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学提纲资料讲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经营学提纲资料讲解.doc(18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商业银行经营学提纲-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第二节商业银行的功能及其地位第三节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第四节商业银行制度第五节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第六节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第一章导论商业银行是在市场经济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需要而形成的一种金融组织。经过几百年的演变,现代商业银行已成为各国经济活动中最主要的资金集散机构,并成为各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一节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一、商业银行的性质定义: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
2、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的性质是从三个层面上来介绍的:1、商业银行具有一般的企业特征。获得最大利润既是商业银行产生和经营的基本前提,也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在动力。2、商业银行又不是一般的企业,是经营货币资金的金融企业,是一种特殊的企业。3、商业银行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相比较,商业银行是面对工商企业、公众及政府经营的金融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商业银行能够提供更多、更全面的金融服务,能够吸收活期存款。现代商业银行正在向着“万能银行”和“金融百货公司”的综合银行发展。二、商业银行的产生(一)银行的产生从历史上看,银行起源于意大利。早在127
3、2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就已出现一个巴尔迪银行。比较具有近代意义的银行是1587年建立的威尼斯银行。1694年,英国政府成立的英格兰银行是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也是现代银行业产生的象征。(二)商业银行的形成商业银行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现代商业银行的产生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从旧式高利贷银行转变过来的;二是以股份公司形式组建而成的;三是国家或政府出资组建。三、商业银行的发展尽管各国商业银行产生的条件不同,称谓也不一致,但其发展基本上是循着两种传统。(一)英国式融通短期资金传统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流动性较大的活期存款,银行本身的信用创造能力有限。为保证银
4、行经营的安全,银行也不愿意提供长期贷款。这种传统的优点是能较好地保持银行清偿力,银行经营的安全性较好;缺点是银行业务的发展受到限制。(二)德国式综合银行传统按这一传统发展的商业银行,除了提供短期商业性贷款外,还提供长期贷款,甚至直接投资于企业股票与债券,替公司报销证券,参与企业的决策与发展,并为向企业合并与兼并提供财务支持与财务咨询的投资银行服务。德国式综合银行传统的优点是有利于银行开展全方位的业务经营活动,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其缺点是可能会加大银行经营风险,对银行经营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二节商业银行的功能及其地位一、商业银行的功能商业银行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功能主要有:
5、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信用创造、调节经济。(一)信用中介信用中介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置货币资金集中到银行,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需要资金的各部门,充当资金闲置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资金的融通。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功能,发挥这一功能有以下作用:1、使闲散货币转化为资本。2、使闲置资本得到充分利用。3、续短为长,满足社会对长期资本的需要。(二)支付中介支付中介是指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帐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支付中介是商业银行的传统功能,其功能的发挥早于信用中介功能。商业银行在发挥支付中介功能过程中,具有两个
6、作用:1、使商业银行持续拥有比较稳定的廉价资本来源。2、可节约社会流通费用,增加生产资本投入。(三)金融服务金融服务是商业银行利用其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在提供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业务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信息,运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手段和工具,为客户提供的其它服务。(四)信用创造信用创造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其可以吸收活期存款的有利条件,通过发放贷款,从事投资业务,而衍生出更多存款,从而扩大社会货币供给量。这是商业银行的特殊功能。(五)调节经济调节经济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其信用中介活动,调剂社会各部门的资金余缺,同时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指引下,在国家其它宏观政策的影响下,实现调节经济结构,调节投资
7、与消费比例关系,引导资金流向,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引导作用。二、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由于商业银行业务内容的广泛性,使得它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显著,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重要地位。1、商业银行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2、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对全社会的货币供给具有重要影响3、商业银行已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中心4、商业银行已成为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途径和基础商业银行成了社会资本运动的中心第三节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一、商业银行的创立由于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吸收存款和借款,这种经营方式的特殊性使商业银行业成了一种高风险行业。因此,创立商业银行,必须经过严格的论证。(一)创
8、立商业银行的条件商业银行是社会商品货币经济活动的产物,它的存在与发展要取决于社会经济、金融环境状况,所以,在创立商业银行之前,首先应该就该地区的经济及金融条件进行考察。1、经济条件:包括人口状况、生产力发展水平、工商企业经营状况、地理位置2、金融条件:包括人们的信用意识、经济的货币化程度、金融市场的发育状况、业务竞争状况、管理当局的有关政策(二)创立商业银行的程序在商业银行的创立过程中,主要依照银行法和公司法办理,其程序为:1、申请登记2、招募股份3、验资营业二、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由于大多数商业银行都是按公司法组织起来的股份银行,因此,它们的组织结构大致相仿。一般可分为四个系统,即决策系统、执
9、行系统、监督系统和管理系统。(一)决策系统商业银行的决策系统主要由股东大会和董事会、董事会以下设置的各种委员会构成。1、股东大会:是商业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2、董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董事长由董事会选举产生。董事会的一些主要职责:(1)确定银行的经营目标和经营决策。(2)选择银行高级管理人员。(3)设立各种委员会或附属机构,以贯彻董事会决议,监督银行的业务经营活动。(4)通过稽核委员会对银行业务进行检查。(二)执行系统商业银行的执行系统由总经理(行长)和副总经理(副行长)及各业务职能部门组成。总经理(行长)的职责是执行董事会的决定,组织银行的业务活动。一般把商业银行的贷款、信托与投资、营业
10、、会计等部门称为业务部门,专门经办各项银行业务,而把商业银行的人事、公共关系等部门称作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内部管理,协助业务部门开展经营活动。(三)监督系统商业银行的监督系统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监事会及银行的稽核部门组成。(四)管理系统商业银行的管理系统由全面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5个方面组成。以上,是从静态的意义上认识商业银行的组织体系。我们还必须从动态意义上认识商业银行的组织体系。(五)从动态意义上认识银行管理体系从动态意义上讲,一家商业银行的组织体系状况和该银行的文化背景及银行规模、银行所面临的市场有很大关系。第四节商业银行制度商业银行制度,是一个国家用法律形式所
11、确定的该国商业银行体系、结构及组成这一体系的原则的总和。一、建立商业银行体系的基本原则(一)有利于银行业竞争(二)有利于保护银行体系的安全(三)使银行保持适当的规模二、商业银行体系及主要类型商业银行体系是指一国商业银行分为哪些不同层次或不同类型,然后由这些不同层次或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组成该国商业银行整体的结构。商业银行的类型在各国不尽相同,一般有以下几种划分标准:(一) 按资本所有权划分可将商业银行划分为私人的、合股的以及国家所有的三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形式也呈现多样化,大致有四种:1、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2、企业集团
12、所有的银行:中信银行等。3、股份公司制的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4、民营银行:民生银行等。(二)按业务覆盖地域划分可将商业银行分为地方性银行、区域性银行、全国性银行和国际性银行。(三)按能否从事证券业务划分可将商业银行分为德国式全能银行、英国式全能银行和美国式职能银行。(四)按组织形式划分可分为单元制银行、分行制银行和持股公司制银行。三、国际商业银行体系的发展趋势(一)建立超大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TooBigToFail(大则不倒理论)1、背景:如何在扩大业务是防范风险?2、含义:当银行规模足够大时,就可以避免倒闭之忧。持这种观点的依据是:当银行足够大时,一方面
13、,如发生倒闭,会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乃至国际经济活动发生强烈的震动,且大银行破产清算的社会成本很高,政府不会坐视不管,定会极力挽救。另一方面,由于银行规模庞大,其本身抗风险的能力也较强,不容易发生清偿力危机。(二)简要评价带来的好处是:1、有利于扩大规模,增强竞争优势;2、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扩展业务范围;3、有利于采用最先进的管理和经营手段进行金融创新,更好地服务社会;4、有利于银行提高盈利能力;5、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科技产业发展。带来的问题是:1、由于银行规模巨大,其本身管理难度增大,此外,政府对其管理难度也增大;2、大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强,有可能干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效果。第五节
14、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通常认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就是保证资金的安全,保持资产的流动,争取最大的盈利。这又简称为“三性”目标,即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这“三性”目标也是银行进行日常管理的三原则。一、安全性目标安全性目标即要求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必须保持足够的清偿能力,经得起重大风险和损失,能随时应付客户提存,使客户对银行保持坚定的信任。所以商业银行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合理安排资产规模和结构,注重资产质量。2、提高自有资本在全部负债中的比重。3、必须遵纪守法,合法经营。二、流动性目标流动性目标是指商业银行保持随时可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存及银行支付的需要。所谓流动性
15、,是指资产的变现能力,衡量资产流动性的标准有两个:一是资产变现的成本,成本越低,流动性越强;二是资产变现的速度,速度越快,流动性越强。三、盈利性目标盈利性目标是指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这一目标要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追求利润最大化。商业银行实现盈利的途径主要有:1、尽量减少现金资产,扩大盈利资产比重。2、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取得更多的资金。3、减少贷款和投资损失。4、加强内部经济核算,提高银行员工劳动收入,节约管理费用开支。5、严格操作规程,完善监管机制,减少事故和差错,防止内部人员因违法犯罪活动而造成银行重大损失。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目标,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16、的基本要求,然而,在实现这些目标是常常存在一定的矛盾。实现安全性目标要求银行扩大现金资产,减少高风险、高盈利资产,而实现盈利性目标则要求商业银行尽可能减少现金资产,扩大高盈利资产。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正确的做法是:在对资金来源和资产规模及各种资产的风险、收益、流动性进行全面预测和权衡的基础上,首先考虑安全性,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争取最大的利润。解决安全性和盈利性的矛盾,实现安全性和盈利性统一的最好选择是:提高银行经营的流动性。为此,商业银行必须从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加强管理,从长期看,要做到以下三点:1、积极组织资金来源,慎重安排资产结构,保持适当比例的现金资产。2、加强对长期贷款和投资的预测研究
17、,保证收益,减少风险损失。3、树立良好的信誉,建立牢固的信用基础,取得客户和社会的高度信任,保持更大的周旋余地。这三点要求的宗旨是:围绕流动相加强经营管理,增强资金实力,提高服务质量。第六节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包括商业银行赖以存在的宏观经济状况、市场情况以及金融管理当局对银行业的管制等。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国际商业银行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宏观经济波动加剧,金融危机频频发生二、金融市场迅猛发展,银行面临激烈竞争三、银行监管加强,内控机制改善(一)银行监管的意义银行监管是指政府和金融管理当局对上一银行进行包括开业管制、分支机构管制、业务管理、价格管
18、制、资产负债表控制等为主要内容的监控活动及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的总和。对商业银行实行监管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有利于保护和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特殊作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2、有利于稳定金融体系和保护存款人。3、可以弥补银行财务信息公开程度不高的缺点,防止“多米诺效应”。(二)银行外部监管当前,各国商业银行的外部监管主要由各国中央银行和其他管理机构来承担。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委员会在加强银行监管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改善银行内控机制巴塞尔协议委员会决定于2005年实施新的巴塞尔协议。新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保持不低于8%的资本充足率;二是特别强调银
19、行的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银行自有资金比率作了规定;三是重视市场信用评级机构对银行道德风险的约束。第二章商业银行资本第一节银行资本金的构成第二节银行资本充足性及其测定第三节银行的资本管理与对策第四节银行并购决策与管理第二章商业银行资本商业银行资本是银行从事经营活动必须注入的资金。银行面临的未来风险越大,资产增长越快,则银行所需的资本量就越多。第一节银行资本金的构成任何以盈利性为目的的企业,在申请开业时,需筹足一定量的资本,它是企业经营的基础。一般企业的资本是根据会计学的定义理解的,即资本等于资产总值减去负债总额后的净值,又称为所有者权益或产权资本或自有资金。而商业银行资本的内涵较为宽泛,除所有者
20、权益外,还包括一定比例的债务资本。商业银行资本具有双重资本的特点,为此,商业银行常将所有者权益称为一级资本或核心资本,而将长期债务成为二级资本或附属资本。一、股本:普通股、优先股商业银行普通股和优先股是银行股东持有的主权证书。银行通过发放普通股和优先股所形成的资本是最基本、最稳定的银行资本。它属于银行的外源资本。1、普通股:是一种主权证书。2、优先股:这部分内容着重介绍优先股的种类及特性。二、盈余:资本盈余、留存盈余盈余也是银行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资本并非为单一的外源资本,还包括了内源资本。由外源资本渠道形成的盈余称为资本盈余,而由内源资本渠道形成的盈余称为留存盈余。它们是权益资本。三、债
21、务资本:资本票据、债券债务资本是70年代起被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广泛使用的一种外源资本。这类资本被银行列作补充资本。债务资本也称为后期偿付债券。通常有资本票据和债券两类。四、其他来源:储备金储备金是为了防止意外损失而从收益中提留的资金,包括资本准备金和放款与证券损失准备金。这部分内容着重介绍其对银行经营带来的影响。以上是国外的分类方法。国内将银行资本分为实收资本、资本盈余、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各项准备金。第二节银行资本充足性及其测定一、银行资本充足性及其意义所谓银行资本充足性是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并足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同时,银行现有资本或新增资本的
22、构成,应该符合银行总体经营目标或所须增资本的具体目的。因此银行资本充足性有数量和结构两个层面的内容。(一)资本数量的充足性资本量是否充足是银行能否健康、稳定地经营的重要标志。对商业银行而言,资本充足性是资本适度,而非越多越好。(二)资本结构的合理性资本结构的合理性是指普通股、优先股、留存盈余、债务资本等应在资本总额中占有合理的比重。合理的资本结构可以尽可能降低商业银行的二、银行资本充足性的测定:测定指标、测定方法(一)测定指标比率在评价银行资本充足性方面最直观,同时,也是最能为分析测试者所理解和接受的指标。目前,最常见的用于测定银行资本充足性的指标为:1、资本与存款比率这是最传统的用来衡量银行
23、资本的指标,它表明银行资本对存款的耐力程度。为防止银行出现流动性风险,银行应保持一定的资本与存款比率。但是,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来自贷款和投资的变现能力不足,于是逐渐改用资本与总资产比率来测定银行资本的充足性。2、资本与总资产比率该比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抵御资产意外损失的能力。但,该指标未能考虑资产结构对资本要求量的影响。3、资本与风险资产比率随着银行资产结构的变化,银行的风险资产增加,原来的资本与资产比率越来越显示其不足。比率中的风险资产使之不包括商业银行第一、第二线准备金在内的资产。这一指标将不必由资本给予保障的资产排除在外,较多体现了资本的抵御资产意外损失的功能。比前两个指标更科学。但该
24、指标没有考虑不同类资产的风险差异,不同风险的资产对资本的需求量也不同。(二)测定方法1、分类比率法也称为纽约公式法。该方法根据商业银行资产风险程度的差异,将银行资产分为六类,并分别对每类资产规定了各自的资本要求比率。(1)无风险资产。包括现金、存放同业、短期国债等第一、第二级准备金等流动性很强的资产。这类资产流动性风险极低,不需要资本作担保。(2)风险较小资产。包括5年以上政府债券、政府机构债券、安全性较好的信用担保贷款等风险小于一般资产的贷款和投资。这些资产的流动性较高,风险较小,风险权数定为5%。(3)普通风险资产。包括除政府债券之外的证券投资和证券贷款,故也称为有价证券。其风险较大、流动
25、性也较差,故风险权数定为12%。(4)风险较高资产。包括那些对财务状况较差、信用水平较低和担保不足的债务人的贷款。这类资产风险权数为20%。(5)有问题资产。包括超过偿付期限的贷款、可疑贷款。银行持有的此类资产遭受损失的概率很大,故其风险权数为50%。(6)亏损资产和固定资产。这类资产的风险权数为100%。银行在以上分类基础上,利用加权平均法将上述资产额分别乘以各自的资本资产比率要求,并进行加总,即可求得银行最低资本量。2、综合分析法资本充足度不仅受资产数量、结构以及存款数量的影响,还与银行经营管理水平、资产流动性等因素密切相关。该方法认为影响资本充足度的数量与非数量因素主要有八种:(1)银行
26、的经营管理水平;(2)资产的流动性;(3)收益及留存收益;(4)存款结构的潜在变化;(5)银行股东的特点与信誉;(6)营业费用的数量;(7)营业活动的有效性;(8)银行满足本地区现在与将来竞争需要的能力。综合分析法虽然全面,但在某些方面的判断上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而常常影响分析结论的准确性。三、银行资本的定义1988年7月的巴塞尔协议把资本分为两部分:第一级资本称核心资本,由股本和税后留利中提取的储备金组成;第二级资本称附属资本,由未公开储备、重估准备、普通呆账准备金、带有债务性质的资本债券、长期次级债券所组成。四、表内风险权数及测定五、表外项目的信用转换系数这是巴塞尔协议的又一项内容
27、,也是巴塞尔协议区别于纽约公式的地方,即表外业务的风险转换。六、巴塞尔协议的实施要求关于巴塞尔协议1、产生背景1973-1974年国际大型跨国银行一连串倒闭,货币危机-金融危机-全面经济危机。为其风险资产准备多少准备金成为银行界讨论的主题。2、几个要点(1)两大支柱:对银行资本的规定;风险资产的规定。(2)两个重点:明确统一了银行资本的定义;把银行资本与风险资产紧密联系起来。具体内容:银行资本主要作用:吸收和消化银行损伤,使银行免于倒闭危机。资本构成应取决于资本吸收银行损失的能力,而绝非表面的不同形式。风险资产不仅在历史上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并且在相当程度上是银行业面对的主要的未来风
28、险,因此巴塞尔协议强调资产风险的防范,而舍弃其他金融风险。由于表外业务在这个时期迅速发展及其资产风险的增大,因此银行资本要求也应当包含这类活动可能发生的损失。关于风险权数(系数)的测定和规定。1988年通过的巴塞尔协议对资本充足性规定了国际统一的标准。该协议把表内资产分成五类,其风险系数分别为0%,10%,20%,50%和100%。核心资本及附属资本比率一级资本比率=核心资本/风险资产总额100%二级资本比率=附属资本/风险资产总额100%资本对风险资产比率=(核心资本+附属资本)/风险资产总额100%=一级资本比率+二级资本比率国际大银行的资本对风险资产比率应达到8%以上,其中核心资本至少要
29、占总资本的50%,一级资本比率不应低于4%。第三节银行的资本管理与对策根据巴塞尔协议对银行资本的规定,银行的最低资本限额应与银行资产结构决定的资产风险相联系,资产风险越大,资本限额则越高;同时,银行持股人的股本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第一类资本或核心资本。因此银行资本的要求量与银行资本结构及资产结构直接有关。一、分子对策分子对策是针对巴塞尔协议中的资本计算方法,尽量地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总量,改善和优化资本结构。(一)内源资本策略在银行增加利润留存而不影响其股价的前提下,这种内源资本来源是银行充实资本金的第一选择。(二)外源资本策略从尽量提高银行的资本总量,优化其资本结构的要求看,商业银行应该先考虑提高
30、其核心资本,达到核心资本要求。二、分母对策分母对策在于优化资产结构,尽量降低风险权数高的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同时加强表外业务管理,尽可能选择转换系数较小及相应风险权数小的表外资产。因此,分母对策的重点是减少资产规模,以及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资产额,从而提高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重。(一)压缩银行的资产规模(二)调整资产结构第四节银行并购决策与管理一、银行并购的原因银行并购的最根本原因是追求利润和迫于竞争压力。(一)追求企业发展(二)追求协同效应协同效应就是指银行并购后,其总体效益要大于两个独立银行效益的算术和。协同效应有经营协同效应和财务协同效应之分。(三)管理层利益驱动二、银行并购的决策银行
31、并购决策是个复杂的过程,在决策中,除了考虑这种投资的预计回报外,还应考虑许多非经济因素。(一)并购的效应分析(二)并购的估价方法(三)并购的出价方式(四)并购的效益分析三、银行并购的管理1、建立并购小组。2、物色并购目标。3、并购对象的估价和出价管理。4、选择并购支付方式。5、银行内部的人事调整。6、广泛与股东进行沟通。7、争取客户信任和扩大客户基础。第三章负债业务经营第一节银行负债业务的作用和构成第二节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第三节银行存款的经营管理第四节短期借款的经营管理第五节商业银行的长期借款第三章负债业务经营商业银行作为信用中介,负债是其最基本、最主要的业务。负债结构和成本的变化,决定着银行
32、资金转移价格的高低,从而极大地影响银行的盈利水平和风险状况。第一节银行负债业务的作用和构成一、银行负债业务的概念(一)银行负债的概念1、商业银行负债业务指商业银行通过对外负债的方式从外部筹集日常经营所需资金的活动。2、银行负债商业银行组织资金来源的业务。广义:一切资金来源(包括资本的期票、长期债务资本等二级资本的全部内容)。狭义:银行存款和借款(一切非资本性债务)。广义=狭义+资本(二级)(二)银行负债的特征能用货币计量;必须是在银行业务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是银行必须要偿还的;只有在偿还后才会消逝;必须是合法的。(三)银行负债的种类1、按传统和现代的不同分类(1)传统的分类方法:自有资金;
33、存款负债;其他负债(包括借入款、债券、结算过程中的债券)(2)现代的分类方法:主动负债(包括借入款和债券);被动负债(包括存款等)2、按银行负债业务涵盖范围狭义:存款、借入款、结算中存款广义:所有存款3、按期限长短短期存款:期限在一年以内(含一年);中期存款:25年(含5年);长期存款:5年以上,一般不超过10年。4、按资金来源的国别国内存款;国外存款。二、银行负债业务的作用(1)第一性作用:商业银行负债业务是所有业务的前提;(2)基础性作用:商业银行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发挥支付和信用中介作用的基础;(3)决定性作用: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决定着资产的规模和结构;(4)转换性作用: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可以
34、使消费基金转化为积累基金;(5)平衡信贷收支的作用:商业银行负债业务调节货币流通,加速银行资金周转。三、银行负债业务的构成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主要由存款、介入款和其他负债三个方面的内容所组成。银行负债业务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银行负债的数量并非越多越好银行负债总量过多会造成通货膨胀;微观上应取决于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益的比较;结合实际,我们应辩证地看待14万亿的储蓄存款。2、要正确认识银行存款与贷款之间的关系对于一家商业银行而言,贯彻商业银行意义的,始终是存款;存款任务分解到个人的做法是不对的,但是是现实;对于商业银行,究竟是存款更重要还是贷款更重要?对于商业银行,存款关系其兴衰,
35、贷款决定其存亡。3、正确处理负债结构主动负债与被动负债的结构:增加主动负债;硬贷款与软贷款:增加软贷款;对公负债与个人储蓄:要合理、适当搭配;一般负债与临时负债:增加临时负债。第二节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一、存款来源1、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暂时闲置的资金;2、居民储蓄:消费结余和待用资金;3、派生存款:商业银行资产业务所引致的存款;4、其他存款来源。二、存款种类(一)国外分类方法1、按所有制不同公共存款;企业存款;个人存款;同业存款。2、按支取方式不同活期存款活期存款是指可由存户随时存取和转让的存款,它没有确切的期限规定,银行也无权要求客户取款时做事先的书面通知。商业银行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把活期存款作为
36、经营管理的重点,这不但因为活期存款是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还因为其具有以下特点:1、活期存款具有货币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职能。2、活期存款具有很强的派生能力,能有效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定期存款是客户和银行预先约定存款期限的存款。它对银行经营管理有着特殊的意义:1、定期存款是银行稳定的资金来源。2、定期存款的资金利率高于活期存款。3、定期存款的营业成本低于活期存款。储蓄存款个人的活期存款和个人的定期存款。(二)我国的分类方法1、按存款主体性质企业存款;储蓄存款;财政性存款;机关团体存款。2、按存款稳定性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定活两便。3、按存款创新形式活期一本通;定期一本通;通知储蓄存款;个人支票储
37、蓄存款;一卡通业务。三、影响存款的因素1、宏观因素(不可控)宏观经济的发展水平;金融当局的货币政策和目标;金融法制法规的建设与完善。2、微观因素(可控,银行内部的因素)存款利率;服务质量;网点设置;产品创新;雇员形象;银行环境;资信状况等。四、存款工具创新(一)存款工具创新的原则1、创新必须符合存款的基本特征和规范。2、必须坚持效益性原则。3、银行存款工具创新是一个不断开发的进程,因此必须坚持不断开发、连续创新的原则。4、存款工具创新还必须坚持社会性原则。(二)具有代表性的存款创新工具简介主要介绍美国具有代表性的存款工具创新。1活期存款工具创新(1)可转让支付凭证账户(2)超级可转让支付凭证账
38、户2、定期存款创新(1)货币市场存款(2)可转让定期存单(3)自动转账服务账户3、储蓄存款创新(1)零续定期储蓄存款(2)联立定期储蓄(3)指数存款证(4)特种储蓄存款第三节银行存款的经营管理一、积极经营与提高银行存款稳定性的策略(一)银行存款的积极经营策略1、对居民储蓄存款而言(1)必须重视利率高低的杠杆作用和优质高效的服务开发,并针对客户的储蓄动机设计出多样化的储蓄存款工具;(2)必须重视积极的营销,做好广告宣传、加强外勤工作和合理设置网点;(3)必须重视积极经营的内部管理要求,注重储蓄业务操作的现代化建设,提高储蓄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改善服务态度等。2、对企业存款的经营策略应以提供全方位的
39、信用服务,密切银行与企业的关系为核心,开发多样化的企业存款工具,努力以贷引存,做到存贷结合,并能结合银行的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协助企业管好、用好资金等。(二)提高存款稳定性的策略措施1、提高易变性存款的稳定性。2、努力延长稳定性存款和易变性存款的平均占用天数。二、存款成本管理(一)存款成本构成1、利息成本2、营业成本3、资金成本4、可用资金成本5、相关成本6、加权平均成本7、边际存款成本(二)存款成本控制1、存款结构和成本选择2、存款总量和成本控制3、可用资金的历史平均成本和编辑成本分析三、银行存款的营销和定价(一)存款工具的营销1、研究确定客户的金融需要2、根据研究成果规划新的服务或改善原有
40、服务3、定价和促销(二)存款工具的定价方法1、以成本为基础定价2、交易账户的定价公式3、金融市场存款账户的定价4、定期存单市场按银行层次定价四、存款规模控制存款对银行经营来说固然很重要,但不等于存款越多越好。规模要受到一定的控制。第四节短期借款的经营管理一、短期借款的特征和意义(一)短期借款的主要特征1、对时间和金额上的流动性需要十分明确。2、对流动性的需要相对集中。3、面临较高的利率风险。4、主要用于短期头寸不足的需要。(二)商业银行从事短期借款业务的意义1、短期借款为银行提供了绝大多数非存款资金来源。2、短期负债是满足银行周转金需要的重要手段。3、短期借款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资金管理效率。4、
41、短期借款既扩大了银行的经营规模,又加强了外部的联系和往来。二、短期借款的主要渠道(一)同业拆借同业拆借指的是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资金融通,主要用于支持日常性的资金周转,它是商业银行为解决短期资金余缺,调剂法定准备金头寸而融通资金的重要渠道。(二)向中央银行借款1、再贴现再贴现是指经营票据贴现业务的商业银行将其买入的未到期的贴现汇票向中央银行再次申请贴现,也称间接借款。2、再贷款再贷款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的信用放款,也称直接贷款。(三)其他短期借款渠道1、转贴现是指中央银行以外的投资人从在二级市场上购进票据的行为。2、回购协议是指商业银行在出售证券等金融资产时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约定价格购
42、回所卖证券,以获得即时可用资金的交易方式。3、大面额存单特点是可以转让,并且有较高的利率,兼有活期存款流动性和定期盈利性的优点。4、欧洲货币市场借款三、短期借款的经营策略和管理重点(一)短期借款的经营策略1、时机选择2、规模控制3、结构的确定(二)短期借款的管理重点1、主动把握借款期限和金额,有计划地把借款到期时间和金额分散化,以减少流动性需要过于集中的压力。2、尽量把借款到期时间和金额与存款的增长规律相协调,把借款控制在本身承受能力允许的范围内,争取利用存款的增长来解决一部分借款的流动性需要。3、通过多头拆借的方法将借款对象和金额分散化,力求形成一部分可以长期占用的借款余额。4、正确统计借款
43、到期的时机和金额,以便做到事先筹措资金,满足短期借款的流动性需要。第五节商业银行的长期借款一、商业银行长期借款的意义1、金融债券和存款之间的区别第一,筹资的目的不同。第二,筹资的机制不同。第三,筹资的效率不同。第四,所吸收资金的稳定性不同。第五,资金的流动性不同。2、金融债券对银行负债业务的积极意义第一,拓宽了银行的负债渠道。第二,促进了银行负债来源的多样化。第三,增强了负债的稳定性。3、金融债券的局限性第一,金融债券发行的数量、利率、期限都要受到管理当局有关规定的严格限制,银行筹资的自主性不强。第二,金融债券除利率较高外,还要承担相应的发行费用,筹资成本较高,受银行成本负担能力的制约。第三,
44、债券的流动性受市场发达程度的制约,在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和完善的发展中国家,金融债券种类少,发行数量也远远小于发达国家。二、金融债券的主要种类(一)一般性金融债券1、担保债券和信用债券2、固定利率债券和浮动利率债券3、普通金融债券4、附息金融债券和一次性还本附息金融债券(二)国际金融债券1、外国金融债券2、欧洲金融债券3、平行金融债券三、发行金融债券的经营管理(一)发行申报(二)发行机构和信用评定(三)发行数额和运用范围(四)发行价格和发行费用(五)金融债券的经营要点1、做好债券发行和资金使用的衔接工作2、注重利率变化和货币选择3、掌握好发行时机4、研究投资者心理第一版块资产业务一、资产业务的概念
45、二、资产业务的种类三、资产业务的功能四、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管理的作用五、资产业务管理的原则和目标第一版块:资产业务一、资产业务的概念1、商业银行资产是商业银行运用各种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结果。等于所拥有的能够为其增加收益的物资、财产和权利的总和。2、商业银行资产业务:指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业务。二、资产业务的种类1、现金资产:金额不大,作用特殊;2、证券资产:二级准备金,越来越重要;3、贷款资产:最重要的资产,问题最多;4、固定资产:不是日常性经营管理的对象,但也应引起一定的重视。三、资产业务的功能1、银行资产是银行获得收入的主要来源;2、资产规模是衡量一家银行实力和地位的重要标志;3、资产质量是银行前景的重要预测指标;4、资产管理不善是大部分银行破产倒闭的主要原因。四、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管理的作用1、从微观上看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营利女孩的主要来源;资产的安全和风险状况关系到银行的稳定与发展。2、从宏观上看商业银行资产业务是一种杠杆;关系到整个国家金融业的稳定。五、资产业务管理的原则和目标1、原则合法性;安全性;流动性;赢利性。2、目标资产要多元化;结构要合理化;盘活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