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论述类文本阅读(共1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论述类文本阅读(共17页).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新课标卷)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
2、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的堂吉诃德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要历经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
3、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挪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6世纪末期以来,
4、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
5、目睹的事。B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由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C17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来源方面,都受到了传统故事的影响。D当小说家越来越依靠想象力虚构故事的时候,小说和传统故事在内容来源方面的差异使它们之间的关联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密。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水手在伦敦讲东印度群岛的所见所闻,匠人在火炉边讲自己的人生经历,他们讲的故事各有特点,但同属于传统故事模式。B传统的故事讲述者大多会讲述那些为听众喜闻乐见的事,小说家则会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审慎构思,创作新的故事。C现代小说不太注重
6、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D现代小说家不喜欢传统故事模式,视它为绊脚石,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故事模式显得僵化古板,已经不能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的故事讲述人如果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进行加工整理,就能形成一种和早期小说接近的文字,有些讲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B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小说的个人表达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C契诃夫不大认可“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对他们的做法评价不高,由此可知当时这股写作潮流与他的创作理念相悖。D现代小说
7、的发展加剧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也可能消亡。【答案】1.B2.C3.B二、(新课标卷)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
8、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
9、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
10、,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1. 下列
11、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凶吉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 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到中国历史上存在过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C. 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D. 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
12、行比较、辨析。【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B. 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C. 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学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D. 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
13、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明商王朝的存在。B. 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C. 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D. 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
14、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错“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D项扭曲文意。【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三、(北京卷)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材料一自助科技创新 催生“蛟龙”入水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开展探索海洋、开发海洋资源的活动。深海潜水家是进入深海不可或缺的重要运载作业装备。在无人潜水器迅猛发展的今日,载人潜水器的发展仍然受到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被称为“海洋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基石”。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载人深海潜水器是美国的“曲
15、司特I”号。由于该潜水器无航行和作业能力,使用性能受到限制,加上体积较大,建造与运输均不方便,此类深浅器未得到进一步发展。真正开创了人类检测海洋资源历史的是美国1964年研制的“阿尔文”号,法国、俄罗斯、日本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则是80年代的产品。“蛟龙”号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2009年,我国研发的“蛟龙”二号载人潜水器在南中国海首次开展了1000米级深潜实验。2010年已能下潜到3750年的海底,并完成海底取样、海底微地形地貌探测等任务。2011年7-8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又在东北太平洋进行了5000米级实验,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和
16、应用成果。仅仅过了一年,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了7000米级载人深潜实验,下潜到7062米深度,创造了国际上同类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的最高纪录。此次海试进行了海水矿物取样、标志物发放、高清摄录、高精度海底地形测量等深海调查作业,并首次获取了这一海域7000米深度的动物影像和样本。2013年,“蛟龙”号转入实验性应用,并首次搭载科学家下潜,缺德了大量宝贵样品,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深海实地科学考察和研究的能力。2014-2015年,“蛟龙”号在印度洋下潜。2016年5月,“蛟龙”号在西北太平洋雅浦海沟进行科学应用下潜,并开展了超过1公里远的近底航行。“蛟龙”号载
17、人潜水器的研制充分体现了美国自主科技创新的追求。它与美国最新的6500米级“新阿尔文”号载人潜水器在水下的工作时间极限相同,能够携带的科学有效负载也相同,操纵性能和悬停作业能力相近,但在下潜深度方面它要审500米。“蛟龙”号的自动驾驶水平、水声通信功能也要略胜一筹,特别是水声通信传输图像的能力和微地形地貌的探测能力更是“新阿尔文”号所不具备的。 (取材于崔维成、王海磐、刘涛等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蛟龙”号价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使我国跻身世界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少数国家之列B使我国首次获取了7000米深海的动物影像和样本C使我国具备了进行深海实地科学考察和研究的
18、能力D使我国深海潜水器研发能力和水平全面领先其他发达国家2根据“材料一”, 相比“新阿尔文”号,下列属于“蛟龙”号独有能力的一项是(2分)A长时间水下工作 B悬停作业C自动驾驶 D探测海底微地形地貌【答案】1D2D材料二“蛟龙”潜水世界关注近日,“蛟龙“号首次下潜到水下4000多米的深处,这个数字在人类深海潜水史上并不罕见,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都曾达到这个深度,但中国的大步追赶让这一领域的领先者感到紧张。美国某网站称,“深海是中国的下一个边界”,并认为中国载人潜水器的深海试水意味着美国在深海勘探领域的领先地位将被超越。华尔街日报报道说,这次下潜是“中国在一场关系重大的科技竞赛中达到的最新里
19、程碑”。该报还评论,大洋深处的这场竞赛具有堪比太空探索的商业、科学和军事意义,在太空探索领域,中国目前也是世界大国之一,只有它和美国、俄罗斯、印度具有载人航天能力。英国媒体对“蛟龙”号也作了详细报道,说如果“蛟龙”号一两年内下潜7000米成功、将超越日本的“深海”号深潜器和俄罗斯的“和平”号深潜器。“中国的蛟龙号将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把人类带到6500米深海的潜水器之一”,英国某报评论说。该报还认为,“蛟龙”号代表中国“打响了征服海洋的战斗”,尽管它目前的任务仅限于纯科学领域,但是中国政府希望“蛟龙”号探索深海的能力使中国处于领先的优势地位,对深海的大量金属矿藏进行合理利用。日本时事通讯社称,在
20、一场美国一直保持优势的技术竞争中,深海开发计划将成为“中国的金字塔”。文章还说,有军事专家认为这样的潜水器可以切断海底通信电缆,回收海底的外国武器,或者用于修理和营救潜艇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国外媒体关注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载人能力 B科技竞争力 C下潜深度 D深潜意图。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对“蛟龙”号首次下潜到4000多米的时间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A2009年 B2010年 C2011年 D2012年5下列对材料一、二中出现的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迅猛:“迅”字书写的第一笔是“”B载人:“载”读作zaiC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稍微好一点儿。D堪
21、比:难以与相比【答案】3A4C5D材料三“彩虹鱼”:中国深潜新利器国际上对海洋的深度区间是这样划分的:3500米至6500米为深海,6500米之11000米为深渊。要使中国在深潜方面继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须尽快研制出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蛟龙”号研制的基础上,“彩虹鱼”号向11000米深渊极限发起了挑战。根据“彩虹鱼”项目总体设计,探秘深渊将是协同作业:以“彩虹鱼”号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为核心,配备1台无人潜水器,3台着陆器和1艘4800吨级的科考母船“张骞”号。这些科学设备共同构成全国海深的“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凭借这一世界领先的实验室,科学家可以对全球26条6500米以下的深
22、渊海沟开展系统的科学普查,获取珍贵的深渊资源样本,建立深海生物DNA数据库,从而带动深渊生命科学、深渊地址与资源科学研究的开展。然而,探索万米以下的海底世界绝非易事。试想一下,下潜深度达到11000米是一种什么体验?如果把珠穆朗玛峰放在沟底,峰顶都不会露出水面。那里的海水寒冷刺骨,黑暗无边无际,还要承受约1000个大气压的压力这样的压力足以摧毁大客部分科考设备。因此,“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需要克服压力巨大、深海低温和深海供氧等难题。正在研制的“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有望成为国际上首个作业型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与7000米级的“蛟龙”号相比,万米级“彩虹鱼”号再外形设计、 制造材料、 设备抗压能力、
23、 电力系统等方面均需升级换代,提升各项性能,根据设计方案,与胖鲨鱼外形的“蛟龙”号在海里垂直下潜不同,“彩虹鱼”号呈瘦长的鱼雷状外形,在海里将采取45度倾斜下潜的方式。由于抗压能力要求高,“彩虹鱼”号载人舱的制造材料也与“蛟龙”号不同,需要使用优于目前常用的高强度钛合金的新型材料马氏体镍钢。在稳定翼、舾装系统、声学控制系统、通信系统等方面,“彩虹鱼”号均需提升相应的耐压性能。在电力系统方面,“彩虹鱼”号正在研制寿命更长、 动力更大的锂电子电池。2015年9月,“彩虹鱼”号万米级五仁潜水器和着陆器在南海海域完成海试,最大潜深为4328米,标志着我国探秘“万米深渊”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按照设想,
24、2016年,无人潜水器和着陆器将利用新的科考母船去冲击马里亚纳海沟;2018年,完成载人潜水器的研制;2019年,力争让中国科学家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研究。 万米级深渊科技流动实验室建成后,将具备目前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深海载人潜水器所没有的万米深渊作业功能,能够填补我国在深渊科技这一前沿科技领域的空白,提升我国开展大洋深海交叉科学研究的综合能力,占领世界深渊科技研发的制高点。(取材于张欣、张建松等的相关文章) 6根据“材
25、料三”,下列对“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有关信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向海洋深渊区开展科学考察 B是全海深“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 C需要克服压力巨大、深海低温和深海供氧等难题 D目前尚未完成研制7根据材料三,与“蛟龙”号相比,不属于“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特点的一项是(2分)A外形呈瘦长的鱼雷状 B垂直下潜 C使用新型材料 D抗压能力更强8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从“蛟龙”号到“彩虹鱼”号,我国载人深海潜水事业的发展有哪些特点。(5分)【答案】6B7B8要点一:我国载人潜水器的研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蛟龙”号在短短三四年间就下潜到7062米,创造了同类型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的
26、最高纪录,万米级的“彩虹鱼”也已经开始研制。要点二:载人潜水器的技术不断创新,某些技术已经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要点三:目标远大,以占领世界深渊潜水科技研发的制高点为目标,力争使我国大洋深海交叉科学的研究位于世界前列。四、(山东卷)(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唐人古体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
27、传统,至唐代又发生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汉魏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
28、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诗选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于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
29、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说话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哀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
30、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抗坠,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诵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类比。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中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6.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B.古体诗的格律限制
31、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C.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D.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名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项无中生有;B项强加因果;C项没有依据。【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7.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B.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
32、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C.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D.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答案】C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王士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B.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律感方面的不同。C.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D.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
33、扬抗坠,铿锵成韵。【答案】C五、(上海卷)(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考据、批评与欣赏朱光潜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那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梵音,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度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
34、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 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欣赏之前要有了解。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通常富于考
35、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第二种错误是因考据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而我是饕餮汉,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认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伸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略领略它的滋味。 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考据就是一种文学批评,但是一般人所谓的文学批评,意义实不仅如此。文学批评学者向来有派别的不同,所认识的文学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区分起来,除开上述帮助了解的文学批评,主要还有两类。 第一类是“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法官”要有“法”,
36、也便是“纪律”,“法官”式的学者心中预存几条纪律,用来衡量一切作品,符合它们的就是没,违背它们的就是丑。他们向作家下批语说:“亚里士多德明明说过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你何以要用一个杀皇帝的麦可白?”但文艺是创造的,谁能拿死纪律来限制活作品?第二类就是近代法国印象主义的文学批评。这一派学者可说是“饕餮者”:只贪美味,尝到美味便把印象描写出来,法郎士说:“依我看来,文学批评和历史一样,只是一种给深思好奇者看的小说;一切小说,精密地说起来,都是一种自传。凡是真正的文学批评家都只叙述他的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这是印象派文学批评家的信条。他们主张,文学批评应当时艺术的、主体的,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
37、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批评的态度”,印象派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欣赏的态度”,它们是相反的。批评的态度是冷静的,不杂情感;欣赏的态度则注重我的情感和物的姿态的交流。批评的态度须用反省的理解;欣赏的态度则全凭直觉,批评的态度预存美丑的标准,把我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它的美丑;欣赏的态度则忌杂有任何城建,把我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遇到文艺作品如果始终持批评的态度,则我是我而作品是作品,得不到真正的美感经验。我是倾向于印象派的,不过我也明白它的缺点,比如看一幅图,内行有内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印象,它们的价值是否相同呢?我小时候欢喜读花月痕一类的东西,现在想来不禁赧颜,究竟是从前对还是现在对呢
38、?文艺虽无普遍的纪律,而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遇见一个作品,只说“我觉得好”还不够,还应说出觉得好的道理。总之,考据、批评都不是欣赏,但是欣赏却不可无考据与批评。有的人太看重考据和批评的功夫,有个人又太不肯做脚踏实地的功夫,以为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谈文艺,这都是很大的错误。(有删改)【注】花月痕:清代长篇小说,情调缠绵哀怨。1第段画线的词语“现身说法”在文中是指。(2分) 2第段详细列举“功课”内容,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流露出作者对纯考据工作不满的态度。B证明考据学者只做这种无意义的功夫。C有助于读者对考据工作形成感性认识。D为“考据对欣赏是题外事”提供证据。3概括“法
39、官”式文学批评的特点。(3分) 4以下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第段提出文章讨论的对象,总领全文。B第段着重阐述了作者对考据的看法。C第段分别对第段进行了深入分析。D第段总括了上文,提出了自己的主张。5下列推断与文章一致的一项是( )(3分)A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的人不都是学者。B如果不欣赏形象本身,就不能得到美感经验。C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文学批评也是一种考据。D“法官”式文学批评者不认为麦克白是一部悲剧。 6分析作者与印象派在文学批评观点上的异同。(5分) 【答案】1考据学对作者生平也很重视。2B3(1)用死纪律来限制活作品。(2)所持的是“批评的态度”,这种态度是冷静
40、的,不杂情感的;是一种反省的理解;预存美丑的标准,把自己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它的美丑。4C5B6相同点:注重自我的情感和物的姿态的交流。欣赏的态度忌杂有任何城建,把自我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不同点:印象派主张文学批评应当是艺术的、主体的,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欣赏的态度全凭直觉。作者认为内行与外行的印象得出的价值未必相同,除直觉外,还要能说出觉得好的道理。【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关键词句的理解。题目明确要求:“现身说法”在文中是指什么?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曲解文意,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
41、断。本题根据上下文可以得出答案。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B项“证明考据学者只做这种无意义的功夫。”其中“无意义”理解有误,从后文可以看出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将选项带回原文进行比较,辨识细微差别之处,再做取舍。C项:第段不是分别对第段进行了深入分析。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
42、断。ACD说法错误。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词语、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找准范围,挑选出相关段落,即四段。然后概括即可。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六、(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文化消费就是消费者对有形和无形的文化产品的消耗,消费过程实质上就是对文化的消化、继承、积蓄、再造和创新过程,对消费者而言,文化消费的效用是获得精神享受。文化消费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消费者要实现文化消费,必须支付货币,这是主要的文化消费;另一类是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的文
43、化消费,而文化活动是泛指与文化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文化消费属于其中,文化活动之所以会发生,是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的需要。文化活动不仅会产生经济福利,也会产生政治福利、社会福利等,给每个社会成员带来福祉。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自然引出了消费者的文化和消费者的文化资本两个概念。消费者作为某个特定群体的成员,会继承和拥有这个群体的文化,即该群体一系列的态度,习俗、信念、价值观、规范以及技能等,至于每个消费者对所属群体的文化拥有状况如何,因人而异,受很多因素影响。至此,可以把消费者的文化资本定义为消费者拥有的文化存量,这种文化存量会使消费者产生文化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其中消费能力指的是解释、理解和
44、欣赏文化产品的能力。显然,消费者的文化和消费者的文化资本分别与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相对应。消费者的文化资本或者文化存量,体现为两部分:与文化产品有关的文化和文化消费品位。消费者具备相应的文化,对相应的文化产品自然产生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消费者经过多次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而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则是文化消费品位,这和消费品位使消费者能够识别欣赏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从而形成对该文化产品的消费偏好。就消费者而言,由于文化消费品位是在消费过程中形成,那么文化消费品位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消费者的文化是文化消费品位形成的基础。但是消费者有了某种文化并不一定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因为尽管文化是形成文化消
45、费品位的基础,但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还受到诸如文化产品特性、价格、以及消费收入、性别、年龄、种族、个人特质等因素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文化消费品位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选自资树荣消费者的文化资本研究,有删改)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A文化消费是对文化的消化、继承、积蓄、再造和创新的过程,是消费者获得精神享受的过程。B消费者支付货币消耗文化产品和免费观赏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展演,都属于文化消费。C文化活动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多方面的需求,给个人、社会带来各种福利,是文化消费的体现。D消费者的文化资本与文化消费相对应,是消费者拥有的文化存量,会使消费者产生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
46、6下面对“文化消费品位”的理解,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A消费者乐于为文化产品消费,经过多次消费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就是该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品位。B消费者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建立在其具备一定文化水平这一客观基础之上;消费者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就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C消费者能够欣赏鉴别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其文化消费品位起了很大作用。D文化消费品位不是静止不变的,它会随消费者文化底蕴、消费能力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7下列推断与原文观点相符的一项是A到书店购买图书阅读属于文化消费,而到图书馆借阅则不属于文化消费。B商人收藏画作与画家收藏画作的不同,在于商人不懂绘画,没有文化消费品位。C作为一
47、个特殊的文化消费群体,中学生因年龄、生活环境和文化水平比较姐姐家,所以有一致的文化消费品位和消费偏好。D文化消费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因此提高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品位,有助于推动一个群体、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5C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把选项与文章中的相关语段对比分析,找出细微的不同。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6B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面对文化消费品位的理解,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考点: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