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学生恶作剧策略.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5246845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7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纠正学生恶作剧策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纠正学生恶作剧策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纠正学生恶作剧策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纠正学生恶作剧策略.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生“恶作剧”行为矫正策略的案例研究恶作剧是指捉弄耍笑、使人难堪的举止。恶作剧最基本的形式即是故意使他人陷入窘境,并在旁观赏他人尴尬、吃惊、惶恐等等寻常难以得见的情绪表现,借此得到乐趣。这种恶作剧纯粹是以满足行为人个人乐趣为目的,其他观看者或被恶作剧的人不一定也会觉得有趣,而且往往适得其反地令人憎恶。这种恶作剧有时已经达到了欺凌或犯罪的程度,可能会面临始料未及的严重后果。在平时的教育中,部分儿童也会出现恶作剧的行为。这种恶作剧有时已经达到了涉嫌犯罪的程度,可能会面临始料未及的严重后果。儿童恶作剧行为受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不良的家庭环境、教师不当的处理方式及社会负面信息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老师们

2、发现不少爱搞恶作剧的孩子大多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但日后是否能够成才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的态度,因此正确对待儿童的恶作剧行为十分必要。一、学生情绪特点与具体表现。随着年段的升高,懵懂孩童成长为有了自己想法的小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是情绪却很不稳定,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容易激动、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很容易使心情变坏,不计行为后果。如果说在低年段受了别人的欺负就知道向老师告状的话,到了中年段他们已经有了报复别人的心理,并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学习上,上课经常注意力不集中,要么与同桌窃窃私语,要么搞其他小动作。很少主动回答问题,爱起哄

3、。课后作业要么胡乱做敷衍了事,要么抄袭别人,要么干脆不做不交。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上,是全校有名的“捣蛋鬼”。最拿手的就是恶作剧藏东西、欺负弱小同学、给别人起外号几乎所有能折腾人的歪点子都能想到,每天换着法儿来使。对老师的教育当时能够认错,但实际效果差,三番五次,屡教屡犯。恶作剧的学生中,男生的“出格”行为,叛逆心理及其行为的发生概率都高于女生。所以,女生大多是男生“恶作剧”的对象。现在的孩子都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氛围中长大,他们的道德水准较差(甚至是模糊的),道德水准约束不了自己的行为,他们甚至认为,自己或同伴的某些“杰作”,是自己聪明或胆识的表现,“多血质”或“胆汁质”的男生往往都把这种“恶

4、作剧”当作自己的“丰功伟绩”,他们不考虑后果,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有时想到“恶作剧”会带给自己皮肉之苦但也“在所不辞”。“恶作剧”行为大多针对比自己弱小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学校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必须小心行事,怕招惹那些同学。“恶作剧”的学生认为,在这些弱小学生中开展这些“有趣的活动”比较安全,一方面,这些小同学大多“逆来顺受”不敢吭声,另一方面这些同学没有反抗能力,对自身没有威胁。这些“恶作剧”的男生在班里大多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他们大多不信任自己的老师和家长,对老师和家长有着一种“戒备式”的心理,这种心理的行为表现为:见到老师时不打招呼,故意东张西望,答非所问,自己犯错了不愿接受老师的批评

5、教育,有时甚至回避老师的问话。“恶作剧”的学生在学习上得不到同学和老师的关心、帮助,经常遭同学和老师的“白眼”甚至嘲笑,人格上得不到同学和老师、家长的尊重,他们认为,“恶作剧”是对同伴、老师和家长一种最好的“回报”,所以,“杰作”完成之后大多“面不改色心不跳”,虽然心虚,但仍然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恶作剧”的学生大都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学习、纪律、生活得过且过。他们认为,反正自己怎么改,老师和同学、家长都不会相信自己。下面我们来看几个案例:案例 1:A 君,是班级里的一个调皮学生。有一次老师发作业本给同学们,并且表扬了班级里作业做得好的同学。B 君是 A 君的同座位,也是班级中学习

6、成绩优秀的好学生,当然也是这次老师表扬的同学之一。A 君听到了老师总是表扬 B 君,于是就趁 B 君不注意,偷偷地将 B 君的作业本藏在了自己的书包里,带了回家。后来,A 君跟老师谈的时候说 B 君一直受到表扬,他很嫉妒,藏起他的作业,想看看好学生没做作业时,老师是怎么处理的。案例 2:小 w 经常趁大家不在时,翻别人的书包,把别人最喜欢的东西藏起来,他这样做只是想看看大家丢东西时着急的表情,觉得这样很好玩,准备过一段时间他就把东西再悄悄还回去。结果班里人心惶惶,都说闹鬼了。小 w 自己也害怕了,反而不敢把东西还给同学了,因为他很明白自己就是那个“鬼”。后来他开始睡不着觉,内心倍受煎熬。案例

7、3:小 D 是个四年级的男生,特别调皮,经常做一些令老师和同学啼笑皆非的事情。一天,语文课上,老师请小 D 的同桌站起来回答问题,答完以后同桌坐下,结果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同桌委屈地哭了,小 D 却哈哈大笑。原来,小 D 趁同桌站起来的时候,偷偷把她的椅子挪到了旁边,故意让同桌“出洋相”。案例 4:2005 年 8 月 4 日凌晨 1 时,河南郑州一大型商场门上出现用水彩笔书写的恐吓敲诈信。恐吓者声称在商场内放置了 150 斤炸药,要求商场“准备 1800 万元”。郑州警方连夜紧急调动近200名警员,经过近 4 个小时的仔细侦查后竟发现:恐吓者是 4 名来郑州游玩的小学生,大的 13 岁,小的

8、11岁。他们写恐吓信竟是突发“灵感”,觉得好玩。一个恶作剧导致出动数百名警察,并引发了一部分群众的恐慌。但由于4 个孩子均属于未成年人,并且年龄均在14 周岁以下,完全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警方只好在对他们批评教育后,通知家长将他们领回。二、小学生恶作剧的原因分析第一:学生自身方面。A 自身发展特点决定。儿童的恶作剧行为与其自身发展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较低,自控能力差,往往凭借直觉而不是理智去行事,易受外界消极因素的影响;对人、对事缺乏客观、全面的认识,遇事好冲动,很少能考虑自己的行为会给他人代来什么样的影响。B 为寻求快感而恶作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没有兴趣,在恶

9、作剧中寻求到了特殊的刺激,通过捉弄别人获取快乐乐此不疲。此类恶作剧通常令人反感,有时会产生不良后果。C 精力过剩引起的恶作剧。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早期教育的开发,绝大多数学生智力超前,精力充沛。而现行的一个目标,一个要求的大班授课制,很难让他们吃饱,如果教师不加以正确引导,而他们自己又无处发泄时,也会因精力充沛搞些恶作剧。D 在好奇和模仿心理驱动下恶作剧。儿童天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模仿心理,有些儿童是再好奇与模仿心理驱动下进行恶作剧的。E 希望获取他人关注。有些儿童具有自卑心理或者是具有表现欲想显示自己的才能,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和伙伴的更多关注和赞赏,但是在正常途径无法满足其需要时,便

10、会采取恶作剧方式来引人注目。第二:家庭环境方面。A 家长的过分溺爱,对孩子百依百顺,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对孩子的一些恶作剧行为也不加以适当地引导和控制。一旦家长满足不了孩子的要求时,孩子就会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达到其目的。B 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不能针对孩子的过错因势利导,而是一味的以“训、骂、打”解决问题,结果不但不能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反而会造成其严重的逆反心理。他们虽然不敢正面反抗父母,但是往往以恶作剧的形式来发泄心中的不满。C 家庭教育与孩子成长严重脱节,让孩子放任自流,单亲家庭或父母与孩子不在一起生活的家庭,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或出现的问题行为不能得到家长的及时、正确

11、的指导和纠正,以致造成孩子问题行为的频繁发生;父母感情不和睦或者父母有不良习惯和嗜好;隔代教育的孩子等,容易使子女产生焦虑、恐惧、沮丧、怨恨的心理,从而产生恶作剧的行为。第三,学校方面。A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味追求高分数、升学率,忽视了对有问题行为的学生的人格培养,忽略了对学生的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B 竞争激烈:分数主义、升学主义、能力分班之弊病等,多数学生生活在焦虑紧张之中。C 课外活动功能不强:没有适当和足够的课外休闲活动,活动场所也缺乏,使学生过多精力无处宣泄,造成三五成群,闲荡冲突,惹事生非。D 教师教育方式不当,会助长儿童恶作剧行为。有些喜欢恶作剧的儿童在学校常常受

12、到同伴的投诉,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因此部分老师缺乏足够的耐心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经常用斥责、孤立、压制的态度对待恶作剧儿童,使之孤单无助后,可能会更加频繁地搞恶作剧,以引起他人的关注。E 学校心理辅导功能未能有效发挥或教师处理学生冲突事件不够圆满妥协妥当。F 同伴团体的影响:结交品行较差的同伴,受到不良影响。第四、社会方面A 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些良莠不齐的影视、书籍也会对孩子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在学生中很受欢迎的蜡笔小新这部动画片,小新就特别喜欢搞恶作剧,掀女生裙子,故意脱光屁股等等。圣斗士星矢、奥特曼这样的动画片,打斗、厮杀的镜头几乎每集都有,Q 版三国、校园漫画这些没有营养的书籍,

13、让孩子们阅读之后开始模仿,在家里偷偷实践各种恶作剧,使大人深受其害。B 受不良网络的影响。网上流传各种各样图文并茂的恶作剧信息,这样的网络信息对儿童的影响是消极的,难免会让跃跃欲试。C 受不当玩具的影响。玩具是孩子少不了的伙伴,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市面上有一些玩具带有恐怖、色情或者低级趣味,“放屁垫子”、“吓一跳口香糖”各种整蛊玩具的出现,对于喜欢猎奇的儿童来说,更是成了他们恶作剧的好帮手。所以家长在购买玩具时也不应盲目去购买。三、小学生恶作剧行为矫正的指导策略面对爱搞恶作剧的学生,无论家长、老师,都应该把他看作是小学生“正常”的行为,不要把他当作是一种“怪现象”。相反,我们应该把他看作是学生“

14、智能”的一种表现(当然,应该是在没有引发严重后果的前提下),我们应该把他当作一种“教育资源”来加以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也是一种好的教育资源。我们可以把学生这种“歪聪明”引导到学习上来,当发现这种行为时,我们必须面对现实,用微笑的心态去接纳学生,用幽默的语言去批评、教育学生,切忌用粗暴的言行去对待学生,如果在没有伤害学生的前提下,可以让“故事重演”,让他“切身处地”去感受一下“恶作剧”带给他的“快乐”,让他去尝尝其中的“滋味”,让他学会“换位思考”,当做某一件事时,首先要想到他人的感受,要考虑事情的后果。当批评教育时,要讲究时间和地点,不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去训斥他,不要把他带到办公室在老师

15、们的面前“示众”,这样,会伤害他的自尊心,会弄巧反拙,达不到教育的效果。1、抑制情绪,巧用幽默。在课堂上特别是个别不喜欢学习的学生出于一种好奇心理,喜欢给老师难堪,喜欢看老师发怒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因而当学生在课堂上发生这种现象时,特别是年轻老师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处理。不要因为一个小的恶作剧而影响课堂教学,淡化处理,不让学生的阴谋得逞。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案例,某小学 4 月 1 日这一天,孩子们也想学着西方过愚人节。一位胆大的学生把扫帚横放在虚掩的教室门上,班主任一推教室的门,“啪”的一声,从门上竟然掉下一把扫帚,正打在班主任头上。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都瞪圆了眼睛等着一场暴风雨的来临

16、。然而,只见那位老师脸色平静,神态自若地弯腰捡起扫帚,放到门后,然后稳步走上讲台,面带微笑说:“这可比放个水桶好多了,谢谢大家没有让我变成落汤鸡,下面开始上课。”就这样,这位班主任从容地控制了本来对他十分不利的局势,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事后恶作剧的同学也主动承认了错。2、热心诱导,切忌放任自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情绪的引导和调节。当恶作剧发生后,课后一定要找个适当的时机和学生进行交流,或在班会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学会做人。尊重人也是一种美德和个人修养,知道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必须学会尊重别人。对一些好的习惯给予表扬,树立学生身边的典型让学生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惯。教

17、育学生要正确对待同学之间的矛盾冲突,不要事事以我为中心,遇事多找自己的原因,努力做到“严以律已,宽以待人”。有了宽容之心,心胸才会开阔,才会走出狭隘,才不会动辄发火,从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教育学生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内心才会充满阳光,消除阴霾。如果自己想不通可以找老师,相信任何问题总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教师只是简单的训斥指责不加以耐心地教育引导,只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起不到任何教育效果。3、分析好“恶作剧”动机。动机决定行为。学生搞恶作剧的心理是多样的。有的是出于对事物的好奇,也有的是认识上的局限,故意捣蛋,还有的是感到无聊,感到注意力无处放,能吸引他们的自然就是怎样寻乐子等等。因此,不

18、可一概而论,而要区别对待,对症下药。该批评的要批评,该引导的要引导,该教育的要教育。教育孩子时需要我们掌握技巧和方法,要充分了解孩子,多用心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性格,多用他们能够理解的语言方式来表达你的愿望和要求,同时体会他们的感受。有益而广泛的兴趣能陶冶人的性情,有助于健全的人格发展,喜欢恶作剧的儿童大多顽皮、好动,尝试一些他们所喜爱的活动、游戏,如跳绳、下棋、玩拼图、贴画等等,开发他们的智力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儿童的生活变得充实有趣,恶作剧的行为自然就会减少。再者还可设立奖罚制度,逐步改正他们搞恶作剧的行为,如每天表现良好的学生可以得到一颗小星星,在言语上要多对其进行鼓励、表扬

19、,一周都表现好的没有搞恶作剧的学生,可以奖励两张阳光卡,特别针对那些有搞恶作剧习惯的学生。与同伴合作完成某件事时,还可给予全班(组同伴)连带受奖,利用集体的鼓励和赞许鼓励适当行为,如乱跑、乱喊、恶作剧时则给予批评或取消某种权利。4、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对出现孩子恶作剧时要及时处理,抓住时机,趁热打铁;同时要讲究场合,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乐于接受。中高年段已有了强烈的自尊心,教师针对出现恶作剧行为的学生不要在班里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训斥。但要借此对全班同学进行教育。讲明这种行为的危害性,让每个学生知道搞恶作剧是不很道德的,不仅对他人造成损害,还会让搞恶作剧的人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让每一个

20、学生明白这种行为是错误的,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的,这种行为直接可能导致学生之间的争执,甚而引起吵架,打闹事件。5、重视品德教育。有些恶作剧中包含诸如欺骗、破坏、攻击等行为,但是儿童可能没有意识到其中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如果任其发展,可能会造成儿童品行不良,甚至是犯法。因此对小学生中存在的恶作剧现象,教师千万不能忽视,但也不夸大其词,无限上纲上线。对搞恶作剧的学生要通过个别谈话的方式,让他知道自己这种行为对别人造成的危害,弄清楚这样做的原因。让学生将心比心,如果你喜欢的东西莫名其妙地消失、找不到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促使学生通过换位思考来改正坏习惯。实事证明这种方法是非常有效的。极个别儿

21、童爱搞恶作剧,是由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的。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矫正治疗。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矫治有行为矫正、游戏矫治、家庭治疗、动物辅助治疗等几种比较常见的方法。老师和家长也可以在专家的指导下尝试这些方法。?行为矫正法。这种方法是根据学习原理,运用奖罚方法去改变或消除儿童的不良行为或症状,并教给儿童顺应社会的良好行为。这一方法在儿童的补偿性教育中已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对儿童自闭症的治疗,相关研究均表明行为矫正法有良好的效果。比如强制休息法对于又蹦又跳总是“恶作剧”的孩子,作为惩罚,可采取把孩子带进办公室,让他脱离使之兴奋的环境,两眼冷静地审视他,强制他休息片刻。?游戏矫治法。游戏矫治法是指为儿童创设

22、一个特别的游戏室(角),通过游戏,让儿童自发地、自然地将自己的心理感受与问题充分表现出来,获得情绪上的放松,最终认识自我,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控制自我。其中,个体性的游戏矫治对解决由儿童本身的情绪而导致的问题比较有效,而集体性的游戏矫治则对解决由社会适应困难而引起的问题较为有效。如果孩子爱在客人面前扔东西,家长不妨在屋里门上设一只尼龙靶盘,当客人来时,征得客人的同意,大家一起投掷,看谁扔得准。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又使孩子从游戏规则中学会约束自己,使无序的乱动转移成有序的竞赛。?家庭治疗法。家庭心理治疗是一类以家庭为单位,通过治疗性会谈、行为作业及其他非言语性技术来消除心理、病理现象,促进

23、个体和家庭成员心理健康的心理治疗方法。家庭心理治疗首先对儿童进行心理障碍的评估与诊断,再对问题儿童进行家庭干预,对儿童心理行为障碍的治疗有良好效果。其实,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尤其是孩子。爱做恶作剧的孩子,除了天性比较顽皮以外,往往得到关心较少。孩子都有着渴望被重视、被关心的心理需要,恶作剧有时便成为他们引人注意的手段。威廉詹姆士说:“人的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那些搞恶作剧的学生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你只要以肯定的态度去积极引导,总能创造教育的奇迹。所以,关心孩子,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纠正孩子不良习惯的一种好办法。如果你让孩子明白,你随时随地都在关心他,他就不会用“恶作剧”来寻求注意了。请向学生敞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特有的宽大胸怀,精心雕塑每个孩子的心灵,只要我们用神圣的爱去滋润孩子的心田,定会,也定能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