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清晨谁在为我们忙碌》教程文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清晨谁在为我们忙碌》教程文件.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清晨,谁在为我们忙碌-新课标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清晨,谁在为我们忙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主题体现了课程标准中“观察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等内容标准。教材的总体思路是: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劳动者的工作入手,感受劳动的意义,然后再思考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的劳动者也为我们带来的方便,最后把自己对劳动者的关心和尊敬变为自觉的行动。从点到面、从认识到探究、从所见所闻到付之行动,都是以儿童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劳动场
2、面为载体,让儿童在积极参与和体验中提高认识,陶冶情操,并切实体会到,正是有了无数劳动者,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愉快、幸福、安康。【设计理念】本活动的设计意在体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以学生的生活为载体,课前大量调查,奠定情感基调,课中充分交流,增强感悟体验,课后实际行动,形成品德内化。整个过程,重在引导、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在与同学与老师的合作交流中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引发深度思考,达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家乡或社区的劳动者为我们所付出的辛勤劳动,知道我们生活的便利是来自他们的劳动,进而尊重他们的劳动;2.了解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的生产、销售
3、等过程,知道任何物品都是来之不易的,激发学生对劳动成果的珍惜。【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尊重并感谢劳动者的良好品德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学难点】让学生知道任何物品都是来之不易的,激发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感情。【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与本课相关的课件。学生准备:1.在上学、放学的路上,观察是谁在为我们的生活辛勤劳动,他们是怎样做的?想一想,如果没有他们的劳动,我们的生活会怎样?2.调查:节假日为我们忙碌的人有哪些?调查后,你有什么感受?【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体验,初步感悟1.师生谈话:同学们,今天早晨,谁送你来上学的?在上学的路上,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回答。)2.师:每天走
4、在上学的路上,柏油马路一尘不染,你可曾想过是谁在保持马路的清洁?十字路口秩序井然,又是谁在辛勤地工作?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把目光投向那些为我们忙碌的人们。【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入课题,讲述学生自己的故事,学生自然有话可说,也乐意表达,上课伊始就把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调动了起来,为课的成功奠定了基调。而问题的设计平实却巧妙,为下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3.板书课题:清晨,谁在为我们忙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一) 引入话题,唤醒生活1.播放课前录制的视频:飞飞去上学(尽可能把教材中提供的点都有所体现)学生仔细观看:和飞飞一起看看清晨有哪些人在忙碌?2.全班交流:师:飞飞上学的路上,你看到哪些人在忙碌?
5、(学生汇报)【播放身边同学的视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自始至终,学生都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哼唱,学生边看边感受着那份上学时的快乐,发现的热情更是空前高涨,此时,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体。】(二) 合作学习,体验生活1.师:同学们,你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了谁在忙碌?先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之后全班汇报。学生汇报,教师随机引导。预设:学生汇报:交警、建筑工人、卖早点的、清洁工师随机引导:他们是怎么做的?(学生描述所看到的情景。教师适当点拨,可根据情况情景表演,如模仿交警的动作,进一步加深学生的体验。)【品德与社会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合作能力的培养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得以实现,在学习小组内开展
6、交流活动,汇报自己的亲见亲闻,既能产生思想的碰撞,又能培养合作能力,可谓一举两得。】2.师:在平时,你还发现谁在为我们忙碌?(拓宽学生的视野,把目光由清晨转移到一天中的任何时间。)学生汇报3.师:节假日,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哪些人不能休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4.课件播放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可让学生说出他们的职业名称。思考:这些劳动者,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升华认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劳动者,我们的衣食住行才有了保证,我们的生活因此变得更美好,更和谐。
7、劳动创造了一切,劳动最光荣。(板书:劳动最光荣)【大量图片的展示,在给学生的视觉造成冲击力的同时,更引发学生的思考:原来自己的穿衣吃饭行路上学,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这些貌似和自己不相干的人,正是这些人的劳动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从心底涌起感激之情,并且意识到应该尊重、感谢劳动者。】(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1.我也来做劳动者师:劳动是件光荣的事,同学们想不想做一回劳动者?(学生兴趣盎然)师:瞧,咱们教室里的桌凳,书橱里的图书,还有卫生橱里的卫生工具多乱呀,大家快快把它们整理好吧?(学生动手整理,教室里一片热火朝天)【有目的地创设让学生劳动的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活动,让真实的生活走进学生的认识世
8、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加深体验,体会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更感受到了劳动者的辛苦,知道应尊重他们。】2.师:假如劳动者停止了劳动,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假如没有了清洁工人(学生想象,教师播放垃圾遍地的图片资料,学生谈感受。)假如没有了医生假如没有了警察假如没有了农民假如没有了老师师小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些劳动者,我们应该尊重、感谢他们。【借助多媒体的魅力,辅之以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更好地进行学习和体验,也是对教材和学习资料的详细补充,深化主题,激发起学生内心深处对劳动者的热爱。】课内践行,内化感悟1.分组商讨感谢劳动者的形式。(小组内交流)(以多种形式汇报,或唱或
9、跳,或说或做,教师均予以鼓励,教师亦参与其中。)生:我想用自己的行动来表示,当我发现有垃圾,我就弯腰捡起来。生:我要用毛巾为交警叔叔擦擦汗。生:我要献上一首歌劳动最光荣。【鼓励多种形式展示,给学生拓展的空间。】生:我想献上舞蹈。教师以自己的方式展示。【此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尽情地说,尽情地演,在快乐的活动中,深化学生的道德认识。这里,教师以学生活动的合作者、指导者的身份,遵循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原则,和学生一起活动,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生命化课堂的体现。】课后延伸,化为行动1.师:同学们,当我们走出课堂,走
10、向社区,走向广阔的社会,再面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你会怎样做?当你在享受劳动者们为你提供的服务,享受他们的劳动成果时,你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又会怎样做?你打算如何做一名真正的劳动者?【引导学生把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向课外扩展延伸,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中反复体验感悟,有利于他们道德认识的内化提升。】总析:清晨,谁在为我们忙碌这堂课,听后,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切实、扎实,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分而论之。一、真实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生活性是品社课程的一大特点,本堂课的设计也充分体现了“生活性”。课初,问学生:“你在上学的路上都看到了哪些人在忙碌?”由于是谈论自己的生活,学生们立刻就打开了话匣子,以积
11、极的姿态投入到活动中。之后,看录制的本班同学的视频“飞飞去上学”,引导学生发现,这一路上,都有哪些人在忙碌?飞飞同学的上学之路,其实差不多就是同学们上学路上的缩影,同学们去发现,就是在寻找自己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他们发现的是自己的快乐,这也为下面的交流个人上学路上的见闻做好了铺垫。在对劳动者的劳动有了充分的认识与了解之后,教师再进一步点拨:“既然劳动者是那么重要,想不想自己也做一回劳动者?”直接把学生刚刚形成的做劳动者光荣的情感体验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用双手把教室整理得井井有条,虽然劳累,但他们能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与幸福。对身边的劳动者也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下面的拓展延伸环节,说说打算怎样
12、感谢身边的劳动者,他们说出的话就会发自内心,真切自然,从学生的话语中,能看出,学生对劳动者多了理解,多了尊重,并愿意拿出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尊重别人的劳动,做一个勤快的孩子。自始至终,“生活性”都是一条不变的旋律。二、切实紧扣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说这堂课切实,是它紧扣课程标准对品社课程的要求,安排了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像:看视频“飞飞去上学”,发现忙碌的人们;回忆交流,自己上学路上看到的忙碌的人;分组商讨并全班展示,以独特的方式感谢身边的劳动者,或唱歌,或跳舞,或拿出实际行动,或朗诵诗歌等等,形式不同,但目的相通,那就是向身边的劳动者们道声谢谢。本堂课,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设计了多种活动,学生们全身心投入,乐在其中。三、扎实巧妙整合课程资源,关注学生的切身体验与道德认识的内化提升教材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凭借,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一种视角,实际教学中,为了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教师借鉴了教材的实际理念,又融合了自身的理解,对教材进行了大胆地整合,把学生们的现实生活拉进了课堂,关注学生当下的体验,注重学生道德认识的内化提升,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拓展到广阔的生活,在生活中历练行动,强化道德行为,使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得以顺利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