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走进生活享受语文教学文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论文:走进生活享受语文教学文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小学语文论文:走进生活,享受语文-小学语文论文走进生活享受语文【摘要】“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时时现生活。”将“生活世界”引进教材,充分利用“生活”这个丰富的现实资源,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世界中学到更多,学会更多,是语文教育中的一项重大突破。本文主要根据现代语文教育的现状,分析了几种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方法,阐述了生活资源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并获得有活力的知识,使其真正享受语文的乐趣。【关键词】语文生活享受“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说到底就是一本丰富的教科书,喜怒哀乐这
2、些情感都能从这本大书中感受到,它们能带给我们不同的体验,经过不断地积累就成了我们的人生经验。因此,人必须贴近生活、走进生活才能更好地成长。对于小学生来说,生活就是教育,教育从生活中而来,把学习、生活分开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脱离了生活也就脱离了人生,因而也就不是教育了。小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接受新知快,他们对这世界充满了疑问和探究,这决非象牙塔式的教育所能满足的。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一旦脱离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和空洞无物,而结合了生活,就有丰富的内容,就会牵动学生的心灵,注进了充实的活力。因此,把学生束缚于课本而不走进生活,显然是得不偿失的做法。笔者结合自身的语文教学实际,对该问题进行了初
3、浅探索,让语文学习渗透到生活中,让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与动力参照。一、用生活美景熏陶学生情操古语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我们教育的题材,让孩子们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领略一下祖国壮丽的河山,接受悠久的历史文化的熏陶。自然美景是最直观、最生动的事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条大自然的规律时刻存在于我们身边,但我们常常因为司空见惯而视而不见,不曾留心去领略它的美。在教学中,我们都曾感叹过作文实在无话可说。但如果我们拥有一双慧眼,你会发现世界到处洋溢着美:小草破土而出,让学生感受到的是生命的顽强;春天繁花遍地,让学生领略到现代社会的繁荣;腊梅傲雪挺立,让学生体会到是艰苦创业
4、者的象征;粉笔在黑板上肆意地挥洒着自己的人生,虽然失去了自我,却留下了美丽的痕迹;飞机翱翔于蓝天,却无法选择自由;春联尽管无声无息,却传递着千家万户的殷殷祝福从这些常见的、简单的生活现象中能悟出不平凡的人生意义,不仔细观察与思考,是很难做到这点的。在教学父亲的菜园这一课时,一直想让学生感受农村的乐趣,但我们的学生离这些太远了,无法真正感受其中的乐趣。幸好学校前面就是菜园,于是选择了一个天气很晴朗日子,带领学生走进菜园,让其尽情畅游一番。之后回到课堂,让学生畅谈刚才所见的活动受到的感想。顿时,课堂内沸腾了。正当大家沉浸在菜园的乐趣时,顺势又引导学生走进父亲的菜园,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快乐。“随
5、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在平时的生活美景中学习语文,在课余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在需要用时就能派上用场随心所欲,笔下生花。这样的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何以会出现读三遍五遍而不知所云,在写作时又怎么会愁眉不展呢?大自然的文化必将滋润我们新的一代。生活必将使我们的学生受益匪浅。二、用生活经验指导学生体验不知是否留意过孩子们在做游戏时那种专注的神情,全心的投入,那种开怀的大笑,那股创造的冲动、奔腾的激情,还有打了上课铃还舍不得放下的留恋之情。这就是孩子们热爱的生活的体现。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否让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产生这般留恋、这般冲动、这般热情?我们力求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能回到真实的情境中,回到生活中
6、去,打破书本与生活的障碍,让语言重焕生命的光彩。1、情感交融源于生活实际新课程告诉我们: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应该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自觉行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积极启发引导学生寻找、再现与教学内容具有相似性或相对性的生活实际情景,会让学生在迁移或对比中丰富、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在教学生命桥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体会羚羊在濒临绝境时所做出的令人惊叹的抉择,我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情境:“你们意过动物逃生吗?它们是怎样逃生的?”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争相举手回答各自的见闻:“壁虎被天敌抓住时会挣断自己的尾巴逃走。”“黄鼠狼遇到天敌后会
7、放出臭屁。”在这样的生活情境的铺垫下,我便水到渠成地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课文联系起来了:“当一群羚羊背后有猎人追赶,前面是万丈深渊时,老羚羊以牺牲自己来保全小羚羊的逃生,是何等痛苦的抉择呀!又是何等伟大的抉择呀!”在随后的感情朗读中,同学们的朗读情不自禁地多了一份悲壮,多了一份赞叹,读得真切感人。在这一教例中,学生得到的情感体验,更多的是一种感觉的迁移,学生情感的升华是源于生活实际而实现的。2、文本理解立足生活经验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一定要立足于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并积极创造机遇与氛围,努力促使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之间建立起联系,这样,学生才会获得深入探究的动力,否则,脱离生活
8、的阅读理解必然缺乏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缺乏学生真实生活体验的阅读理解也就必然肤浅。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有这样一个精彩片段。学生在阅读理解这首词的过程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这对老年夫妇的大儿、中儿是那么勤劳,整天锄豆、织笼,他们却不喜欢,反而喜欢那顽皮的小儿,这是为什么?”这是个课堂生成的问题,是老师没想到的,但是我没有乱阵脚,而是灵活巧妙地将问题又抛给了学生“是呀!为什么呢?你在家是最小”我的话语被一只只迅速举起的小手淹没了。“老师,我在家最小,爷爷、奶奶特喜欢我,他们把我视为掌上明珠。”“老师,我听大人说这叫什么隔代惯。”“我原来是的,可是自从我有了弟弟就不同了。”“老师,我现在明白了
9、:老年夫妇的小儿子那么活泼淘气,又是最小的,多讨人喜欢呀!”“是呀,大家看挂图,图中小儿子趴在小溪边摇头晃脑,剥着莲蓬的样子多讨人喜欢呀!”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经历成了学生阅读理解的依托。3、言语实践再现生活情境将言语实践活动置于模拟的生活情境之中,无形中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现实需求,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起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因此,在模拟的生活情境中进行的言语实践活动就更加简便有效。如教学军神一文,孩子们在体验刘伯承在不用麻醉剂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时的痛苦时,想想不出那种疼痛,只说“很疼”“疼死了”。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用生活中的类似经验来引导,结果就不同
10、了。于比如“你们在削铅笔、削水果时被刀划破过手吗?”孩子们会说:“我疼得大哭!”“有钻心的疼!”“我使劲捏住伤口,这样似乎少疼一些。”在有了体会之后,再顺势引导体验刘伯承的坚强意志就水到渠成了。“是啊!刘伯承在没用麻醉剂的情况下被割了整整72刀,是一种怎样的痛苦呢?但他却仍然一声不吭,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啊!”学生从生活体验中触发了情感,那朗读起来就能把情感融入其中,读得真切感人了。所以,情感的升华都来源于生活经验。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尽量地运用图片、描述、想象等手段,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形象性、再现性,创设一个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语文能力。三、用综合实践活动引发学生创
11、造你可曾留意孩子小小的身躯里蕴藏着多大的情感和智慧?那是儿童生命力量不断壮大的内在源泉。我们用什么来点燃孩子的创造的潜能呢?是生活!是孩子们的生活。是什么将他们自身的可能转化为现实的过程?不是别的,正是人的活动。正如马克思所言:“生命如果不是活动,那又是什么呢?”“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类的特性。”要想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文学的痕迹,单靠老师那种喋喋不休的讲解,层层剥茧的分析是无济于事的,甚至是有害的,只有通过实践活动,将学生引入生活去体验,用现实去浸润,去感染学生的心灵,才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1、访,观察生活。例如在教学长征一诗时,学生并不了解红军这一壮举的历史背景以及经过,于是笔者就组织学生去
12、阅读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也可以让学生扮演成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一些老红军,这样不仅使学生主动求知,全面了解了红军这一壮举的历史背景以及经过,深刻理解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生学起来也兴趣盎然。2、找,再现生活。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如在教学作文树叶时,让学生出去采集树叶,观察一下它们的颜色、形状,做成自己喜欢的东西。结果孩子们都拎着大包小包的树叶回来了,有扇形的、椭圆形的、长条形的、锯齿形、大的、小的、黄的、红的大家叽叽喳喳地交流着自己采拾的
13、过程,比较着各自的“成果”,教室里俨然成了“树叶交流所”。接着引导学生:“在采树叶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有学生说:“我发现树叶、草叶的形状还真多,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可是,树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形状?”有的说:“望着那片片飘落的树叶,我一直在想这些落叶将会变成什么呢?”“我发现现在的污染非常严重,我奶奶门前的一条小河,本来里面有清清的河水,小河的周围种满了树。这次我去收集树叶的时候,发现小河里的水都快看不见了,里面倒满了垃圾,长满了杂草,臭气熏天。”这时老师可以引导:“你们的眼睛都很敏锐,发现了美,也发现丑,我希望大家要让美更美,同时,要让丑变美。”有些学生把树叶变成美丽的图画,
14、有些写倡议书,向大家宣传不要乱扔垃圾,注意环境卫生。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与自然亲密接触,他们发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从内心产生了对生活的热爱。他们也痛心地发现了生活中的丑,这其实也是一种更深刻的爱3、学,体验生活。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在学了只有一个地球后,为了让学生对环保状况、环保知识了解得更深刻,就可以布置学生写一份调查报告,鼓励学
15、生到工厂、农村、环保部门等去参观、访问,也可以到图书馆借阅相关的报刊、杂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今世界处于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还应该让学生通过计算机从网上有针对性地查找自己所需的材料。合理利用图书、网络、报刊、电视、广播等一系列的语文课程资源了解当今的环保现状及环保实施情况等。在调查研究中,学生被一连串惊人的数据震撼了。于是,一份份加强环保意识的倡议书,一张张反映环保现状的手抄报,一幅幅情真意切的环保标语孕育而生。此时,学生的主体人格、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在世一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发展。通过这样的练习,培养了学生思考生活问题、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真正沟通了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联
16、系。走进学生生活去教学,将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深远而重大的意义。苦思冥想寻找方法,可有什么方法比让学生亲身经历读书实践活动更好呢?只要我们懂得充分运用教育艺术,将“生活”这一活水引进课堂,必将达到“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境界。语文不是无情物,走进生活,利用生活资源,充分解读文本,于文本产生情感的碰撞,引发思维的创造。在学习的过程中,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教师在享受中也提升了自己的理念,使课堂更加容光焕发。参考文献:1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6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3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钱启泉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94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有关资料5学会生存美国:埃德加富尔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6关于陶行知教育观点网站上的有关资料7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廖华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