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小白船》案例分析说课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音乐《小白船》案例分析说课材料.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小学音乐小白船案例分析-小学音乐小白船案例分析一、问题描述新课程的实施与普及给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原本有些单一的课堂变得生动,但不得不承认在这热闹的表象之下却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教师们竞相开出别出心裁的公开课,以展现自己的新课程理念与教育教学才华,而常常忽略了学生作为教学第一关键对象的作用。时代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张扬以空间,个性已成了21世纪的代名词,每个人都追求着个性,当今的学生可不像以往一样只会让老师牵着走,取而代之的是他们更愿意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自己,甚至在公开课中他们也会毫不收敛地
2、展现着另类的个性,可我们教师却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教学时常常一味沉浸在自己设计的教学情景中而较少关注学生的真实感受。二、案例描述及分析:课例小白船教学目标:1、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2、发展音乐听觉和记忆,通过听唱形式学习歌曲。3、在节怕、分句结构、歌曲与器乐形式、中外间乐风格等的比较中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情绪表现,感知音乐要素。教学准备:1教材选自九年义务教育教材音乐第六册尹史荣作曲的小白船。2一张满月和一张弯月的图画。3奥芬巴赫的船歌(选自歌剧霍夫曼的故事)。4自制的一支“活动音符”(用一根竹棒在共顶端粘贴一个和黑板+上五线谱符头同样大小的圆片,表示间符)。我用一个
3、教学研究课例,试图发掘教材内涵,加大教学容量,为学生创设多种形式的审美体验通道。具体做法如下。1、看图说月亮教师出示满月和弯月的图画,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吗?”学生争先说了中秋节吃月馐和关于玉兔、桂花、嫦娥奔月的传说,等等。教师赞赏:“同学们知道得真多。大家知道吗,毛主席写过的一首有名的诗词也借用了我们的民间传说。说的是两位为革命牺牲的烈士他们轻轻扬扬地飞到了天上,这时”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在万里长空为烈士他们献舞,多么美好的想象啊!好,现在我留一个课外作业,请同学每人回去收集一个或者自己创编一个关于月亮的美丽故事画在月高上,下次上课时我们来展示交流。”这里的目
4、的是为后面将要进行的教学内容做准备。通过图画和孩子们生活中熟悉的事情引发学生的兴趣。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把激发学生兴趣作为首要任务,才会调动起学生继续求知的欲望。简介毛主席诗词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想象,限于时间和三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必讲得过多。这个材料的引用也是企图在潜移默化中拓展音乐教育的文化内涵,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留一个作业,是启发学生延伸课堂内容主动学习。由于音乐课时有限,我们需要向课处发展。2学说歌谣,体验节拍师:“请同学们听我朗读一段关于月亮的歌谣。”教师举着图画,朗读月儿:师:“月儿弯弯,像只”生1:小船。生2:镰刀。生3:香蕉。等。师:“摇呀摇呀,越摇越”生齐:圆。师:“月儿圆圆,
5、像个”生1:月饼。生2:盘子。等。师:“转呀转呀,越转越”生齐:弯。师:“好!大家都有自己的想象。这首歌谣里是这样说的:月儿弯弯,像只小船,摇呀摇呀,越弯。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边拍击节拍,边读歌谣。当然我们必须得先确定伴随什么节拍更合适?”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大球和小球的两种排列,代表声音的强弱。请学生只用歌谣的第一句(因为这时他们还不能够完整背诵),比较两种节拍的感觉(黑板上不出现文字):月儿弯弯像只小船,月儿弯弯像只小船。学生通过尝试、感觉,确定使用第二种节拍形式。教师引导学生知道这是三拍子的节拍形式。采用“拍物、拍左腿、拍右腿”的动作伴随,学生跟随教师朗读歌谣两遍后,集体背诵。歌谣朗读也是
6、为后面的教学内容做铺垫。教师的朗读用句尾拖长声调调动学生的参与和想象,由教师的“个人讲”变为“交互式学习”。在教学中语言的介入对音乐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歌谣在许多方面都具有和音乐相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不使用音高、只用语言朗读的形式,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感受节拍、节奏。音乐是时间和声音的艺术,时值的长短、声音的强弱、声调的高低等等要素都具有抽象的特点。采用大球、小球是使用形象性手段引导学生自已去感觉、发现和判断使用哪种节拍形式更适合这首歌谣的朗读,用比较的方法是获得体验。和鉴别的重要原则。这项活动也为后面将要出现的歌曲的节拍做了准备。3师:“刚才我们朗读了关于月亮的歌谣,现在我们再来唱一首关于月亮小船
7、的歌曲。先听老师来哥唱。在听老师歌唱时同学们要仔细听,歌曲里的这只船在哪里飘荡?它是什么颜色的?船上都有什么?它有桨吗?有帆吗?它在哪里升起,中哪里消失?”听教师歌唱了第一段后,学生讨论歌曲的内容。师: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小白船,是一首带有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学唱歌曲要充分调动听觉参与,不一定非要首经过视觉读谱。教学中习惯的“看谱视唱”恰恰会使学生关闭了听觉。提出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了解歌词的内容。设计好提问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因为如果不提示一下,歌曲里的“桨儿桨儿看不见,船上也没帆”一句中有“倒字”问题,学生很可能听不清楚。通过提问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去听。师:“再听老师唱一遍,请同学们
8、用心感觉这首歌曲的情绪。”学生听后参与讨论,大都有认为歌曲抒情优美。师:“这次再听歌唱时,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节拍伴奏更合适?它有几个句子?句尾有什么特点?”音乐美感的获得和强化需要反复听赏,对音乐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到体验与参与。提示学生听的时候“用心去感受”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全身心地融入音乐。在反复听唱、熟悉过程中,启发学生从整体感受歌曲的情绪,再进一步提出对音乐要素的听辨、感觉,着重培养听的能力。4学唱歌曲师:“这首歌曲我们已经听了好几遍了,同学们一定差不多都会唱了,让我们选择一种适当的节拍伴随着拍击,我们一起来歌唱。”学生一致认为应该用和月儿歌谣同样的三拍子形式来表现小船的摇荡
9、。有的同学建议采用左手轻轻拍桌子一直、右手轻敲铅笔两下拍击节拍。教师接受这个建议,伴随拍击全体一起歌唱。在学生再次歌唱时,教师不断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边唱边感觉和讨论这首歌曲。(1)表现什么情绪?(2)主要采用什么节奏型?(3)是中国风格还是外国风格?(4)歌曲有几个句子?句子之间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5)各句的句尾有什么特点?教师请学生为每句句尾的长音处(每句的句尾都有是两小节,六拍子)创编节奏型(其他地方仍然拍击节奏)。学生争先提出自己的设计。教师鼓励学生的节奏创编,选择其中的两种形式分别进行尝试和练习。学生在歌唱实践中感受情绪,参与讨论,设计节拍节奏形式,都是重要的体验过程。学生只
10、有在反复体验中才能获得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启发学生感受歌曲的句式结构,是重要的音乐结构听觉培养。句尾长间的地方调动学生的参与即兴创编,是为了适应三年级孩子的能力,从片段,从较容易的部分培养创造能力。5伴随表演歌唱师:“最后我们要做小白船的自由表演歌唱。表演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你们现在想象自己是一粒小种子,在20秒内要开出花来。看看谁的想像力更丰富,谁的花更美。我要数秒,从1数到10,花开出之后,定住不动,让我们来欣赏。”学生分组游戏,其他同学欣赏、做评判。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想象,伴随着你自己的动作再来歌唱小白船,进一步表现和唱出歌曲的意境,唱出美感。”用小游戏启发学生的想象和即兴创造
11、,进入想象和表现的气氛后,再进入对歌曲的即兴表演,伴随身体动作再次体验和表现歌曲的情感。三、结论:为改变长期以来音乐教育在存在的只重视技能训练、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慷感悟、情感体难的生成与发展,艺术课程缺乏美感的问题,我们必须强调,音乐教育应该遵循艺术本身规律,充分重视审美体验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体验,是学生获得艺术经验的最基本方式和基础。也只有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发现、探索的乐趣,表达他们的独创性,丰富他们的经验,促进想象力、创造性能力的发展。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创设多种体验、感受、表现的形式和通道,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更宽广的领域发展自己的艺术潜能。体
12、验也是培养兴趣的基础,因为良好的情感体验总会伴随着兴趣的生成。而兴趣、好奇心才是学生学习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学生获得发展的真正动力。强调体验,就是说儿童的音乐学习可以首先不采用文字符号的认识,而通过感觉来进行体验。因此,教学中首先要强调、突出听觉的培养。听觉培养的目的是使学生发展对音乐整体的情绪感受和对音乐要素的精细、敏锐的感觉和反应。对音乐的理解和学习过程应该是从整体的情绪感受中获得印象后,带着强烈的兴趣和渴望更深入理解、更完美体现的愿望,再进行具体分析和对相关要领知识和符号的学习。把音乐整体中关键性的要素选择出来,进行有目标的研究,这是有目的、有实际意义的学习。这即是情绪感受的一个飞跃,又是
13、音乐能力提高的过程,因为只有更深入地感知音乐要素,才能对音乐的感受更深刻:只有感知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才能有敏锐的音乐审美能力。体验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它是一个反复实践感觉、不断深化的过程,而“比较”则是这个过程的重要方法和原则。音乐艺术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材料、要素、结构及形象都有非具象性和,需要在反复比较中形成印象和理解,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获得新的认识。比较的方法也会丰富学生体验的活动和形式。音乐,作为一种非语义性的艺术,是以音响形式,来引起人的情感共鸣,达到其审美作用的。音乐欣赏课之所以与德育课有区别,在于它的主要任务不是对学生“晓之以理”,而是“动之以情”;不是直接的说教
14、,而是潜移默化。更重要的是,它应该记学生掌握一种在其它课程中所学不到的感受事物的方式,从而也是一种表达自己的方式,这就是聆听音乐,进入音乐。在教学目的上,应该围绕着聆听音乐与进入音乐这一根本宗旨提出一系列的明确要求。音乐的活动方式,音乐是一种参与性很强的艺术活动。在早期社会中,音乐的创作表演与欣赏是不可分的,即使在今天,在印度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仍然有许多把创作、表演与自我欣赏溶为一体的音乐家。在人类音乐演化产生的音乐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兴型、编排型、固定型。即兴型的音乐活动方式,创作者与表演者是不可分的,表演者根据一定的音乐模式,如调式、和声或节奏模式即兴创作与表演。例如我国少数民族与民间
15、的歌舞、美国的爵士乐、印度音乐等;编排型的音乐活动,是表演者根据作曲家的乐谱来进行演唱式演奏。由于表演者与作曲者的分离,表演者在一定范围内可根据自己的作品的理解来处理作品,进行二度创造。我们的合唱、合奏、独唱、独奏活动者属于这一类型;固定型的音乐活动,是指制成间带、像带在电器音响上播放的音乐。这类音乐、创作、表演与欣赏是彻底分离的。这类音乐活动显然是现代化工业和产物,它使音乐的传播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也使音乐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但它的弊端也很明显,就是欣赏者对音乐的参与程度最低。我们的音乐欣赏正是固定型音乐活动的产物,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音乐欣赏教学的困难,正是因为创作表演与欣赏的分离引走和,因此制定一套重新进入音乐的方式就显得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