说明理由并改正。你能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这样的数学日记吗?【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在应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猜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五、课堂总结,回顾提升五、课堂总结,回顾提升今天我们认识的毫米、分米以及以前学过的厘米、米都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叫做长度单位。在认识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从学会了什么知识,获得了什么方法,有什么感受三方面谈收获。预设学生可能回答的不完整,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评价补充。【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培养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板书设计:毫米、分米的认识mmdm 1 厘米=10 毫米 1 分米=10 厘米 1 米=10 分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