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施情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施情况.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施情况过去的五年,是自治区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民得到更多实惠、发展和稳定最好的五年。五年来,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经济连续五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长1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全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4%,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8%,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
2、年均增长11.1%。年,按照自治区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的部署,积极推动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呈现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群众实惠更多的良好态势,主要指标超额完成了自治区十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效益质量明显提高初步预计,全区生产总值3400亿元,比上年增长12%,高于预期目标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7.1%,第二产业增长13.6%,第三产业增长12.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5亿元,增长30.1%,高于预期目标14.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达到680亿元,增长16.1%。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预
3、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20元,增长14.1%,高于预期目标6.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50元,增长15%,比预期目标高8个百分点,是增收最多的一年。(二)优势资源转化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培育壮大特色农业。积极推进粮食、棉花、畜牧、林果四大基地建设,粮食产量878万吨,实现了“全区平衡、略有节余”的战略目标。优质棉基地建设取得成效,单产超过150公斤的高产棉面积达到400万亩,占总面积的15.6%。棉花产量270万吨,增长8.4%,创历史新高。现代畜牧业保持较快发展势头,肉类、牛奶产量分别增长6.9%和8%;细羊毛产量9万吨,占全国的1/3强。林果业快速增长,全年新定植
4、林果面积136.4万亩,特色林果总面积达到1329万亩,林果产量450万吨,增长22.4%。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加快建设,大棚蔬菜、山药、石榴、枣、核桃、杏、木纳格葡萄、小浆果等具有一定的规模。粮食直补、稳定农资价格等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落实。农村劳动力转移迈出较大步伐,实现转移就业130万人次,是多年来转移数量最多、效果最好的一年。新型工业化取得重大进展。石油、天然气、煤炭、有色矿产等优势资源开发步伐加快。一批大企业、大集团纷纷进驻新疆,参与我区优势资源开发,煤电煤化工产业已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非油气矿产资源勘探取得较大进展,开发进程加快,建设了铁、铜、镍、锌冶炼、石材基地、钾盐开发等一批项
5、目。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初具规模,番茄酱、葡萄酒、杏浆、彩棉制品等特色优势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份额不断扩大。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明显成效,钢铁、机电、建材等行业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高。预计全区工业增加值1344亿元,增长15%。主要产品产量中,原油2610万吨,增长5.5%,产量居全国第三位;天然气210亿立方米,增长27.9%,产量居全国第一位;煤炭5000万吨,增长10.7%;钢材470万吨,增长14.2%;水泥1470万吨,增长10.1%;发电量422亿千瓦时,增长18.2%。服务业稳步发展。信息、社区服务、现代物流、商贸流通、房地产等服务业迅速发展,为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6、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建成了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业结构调整、仓储设施和畜牧业产业服务体系项目。旅游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喀纳斯、天池、吐鲁番葡萄沟等5A级景区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17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5亿元,分别增长27.8%和2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6.5亿元,增长16.3%,超过预期目标3.8个百分点。(三)投资建设成效显著,经济发展条件不断改善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落实国家补助我区基建投资112亿元,是历年来最多的。狠抓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落实,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着力加大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薄弱环节的投资力度
7、,保持了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较快增长。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50亿元,增长18.1%,超过预期目标2.1个百分点。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完成投资510亿元,超额完成年计划490亿元的目标。52个续建项目中,昌吉热电厂二期扩建、全疆乡镇文化站建设、喀纳斯机场、沙漠公路阿拉尔至和田段、新疆“民汉合校”工程、全疆电网联网工程等11个全投项目全部投产;“十一五”优质棉基地建设、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大型国产化风电工程、新疆油田、塔里木油田、自治区城乡抗震安居工程等15个项目单项或部分投产;其他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新开工项目取得重大突破,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哈密机场、奎屯北
8、屯铁路、南疆铁路吐鲁番库尔勒二线、北疆铁路乌鲁木齐精河复线、乌准铁路、哈密一电厂热电联产工程、无电地区电力建设、阜康火电厂一期工程、联合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4万吨聚甲醛、新疆中泰化学年产12万吨聚氯乙烯及10万吨烧碱项目二期工程、库车县铜场水库、阿勒泰布尔津段公路、有色集团新鑫矿业铜镍矿有色镍开采粗冶炼、国道314线库尔勒至库车高速公路等21个项目开工建设,超额完成年初开工建设18个项目的计划目标。特别是开工建设了4条重大铁路项目,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重点项目新增生产能力主要有:节水灌溉30万亩,生态封禁35万亩,种子田7.5万亩,高标准棉田2.5万亩,4D级机场1个,4C级机场1个,二级公路
9、430公里,318万千伏安变电,220千伏线路1264公里,110千伏线路1029公里,发电装机26.8万千瓦,原油441万吨,天然气34.57亿立方米,煤田灭火面积92万平方米,天然气气化4.5万户。(四)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已实施到位,“两免一补”目标全面完成。国企改革步伐加快,引进了一批有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自治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条例经自治区人大审议后颁布施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得到落实,已有13个地州市建立了51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担保金额60亿元。粮食、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平稳推
10、进,对国有主渠道收购小麦实行敞开收购直补政策;完成了106家棉花加工企业生产设备的更新改造。投资体制改革继续推进,企业投资备案、核准制进一步落实。资源性价格改革稳步推进,加强农村末级渠系维护费管理工作,完善危险废物处置收费政策,提高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137.16亿美元,增长50.7%,其中出口115.03亿美元,增长61.1%。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批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我区优势资源开发和重点项目建设,取得良好成效。预计全年引进区外资金615.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增长14.8%,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25亿美元,增长20.2%。(五)生
11、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实效,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三北”四期防护林等生态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全年完成“三北”四期工程造林257万亩,增长26%。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实施了一批重点城市污水处理、集中供热、天然气应用、垃圾处理等环保设施项目,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68.5%,燃气普及率9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20.4%。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水电、风电和光电装机规模224.5万千瓦(其中水电190万千瓦)。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工作取得进展,万元GDP能耗下降3%左右,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为55.9万吨和27.27万吨,基本得到控制。加强人口和计划
12、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了11以内。(六)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和谐建设迈出新步伐加大对教育、卫生、文化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重点建设了一批事关民生的社会发展项目。“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区已有92个县市实现了“两基”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8%,基本实现了国家确定的“两基”攻坚目标。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3%、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升学率54%。“双语”教学在全疆展开,少数民族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内地高中班和区内初中班招生规模都达到5000人,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占90%以上。完成10万人的中职招生任务,增长52.4%。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健
13、全,社区卫生服务更加完善,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各类传染病、地方病防控力度加大,保障了各族群众健康安全。公共文化体系进一步完善。“丝绸之路”(新疆段)重点文物保护工程顺利实施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新闻出版“东风工程”全面启动。1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务院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治区又确定并公布了108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133个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民办实事成效显著。紧紧围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房、水、路、气、电”等设施建设,新建和加固改造城乡抗震安居房44.3万户;解决了5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农村
14、公路6700公里;新增农村沼气用户6.45万户;解决了2.1万户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快,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39万中小学生享受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为228万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为21万贫困寄宿生提供了生活费补助;87个县(市、区)实施了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近95%;40个县级医疗机构、129所乡镇卫生院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所缓解。40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加强“西新工程”第四期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工作。农村低保工作全面推开,已将129万贫困农牧民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实施扶贫开发项目1216个,直接受益贫困户达92万人。就业和
15、社会保障工作取得实效。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1万人,超过预期目标8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了有一人就业。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大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01万、240.6万、150.9万、122万和147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9.1万、13.6万、5.9万、19.6万和11.1万人。实现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部分地州开始试点。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2万人,发放4650万元用于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生活补助。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水利、交通瓶颈制约还未得到有效缓解,山区控制性水利工程不足,抵御自然
16、灾害能力弱,交通综合网络尚不完善,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全区粮食播种面积连续两年下降,去年冬麦播种面积没有完成计划目标,确保粮食稳定增产难度加大。三是农村二三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低,农民劳动技能不高,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不宽,农民稳定获得非农收入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加之农资价格不断上涨,农业用工成本持续增加,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面临较大困难。四是去年以来,受国内外市场价格传导等多种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持续攀升,预计全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5.5%,是近十年来的最高涨幅,超过年初计划控制目标。从今后走势看,国内外市场小麦、玉米、大豆、原油价格上涨对我区的影响仍然较大。五是近两年节能减排工作力度虽逐年加大,2006年我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06%,年预计下降3%,但与下降4%左右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艰巨。此外,上学难、看病贵,城乡差距大,就业再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窄、标准低,“双语”教师严重缺乏等民生领域的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对上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要立足长远,着眼当前,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