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研讨会讲座稿(共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研讨会讲座稿(共5页).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研讨会讲座稿小学是义务教育的一个阶段,而我市新课改进入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年,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是统一把中小学分为三个学段:一、二、三年级为第一学段;四、五、六年级为第二学段;七、八、九年级为第三学段。因此,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为我们研究和实践教学的衔接,提供了学科教学理论方面的支撑(老师们在备课之前一定要多研究课程标准)。从培养目标来看,研究中小学教学的衔接是实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需要。从课改理念来看,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研究和解决中小学数学教
2、学的衔接问题,其宗旨就是为了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小学数学学习是为学生今后进入中学打基础的,所以教学要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放在第一位,注意教学的衔接问题。比如:我们今天活动就选的同一类型的课,这样便于比较、便于研究。大家知道,以前小学方程的解法是运用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为了实现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人教版小学的方程解法也统一运用等式的性质。大家也看到了,今天的第一节课是列方程解分数除法的应用题,是“和倍问题”、“差倍问题”,这个例题大纲版教材有,新教材删去了,而基础训练上又有这类题目,所以,还要把它补上。另外,这类问题在五年级上册列方程解小数乘除法中有:如五年级上册70
3、页,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4倍,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分别是多少亿平方千米?小数能解决,分数也应该能解决。也许有的老师会说: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找准单位“1”,单位“1”已知用乘法,单位“1”未知用除法,不是很清楚吗?但是大家想一想,我们平时教学中反复这样强调,学生还是糊涂,还是容易错。另外,为了实现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到了高年级一定要让学生从以算术解法为主,向以方程为主的代数解法过渡.所以,方程解法有它的特殊意义.一定要鼓励高年级学生用方程解决问题.)下面我将从三方面,向大家作简要汇报:第一、
4、160; 中学数学需要什么样的基础。第二、 谈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第三、 谈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衔接。一、 中学数学需要什么样的基础。通过和中学数学教师交流和小学生进入中学后
5、的表现来看,初中数学教师对小学毕业生数学基础的期望,总体上排在第一的是“扎实的数值计算基本功”,其次是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空间观念,然后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数学教师对小学毕业生数值计算基本功的期望,第一是计算准确,第二是计算熟练,希望不加思索或稍加思索就能完成计算,这样便于将注意力投向数学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上。至于计算方法,只要确保准确,有利于提高速度即可。而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计算教学要重视心算、加强估算、淡化笔算。所以新课改以来,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弱化的现象,为了达到初中数学教师的期望,对学生计算训练要加强,要增加适量的练习。逻辑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分
6、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能力。关于空间观念,希望学生会看图、能想象,由立体图形想象展开图,由展开图想象出立体图。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自由度太高,太随意,形散神离。学生书写习惯差,另外,学生要养成检验、预习、复习、反思等习惯。二、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在数与代数领域,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主要表现为由算术数到有理数、实数,由算术运算到代数运算,前者的衔接环节是初步认识负数,后者的衔接环节是用字母表示数。非负有理数初步认识负数有理数数的运算用字母表示数式的运算也可以从数比的视角将中小学该领域主要内容的发展,概括为由“数”到“式”。教学中有好多地方可以进行类比。如:整数与
7、整式的类比,分解质因数与因式分解的类比,整数运算与整式运算的类比,还有分数与分式的类比,分数运算与分式运算的类比。在认识、学习数量关系方面,从认识常见数量关系开始,经过认识正比例、反比例作为过渡,进入中学后开始较系统地逐步学习函数。相应地,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起初全用算术解法,然后引入方程,算术与方程两种解法并存,在过渡到以方程为主的代数解法。在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主要体现为由直观几何、实验几何向论证几何过渡。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在数与形两大方面的相互衔接,要求小学的教学则必须注意“顾后”,当然,也要求中学的教学必须注意“瞻前”。三、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衔接。(1)情境
8、创设由激发学生兴趣转向关注数学实质。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是新课程最显著的特点,是新课改以来的好现象,最显著的表现是我们的老师在教学新知之前都要创设情境。但由于老师们过于强调情境创设的作用,导致教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过多,与学生学习的核心内容联系不紧密,让课堂上的趣味性冲淡了课堂上的数学味,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从而使课堂开始流失了大量的、宝贵的时间,新课进行完都很紧张,哪还有时间进行练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情境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为主要目的的学习情境称之为兴趣性情境
9、。兴趣性情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防止学习疲劳,但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停留在学生数学思维的表层。这类情境的创设主要应用在第一学段尤其是一、二年级。二是参与性情境,即情境的创设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服务于学生学习新知识,有利于组织学生高度地参与数学思考、操作等学习活动,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进行了一定层次的、有效的数学思维活动。这类情境的创设在各学段的应用均较多。三是情境的创设以学生学习的核心知识为中心、贯穿于学生的多个学习活动,学生在围绕新知识开展思考、操作、探究等多个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行了深度、高效的数学思维活动,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新的知识与能力、数学思想
10、与方法等数学素养都得到了或者某一点上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因此,我们称之为发展性情境。这类情境的创设多应用于第二学段尤其是五、六年级。(故为了很好地实现中小学教学的衔接,我们五六年级的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多创设发展性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多进行数学思维活动,多关注数学的实质) (2)课件制作由花哨、虚假转向实在、精练,具有数学味。课件要避免多余的无关紧要的内容影响了数学核心知识的呈现,否则,就会给人一种主次不分、轻重倒置的感觉,容易导致有了趣味性、失去学科性的状况,这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是得不偿失的。(3)小组合作学习不可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
11、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老师们课堂教学的常用形式,但如果安排不合理就失去小组合作的作用,迷失学生学习的方向,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低效甚至无效。小组合作学习要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思想,产生思维的碰撞,提升学习的质量。(4)合理开展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两者相互交替、有机结合。最后,感谢为我们提供研讨课的邱广东老师和吴波老师.同时,感谢梅苑学校为我们这样幽雅的环境, 梅苑学校的领导,老师们为我们这次活动做了辛勤的准备工作.让我们用掌声对他们表示感谢!希望,老师们能在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方面做持续的研究.本次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