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三追”模式初探说课讲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三追”模式初探说课讲解.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三追”模式初探-小水常流,则能穿石小学信息技术论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三追模式”初探【摘要】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一个班级一周只有一节课,而这短短的四十分钟课程给了学生一种“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我来了”的感觉,如何让课堂内传授的知识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避免“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成了每个信息技术教师所要面对的问题。三追模式即课前追踪、课内追踪、课后追踪,追踪学生在课内外产生的问题,继而通过知识重构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本文是作者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初步开展“三追模
2、式”的一些体验与感受。【关键词】课前追踪课内追踪课后追踪信息技术一、以小见大,初窥课堂现状【片段一】预备铃响后,学生们整整齐齐地排好队伍准备上信息技术课。一个学生匆匆地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能不能不去上信息课。我反问道:为什么?他答道,你教的我都会了,我还去干什么呢。我顿时哑口无言,但还是板起脸摆出老师的威严要求他去上课。【片段二】五年级现代信息技术一课中,我在讲台上讲解并板书着,时不时地能听到课堂有讲话的声音,我转过头来一看,只有一半的同学在认真地听我讲课,其余的一半同学在做自己的事情,有的在交头接耳,有点在写作业,有的在看窗外【片段三】在六年级毕业留念册教学中,我提出问题:如何在幻灯片中设置
3、超级链接呢?本来热闹的课堂瞬间降至冰点,我随机点名了几个学生,他们都一眼不发愣直地站着,同一个学期学的知识居然忘的那么快,无可奈何我只有主动提示:先选取对象,点击右键选择超链接,再设置链接。【反思】一开始我认为这些片段只是个个案,但是直到它们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快时,我才意识到它们已构成了我们现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现状了。这些现象不可能凭空产生,也不可能立马消除,是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也需要一个漫长消除的过程。我们不断在反思为什么有的学生会对信息技术课失去兴趣呢?为什么学生在平时做练习时毫无问题,而到了第二节课时,就忘却了上一节课的知识?为什么学生只会按部就班,完成教师所设计的任务,而不能对知识进
4、行迁移?其实我们也很清楚出现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我们的课堂出现了问题,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个人认为是我们把信息技术定位出现了偏差。虽然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不能同语文数学相比较,它属于偏门学科。但是我们发现语文数学有课后作业来保障知识巩固与迁移,而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呢,我们只单单地局限于我们的四十分钟课堂中,没有课外作业的开展,其结果可想而知了。二、以点带面,开展三追教学“三追模式”即课前追踪、课内追踪、课后追踪,通过对课前追踪,旨在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制定课堂教学措施;对课内追踪,旨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点落实情况,调整课堂教学手段;对课后追踪,旨在学生的知识巩固与迁移,并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只有
5、认知结构在不断地重构,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更加巩固,才能将已学的知识进行迁移与创造。反过来又促使学生不断进行内化,重构认知结构,形成一个良性循环。1、课前追踪打实教学基础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会有这样一个感受:在别的教师眼里的优秀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表现却不尽人意,而他们眼里的问题学生却能成为了信息技术学科的优等生。教师应在学生更广阔的生活历史背景中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是教学活动的一个关键的特点。确实理解这些学生的生活意义可能会引导我们在与学生相处的关系中作出恰当的教育行为。1)、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基本情况问卷调查能直接反应出学生的基本情况,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例如我针对
6、小学高段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了这样一份问卷。【问卷范样】1、你的家庭是否拥有电脑。2、你平时使用电脑的时间是小时。(一周内)3、你使用电脑都用于方面。4、在信息技术课中你有无预习的习惯。2)、课前检测,了解学生认知结构原有的课前检测只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识点落实情况,忽略了其他方面。于是我在设计课前检测时除了原有的知识点检测,增加了扩展性检测。例如:你如果在信息技术课堂中遇到问题时,你会()。A、自己鼓捣B、向老师请教C、向同学请教D、不管它;举一个你利用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例子。3)、借用分析,建立学生基础档案通过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平时使用计算机的情况。我校五六年级共375人,其中男
7、生203人,女生172人。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占了总人数的78%左右,平时使用电脑的时间男生远超于女生,男生主要使用电脑玩游戏,女生则在聊天方面占有大比例。可惜的只有1%的学生有信息技术课预习的习惯。通过检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对于知识落实情况我不再单以掌握与没掌握来衡量,而是细化,对于理论知识则以简记、理解、记忆来划分,对于技能操作以未掌握、初步应用、熟练应用、迁移应用来划分。对调查和检测结果进行分类总结,把学生分为三类:个性发展类,有待提高类,急需提高类。例如:有待提高类李华基本情况男,13岁,家里拥有电脑,平时利用电脑上QQ聊天,听听音乐,玩玩游戏等。一周大概使用电脑的时
8、间在8小时以上,主要集中在周六周日两天。学习情况无预习习惯,上课注意力比较集中,能认真看书,不善于表达知识点落实情况知识点理论技能简记理解记忆未掌握初步应用熟练应用迁移应用窗口中“最大化”、“最小化”、“关闭”按钮的作用运用鼠标放大缩小窗口2、课内追踪夯实知识落实通过课前追踪我们可以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针对学生的不同点开展针对性教学。例如通过课前追踪我把学生分成三类:个性发展类,此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比较深刻,拥有扎实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学习积极性比较高。有待提高类,此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具有初步理解,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一般,学习主动性还是比较强的。急需提高类,此类学生对信息技术认识有所偏差
9、,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比较薄弱,学习态度比较懒散。1)制定分层的教学目标。以六年级小小宣传员一课为例,我把能力目标设置成下表:课题:小小宣传员(powerpoint综合课)类别能力目标个性发展类1、熟练地运用搜索引擎收集资料,并能对资料进行整理筛选。2、熟练利用PowerPoint制作中国茶文化宣传资料。3、制作一份有个人特点的演示文稿。有待提高类1、熟练地运用搜索引擎收集资料,并能对资料进行整理筛选。2、熟练利用PowerPoint制作中国茶文化宣传资料。3、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急需提高类1、能对现有的资料进行整理筛选2、熟练利用PowerPoint制作中国茶文化宣传资料。3、制作一份完
10、整的演示文稿。这个能力目标的确立,建立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原有的操作基础。再在这个基础上又把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初级:能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幻灯片版式或模板。中级:在初级的基础上,主题演示文稿的排版合理。高级:幻灯片的色彩搭配合理,布局整洁清晰,并能插入视频、声音、动画等达到精益求精。通过这三个目标的落实,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能选择自己所能达到的层次,避免“无事可做”。整节课下来,各类学生掌握的都相当不错,提高了课堂效果。2)选择分层的教学方法例:在教学画龙点睛写标题这一课时,针对这三类学生采用了三种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对于个性发展类的学生,只是出示了几种艺术字的不同效果,让他们自
11、己去探索、研究艺术字的奥秘;对于有待提高类的学生,我先作一些演示和讲解,等学生掌握方法后,再给出设计任务;对于急需提高类的学生则给予细心指导,个别示范指导。从方法上看出,个性发展类为完全放开,后面两类则放得少扶得多,难度降低了。从知识的探索上来看,前面两类,得到了更多的自学方法,后一类则强调了知识的巩固。3)制定课堂记录表,追踪学生知识落实情况课题姓名类别教学方法课堂表现情况有待提高类知识点落实情况知识点认知技能情感记忆理解简用练习初会学会思考兴趣热爱上面的表格清楚地记录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情况,有助于详细了解学生的知识落实情况,对于教师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3、课后
12、追踪促进知识迁移作业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和教育目的而设计的学习活动,是教学的重要组成元素,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媒体。而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们聚焦课堂教学优化管理,在备课和上课上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却忽略了学生课后的知识巩固,造成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我来了”。如果我们能对学生在课后进行追踪,设计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外作业,最终的教学效率也只会“事倍功半”。1)理论知识课的课后追踪对于理论课我的做法就是利用我们的流动教材,开展课后追踪。高段信息技术教材不是一人一本,三个班级轮流使用教材。通过每个班级的补充,让教材更加丰满。以生活在信息中为例,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外作业:在放
13、学后,对你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判别,列举出对你有用的信息记录在书本上。理论知识本身比较抽象,如果脱离生活,学生的遗忘更快。让学生融入生活,观察生活,记录生活,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完成度分析,90%的学生能完成任务,10%学生没有完成任务,主要是急需提高类学生,有此可见此类学生最大的问题是学习态度上的改变。对作业内容分析,85%学生能对信息进行辨别列举出有用的信息,15%的学生对所有的信息都列举出来了。2)操作课或练习课的课后追踪以往操作课时,学生的熟练程度差异特别显现出来,熟练与不熟练的同学差距特别大。例如校园环境调查报告这一节课中,三类学生,个性发展类和有待提高类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
14、里完成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并能开始报告美化设计。而继续提高类学生还在为了报告的文字部分苦苦挣扎中。如何让三类学生都能有效在课内完成任务,又在课外得到提升呢?答案就是学科平台。五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台的使用方法,而且平台也突破了教学的局限性,不限时,不限地,何乐不为。对于这三类学生的课后追踪我所采取的方法就是在平台上布置课外作业。在学科平台上的主题学习中设置导入,编写具体操作的过程,或只出示效果图,如:设计一个班标或个人印章等,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去完成,并在论坛里写学习感受及遇到的问题。三、以退为进,反思三追模式课前追踪课内追踪问卷调查课前检测课后追踪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落实情况记载布置课后
15、作业形成性问题如上图显示,三追模式是一个循环体系。通过课前追踪,制作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对学生课内追踪,了解学生课内的知识点落实情况,来反思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教学方法选择。又为课后追踪做好了定位,布置合适的课后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反馈回的信息既又是课前追踪。在三追模式中,学生是中心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者,教师围绕着学生开展教学,改变以往学生懒惰的学习习惯,培养其主动性,创新性。教师在课程中已不只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一个“课程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在不同的情况下,担当不同的角色。通过课前追踪、课内追踪、课后追踪,我们能清晰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继而开
16、展因材施教。才能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选择,将信息技术课堂的三维目标发挥的淋漓尽致。总之,学生的学习只有在愉快情绪下,才能乐于接受教育,才能增添学好知识的信心。学生“苦学”、“懒学”、“厌学”的产生基于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基础把握不足,认识不够。通过三追模式的开展,建立学生档案。分析学生,引导学生,运用合理的教学措施,在充满情趣的教学设计中,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的“苦学”、“懒学”、“厌学”引导到“趣学”、“乐学”的轨道上来,使教与学在轻松愉快的情调中进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1.蔡铁权,钱旭鸯,陈丽华.教学设计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12.2.MP德里斯科尔,学习心理学面向教学的取向(第三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3.程俊贡.信息技术课堂合作学习的困境及破解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1.4.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00.11.5.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