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诗话——读书笔记教学文案.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52285227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一诗话——读书笔记教学文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六一诗话——读书笔记教学文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一诗话——读书笔记教学文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一诗话——读书笔记教学文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六一诗话读书笔记-六一诗话与欧阳修20081010002张胜诗话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样式,它形式独特、机动灵活,适合于各种各样的表述,篇幅可长可短,深受诗评家的喜爱;品读起来较易理解,读者相对于那些正经的理论文章也要多些。在一些特殊的时代,比如清代,由于文字狱盛行,诗话就更加的被大量的使用。诗话的形成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钟嵘的诗品和皎然的诗式都是其先声。但直到宋代欧阳修的手里,诗话才算真正的形成。古代诗歌写作在盛唐的光辉下使得后世所有的诗歌写作都相形见拙,晚唐时已走向了瑰奇与温婉,而到

2、了宋代,更加是风范净失,语言开始散文化,且喜欢用典,意象的塑造开始转向了人为的因素。宋代以前的诗人仰仗的是才气和情怀,宋代的诗人就转向了学问。宋代的诗歌涉及的生活内容也日渐广泛,几乎包含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市民也开始大规模地进入到了创作和欣赏的活动中来。这些都为诗话的出现作了必要的准备。对于欧阳修,他的一生可谓多姿多彩,出身贫寒,又历经宦海沉浮。他不仅是重要的政治家,参与了很多大的政治事件,而且致力于古文运动。他学识渊博,在整个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里,也算得上少有的大学问家。他不仅诗歌写得好,还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人物,恭列唐宋八大散文名家之中,而且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和金石学家。看到这些,欧阳修创出

3、诗话这一文学评论体裁也就不那么令人意外了。欧阳修的六一诗话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诗话”命名的诗歌批评著作,开宋代诗话繁盛面貌之先河,在我国诗歌批评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文中对唐代诗歌做出诸多评论,反映了欧阳修对诗歌理解及其诗歌理论。六一诗话的篇幅并不长,总共只有二十八条,却牵涉到了诗歌写作的几乎所有问题,比如诗歌的文体特征,包括语言、音韵、风格、内容,诗歌的创作过程、方法,诗歌的阅读与欣赏等等。其间不乏真知灼见,即便在千年之后的今天,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去认真地学习。我们先来看看欧阳修的诗歌理论的成因吧。欧阳修提倡诗歌闲远古淡,字巧句工是受梅尧臣的启发,同时也受宋初“西昆体”“白体”

4、的影响。六一诗话中多次提到梅圣俞,对其大佳赞赏。其实欧阳修的诗歌理论是与梅圣俞相类似的。梅反对宋初效仿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形成的“西昆体”。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为首的一批馆阁诗人,以文学为显示才学与身份的手段,在唱酬应和时往往写一些深婉绮丽、多用典故的诗篇,在表面特征上很容易向李商隐诗的方向靠拢。大量地写作辞采华丽、属对精工的诗篇,彼此唱和应酬。实际上只学到李商隐外在的深婉绮丽,华丽辞藻。梅尧臣有意识地加以批评。但是他对“西昆体”诗风矫枉过正。欧受到梅的启发,主张古朴平淡。他赞扬梅尧臣“平生苦于吟咏,以闲远古淡为意”。但是又对“西昆体”给予部分肯定,称赞扬亿“真一代之文豪也”。由此形成其独特的诗歌

5、理论。此外,他反对宋初白体诗人过分追求“老妪能解”的浅俗,也是形成其诗歌理论的原因之一。此外,欧阳修主张应当事理真实,艺术的真实应当与生活的真实相一致是他作为史学家所特有的史学精神和独特的批评视角,即理性思维的诗歌批评方法。在文学观念上,欧阳修一向注重文学的客观性和现实性。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主张“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后世。”因此他追求诗歌字句的深刻理解,批评张继“姑苏台下寒山寺,半夜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同时他也用历史学家敏锐的眼光提出“以诗证史”。而且,欧阳修主张“语工意新”。“意新”则是学习韩愈而得。韩愈是唐代、也是中国古代一个有独特风格的大诗人。

6、他以宏大的气势、丰富的想象、新颖的语言所写的诗歌,表现了一种过去从未曾有过的风格,虽然他着意求变,翻新出奇,他的诗歌既有新的意象、新的形式,又有独特的个性与深入的体验熔铸在其中,所以他的诗常常很有韵味,也很传神。欧阳修屏弃韩愈怪奇艰涩的诗风,继承了韩诗的翻新出奇。他对韩愈“天之产奇怪,希世不可常。”创新精神给以肯定,这反映了他自身的“意新”观。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六一诗话,在其开头有这么一句话,可谓开宗明义,表明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态度:“居士退居汝阴,而集以资闲谈也。”虽然看起来欧阳修写作诗话的目的好像就是以资闲谈而已,这样就可以避免很多来自其他方面的麻烦,写作也尽可以随意挥洒,天马行空一般。然而

7、事实并非如此,其内容明显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表达的内容也各成系统,并不简单重复或者毫无关联。当代很多诗评家都赞成这么一句话:诗自语言始,自语言终;将语言的地位放在了第一。这里倒也暗合了欧阳公的心事,他一开头就把语言问题提了出来,指出了仁宗朝的几个达官为了学习白居易的语言通俗而近于流俗的可笑境地,指出了诗歌语言的过分低俗化带来的危害。当然欧阳修并不完全排斥通俗化的写作,这在第二则诗话里就可以看得出来。这里他通过对当时士大夫被公务所累,空对良辰美景的感慨的描写:“正梦寐中行十里,不言语处吃三杯”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认为“其语虽浅近,皆两京之实事也”。虽然语言是浅近的,但因为写实而同样是可取的。关键在

8、于语言的锤炼,后面的文章里作者又几次提到了孟郊、贾岛、周朴、郑谷等人竭力于词句的锻造:第十一则体现欧阳修对炼字的赞赏:“唐之晚年,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相高。如周朴者,构思尤艰,每有所得,必极其雕琢,故时人称朴诗“月锻季炼,未及成篇,已播人口”。其名重当时如此,而今不复传矣。余少时犹见其集,其句有云:“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又云:“晓来山鸟闹,雨过杏花稀。”诚佳句也。”欧阳修对周朴“月锻季炼”的诗歌十分欣赏,反映了其精炼语言的诗学观。欧阳修欣赏韩愈用韵“韵宽波澜横溢,韵窄则不复傍出”也是基于诗歌“句工”的角度说的。重视用韵会使诗歌更工整。巧妙用韵体现欧阳修精工细琢的思想。第七

9、则提到唐代诗歌:“郑谷诗名盛于唐末,号云台编,而世俗但称其官,为“郑都官诗”。其诗极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以其易晓,人家多以教小儿,余为儿时犹诵之,今其集不行于世矣。”先赞扬郑谷而后又称“其格不甚高”,原因在于语句肤浅,不能让人深记其诗。诗话第十则是对唐代苦吟诗人的评价:“孟郊、贾岛皆以诗穷至死,而平生尤自喜为穷苦之句。孟有移居诗云:“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乃是都无一物耳。又谢人惠炭云:“暖得曲身成直身。”人谓非其身备尝之不能道此句也。贾云:“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就令织得,能得几何?又其朝饥诗云:“坐闻西床琴,冻折两三弦。”人谓其不止忍饥而已,其寒亦何可忍也。”此处可知欧阳

10、修并不是反对平易的语言,而是反对平易而又没有深意的语言。他赞赏孟郊、贾岛诗歌生动的语言、巧妙的构思。可见欧阳修对于语言的塑造的重视,这里也可以大致看得出来,他对晚唐以降直到宋初的华丽浮靡的诗风是很为不满的,他很讨厌那些无病呻吟的文章,希望写作既要高贵简古,又要不艰涩难懂,通俗和典雅都很重要。他同时还指出了语言的创新的重要性,不可随意地用典,要使用清新生动的语言。在当代的诗坛,有关语言问题的论争从未停止过,诗歌的语言问题被扩大化了,而且直接的关系到了对其它美学方面的问题的认识。有人甚至根据诗歌创作者对于语言问题的认识的不同,而将诗人分为不同的类别。每一个诗歌流派都在语言上大做文章。当然问题的焦点

11、还是集中在语言的散文化或者说口语化的程度上的不同理解上,有人干脆把口语甚至所谓的下体语言来取代传统意义上的诗歌语言;更多的人把原来诗歌语言的韵律性看作是腐朽和板滞的代名词而加以排斥,好像读起来琅琅上口的都没有深度,总之关于诗歌语言的奇闻怪谈不绝于耳。在“意义”方面,欧阳修主张应当事理真实,艺术的真实应当与生活的真实相一致,反对只求好句而不顾事理是否真实可信。例如:第十八则:“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如“袖中谏草朝天去,头上宫花侍宴归”,诚为佳句矣,但进谏必以章疏,无直用稿草之理。唐人有云:“姑苏台下寒山寺,半夜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如贾岛哭僧云:“写

12、留行道影,焚却坐禅身。”时谓烧杀活和尚,此尤可笑也。若“步随青山影,坐学白塔骨”,又“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皆岛诗,何精粗顿异也?”欧阳修肯定构思精巧,但是更主张写诗要符合事理。因此他认为张继和贾岛的诗“理有不通”。在言与意理与好句之间的关系上,如上文所述,欧阳修主张“语工意新”。在诗歌表情达意上追求深刻、创新。诗话第十二则说:“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贾岛云:竹笼拾山果,瓦瓶担石泉。姚合云:马随山鹿放,鸡逐野禽栖。等是山邑荒僻,官况萧条,不如县古槐根出,官清马骨高为工也。”又说“又若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

13、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愁旅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在言与意、事理与好句之间的关系上,欧阳修主张“意新语工”“语工”即指上文所谓用语经锤炼后不涉于浅俗,并且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意新”首先是指语意之新,为“前人所未道者”;其次是指语意之深,“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而诗作是否具有“言外之意”,即在于是否“语工”。这样,“语工意新”便统一起来而落实到词语的铸造和组织上。关于诗歌创作,他大体在六一诗话中降到了几个大的方面:一、时代因素;二、个人的遭际,尤其是穷困的生活,更加可以写出奇崛的诗句;三、个人的才具,也就是学识和天赋。这些都会直接的影响到诗人创作的形式和内容,对于其风格的

14、形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欧阳修最重要还是把诗人的创作风格和他的生活现实结合在了一起,他这样写道:“孟郊、贾岛皆以诗穷致死,而平生尤自细为穷苦之句。”、“暖得屈身成直身。人谓非其身倍尝之,不能道此句也。”这里欧阳修提出了他的知名的论断:诗穷而后工。穷困的生活为诗人的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动力,让他发出凄厉的呐喊,对社会的不公正无形的起到了批判作用。诗人郑谷一生处境低下,其诗歌的格调也难以高蹈,然而这也正好切合了一些乡野中人的趣味;欧阳修也看到了作者风格和奇读者趣味的一致性。作者也反复提到了在一些大的时代背景下,一些趋炎附势之流对于权势阶层的附和与景从,造成的诗歌风格的僵化。并且注意到了大的时代背景对诗人

15、风格的影响,比如晚唐诗人就缺乏了盛唐时代的豪放,只好以刻意雕琢为能事:“唐之晚年,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为高。”欧阳修也注意到了,就诗歌创作本身的一些特殊的现象和规律,并将其罗列出来,以供后人研判。这些理论到现在也还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现代人的物质生活的丰富直接戕害了诗意的产生,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即使到了现代也依然大多出自地位低下的贫寒之士之手,整天吃喝玩乐、醉心聘目的人写出的诗歌也必然难以格调高雅,整天想着苟且于孔方兄门下的当代人又如何能够有心思去欣赏好的诗歌,甚至去创作好的作品呢?欧阳修的六一诗话还谈到了诗歌写作以及审美的很多其他的方面,而欧阳公自身的喜怒哀,爱恨情仇也无不在其中随意消长。其睿智之处,足以烛照后世,千古流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