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有效性复习的策略(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有效性复习的策略(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考物理有效性复习的策略初中物理总复习既要系统梳理基础知识,又要科学分类中考模拟试题,深入剖析中考命题规律,全面总结备考方法技巧,精确把握题组训练难度。如果操作不好会加大学生间的差距,使部分学生丧失信心,从而导致教学成绩的整体滑坡。为了提高学生在总复习中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在总复习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在尝试中自主复习,在自主复习中尝试成功的喜悦,在成功的喜悦中尝试创新的复习方法。教学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复习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问题和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技能与技巧在总复习中发挥他们特有的功能,即符合素质教育所倡导的理念,又能
2、减少学生课业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词:夯实基础;内在联系;学生个性差异;求异性思维;发散性思维一、紧抓双基,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知识网络1.1 明确考点,梳理知识 初中物理知识可分为测量和常见的物理现象、力的初步知识、电和磁的初步知识、学生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使用等四大部分。到了总复习阶段,应该从知识的系统性方面去考虑,把各章节的知识重新归纳、整理,并形成知识网络,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整理成有机关联、正确完整的知识体系,摆脱原有的段落和章节顺序的约束,从而把厚厚的课本念薄,使学生对每一部分内容的理解更进一步的提高。在总复习中,要指导好学生根据考点,整理知识,归纳分
3、类,让学生明确考点,明确要求,掌握重点,并通过针对性训练,促进知识内化,将单一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建知识网,使知识系统化。例如在复习力和运动时,教师边提问边把知识点联系起来。物体受力时,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所受合力为零,运动状态也不改变,继续保持静止状体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些力叫平衡力(初中只掌握最简单的二力平衡);二是所受合力不为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1.2 以人体中的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为例,构建知识网络“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是中学物理新课程的主要教学理念之一。要求在教学中尽量借助学生所熟知的事情和生活经验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应用知识能力
4、,使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不那么神秘,不那么难学,学起来挺有兴趣。人体是生命进化中最为复杂的生命体之一,人体中涉及到哪些初中物理知识?运用“人体”这一学生熟知的课程资源进行复习,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初三物理总复习时,我专门安排了一节复习课“人体中的物理学知识”,学生积极性很高,踊跃发言,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了学生乐于探究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兴趣。交流时,学生非常积极,争先恐后地想表明自己的观点。老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写在黑板上,解答不完善的由其他组补充,相同的问题避免重复。最后学生自己归纳并总结了关于人体的物理知识如下:(1)力学知
5、识压强的知识:人的牙齿用到了压强的知识。人的切齿和犬齿比较尖,双尖齿、磨齿的牙冠有尖状突起,这些都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少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的办法使人便于咬断食物或把食物嚼碎。人的脚有大小,一般规律是,体型高大的人的脚也较大,这样保证体重不同的人走路时对地的压强基本相同。人吸气时,胸肌使胸腔体积增大,肺内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大气压把空气压入呼吸道,进入人体的肺泡内;当人呼气时,胸肌使胸腔收缩压迫肺使它的体积减小,肺内一定质量的气体的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大于大气压,从而呼出二氧化碳。 人体血液的流动,是靠心脏收缩产生的压强。摩擦的知识:在人的口腔中,舌头表面是粗糙的,还有
6、上颚上也有纹路,这些构造增大了与食物的摩擦,便于搅动食物或者把事物送入食道。人的手掌和脚掌上都有特殊的掌纹。在握力一定时,手掌上的指纹和掌纹可以增大与接触物的摩擦,便于人抓紧要拿的东西。脚掌上的花纹,可以增大摩擦,使人走起路来脚不和袜子、鞋子打滑,更省劲。人走路时,脚和地面之间产生摩擦,脚用力向后蹬地,相对于地有向后运动的趋势,地面对鞋底就产生了阻碍脚相对于地向后运动的摩擦阻力,这个力向前,正是这个力使人前进。简单机械: 人的前臂是一个费力杠杆。肘关节是它的支点,托起东西时,物体的重力是作用于它的阻力,肱二头肌施加的力是它的动力。能量的知识: 人吃进食物,经过消化,把不能被人直接吸收的大分子变
7、成能被人吸收和利用的小分子经消化道进入细胞,在细胞中发生化学变化,把生物质能转化为化学能被人利用。人的生理弯曲(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还有人的脚弓、股骨和胫骨的弯曲,就像自行车车座下的弹簧一样,能把人行走或跳跃过程中上下运动的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能有效减小行走过程中的振动对大脑的影响。(2) 热学知识在人较长时间激烈活动时,人体会产生很多热量,这些热量不及时散发出去,会导致人的正常生理活动被破坏,人体的汗腺会及时分泌汗液,汗液的蒸发吸收人体大量的热量,使人体温度保持在37的恒温稳状态。在天气气温较高情况下,人体的热量较难散发时,人体也会以大量出汗的方式散热。头发不仅有美容作用,头发还能调节
8、体温保护大脑的作用。冬天,寒风凛冽,血管收缩,头发能使头部保持一定的热量;夏天,赤日炎炎,头发可以遮挡日光的直射对头皮的伤害,同时,血管扩张,头发又能外散发热量。因此,头发具有既能保温又能散热的双重功能。(3) 光学知识人的眼睛,是最灵敏的“照相机”。眼睛的瞳孔就像照相机的光圈,光的强弱不同,它的大小会改变;晶状体就像凸透镜,而且其焦距可以改变;视网膜就像“胶卷”。对于正常的眼睛,当人看较远的物体时,晶状体曲度减小,焦距变大;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曲度又变大,焦距变小,可以始终使像清晰地成在视网膜上。人体有一定温度,会散发出一定波长的红外线。但人体某处有炎症,温度局部增高时,局部散发的红外线强
9、度会发生变化,因此,医学上可以通过拍摄红外照片进行辅助诊断。人的双眼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判断物体的具体位置。当人用一只眼睛看物体时,不仅没有两只眼看得清楚,而且逆着光线看过去,不能确定物体距人的远近,也就不能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而用两只眼睛一起看时,逆着光线看过去,光线交叉的位置,就是物体的位置了。(4) 电学知识人体有生物电流,用医疗设备进行人体生物电流的检测,可以了解人体组织的工作情况是否正常。如:医学上的心电图、脑电图,就是根据这一现象制成的。测谎仪也是根据人体电流情况做出判断的。人在撒谎时,人体的生物电流会发生异常变化,根据生物电流情况可以做出是否在撒谎的判断。(5) 声学的知识人的声带振
10、动,发出声音,使人和人之间能用语言交流。不同的人的声带不同,在发声时就产生了不同的音色,我们凭音色就可以辨别是谁在说话。人的耳朵是听觉器官,声音通过空气的振动传入人耳。振动的空气使耳膜产生振动,耳膜把振动传给听小骨、经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声音的传递需要介质。人的骨头可以传递声音,如果单单是传导性耳聋,就可以利用骨传导的方法听到声音。人的双耳效应帮助人判断声源的位置。声源到两耳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耳的时刻和强弱等特征也就不同,根据这些差异,人就可以判断声源的位置。二、 研读“中考说明与指导”,巧抓解题的训练2.1 研读考试说明,不留知识死角中考说明是命题的依据,明确了考查知识的范围
11、及各知识点考试的要求,并且通过题型示例表明了今年中考的题型特点。因此,让同学们必须认真地阅读中考说明,在使用时按中考说明中的双向细目表逐条反思自己的复习是否覆盖了这些知识点,不能在知识上留有死角。要注意两点:第一,力学、电学在中考中所占比例较大,难题和较难题也多出在这两部分2。然而,考生不应该就此忽略了要求相对较低的热学、光学的复习,保证这两部分不丢分对最后的成绩可能更有实效。第二,整理与记忆要考查的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各种知识与公式,在最后的复习阶段能够灵活运用。2.2 解题是物理学习过程及中考复习的重要环节只看书不解题是学不好物理的,但当前应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人认为做题越多见识越广,越
12、能应付中考,从而导致“题海泛滥”,这是很错误的,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却不利于夯实基础,更不利于学生树立自信与培养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每位同学都已经做了大量的习题,复习阶段不是重复再做多少道题,重点应放在利用“中考说明与指导”上有限的题目,引导学生多分析、多比较、多思考。从近几年的云南省中考试题可以清楚地看出,基础题一般都是教材中的原题;中档题目,一部分是原题、另一部分是经过改造的题目;即使是较难题,有的也是出自中考说明与指导的原题。可见复习中紧紧抓住“中考说明与指导”,是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多快好省地取得中考好成绩的法宝。下面重点介绍对“中考说明与指导”上习题的一些处理方法。2.2.
13、1 有针对性地选择习题习题的选择科学与否,主要取决于教师对习题功能的认识是否正确,取决于习题本身在内容、题型、难度、对学生有无针对性及习题的量等方面是否得当。在每次复习课后,我都是从中考说明与指导上筛选一些科学的、必需的、有针对性的习题让他们练习,且布置习题的量要适中,在完成的时间、数量上不搞“一刀切”,让学生在教师的“大计划”之下制定自己的“小计划”。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用一种进度约束他们势必扼杀学生个性,是不可取的。教师要怀着宽容之心,让跟不上进度的同学根据“小计划”少学一点,让学有余力的同学根据“小计划”多学一点。让学生有一定的选择,使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发展。2.2.2 勤于对相关题目
14、进行归类总结不同题型,但涉及的是同一知识点,我引导学生进行归类处理,并引导学生分析:它们是如何从不同角度去考查同一知识点的。考察相同知识点的试题多种多样,可引导学生将习题归类,这样可以克服学生单纯为做题而做题的毛病。物理题的类型较多,各种类型的解法各有特点,要引导学生分析各种类型题的解法,积累经验,掌握解题规律。如“压强”的解题思路:对于固体压强,先找出压力,判断受力面积,然后求压强;对液体压强,先找出液体的密度,然后判断深度,求出压强,最后求压力。再如近几年来出现的一些中考新题型,学生解答这类问题感到困难,我把解答信息给予题的方法归纳为:第一步信息处理,包括丢弃跟问题无关的干扰信息,找到有用
15、的信息,并使之跟物理知识发生联系;第二步是把题目中的日常生活、生产、社会热点或现代科技等背景抽去,使之纯化成物理过程;第三步为确定解题方法或建立解题模型;第四步处理信息,解答问题。其中第一、第二两步是解信息题特有的,也是解信息题成败的关键,完成了这两步即实现了把信息题转化为“传统题”,也就走上了“熟路”。有不少习题,无论是解题思想、解题方法还是解题技巧、解答结果,会有相似之处。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知识点相同、数据不同的习题中,而且存在于不同的知识点之间。要有意识地将它们放在一起共同分析,找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以拓宽解题思路和方法。通过这样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
16、目的。2.2.3 善于将典型题目发散变化对于中考说明与指导的例题、练习题要深入研究,对于重点习题要深入讨论,适当扩展延伸,学会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达到“做一题,会一片”的效果,提高题目的利用率和解题效益。2.2.3.1一题多解在解物理习题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教师对一题多解应全部列出,这样的训练,对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有良好的作用。例如:初中物理中有关串联电路的典型题目有:“有一只小灯泡,其正常工作电流是0.3安,电阻是20欧。现有电源电压是9伏,要把电铃接在这个电源上,需要给它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串联的特点,先求总电阻,再求分电阻或先求分电压,后求分电
17、阻二种方法来解题,体验电学题灵活多样,开阔思路。2.2.3.2 一题多问一题多问是在教师引导下使问题逐渐加深,引导思维逐渐深化,可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例如:学生在做“用一动滑轮把重为100N的物体提到9m高的楼台上,所用的力是60N,那么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由于刚学到机械效率的知识,很多学生无法解题,便采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方法分为3步解题:(1)求总功、(2)求有用功、(3)求机械效率,并引导学生重温在动滑轮使用过程中,物体上升高度和手拉绳子上升移动距离的关系。由于分层降低梯度,学生在教师搭桥和引路下,顺利实现认识的飞跃。又如:一个标有“220V 40W”灯泡,在正常发光
18、时,通过灯丝的电流强度是多大?这时灯丝的电阻是多大?(附加)(1)如果此灯接在180V的电压上,电灯的实际功率是多少?(2)可否将此灯接在380V的电压上?为什么?(3)若将此灯与“220V 100W”的电灯串联在220V的电源上,哪盏灯更亮?为什么?(4)如果将灯接在220V的电源上,每天开灯2小时,一个月(30天)消耗多少电能?合多少度电?通过一题多问,带领学生综合分析并解决问题,则可发展学生的思维广阔性,从而真正理解了基本知识。2.2.3.3 一题多变一题多遍主要包括题型变换、条件变换二种形式。例如:填空题与选择题的互换,已知与未知的互换等。尽管摆在我们面前的物理习题浩如烟海,模型花样翻
19、新,可谓五花八门,但其设计方法,大都采用变式,即依据提出的模型交替变更提供材料的形式,设计新的模型,以显示其物理本质。学生在练习中遇到新题时感到陌生棘手,其思维障碍在于不善于把貌离神合的新模型与典型进行比较,去认识和把握新、旧模型物理本质上的共性,从而望题兴叹,无处下手。对此,教师应当通过组织有效的习题教学,帮助学生在形态各异的模型分析和对比中,抽象出共性,洞察共同的物理本质,从而跨越思维障碍,促进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质的飞跃。例如: 某农村学校食堂一个电热箱的电热丝烧断了,观察铭牌标有“额定电压220V额定功率1000W”字样,在电子器材商店只发现规格为“220V 50
20、0W” “220V 2000W”两种电热丝,物理课外活动小组为此设计了一些修复方案:小琼提出将“220V 500W”的电热丝截取一半替换烧断的电热丝;小东认为可将两根“220V 2000W”串联替换烧断的电热丝。通过计算发现,小琼与小东设计的电热丝,都符合电热箱额定功率要求,但这两种方案都能使电热箱正常工作吗?请学生从可行性上作出评价。利用上述两种规格的电热丝,再设计一种合理的修复方案。单一的题目或题型限制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对已有习题进行改造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三、 立足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培养能力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实验考查是中考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几年
21、中考物理题中实验题的数量及分值呈上升趋势,实验新题型不断出现,灵活性更强、尽可能的动手可操作的体验性更强、与生活联系STS实验的试题增多了。 实验题基本包括四类:1)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的使用;2)学生做过的验证性实验和测量性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及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3) 探究及设计性实验:包括提出探究的问题、根据物理思想设计实验探究过程、分析实验数据4)与生活用联系的STS实验:包括教师在课堂上做过的演示实验、画在课本上的小实验、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验。如何有效的对实验进行复习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3.1 重视新课标的实施及中考的改革使实验考查随
22、着相应的变化 课程标准将作为学业考试的命题依据,今年课改试验区物理教材的版本不尽相同,而学业考试的内容标准应该基于课程标准中相应的要求,而不是教材本身。新课程标准改变了单纯以知识传承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手段。考试的改革应该与课程改革的精神相一致。物理中考应该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注重学科渗透”这些充满时代气息又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的理念,同时全面反映课程目标三方面的要求,不仅要考查知识和技能,也要重视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化实验操作考试可能单独分开,对学生的实验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2005年中考的理化实验考试,部分课改实验区统一命题和组织考试,
23、实验考试的总分值将会提高。3.2加强平时的实验教学,锻炼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锻炼出来的,教师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机会,并及时地加以指导纠正。除了一些基本的分组实验外,还要适当增加一些命题实验,即给出要求,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器材进行实验,这有点像考试中的探究题,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由学生在实验室中亲自去完成这一活动,后者只是在纸上谈兵。对于小实验,课后要积极动手。在总复习中有的实验一定要再动手做一做。3.3加强基本仪器的使用和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 初中物理包括11种基本仪器:刻度尺、量筒、弹簧秤、压强计、天平、温度计、
24、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电能表及测电表,基本仪器的使用是实验的基础,是进行测量型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的工具,是中考实验考查必考内容;对于这些基本的仪器要求做到:1)知道仪器的用途和工作原理2)认真观察仪器的结构和铭牌,弄清各种数据(量程、分度值、额定值等)的含义;3)使用前会对仪器正确的调节4)会按正确的步骤对仪器进行操作5)正确读出和记录仪器仪表的示数33.4测量型实验是探究和设计的基础 内容涉及到初中物理6个测定性的实验,它们分别是:用钟表和刻度尺测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用伏安法测电阻用伏安法测电功率在这六个
25、测定性的实验中,不仅要考察同学们对基本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而且还要考察同学们运用物理知识进行实验,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对过程与方法考查。3.5 实验探究是中考的热点和方向 探究实验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题目的内容可以涉及到探究要素中的一个、两个或三个。考查探究能力应该基于大纲所要求的知识点。考查的形式不仅可以针对探究过程,也可以是探究方法和思想。设计实验中的步骤,分析实验数据做出结论,评价实验中的错误和不足。 此类题目学生失分较多,而题目的分值又大,这往往是拉开档次的题目之一。复习中要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尤其是做题的完整性。此部分的复习方法应在掌握一定的物理研究方法(尤其
26、是控制变量法)的基础上,系统全面地复习每个实验的基本内容,然后带着疑问走进实验室,反复操作练习,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弥补知识上的不足。中考卷中的实验探究题在各种复习资料中基本上是找不到原题的,探究的问题往往不是课本中现成的内容,试题的背景来源于课本上的重要概念、规律、重要的实验,也可来源于生活、自然现象。 复习中注意收集和分析对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进行变形或重组的实验题。例如,采用“伏安法测电阻”的方法,通过观察灯泡的亮度来研究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并对此探究过程,要求提出改进意见或指出不足,就是此类典型试题。针对这样问题,考生对待教材中的实验设计、方法步骤、实验结论要多反思
27、和质疑,多想想如果不这样做,还可以怎样做;以及判断哪种做法更好,依据是什么;评价的依据可侧重这样的几方面:科学性、可行性、环境保护、数据的准确性、是否节能以及经济效益等3.6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体现物理与STS之间的关系的实验 利用身边容易获得的材料进行的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在平时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体会到“物理就在我身边”。生活中信息源随处可见,各种商品的说明、须知、用法及列车时刻表等都向人们提供着信息,善于迅速从资料中选择出自己需要的信息是人们在生活中应具有的能力,因此近两年围绕铭牌、说明书等命出了一些信息类题,应引起重视,考试中信息的给予方式可以是图表或文字,要掌握解答此类问题的大致步骤,平时
28、培养较强的阅读能力,收集有益信息的能力。四、 挖掘教材内容、整合物理知识,学以致用4.1 鼓励学生质疑的学习态度新课程倡导“面向全体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教师往往过于保守,一方面担心放开手脚,会使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应付不了考试;另一方面,担心学生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思考问题。实践证明,学生有巨大的学习潜能,只要老师组织得力,善于诱导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运用已有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就能在解决问题中获取新知识,提高信息交流能力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是教师学习的宝贵资源。学生的专业知识不如教师,但学生那
29、里有许多值得教师学习的东西,特别不能低估学生的群体效应。如学生的讨论、争论,他们互相启发,提出了许多有新意的见解,新的问题的提出,生成了新的问题,引发教师、学生做新的思考,正所谓“教学相长”。学生本来感到这一章知识复杂难学,经过这样复习后,他们很快就掌握了,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4.2 引导学生要学以致用物理学的课程内容的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也就是说:凡是生活中常见的或是社会需要的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挖掘教材中的小实验、阅读资料、社会实践等隐含的物理知识,尽量创造情境,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例如自行车是一种常用的代步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要用到许多自然科学的知识。让学生举出3个例子,说出相应的自然科学原理或道理。 又如家庭用的电水壶,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和对电热水壶的了解,从力学、热学、电学的角度分别提出一个与物理有关的问题作出简答。使学生自己去经历物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思考问题,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挥。这样不仅减少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强了复习的信心,还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