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全册备课教案全册知识讲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上全册备课教案全册知识讲解.doc(2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小学四年级上全册备课教案全册-学科: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教材分析一、学情分析本班现有学生59人,其中男生36人,女生23人,少数民族1人。这59名学生经过在校三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上,能够作到遵守纪律,积极动脑,积极发言。课下能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已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班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些语文能力,学生对识字和朗读课文有很大的兴趣,乐于积极、主动的去参与;在书写方面,能够作到规范工整、较美观大方;学生已经有了与人交流的愿望,在进行口语交际时,能
2、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基本做到态度自然大方;经过上学期的训练,学生已经学会搜集学习资料,对这项活动感兴趣,初步的将资料运用到学习中。但也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今后要进一步加强教育,打消其懒惰思想。还有一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对这样的学生要多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多为他们创造锻炼的机会,帮助他们早日赶上集体的步伐。班里还有的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在教育教学中采取鼓励的办法,时刻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的关注,时时有成就感,树立他们的信心,使全班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生活中健康成长。二、学习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家乡的可爱;了解周围环境,为保护家乡的环境出谋划策;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
3、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理解轻轻、友情的可贵,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的教育;留心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增强探索和创造的意识;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体会各国人民之间的情谊;阅读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了解传统文化,丰富想象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有所发展和创造的能力。2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6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
4、方面的作用。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8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练习复述课文。10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1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12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商讨。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13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
5、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14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上述目标有的是在低年级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教学中,要注意不同目标的起始及程度和要求的差异,注意与三年级下册教材的衔接。三、教学重、难点1、 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识字、写字的学习中,尊重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准许学生在一定的时间以内在识字数量、识字能力上有差异。本册要求学生认200个字、写300个字。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经常要做的一项工作。2、 词、句训练
6、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准确理解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3、 朗读有助于真切地感受课文,有助于因声明义,领略课文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4、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要营造自学思考和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生与生、师与生融为一体,做到接触零距离,沟通无障碍。5、 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质疑问难。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的基本条件。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
7、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发现并提出问题。四、改进教学措施1、努力做到每一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能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基础,构建教学问题情景,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2、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切实领悟其精神,把准要求,在日常教学中以课程标准为尺度;3、从语言文字(字词句)和结构入手,剖析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技法,体现语文工具课的特性,进行学法指导,讲清得出结论的具体过程,引导学生挥学习的主体作用,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加强基础训练,边讲边练,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4、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法,创设教学情景,使课文内容直观、形象,增强趣味性,更好的发挥感染
8、作用;5、端正教学思想,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第六册新教材的重点是阅读以及写作的教学,按照教材编排意图,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汉字在田字格中位置的观察分析,逐步学会观察汉字的间架结构及占格位置,采用读贴、描红、临摹字贴的能力和规范书写的习惯,从每次作业抓起,严格要求。本学期将进行硬笔书法展评活动,促进学生写一手好字。在课文教学时,重学生感悟,以读代讲。6、在备课时,要花大力气,吃透教材,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7、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与课内教学紧密联系,采取多种活泼有趣的形式,使学生乐于参加,在学中玩,玩中学。五、重视潜能学生的转化和学优生的辅导。在平时
9、的教学中,既要照顾到全体同学,又要注意优生的培养和学困生的辅导。对于那些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思维活跃,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高学习能力的学生来讲,在教学中,巧设训练点,设置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拓展、延伸的问题,训练逻辑思维能力,让这部分孩子吃好,利用好优生辅导时间,启发他们的思维,拓展知识面,使能力进一步提高,并组织参加各类竞赛;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要充满爱心和耐心,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多鼓励、多给他们创造机会,增强自信心,让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吃饱。课下再及时进行辅导,并与家长建立联系,形成教育合力,使其在学习上有所进步和提高。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进度表第1周1观潮2雅鲁藏布大峡谷第2周3鸟的
10、天堂4*火烧云语文园地一第3周5古诗两首6爬山虎的脚第4周7蟋蟀的住宅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语文园地二第5周9巨人的花园10幸福是什么第6周11去年的事12*小木偶的故事语文园地三第7周13白鹅14公白鹅第8周15猫16*母鸡语文园地四第9周17长城18颐和园第10周19秦兵马俑语文园地五第11周20古诗两首21搭石第12周24越过海峡的生命桥23*卡罗纳第13周23给予是快乐的语文园地六第14周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15周27乌塔28*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语文园地七第16周29呼风唤雨的世纪30电脑住宅第17周31飞向蓝天的恐龙32*飞船上的特殊客人语文园地八第18周期末总
11、复习第19周考试第一组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多变的火烧云。除了4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的介绍;“口语交际”与“写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整组课文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二、学习目标:1学会本组的27个生字,能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
12、解词语。2通过观察图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做到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3要把看图和学文结合起来,借助图画和课文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交流与学习,丰富见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要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对于课文中的精彩语段应该做到熟能成诵。4在理解课文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还要继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促进习作能力的提高。三、学习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做到边读边想象,要从作者生动地描述中想象画面。2、领悟并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四、学习时间安排:1、观潮课时2、雅鲁藏布大峡谷1课时3、鸟的天堂课时4、火
13、烧云课时积累运用一课时共计:8课时1观潮教材分析:本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到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学习目标:1主动学会本课14个生字,借助字典、词典及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正确读写并理解“笼罩、薄雾、若隐若现、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山崩地裂、霎时、风号怒吼、”等词语。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3通过理解写潮来时潮过后的语言文字,感受大潮的壮观景象,借助录像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
14、河山的思想感情。4继续练习抓住主要内容。5在掌握课文的叙述顺序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以及按照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学习重点体会大潮到来时的雄奇壮观的景象。学习难点:1、体会课文中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2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课前准备:教师:录像机、录像带以及相关图片学生:1熟读课文,查字典理解“若隐若现、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山崩地裂、霎时、风号怒吼”等词语。2边读边想想“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壮观景象.3查阅钱塘江大潮的相关资料。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内容:
15、1学习生字词。2朗读感悟课文。教学环节及设想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通过谈话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词“天下奇观”理解教给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通过感情朗读,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大潮的雄伟与壮观,引导学生读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读出观潮人群的惊奇。朗读训练朗读训练口语表达训练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教学使学生继续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和壮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造性复述的能力,使学生乐于表达。一潮声导入,感知全文。1播放潮声录音3教师小结:谁见过钱塘江的大潮?今天咱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钱
16、塘江观潮。4板书课题,齐读。5齐读第一段,投影出示:a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b这里是观潮的好地方。请大家读后说说“观”字各是什么意思。钱塘江大潮是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6作者是怎么介绍钱塘江大潮的?读读课文。指名答,教师随机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过渡:作者按照潮来前、潮来时和潮退后的顺序为我们描绘了大潮的景象,在这几部分中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呢?自己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一)感受潮来前的景色1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大家轻声读第二段,然后同桌互说。带着自己的感受读相关段落。2指导朗读:江面那么静,这么多的人都在翘首期盼着大潮的到来,咱们都来读读把这种感受读出来。3教
17、师小结:人们等呀,盼呀,午后一点左右,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大潮终于来了。(二)感受潮来时的景色1大潮终于来了。那么,潮来时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今天让我们随看录像细细观赏一番,不过要边看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此时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放录像录像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自由练读,用“”划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潮水雄伟、壮观的词句。出示3、4自然段3指导朗读,读出潮的气势。指名读。5以教师提建议的形式,指导学生借助轮读表达自己的感受。出示分层朗读方法学生轮读,读出大潮的变化。总结: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
18、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6再看一边录像(三)感受潮退后的景象1教师小结过渡:大地好象还在颤动,潮退了,刹时潮头奔腾西去读”2指导朗读:又是一个两丈来高呀,从大家的朗读中我没有感受到呢?再来读。三创设情景复述课文1教师过渡语:钱塘江大潮不愧是“天下奇观”呀!为了让更多的人一睹大潮的风采,中央电视台在2000年时对大潮进行了现场直播,同学们,如果你当时就在现场,让你来解说,你想怎么解说呢?2指名答。3出示解说建议询问是否符合学生的想法?要点:大潮的形成:钱塘江旧称浙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钱塘江潮是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因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
19、涌来受到约束形成大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在海宁县见到的大潮最为壮观,因此又称“海宁潮”。涌潮袭来,波涛汹涌,潮头如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声如千军万马,堪称天下奇观。小结:大家知道这么多丰富的资料你们的解说一定会很精彩。6指名解说。8根据学生解说情况进行小结。五全课小结课下请大家把你的解说词写下来,下节课咱们比一比,看谁的解说最精彩。师生交流录音的内容。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讲自己看到的潮景以及当时的感受。引导学生通过读、划、议,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色城墙”、“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这些词语中,抓住潮来时的形状特点。4评议朗读从朗读中你感受到什么?(大潮的雄奇壮观人们
20、兴奋)3学生畅谈读观潮的感受:面对这样的大潮你想说些什么呀?随机板书:天下奇观4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课前预习说说自己想介绍些什么资料。5学生边看录像边准备自己的解说词。第二课时学习内容:总结全文、课堂作业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课外拓展训练一复习导入1自己读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怎样介绍钱塘江大潮的?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2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听?4谁愿意给大家当一回记者,为大家讲讲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壮观景象?二、领会表达1、这篇课文时按什么顺序记叙钱塘江大潮的?2、在写潮来之时的景色时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3、写潮来之钱、潮来时、潮来之后这三部分内容时,有什么不同?4阅读积累(1)课文
21、中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2)运用词汇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二拓展练习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潮水的词语?抄一抄。钱塘江大潮
22、,历来被人所称颂,很多人在观赏后都写下了不求的诗作,你知道那些描写潮的诗作?苏轼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宽。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三、完成课堂练习(1) 学习生字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指名读3齐读潮来时的部分。指名答。(3)师生共同评价读生字并组词说说这些生字那些地方容易写错。学生写课堂作业。找出文中四个字的词语,读一读。板书设计潮来前1观潮潮来时雄奇壮观如临其境天下奇观潮退后教学反思:2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为我们描述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通过生动地描写,犹如走进
23、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拥抱大自然的情感会油然而生。犹如先介绍了所处地理位置,接着与其他几个著名大峡谷进行比较,然后,描绘了大峡谷的奇异景观。学习目标:1、 读课文,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3、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变化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养成观察身边景物的习惯。4、 积累好词佳句。学习重点:体会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学习难点;1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大胆想象的方法。教前准备:教师:有关图片学生:查找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学习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内容:
24、1学习生字词。2朗读感悟课文。教学环节及设想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赏析、品味语言文字,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丰富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一、 谈话导入1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2播放课件,感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教师伴随音乐进行旁白渲染:3师:看到这样的景观,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 整体感知,独立思考1读一读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2想一想三、朗读感悟说一说1再读,感悟全文。2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
25、藏布大峡谷的壮美。海拔:3000米长5044米平均深:22686009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3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5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奇异:山异(热带雨林、冰川)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生物的多样性6指导朗读: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四、扩展延伸1、用自己的话向别
26、人介绍你所知道的雅鲁藏布大峡谷。2、课后找几篇有关写自然景色的文章,收集资料图片,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与同学交流。教师推荐:(1)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2)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壮丽(2自然段)奇异(3-4自然段)(2)自己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描写的景象,课文展现给我们的是怎样的画面?作者重点描绘的是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什么?(学生自由读文,思考)4指导朗读,强调气势。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板书:雪山冰川2、雅鲁藏布大峡谷原始林海珍贵遗产(世界第一大峡谷)生物的多样性
27、教学反思:3鸟的天堂教材分析: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色,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动态和静态的描写;第二,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本文的重点是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难点有两处:一处是“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新的生命在颤动。”另一处是课文中四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地方没有加引号。学习目标:1学会3个生字.能
28、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学习重难点: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学习时间:2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实物投影、相关图片、录像机、录像带。学生:查阅有关“鸟的天堂”以及作者巴金先生的资料;读熟课文,自学生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内容:1学习生字词。2朗读感悟课文。教学环节及设想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交流对巴金的了解,使每一位学生都
29、能对巴金有深刻的认识。通过交流学生对课题的了解,检查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朗读感悟深究课文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根据自己的喜好读课文,读中感悟。通过这一环节,深入理解大榕树这一部分,感受大榕树的大和茂盛。使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读,感受榕树之大。调动学生所查资料,增加对大榕树的了解,帮助学生理解榕树之大。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榕树之茂盛。将课文中的知识还原成画面,给学生以直观认识通过学习这一部分,领悟鸟的多和自由快乐着重指导对这两段的朗读,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语言表达训练(引导学生自由地无拘束地朗读课文12、13自然段)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1 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
30、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2 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3、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三、学习课文(一) (一)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出声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二) 汇报交流。(相机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重点感悟(一)大榕树:1 大出示句子: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1) (1)汇报读,其他同学听读:哪儿读得好?为什么?你听出了什么?从哪儿听出来的?(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2) (2)重点体会“真”字。两个“真”
31、有什么不同呢?自由读,体会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出示句子: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重点体会“又”字。指树根很多。出示图片:谁来指一指哪些是气根?(体会根上生枝,枝上又生根,独木成林的景观。)句子: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体会“卧”字。用其它词试一试?比较。(树占地面积大)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谁查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学生答:一万多平方米。)课下大家丈量了操场和教室的面积,大家计算一下:合几个操场?几个教室?(结合具体情况请学生作答。)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简直太大了。)2 茂
32、盛。指名读句,谈体会。出示句子: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重点体会“堆”。请同学们演示,说明叶多而密。你还能换成什么词?比较哪个好?句子:地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重点体会“颤动”。同学演示,体现微微地动态。从这句话中怎么体会出茂盛?(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的生命力非常茂盛。)句子:从对大榕树特点的描述中,我们看出作者不禁在内心深处发出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3 看录像:榕树的大与茂盛。(三) 众鸟纷飞的景象1刚才,我们和作者一起,在太阳落山的时候来到这里(指黑板上的大榕树),欣赏了这“美丽的南国的
33、树”;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师拍手),一只大鸟飞了起来!(随着师的叙述多媒体播放一声鸟鸣,飞出一只大鸟)我们继续拍掌!(师生伴着欢快的音乐声有节奏地击掌,多媒体播放群鸟纷飞的情景,师配着画面解说: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小结过渡:人们为什么把一株大榕树称作是“鸟的天堂”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二、理清文章的脉络。1 默读课文,思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2
34、汇报交流。3 理清课文的脉络。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2看你们现在的表情,个个都那么惊喜!那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再次欣赏那热闹的场面吧!放声地,自由地读读课文,你可以坐着读,可以站起来读,可以找伙伴一起读,也可以请老师和你一起读!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4学生汇报。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在课文里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大的、小的、花的
35、、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体会到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5教师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谁来说说,你仿佛看到小鸟们都在大榕树上干什么呀?(学生发散想象。)生:我看到小鸟的一家,鸟妈妈正在给鸟娃娃喂食,鸟爸爸在一旁很开心地望着母子俩。生:我看到有只小鸟在大榕树上自在的飞来飞去,想找几个伙伴一起做游戏。生:我看到那只啄木鸟正在履行“医生”的天职,在给大榕树捉虫治病。生:还有的小鸟在一起追逐嬉戏,玩得特别高兴。6听你们这么一说,看来,这里的确是鸟的乐园,鸟的天堂。看
36、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课文中是怎么具体描写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师生齐读12、13自然段)7假如你是这只小画眉鸟:1)想说些什么?说一说。2)写一段文字(小诗,顺口溜),读一读。3)编写歌词,唱一唱。4)看到些什么?画一画。师:如果自己还有其它表达感受的方式,那也行。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方式,准备准备吧!哪只“小画眉”愿意和大家交流?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学生齐读(投影出示)8孩子们,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欣赏了鸟的天堂。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今天这样,用自己的真情、真心感受小鸟的快乐,珍爱自然的美丽,创造幸福的生活!所以作者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
37、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教师追问:1)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2)(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鸟的天堂。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学生汇报: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59)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1013)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令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第二课时学习内容:总结全文、课堂作业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进行静动描写的表达方法体会动静结合的好处设计这
38、一环节,一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二是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运用资料的能力。一总结全文回顾旧知,并通过讨论问题,联系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体会这里的人们保护榕树,爱护鸟的自觉行为,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请同学们回忆咱们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想想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感受?作者为什么对那里有一丝留恋呢?二领会表达使学生领悟作者抓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1通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榕树和鸟的?学生读课文,并思考这个问题(1)榕树的特点抓住了榕树的枝、干、根、叶,从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进行描述。(2)抓住鸟的活动和变化来表现鸟的特点举例说明,读有关的句子细细体会。2动静结合是本文的一大
39、特色,找找文中哪些内容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找出来读一读3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互相映衬,生动活泼,富于变化)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三拓展练习设计导游词1鸟的天堂目前已是一处游览胜地,请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的有关资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导游词。播放“鸟的天堂”的完整课件。出示思考题: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顺溜。1)鼓励学生结合查阅的资料,写出自己的感受。2)学生读自解说词,大家提修改意见。学生先自由准备,在进行比赛。四、巩固练习1、读准字音兴奋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缝隙2背诵课文,进行比赛,看谁背得又流利又准确。小组讨论学生回忆上节
40、课所学的内容,思考问题,并小组讨论。学生找出有关语句具体分析,反复朗读2学生分头准备。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汇报交流。板书设计榕树大、奇、生机勃勃3鸟的天堂鸟多、欢教学反思:4火烧云教材分析:著名女作家萧红以热情酣畅的笔墨给我们勾画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火烧云图景,表现了人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全文紧紧抓住“变”来写的,写了火烧云上来和下去的全过程。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描写自然景物的散文。从美学的角度看:全文结构完整统一,段层错落有序;内容丰富充实,更富于变化;语言有韵律有气势,瑰丽动人。因此,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好教材。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3个
41、字,能正确读写“火烧云、笑盈盈、跪着、模糊、蹲着、镇静、揉眼睛”等词语,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描写颜色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2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从中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并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4学习作者抓住事物变化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学习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学习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地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变化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大胆想象的方法。学前准备教师:有关火烧云的课件和图片。学生:3、 在早晨或傍晚,最好是有朝霞或晚霞时,观察云彩的各种颜色和变化,或者收集有关云霞的图片和描写
42、云霞的好词佳句。4、 查找火烧云形成的原因的资料。5、 准备毛笔、颜料、白纸、调色盘。学习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内容:1学习生字词。2朗读感悟课文。教学环节及设想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播放火烧云的课件,让学生对火烧云产生了强烈的美感,为全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意图:赏析、品味语言文字,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丰富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一、谈话导入1夕阳、明月、火烧云是美丽的。曾经有多少位作家、诗人用最美的语言描绘过它们。火烧云这一景象使多少人陶醉过。现代女作家萧红用最生动、最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夕阳西下
43、,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瑰丽情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4课火烧云。(板书:火烧云)2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谁知道,火烧云指的是怎样的云呢?老师带来了火烧云的投影片,请大家看一看。谁来说说,火烧云是怎样的。书上有一句话描写的就是投影片上的情景,你能把它找出来吗?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读读这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课件展示:在烈火中燃烧的云从西边逐渐烧到东边,最后一片片呼呼燃烧着的火焰弥漫了大半个天。)师:谁来谈一谈为什么“烧”字用得好呢?二、自读课文,理清顺序。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描写投影片上情景的一句话。2作者是
44、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划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小结:作者就是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火烧云的。3、作者是怎样把火烧云描写具体的?4、谈谈自己的感受三、学习第一部分课文。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课文的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请这段课文读的时候要读出什么。指名读。评价。小结:火烧云上来了,满天霞光,多新奇呀!多有趣呀!我们要读出新奇,读出有趣!学生练读。四、学习第二部分课文。1、快速阅读课文第26节。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2、学习写颜色的这一部分课文。作者写火烧云的颜色,共写了哪些颜色?你还能说出其它颜色吗?这么多颜色,真是太美了,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归纳吗?火烧云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这些颜色是如何变化的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把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连起来吗?连起来读一读,你就知道火烧云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了。一般同学可以参照书上的办法连连看。小组讨论,交流。3、学习描写形状变化的这部分课文。5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朗读了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这一部分课文,通过朗读,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按照“出现了什么?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顺序来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按照这个顺序把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过程分别说说看。联想丰富的同学,还可以加进自己的联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