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导论教学文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课程导论教学文稿.doc(5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体育课程导论-体育课程导论讲义第一章体育教学1.1体育教学的概念1.2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1.3体育教学对象的身心特征1.1体育教学的概念1.1.1教学的一般概念教学是一种以教材为中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知识的认识活动。1.1.2体育教学概念的界定体育教学是一种以合理的身体活动或身体练习为中介,以增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最终目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认识和实践活动。1.2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论该观点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
2、主体,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是辨证的统一,学是在教之下的学,教则是为学而教。该观点吸收了现代教学论中发挥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先进思想,提倡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同时反对“学生中心论”中摒弃教师作用的做法,提倡是教师成为教学过程的主导,但不是绝对主体,这是他区别于传统的教师唯一主体论,又反对激进的学生唯一主体论,也不同于师生双主体论,是当前教育界对师生关系比较一致的看法。师生关系论的启发纵观上述讨论,在当前体育教学中,为摆正师生地位,改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改变一些不恰当的观点和做法。如:教师运用兵操式的教学形式和命令式的语言,居高临下,与学生之间具有隔阂;或教师过于注重示范、讲解,只强调学生“跟我做
3、”,从不过问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有无兴趣;或教师把教学分解到以秒为单位,完全控制课业的进程,具有绝对的主动权等。这些情况都容易导致学生的主体性受到压抑,产生厌学或与教师消极对抗的不良状况。体育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其中学生的兴趣、意愿、自主活动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不容忽视。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主导下,真正自主地进行学习。1.2.2体育教学中师生地位与关系研究的趋势1.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发挥成为师生关系问题的核心2.对师生关系的考察更为深入、全面人本主
4、义理论认为,教学旨在是人的先天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体现出人的自我实现的内在价值。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同时人本主义理论也赋予了教师重大的职责,即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具体而言,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全面了解自己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如体质、技能掌握情况、运动兴趣等,也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做学生的促进者和鼓励者;对学生进行有区别的教学。3对师生关系问题的深入认识和研究导致了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提倡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解决问题的精神。在编班形式上:首先,体育教学应尽可能实现班级
5、小型化。其次,可以考虑进行跨班级、跨年级、按水平分班;第三,也可以按学生对运动项目或者对教师的兴趣进行编班;第四,按照性别进行男女混合编班或分开编班。1.3体育教学对象的身心特征1.3.1体育教学对象的生理特征青少年学生的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两个方面。1.身体形态身体形态是指体格、体型、和身体姿态等,身体形态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1)身体形态的发展具有波浪性和阶段性(2)身体形态的发展具有性别差异(3)身体形态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2.身体机能身体机能发育的年龄特征主要表现在各器官系统方面。如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1.3.2体育教学对象的心理特征1、学
6、习的动机、兴趣学习动机是激励学生去学习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的动机有:兴趣爱好、获得好评、交往联系、完成目标、取得成就,以及获得尊重、集体影响、审美感受、生理需要等。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助于调动其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认知发展青少年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记忆和想象活动的发展在不同阶段有所区别。小学生的思维大多是具体形象的,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小学生以机械记忆为主,中学生以理解记忆为主,教师要在讲解和示范后让学生立即进行动作练习。3、情感、意志小学生的情感肤浅、不稳定、易于动摇,而且容易表露。如在游戏比赛中得胜就欢
7、呼雀跃,失败就垂头丧气。中学生的情感较小学生趋于稳定、深刻,但仍易于冲动、情感丰富,表现强烈而鲜明。如为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而狂喜、信心十足,为比赛的挫折而急躁、泄气、甚至绝望,因裁判不公正而动怒、吵架等。第二章体育教学目标论2.1体育目标概述2.1.1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体育教学目的:指对体育教学活动所应促成的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总的设想或规定。体育教学目标: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对体育教学活动所要促成的学生身心发展上所应达到的标准和要求所作的设想或规定。体育教学目的与体育教学目标的联系与区别联系: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与体育教学目的在方向性质上是一致的。区别:第一,体育教学目的是体
8、育教学的方向目标,具有终极意义;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达到的目标,具有阶段意义;第二,体育教学目的是对体育教学的总要求,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所有体育教学活动都起指导作用;体育教学目标是对体育教学的具体要求,只对特定范围(如某一阶段、某一单元、某一课时)的体育教学活动起规范作用。第三,体育教学目的通常体现着社会的意志和要求,具有主观性和指令性,在一定时期是相对稳定的;体育教学目标更多地体现于体育教学活动主题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自主性,在实际体育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和变动。2.1.2 体育教学目标的特征预期性:师生在体验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所以必须以学生身心发展现状为基础
9、,但又超越其发展现状,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系统性:纵向看,由低层次到高层次;横向看,体育教学目标可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可行性:体育教学目标清晰、明确、具体、可行,有利于顺利达成。灵活性:根据具体教学实际灵活编制,其内容和水平可以有一定的弹性,留有余地,以便获得最佳成效。可测度性: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定性或定量测度,能进行客观的评量。2.1.3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1、导向功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乃至整个教学工作的开展,都可以围绕一定的中心,朝着一定的方向进行。2、激励功能:满足学生内部需要;与学生兴趣一致;难度适中。3、标准功能:体育教
10、学效果、教师授课质量、体育课程评价等的标准。因为教学工作、授课质量如何,最终要看学生的身心变化与教学目标的符号程度。4、聚合功能: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材、教法、手段、环境等都是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2.2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立2.2.1体育教学目标设立的依据1、社会的需要2、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差异和个性差异,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3、体育教学的特性和功能体育教学是以师生思想活动为基础和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来传授和掌握知识、技术、技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过程。在确立教学目标时应突出体育教学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展、发展体能的本质功能,同时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2.2.2体育教学
11、目标分类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将全部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运动技能领域。认知领域包括有关知识的回忆和再认,以及理智能力和技能的形成。情感领域的目标主要包括兴趣、态度和价值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判断力和满意的适应性的形成。动作运动技能领域的目标强调是学生通过肌肉运动对材料或客体的某种操作,或需要神经肌肉协调的活动。2.3体育教学目标体系体育教学目标作为一个整体,是有体育教学总目标、各学段体育教学单元目标和体育教学课时目标组成的具有递进关系的系统。体育教学总目标即体育教学目的,是体育教学活动中最具一般意义的目标,是期望体育教学达到的最终结果。它居于整个体育教学目标系统的最顶端,对
12、下面的各个层次的具体教学目标具有指导意义。2.3.1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术、技能,促进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良好的体育意识,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人。(1)小学阶段的目标:1)全面锻炼身体,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通过身体锻炼,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态;促进身体技能、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2)初步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培养体育兴趣。学习体育、卫生保健的基本常识,树立安全的观念;掌握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技能和简单的运动
13、技术,培养锻炼身体的能力和健康意识;培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3)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陶冶美的情操。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逐步提高锻炼身体的主动性;运用体育对学生身心施加特有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文明行为,逐步养成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等集体意识和良好作风;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勇敢、顽强、朝气蓬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注重能力的培养,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1)全面锻炼身体,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抗疾病的能力。2)学习简单
14、的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发展基本能力,培养健康和健身意识。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教育,使学生懂得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与方法,提高体育、卫生文化素养;掌握体育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为升入高一级学校或走向社会独立从事体育锻炼打好基础;全面发展体能,掌握常见的体育娱乐方法。3)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通过体育教学,把学生的身体锻炼和社会责任感相联系,教育学生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群体意识,培养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和经常锻炼身体的兴趣与习惯;发展学生个性,锻炼意志、培养勇敢、顽强、朝气蓬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培养文明行为,陶冶学生审美的情感。(3) 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1)全
15、面锻炼身体,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在初中体育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技能、身体素质、基本运动能力和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2)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进一步获得体育、保健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从事体育锻炼、体育娱乐、卫生保健和其他社会体育活动的必要技术、技能与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育、卫生保健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习惯,提高学生的体育、卫生保健能力。3)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陶冶情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提高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
16、竞争意识,增强创新、合作和应变能力,以及自强自立、坚毅勇敢、顽强拼搏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和文明行为。使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2.4中外体育目标设立的启示2.4.1日本体育、保健体育指导要领1、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将身心作为一个整体,通过适宜的运动体验和对健康、安全的理解,在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的性格和能力时,使学生努力保持和增进健康水平,增强体能,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2、初中保健体育教学目标将身心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合理的运动实践和接受安全、健康的教育,学生在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同时,实现增进健康、提高体能之目的,并培养一种将生活营造的及轻松愉快又丰富多彩的
17、生活态度。3、高中保健体育教学目标将身心作为一个整体,了解健康、安全和运动的概念。通过合理的运动实践,有计划地培养终身热爱运动的素质和能力,提高保持和增进健康的实践能力,形成轻松愉快、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生活态度。2.4.2美国加州体育课程标准1、课程理念(1)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一种通过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的运动而获得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和能力;(2)体育课程应该在满足每个学生个性需要的基础上提供不同的适宜教学方法;(3)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种种差异,为所有的学生规划学习进程,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发展;(4)让所有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乐趣2、课程目标(1)发展学生的多种动作技能以及与闲暇活动技能有关的能力;(
18、2)逐步理解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性;(3)逐步获取有关游戏和运动的规则和策略;(4)通过体育和娱乐计划,提高学生的自信和自我价值感。3、学习领域和学习水平的划分美国加州的体育课程包括运动技术和运动知识、自我表象和个人发展、社会发展等三个学习领域。美国加州的体育课程将幼儿园分为一个学段,将小学和初中学生的学习分为8级水平,将高中阶段的学习分为课程1和课程2两个学段。4、内容标准(1)运动技术和运动知识:在许多运动活动中学生将是有竞争力的;学生将理解如何为个人在各种情景中运动,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动作技能,学生将达到和保持有助于健康的体能水平。(2)自我表象和个人发展:展示充满活力的身体活动风格,理
19、解身体活动能为娱乐、竞争和自我展现提供机会;显示出运动活动中负责任的个人行为。(3)社会发展:在运动活动中表现出负责任的的社会行为,并理解尊重所有人的重要性;理解历史和文化与比赛、运动、游戏、舞蹈之间的内在联系。2.4.3中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1、课程目标(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2、学习领域目标(1)运动参与领域的目标: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20、的态度和行为;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提示:体育教学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2)运动技能领域的目标: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在小学,以游戏和身体活动为主,使小学生们在更加愉快的活动气氛中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在初中,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和学习运动技能,从而为高中阶段的选项打好基础;在高中,开设运动项目选修课,从而改变现在学生样样学,样样都不精的状况。(3)身体健康领域的目标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2)发展体能;3)具有关注
21、身体和健康的意识;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4)心理健康领域的目标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面来调控情绪;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提示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达成的现象。(5)社会适应领域的目标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2)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提示: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对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度都会得到提高,而且,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获
22、得的合作与交往能力能迁移到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这就需要在体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营造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2,4.4中外体育教学目标改革与发展趋势1、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立更注重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学校教育活动中不可能缺少体育教学活动,这是因为体育教学活动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方面具有其他课程的不可替代性,即体育教学活动不仅对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有积极的影响,而且对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有十分突出的作用。2、注重社会现实生活的需要;学生需要的是体育教学带来的健身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等具有实用价值的功能。因此,体育教学目标应指向学生非常喜欢的,对
23、他们的生活和终身锻炼有作用的运动项目。3、注重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立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确定具有弹性的学习目标,使绝大多数学生能不同程度地达到目标,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满足其身心发展的需要。体育教学改革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4、注重体育教学自身的发展需求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立反映了体育运动和体育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体育教学目标设立过程中求新求变的特性不仅反映出体育运动本身与时俱进的特征,也折射
24、出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日益丰富,表现了体育教学为适应个体及社会发展需求而不断改革与前进的面貌。第三章体育教学过程论3.1体育教学过程的概念体育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以运动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掌握体育保健基本知识与技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一个认识和发展的过程。3.2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1、体育教学过程的内容以运动实践活动为基础一般的教学内容是以知识和能力为中心的心理活动。体育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进行运动实践活动的过程,教学内容是以身体练习(运动动作)和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如游戏、协作和竞争)为主的运动实践活动,是在运动实践活动中的认识和发展的过程。2、体
25、育教学过程的作用以运动负荷为条件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是各种身体练习,因此教学过程是以运动负荷为刺激和条件的。这一运动负荷主要以生理负荷为突出表现,是心理和生理负荷的统一。学生的机体适应一定生理和心理负荷的刺激过程,不断地经过适度的超量负荷锻炼,才能有效地发展身体,增进健康。3、体育教学过程的效果以身心的健康和发展为标志体育教学过程总是与学生的身体活动相伴随。学生通过感知、模仿、练习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伴随着学生每一阶段的身心生长发育和发展的需要,显性的表现出锻炼的效果。4、体育教学过程的形式是个体能动的社会交往为特征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主要是师生相对稳定的团体的静态交
26、往,体育教学过程中则是以充分发挥每一个个体能动性为主的动态交往。体育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活动的过程,又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相互评价,客观上要求进行多方面的交往。体育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身体活动过程,也是一个心理活动过程和社会活动过程。5、体育教学过程的进行以复杂严密的动态组织为保证体育教学过程是在相对剧烈的运动负荷下,在充分发挥每一个个体能动性为主的动态交往中进行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性别差异、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区别对待,以适应和满足学生的需要。加之体育教学易受气候和周围环境的干扰,因此教学中的组织管理工作相当复杂,要精心设计,认真组织,是组织
27、形式、教学步骤、教学手段具有较多的应变性。3.3体育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体育教学系统由三种基本要素构成1、教师。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知识结构、技术、技能、个性品质等。2、学生。包括学生的体质水平、知识水平、运动能力水平、品德水平等。3、课程内容。包括目标、内容、评价等。3.3.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他必须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协调教学内容、学生等因素及其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积极性,引导有效的学习过程。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能动性和主动学习的精神,克服困难和疲劳,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技术、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提高运动能力,陶冶情操。3.3
28、.2教师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一方面,教师已有的知识未必能适应现代教学对教师知识水平的要求。这就形成了教师与教学内容的矛盾,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才能跟上教学内容更新的步子。另一方面,教师的职责在于教学生学习,教师自己对教学内容的充分掌握并不表明他能够教会学生,因此,对于教师,还面临着如何对教学内容根据教学要求进行加工,采取哪些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授这些教学内容。3.3.3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一方面,学生已有认识能力和技能水平有限,另一方面,教学内容规定了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学生与教学内容的矛盾关系主要就表现在科学的抽象与学生现阶段实际水平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涉及教学内容和运动
29、负荷如何安排适当,使学生可以接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否体现了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以极大限度地利用和发展现有水平,达到最高的学习效率。3.4体育教学过程的阶段教学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准备阶段、基本阶段和结束阶段。教学准备阶段(导入阶段):可划分分启动阶段和定向阶段。启动阶段,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把学生有秩序的组织起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定向阶段,教师要详细说明本单元的教学目的任务、内容。学生要明确和理解整个学习活动的目的任务和具体要求,以确定自己的行为方向和学习的方法。基本阶段(展开阶段):是具体教学活动的执行和展开过程,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部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
30、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基本阶段又可划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4个小阶段。感知阶段:教师或通过讲解、示范,或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是学生对所学事物或现象有一个鲜明的印象。理解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练习、体验和分析综合或抽象概括,理解知识和动作的概念及原理,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和现象的本质与规律。巩固阶段:学生通过教师组织的反复练习和复习,牢固掌握所学体育的知识,形成动作的技能和技巧。运用阶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术、技能,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培养运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和发展身心的能力。结束阶段(整理阶段):可划分为检查和评价两个小阶段。检查阶段,教师要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
31、况,以便调节教学过程,学生则自查学习情况,以改进学习活动,矫正学习中的错误和偏向。评价阶段:教师要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学生也要自评,明确一轮学习的成绩和存在问题,以便下轮学习扬长避短,提高教学质量。3.5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规律1、认识规律教学过程是学生的一种特殊认识过程。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认识活动的规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感知、思维、实践三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缺一不可。感知是认识事物的开始,是形成表象的基础;思维是形成理性认识,掌握动作的关键;实践是巩固和运用知识,改进提高运动技术,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途径。
32、2、教与学辩证统一规律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他们之间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作用,辩证统一。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学工作质量的如何,主要看教师组织教学开展的水平如何。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实质是:进行启发、引导、教育、帮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是: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两个转化(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体的知识并具有运用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应是能动的认识过程,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3、,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习才有成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辩证统一,是构成和决定教学过程的内在机制。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地学才能起作用,学生愿学、乐学、积极地学,教学才能取得成效。另外,教与学辩证统一,还表现为教与学互相促进、“教学相长”。这就是教与学统一规律。3、学生身心发展性规律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要积极的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和体育教养文化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学生身心的发展又影响着对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进一步掌握,即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辩证统一。4、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1)粗略掌握动作阶段。
34、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扩散,处于泛化阶段,条件反射联系不稳定,内抑制不够。表现为动作紧张、不协调、缺乏控制力,尤其是伴随着一些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这一阶段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建立动作的正确表象和概念,防止和排除不必要的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使学生在反复练习过程中粗略地掌握动作。在这一阶段,应注意动作的主要环节的教学,不必过多地强调动作细节和规格要求,应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练习时间与重复次数。(2)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处于分化阶段,兴奋相对集中,内抑制逐步发展巩固,并初步建立起动力定型,表现为能比较正确地理解与完成动作,错误和多余动作被纠正。能比较
35、连贯。完整地完成动作,但不熟练,遇到新的刺激,多余和错误的动作还可能会重复出现。根据这一阶段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在反复练习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采用比较、分析等方法,使学生理解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保证动作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加大运动负荷,以改进和提高动作的质量。(3)动作的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大脑皮层兴奋过程高度集中,内抑制牢固,形成牢固的动力定型。表现为能准确、熟练、省力、轻快地完成动作,并能灵活自如地运用,达到自动化的程度。这一阶段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发展已形成的动力定型,使学生能熟练、省力、轻快地完成动作,并能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灵活自如地运用。5、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
36、力变化的规律当人体开始运动时,由于机体惰性的影响,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活动能力从相对的较低水平逐步上升,这一过程称为逐步上升阶段。以后在一段时间内,人体机能活动能力稳定并保持较高水平,此阶段称为相对稳定阶段。人体机能活动到一定的程度产生疲劳,身体机能活动能力下降,这个阶段称为下降阶段。身体机能活动能力从上升到稳定再到下降过程。称为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6、 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积极地进行体育身体活动,反复练习,促进体内物质能量不断消耗,以释放出能量供给运动活动的需要。身体内强烈地消耗,必然引起疲劳和暂时的身体机能能力下降,但疲劳的过程同时也是刺激恢复的过程,促使能量储
37、备加强,出现超量恢复,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超量恢复效果的综合积累就产生了机能和形态的适应性变化,反映了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7、动作技能迁移的规律所谓迁移,从学习理论上讲,一种情境的学习对另一种情境的学习的影响。动作技能的迁移就是已形成的动作技能队新学习动作技能的影响。这种影响如果是积极的,有促进作用称为正迁移,反之,则成为负迁移。3.6体育教学原则体育教学原则:是体育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是长期体育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是体育教学过程客观规律的反映。1、健康性原则;2、全面性原则;3、主体性原则;4、适量性原则;直观性原则;6、针对性原则;7、实效与发展性原则1、健康性原则:
38、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整体健康水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将增进学生健康水平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同时把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各领域的能力培养,发展个性统一起来,全面实现体育教学目标。2、全面性原则指在体验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事各种身体活动,促进身体形态、机能和体能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特别表现在各种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与发展学生感知、观察、判断、想象、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情绪和情感、良好的社会行为、高尚的道德情操相配合,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3、主体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
39、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其主体性,自觉、能动、积极、创造性的完成学习任务。使体育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双方密切配合、协调共进的创造性过程。学生的主体性一般体现在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几个方面。4、适量性原则指在体育教学中,科学、适量地安排运动负荷的量与强度,以及教学过程中学生运动负荷过程的变化,使学生承受恰当的生理负荷。这一原则体现了体育教学的运动实践性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小的运动负荷刺激,引不起机体的功能发生变化,不能发展体能;过强的刺激,则可能不但无益于增强体质,反而损害身体健康。只有适宜的运动强度和量,才能有利于机体能量消耗的补偿和常量恢复。提出这一原则的依据是人体功能活动能力变化
40、的规律。5、直观性原则指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各种直观方式,通过学生的各种感官和原有经验,使学生形成动作表象,并通过积极的思维,加深理解,以更好的掌握体育的概念和技能,提高教学的效果。在体育教学中一般常用的直观方式有:动作示范、教具模型演示、标志物、电影和录像等。6、针对性原则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知识、技术、技能教学和身心的培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育基础、体能水平等身心特征、个体差异和已有发展水平,以及教学的客观条件,有针对性的确定教学目标、选择内容和组织教法,确定相应负荷水平,使教学得到实效。7、实效与发展性原则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既要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和运用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还要达到
41、不断增进健康、提高体能、发展身心的实际效果。同时,要面向未来,掌握体育的方法,培养良好的态度和习惯,以发展的眼光打下终身体育的基础。第四章体育课程内容论4.1课程的概念课程:是体育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是体育教学活动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4.2我国体育课程的层次原来的三个层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体育教材。现行的三个层次: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体育教材课程计划:是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法定性文件,现行的课程计划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及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制定的。课程计划体现国家对普通教育的基本要求,是
42、编订各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的依据。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中的有关规定制订的,它以简要的形式,规定学科的内容、体系和范围,规定课程的实质性内容,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也是检查教学质量的直接尺度,对教师教学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4.3当前体育课程内容改革中的若干问题1、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需要进一步明确。目前,体育课程改革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突出健康的重要性。其他的技术教育指导思想、体质教育指导思想、快乐体育指导思想、素质教育指导思想、终身体育指导思想都具有片面性。2、 体育教学大纲的约束力与灵活性问题;国家、地方、学校三者对体育课程教材管理权限的问题。(把大纲教材分为基本
43、教材和选用教材。)如何寻求三者之间的最佳比例搭配,统一三者之间的关系3、体育教材滞后,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目前的教材体系仍没有打破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的局面,过分强调竞技运动项目知识,以及运动技术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体育课程内容一定程度上存在忽视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健身的需求,教材内容陈旧,没有时代性4、体育课程评价范围窄化,方式单一体育课程评价范围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课程建设评价。目前的课程评价比较多的是针对学生进行,即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借助学生通过课程所获得的进步与发展来判断课程的功过得失。4.4体育与课程标准简介1、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
44、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2、 课程价值(1)增进身体健康;(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3、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提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4个基本理念:(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以学生为发展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4、课程目标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1)
45、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5、学习领域目标运动参与目标(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运动技能目标(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身体健康目标(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2)发展体能;(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
46、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心理健康目标(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社会适应目标(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2)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第五章体育教学评价论5.1体育教学评价的概念体育教学评价:指根据体育教学目标,运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方法,对体育教学过程及效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5.2体育教学评价的作用1、 诊断作用通过体育教学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某阶段掌握知识技能和技术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学
47、生学习不利(或有利)的原因,从而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通过评价,教师可以了解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手段运用是否得当,教学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便于分析原因,便于确定对策和改进方法措施。2、 反馈作用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输入、变换、输出、反馈和调节的过程。其中,反馈和调节环节就是评价的过程。肯定的评价一般是对学生起鼓励的作用,会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满足,从而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否定的评价往往会使学生产生焦虑,而适度的焦虑则可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因。“当紧张和焦虑的程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学习进展最好。而有关学习进步的反馈数据应当有助于保持这种适当的紧张。恰如其分的鼓励性的评价将发挥强化动机的作用。3、 导向作用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和评价标准往往影响学习的方向、内容、重点和学习力量的分配。如果教学评价标准能全面反映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能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教学评价发挥的导向作用就是积极的,有益的。4、 激励作用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调动体育教师教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