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竞争力教程文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升竞争力教程文件.doc(4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如何提升竞争力-哈佛经典:塑造战略的五种力量迈克尔波特再论“五力模型”作者: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1979年,年轻的经济学家、副教授迈克尔波特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HowCompetitiveForcesShapeStrategy”一文,这是他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此文点燃了战略研究领域的一场革命。在此后的几十年里,波特将他在经济研究领域卓绝的严谨态度,带到了企业、地区、国家,以及最近的医疗保健和慈善事业等领域的竞争战略研究中。“波特五力模型”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学术研究
2、和商业实践。最近,在哈佛商学院教授扬里夫金(JanRivkin)和多年同事琼马格雷塔(JoanMagretta)的鼓励和帮助下,波特再次肯定、更新和扩充了那篇经典文章。在这篇新作中他还指出了人们的常见误区,为模型使用者提供了实践指导,并深入分析了五力模型对当今企业战略的重要意义。战略制定者的工作,从本质上说就是认识和应对竞争。然而,企业管理者对竞争的界定往往过于狭窄,就好像竞争只发生在当前的直接竞争者之间。事实上,参与利润争夺的不仅仅是现有的行业对手,还包括其他4种竞争力量客户、供应商、潜在进入者和替代产品。这5种力量扩大了竞争范围,界定了行业结构,也决定了一个行业内竞争互动的本质。虽然从表面
3、上看,每个行业各不相同,比如,全球汽车行业与全球艺术品市场或欧洲严格管制的医疗保健服务行业,它们看起来并无共同之处,但是决定其获利能力的基本因素却是一致的。若想了解这三个行业的竞争状况和获利能力,都必须从五大力量入手来分析行业的基本结构。(参见图“决定行业竞争的五大力量”)如果五种力量都很强势,就像在航空、纺织、酒店等行业中表现的那样,那么就很难有哪家公司能获得不错的投资回报。如果这些力量较为温和,就像在软件、软饮料、化妆品等行业中那样,那么许多公司都能赢利。无论一个行业是提供产品还是提供服务,是刚刚兴起还是成熟已久,科技含量是高还是低,受管制还是不受管制,其竞争格局和获利能力都是靠行业结构推
4、动的。影响一个行业短期获利能力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天气和商业周期等等,但是决定一个行业长期获利能力的则一定是行业结构,而它是通过五大竞争力量来体现的。(参见副栏“行业获利能力差异”)行业获利能力差异不同行业的平均资本回报率(rturnoninvestedcapitalROIC)存在很大差异。例如,1992年至2006年期间,美国各行业的平均投资资本回报率从最低的0,甚至为负数,到最高超过50%。平均资本回报率最高的是软饮料、预包装软件等行业,它们大获利能力几乎是同期航空业的7倍。了解了这些竞争力量及其内在成因,我们就能发现某一个行业当前获利能力的来源,并获得一个指导性框架,以此来预测和改变行业的
5、长期竞争格局和获利能力。战略制定者在考虑竞争问题时,不但要考虑公司的自身定位,同时也要对行业结构予以周密的思索,因为只有了解了行业结构,才能进行有效的战略定位。我们会发现,抵御竞争对手,并使它们朝着有利于自己公司的方向发展,对于企业战略至关重要。决定竞争格局的五大力量在不同行业,五大力量的构成各不相同。在商用飞机市场,强势力量是空中客车公司(Airbus)和波音公司(Boeing)两大制造巨头之间的激烈对抗,以及签下飞机大订单的航空公司的议价能力(bargainingpower),而进入威胁(threatofentry)、替代品威胁(threatofsubstitute)以及供应商议价能力较为
6、温和。在影院行业,替代娱乐方式的激增,以及制片商和发行商的议价能力是重要的竞争力量,因为在这个行业,关键的投入要素电影影片是由他们提供的。最强势的竞争力量决定了一个行业的获利能力,所以它也是战略制定中最重要的因素。但是,哪种力量最为显著,并不总是那么容易看到。例如,大宗货品行业内的对抗程度往往非常激烈,但是这可能并不是行业获利能力的制约因素。摄影胶片行业的利润之所以低,是因为出现了一种更好的替代品。数字摄影技术刚一出现,世界领先的胶片厂商柯达(Kodak)和富士(Fuji)就明白了这一点。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来应对替代品就成为头等战略大事。行业结构包含一系列经济和技术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每一种竞
7、争力量的强度。接下来,我忙将从一家已拥有一定市场份额或已在行业内立足的公司的角度来探讨这些驱动因素。我们也可以利用这种分析方法,了解潜在进入者面临的挑战。新进入者威胁新进入某行业的企业总会带来新的产能,并意欲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这就给价格、成本,以及投资比率这些竞争必要元素带来了压力。尤其是当新进入者从其他市场通过多元化战略进入这个市场时,它们很可能利用现有能力和现金流来重塑竞争格局。百事公司(Pepsi)当初进入瓶装水市场,微软公司(Microsoft)开始提供网络浏览器,以及苹果公司(Apple)开展音乐发行业务,都属于这样的情况。因此,进入威胁给一个行业的获利潜力设定了一个上限。当进入威
8、胁大时,现有企业就必须降低价格或者增加投资,以威胁新的竞争对手。例如,在特色咖啡(specialtycoffee)零售业,由于进入壁垒(entrybarrier)相对较低,现有企业星巴克(Starbucks)就必须投入大量资金来更新门店和品种。一个行业的进入威胁有多大,取决于现有的进入壁垒有多高,以及进入者对现有企业所做反应的判断。如果进入壁垒很低,而且新进入者认为现有竞争者不会采取什么报复行为,那么进入威胁就大,行业获利能力也不会太高。由此可见,制约行业获利能力的是进入威胁,倒未必是真的有新的竞争者进入。进入壁垒进入壁垒是指现有企业相对于新进入者的优势,它主要来自7个方面:1.供应方规模经济
9、(economyofscale)产量大的企业,由于可以把固定成本分摊到更多的产品上、使用更有效的技术,或者从供应商那里得到更多的优惠,所以单位成本更低,从而产生规模经济。供应方规模经济可以对意图进入的企业产生威胁作用,因为它逼得这些企业必须大规模进入,才有可能挤占现有竞争者的市场份额,否则就得接受成本劣势。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几乎都能发现这种规模经济,而哪些环节最为关键则因行业不同而不同。在微处理器行业,英特尔(Intel)等现有企业在研发、芯片制造和消费营销等方面享有规模经济。对于ScottsMiracle-Gro等草坪保养公司来说,最显著的规模经济则体现在供应链和媒体广告上。而在小包裹递送
10、行业,规模经济则出现在全国性物流系统和信息技术方面。2.需求方规模效应(benefitofscale)需求方规模效应也称为网络效应(networkeffect),当购买者对某公司产品的支付意愿随该公司客户数的增加而提高时,这个行业就会产生需求方规模效应。在购买关键产品时,人们可能更信任规模较大的公司。想想当IBM还是一家电脑制造商时的那句流行语:“没有人会因采购IBM电脑而被解雇。”购买者可能还很看重自己是一个庞大的消费者“网络”的一员。例如,在线拍卖者之所以现在eBay,是因为该网站提供了最有可能成交的交易伙伴。需求方规模效应可以阻止新竞争者进入市场,因为它会降低客户从新进入企业购买产品的意
11、愿,同时使新进入者在建立大规模的客户群之前无法收取较高的价格。3.客户转化成本转换成本(switchingcost)是指购买者由于更换供应商而带来的固定成本。之所以会发生此类成本,是因为购买者在更换供应商时,可能要更改产品规格、重新培训员工使用新产品,或者调整流程或信息系统。转换成本越大,新进入者就越难获得客户。企业资源规划(ERP)软件就是一种转换成本极高的产品。一家企业安装了SAP公司的ERP系统后,日后如果想要更换系统供应商,它所面临的成本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因为该系统进行了调整,采用新的供应商还需要对员工重新进行培训,而且该系统的应用直接关系着企业的运营。4.资本需求参与竞争需要投入大
12、量的财力,这也将对新进入者产生威慑。新竞争者可能要对固定设施进行投资,还要投入资金用于延长客户信用期限、建立库存,以及填补初始亏损等。如果必要的资本支出如前期的广告宣传或产品研发支出不可收回并因此很难融募,那么由此产生的进入壁垒就会非常高。虽然大型公司财力雄厚,几乎可以进入任何行业,但是某些领域庞大的资本需求还是限制了潜在进入者的数量。相反,在报税服务、短途货运等领域,资本需求非常小,潜在进入者会很多。不过,也没必要高估资本需求对市场进入的威慑作用。如果一个行业的投资收益相当可观且有望继续保持下去,同时资本市场效益又很好,那么投资者就会为新进入者提供必要的资金。例如,雄心勃勃的航空公司总能获得
13、融资来购置昂贵的飞机,因为飞机的转售价值很高,这也是几乎每个地区都会出现大量新的航空公司的原因之一。5.与规模无关的现有优势不管企业规模如何,现有企业都可能拥有潜在对手无法获得的成本或质量优势。这些优势可能有多个来源,如专业技术、获得优质原材料的优先权、抢先占据最有利的地理位置、成熟的品牌标志,以及可帮助现有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经验积累。新进入者应努力回避这些优势。例如,塔吉特(Targert)、沃尔玛(Wal-Mart)等新成立的折扣零售商,都把卖场设在独立的建筑物而不是区域购物中心内,因为许多成熟的百货商店已在购物中心内扎稳根基。6.无可比拟的分销渠道资源当然,新进入者必须确保产品或服务能够
14、分销出去。例如,一种新的食品必须通过价格优惠、促销、秘籍的销售活动手段,才能把其他食品从超市货架上挤出去。批发或零售渠道越有限,现有竞争者将它们把持得越紧,行业进入就会越困难。有时候,分销渠道壁垒非常高,新进入者必须完全绕开分销渠道,或者建立自己的分销渠道才行。于是,我们就看到,新成立的低成本航空公司纷纷避开旅行社代理模式(因为旅行社往往偏爱成熟的高价航空公司),鼓励乘客自己去网上订票。7.限制性政府政策政府政策能直接阻碍或推动进入行为,并提高或降低其他进入壁垒。政府可以通过执照审批、限制外商投资等手段,直接限制甚至禁止企业进入某种行业。酒类销售、出租车服务、航空运输等受管制行业就是明显的例子
15、。政府还可以通过一些政策手段,提高其他进入壁垒,这些壁垒包括各种防止专有技术被盗用的专利规定、环保法规,或者有一定规模的、令新进入者望而生畏的安全法规。当然,政府政策也可以使行业进入更为容易,例如采取政府补贴等直接方式,或给所有新老公司提供基础研究资金、降低规模经济等间接方式。对进入壁垒的评估应根据潜在进入者的具体能力而定。这些潜在进入者可能是新创企业、外商企业或相关行业内的企业。而且,正如文中部分例子所表明的,战略制定者必须当心新进入者可能会创造性地绕过那些显著的壁垒。预期报复行为潜在进入者对现有企业应对态度的预测,也会影响到它们的进入决策。如果现有企业反应强烈且持续时间长,则进入该行业的获
16、利潜力可能低于资本成本。现有企业经常会通过发表公开声明和对某一进入者做出反应,给其他潜在进入者发出信号,表明自己捍卫市场份额的决心。在下列情况下,新进入者可能要提防现有企业采取报复行为:现有企业曾对新进入者做出过强烈的反应。现有企业拥有大量资源,可以进行反击。这些资源包括过剩现金和尚未动用的借款能力、可利用的产能,或者对分销渠道和客户的影响力等。现有企业可能采取降价行为,因为它们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保持市场份额,或者因为该行业固定成本很高,从而有力促使企业通过降低价格来利用过剩产能。行业增长缓慢,新进入者要实现销量,只能从现有企业手中夺取。对于任何打算进入一个新行业的企业来说,分析进入壁垒和可能的
17、报复行为都极为关键。这些企业应该设法越过壁垒,同时避免因投资过大而削弱自己的获利能力。供应商议价能力强势供应商可以收取更高的价格、限定质量或服务标准,或者将成本转嫁给行业参与者,从而为自己获取更多的价值。强势供应商,包括劳动力提供者,可以从某些行业中榨取利润,而这些行业却无法将所增成本转移到定价中去。例如,微软就通过提高操作系统的价格,削弱了个人电脑制造商的获利能力。个人电脑制造商对客户的争夺是非常强烈的,客户可以轻易更换供应商因此制造商没有多少提价的空间。企业通常需要依赖大量不同的供应商群体来提供投入要素。在下列情况下,供应商群体一般比较强势:卖方行业的集中度大于买方行业。例如,微软近乎垄断
18、了操作系统领域,而同时个人电脑组装市场又较为分散,于是就会出现这种情况。供应商群体的收入并不主要依赖于这个行业。为许多行业提供服务的供应商会毫不犹豫地从每个行业中获取最大利润。但是,如果某个行业在供应商群体的销量或利润中占到很大比重,供应商就会通过合理定价来保护这个行业,并在研发、游说等活动中提供支持。行业参与者更换供应商将面临转换成本。例如,如果企业已在专业配套设备购置或供应商设备操作培训上投入巨资,如金融专业人士学习使用彭博(Bloomberg)终端机,或者企业把生产线放在了临近供应商工厂的地方(如某些饮料公司把工厂建在容器生产商附近),更换供应商就会非常困难。当转换成本很高是,行业参与者
19、将会感到想挑动供应商互相竞争是很难的。(注意:供应商也可能面临转换成本,这会削弱它们的力量)供应商提供的是差异化产品。例如,与生产相仿或非专利药物的制药公司相比,生产具有独特疗效的专利药物的制药公司,在向医院、保荐机构和其他药品购买者进行销售时,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供应商群体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没有替代品。例如,飞行员工会在与航空公司进行谈判时,拥有很强的议价能力,这部分是因为一名训练有素的飞行员很难找到替代者。供应商群体完全有可能实行前向整合。如果行业参与者的利润大大高于供应商,就会吸引供应商进入这个市场。买方议价能力强势客户,即强势供应商的对立面,他们可以压低价格,要求供应商提高质量或提供更多
20、服务(这将导致供应商成本提高),并挑动行业参与者互相竞争,从而削弱行业获利能力,为自己获取更多价值。如果买方比行业参与者拥有更强的谈判能力,尤其是如果买方对价格敏感,并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迫使供应商降价,买方则更为强势。和供应商一样,不同的客户群体也会拥有不同的议价能力。在下列情况下,客户群体拥有较强的谈判能力:买方很少,或者每个买方的购买量相对单个供应商的规模来说很大。在通信设备、海洋钻探、大宗化学品等高固定成本的行业中,大宗买方尤为强势。高固定成本和低边际成本,使得竞争各方面临更大的压力,不得不通过折扣手段保持产能满负荷。行业产品标准化或无差异化。如果买方认为他们总能找到相同的产品,他们往往就
21、会让供应商之间相互竞争。买方不需转换成本就可更换供应商。如果供应商获利过于丰厚,买方完全有可能实行后向整合,自己生产该行业的产品。软饮料和啤酒厂商长期控制着包装材料制造商的议价能力,因为它们威胁后者要自己生产包装材料,而它们有些也确实这样做了。在下列情况下,买方群体对价格比较敏感:买方购买产品在其成本结构或采购预算中占很大比重。这时,买方很可能会货比三家,竭力讨价还价,就像消费者在选择住房抵押贷款时那样。相比之下,如果某个成本或指出的一小部分,买方通常对价格就不太敏感。买方群体利润低、现金紧张,或者必须削减采购成本。相反,利润高或现金充裕的客户通常对价格就不太敏感(当然,这时候,产品采购可能也
22、不在其成本中占很多比重)。买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不受行业产品影响。如果其产品或服务质量受行业产品影响很大,买方通常对价格就不太敏感。例如,电影公司为制作大片在线购买或租用摄影机时,会选择具有最新功能的可靠设备,这时它们并不怎么在乎价格。行业产品对买方的其他成本没有什么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买方就会看重价格。相反,如果行业产品或服务能够改善绩效,或降低劳动力、原材料或其他成本,从而使其价值远远超过自身成本,买方通常就会更关心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而不是其价格。这样的例子包括税务、会计、测井(测量地下油井状况)等产品和服务,它们可以为买方节约成本,甚至为买方赚钱。同样,买方往往对投资银行等服务的价格不敏感
23、,而更关注服务质量,因为这种服务若是质量太差,会给买方带来高额成本和很多麻烦。上述对买方议价能力的分析,对个人消费者和B2B客户都适用。个人消费者其实和工业客户一样,如果他们要购买的产品缺乏差异化,或者相对于他们的收入来说价格较高,或者行能不怎么样,他们往往就会对价格更为敏感。要说他们与工业客户有什么主要区别,那就是他们的需求可能更模糊,更难量化。我们也可以像分析其他买方一样来分析中间客户。所谓中间客户,是指购买了产品但自身并不是最终用户的客户(如组装商或分销渠道)。不过,对中间客户的分析还包括一个重要环节,即:中间客户如果能够影响下游客户的购买决策,就会拥有巨大的议价能力。例如,消费电子零售
24、商、珠宝零售商、农用设备经销商等分销渠道就对最终客户具有强大的影响力。生产商往往会与某个分销商或零售商达成独家经销协议,或者直接向最终用户进行营销,以此来削弱渠道影响力。零部件制造商为了拥有比组装商更强的议价能力,可能会努力让下游客户更偏爱它们生产的零部件。自行车零部件制造商和甜味剂生产商就是如此。杜邦公司(DuPont)不仅向直接购买其纤维产品的地毯生产商宣传自己的Stainmaster纤维地毯品牌,还向下游消费者也进行宣传,从而造成巨大影响,促使消费者纷纷要求购买Stainmaster纤维地毯,尽管杜邦公司自己并不生产地毯。替代品威胁替代品以不同的方式发挥着与某个行业产品相同或相似的作用。
25、例如,视频会议是出差的替代品,塑料是铝的替代品,电子邮件是特快专递的替代品。有时候,买方行业的产品也可能被替代。这时,替代威胁是针对下游的或间接的。例如,当城里的公寓取代了郊区的单户住宅时,草坪保养产品和服务就会受到威胁。当航空公司网站和旅游网取代旅行社时,针对旅行社设计和出售的软件就会受到威胁。替代品无处不在,只不过它们往往被忽视,因为它们看起来与行业产品似乎迥然不同。比如有人想买父亲节的礼物,那么领带和电动工具这两种分属不同行业的产品完全可以相互替代。放弃使用某个产品或某项服务、购买二手货而不是新产品,或者干脆自己动手解决(自给自足),这些都是替代品。如果替代品威胁大,行业获利能力就会受到
26、影响。替代产品或服务带来了价格上限,从而限制了行业的获利潜力。如果一个行业没有通过产品性能、营销等手段与替代品拉开距离,其获利能力就会受到影响,增长潜力往往也会受到制约。替代品不仅会在平稳时期削弱行业利润,也会在景气时降低行业可以收获的利润。例如,在一些新兴的经济体,由于许多消费者选择移动电话作为自己首个也是唯一的通信工具,所以固定电话需求的增长就受到了制约。在下列情况下,替代品的威胁很大:替代品具有比行业产品更高的性价比。替代品的相对价值越高,对行业获利潜力的制约作用就越大。例如,Vonage、Skype等低成本网络电话服务的出现,对传统的长话服务提供商带来的冲击,因为现在市场上出现了悠闲和
27、卫星视频点播服务、Netflix等网上影像出租服务,以及谷歌(Google)的YouTube等视频网站。买方转而使用替代品的成本很低。例如,停止使用一种专利品牌药物,而选择一种分专利药物,通常不会发生多少成本。正因为如此,许多人会很快转向非组专利药物,而这导致了药品价格迅速大幅下降。战略制定者应该特别留意其他行业的变化,因为这些变化有可能使原本并非替代品的其他行业产品有朝一日成为替代品。例如,塑料性能的改进使它们在许多汽车零部件生产中取代了钢铁。因此,看似不相关行业中的技术变革或竞争中止,可能对本行业获利能力产生重大影响。当然,替代威胁也可能对行业有利,预示该行业有良好的获利能力和增长潜力。现
28、有竞争对手之间的对抗我们对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许多对抗形式都不陌生,像价格折扣、新产品上市、广告宣传、服务改进等。竞争对手之间的激烈对抗也会制约一个行业的获利能力。竞争对手之间的对抗会将一个行业的获利潜力削弱到什么程度,首先取决于企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其次是企业竞争的基础。在下列情况下,竞争对抗最为激烈:竞争者数量众多,或者规模和实力旗鼓相当。在这种情况下,竞争者很难做到不互抢生意。这时,如果再缺乏行业领先企业,那么对整个行业有利的做法就无法得到贯彻实施。行业增长缓慢。增长缓慢会加剧企业的市场份额之争。退出壁垒高企。退出壁垒与进入壁垒相反,如果有高度专用资产,管理层又全力投入于某一特定业务,那么就
29、会形成退出壁垒。由于存在这些壁垒,企业获得的回报纵然很低,甚至亏损,还是不得不留在这个业务市场。这样,就导致了有些企业虽然产能过剩,却仍在勉强维持;而有些发展良好的企业也在遭受损失。竞争者高度致力于业务运营,并渴望成为领先者,尤其是如果它们的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在该行业的经济表现,情况会更为严峻。例如,国有企业的目标可能还包括就业率或声誉。大型企业的业务单位可能会出于形象原因或为了提供整个产品线而进入某个行业。在媒体、高科技等领域,有时个性冲突和唯我独尊的霸气也会使对抗升级,进而损害获利能力。由于相互不了解、竞争方法不同,或目标差异,企业无法读懂彼此发出的信号。企业之间的对抗强度不仅反映出竞争激烈
30、程度,从中也能看出企业的竞争基础。企业在哪些维度上展开竞争,以及竞争对手是否也集中在相同维度上展开竞争,都会对获利能力产生重大影响。如果竞争只集中在价格上,对获利能力的破坏就会特别大,因为价格竞争会把利润直接从一个行业转移到客户手中。降价行为通常很容易被竞争对手发现和效仿,从而可能引发一连串的报复举动。持续的价格竞争还会使客户不再关注产品特性和服务。在下列情况下最有可能发生价格竞争:竞争者的产品或服务几乎相同,而且买方没有什么转换成本,这将促使竞争者通过降价来争取新的客户。航空业持续多年的价格战就反映了上述情况。固定成本高企,边际成本趋低。这会使竞争者面临巨大压力,迫使它们把价格降低到平均成本
31、之下,甚至接近边际成本,以挖取增量客户,同时仍能获得一些赢利以弥补固定成本。造纸、铝材等许多基础材料行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尤其是在市场需求没有增长的情况下。投递线路固定的快递公司也是如此,因为不管快递量有多大,都必须维持这个网络。为实现有效生产,必须大幅扩大产能。就像在聚氯乙烯行业那样,大规模扩大产能,不仅会打破行业的供求平衡,还常常导致长期的、反复行的产能过剩和降价行为。产品具有易逝性(perishability)。这会有力驱使企业趁产品尚有价值之际进行降价销售。易逝产品和服务的数量比我们通常想象的要多。西红柿具有易逝性,因为它们会腐烂,同样,各型号的电脑具有易逝性;因为它们很快会过时。如果
32、信息传播太快或者已经过时,从而失去价值,那么信息也可能具有易逝性。在酒店等服务领域,未使用的产能将无法重新利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服务也具有易逝性。非价格维度上的竞争如产品特性、支持服务、交货时间、品牌形象等则不太可能削弱获利能力,因为它会提升客户价值,支持更高的定价。而且,这些维度上的对抗,还可以提升现有产品相对于替代品的价值,或者提高新进入者面对的进入壁垒。虽然非价格竞争有时也会升级到危害行业获利能力的程度,但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要低于价格竞争。与竞争维度同样需要予以重视的问题是:竞争对手是否在相同维度上展开竞争?当所有的或许多竞争者都想满足相同的需求,或者在相同属性上展开竞争时,就会形成零
33、和竞争。(zero-sumcompetition)。在这种情况下,一家企业的收益往往就是另一家的企业的损失,从而导致获利能力的下降。虽然价格竞争要比非价格竞争更容易导致零和结果,但是如果企业对市场进行了细分,将自己的低价产品瞄准了不同的客户,那么价格竞争可能并不会导致零和结果。如果每个竞争者能够利用价格、产品、服务、特性或品牌标志的不同组合,来满足不同客户细分市场的需求,那么竞争对抗也可能带来正和(positivesum),甚至提高一个行业的平均获利能力。这样的竞争不仅能够支持更高的平均获利能力,而且能够扩大行业规模,因为将有更多客户群体的需求得到满足。在为不同客户群体服务的行业中,出现正和竞
34、争的机会会更大。清楚了解了企业竞争的结构基础之后,战略制定者有时可以采取措施改变竞争性质,使其朝更有利的方向发展。因素,而不是力量五大竞争力量的强度分析表明,行业结构决定了一个行业的长期获利潜力,因为它决定了行业创造的经济价值的分配方式有多少价值被业内企业保留,有多少被客户和供应商攫取,又有多少受到替代品或潜在新进入者的制约。通过全面考虑这五种力量,战略制定者把握了整体行业结构,而不只是关注其中一个要素。此外,战略制定者会持续关注行业的结构状况,而不是那些短期因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应该避免一个常见的误区,即讲一个行业的某些显著属性误认为是其基本结构。我们来看下列这些属性:行业增长率有一个常见
35、的错误就是认为快速增长的行业总是有吸引力的。增长确实往往能化解竞争,因为变大的蛋糕会给所有竞争者都带来机会。但是快速增长也将使供应商处于强势地位,而且高增长和低进入壁垒还会吸引新的进入者。即使没有新的进入者,如果客户强势,或者替代品非常吸进人,那么增长率再高也不能保证获利能力。实际上,在近几年,有些快速增长的行业,如个人电脑业,一直是获利能力最低的行业。所以,只关注增长是作出错误战略决策的主要原因之一。技术和创新先进技术或创新本身,并不能或不足以使一个行业具有结构吸引力。即使是普通的低科技行业,如果买方对价格不敏感,转换成本高企,或者规模经济带来高进入壁垒,其获利能力往往要比软件、网络技术等容
36、易吸引竞争对手的行业高得多。政府最好不要将政府视为第六种力量,因为政府的参与对行业获利能力既没有内在好处,也说不上有坏处。要想了解政府对行业竞争的影响,最好的方法就是分析具体的政府政策如何影响五大竞争力量。例如,专利政策会进入壁垒,从而提升行业获利潜力。相反,支持工会的政府政策则可能曾强供应商议价能力,削弱获利潜力。破产法规准许经营不善的企业进行重组,而不是退出市场,而这会导致产能过剩,竞争加剧。政府在是多个层面通过许多不同的政策发挥作用,每项政策都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竞争结构。互补产品和服务互补品是指某个行业的产品一起使用的产品或服务。当两种产品一起使用带来的客户收益大于每种产品单独价值之和
37、时,我们就说这两种产品是互补的。例如,电脑硬件和软件一起使用时就非常有价值,而分开时则毫无用处。近年来,战略研究者十分强调互补品的作用,尤其是在互补效应最显著的高科技行业。但是,绝非只有高科技行业存在互补品。例如,当驾车者找到加油站、获得道路援助和汽车保险时,汽车的价值也会提升。当互补品影响到一个行业的总体产品需求时,它们的重要性就会增加。但是,和政府政策一样,互补品也不是决定行业获利能力的第六种力量,因为即使存在密切相关的互补品,也不见得会提高或降低行业获利能力。互补品对获利能力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五大力量来实现的。战略制定者必须追踪互补品对所有五大力量的积极或消极影响,才能确定它们对获利能力的
38、影响。互补品的存在可能抬高或降低进入壁垒。例如,在应用软件行业,当互补品操作系统软件的生产商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微软公司提供了一系列工具,方便应用软件编程时,进入壁垒就降低了。相反,如果需要吸引互补品和生产商,进入壁垒势必会提高。视频游戏硬件行业的情况就是这样的。互补品的存在还可能影响替代品威胁。例如,由于需要建造合适的燃料补给站,所以使用替代燃料的汽车很难取代传统汽车。但是,互补品也可能使产品替代更为容易。例如,苹果公司的iTunes软件就加快了从CD到数字音乐的替代过程。互补品可以给行业对抗带来正面(如增加转换成本)或负面(如消除产品差异化)的影响。我们也可以通过类似方法分析互补品对买方和供应
39、商议价能力的影响。有时候,企业在参与竞争时,会从自己利益出发改变互补行业的状况。例如,尽管从技术角度看,索尼公司(Sony)的标准可能更好,在电影公司发行预录带时,录像机生产商JVC公司还是说服它们采取了它的标准。识别互补品是分析人员的主要工作之一。做这项工作,就像对待政府政策或重要的技术一样,最好通过五大种竞争力量角度来认识理解互补品的战略重要性。行业结构的变化至此,我们已经讨论了单一时点上的竞争力量。行业结构被证明是相对稳定的,行业获利能力的实际差异也是长期存在的。但是,行业结构还是在不断进行着适度调整,有时还可能发生突变。行业结构的变化可能来自行业外部,也可能来自行业内部。它们可能会提高
40、行业的获利潜力,也可能会提高行业的获利潜力,也可能降低获利潜力。这些变化可能源于技术的变化、客户需求的变化或其他事件。五力模型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用于发现一些最重要的行业发展趋势,预测这些发展对行业吸引力的影响。新进入威胁的变化7种进入壁垒发生变化时,新进入威胁也会随之增加或减少。例如,专利到期后,新的进入者可能就会出现。如,默克公司(Merck)的降胆固醇药物舒降之(Zocor)的专利到期当天,就有三家制药公司进入了该药品市场。相反,冰淇淋行业的产品激增,则使杂货店有限的冷柜空间逐渐被填满,导致新的冰淇淋厂商很难在北美和欧洲获得分销渠道。领先企业的战略决策往往会对进入威胁产生重大影响。例如,
41、从1970年代开始,沃尔玛、凯马特(Kmart)、玩具反斗城(Toys“R”Us)等零售商,开始采用新的高固定成本的采购、配送和存货控制技术,包括自动化配送中心、条码管理和销售点终端机等。这些投资提升了规模经济,使小型零售商更难进入这个行业,那些已进入的也变得难以生存。供应商或买方议价能力的变化随着供应商和买方议价能力的决定因素因时而变,它们的影响力也会曾强或减弱。例如,在全球电器市场,零售渠道的合并如电器卖场数量的减少,以及百思买(BestBuy)、家得宝(HomeDepot)等美国大型零售商的兴起,削弱了包括伊莱克斯(Electrolux)、通用电气(GeneralElectric)和惠而
42、浦(Whirlpool)在内的竞争者的议价能力。另一个例子是旅行社,它的关键供应商是航空公司,当航空公司能够利用互联网直接向客户进行售票时,旅行社的议价能力大大降低,这样它就不得不降低代理佣金。替代威胁的变化替代品威胁增大或减小的最常见原因往往是技术进步创造出了新的替代品,或改变了行业产品与替代品的性价比。例如,最早的微波炉体积很大,价格超过2,000美元,因此很难取代传统炉具。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它们已经成为重要的替代品。最近,电脑闪存成为低容量硬驱的实用替代品。互补品的可获得方式或性能变化趋势,也会改变替代品的威胁程度。新的竞争基础竞争常常会随时间而自然激化。随着行业趋于成熟,增长会逐渐放缓
43、。同时,随着行业管理逐渐形成,技术扩散,以及消费者品味趋同,竞争者会变得越来越相像。随着行业获利能力的下降,实力较弱的竞争者被挤出市场。这样的故事在一个接一个的行业中上演着,从电视机、摩托雪橇和通信设备行业就可窥斑见豹。然而,再怎么样,我们也避免不了日益加剧的价格战等不同形式的竞争对抗。例如,最近几十年,美国博彩业出现了大量的竞争活动,但是多数都是正和竞争,意在打开新的缝隙市场和地域细分市场(如内河游船、豪宅、美国土著人保留地、国际扩张,以及家庭等新的客户群体)。那种导致价格降低或赢者多得的硬碰硬对抗则减少了。一个行业的竞争性质会因并购活动而改变,因为这些活动将带来新的能力和竞争方式。技术创新
44、也会改变竞争状况。在零售经纪行业,互联网的出现降低了边际成本,减少了差异化,从而引发了比过去要激烈得多的佣金和费用竞争。在有些行业,企业进行并购不是为了改进成本和质量,而是为了阻止激烈竞争。但是,清除竞争对手是一项高风险的战略。五力模型告诉我们,清除现有竞争对手带来的巨行业分析典型步骤界定相关行业:这个行业有哪些产品?哪些产品属于另一个不同的行业?竞争的地理范围是什么?确定行业参与者,并将他们划分为不同的群体:谁是买方和买方群体?供应商和供应商群体?竞争者?替代品?潜在进入者?评估每种竞争力量的基本动因,以确定哪些力量是强势,哪些是弱势,原因何在。确定行业整体结构,并检验分析结果的一致性:为什
45、么获利能力是当前这个水平?哪些力量控制着获利能力?行业分析是否与实际的长期获利能力一致?获利能力强的竞争者在五力格局中是否处于更有力的位置?分析每种力量的近期和未来可能变化,包括积极和消极的变化。指出行业结构中可能受竞争对手、新进入者或本企业影响的方面。常见错误在进行行业分析时,应避免以下常见错误:行业界定太广或太窄。只是列出一些因素,而没有进行严谨的分析。在分析时对所有力量一视同仁,而不是深入分析那些最重要的力量。混淆因(买方经济实力)果(价格敏感度)关系。采用静态分析,忽略行业发展趋势。混淆周期性或短期性变化与真正的结构变化。利用五力模型来判断行业是否具有吸引力,而不是来指导战略选择。额利
46、润,往往会引来新的竞争者,招致客户和供应商的强烈反对。例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纽约银行业爆发了商业银行和储蓄银行合并浪潮,其中包括汉华实业银行(ManufacturersHanover)、化学银行(Chemical)、大通银行(Chase)和大亨银行(DimeSavings)等。但是今天,随着美联银行(Wachovia)、美国银行(BankofAmerica)、华盛顿互惠银行(WashingtonMutual)等相继进入,曼哈顿的零售银行格局还是同以往一样分散。对战略的意义了解决定行业竞争状况的力量,是制定战略的起点。每个企业都应该知道本行业的平均获利能力及其长期变化情况。五力模型揭
47、示的是行业获利能力的本质。只有在了解了这些力量之后,企业才能在制定战略时将行业状况纳入考虑。这些力量揭示了竞争环境最重要的方面,同时也提供了衡量企业优劣势的基准:相对于买方、供应商、进入者、竞争对手和替代品,你的公司处在哪个位置?最重要的是,对行业结构的了解可以指导管理者在将来有效采取战略行动。比如:确定企业定位,以更好地应对当前各种竞争力量;预测和利用这些力量的变化;建立力量平衡,构建一个对自己更有利的新的行业结构。最佳战略行动往往不仅限于上述的某一种。确定企业定位制定战略实际上就是针对竞争力量建立防御工事,或者发现行业内竞争力量最薄弱的位置。我们可以看一下帕卡公司(Paccar)在重卡市场中的定位。重卡行业面临这结构上的挑战,许多买方是大型租赁公司,或者经营着大型车队,重卡是它们最大宗的采购商品之一,因此它们有能力也有动机要求厂家降低价格大多数卡车都是按照规定的标准生产的,产品特性相似,因此价格竞争异常激烈。资本密集导致竞争对抗激烈,尤其是在反复周期性的低迷时期。此外,工会拥有强大的供应商议价能力。还有,虽然18轮卡车没有直接的替代者,但是卡车买家却面临重要的服务替代,如铁路货运。在这种背景下,总部位于华盛顿州贝尔维尤市(Bellevue,Washington)、拥有北美重卡市场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