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一政治知识点整理(共2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高一政治知识点整理(共22页).doc(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上海高一政治知识点整理前言 我们的经济生活1经济生活的四个环节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生产是经济活动的基础,交换是经济活动的流通过程,分配是经济活动的中间环节,消费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发生了各种各样的经济关系。2经济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任务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而决不能偏离这个中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建设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的一切建设事业都必须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构筑坚实的物质基础主要靠经济建设。经济建设为我国社会主
2、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立足我国经济还不发达的现实条件,顺应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途径,迅速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集中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3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进一步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1)以人为本,就是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
3、为了人民。(2)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3)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4青年走向社会需要有经济意识中学生要学会从经济视角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也
4、就是“要从经济上进行分析”,学会看经济背景、学习算经济账、懂得经济法规。第一课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1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的基础。通过社会生产,自然界的许多物质材料发生了变化,成为适合于人类所需的物质生活资料。如果没有这种生产活动,人类社会本身将不复存在。社会生产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当一个社会提供的产品不仅能满足其成员衣、食、住、行等经济生活需求,而且还有较多剩余的时候,人们才可能有物质基础和闲暇时间去从事经济活动以外的其他各种社会活动。无论是文化艺术活动、体育竞技活动,还是参政议政的政治活动,都要以生产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为物质基础。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动以及由此引起的
5、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变动,使整个社会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两方面的关系:一方面是人同自然界的关系,表现为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这就是生产力;另一方面是人与人之间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即在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发生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相联系,密不可分。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选择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一种生产关系如果能调动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它就会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起促进作用;而当一种生产关系或者其中的有些环节压抑了人们经济活动的积极性时,它就会束缚和阻碍生
6、产力的发展。这时候,生产关系就需要作变革和调整了。3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1)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者的劳动是社会生产赖以进行的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创造的数量和质量。(2)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它包括土地、水源、森林、矿藏等在内的自然资源。土地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自然要素,社会生产的一切物质实体,都可以追溯到土地。土地要素具有不可再生性特征。(3)资本。在现代社会生产中,资本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资本通常有货币形态、实物形态和商品形态。(4)经营管理。在现代社会生产中,劳动、土地、资本等要素的作用不会自动发挥出来,必须要有另一种生产要素对它们进行组织、联结、
7、整合,才可能发挥它们的合力作用,这种对其他要素起组织、联结、整合作用的要素,就是经营管理。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还会影响社会生产的总体水平和质量。因此,经营管理也是现代社会生产的一个基本要素。(5)科学技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表现在:第一,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二,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并使产品的质量更高、性能更优。第三,促进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协调,实现清洁生产,使经济增长可持续地进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
8、步在社会财富增长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突出。 劳动、土地、资本、经营管理、科学技术等要素,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各有自己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缺一不可。其中,劳动、土地、资本要素被称为实体性要素,经营管理是联结性要素,科学技术是渗透性要素。各生产要素只有合理地搭配组合在一起,才能进行现实的和有效的社会生产。4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特征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挥。5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信息化与工业化是密不可分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新型工业化的一个标志。首先
9、,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其次,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只有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才能真正加快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6经济增长统计指标:GDPGDP是一国(或地区)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值总和。一个国家的GDP称为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地区的GDP称为地区生产总值。一国(或地区)GDP的总量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而人均GDP则反映一国(或地区)人们的富裕程度。国民经济各部门创造的价值在GDP中所占比例的变化,还能反映出一国(或地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当然,GDP统计指标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7
10、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经济增长的根本意义,就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保证社会成员享有充分的福利和得到全面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目的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要使每一经济主体的行为纳入社会生产的轨道;要让政府部门的管理与决策更加科学化、规范化;要通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成果;要通过积累来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保证人民生活水平持续增强。8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离不开社会积累所谓积累,就是指把新创造的财富中的一部分转
11、化为社会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准备和物质准备的过程。当积累用一定的价值量表示出来时,称积累基金,而它在GDP总量中所占的比重,称积累率。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积累。有了积累,才会有条件扩大生产规模,让更多的人有工作和有收入;才会有条件去建立更多的学校、医院、公园等公共设施;才能有力量去应对重大的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可见,社会积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社会积累主要来源于三条渠道:政府的财政渠道;企业的利润留成;居民的一部分消费基金的转化。第二课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1个人收入与可支配收入在总收入中,扣除需要缴纳的税收和社会保障金的余下收入是可支配收入。个人总收入-(
12、税收+社会保障金)=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分为消费和储蓄的两部分。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2决定家庭消费和储蓄比例的因素决定家庭消费和储蓄比例应从各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出发,但通常需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1)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和家庭拥有财产的数量。(2)消费者的年龄和对未来收入的预期。除此之外,社会消费风尚、利率和物价水平等许多因素,也会对人们决定消费和储蓄的比例发生影响。3适度消费的含义和作用适度消费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指与国情及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消费;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是指与收入水平及社会风尚相适应的消费。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适度消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1)
13、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生产决定消费,人们的消费水平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发展的水平决定的。消费具有动力功能,对经济发展具有拉动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需求量的增长,必然会推动生产量的增长,而生产的增长,自然会增加就业,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2)促进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适度消费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的生产目的。适度消费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创造,必将促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4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1)消费水平的高低。消费水平的高低是指一个家庭拥有的消费资料和服务产品的数量多少和质量好坏,这是提高生活质量的物
14、质基础。(2)精神消费状况。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一样,是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3)闲暇时间的多少。闲暇时间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消费者享用自己的收入和进行文化娱乐交往活动的时间。在各种和闲暇时间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课题。(4)生活环境。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所以,改善生活,不能只注意增加收入、提高消费水平,还应当努力提高生活的质量。5生活水平提高了还要提倡艰苦朴素提倡艰苦朴素不是反对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而是反对脱离生产发展和个人收入水平的奢侈浪费。艰苦朴素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优良品质。提倡艰苦朴素,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有利于实现我们追求共同富裕
15、的美好理想;有利于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助于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提倡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要从日常的生活消费做起。6消费结构及其分类消费支出的不同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构成了消费结构。按照不同的划分角度,消费大致可以分为: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服务消费;自给性消费和商品性消费;最直观的分类是将消费支出项目分为衣、食、住、行、用。合理消费就是在一定消费水平基础上实现消费结构的优化,以提高消费的效益。7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恩格尔定律:食物消费比重随收入增加而减少的变化趋势。恩格尔系数 食物支出/消费支出总额 ×100 恩格尔系数的
16、大小被广泛地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家庭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高低。8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的趋势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从低层次的消费结构向高层次的消费结构转化。消费结构的这种进步反映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的趋势,主要表现为:(1)生存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2)物质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精神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3)非耐用消费品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耐用消费品和服务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4)自给性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商品性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5)食物消费在全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逐步缩小,即恩格尔系数的降低。9消费的
17、弹性和刚性消费的弹性和刚性是指消费需求受消费品价格和家庭收入变化等因素影响的大小。影响大则弹性强、刚性弱,影响小则弹性弱、刚性强。消费弹性归根到底是由不同消费项目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不同决定的。通常来说,消费需求弹性小的项目的重要性,要大于消费需求弹性大的项目。安排日常生活消费时,首先要保证需求具有刚性的项目,再根据支付能力安排需求弹性较大的项目。10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消费者的行为是受消费心理支配的。健康的消费心理,有助于帮助消费者实现合理消费;而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则会妨碍合理消费。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是指那些违反社会公德的、违反精神文明的、或者影响合理消费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1)生
18、活中常见的消费心理主要有:攀比心理、炫耀心理、从众心理、逆反心理。(2)攀比心理表现为“别人有的我也要有”,全然不顾自身的收入水平和条件,也不管这样的消费的自己合适不合适。(3)炫耀心理表现为追求的是“别人没有的我也要有”,并以此作为荣耀。(4)从众心理表现为顺从社会大众的消费潮流,仿效多数人的消费行为。(5)逆反心理表现为排除社会大众的消费潮流,拒绝循规蹈矩,追求与众不同。消费中不良心理和不合理消费习惯,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不成熟有关。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不成熟常表现为:冲动购物、缺乏自制力、自觉不自觉地将购物作为宣泄情绪、疏解心理压力的手段。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会导致不良的消费习惯,不良的消费习惯将
19、形成不合理的消费结构,从而影响消费的总体效益。11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必要性()在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关系中,一般来说,经营者处于强势地位,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这是因为:首先,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通常情况下消费者的消费对象所掌握的价格、质量、成本等方面的信息,远远不如经营者。其次,消费者一般是个别消费的,而经营者多数是有组织的法人。正因为消费者与经营者相比处于弱势地位,因此要特别强调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有利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实现消费者与经营者良性互动、实现“双赢”。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使得违反诚信、违法经营的企业无法获利,使得假冒
20、伪劣商品和坑蒙拐骗行为无法存在,尊重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可以获得合理的回报,不断发展壮大。12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主要有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受尊重权、获得赔偿权。此外,消费者还有权对商品和服务的质量、价格、计量、经营作风、服务态度等提出意见,有权举报经营者的侵权行为和将有关情况如实向大众传媒反映;并享有获得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方面知识的权利;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基于消费者的相对弱势地位,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给予了消费者特殊的保护,但并没有给消费者不正当维权的权利。消费者在勇于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
21、在消费时行为规范、举止得当,实现文明消费。13解决消费者权益争议的途径我国法律规定的解决消费者权益争议途径有:()与经营者协商和解。协商和解具有及时、方便、经济、有利于维持当事人之间友好相处的优点,因此是实际生活中运用最普遍的方法,也是消费者通常首先采用的方法。但是协商和解达成的协议是一种私下约定行为,并无法律效率。()请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调解。这种调解消费者消耗的时间和精力少,经济负担轻。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调解不是解决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必经程序。()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申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受理消费者申诉实行调解制度,这种调解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
22、仲裁。仲裁机构的仲裁一经作出,当事人不能就此再向其他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仲裁具有法律效力。()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是解决消费者权益争议最有权威的方式。对消费者在时间、费用、精力等方面所承受的负担也比较重,消费者往往将此作为解决争议的最终途径。第三课 产业发展和劳动就业1社会生产的三大产业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的按照历史顺序和各行各业的性质,可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是指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通常被称为“广义农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行业,是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
23、服务活动的各种行业的总称,又被称作为广义的服务业。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是两个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最基本的部门,构成了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主体。第三产业一般不生产有形的物质产品,而是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也称作劳务)。劳务的产值与产品的产值一起被统计进国内生产总值,表示社会三大产业为社会创造的全部有形及无形的财富。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起着基础的作用。这种基础作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民以食为天,农业生产,特别是其中的粮食生产,直接关系到我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和国家的粮食安全,农业还为城乡居民提供大量的副食品。(2)国民经济其
24、他部门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农业。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重要市场,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富余的劳动力,为国家建设提供相当多的资金积累。可见,人民生活的改善,国民经济的增长,最终都取决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因此,我们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保证农业在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发展。当前,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现代化的水平。工业
25、的主导作用表现在:(1)工业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技术装备、能源动力、大量的原材料。(2)工业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生活消费品。(3)工业是国家积累的重要来源,也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总之,农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国防的巩固,都离不开工业。4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当代世界,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国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2)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
26、人数,保证社会安定。(3)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5现代产业发展的趋势产业结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不断发展变化的。20世纪4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引起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下降。发达国家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在的比重普遍下降到3%以下。(2)新兴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显著提高,传统工业在新技术的基础上更新改造,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发达国家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在的比重普遍下降到30%以下。(3)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
27、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6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了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国正在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谋求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推进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道路,是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调整和提高第二
28、产业,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3)积极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总之,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巩固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这是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7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就业的影响社会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的就业结构是密切联系的,随着现代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劳动力就业结构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批富余劳动力从农村流入城
29、市,进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特别是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大批富余劳动力从第二产业进入第三产业,使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大幅度上升。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吸纳就业人口的主导力量。8我国现阶段劳动就业的矛盾与机遇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劳动者的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已成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在解决劳动就业问题上,我们既要看到面临任务的艰巨性,更要看到面临的良好的机遇。(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劳动者创造了广阔的就业机会。(2)加入世贸组织,给劳动者提供了许多
30、新的就业机会。(3)政府的就业政策,更有利于劳动者的就业和创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实施扩大就业的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为解决劳动者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提供了政策保证。9就业的含义、途径和方式就业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的劳动年龄之内(男16周岁60周岁,女16周岁55周岁)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的社会职业。劳动者就业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工作,还是自谋职业、自主创业都应视为就业。劳动者的就业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固定工、季节工、临时工、小
31、时工、轮岗工等。10正确选择自己的职业就业是个人进入社会并作为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生活的新起点,职业选择是个人成长过程在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劳动者要正确解决自己的择业问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既要考虑个人的职业志向,又要考虑到社会需要。(2)既要考虑经济待遇,更要有精神的追求。(3)既要了解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要考虑个人主观条件。11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就业与创业是密不可分的,人们可以在就业过程中创业,也可以在创业过程中就业。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必须提高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素质,是新型劳动者和创业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劳
32、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1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权益是指劳动者依照劳动法律行使的权利和享受的利益。我国劳动法依据宪法规定的劳动者的权利有:(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2)取得劳动报酬;(3)休息休假:(4)获得劳动保护;(5)接受职业培训;(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8)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劳动者的义务是指劳动者必须履行的责任。依据劳动法规定,我国劳动者依法履行的义务有:(1)完成劳动任务;(2)提高职业技能;(3)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4)遵守劳动纪律;(5)遵守职业道德。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两者是统一的。任
33、何权利的实现总要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13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虽然法律地位平等,可是在事实上往往并不平等,用人单位在经济上处于优势,而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劳动关系中常会出现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为此国家需要制定专门的法律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制度是我国的一种法定的用工制度。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协议。签订劳动合同的目的在于确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法律关系,使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通过书面合同形式确定下来。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劳动争议是指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建立
34、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因劳动权利、义务问题产生矛盾而引起争议。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有协商、调解、仲裁、诉讼。(1)协商是争议双方当事人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自行协商解决争议。协商只是处理劳动争议的选择程序,而不是必经程序。(2)调解是指劳动争议当事人在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明确责任,用民主协商的方法解决争议。调解方式是法定程序,但不是必经程序,因此不具有法律强制力。(3)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实行公断与裁决。仲裁是处理劳动争议最重要的环节,是法定必经程序。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实行一裁仲裁,不服仲裁裁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4)诉讼
35、是指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的裁决,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受理后,依法的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审理的活动。劳动争议的诉讼是解决劳动争议的最终程序。第四课 国家财政与依法纳税1财政和财政收支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活动。财政收入是指国家通过征税等所取得的收入。财政是国家实现和履行其职能的物质保证。国家要履行它的职责,完成它的任务,必定要有财力上的保证。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方式主要有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入和债务收入等。财政支出是指国家为实现其职能而对所获得的收入进行开支。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划分,可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和
36、其他支出。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财政收入的规模决定财政支出的规模。另一方面,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目的,财政的合理支出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又能为增加财政收入创造条件。2经济发展与财政收入的关系一方面,只有发展经济,才能广辟财源,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财政收入保证国家职能实现,促进经济发展,保证人民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3国家安排财政收支的原则国家每年度的财政收入,应当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按照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兼顾的原则来安排。国家每年度的财政支出,应当根据有可能实现的财政收入,分轻重缓急来安排,量入为出,尽力做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为了保证国家财
37、政收支的基本平衡,国家要制定科学的财政计划,并切实保证计划的贯彻落实。只有保证国家财政收支基本平衡,才能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财政的重要作用国家的财政收入,在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财政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2)财政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3)财政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财政为巩固国防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5税收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国家按照法律规定,向经济单位和个人无偿征收财物的一种形式。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相比具有强制性、无偿性、相对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税收是依靠国家的
38、政治权力强制征收的。税收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不再归还纳税人,也不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税收相对固定性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征税的范围和标准等,非经国家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随意改变。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这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基本标志。6税收的构成要素和种类国家的税收制度由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率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征税对象是指对什么东西或行为要征税。征税对象是区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税率是指对某种数量的征税对象应征收多大比率的税额。税率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它
39、的高低及调整直接体现了国家政策引导的方向和宏观调控的意向。我国现行税收制度中的主要税种有: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印花税、关税等等。7我国的税收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国的税收,不论是直接用于经济建设,发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还是用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防,都是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的,广大人民群众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因此,我国的税收在本质上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8我国税收的作用我国税收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税收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我国税收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税收是国家最稳定的财政收入,使国家实现其职能具有切实的保证。
40、(2)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税收通过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率的确定和具体的税收征管,可以促进生产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稳定,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3)税收是国家实行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国家可以通过税收了解和掌握国民经济运行的态势,找出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国家的税务部门通过日常的税收征管工作,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维护财经纪律,打击违法犯罪。9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公民作为纳税人,其义务和权利在税法中都有具体的规定。纳税人承担的义务主要有:(1)纳税申报的义务;(2)及时提供信息的义务;(3)按时纳税的义务。纳税人享有的权利主要有:(1)及时获取税法信息的权利;(2)监督税务部门工
41、作的权利;(3)纳税人信息资料保密的权利;(4)了解和监督税款如何使用的权利。10公民要依法诚信纳税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公民依法纳税,既是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同时也是对国家、对社会的一种贡献。我们在坚持依法纳税的同时,还必须提倡诚信纳税。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在增强依法纳税意识的同时,要树立诚信纳税的观念,在全社会形成“依法诚信纳税光荣”的良好风尚。依法诚信纳税需要征纳双方的努力,一方面纳税人能够自觉地按照税法的规定申报自己应缴的税,另一方面税务机关按照税法为纳税人创造一个简便、公开、透明的缴税环境,并宣传好纳税人的
42、权利,让纳税人明明白白地纳税。第五课 金融服务与投资理财1金融活动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货币不仅充当着商品流通的媒介,其本身也在作为财产的代表成为信用活动的工具。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与货币收支有关的交易和借贷等经济活动,就是金融活动。2.货币的产生和演变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商品交换是直接的以物换物。物物交换会使交换变得很不方便。在交换的实践中,人们逐渐习惯于用某种比较容易为大家接受的商品来充当商品交换的“中间人”,从而导致了货币的产生。货币经历了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从金属货币到纸币的演变过程。在历史上曾经有多种材料充当过货币的角色。金银比较贵重便于携带、质地均匀便于分割、化学性质稳定便于保存以及美丽等
43、原因而在货币世界中脱颖而出,长期霸占了货币的宝座。用黄金充当货币的制度叫金本位制。金银货币在货币发展过程中逐渐被使用更方便的纸币所代替。纸币与铸币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第一,印刷纸币的成本比铸造金银货币低得多;第二,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防止贵金属的损失;第三,纸币比铸币更容易保管、携带和运输。纸币最初是作为金银货币的代表出现的,仅仅是一种货币的符号。现代的货币制度,是以纸张作为货币材料,并且币值不再与黄金挂钩的货币制度,也叫纸币本位制。当今世界,人们所称的货币就是指纸币,纸币已不再是金银货币的代表和符号。我国实行的是纸币本位制。 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票据形式的记账货币和
44、近年出现的各种“电子货币”取代了部分纸币进行流通。3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在商品交换的实践中,货币主要执行两大功能:(1)货币执行交换媒介的功能,就是充当商品交换的“中间人”。(2)货币执行计价单位的功能,就是赋予商品一定的价格。4货币的借贷活动货币可以随时随地换成各种各样的商品和财物,因此货币本身也成为财产的代表。货币作为财产的代表,不仅可以储存起来作为未来的购买力,而且可以通过出让给别人收取利息实现增值。让渡货币在一段时间内的使用权,通过出让货币给别人收取利息实现增值,就是货币的借贷活动。在让渡货币使用权的借贷活动中,当事人双方之间体现的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权人暂时出让货币在一段时间内
45、的使用权,债务人暂时取得货币的使用权,有义务在一定期限之后归还,并支付一定的利息。货币借贷活动是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5利率及计算公式利率是一定时期中的利息和本金的比率。利率有单利和复利之分,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不同的:单利计算公式:单利=本金×利率×年数复利计算公式:本利和=本金×(1利率)年数6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中央银行是代表国家进行金融调控的特殊金融机构,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它不是以赢利为目的的金融企业,而是受国务院领导的国家行政机关。我国的中央银行(简称“央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有明显的区别:(1)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中国人民银
46、行是政府制定货币政策、实施金融调控的机构。它还经营国库,经营国家外汇和黄金储备,对外代表政府从事国际金融活动。(2)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只有中国人民银行可以代表国家,统一发行人民币。(3)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也从事有贷款和资金划拨清算等业务,但它服务的对象仅仅是其他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和执行国家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7商业银行的地位、主要业务和作用商业银行是以吸收公众存款(特别是活期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为基本业务的综合性银行。商业银行不是国家行政机关,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企业。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中,商业银行是组成银行业的主干,占据着主体的地位
47、。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吸收存款。吸收存款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也是进行贷款等其他业务的基础。银行吸收存款储蓄的原则是:“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2)发放贷款。发放贷款的主要对象是企业,让闲置的货币作为资本生产要素发挥作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居民个人也可以上银行贷款,用于个人创业或生活消费。(3)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不运用自己的资金,通过为客户提供服务,收取手续费的各种业务。在银行的中间业务中,最重要的是转账结算业务。银行为客户和客户之间因商品交易、服务收费、资金借贷等所产生的钱款收付进行清算了结的服务,就是转账结算。我国银行在转账结算中,主要使用支票、本票、汇票、银行卡等作为结算工具。通过转账结算进行支付,具有以下优点:客户可以节省大量现金清点、保管、押运等劳动,安全性也大为提高;国家可以节省大量印制货币的开支;银行可以通过提供转账结算服务收取手续费。银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十分重大。银行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金融服务,是社会经济活动顺利进行的纽带。8投资理财的首要目标对于企业来说,理财首先是为了防范因天灾人祸而可能造成的损害,实现资产的安全。对于家庭来说,理财的首要目标,是使自己的一生衣食无虑,获得基本的保障。因此,投资理财首先要注意借助保险业提供的保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