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分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分析1. 市场规模:全球第一大生猪生产消费国,生猪养殖行业万亿市场规模我国为全球第一大生猪生产国及消费国,生猪养殖市场规模超万亿元。根据美国农业部 (USDA)数据,2021 年我国猪肉消费量恢复至 5315 万吨、产量 4885 万吨,为全球最大 的生猪生产国及消费国。2010-2018 年,我国生猪出栏量均达到 6.5 亿头以上,但 2019 年及 2020 年连续两年下降,主要系非洲猪瘟带来的影响所致。在我国居民人均肉类食 品消费量中,猪肉亦占据 50%以上的份额。市场规模方面,2021 年我国生猪出栏 6.71 亿头,以 2017-2021 年的
2、生猪均价 20.7 元/公斤、出栏均重 110 公斤进行假设,我国每 年生猪养殖市场规模可达 1.20 万亿元。2. 环保与生物防控等因素推动养殖门槛提高,养殖规模化集约化趋势确定2013 年起一系列养殖业环保政策相继出台,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2014 年 4 月,中 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通过,生猪养殖行业正式步入环保严管期。2015 年水 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在 2017 年底前,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 区)和养殖专业户。2016 年 4 月,农业部发布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 确定生猪生产区域布局,将全国划分为重点发展区、约束发展区、潜力增长区和适
3、度发 展区四个区域。2017 年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提出建立畜 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绩效评价考核制度,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评价考核体系。一系列 严格的环保政策是 2014 年 4 月-2018 年 5 月猪周期形成的主要外部因素,能繁母猪存 栏量持续下降,行业内规模较小的养殖户因环保不达标而被清退,加速了生猪养殖的规 模化程度。非洲猪瘟使防疫能力较弱的养殖户加速退出,进一步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2018 年 8 月 爆发的非洲猪瘟给生猪养殖行业带来重大损失,由于在世界范围内没有研发出可以有效 预防非洲猪瘟的疫苗,但高温、消毒剂可以有效杀灭病毒,所以做好养殖场生物安全防 护是防
4、控非洲猪瘟的关键,因此对生猪养殖的防疫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散养户的养殖 规模小、效率低,对防疫工作的投入不足,在非瘟疫情存在复发反弹风险的情况下进行 养殖的意愿降低,而规模化的生猪养殖企业在防疫相关的人才和技术等方面投入更大, 防疫经验更加成熟,市占率进一步提升。从数据来看,从 2007 年至 2019 年,我国年出 栏量在 1-49 头的小散养殖户规模在持续降低,而年出栏在 5 万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 的数量在 2007-2018 年间持续增长,2019 年受到非瘟影响有所下滑,预计 2021 年数据上市猪企 CR8 持续提升。2021 年/2022Q1 上市猪企 CR8=14.0%/14.
5、4%,规模 化养殖企业市占率仍具备较大提升空间。2021 年/2022Q1,8 家头部上市公司生猪出栏 量达到 9365.59/2824.49 万头,占全国生猪出栏量占比为 14.0%/14.4%。近年来,我国 生猪养殖头部企业市占率持续提升,按照各公司出栏计划以及行业集中度情况,我们认 为当前头部企业市占率水平仍有提升空间。3. 近四轮猪周期:产能因疫情等因素波动,供需关系决定价格与盈利供需错配形成猪周期,生猪价格呈现周期性波动。由于我国畜禽养殖行业集中度低,供 给端存在大量中小养户,养殖户主要根据当时的商品猪市场价格安排生产。具体表现为, 商品猪价格高时,养殖户积极性提高,开始选留母猪补栏
6、,增加商品猪饲养量。由于母 猪从出生选留到成长为能繁母猪、再到商品猪育肥出栏需要约 1.5 年的时间,进而导致 1.5 年后商品猪大量出栏,造成供过于求和商品猪价格下跌,大量养殖户出现亏损后退出 市场,进而导致 1.5 年后商品住供给的大量减少,价格从低位开始上涨。这种“价高进 入,价贱退出”的非理性现象影响了市场供给的稳定,进而导致生猪价格的周期性波动, 形成猪周期。此外,疫病作为偶发因素也对商品猪的价格周期性波动产生影响。一轮完整猪周期持续 3-4 年,其中包含因季节性需求变化引致的小周期。生猪的生产周 期市场决定一轮完整的猪周期时长为 3-4 年,我国从 2006 年至今经历了 4 轮猪
7、周期, 分别为 2006-2010 年、2010 年-2014 年、2014-2018 年以及 2018 年至今。在每个持续 3-4 年时间的大周期内,存在多个由于季节性需求的变化而形成的小周期,具体表现为 Q3 与 Q4 包含消费较为密集的重要节假日,需求提升导致生猪价格季节性升高。复盘 2006-2010 年、2010-2014 年、2014-2018 年的三轮猪周期:2006 年 7 月-2010 年 5 月猪周期:上涨阶段为 2006 年 7 月至 2008 年 3 月,2007 年出现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价格上的外部因素,大幅延缓补栏速度,叠加 2008 年 春节消费旺季,生猪价格在
8、 2008 年 3 月站上高点 17.45 元/公斤。2008 年 3 月至 2010 年 5 月价格进入下跌阶段,2009 年出现的甲型 H1N1(猪流感)疫情以及 2010 年出现的瘦肉精等事件打击消费信心,生猪价格在 2010 年 5 月降至最低价为 9.70 元/公斤。2010 年 5 月-2014 年 4 月猪周期:本轮周期受到的外部影响因素较少,价格变化 主要受供需变化影响,上涨阶段为 2010 年 5 月至 2011 年 9 月,达到最高点 19.92 元/公斤后进入下跌阶段,至 2014 年 4 月达到最低点 10.45 元/千克。2013 年 5 月, 商务部等三部委为抑制生
9、猪价格下跌,保护养殖户利益,组织开展冻猪肉收储工作, 对猪肉价格进行调控。2014 年 4 月-2018 年 5 月猪周期:上涨阶段为 2014 年 4 月至 2016 年 6 月,从 2014 年起,我国开始实施严格的环保禁养规定,并着力提升生猪养殖业的规模化程 度,导致大量散户退场,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进入下行通道,致使生猪价格抬升, 2016 年 6 月达到最高点 21.20 元/公斤。规模化养殖厂效率提升推动生猪体重大幅 增加,供大于求推动生猪价格下降,并于 2018 年 5 月达到 10.01 元/公斤的低点。2018 年 5 月-2022 年 3 月猪周期:上涨阶段为 2018 年
10、5 月至 2019 年 11 月,非 洲猪瘟导致行业产能骤减,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从 2018 年 8 月的 3145 万头降至 2019 年 9 月的 1913 万头,产能去化幅度达到 39.1%。在市场严重供不应求的情况 下,生猪价格在 2019 年 11 月飙升至 40.98 元/公斤。在严重供给不足的情况下, 生猪价格在 2019 年 11 月至 2021 年 1 月维持高位震荡状态。养猪高利润推动养殖 户及养殖企业积极补栏,能繁母猪存栏量在 2019 年 10 月环比回升,其后延续增长 至 2021 年 6 月的 4564 万头。伴随能繁母猪补栏以及生猪出栏量的恢复,供过于求状态难以持
11、续,催化生猪价格进入快速下跌阶段,2021 年 2 月猪价开始呈现趋势性 下跌,至 2022 年 3 月跌至 12.12 元/公斤。4. 当前时点:产能去化持续叠加景气拐点临近,把握板块布局机会供给端 5 月起确定性进入下降区间。据农村农业部统计数据,2021 年 6 月能繁母猪达 到本轮猪周期高点,2021 年 2-8 月我国规模猪场每月新生仔猪数月均环比增速 2.5%, 2021 年 8 月仔猪数量同比增长 31.1%,根据能繁到标猪出栏 10 月左右周期以及仔猪到 标猪出栏 6 个月左右周期,2022 年 3-5 月区间生猪出栏量处于相对高位,5 月起已确定 性进入下降区间。需求端下半年
12、大概率改善。根据以往经验,自端午假期前后至下半年消费旺季密集,需 求环比上半年转暖,而同时目前疫情抑制下的餐饮行业和团餐消费作为生猪消费的主力 群体之一,亦有望随管控常态化有序恢复,因此需求端改善是大势所趋。猪价或呈现震荡中上行趋势,预计下半年中枢高于上半年。近期猪价上涨由多重原因催 化,供给端时间临近出栏量触顶回落时点,价格变动敏感;疫情导致运输受阻被动 压栏;近期二次育肥、屠宰贸易商囤货、外购仔猪情况显著增加;广东 5 月起禁止 生猪调运对区域供应形成一定冲击。需求端受疫情管控物资囤积需求“淡季不淡”;中 央密集收储形成情绪支撑。但短期猪价上涨未改周期演绎路径,随运输问题逐步缓解、 下半年
13、供给量以及猪价或仍存在波动可能,但在行业总供给量确定性边际下降+需求端 大概率改善趋势下,预计下半年价格中枢高于上半年,行业景气度处于逐步恢复区间。产能去化仍在继续,有望对周期反转高度形成支撑。2021Q2 行业逐步进入深度亏损区 间,2021 年 7 月起行业再次进入产能去化进程,截止 2022 年 3 月能繁母猪数量降至 4185 万头,环比减少 1.9%,相较 2021 年 6 月高点去化幅度达到 8.3%。2022Q1 至今 粮价高企推升生猪养殖成本线,预计行业成本线在 17 元左右/公斤,因此目前养殖端仍 处于亏损状态。在前期 2020 年大幅扩大资本开支、2021Q22022Q1 行业深度亏损压制 下,行业现金状况普遍非常紧张,因此亏损状态下产能去化仍将继续,季度环比去化速 度有所放缓,但我们认为仍可达到以往 10%15%的产能下降区间,对周期反转高度形 成支撑。综上,现阶段我们认为资金状况良好、成本管控能力卓越的优质龙头有望穿越周期底部 充分享受下轮周期上行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