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高一化学第二章学案及章末训练试题全套教学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1高一化学第二章学案及章末训练试题全套教学资料.doc(8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人教版必修1高一化学第二章学案及章末训练试题全套-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学习目标定位学会物质分类方法,会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熟悉酸、碱、盐、氧化物等之间的转化关系。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对于多达千万种的化学物质,要想认识它们的规律性,就必须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初中化学把元素分为_元素和_元素;化合物可分为_、_、_和氧化物。化学反应按反应前后反应物、产物的多少和种类分为_、_、_、_;按得氧失氧分为_、_。下面将进一
2、步探究学习物质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知识点一物质的分类方法探究活动1对物质进行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的标准,然后按标准进行分类。例如对下列化合物进行分类:NaClHClCaCl2CuOH2OFe2O3(1)依据_为标准,可分为_、_和_。(2)依据_为标准,可分为_、_和_。(3)依据_为标准,可分为_、_和_。2试从不同的角度对下列各组物质进行分类,将其类别名称分别填在相应的空格内。3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下表中的物质进行分类:归纳总结(1)单一分类法:。(2)交叉分类法:。(3)树状分类法:。迁移应用1从对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出发,指出下列各组物质中与其他类型不同的一种物质是(1)Na2O、Ca
3、O、SO2、CuO_。(2)NaCl、KCl、NaClO3、CaCl2_。(3)HClO3、KClO3、HCl、NaClO3_。(4)NaHCO3、Ca(HCO3)2、NH4HCO3、K2CO3_。思维启迪对物质进行分类和分析物质的类别差异的策略,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如颜色、状态、组成元素、元素的存在状态、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先确定一个标准即分类依据,然后对物质进行比较。标准不同,物质所属类别不同。2(1)将下列()中的物质与()中的物质类型用短线连起来。(2)在()中所列出的物质里,从组成与性质上看,有一种物质可以与H2SO4归为同一类,这种物质的化学式是_,写出这种物质在水溶液里与金
4、属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思维启迪交叉分类法能弥补单一分类法的不足。应用交叉分类法就是要寻找同一类型的不同物质的特有属性、共有属性、交叉属性,从而发散式地、多角度地、多侧面地对物质进行分类。3(1)请按下列线索提示画出Fe、Cu、S、H2、HCl、NaOH、H2SO4、Ba(OH)2、NaHCO3、K2O、CuO、NaCl的树状分类图:(2)对下列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硫在氧气里燃烧;红磷在氧气里燃烧;铁丝在氧气里燃烧;铝箔在氧气里燃烧;CO2通入澄清石灰水思维启迪对于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本题(1)采用树状分类法对有关物质进行分类,能使物质之间的关系直观、清晰,便于
5、同学们掌握有关物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树状分类法的基础是单一分类法,这是常用的分类方法之一。知识点二分类法的应用探究活动1同类物质常常具有许多共性。因此可以通过物质所属类别,推测其具有的性质。(1)SO2和CO2同为酸性氧化物,试根据酸性氧化物具有的通性(或CO2的性质),推测SO2具有的性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若实验室没有盐酸时,可选用_代替。2通过物质分类,可以建立物质间的从属关系,分析物质间的本质区别和联系,寻找各类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以钙为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钙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归纳总结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
6、间的转化关系图示如下:迁移应用4根据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硫酸分别与镁及其化合物(类别不同)反应生成硫酸镁的化学方程式。5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相互关系,可以用图简单表示。限选择铁、碳、氧气、盐酸、氧化钙、二氧化碳、水、氢氧化钙8种物质作为反应物,将图中指定序号的转变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所写化学方程式不得重复)。CO2CO2。1物质的树状分类结构模型2物质分类问题的思维方法程序(1)找依据,细分类。对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的分类,关键是要寻找物质在组成、状态、性能等方面的共性或差异,分析化学反应的特点,从而按不同的依据、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2)编框图,织网络
7、。一般规律与具体实例相结合,通过转化框图和具体的化学反应来编织物质间相互转化的知识网络。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课前准备区金属非金属酸碱盐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课堂活动区知识点一探究活动1(1)通常状况下存在状态固体液体气体(2)元素组成氯化物氧化物(3)组成和性质酸盐氧化物2一元酸二元酸无氧酸含氧酸钡盐钾盐硫酸盐碳酸盐3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单质一元酸二元酸含氧酸碱盐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氧化物化合物纯净物混合物归纳总结(1)选定某一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对于同一组物质,选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结果不同(2)用多种不同的单
8、一分类法对物质进行分类(3)采用树状形式对同类物质进行再分类迁移应用1(1)SO2(2)NaClO3(3)HCl(4)K2CO32(1)(2)KHSO42KHSO4Zn=ZnSO4K2SO4H23(1)纯净物(2)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合理即可。分类标准1:是不是化合反应:化学反应为一类,都是化合反应,化学反应不是化合反应。分类标准2:反应物的特点:化学反应为一类,都是非金属与氧气反应;化学反应为另一类,都是金属与氧气反应。分类标准3:是不是具有可燃性,化学反应为一类,都是燃烧反应,化学反应不是燃烧反应。解析(1)中,要正确填写树状分类图,必须首先明确各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差异。依据基本化学知识
9、即可解决。依次为Fe、Cu;S、H2;HCl、H2SO4;NaOH、Ba(OH)2;NaCl、NaHCO3;K2O、CuO。(2)中,要求结合不同的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知识点二探究活动1(1)SO2H2OH2SO3,SO2CaO=CaSO3,SO2Ca(OH)2=CaSO3H2O(2)CaCO32HCl=CaCl2CO2H2O硝酸22CaO2=2CaOCaOH2O=Ca(OH)2CaOCO2=CaCO3Ca(OH)2CO2=CaCO3H2OCa(OH)22HCl=CaCl22H2OCaCO32HCl=CaCl2CO2H2O迁移应用4MgH2SO4=MgSO4H2MgOH2SO4=MgSO4
10、H2OMg(OH)2H2SO4=MgSO42H2OMgCO3H2SO4=MgSO4CO2H2O解析根据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关系,酸能与金属单质、碱性氧化物、碱、盐等反应生成盐,故硫酸可与Mg、MgO、Mg(OH)2、MgCO3等反应生成MgSO4。5CO2H2OH2CO3CO2Ca(OH)2=CaCO3H2OFe2HCl=FeCl2H2CaO2HCl=CaCl2H2OCa(OH)22HCl=CaCl22H2OCaOH2O=Ca(OH)2课堂小结1氧元素H数OH数组成酸根组成性质课后练习区1B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A错;氧化物是一种化合物,但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二者属于包含关系
11、,B对;单质与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C错;化合反应中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部分不是,二者是交叉关系,D错。2D3.B4.B5CC2O3属于氧化物,故C项正确。而A项中都属于单质,B项中都属于含氧酸,D项中都属于含氧酸盐,故A、B、D均错误。6C本题主要考查酸、碱、盐的概念和常见物质的俗名。纯碱为Na2CO3属于盐;食盐水、石灰水为溶液,属于混合物;液态氧为单质属于纯净物。7B8D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含有氧元素的物质既可以是酸也可以是碱,同样也可以是盐。9C由选项所给反应分析,A、B、D为化合反应,C为分解反应,答案选C。10D金属单质与酸反应生成对应的盐和H2;碱
12、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碱与酸(或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非金属单质与金属化合可得到盐;酸性氧化物或酸与碱(或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11(1)(2)它们都属于单质(3)它们都属于盐(4)它们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含有金属元素)12(1)树状分类法(2)H2SO4(或HNO3等)NaOH(或KOH等)Na2SO4(或K2CO3或Na2SO3或NaNO3等)(3)2NaOHCO2=Na2CO3H2O(4)2H2O22H2OO2(5)稀盐酸大理石(或石灰石)将无色无味的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即可证明是CO2解析常见的酸有H2SO4、HNO3、HCl等;常见的碱有Na
13、OH、KOH、Ba(OH)2、Ca(OH)2等;常见的盐有NaCl、Na2SO4、NaNO3、Na2SO3等。酸、碱、盐、氧化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CO2(少量)2NaOH=Na2CO3H2O。实验室制备O2常利用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分解反应:2H2O22H2OO2。制备CO2常利用大理石或石灰石(CaCO3)与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CO2H2O,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即可证明是CO2。13(1)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2)CaOH2O=Ca(OH)2(3)CaO还可与酸、酸性氧化物、盐反应CaO2HCl=CaCl2H2OCaOCO2=Ca
14、CO3(或CaOSiO2CaSiO3)H2OCaONa2CO3=CaCO32NaOH(4)不能第2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学习目标定位1.能够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对分散系分类。2.会制备Fe(OH)3胶体,会鉴别胶体与溶液。1现有下列物质:氯化钠、硫酸铜溶液、干冰、碘酒、生石灰、纯碱、液态氧、氢氧化铁、硫酸、甲烷。其中:属于酸的是_;属于碱的是_;属于盐的是_;属于氧化物的是_;属于有机物的是_;属于混合物的是_。2在初中化学中学习过溶液,它是_;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_;被溶解的物质叫_。知识点一分散系及其分类探究活动1硫酸铜溶液和泥水都属于混合物,各是怎样形成的?它们在形式上有何相同点?2分散系
15、存在比较广泛,大家熟知的溶液都是分散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有:烟、雾、碘酒、食盐水、有色玻璃等。(1)分析指出它们各自的分散质、分散剂;比较分散质、分散剂的存在状态(填写下表)。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烟雾碘酒食盐水有色玻璃(2)依据分散剂和分散质的状态,用交叉法对分散系进行分类。3粗盐溶液因含少量泥沙而变浑浊,常用过滤的方法将它们除去。过滤时,氯化钠溶液能透过滤纸得到滤液,少量泥沙不能透过滤纸而残留在滤纸上,由此可说明_。若以此为分类标准,分散系可分为_、_和_。归纳总结(1)分散系有关概念分散系是_。分散质是_。分散剂是_。(2)分散系的分类依据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分为9种分散系。依据分散质
16、粒子直径大小分为三类分散系。分散系迁移应用1按溶液、浊液、胶体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食盐水、牛奶、豆浆B碘酒、泥水、血液C白糖水、食盐水、茶叶水DCa(OH)2悬浊液、澄清石灰水、石灰浆2下列有关分散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若分散系中分散质直径大小为纳米级,则分散系是胶体浊液的分散质可通过过滤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任何物质在水中溶解时都有一定溶解度溶液很稳定,浊液很不稳定,胶体则介于二者之间,属于介稳体系ABCD知识点二胶体的制备和性质探究活动1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胶体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机械研磨法(如用机械研磨方法制黑墨汁);溶解分散法(如将蛋白质溶于水得蛋白质胶体);化学反应法(通过化
17、学反应制取胶体)。Fe(OH)3胶体常通过化学反应来制取:(1)实验操作在小烧杯中,加入25mL_,加热至_,慢慢滴入12mLFeCl3_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色,停止加热。即可得到Fe(OH)3胶体。(2)实验注意事项不能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因为_。)要用氯化铁饱和溶液,而不能用稀溶液。当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时就要停止加热。(因为_。)加氯化铁溶液时,要边加边振荡烧杯,但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否则_。)2胶体的性质和应用(1)在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得到的分散系类别是_,将其进行过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将Fe(OH)3胶体进行过滤时,可观察到
18、的现象是_。通过比较实验现象的不同,可得出的结论是_。(2)把盛有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当光束通过CuSO4溶液时,无光现象出现。当光束通过Fe(OH)3胶体时,可以看到_。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_形成的,叫做_。利用_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归纳总结(1)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FeCl33H2OFe(OH)3(胶体)3HCl。(2)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丁达尔效应。迁移应用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B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将胶体和溶液分离C利
19、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D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效应思维启迪胶体的概念是从分散质粒子的直径这一角度给出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nm之间正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也是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等特有性质的根本原因。丁达尔效应是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最简便方法。4下列关于Fe(OH)3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是FeCl33H2OFe(OH)33HClB在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中,加热煮沸时间越长,越有利于胶体的生成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DFe(OH)3胶体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并沉降
20、,达到净水目的5歌手那英在歌曲中唱道“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其中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6下列现象或新技术应用中,不涉及胶体性质的是()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A只有B和C和D全部7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和阳离子均以水合离子形式存在,如H可以结合一个水分子形成H3O。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CuSO4=Cu2SOBHClH2O=H3OClCNaHCO3=NaHCODNaHSO4=NaHSO1溶液、胶体、浊液
21、三种分散系比较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粒子的种类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外部特征能否透过滤纸鉴别方法实例食盐水、碘酒氢氧化铁胶体、淀粉溶胶泥水2.胶体的性质(1)从胶体粒子大小认识胶体的某些特征。由于胶体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它对光有一定的散射作用,因而胶体有特定的光学性质_。由于胶体粒子直径不大,所以胶体也有它的力学性质_。胶体粒子较小,其表面积较大,具有强大的吸附作用,它选择吸附了某种离子,带有电荷,互相排斥,因而胶体具有相对_,且显示胶体的电学性质_。(2)根据胶体的性质,理解胶体发生聚沉的几种方法。正是由于胶体微粒带有同种电荷,当加入_时,胶体会发生聚沉;_胶体,胶体粒子吸附的离子受
22、到影响,胶体也会聚沉。如果聚沉后的胶体仍然包含着大量的分散剂,就成为半固态的凝胶。第2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课前准备区12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混合物溶剂溶质课堂活动区知识点一探究活动1硫酸铜分散在水中形成硫酸铜溶液;泥土小颗粒分散在水中形成泥水,为悬浊液;二者都是一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而形成的混合物。由此引伸出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的概念。2(1)微小尘埃(固)空气(气)微小水滴(液)空气(气)碘(固)酒精(液)食盐(固)水(液)金属氧化物(固)玻璃(固)(2)分散系可分为9种,如下图。3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溶液胶体浊液归纳总结(1)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
23、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被分散的物质容纳分散质的物质(2)小于1nm大于100nm1nm100nm迁移应用1B本题结合实际,考查常见分散系的类别。解答的关键是要熟知一些常见的胶体分散系,如牛奶、豆浆、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血液、果冻、墨水、胶水等。2C“纳米级”为1nm100nm,项正确;悬浊液可以通过过滤进行分离,但乳浊液(如“植物油水”混合物)不能通过过滤来分离(应进行分液),项不正确;有些物质如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没有一定的溶解度,项不正确;从稳定性这一角度上讲,溶液最稳定,浊液最不稳定(静置会沉降或分层),而胶体比较稳定,属于介稳体系,项正确。知识点二探究活动1(1)蒸馏水沸腾
24、饱和红褐(2)自来水中含有的离子会使氢氧化铁胶粒凝聚成更大的颗粒而产生沉淀加热过度会破坏胶体,生成沉淀会使氢氧化铁胶体微粒相互碰撞形成大颗粒而沉淀2(1)悬浊液滤纸上留有红褐色固体,液体由浑浊变澄清无变化胶体可通过滤纸,悬浊液不能通过滤纸(2)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散射作用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迁移应用3C4.D5.D6.A7.D课堂小结1分子、离子较多分子的集合体或大分子大量分子的集合体(固体小颗粒或小液滴)d1nm1nmd100nm均一、透明、稳定均一、透明、较稳定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能能不能无丁达尔效应有丁达尔效应静置分层2(1)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稳定性电泳现象(2)电解质或带相反电荷的胶粒
25、加热课后练习区1B食盐、蔗糖都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泥土不溶于水形成悬浊液;植物油溶于汽油形成溶液。2D3D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现象,故选D。4B胶体的制取方法有三种:化学反应法,如AgI胶体、氢氧化铁胶体、氢氧化铝胶体的制取等;溶解分散法,如淀粉胶体、蛋白质胶体的制取等;机械研磨法,如黑墨汁胶体的制取。5B溶液与胶体,其分散质颗粒大小不同,所以A不正确;溶液和胶体都属于较稳定的分散系,都是透明的,Fe(OH)3胶体为红褐色,FeCl3溶液呈黄色,C和D均不正确。6BFe(OH)3胶体粒子是许多Fe(OH)3粒子的集合体,并不是
26、单个的Fe(OH)3粒子;纳米材料只有分散在合适的分散剂中才能形成胶体。7B纳米材料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符合胶体粒子直径范围:1nm100nm,所以纳米材料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应具有胶体的性质。8A由题给信息,胶体遇酸、碱、盐的溶液可生成沉淀可知,Fe(OH)3胶体中加入H2SO4、NaOH、MgSO4、NaCl均能生成沉淀,但只有H2SO4与生成沉淀Fe(OH)3发生反应,而使沉淀溶解。9B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A错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正确;Fe2O3为红棕色,而磁流体为黑色,C错误;该分散系胶粒带电荷,加入NaCl,发生胶体聚沉,D错误。10D
27、11(1)1nm100nm(或109m107m)(2)让一束可见光通过得到的产物,观察有无丁达尔效应。解析本题目主要考查胶体的制备和性质。检验判断分散系是否为胶体常用丁达尔效应。12(1)C(2)(3)BC解析(1)1nm是1109m,这是应该了解的常识。(2)对胶体稳定性描述为“介稳性”,不如溶液稳定,但比浊液稳定。若误认为不如溶液稳定,静置会沉淀,则误选。误区提示:胶体还是比较稳定的,较长时间放置不会凝聚,但加入可溶性酸、碱、盐,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加热等都能破坏胶体的稳定性,发生聚沉。(3)当把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时,所形成的混合物必然具有胶体应该具有的性质布朗运动、丁达尔效
28、应、电泳现象、聚沉等。13Fe2O36HCl=2FeCl33H2O(1)FeCl33NaOH=Fe(OH)33NaCl复分解(2)红褐氢氧化铁胶体(3)乙胶体和溶液(4)Fe(OH)33HCl=FeCl33H2O复分解解析Fe2O3是碱性氧化物,能与盐酸反应。铁盐能与碱反应生成Fe(OH)3沉淀。Fe(OH)3胶体中的胶体粒子是由许多Fe(OH)3微粒聚集形成的,当遇到强酸时发生反应生成铁盐,胶体因此被破坏。14(1)空气中也出现了光柱进入烧杯前,光穿过的空气不是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2)清晨清晨树林中存在水雾,雾是胶体,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形成光束,穿过这些水雾会产生丁达尔效应(3)打开暖瓶
29、(内装有热水)让水汽升腾起来,用一束光照射即可第二节离子反应第1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学习目标定位能准确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会书写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会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概念。现有下列物质HCl、NaCl、NaOH、C2H5OH,试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四种物质属于哪一共同类别的物质?其依据是什么?(2)请设计可能的分类标准,使其中一种物质单独属于一类,另三种物质均不属于这一类。知识点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探究活动1实验探究(1)用图示装置分别完成下表中所列物质水溶液能否导电实验。并填写下表:实验装置烧杯内溶液实验现象结论NaCl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蔗糖溶液乙醇溶液
30、(2)根据上述实验结论可推知,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_导电,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_导电。2以氯化钠为例,分析电解质溶液为什么能够导电?归纳总结(1)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_。如:NaCl、NaOH、HCl。非电解质:_。如:蔗糖、乙醇等。(2)电解质溶液(或电解质受热熔化)能够导电是因为_。金属能够导电是因为_。迁移应用1现有下列12种物质:H2SO4液氨氨水铝条氯化钠石墨氢氧化钡二氧化硫水Na2O盐酸乙醇。根据有关概念回答下列问题:(1)在一定状态下能够导电的是_。(2)属于电解质的是_。(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理解感悟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从一个新的视角对化合物分类所得到的结果,分类的依据是化合物在
31、溶于水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学习时注意把握两点:(1)物质导电与电解质的关系,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2)电解质一定是本身含有离子或能生成离子的化合物。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酸、碱、盐都是电解质电解质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能导电的物质都是电解质NaOH固体溶于水后能导电,所以NaOH是电解质CO2水溶液能够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液态的铜导电性很好,所以铜是电解质FeCl3溶液能够导电,所以FeCl3溶液是电解质NaCl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Na和ClNaCl是电解质,故NaCl晶体能导电氯化氢溶于水能导电,但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理解感悟(1)电解质研究的对象是化合物,单质
32、和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常见的电解质有:酸、碱、盐、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常见的非电解质有:非金属氧化、NH3、大多数的有机化合物。因此,根据化合物的种类来判断物质是不是电解质,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2)电解质是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是否导电而划分的,不是根据化合物溶解性而划分的,因此是否是电解质与物质的溶解度无关。(3)溶液能导电,则肯定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不导电,则一定无自由移动的离子。知识点二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探究活动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在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其过程常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电离方程式是_。2试写下列各组物质的电离方程
33、式:(1)HCl、H2SO4;。(2)NaOH、Ba(OH)2;。(3)BaCl2、Na2CO3、Al2(SO4)3;。归纳总结分析上述各组物质的电离方程式,试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1)酸是_。(2)碱是_。(3)盐是_。迁移应用3下列电离方程中,正确的是()ACa(OH)2=Ca22(OH)BFeCl3=Fe23ClCH2SO4=HSODAl2(SO4)3=2Al33SO思维启迪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要求:(1)式子左边书写化学式,表示电解质还未电离时的状态;右边书写离子符号,表示电解质产生的离子。(2)书写时要遵循质量守恒(即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个数必须相等)和电荷守恒(即电离产生
34、的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3)书写电离方程式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不能主观臆造。4(1)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KOH:_;KHSO4:_;Fe2(SO4)3:_;HNO3:_。(2)对(1)中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其中,属于酸的是_(填序号,下同),属于碱的是_,属于盐的是_。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比较电解质非电解质相同点不同点水溶液或熔融状态_导电水溶液和熔融状态_导电本质区别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自身_,常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自身_所含物质类型酸:H2SO4、HCl、HNO3等;碱:NaOH、Ca(OH)2等;盐:NaCl、KNO3、N
35、aHSO4、CaCO3等;活泼金属氧化物:如Na2O、CaO、MgO等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CO、P2O5;非酸性气态氢化物:NH3;部分有机物:蔗糖、酒精第二节离子反应第1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课前准备区(1)上述四种物质同为化合物,它们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2)分类标准1:组成元素是否有碳元素,分类结果:含有碳元素,为有机物;不含碳元素,为无机物。分类标准2:其水溶液是否导电,分类结果如何?下面将从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否导电的角度,进一步探究物质的分类及其应用。课堂活动区知识点一探究活动1实验探究(1)灯泡发亮灯泡发亮灯泡发亮灯泡不亮灯泡不亮酸、碱、盐
36、的溶液能够导电,有机物溶液不导电(2)能不能2氯化钠晶体中的Na和Cl存在着静电作用,不能自由移动,因此氯化钠晶体不导电。氯化钠晶体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晶体中Na与Cl之间的静电作用被破坏,从而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的Na和Cl。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Na和Cl分别作定向移动而导电。归纳总结(1)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2)电解质能够离解为自由移动的离子发生电离的结果金属中存在着能够自由移动的电子,电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从而能够导电迁移应用1(1)(2)(3)2知识点二探究活动1表示电解质电离过程的式子2(1)HCl=HC
37、lH2SO4=2HSO(2)NaOH=NaOHBa(OH)2=Ba22OH(3)BaCl2=Ba22ClNa2CO3=2NaCOAl2(SO4)3=2Al33SO归纳总结(1)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2)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3)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迁移应用3DA项中氢氧根离子不应加括号;B项中铁为三价铁离子;C项中氢离子应写为2H;D项正确。4(1)KOH=KOHKHSO4=KHSOFe2(SO4)3=2Fe33SOHNO3=HNO(2)解析根据酸、碱、盐电离的实质进行判断,进行盐的判断时要注意,没有“全部”两字而是只要有金属阳离子(或NH)和酸根阴离子即是盐,所以KHSO4是盐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