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智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空间分析.docx

上传人:X** 文档编号:52256749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05.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智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空间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年智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空间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智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空间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智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空间分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智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空间分析1. 智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电动化时代已至,智能化渐行渐近全球达成碳中和共识,各国纷纷明确碳中和目标。据EMBER 统计,全球已有超过 120个 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目标:苏南里及不丹以分别于2014 和 2018年实现碳中和;欧盟、英 国、加拿大、日本、新西兰、南非等国计划在 2050 年实现碳中和。2021年 4月美国拜登政府 明确提出将在2050 年实现碳中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煤电国家,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和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2030 年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的目标。燃油车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之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

2、实现减排的必要组成。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 的数据显示,海陆空交通运输在过去十年全球温室气体贡献占比 约为 14,其中陆地运输温室气体排放占比最高,约占全球温室气体的 10%,且仍保持较强 的增长趋势。汽车作为当下陆地运输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切入点,这也 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一环。根据国家电网的数据显示, 我国实现碳中和的总体路径中,交通领域为重要环节之一,主要包括用车电动化以及推广绿色 出行等举措。多国二氧化碳限排政策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双管齐下。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压力, 新能源汽车路线已愈发明显:英国计划 2030 年禁售燃油车

3、,法国计划2040年禁售燃油车;美 国拜登政府设定了到 2050 年实现 100%零排放汽车销售的目标。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 展规划(20212035 年)中提出了新能源汽车发展愿景,计划到 2025 年,纯电动乘用车新 车平均电耗降至 12.0 千瓦时/百公里,国内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占比将达到20%左右。需求推动,汽车智能化渐行渐近。近十年间,手机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手机从功 能机进化到智能机。手机已不再是单纯的通讯工具,而是成为了集通讯,娱乐,数据处理为一 体的移动终端,通过安装应用可以实现各种各样的功能。而今,随着智能化对汽车行业的影响 愈加明显,汽车正从单纯的出行工具逐渐向智

4、能的“移动生活空间”演变。尤其是疫情以来的 影响,消费者在关注汽车质量和性能的同时,对汽车产品的健康、安全、即时服务等智能化、 数字化需求显著提升,推动汽车智能化快速发展。车企积极拥抱智能化。在当前汽车产业调整与转型的重要时期,只有拥抱变革,积极进行 数字化转型,车企才能不被时代大潮所弃,逐步建立技术护城河。汽车产业进入智能化时代是 大势所趋,故汽车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对于龙头企业而言,可以保持领先、强者愈 强;对于后起之秀而言,有望实现异军突起、弯道超车。政策、资金支持,全球网联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智能网联汽车是国际公认的未来发展方 向和关注焦点;车厂、电信商和第三方服务业者,皆看准

5、汽车联网后产生的大量数据,以及衍 生商用服务所带来的收益,纷纷加大对车联网领域的资本开支。在资金、政策及 5G等新兴技 术发展的三重推动下,全球网联汽车渗透率快速增长:据拓璞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全 球新车市场联网汽车的数量将接近 7,400万辆,渗透率将突破 80%,全球车联网市场规模将接 近 17,00 亿元。据锐观咨询数据统计,在 5G快速建设与产业链成熟度快速提升的推动下,2020 年我国 V2X 用户超过 6,000 万人,市场规模为 2010 亿元,预计到 2025 年我国车联网市场规 模将突破9,550 亿元,渗透率将突破 77%。低阶自动驾驶已快速渗透,高阶自动驾驶仍处于

6、爆发前期。受限于数据量、技术以及政策 等多因素的限制,短期内高阶自动驾驶技术主要应用于商用车平台、场景限制在封闭园区或点 到点固定线路的物流运输作业上;乘用车目前主要搭载低阶自动驾驶技术:据智研咨询数据统 计,2020 年 L1/L2 级别自动驾驶渗透率约为 40%。我们认为,随着通讯、人工智能、视觉计 算、激光雷达等技术及环境的进一步成熟,高阶自动驾驶将进入乘用车平台,预计到 2025年 L1/L2、L3、L4/L5 级别自动驾驶渗透率将分别达到 47%、12%、2%;预计到 2030 年 L4/L5级 别自动驾驶有望达到 15%。2. 智能汽车行业市场空间:单车价值量提升,汽车电子迎机遇汽

7、车电子为电子行业的主要增量。据 IC Insights 数据统计,2019 年全球汽车电子的市场 规模约为1,620 亿美元,占整体电子市场的9.6%;尽管市场规模仍低于通信、计算机以及消费 电子等,从 2017-2021 年预测的复合增速来看,全球电子行业 CAGR 为 4.6%,其中汽车电子 CAGR 为 6.4%,位居所有应用类别的首位。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将大幅提升汽车电子的单车价值量,汽车电子信息市场规模有望加 速增长。汽车电子含量显著提升主要来自于两方面:电动化方面,功率半导体、MCU、传感器 量价齐升,据 StrategyAnalytics 数据统计,传统汽车车均半导体成本约为33

8、8美金,插混汽车 和纯电动汽车的汽车电子含量增加超过一倍:插混汽车车均半导体成本约为 710美金,主要增 量来自功率半导体。智能化方面,车载摄像头、雷达、SoC等芯片需求量大幅增长:自动驾驶 级别每提升一级,传感器的需求数量将相应的增加,到L4/L5级别,车辆全身传感器将多达十几个以上。据英飞凌预测,L3 级别自动驾驶单车半导体平均成本为 580 美元,L4/L5 级别自 动驾驶的单车半导体平均成本为 860 美元。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趋势下,相关软件系 统需求升级,软件硬件结合的汽车电子单车价值量将显著提升,我们预计2020-2030年汽车全 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速将维持在6.5

9、%左右,预计到2030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 突破 3,000亿美元。汽车电子信息有望接力智能手机成为电子行业发展的新动力,汽车电子信 息产业链迎来黄金发展期。3. 关注 E/E 架构升级、自动驾驶、座舱领域智能汽车架构由下往上依次为车辆平台、外围硬件、芯片平台、系统软件(操作系统)、 应用算法软件。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大变革下,传统汽车采用的分布式电子电气(E/E)架构 因计算能力不足、通讯带宽不足、不便于软件OTA 在线升级等瓶颈,不能满足现阶段汽车发 展的需求,E/E架构升级已成为智能汽车发展的关键。汽车电气架构革命有望突破瓶颈,支撑复杂的功能需求。汽车电气结构由分布式走向域控 制器再到

10、中央集中式,是突破分布式架构ECU性能瓶颈、实现更多功能甚至软件升级的一种 可行方法。以博世、大陆、安波福等为代表的Tier1 厂商均将电气架构集中化(EEA)作为技 术发展路径。博世将汽车 E/E 架构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模块化阶段,每个 ECU 负责特定的功能,架构复杂且冗余;第二阶段,集成化阶段,单个 ECU可以负责多项功能; 第三阶段,域集中化阶段,将集成的多项功能集中到一个域控制单元或域计算器;第四阶段, 域融合阶段,多个域融合到一起,由跨域控制单元或跨域计算机控制;第五阶段,车载电脑阶 段,由中央车辆控制计算机控制;第六阶段,车云计算阶段,部分功能转移至云端。车厂、Tie

11、r1 以及科技公司集中发力域集中化及域融合架构,博世将域控制器分类拆分为 动力域、车身域、底盘域、座舱域和自动驾驶域。其中动力域、车身域及底盘域为传统汽车功 能集成,部分车企将其合并为车辆控制域,技术壁垒相对较低。自动驾驶及座舱域为车企及科 技公司主要研发方向,亦是汽车电子的主要增量来源。智能化电动汽车时代,E/E架构升级,以半导体为首的电子零部件在汽车领域的核心竞争 力大幅提升,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其中在五大域中实现能量转换及传输的核心器件功率 半导体为主要增量:我们预计到2025 年全球汽车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25亿美元。但 目前市场主要由英飞凌等欧美厂商垄断,我国功率器件国产化

12、率约为 10%左右,且集中在二极 管、晶闸管等低端产品,国产化需求旺盛。自动驾驶域主要集成驾驶辅助功能,对感知、控制、决策系统要求较高,需要具备多传感 器融合、定位、路径规划、决策控制、无线通讯及高速通讯等能力。由于图像识别、数据处理 等功能需要完成大量的运算,自动驾驶域需要匹配核心运算力强的处理器以满足不同级别自 动驾驶的算力需求,计算芯片需求大幅提升:IC insights 预计 2025 年 MCU 市场规模将突破 88 亿美元,CAGR 为 6.2%,我国车规级 MCU厂商主要集中在技术壁垒较低的车身域,动力 域、底盘域等方面设计较少;GlobalMarketInsights 预计 2

13、026年车载 AI芯片市场规模将增长 至 120 亿美元,CAGR 为 35%,目前主要由英伟达垄断,我国初创公司正加速崛起。算法实现上,自动驾驶汽车通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车载传感器来感知周围 环境,通过传感器数据处理及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以及适当的工作模型制定相应的策略,进行 决策与规划。随着自动驾驶等级的提高,对传感器的数量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认 为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必然选择。传感器方面,ICVTank 预计到 2025年全球 车载摄像头规模将达到 270 亿美元,CAGR 为 15.7%,我国光学厂商以由模组向上游镜头发 展,舜宇光学车载摄像头镜头出货量

14、位居全球第一,领先优势明显;沙利文预计到2025年全 球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达到135.4 亿元,CAGR 高达 64.5%,我国激光雷达企业快速崛起,在 产品的精度及成本上占据优势。传统座舱架构是由仪表、娱乐、中控等分散独立的系统或模块组成,主要由单一芯片驱动 单一系统/模块,增加了通讯成本及时间。传统座舱架构无法支持多屏互动、驾驶等复杂的座 舱功能,催生出了“一芯多屏”模式下的座舱域控制器。座舱域控制器通过以太网/MOST/CAN, 实现仪表、娱乐、中控等部件的融合,增加了车载互联等 V2X 功能,解决了通讯成本及时间 问题,并减少了单个 AP及外围的成本问题。我们认为,随着车联网市场的发展,智能座舱渗透率将快速提升,ICVTank 预计到 2022 年全球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增长至 461 亿美元。车载显示是智能汽车人机交互的重要窗口。 传统汽车车载显示追求一体化设计,生命周期比较长;智能电动汽车分离屏设计增加,车载显 示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与消费类电子产品显示屏趋同,呈现出大屏化、高清化、交互化、多屏 化和多形态化五大发展特征,HUD及流媒体后视镜等细分市场迎来快速渗透的新机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