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复习教学教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经济复习教学教材.doc(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发展经济复习-导论第一章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2.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共同特征?(1)低下的生活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人民的生活水平很低,表现有人均生活水平很低,贫富差距大,大范围的贫困。(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力资源素质、资本存量、技术和管理水平等条件的限制,生产率水平比较低下。(3)人口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人口增长的高出生率地死亡率造成需要抚养的儿童和老人的数目也多。(4)高水平的失业和低度就业。(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因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
2、只能靠出口初级产品取得外汇。同时也需从发达国家也需要引进必要的技术、外援和外资()不发达市场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本质特征。原因是长期遭受殖民掠夺和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以及政府干预。3.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什么关系?托达罗将发展定义为“一个社会或社会体系向着更加美好和更为人道的生活的持续前进”。其中有三个核心观念:首先,人类有一些共同的基本需要,是维持生存所必需的;其次,第二个公认的基本元素是自尊,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获得尊严的途径。最后是自由,这里的自由是指摆脱自然界、愚昧、他人、苦难、风俗习惯和教条主义的奴役。按照这种观点,发展是改进人民生活质量的过程,其目标是满足基本需
3、要、提高人类尊严、扩大选择自由。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是两个相互联系而又各不相同的概念。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产量的增长,可以用GNP、GDP的总量或其人均数来衡量。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的增长,还包括生活质量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经济发展是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生活质量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增长,二者密不可分。第二章发展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结构主义:狭义结构主义把世界经济分为中心和外围两部分,发达国家属于中心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属于外围国家,二者的生产结构有很大差别。国际贸易的收益更多由中心国家获得。外围发展中国家会陷入失业、外部
4、不均衡和贸易条件的恶化的恶性循环。广义的结构主义认为这个世界不像新古典理论所描述的那样是可以灵活调整的,价格机制的作用是有限的,变迁只能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国家干预是有必要的。新古典主义:是与结构主义相对的一种世界观,它认为世界是灵活的,市场总是趋于均衡,价格机制可以良好地发挥作用。市场机制是经济发展的最好机制。4发展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概述各个阶段的主要流派和观点。(了解)(1)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的形成时期。主要流派:结构主义学派发展经济学在这一阶段的基本论点有这样三个: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和唯计划化论。(2)第二阶段:20世纪6070年代的发展经济学。主要流派:新古典主义、
5、结构主义、激进主义者三分天下。新古典主义的复兴。新古典主义的复兴首先表现为对经济计划化和市场作用的重新评价上。经济学家对计划化的批评增加,市场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再度受到重视。激进主义的兴起。在该认为,世界经济体系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发达国家位于中心,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外围。外围处于中心的支配控制之下。认为发展中国家不发达状态是发达国家造成的。(3)第三阶段:发展经济学的危机与重建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可以用两句话概括:新古典主义一统天下,发展经济学死而不僵。增长篇第三章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传统的表述是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但广泛意义的经济增长可以理解为一个存在增量结果的长期持续过程,它
6、包含着结构变迁。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劳动力的年平均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率。在资本与劳动、资本与产量的比例既定时,自然增长率是一个国家能够实现的最大增长率,它还是适应劳动力增长情况,实现充分就业的增长率。稳态:在经济中存在一个资本存量变动为零的资本存量水平,在这个水平上,改变资本的几种力量正好平衡,这一资本存量水平被为资本的稳态水平。稳态代表了经济的长期均衡,不论经济的初始水平如何,它终究要走向稳态。1.什么是经济增长?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经济增长传统的表述是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但广泛意义的经济增长可以理解为一个存在增量结果的长期持续过程,它包含着结构变迁。
7、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可以区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1)直接因素是指资源投入数量和资源使用效率。资源即生产要素,通常包括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可以用全要素生产率即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来进行衡量。(2)间接因素最重要的有两类:一是技术,二是制度。技术直接影响着资源使用效率,制度为经济活动提供了秩序。结构变迁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另一重要因素。2.概述主要增长模型及其所揭示的基本理论观点。(有可能论述题)1哈罗德多马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说明的是稳态的经济增长所应具备的条件。假设:(1)整个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2)资本产量比是可变的,从而资本劳动比也是可变的;(3)规模报酬不变,但资本或
8、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4)不考虑技术进步。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方程式是。是有保证的增长率,储蓄率s=S/Y,资本产出比率v=K/Y,投资效率=1/v,其中S是储蓄量,K为资本存量,Y为国民收入。哈罗德认为,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是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相等。(若资本-产出比为实际中发生的资本-产出比,则在实际储蓄率水平下,由基本方程导出的增长率为实际增长率;投入-产出比若为企业家意愿中所需要的资本-产出比,则这样得到的增长率为有保证的增长率;经济增长率必须等于劳动力的增长率,此时的增长率称为自然增长率)。根据哈罗德的理论得出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之间一旦发生偏差则经
9、济体系不但不能自我纠正还会持续产生更大的偏离的结论,这就是哈罗德的“不稳定原理”。不稳定原理意味着资本主义经济很难在稳定的速度上发展,而是会出现剧烈波动的状态。(若实际的增长率大于有保证的增长率,企业家会增加投资加大产出,从而使实际产出水平进一步的增加,实际的增长率继续增大,形成与有保证的增长率之间更大的缺口。同理,若实际增长率小于有保证的增长率,企业家就会减少投资减少生产,从而使实际的增长率继续减小。)2索洛模型索洛模型是以新古典主义经济理论为基础建立的模型。该模型认为即使资本产出比是可变的,整个经济也可以持续稳定的增长。假设:整个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资本产量比是可变的,从而资本劳动比也是可
10、变的;规模报酬不变,但资本或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完全竞争,工资率和利润率分别等于劳动和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总量生产函数:Y=F(K,L)。其中,K是资本,L是劳动。由于该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收益不变的特点,令,生产函数可以写成y=f(k)该理论认为资本积累、人口增长、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都有影响(1)资本积累:人均资本存量的变化:k=sf(k)-k。其中sf(k)i表示人均投资量,为折旧率。当资本存量不发生变化,即k=0时,这一资本存量水平被为资本的稳态水平,我们用k*来表示。稳态代表了经济的长期均衡。(当资本存量初始水平低于稳态水平,投资大于折旧。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本存量会增加,与产量一同增长,直
11、至达到稳态水平。反之,当资本存量的初始水平高于稳态水平,投资小于折旧,资本存量会减少,同样会走向稳态。一旦资本存量达到稳态水平,投资等于折旧,资本存量水平既不上升也不下降)储蓄率是稳态资本存量水平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与资本存量成正比;、但储蓄、只影响、短期内的经济增长率,对长期内的经济增长率没有影响。可见,资本积累本身不能解释持续的经济增长。在选择稳态时,政策的制定者的目标是使社会各成员的经济福利最大化。他们关心的是黄金律水平,表示为k*。黄金律稳态的条件是MPK(2)人口增长:引进人口增长这一因素以后,资本积累的增量可以表示为k=sf(k)-k-nk=sf(k)-(+n)k。nk表示人口增长对人
12、均资本存量的影响,n为人口增长率。总资本量和总产量也按人口增长率n的速度增长。但当人口增长率提高时,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平减少,这解释了人口增长率高的国家经济增长缓慢的现象。在稳态中k=0,i*=(+n)k*。黄金律水平MPK=+n(3)技术进步:纳入技术进步因素以后,生产函数变为Y=F(K,AL)。其中A是劳动效率,AL效率劳动,劳动效率增长的速度为,索洛模型的方程为。索洛模型的一个重要推断:如果各国经济都采用相同的技术,各国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将趋于一致3AK模型AK函数:是一个不存在要素报酬递减的最简单的生产函数。其中,A是反映生产技术水平的正常数,Y是产出。除去新的生产函数,该模型沿袭了一切索
13、洛模型的其他假设。将AK生产函数的总量形式化为人均量形式:y=Ak。将它带入索洛模型人均资本存量增长率公式,可以得到AK模型的人均资本存量增长率公式:。由于s、A、n、独立于k,所以只要sAsf(k)/k,该模型中所有的人均变量均以相同的速度增长。此时,任意人均资本存量都是AK模型的稳态。结论:(1)AK模型可以在没有技术进步,外生参数不变的情况下,保持长期的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增长,这是一个内生经济增长模型。(2)AK模型中的长期增长率取决于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技术水平等,较高的储蓄率、较低的人口增长率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都可以提高经济的长期增长率。(3)AK模型认为不存在不同经济趋向一致的趋势。3
14、.你怎样理解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罗斯托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按照“动态生产理论”划分为六个阶段:传统社会阶段、作为起飞前提的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大众高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增长阶段的更替表现为主导部门序列的变化。六个阶段中,与当前发展中国家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前面三个,起飞是罗斯托模式的中心概念,是社会历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转变,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的起始阶段。在这一阶段,生产性经济活动的规模达到一个关键水平,从而引起变化;这些变化导致经济和该经济所属的社会的大规模和累进式的结构性转变。要实现经济起飞,他认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要有10以上的投资增长率;第二,要建立主导产业
15、部门;第三,要有制度上的保证第四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4中国为什么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可能是论述)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典型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资本和劳动的投入。(1)粗放型经济增长给我国带来能源、原材料紧缺问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则以很高的物耗率为特征,长此下去,在中国并不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下,经济增长必定难以持续。并且使这些产品的价格呈强劲上升趋势,给经济增长带来成本过快上升的压力。(2)粗放型经济增长造成了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由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以经济的水平扩张为主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问题往往得不到解决,而且还会由于投资结构不合理而更趋严重。(3)
16、粗放型经济增长重视产品数量,忽视产品质量、品牌和款式,往往导致大量的产品滞销,并带来资金占用等一系列问题。(4)在粗放型增长中,投资规模的急剧膨胀不断增加信贷规模与货币投放的压力,从而加大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通货膨胀压力。随着经济总量和规模的迅速扩大,粗放型增长方式的问题会更多更大,转变增长方式已势在必行。如果不改变增长方式,一个国家将难以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足。资源篇第五章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贫困恶性循环:该理论认为,资本匮乏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他的“贫困恶性循环”包括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在供给方面,一国由于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低,人们将要把大部分收入用于消费,很少用于储蓄,从而
17、导致了储蓄水平低,储蓄能力低,低储蓄能力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又会导致生产规模难以扩、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造成低产出,低产出又造成低收入,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在需求方面,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低下意味着低购买力和低消费能力,低购买力导致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又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低资本形成使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率低下,低生产率带来低产出和低收入,这样,也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起飞”理论:是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论中的中心概念,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的起始阶段。他认为,“起飞”就是要突破经济的传统停滞状态,实现在短时间
18、内基本经济结构和生产方法的剧烈转变,使国民经济走向迅速发展的坦途。“临界最小努力”理论: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打破低收入与贫困之间的恶性循环,根据其人口多且增长率高的特点,必须首先保证足够高的投资率以使国民收入的增长超过人口的增长从而使人均收入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这个投资率水平即“临界最小努力”,没有这个最小努力就难以使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摆脱贫穷落后的困境。如何理解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你对西方学者的各种资本形成理论有何评价?随着资本存量的增加,劳动分工会得到扩大。因此,资本积累量的大小是经济增长率高低的关键。几种资本形成理论:()“大推进”理论。他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只有发展
19、工业。资本的供给是不可分的,这就要求投资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发展工业。发展中国家主要稀缺的资源是资本,因此,不管政府怎样干预,实现“大推进”理论所主张的通过大规模投资实现经济各部门平衡增长是不现实的。()“临界最小努力”理论。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打破低收入与贫困之间的恶性循环,根据其人口多且增长率高的特点,必须首先保证足够高的投资率以使国民收入的增长超过人口的增长从而使人均收入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这个投资率水平即“临界最小努力”,没有这个最小努力就难以使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摆脱贫穷落后的困境。()罗斯托的“起飞”理论强调资本形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这对于认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状及摆脱贫困是有启发
20、意义的。经济发展史也证明,在经济极度落后,科技不发达,人力资本匮乏的发展中国家,资本形成对于推动经济增长的确非常重要。但是,如果把资本形成看作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就有片面和绝对的理论倾向。第六章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人口转变理论:讨论人口增长问题的理论较好的说明了发展中国家何以在现阶段人口过度膨胀的原因同时也将人口增长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第二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第三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马尔萨斯人口陷阱:关于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论述是最著名的。说明的是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停滞不前的原因。按这一理论,在发展中国家,当人均收入增加后,由于生活条件改善,人口增
21、长速度也必然随之提高,结果人均收入水平又会退回到原来的水平上。他们认为,只有当投资规模足够大到超过人口增长的水平时,人均收入才能超过人口增长率上升,在没有达到这一点之前,人均收入的增长都将被人口增长所抵消。在人均收入水平增长到与人口增长率相等的人均收入水平之间,存在一个所谓“人口陷阱”,冲破陷阱的最好方法是大规模投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它是人类自身在经济活动中获得收益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指劳动力质量。1.人口数量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人力资本在现代经济增长中有何作用?人口变化会影响到经济发展。一方面,人口对经济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人口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
22、动力,产生了总需求增加的可能性,会激励厂商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经济又有消极的阻碍作用。首先,人口过快增长会降低人均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其次,人口迅速增加会使就业问题恶化。最后,过多的人口会破坏生态平衡。2.人力资本的形成有哪些途径?形成人力资本的途径主要有5个:(1)卫生保健设施和服务(2)在职培训,包括由企业组织的传统的学徒式教育;(3)正规的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4)不是由企业组织的成人在职教育,包括农村的一些推广项目;(5)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机会而进行的个人和家庭的迁移。5.刘易斯、哈里斯、托达罗关于劳动力流动的理论分析有何启发作用?刘易斯分析了劳动力在传统农业
23、部门和现代制造业部门之间流动的特殊现象。劳动力的流动主要是由现实的收入差异引起的。在刘易斯看来,传统部门存在大量过剩劳动力,而工业部门则不存在,这是二元结构经济里的一种特有的失业现象。如果劳动力的流动不受限制,传统部门的劳动力必然大量涌向工业部门,直到将传统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全部吸收完,二元结构消失。但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往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已经出现大量失业的情况下依然源源不断地移民城市,刘易斯的理论在解释这一现象时缺乏说服力。哈里斯和托达罗认为,刘易斯的理论是以发达国家的经验为依据的。但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恰恰在城市失业已经出现的条件下发生农村向城市移民的持久倾向。对此,哈里斯和
24、托达罗的解释是,是否向城市移民的,人们实际上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城乡实际工资的差异水平,二是在城市找到工作的概率大小。这二者的乘积即城市的预期工资。只要城市的预期工资高于一个有保证的农村工资,农村劳动力就会在城市失业已经存在的条件下继续向城市流入。哈托模型强调的是城乡预期收入的差异,而刘易斯模型侧重于从城乡现实的收入差异来说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后者缺少的是对预期的分析。第七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3.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当代人的公平即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二是代际间的公平,即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资源的纵向公平分配。三是公平分配有限资源。(2)可
25、持续性原则。其核心指的是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3)共同性原则(Common)。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的问题往往转化为全球性问题,这就要求地方的决策行为,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4.结合实际谈谈中国为什么必须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论述题参考)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在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经济增长速度之快令世人震惊。但是,发展中的代价也是很大的,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发展和环境面临的问题更多、更复杂:(1)人口问题:中国人口数量庞大,人口结构不合理和人口素质低下,也是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目前,人口问题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已经成为我国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首
26、要问题。(2)资源问题:我国资源总量大,但是人均占有量少。然资源和人口的地区分布还很不平衡,另外,中国南方水多煤少,北方水少煤多,因此,南水北调、北煤南运、以至西电东送都是必然选择。(3)生态环境问题:人口膨胀,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生态失衡,环境污染。我国现在很多动物濒临灭绝,各种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问题更不容乐观。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中国当前环境问题已经不是能否造福子孙后代的问题,而已经是当代人是否能安然度过的现实问题因此,只有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第八章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希克斯中性:希克斯的中性型技术进步,是指在资本-劳动比率K/L一定时,
27、使资本边际生产力对劳动边际生产力比率保持不变的技术进步,或者说技术进步并没有改变资本的边际产量对劳动的边际产量之间的比率。哈罗德中性:哈罗德所谓的中性技术进步,是指发生技术进步后,使利润率保持不变的增大的资本劳动比率KL,其相应的资本产出比率K/Y也保持不变。换言之,新旧两种生产函数中利润率相等的点,各与之相应的资本产出比率KY也相同,这种技术进步是中性型的。结构篇第九章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刘易斯模型2中国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结合实际谈谈中国怎样才能实现从二元经济到一元现代经济的转变?(论述题参考)(1)现代中国社会具有典型的“多重二元性”。这主要表现在:一部分比较发达的现代工业与大量的
28、传统农业并存;一部分现代化城市与广阔的传统农村并存;一部分现代工业与大量的落后手工劳动或半机械化的企业并存;一部分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与广大不发达和贫困地区并存。在这种“多重二元结构”中,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的根本国情。中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城乡人口结构性矛盾突出。中国农村人口多、比重大,是典型的劳动无限供给经济。城乡分割,城乡居民存在两种身份制。城市以国有经济为主,农村以集体和个体所有制经济为主,形成互相独立的两大经济板块。乡镇企业的发展改变了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传统分工格局,形成城乡两大工业系统,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裂变为城市工业(国有工业),农业和农村非农产业三元经济结构。城乡经济发
29、展水平悬殊,城乡差别有扩大趋势。(2)按照刘易斯等人的设想,从二元经济向一元化的工业社会的过渡主要依赖于现代部门的扩张。但是这具有局限性。确立城乡协调发展战略是克服城乡矛盾、走出二元经济的基本对策。具体地说,这一对策包括以下三个要素。第一,加速城市化进程是中国走出二元结构的根本出路。根据中国国情,中国城市化应采取城乡结合、上下结合、大中小结合的多途径综合模式。所谓“城乡结合”,是指农村人口城市化过程,既不能仅仅是职业非农化的乡村就地转移,也不能是全部依赖城市的异地转移,应从城乡两方面共同努力。所谓“上下结合”是城市建设必须把自上而下的国家投资与自下而上的地方投资、集体投资、个人投资和外资结合起
30、来,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大中小结合”是指在城市规模方面,大中小城市并举,注意发挥各级城市对产业和人口的集聚作用。第二,城乡互助、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城乡合作,缓解“民工期”。第三,深化城乡体制改革,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第十章农村发展2.农业在经济发展中有哪些作用?答:农业部门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四个方面的贡献。(1)产品贡献。农业不仅要为非农业部门提供食物,还要为某些制造业提供原材料。(2)市场贡献。农民对工业品的需求,刺激了工业生产的扩张。农业的市场贡献还应包括出售给非农业部门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3)要素贡献。农业的要素贡献则来源于农业资源向其他部门的转移。可细分为
31、资本贡献和劳动贡献。(4)外汇贡献。,农产品的出口可以为发展中国家获得十分宝贵的外汇。第十一章工业化与城市化配第克拉克定理:克拉克利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对配第这一思想做了进一步阐释,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第一产业将减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将增加,这就是所谓“配第克拉克定理”城市化:所谓城市化,是指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长的过程,更确切地说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率)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计算2概述工业
32、化与城市化的关系。答:(1)所谓城市化,是指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长的过程,更确切地说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率)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计算。(2)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互相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结果。工业化本身要求资本、人口和劳动力等资源集中到一定程度,这种集中过程就表现为通常所说的城市化。工业化水平高的国家,其城市化水平也高。另一方面,城市化又推动了工业化。这是由城市化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所决定的。城市的主要特征是集中,集中能产生聚集经济效益。3简述托达罗模型的主要内容。答: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城市失业不断上升,但农村到城
33、市的流动人口有增无减,为此,托达罗提出了一个解释框架。他假定:(1)农业部门存在剩余劳动力但不是无限的(2)城市工业部门存在大量失业(3)农村和城市之间存在收入差距。托达罗认为,人口流动是人们对城乡预期的收入差距的反应而不是对实际的收入差距的反应。如果劳动者比较在城市的预期收入大于农村的现有收入,他就可能选择迁移。按照这一模型,迁移速度超过城市就业机会的增长速度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合理的。要解决城市失业问题,托达罗认为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才是解决城市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战略篇第十二章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战略“发展极”理论:主张把国民经济分解为部门、行业和工业项目,主张以非总量的方法安排计划。佩鲁认为
34、,从空间上看,增长在不同地区是以不同的速度进行的。主导产业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增长速度最快,如生产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等等。通过这些中心的优先增长,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然后再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最终对整个经济产生影响。这些中心地区就是所谓“发展极”。发展极的形成会进一步扩大外部经济效益。回波效应:是指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在收益差异的吸引下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的现象。会严重影响落后地区的企业经营,甚至引起倒闭。倒“U”型理论: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区域间不平等程度大体上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变化。从长期看,区域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是趋于均衡的。在经
35、济发展的初期,非均衡过程即区域发展差异扩大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均衡过程即区域发展差异缩小又构成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2.西方发展经济学中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对我们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有何借鉴意义?答:多数发展中国家不仅普遍存在着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人均收入低这一现象,而且还普遍存在着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对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现象。为了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发展经济学家们还探讨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提出了通过不平衡增长最后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战略主张。要解决区域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发展中国家要从长期着眼,制定综合性的区域发展战略,根据不同区域
36、的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定有效的区域政策,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地区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既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经济一体化又体现区域间的合理分工,在保证经济有效高速增长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平等程度。第十三章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两缺口模型:说明外援对一国经济的发展作用的理论。其中心论点是,外部融资(贷款和赠与)在补充国内资源以解除储蓄和外汇短缺的困境方面可以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这种理论认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存在两种缺口,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发展中国家受两缺口中的一个缺口约束或支配。进口替代战略:内向型发展战略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初级内向,指经济上完全自给自足的封闭式经济发展战略;另一
37、类是次级内向,通常称为进口替代,指利用贸易保护政策,通过发展国内消费品生产来取代进口。出口替代战略:外向发展战略的一种,指发展中国家用制成品替代初级产品作为主要的出口商品,以此加强本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增长,故又称为出口导向战略。第十四章增长与分配战略先增长后分配:该理论认为社会存在一种“滴落效应”,这种理论认为,虽然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贫富分化和不平等,但是,富有阶层的积累是克服贫穷的物质基础,富有阶层的财富可借助于政府的调节实现重新分配。这样,经济增长的果实就可以滴落给穷人。制度篇第十五章制度与经济发展路径依赖:路径依赖的概念有些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个国家一旦选择了某种制度
38、,无论这种制度是好是坏,就会沿着这一制度走下去,产生对该制度的路径依赖。在存在路径依赖性的情况下,最有效率的制度并不总是能够胜出,偶然因素可能对一个过程的早期阶段造成干扰,能够改变其进程和结局。科斯定理:科斯定理是科斯提出的关于产权安排、交易费用和资源配置效率三者之间关系的定理。科斯定理规定:如果交易成本为零,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置,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使这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但由于现实中交易成本不可能为零,科斯又提出了科斯第二定理:在交易成本为正的现实中,交易成本大小,经济效益高低直接取决于产权界定的合理程度,初始权力再配置的合理性至关重要。4概述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制度为人们的
39、交易活动提供了秩序,制度与技术一起决定了从事经济活动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决定了经济活动的盈亏。制度将人类历史、现状和未来联系在一起,决定了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进程。从分工和交易的角度,经济发展过程可以抽象地概括如下:(1)作为起点的是村落内部的交换,人们彼此相识,暴力威胁维持着社会秩序。(2)当市场扩展到地区性贸易时,宗教教义往往规定了人们的行为准则。(3)长距离贸易的演变和发展经常伴随着经济结构的明显变化。各种自愿性和半强制性组织混合在一起可以对不履行合同的商人进行制裁。(4)随着市场进一步扩大,更专业化的生产者出现。产权保障的任务已经交给政治和法律组织(5)在最后阶段,专业化水平已经很高了
40、。国际专业化和国际劳动分工的发展,要求建立制度和组织跨国界地保护产权。第十六章市场与政府市场失效:狭义的市场失效是指市场运行的结果未能满足帕累托最优条件,造成效率损失的状况。狭义的市场失效主要由垄断、外部性、公共产品和信息不对称这四种因素造成的。广义的市场失效除狭义的内容外,还包括市场在解决收入分配等社会问题时的无能为力。这主要是由于市场并不承认平等这一伦理标准造成的。3.为什么会出现“政府失效”?政府失效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政府不是万能的,在许多事情上,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些事办不了,一些事办不好,有时甚至会好心办坏事。政府失效的另一方面的原因与政府的行为目标有关。我们有一个假定:政府是公
41、共利益的代表者,它的行为目标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现实中的政府显然不是这样一个抽象的存在,而是由某些具体的党派、政客和官僚集团组成的。像社会上其他个人一样。这些人也是经济人,追求的是他们自身特殊利益的最大化。政府作为公共机构的行为目标与组成这一公共机构的个人的行为目标经常是互相冲突的。政府的成功和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这种冲突。单选1*15名词解释4*5简答4*6案例15*1论述13*2(案例论述重点在模型。)名词解释结构主义:狭义结构主义把世界经济分为中心和外围两部分,发达国家属于中心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属于外围国家,二者的生产结构有很大差别。国际贸易的收益更多由中心国家获得。外围发展中国家会陷
42、入失业、外部不均衡和贸易条件的恶化的恶性循环。广义的结构主义认为这个世界不像新古典理论所描述的那样是可以灵活调整的,价格机制的作用是有限的,变迁只能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国家干预是有必要的。新古典主义:是与结构主义相对的一种世界观,它认为世界是灵活的,市场总是趋于均衡,价格机制可以良好地发挥作用。市场机制是经济发展的最好机制。经济增长:传统的表述是: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但广泛意义的经济增长可以理解为一个存在增量结果的长期持续过程,它包含着结构变迁。自然增长率:经济增长率必须等于劳动力的增长率时的增长率称为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是一个国家能够实现的最大增长率,它还是适应劳动力增长情况
43、,实现充分就业的增长率。稳态:在经济中存在一个资本存量变动为零的资本存量水平,在这个水平上,改变资本的几种力量正好平衡,这一资本存量水平被为资本的稳态水平。稳态代表了经济的长期均衡,不论经济的初始水平如何,它终究要走向稳态。贫困恶性循环:该理论认为,资本匮乏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他的“贫困恶性循环”包括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在供给方面,一国由于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低,人们将要把大部分收入用于消费,很少用于储蓄,从而导致了储蓄水平低,储蓄能力低,低储蓄能力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又会导致生产规模难以扩、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造成低产出,低产出又造成低收入,形成了一个“低
44、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在需求方面,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低下意味着低购买力和低消费能力,低购买力导致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又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低资本形成使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率低下,低生产率带来低产出和低收入,这样,也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起飞”理论:是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论中的中心概念,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的起始阶段。他认为,“起飞”就是要突破经济的传统停滞状态,实现在短时间内基本经济结构和生产方法的剧烈转变,使国民经济走向迅速发展的坦途。“临界最小努力”理论: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打破低收入与贫困之间的恶性循环,根据其人口多且增长率高的特点
45、,必须首先保证足够高的投资率以使国民收入的增长超过人口的增长从而使人均收入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这个投资率水平即“临界最小努力”,没有这个最小努力就难以使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摆脱贫穷落后的困境。人口转变理论:讨论人口增长问题的理论较好的说明了发展中国家何以在现阶段人口过度膨胀的原因同时也将人口增长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第二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第三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马尔萨斯人口陷阱:关于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论述是最著名的。说明的是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停滞不前的原因。按这一理论,在发展中国家,当人均收入增加后,由于生活条件改善,人口增长速度也必然随之提高,结果
46、人均收入水平又会退回到原来的水平上。他们认为,只有当投资规模足够大到超过人口增长的水平时,人均收入才能超过人口增长率上升,在没有达到这一点之前,人均收入的增长都将被人口增长所抵消。在人均收入水平增长到与人口增长率相等的人均收入水平之间,存在一个所谓“人口陷阱”,冲破陷阱的最好方法是大规模投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它是人类自身在经济活动中获得收益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指劳动力质量。希克斯中性:希克斯的中性型技术进步,是指在资本-劳动比率K/L一定时,使资本边际生产力对劳动边际生产力比率保持不变的技术进步,或者说技术进步并没有改变资本的边际产量对劳动的边际产量之间
47、的比率。哈罗德中性:哈罗德所谓的中性技术进步,是指发生技术进步后,使利润率保持不变的增大的资本劳动比率KL,其相应的资本产出比率K/Y也保持不变。换言之,新旧两种生产函数中利润率相等的点,各与之相应的资本产出比率KY也相同,这种技术进步是中性型的。配第克拉克定理:克拉克利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对配第这一思想做了进一步阐释,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第一产业将减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将增加,这就是所谓“配第克拉克定理”城市化:所谓城市化,是指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
48、的比例增长的过程,更确切地说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率)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计算“发展极”理论:主张把国民经济分解为部门、行业和工业项目,主张以非总量的方法安排计划。佩鲁认为,从空间上看,增长在不同地区是以不同的速度进行的。主导产业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增长速度最快,如生产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等等。通过这些中心的优先增长,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然后再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最终对整个经济产生影响。这些中心地区就是所谓“发展极”。发展极的形成会进一步扩大外部经济效益。回波效应:是指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在收益差异的吸引下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的现象。会严重影响落后地区的企业经营,甚至引起倒闭。倒“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