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电子版本.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5228083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电子版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电子版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电子版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电子版本.doc(7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施工现场消防灭火器的规定1施工现场的下列场所应配置灭火器:1)可燃、易燃物存放及使用场所;2)动火作业场所;3)自备发电机房、配电房等设备用房;4)现场办公、住宿用房;5)其他有火灾危险的场所。2灭火器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灭火器的选择、配置、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的要求。2)动火作业场所、易燃材料使用场所,灭火器数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规定数量的2.0倍进行配置。3)可燃材料

2、使用场所,灭火器数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规定数量的1.5倍进行配置。选自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前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200988号)的要求,本规范由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制订。在本规范的编制过程中,编制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认真总结我国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工作经验和火灾事故教训,充分考虑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工作的实际需要,广泛听取有关部门和专家意见,最后经有关部门和专家共同审查定稿。本规范共分6章,其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总平面布局、建筑防火、消防设

3、施、防火管理。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公安部负责管理,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注意经验的总结和积累,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寄往: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地址:湖南长沙市中意一路158号,邮政编码:410004,邮箱xfbz),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本规范参编单位: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北京住总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广

4、东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重庆大学、陕西省公安消防总队、北京市公安消防总队、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湖南省公安消防总队、甘肃省公安消防总队本规范主要起草人:谭立新肖绪文倪照鹏陈富仲张磊杨建康金光耀刘激扬卞建峰申立新马建民朱蕾肖曙光张强李宏文孟庆彬倪建国谭青华建民郭伟本规范主要审查人:许溶烈郭树林范庆国王士川陈火炎曾杰丁余平杨西伟焦安亮高俊岳1总则1.0.1为预防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火灾,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等各类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防火。1.0.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防火,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方针、政策,针对不同施工现场的火灾特点,立足自防自救,采

5、取可靠防火措施,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方便适用。1.0.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防火,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临时用房Temporaryconstruction在施工现场建造的,为建设工程施工服务的各种非永久性建筑物,包括办公用房、宿舍、厨房操作间、食堂、锅炉房、发电机房、变配电房、库房等。2.0.2临时设施Temporaryfacility在施工现场建造的,为建设工程施工服务的各种非永久性设施,包括围墙、大门、临时道路、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固定动火作业场、作业棚、机具棚、贮水池及临时给排水、供电、供热管线等。2.0.3临时消防设施Temporar

6、yfirecontrolfacility设置在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用于扑救施工现场火灾、引导施工人员安全疏散等各类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临时消防给水系统、消防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识、临时疏散通道等。2.0.4临时疏散通道Temporaryevacuationroute施工现场发生火灾或意外事件时,供人员安全撤离危险区域并到达安全地点或安全地带所经的路径。2.0.5临时消防救援场地Temporaryfirefightingandrescuesite施工现场中供人员和设备实施灭火救援作业的场地。3总平面布局3.1一般规定3.1.1临时用房、临时设施的布置应满足现场防火、灭火及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3.

7、1.2下列临时用房和临时设施应纳入施工现场总平面布局:1施工现场的出入口、围墙、围挡;2场内临时道路;3给水管网或管路和配电线路敷设或架设的走向、高度;4施工现场办公用房、宿舍、发电机房、配电房、可燃材料库房、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固定动火作业场等;5临时消防车道、消防救援场地和消防水源。3.1.3施工现场出入口的设置应满足消防车通行的要求,并宜布置在不同方向,其数量不宜少于2个。当确有困难只能设置1个出入口时,应在施工现场内设置满足消防车通行的环形道路。3.1.4施工现场临时办公、生活、生产、物料存贮等功能区宜相对独立布置,防火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3.2.1条及第3.2.

8、2条要求。3.1.5固定动火作业场应布置在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等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宜布置在临时办公用房、宿舍、可燃材料库房、在建工程等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3.1.6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应远离明火作业区、人员密集区和建筑物相对集中区。3.1.7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不应布置在架空电力线下。3.2防火间距3.2.1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与在建工程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5m,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固定动火作业场与在建工程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0m,其它临时用房、临时设施与在建工程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m。3.2.2施工现场主要临时用房、临时设施的防火间距

9、不应小于表3.2.2的规定,当办公用房、宿舍成组布置时,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小,但应符合以下要求:1每组临时用房的栋数不应超过10栋,组与组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8m;2组内临时用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5m;当建筑构件燃烧性能等级为A级时,其防火间距可减少到3m。表3.2.2施工现场主要临时临时用房、临时设施的防火间距(m)注:1临时用房、临时设施的防火间距应按临时用房外墙外边线或堆场、作业场、作业棚边线间的最小距离计算,如临时用房外墙有突出可燃构件时,应从其突出可燃构件的外缘算起。2两栋临时用房相邻较高一面的外墙为防火墙时,防火间距不限。3本表未规定的,可按同等火灾危险性的临时用房、临时

10、设施的防火间距确定。3.3消防车道3.3.1施工现场内应设置临时消防车道,临时消防车道与在建工程、临时用房、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的距离,不宜小于5m,且不宜大于40m;施工现场周边道路满足消防车通行及灭火救援要求时,施工现场内可不设置临时消防车道。3.3.2临时消防车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临时消防车道宜为环形,如设置环形车道确有困难,应在消防车道尽端设置尺寸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2临时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m;3临时消防车道的右侧应设置消防车行进路线指示标识;4、临时消防车道路基、路面及其下部设施应能承受消防车通行压力及工作荷载。3.3.3下列建筑应设置环形临时消防

11、车道,设置环形临时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除应按本规范3.3.2条的要求设置回车场外,尚应按本规范第3.3.4条的要求设置临时消防救援场地:1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在建工程;2建筑工程单体占地面积大于3000m2的在建工程;3超过10栋,且为成组布置的临时用房。3.3.4临时消防救援场地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临时消防救援场地应在在建工程装饰装修阶段设置;2临时消防救援场地应设置在成组布置的临时用房场地的长边一侧及在建工程的长边一侧;3场地宽度应满足消防车正常操作要求且不应小于6m,与在建工程外脚手架的净距不宜小于2m,且不宜超过6m。4建筑防火4.1一般规定4.1.1临时用房和在建工程应采取可靠的

12、防火分隔和安全疏散等防火技术措施。4.1.2临时用房的防火设计应根据其使用性质及火灾危险性等情况进行确定。4.1.3在建工程防火设计应根据施工性质、建筑高度、建筑规模及结构特点等情况进行确定。4.2临时用房防火4.2.1宿舍、办公用房的防火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当采用金属夹芯板材时,其芯材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2建筑层数不应超过3层,每层建筑面积不应大于300m2;3层数为3层或每层建筑面积大于200m2时,应设置不少于2部疏散楼梯,房间疏散门至疏散楼梯的最大距离不应大于25m;4单面布置用房时,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0米;双面布置用房时,疏散走道的净宽

13、度不应小于1.5m;5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疏散走道的净宽度;6宿舍房间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30m2,其它房间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100m2;7房间内任一点至最近疏散门的距离不应大于15m,房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8m,房间建筑面积超过50m2时,房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2m;8隔墙应从楼地面基层隔断至顶板基层底面。4.2.2发电机房、变配电房、厨房操作间、锅炉房、可燃材料库房及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的防火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2层数应为1层,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m2;3可燃材料库房单个房间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30m2,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单个房间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20

14、m2;4房间内任一点至最近疏散门的距离不应大于10m,房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8m。4.2.3其他防火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宿舍、办公用房不应与厨房操作间、锅炉房、变配电房等组合建造;2会议室、文化娱乐室等人员密集的房间应设置在临时用房的第一层,其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4.3在建工程防火4.3.1在建工程作业场所的临时疏散通道应采用不燃、难燃材料建造并与在建工程结构施工同步设置,也可利用在建工程施工完毕的水平结构、楼梯。4.3.2在建工程作业场所临时疏散通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h;2设置在地面上的临时疏散通道,其净宽度不应小于1.5m;利用在建工程施工完毕的水平结构

15、、楼梯作临时疏散通道,其净宽度不应小于1.0m;用于疏散的爬梯及设置在脚手架上的临时疏散通道,其净宽度不应小于0.6m;3临时疏散通道为坡道时,且坡度大于250时,应修建楼梯或台阶踏步或设置防滑条;4临时疏散通道不宜采用爬梯,确需采用爬梯时,应有可靠固定措施;5临时疏散通道的侧面如为临空面,必须沿临空面设置高度不小于1.2m的防护栏杆;6临时疏散通道设置在脚手架上时,脚手架应采用不燃材料搭设;7临时疏散通道应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识;8临时疏散通道应设置照明设施。4.3.3既有建筑进行扩建、改建施工时,必须明确划分施工区和非施工区。施工区不得营业、使用和居住;非施工区继续营业、使用和居住时,应符

16、合下列要求:1施工区和非施工区之间应采用不开设门、窗、洞口的耐火极限不低于3.0h的不燃烧体隔墙进行防火分隔;2非施工区内的消防设施应完好和有效,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并应落实日常值班及消防安全管理制度;3施工区的消防安全应配有专人值守,发生火情应能立即处置;4施工单位应向居住和使用者进行消防宣传教育、告知建筑消防设施、疏散通道的位置及使用方法,同时应组织进行疏散演练;5外脚手架搭设不应影响安全疏散、消防车正常通行及灭火救援操作;外脚手架搭设长度不应超过该建筑物外立面周长的二分之一。4.3.4外脚手架、支模架的架体宜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搭设,其中,下列工程的外脚手架、支模架的架体应采用不燃材料搭设

17、:1高层建筑;2既有建筑改造工程。4.3.5下列安全防护网应采用阻燃型安全防护网:1高层建筑外脚手架的安全防护网;2既有建筑外墙改造时,其外脚手架的安全防护网;3临时疏散通道的安全防护网。4.3.6作业场所应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其指示方向应指向最近的临时疏散通道入口。4.3.7作业层的醒目位置应设置安全疏散示意图。5临时消防设施5.1一般规定5.1.1施工现场应设置灭火器、临时消防给水系统和临时消防应急照明等临时消防设施。5.1.2临时消防设施应与在建工程的施工同步设置。房屋建筑工程中,临时消防设施的设置与在建工程主体结构施工进度的差距不应超过3层。5.1.3施工现场在建工程可利用已具备使

18、用条件的永久性消防设施作为临时消防设施。当永久性消防设施无法满足使用要求时,应增设临时消防设施,并应符合本规范第5.25.4节的有关规定。5.1.4施工现场的消火栓泵应采用专用消防配电线路。专用消防配电线路应自施工现场总配电箱的总断路器上端接入,且应保持不间断供电。5.1.5地下工程的施工作业场所宜配备防毒面具。5.1.6临时消防给水系统的贮水池、消火栓泵、室内消防竖管及水泵接合器等,应设有醒目标识。5.2灭火器5.2.1在建工程及临时用房的下列场所应配置灭火器:1易燃易爆危险品存放及使用场所;2动火作业场所;3可燃材料存放、加工及使用场所;4厨房操作间、锅炉房、发电机房、变配电房、设备用房、

19、办公用房、宿舍等临时用房;5其他具有火灾危险的场所。5.2.2施工现场灭火器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灭火器的类型应与配备场所可能发生的火灾类型相匹配;2灭火器的最低配置标准应符合表5.2.2-1的规定;表5.2.2-1灭火器最低配置标准项目固体物质火灾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气体火灾单具灭火器最小灭火级别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m2/A单具灭火器最小灭火级别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m2/B易燃易爆危险品存放及使用场所3A5089B0.5固定动火作业场3A5089B0.5临时动火作业点2A5055B0.5可燃材料存放、加工及使用场所2A7555B1.0厨房操作间、锅炉房2A7555B1.0自备发

20、电机房2A7555B1.0变、配电房2A7555B1.0办公用房、宿舍1A1003灭火器的配置数量应按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经计算确定,且每个场所的灭火器数量不应少于2具。4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应符合表5.2.2-2的规定。表5.2.2-2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m)灭火器配置场所固体物质火灾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气体类火灾易燃易爆危险品存放及使用场所159固定动火作业场159临时动火作业点106可燃材料存放、加工及使用场所2012厨房操作间、锅炉房2012发电机房、变配电房2012办公用房、宿舍等255.3临时消防给水系统5.3.1施工现场或其附近应设置稳定、可靠的水源

21、,并应能满足施工现场临时消防用水的需要。消防水源可采用市政给水管网或天然水源。当采用天然水源时,应采取措施确保冰冻季节、枯水期最低水位时顺利取水,并满足临时消防用水量的要求。5.3.2临时消防用水量应为临时室外消防用水量与临时室内消防用水量之和。5.3.3临时室外消防用水量应按临时用房和在建工程的临时室外消防用水量的较大者确定,施工现场火灾次数可按同时发生1次确定。5.3.4临时用房建筑面积之和大于1000m2或在建工程单体体积大于10000m3时,应设置临时室外消防给水系统。当施工现场处于市政消火栓150m保护范围内且市政消火栓的数量满足室外消防用水量要求时,可不设置临时室外消防给水系统。5

22、.3.5临时用房的临时室外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表5.3.5的规定:表5.3.5临时用房的临时室外消防用水量临时用房的建筑面积之和火灾延续时间(h)消火栓用水量(L/s)每支水枪最小流量(L/s)1000m2面积5000m21105面积5000m21555.3.6在建工程的临时室外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表5.3.6的规定:表5.3.6在建工程的临时室外消防用水量在建工程(单体)体积火灾延续时间(h)消火栓用水量(L/s)每支水枪最小流量(L/s)10000m3体积30000m31155体积30000m322055.3.7施工现场临时室外消防给水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给水管网宜布置成环状;2临时室

23、外消防给水干管的管径应依据施工现场临时消防用水量和干管内水流计算速度进行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DN100;3室外消火栓应沿在建工程、临时用房及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均匀布置,距在建工程、临时用房及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的外边线不应小于5m;4消火栓的间距不应大于120m;5消火栓的最大保护半径不应大于150m。5.3.8建筑高度大于24m或单体体积超过30000m3的在建工程,应设置临时室内消防给水系统。5.3.9在建工程的临时室内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表5.3.9的规定:表5.3.9在建工程的临时室内消防用水量建筑高度、在建工程体积(单体)火灾延续时间(h)消火栓用水量(L/s)每支水枪最小流量(

24、L/s)24m建筑高度50m或30000m3体积50000m31105建筑高度50m或体积50000m311555.3.10在建工程室内临时消防竖管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消防竖管的设置位置应便于消防人员操作,其数量不应少于2根,当结构封顶时,应将消防竖管设置成环状;2消防竖管的管径应根据在建工程临时消防用水量、竖管内水流计算速度进行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DN100。5.3.11设置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的在建工程,应设消防水泵接合器。消防水泵接合器应设置在室外便于消防车取水的部位,与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取水口的距离宜为1540m。5.3.12设置临时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的在建工程,各结构层均应设置室内消

25、火栓接口及消防软管接口,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消火栓接口及软管接口应设置在位置明显且易于操作的部位;2消火栓接口的前端应设置截止阀;3消火栓接口或软管接口的间距,多层建筑不大于50m,高层建筑不大于30m。5.3.13在建工程结构施工完毕的每层楼梯处,应设置消防水枪、水带及软管,且每个设置点不少于2套。5.3.14高度超过100m的在建工程,应在适当楼层增设临时中转水池及加压水泵。中转水池的有效容积不应少于10m3,上下两个中转水池的高差不宜超过100m。5.3.15临时消防给水系统的给水压力应满足消防水枪充实水柱长度不小于10m的要求;给水压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消火栓泵,消火栓泵不应少于2

26、台,且应互为备用;消火栓泵宜设置自动启动装置。5.3.16当外部消防水源不能满足施工现场的临时消防用水量要求时,应在施工现场设置临时贮水池。临时贮水池宜设置在便于消防车取水的部位,其有效容积不应小于施工现场火灾延续时间内一次灭火的全部消防用水量。5.3.17施工现场临时消防给水系统应与施工现场生产、生活给水系统合并设置,但应设置将生产、生活用水转为消防用水的应急阀门。应急阀门不应超过2个,且应设置在易于操作的场所,并设置明显标识。5.3.18严寒和寒冷地区的现场临时消防给水系统,应采取防冻措施。5.4应急照明5.4.1施工现场的下列场所应配备临时应急照明。1自备发电机房及变、配电房;2水泵房;

27、3无天然采光的作业场所及疏散通道;4高度超过100m的在建工程的室内疏散通道;5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他场所。5.4.2作业场所应急照明的照度不应低于正常工作所需照度的90%,疏散通道的照度值不应小于0.5lx。5.4.3临时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宜选用自备电源的应急照明灯具,自备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小于60min。6防火管理6.1一般规定6.1.1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由施工单位负责。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负责。分包单位应向总承包单位负责,并应服从总承包单位的管理,同时应承担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消防责任和义务。6.1.2监理单位应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实施监理。6.1.3施工单位应

28、根据建设项目规模、现场消防安全管理的重点,在施工现场建立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义务消防组织,并应确定消防安全负责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同时应落实相关人员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6.1.4施工单位应针对施工现场可能导致火灾发生的施工作业及其他活动,制订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2可燃及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制度;3用火、用电、用气管理制度;4消防安全检查制度;5应急预案演练制度。6.1.5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现场防火技术方案,并应根据现场情况变化及时对其修改、完善。防火技术方案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施工现场重大火灾危险源辨识;2施工现场防火技术措施;3临

29、时消防设施、临时疏散设施配备;4临时消防设施和消防警示标识布置图。6.1.6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现场灭火及应急疏散预案。灭火及应急疏散预案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应急灭火处置机构及各级人员应急处置职责;2报警、接警处置的程序和通讯联络的方式;3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4应急疏散及救援的程序和措施。6.1.7施工人员进场前,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应向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防火安全教育和培训应包括下列内容:1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防火技术方案、灭火及应急疏散预案的主要内容;2施工现场临时消防设施的性能及使用、维护方法;3扑灭初起火灾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4报火警、接警的程序和方法

30、。6.1.8施工作业前,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人员应向作业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技术交底。消防安全技术交底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火灾的部位或环节;2施工过程应采取的防火措施及应配备的临时消防设施;3初起火灾的扑救方法及注意事项;4逃生方法及路线。6.1.9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负责人应定期组织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进行检查。消防安全检查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可燃物及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管理是否落实;2动火作业的防火措施是否落实;3用火、用电、用气是否存在违章操作,电、气焊及保温防水施工是否执行操作规程;4临时消防设施是否完好有效;5临时消防车道及临时疏散设施是否畅通。

31、6.1.10施工单位应依据灭火及应急疏散预案,定期开展灭火及应急疏散的演练。6.1.11施工单位应做好并保存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的相关文件和记录,建立现场消防安全管理档案。6.2可燃物及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6.2.1用于在建工程的保温、防水、装饰及防腐等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6.2.2可燃材料及易燃易爆危险品应按计划限量进场。进场后,可燃材料宜存放于库房内,如露天存放时,应分类成垛堆放,垛高不应超过2m,单垛体积不应超过50m3,垛与垛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应小于2m,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覆盖;易燃易爆危险品应分类专库储存,库房内通风良好,并设置严禁明火标志。6.2.3室内使用油漆及其有

32、机溶剂、乙二胺、冷底子油或其他可燃、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物资作业时,应保持良好通风,作业场所严禁明火,并应避免产生静电。6.2.4施工产生的可燃、易燃建筑垃圾或余料,应及时清理。6.3用火、用电、用气管理6.3.1施工现场用火,应符合下列要求:1动火作业应办理动火许可证;动火许可证的签发人收到动火申请后,应前往现场查验并确认动火作业的防火措施落实后,方可签发动火许可证。2动火操作人员应具有相应资格;3焊接、切割、烘烤或加热等动火作业前,应对作业现场的可燃物进行清理;对于作业现场及其附近无法移走的可燃物,应采用不燃材料对其覆盖或隔离;4施工作业安排时,宜将动火作业安排在使用可燃建筑材料的施工作业前进

33、行。确需在使用可燃建筑材料的施工作业之后进行动火作业,应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5裸露的可燃材料上严禁直接进行动火作业;6焊接、切割、烘烤或加热等动火作业,应配备灭火器材,并设动火监护人进行现场监护,每个动火作业点均应设置一个监护人;7五级(含五级)以上风力时,应停止焊接、切割等室外动火作业,否则应采取可靠的挡风措施;8动火作业后,应对现场进行检查,确认无火灾危险后,动火操作人员方可离开;9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严禁明火;10施工现场不应采用明火取暖;11厨房操作间炉灶使用完毕后,应将炉火熄灭,排油烟机及油烟管道应定期清理油垢。6.3.2施工现场用电,应符合下列要求:1施工现场供用电设施的设计、

34、施工、运行、维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的要求;2电气线路应具有相应的绝缘强度和机械强度,严禁使用绝缘老化或失去绝缘性能的电气线路,严禁在电气线路上悬挂物品。破损、烧焦的插座、插头应及时更换;3电气设备与可燃、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物品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4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按危险场所等级选用相应的电气设备;5配电屏上每个电气回路应设置漏电保护器、过载保护器,距配电屏2m范围内不应堆放可燃物,5m范围内不应设置可能产生较多易燃、易爆气体、粉尘的作业区;6可燃材料库房不应使用高热灯具,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内应使用防爆灯具;7普通灯具与易燃物距离不宜小于300

35、mm;聚光灯、碘钨灯等高热灯具与易燃物距离不宜小于500mm。8电气设备不应超负荷运行或带故障使用;9禁止私自改装现场供用电设施;10应定期对电气设备和线路的运行及维护情况进行检查。6.3.3施工现场用气,应符合下列要求:1储装气体的罐瓶及其附件应合格、完好和有效;严禁使用减压器及其他附件缺损的氧气瓶,严禁使用乙炔专用减压器、回火防止器及其他附件缺损的乙炔瓶;2气瓶运输、存放、使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气瓶应保持直立状态,并采取防倾倒措施,乙炔瓶严禁横躺卧放;2)严禁碰撞、敲打、抛掷、滚动气瓶;3)气瓶应远离火源,距火源距离不应小于10m,并应采取避免高温和防止暴晒的措施;4)燃气储装瓶罐应

36、设置防静电装置;3气瓶应分类储存,库房内通风良好;空瓶和实瓶同库存放时,应分开放置,两者间距不应小于1.5m;4气瓶使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使用前,应检查气瓶及气瓶附件的完好性,检查连接气路的气密性,并采取避免气体泄漏的措施,严禁使用已老化的橡皮气管;2)氧气瓶与乙炔瓶的工作间距不应小于5m,气瓶与明火作业点的距离不应小于10m;3)冬季使用气瓶,如气瓶的瓶阀、减压器等发生冻结,严禁用火烘烤或用铁器敲击瓶阀,禁止猛拧减压器的调节螺丝;4)氧气瓶内剩余气体的压力不应小于0.1MPa;5)气瓶用后,应及时归库。6.4其他施工管理6.4.1施工现场的重点防火部位或区域,应设置防火警示标识。6.4

37、.2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现场临时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对已失效、损坏或丢失的消防设施,应及时更换、修复或补充。6.4.3临时消防车道、临时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应保持畅通,不得遮挡、挪动疏散指示标识,不得挪用消防设施。6.4.4施工期间,临时消防设施及临时疏散设施不应被拆除。6.4.5施工现场严禁吸烟。本规范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和“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

38、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规范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规定(要求)”或“应按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20条文说明目次1总则12术语23总平面布局33.1一般规定33.2防火间距43.3消防车道54建筑防火64.1一般规定74.2临时用房防火74.3在建工程防火75临时消防设施75.1一般规定85.2灭火器85.3临时消防给水系统85.4应急照明106防火管理136.1一般规定136.2可燃物及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146.3用火、用电、用气管理146.4其他防火管理161

39、总则1.0.1随着我国城镇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火灾数量呈增多趋势,火灾危害呈增大的趋势。因此,为预防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火灾,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订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等各类建设工程的施工现场防火,包括土木工程、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和既有建筑改造等施工现场,但不适用于线路管道工程、拆除工程、布展工程、临时工程等施工现场。1.0.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了消防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防”和“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因而火灾风险多,危害大:1

40、施工临时员工多,流动性强,素质参差不齐;2施工现场临建设施多,防火标准低;3施工现场易燃、可燃材料多;4动火作业多、露天作业多、立体交叉作业多、违章作业多;5现场管理及施工过程受外部环境影响大。调查发现,施工现场火灾主要因用火、用电、用气不慎和初起火灾扑灭不及时所导致。针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特点及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施工现场的防火,应针对“用火、用电、用气和扑灭初起火灾”等关键环节,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立足自救”的原则,制订并采取“安全可靠、经济适用、方便有效”的防火措施。施工现场发生火灾时,应以“扑灭初期火灾和保护人身安全”为主要任务。当人身和财产安全均受到威胁时,应以保护人身安全为首

41、要任务。2术语2.0.1、2.0.2施工现场的临时用房及临时设施常被合并简称为临建设施。有时,也将“在施工现场建造的,为建设工程施工服务的各类办公、生活、生产用非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统称为临时设施,即临时设施包含临时用房。但为了本规范相关内容表述方便、所表达的意思明确,特将“临时用房、临时设施”分别定义。2.0.3施工现场的临时消防设施仅指设置在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用于扑救施工现场初起火灾的设施和设备。常见的为手提式及推车式灭火器、临时消防给水系统、消防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识等。2.0.4由于施工现场环境复杂、不安全因素多、疏散条件差,凡是能用于或满足人员安全撤离危险区域,到达安全地点或

42、安全地带的路径、设施均可视为临时疏散通道。3总平面布局3.1一般规定3.1.1防火、灭火及人员安全疏散是施工现场防火工作的主要内容,施工现场临时用房、临时设施的布置满足现场防火、灭火及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是施工现场防火工作的基本条件。施工现场临时用房、临时设施的布置常受现场客观条件(如气象、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地上地下管线及周边建构筑物、场地大小及其“三通一平”、现场周边道路及消防设施等具体情况)的制约,而不同施工现场的客观条件又千差万别。因此,现场的总平面布局,应综合考虑在建工程及现场情况,因地制宜,按照“临时用房及临时设施占地面积少、场内材料及构件二次运输少、施工生产及生活相互干扰少、临时用

43、房及设施建造费用少,并满足施工、防火、节能、环保、安全、保卫、文明施工等需求”的基本原则进行。燃烧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火源。施工现场存有大量的易燃、可燃材料,如:竹(木)模板及架料,B2、B3级装饰、保温、防水材料,树脂类防腐材料,油漆及其稀释剂,焊接或气割用的氢气、乙炔等。这些物质的存在,使施工现场具备了燃烧产生的一个必备条件可燃物。施工现场动火作业多,如:焊接、气割、金属切割、生活用火等,使施工现场具备了燃烧产生的另一个必备条件火源。控制可燃物、隔绝助燃物以及消除着火源是防火工作的基本措施。明确施工现场平面布局的主要内容,确定施工现场出入口的设置及现场办公、生活、生产、物料

44、存贮区域的布置原则,规范可燃物、易燃易爆危险品存放场所及动火作业场所的布置要求,针对施工现场的火源和可燃、易燃物实施重点管控,是落实现场防火工作基本措施的具体表现。3.1.2在建工程及现场办公用房、宿舍、发电机房、配电房、可燃材料存放库房、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固定动火作业场、易燃易爆危险品存放库房是施工现场防火的重点,给水及供配电线路和消防车道、临时消防救援场地、消防水源是现场灭火的基本条件,现场出入口和场内临时道路是人员安全疏散的基本设施。因此,施工现场总平面布局应明确与现场防火、灭火及人员疏散密切相关的临建设施的具体位置,以满足现场防火、灭火及人员疏散的要求。3.1.3本条规定明确了施

45、工现场设置出入口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当施工现场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时,不同区域的出入口设置也要符合本条规定。3.1.4“施工现场临时办公、生活、生产、物料存贮等功能区宜相对独立布置”是对施工现场总平面布局的原则性要求。3.1.5本条对固定动火作业场的布置进行了规定。固定动火作业场属于散发火花的场所,布置时需要考虑风向以及火花对于可燃及易燃易爆物品集中区域的影响。3.1.7本条对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库房的布置位置进行了规定。既要考虑架空电力线对于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的影响,也要考虑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失火对于架空电力线的影响。3.2防火间距3.2.1本条规定明确了不同临时用房、临时设施与在建工程的最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