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教学设计(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教学设计(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线性规划是数学规划中理论较完整、方法较成熟、应用较广泛的一个分支,主要用于解决生活、生产中的资源利用、人力调配、生产安排等问题,它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简单的线性规划指的是目标函数含两个变量的线性规划,其最优解可以用数形结合方法求出。涉及更多个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不能用初等方法解决。 与其它部分知识的联系,表现在: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学生在学习了不等式、直线方程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巩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使学生从实际优化问题中抽象出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理解平面区域的意义,并会画出平面区域,还能初步用数
2、学关系式表示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的限制条件,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数学知识上看,问题涉及多个已知数据、多个字母变量,多个不等关系,从数学方法上看,学生对图解法的认识还很少,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的掌握还需时日,这都成了学生学习的困难。所以,通过这种从点与数对的对应,线与方程的对应,到平面区域与不等式组的对应的过渡和提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实质及其重要性。三、设计思想本课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数学实验为手段,以问题解决为目的,以多媒体课件作为平台,激发他们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猜想探究的兴趣。注重引导帮助学生充分体验“从实际问题到数学问题”的建构过程,“从具体到一般”的抽象
3、思维过程,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2.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以及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基本概念; 3.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观察、联想以及作图的能力,渗透集合、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激励学生创新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图解法解决
4、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教学难点:准确求得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六、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教师可借助计算机或图形计算器,从激励学生探究入手,讲练结合,精准的直观演示能使教学更富趣味性和生动性. 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辨析、画图,亲身实践,调动多感官去体验数学建模、用模的思想,让学生学会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建立起代数问题和几何问题间的密切联系七、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引例:某工厂用A、B两种配件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每生产一件甲产品使用4个A配件,耗时1h;每生产一件乙产品使用4个A配件,耗时2h已知该厂每天最多可从配件厂获得16
5、个A配件和12个B配件,按每天工作8h计算,该厂所有可能的日生产安排是什么?问题1:该厂日生产安排受哪些条件约束?设甲、乙两种产品每日分别生产x,y件,得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6、60; 师生活动学生读题,引导阅读理解后,列表 建立数学关系式 画平面区域,教师关注有多少学生写出了线性数学关系式,有多少学生画出了相应的平面区域,在巡视中并发现代表性的练习进行展示,强调这是同一事物的两种表达形式数与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题,完成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承前一课时,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不等式组(约束条件)并用平面区域表示。
7、160;2、分析问题,形成概念 问题2:可能的日安排,什么意思? (0,0),(0,1),(0,2),(0,3); (1,0),(1,1),(1,2),(1,3); (2,0),(2,1),(2,2),(2,3); (3,0),(3,1),(3,2); (4,0),(4,1),(4,2)师生活动 教学中,可以结合几何画板,让学生“读出”可行解,即可行域中的18个整点,对于边界附近的点,如(3,3),(4,3,),(4,4)是否可行域中,需引导学生配合不等式来判断,这将有助于学生手绘解决问题时的慎密思考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日生
8、产方案的数学符号表示,不等式组(1)的整数解(x ,y)的实际意义,并给出“可行解”、“可行域”概念。 问题3:若每生产一件甲产品获利2万元,每生产一件乙产品获利3万元,如何安排生产利润最大?利润函数模型的建立设生产利润为z(万元),则z=2x3y。师生活动 引导学生分别求各种可能安排的利润(列举):z=?xyz=2x+3y00001341114214 观察得到,当x=4,y=2时,z最大,z的最大值为14万元引出最优解概念。 以上过程
9、计算繁琐,操作难度大,引导学生调整探究思路,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由利润函数的解析式z=2x3y,可变形为,故求z的最大值,可转化为求的最大值,而 是直线z=2x3y在y轴上的截距,只要找到直线系z=2x3y与y轴的交点的最高即可. 示范解答解:设甲、乙两种产品每日分别生产x,y件,依题意,得不等式组:
10、 (列出不等式 )平面区域(如图),(画出可行域)依题意,得目标函数z=2x3y (求出目标函数)作直线2x3y=0,平移之,经过点M时,z最大。(平移目标函数表示直线)由x=4,x2y=8得点M的坐标(4,2)
11、;( 求(写)出最优解)因此,当x=4,y=2时,z最大,zmax=2×43×2=14(万元)设计意图:通过添加最优化问题转入对新知识的探究,借助计算机技术展示数学关系式平面区域、表格等各种形态的表现形式,在数、图、表的关联中进行观察,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从笔算到计算,从点到直线再到平面(区域),从一个函数到多个函数,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发现、发展的过程,获得问题的解决,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3、反思过程,提炼方法问题4:什么线性规划问题是?求解简单线性规划的步骤? 线性规划问题:在线性约束条件下,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
12、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称为线性规划问题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型由目标函数和可行域组成,其中可行域是可行解的集合,可行解是满足约束条件的解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可行解叫做这个问题的最优解。步骤:第1步:依题意,列出不等式组; 第2步:画出可行域(实际上也就找到了可行解); 第3步:依题意,求出目标函数 ; 第4步:作出目标函数所表示的某条直线(通常选作过原点的直线),平移此直线并观察此直线经过可行域的哪个(些)点时,函数有最大
13、(小)值 第5步:求(写)出最优解和相应的最大(小)值。(建、画、移、求、答)4、变式演练,深入探究 问题5:如果每生产一件甲产品获利2万元,每生产一件乙产品获利4万元,如何安排生产利润最大?目标函数为z=2x+4y,直线z=2x+4y与y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为 作出直线2x+4y=0,并平移,观察知,当直线z=2x+4y经过点(2,3)或(4,2)时,直线与y轴的交点最高,即x=2,y=3或x=4,y=2时, z取最大值,且zmax=16问题6:如果
14、每生产一件甲产品获利3万元,每生产一件乙产品亏损2万元,如何安排生产利润最大? 让学生先猜测;注意:z的最大值直线z=3x2y在y轴上的截距z的最小值目标函数为z=3x-2y,直线z=3x-2y与y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为作出直线3x-2y=0,并平移,观察知,当直线z=3x-2y经过点(4,0)时,直线z=3x-2y与y轴的交点最低,即x=4,y=0时, z取最大值,且zmax=12设计意图进一步强调目标函数直线的纵截距与z的最值之间的关系,有时并不是截距越大,z值越大。这样使学生产生思想上的知识的冲突,从而进一步认识到目标函数直线的纵截距与的最值之间的关系!5、运
15、用新知,解决问题 (1)求z=2x+y的最大值,使x,y满足约束条件(2)求z=3x+5y的最大值,使x,y满足约束条件设计意图:这里是两个练习都是纯数学问题,主要是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熟练求出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 5、归纳总结,巩固提高(1)归纳总结 为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印象,我请学生从以下两方面自己小结。(1)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2)学到了哪些思考问题的方法?(学生回答)(2)布置作业课下作业 (1)补充:解决线性规划问题需要哪些主要步骤? (2)教科书P105,习题3.3,A3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养成及时总结的良好习惯,并将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数学交流和表达的能力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