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生产改革开放征文.docx

上传人:X** 文档编号:52264458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综合生产改革开放征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农业综合生产改革开放征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综合生产改革开放征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综合生产改革开放征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农业综合生产改革开放征文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米袋子”和“菜篮子”的日渐充实和丰富,人们吃得越来越好,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这得益于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持续增长,主要农产品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大幅提高,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农林牧渔全面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二、三产业日渐繁荣,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大增强。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品种和品质结构不断优化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在推进结构调整中不断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主要农产品产量实现稳定增长。粮食产量从1978年的30477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50160万吨,增幅达到64.6,连续跨越了3亿吨、4亿吨、4.5亿吨和5亿吨台阶,取得了历史性

2、进步。经济作物发展迅速,棉花、油料、糖料的产量分别由1978年的217万吨、522万吨和2387万吨增长到2007年的762万吨、2569万吨和12188万吨,增幅达251、392和411。养殖业发展迅速,2007年,肉类、奶类和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6866万吨、3633万吨和4748万吨,比1978年增长7倍、36倍和9倍。各地适应市场需求,积极淘汰劣质品种,压缩普通品种,发展优质专用品种,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得到极大改善,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农产品种类和质量日益增长的需求。2007年,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品种优质化率分别达到72.3、61.6、47.1和70.3;苹果、柑橘优质化

3、率达到55和50;牛肉、羊肉优质化率分别达到35和30。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快速发展,蔬菜、水果、茶叶和畜产品、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治理工作成效明显。同时,部分优势农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出口势头强劲。2007年,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出口额分别达到62.1亿美元、37.5亿美元、40.5亿美元和97.4亿美元,四类产品合计出口额已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4。特别是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益增强,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更趋合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业生产结构逐步优化,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实现协调发

4、展,养殖业发展迅速。从种植结构看,1978年至2007年,粮食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由80.3下降到68.9;经济作物比重上升,油料面积比重由4.1上升到7.4,棉花由3.2上升到3.9,蔬菜由2.2上升到11.3,果园面积由1.1上升到6.8。糖料、烟叶、茶园面积所占比重也有所上升。特别是2004年以来,粮食生产实现连续四年增产,粮经作物发展打破了过去“粮上经下、粮下经上”的怪圈。从农业结构看,种植业比重不断缩小,畜牧业、渔业比重持续上升。1978年至2007年,在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比重由80下降到50.4,下降了近30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1个多百分点;畜牧业比重由15提高到33,

5、年均提高约0.6个百分点;渔业比重由1.6增加到9.1,年均提高0.25个百分点。长期以来形成的“大而全、小而全”农业生产格局不断打破,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的趋势逐步显现,主要农产品生产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农产品集中度不断提高,一批各具特色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逐步形成。13个粮食主产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1978年的69.3提高到2007年的75。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的集中度分别达到80、90、66、59。棉花已形成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三足鼎立”格局,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99.9和99.9。苹果基本形成渤海湾和西北黄土高原两大优势产业带,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5

6、0.7和63。甘蔗优势区生产面积和总产占全国的63和72.4。柑橘形成了长江上中游以加工甜橙为主,赣南、湘南、桂北以发展鲜食脐橙为主,浙南、闽西、粤东以发展宽皮柑橘为主的三个产业带,面积占全国的54。畜牧、渔业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的趋势也十分明显。肉牛和肉羊优势产区地位继续巩固,区域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显著提升,个体生产性能持续提高。奶牛主要集中于东北与华北两大地带,牛奶产量约占全国的60.7;渔业形成了“两带一区”,即东南沿海和黄渤海优势出口水产品养殖带和长江中下游优质河蟹养殖区,大黄鱼、罗非鱼和鳗鲡集中度均已超过80。优势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有效地带动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了粮食增产、农

7、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了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各地注重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经营方式,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业,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07年底,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为171608个,带动农户9511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38.4;带动建设种植业生产基地13.1亿亩、养殖水面7155万亩,分别占全国的56.8和84.7;带动牲畜饲养量14.7亿头、禽类饲养量115.4亿只,占86.6和79.1;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年户均增收1649元。同时,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方式呈多元化发展态势。以“公司农户”、“公司

8、基地农户”为主的龙头企业带动型,以“合作社农户”、“专业协会农户”为主的中介组织带动型和专业市场带动型经营模式蓬勃发展。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接方式日益紧密,合作方式多种多样。在各类产业化组织与农户的联结方式中,合同方式占57.7,合作方式占15.3,股份合作方式占15.1,其他方式占11.9。各地还根据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围绕本地优势产品、特色产品和市场需求,引导各类龙头企业将基地建设和加工项目向优势区域转移,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带建设水平。全国已初步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带,内蒙古的乳品、肉类和羊绒加工,河南、河北的小麦和肉类加工,吉林的玉米和肉牛加工,黑龙江、

9、湖南的水稻加工,江苏、浙江、福建的茶叶加工,新疆的葡萄和番茄加工,山东、山西的果品加工,沿海各省份的水产品加工,京津沪等大城市郊区的畜禽、果蔬、乳品的精深加工等发展势头旺盛。2007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为10.7万个,比上年增加9000多个;实现增加值24175亿元,比上年增长17.5。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非农产业迅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农村工业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崛起和迅猛发展,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变革的重要力量。1978年,全国共有社队企业152万个,安置农村劳动力2827万人,产值491亿元。到2007年,全国乡镇企业个数发展到2391万个,吸纳就业人数达到1509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人数的29.1,实现增加值69620亿元。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增强了农村内部就业能力,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快速下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比重稳步提高。1978年农村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之比约为1:0.17:0.02,2007年优化为1:1.8: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