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房地产行业住房购买力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房地产行业住房购买力分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房地产行业住房购买力分析1 .居民部门储蓄率上升,疫情对消费影响大于收入近期市场对于居民购买力的讨论较多。疫情冲击下居民购买力增加还是下降,市场对此争议较大。疫情会暂时性地降低居民收入,理论上居民可以用多种方式加以应对:一是消耗现有资产,减少储蓄以支付日常生活开销。二是通过借款对冲收入波动,平滑消费,待收入恢复后清偿这部分债务。这两种情况下居民净财富都会减少,杠杆率也会上升。但现实中我们观察到的是第三种情况:疫情后居民消费出现了明显下滑,储蓄率提升,居民杠杆率增速也明显放缓。这意味着居民的购买力和净财富可能反而是增长的。如何理解居民的这一行为,居民购买力和财富如何变化,这一变化对未来
2、地产市场的影响如何?1.1 疫情后全国来看:国民储蓄率上升国民储蓄率连续 2 年回升。中国储蓄率高达 40%以上,稳居全球主要经济体首位,高国民储蓄率连年攀升至 2010 年达到峰值 50.9%,后随着宏观经济结构变化、人口老龄化和居民债务增加,国民储蓄率从 2010 年 50.9%下降至 2018 年44.2%,2018年后储蓄率开始回升,2019 年和 2020 年储蓄率分别上升 0.23pct 和 0.66pct。2019 年国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与消费支出增速双双降低,储蓄率小幅提升。2020 年疫情冲击下国民储蓄率也出现了回升。居民部门储蓄率仍未降至疫情前水平。受疫情影响,疫情后具体到居
3、民部门的储蓄率来看,2020 年受到疫情影响导致就业和收入不确定性提高,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一二季度全国居民当季储蓄率同比上升 6.1pct 和 5.7pct。2021 年疫情影响好转后,当月储蓄率稍有回落,但较 2019 年疫情前基期仍有较大提升,2022 年一季度全国居民储蓄率38.2%,较疫情前 2019 年同期提升 3.4pct。居民储蓄意愿仍在上升。从居民储蓄意愿来看,根据央行对城镇储户调查来看,疫情后体现储户储蓄意愿的“更多储蓄”占比在 2020 年先冲高后回落,但2021 年一季度后再度攀升。2022 年一季度受到疫情影响,选择更多储蓄的储户占比上升2.9pct,是疫情后上升最快
4、的一季度。1.2 短期内局部疫情:疫情对消费支出影响大于对收入影响疫情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更大,居民未通过加杠杆的方式平滑收入和消费波动。储蓄率与消费率之和等于 1,储蓄率的上升对应着消费率的下降,而消费率等于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我们对历年影响消费率的主要分项进行拆解,可以发现:2019年和2021年,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慢于收入增速。2020 年,消费支出同比降低1.6%。在居民收入仍保持小幅增长的情况下,2020 年 Q1 和 Q2 人均消费支出累计同比分别为下降8%和6%,到2021年消费恢复的弹性比收入增长的弹性更高。这一方面与居民的消费习惯有关,也就是获得收入后再消费,不存在超前
5、和预支消费的习惯。西方国家在疫情冲击后通过大规模财政转移支付补贴居民收入,同时居民可以通过消费信贷等方式,对冲收入波动以平滑消费。我国的情况明显不同。另一方面,疫情冲击下部分消费场景缺失,居民不得已减少部分消费。两方面原因共同导致消费支出增长乏力,这是近年来居民储蓄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从消费分项上看,服务类支出对消费增速的拉动下滑,食品消费拉动保持韧性。可支配收入包括劳务、经营、财产和转移支付收入四项。消费支出则包括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医疗、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和其他支出共 8 个分项。我们将居民消费支出增速拆分为各个分项的拉动之和,可以看到:食品消费支出的贡献依然保持韧性。2021
6、年消费支出增长 5.9%,其中食品支出对消费支出增速的拉动达到2.5%,甚至超过疫情前的2019年的 2.3%。除此之外的其他分项拉动均出现大幅下滑。教育文化娱乐(0.2%)、交通通信(0.7%)和医疗(0.5%)三项服务类消费的拉动均不及疫情前的最低水平。居住(1.4%)、衣着(0.2%)和其他支出(0.1%)等也没有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1.3 房贷余额增速持续下滑,居住类支出先增后降2016 年后房贷余额增速持续下滑,居住消费支出占比先增后降。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在 2016 年出现阶段性顶部后,增速持续回落,主要系2016 年全国范围内限购限贷重启,居民首付比例提升。居住类消费支出占
7、比在 2020Q1-Q2 上升,达到25.4%,反映了居住类支出具有一定刚性。但从 2020Q3 开始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这可能与收入回升、疫情下租房需求下降,以及居民对房贷的提前还款意愿上升等因素有关。2 .杠杆率水平居中,资产负债表存在较大提升空间除了储蓄率这一影响资产增长的指标之外,居民负债规模和杠杆率水平对购房决策也会产生重要影响。2.1 中国居民部门收入杠杆率居中截至 2021Q3,中国居民部门收入杠杆率处于中等水平。居民部门债务的相对规模可以用居民杠杆率衡量,主要包括收入杠杆率和资产杠杆率(资产负债率),收入杠杆率即居民部门负债/GDP。相比于资产负债率,这一指标的分母相对容易
8、获得,因此收入杠杆率指标常用于进行跨国比较。但因为分母是一个流量数据,需要将指标理解为居民部门以当年收入偿还现有债务所需年数。2022Q1,社科院口径的中国居民部门收入杠杆率为62.1%。截至2021Q3,BIS 口径中国居民部门收入杠杆率为 61.6%,在52 个国家中排在第25位,位于中等水平,与美国 2000 年和日本 2007-2019 年的读数接近。与海外冲高回落不同,2020 年后我国居民部门收入杠杆率增长接近停滞。尽管我国居民杠杆率在短短 10 年时间内,从 2010 年的 27.3%提升到了近几年的60%,但疫情冲击后杠杆率增长路径出现了明显变化。2021Q1 到 2021Q3
9、,我国居民部门收入杠杆率在62%左右窄幅波动,不再进一步增长。美国和日本居民杠杆率则在2021Q1 冲高,随后至2021Q3回落。货币宽松和财政托底政策有助于稳定居民部门收入杠杆率。利率下行、金融市场发展程度提高、预期的收入增速上升、年轻人口占比增加时,居民杠杆率通常会出现自发的上行趋势。经济下行期政府的稳定政策也对居民杠杆率的企稳回升起到重要作用。国内2008年“四万亿”财政政策托底经济,居民部门收入杠杆率在 2009-2010 年持续上升。海外主要经济体在疫情冲击下的 2020 年推行超宽松货币政策,并进行大规模财政刺激,居民部门收入杠杆率也在短期内企稳回升。2.2 我国居民资产负债率仍然
10、较低居民部门资产负债率数值明显小于收入杠杆率,2019 年末为10.8%,剔除经营性贷款后为 8.9%,处在较低水平。居民债务并不是一定要以当期收入偿还,还可以动用存量资产,资产负债率指标考虑了存量资产的清偿能力。根据社科院口径的居民部门总资产和负债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居民部门资产负债率,计算公式为居民部门金融负债(贷款)除以居民部门总资产,最新数据可以计算到 2019 年。这一指标与我国收入杠杆率走势比较相似,但数值上明显更低。2019 年末我国居民资产负债率为 10.8%,接近美国和日本2019年水平。与欧美国家不同的是,我国居民的贷款中包括针对个体业主的经营性贷款。2019年,我国剔除经营
11、性贷款后的居民资产负债率仅为 8.9%。 与欧美发达经济体的均值相比,我国居民资产负债率处在较低位置。根据2019和2020年国家资产负债表,欧美发达经济体居民部门资产负债率都在10%以上。2020年平均值为13.2%,2019 年平均值更高,达到 13.9%。从历史序列来看,美国居民资产负债率长期高于 10%,日本居民资产负债率大致在 10%附近波动。以 10%为标准,我国居民部门资产负债率的提升空间大致在 1pct;以 13%为标准,提升空间为4pct。我国居民资产负债率受住房影响最大,金融资产次之。从分子居民贷款与分母总资产增速角度看,2010 年以来居民贷款增速均超过总资产增速,因此资
12、产负债率持续提升。2018年之后,居民贷款增速从 2017 年的 20.5%下滑至 2019 年的14.1%,而总资产增速从10.5%提升至 12.4%,因而这一时期居民资产负债率的上行斜率趋于平缓。居民负债除了住房贷款之外,还包括其他消费贷款(汽车等)和经营性贷款,住房贷款与其他消费贷款对贷款整体的拉动和贡献较高。居民总资产包括金融资产和固定资产,其中金融资产和住房对总资产的增长贡献较大。2.3 近年来主要城市资产负债率和收入杠杆率提升从资产负债率指标来看,多数省份资产负债率在 2021 年达到近年来的高位,但绝对水平仍然较低。我们统计了主要省份和直辖市的资产负债率指标,计算方式为各省市住户
13、贷款/该省市城镇居民总资产,居民总资产数据来自央行 2019 年开展的城镇居民调查。根据计算结果,尽管自 2015 年以来各省资产负债率持续上升,截至2019 年,大多数省份资产负债率仍然处在低于 10%的水平。这一指标最高的地区是江西和广西,分别达到9.3%和8.4%。北京和黑龙江资产负债率最低,分别是 3%和 2.9%。除了资产负债率指标之外,居民持有资产类型等因素也会影响清偿能力。居民资产主要包括金融资产和固定资产两类,房地产资产是固定资产中的一类,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明显强于固定资产。金融市场发展程度高,居民资产形式也会更加多样,除了银行存款和房地产之外,还可以持有股票、债券、基金和信托等
14、形式金融资产。而持有资产类型主要受资产收益率影响。如果房价增长较快,居民持有的房地产占比会更高,可以通过以房换房形式实现资产增值。如果房价增长慢于股票、基金等金融产品,则金融资产占比会更高。从收入杠杆率指标衡量以当期收入对存量债务的清偿能力。收入杠杆率等于住户贷款比上 GDP 的比值,衡量了居民债务相对当期收入的规模。这一指标越高意味着居民需要花更长时间清偿债务,越低则表示当前债务相对规模不大,存在较高的加杠杆空间。不同省市地区收入杠杆率走势分化。从主要省市地区的收入杠杆率指标来看,东部沿海地区的收入杠杆率普遍较高,中西部地区偏低。2021 年收入杠杆率最高的省份地区是浙江、广东、重庆、福建和
15、上海,而山西、新疆、内蒙古等地指标读数偏低。2015年至今,多数城市的杠杆率指标也均在上升。台州、珠海和深圳 2021 年收入杠杆率指标最高,接近100%。北京和上海收入杠杆率大致在 50-60%,排名居中。唐山、烟台和无锡收入杠杆率不到40%。2.4 当前杠杆率仍然存在提升空间债务水平和杠杆率的提高存在两方面影响。一方面,适度加杠杆能够平滑居民收入和消费波动,同时购入的资产价格上升时产生财富效应,这均有助于保持经济和消费增速稳定。另一方面,杠杆率过高增加居民部门债务清偿负担,同时会加剧居民收入的脆弱性和违约风险,抑制消费。现有研究重点关注了杠杆率与经济增速和消费增长的关系。对于居民部门收入杠
16、杆率的极限,现有研究得出的最高门槛值在80%-85%左右。根据Cecchetti、Mohanty 和 Zampolli(2011)的思路,他们通过18 个OECD国家1980-2010年的数据,计算不同收入杠杆率分组内的 GDP 增速,分析合理的杠杆率水平。其他有关杠杆率极限的研究思路是类似的,不过不同研究得出的门槛值有一定区别,最高门槛在80-85%不等。IMF(2017)将研究扩展至 80 个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以当期和未来1-6年的GDP增速对居民杠杆率作回归,认为杠杆率超过 30%时,中期(未来3 年)经济增长会受到一定负面影响;杠杆率超过 65%时,杠杆率的进一步增加会提高银行业危机发
17、生的概率。Lombardi、Mohanty 和 Shim(2017)对 1990-2015 年 54 个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做类似的回归分析,认为收入杠杆率超过 60%和 80%时,将分别对消费和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当前我国省级层面的居民部门收入杠杆率,距离门槛值仍有提升空间。为了判断我国居民部门收入杠杆率是否过高,根据 Cecchetti 等人研究的思路,我们统计了2015年到2021年的国内主要省份地区和城市收入杠杆率与次年 GDP 增速,二者呈现一定的倒U型关系。收入杠杆率超过 50%时,杠杆率的进一步增加伴随着次年GDP 增速均值的小幅降低,不过降低幅度并不显著,远未达到损害经济和挤出消
18、费的程度。低杠杆率省市地区的房地产市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从收入杠杆率角度测算,如果以80-85%为收入杠杆率上限,我们根据 2021 年各省市收入杠杆率计算加杠杆空间,将这一值乘以 2021 年 GDP,得到居民负债的潜在增量。假设首付比例为70%,可将负债增量换算为地产销售增量。 根据各省市地区 2021 年数据,除了少数收入杠杆率较高(超过90%)的地区外,大部分地区剩余加杠杆空间可以拉动的房地产新增销售额基本都在2020 年全年销售额的1倍以上。由于有些省市地区的杠杆率较低(小于 50%),加杠杆对地产销售的拉动幅度较大,这类地区的地产市场理论上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现实
19、中杠杆率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存在困难,这里对拉动地产销售倍数的测算仅作为理论探讨。3. 净储蓄规模持续上升,居民购买力充裕当前居民的储蓄率已连续 3 年企稳回升,目前加杠杆空间也仍然存在。那么居民部门购买力如何?居民收入依然保持增长的条件下,储蓄率持续提升会导致存款增速的上行,而杠杆率增长则会拉升贷款增速。我们构建一个存贷差额增速指标,综合考虑两方面因素,进一步分析居民真实购买力的变化趋势。3.1 主要省市地区储蓄率在疫情后持续上升从储蓄率来看,不同省市地区的储蓄率在 2020 年大幅增长,居民购买力上升。我们统计了主要省份和地区的储蓄率,计算方式为扣减消费支出后的当地可支配收入比上可支配收入
20、。2019 到 2021 年,大多数省份和城市的储蓄率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在疫情影响较小的 2021 年,少数省份储蓄率已降低至低于疫情前的水平,例如江苏、河南和黑龙江省。收入保持增长的条件下,储蓄率的上行也就意味着居民的购买力也是在上升的。3.2 近年来居民存贷差增速回升我们构建存贷差额增速指标,来衡量居民净购买力的变化。在居民收入保持正增长的条件下,如果居民减少消费、提高储蓄率,会导致银行存款等形式的资产规模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居民向银行申请贷款会导致住户贷款和存款等量增长,因此剔除贷款影响后的存款增长,能更好地反映居民不依赖信贷的实际购买力的增长。我们用金融机构住户存款存量,减去住户贷款
21、存量,并计算这一差值的同比增速来进行测算。当这一指标为正并且上升时,意味着居民购买力持续上升,存在进一步扩大消费和加杠杆的潜力。这一指标与M2-社融增速剪刀差的计算思路类似,但只关注与房贷关系密切的居民存贷款分项。2018 年以来存贷差增速提升,居民贷款增速下滑至接近存款增速。从指标序列中可以看到,2019 年以后,居民存款增速与贷款增速比较接近。2019 年之后居民存款增速从不足10%提高到 13%左右。而受房地产调控政策等因素影响,房贷增速下行拖累住户贷款增速从 2017 年 20%的高位逐步下滑。受此影响,2019 年之后存贷差存量余额持续增长。因此,当前居民购买力是在持续回升的,不过对
22、消费和住房支出意愿依赖于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一旦疫情影响消退、预期趋于稳定,预防性储蓄回落,那么消费和住房支出有望企稳复苏。存贷差增速通常高于房价增速。衡量居民净购买力,还需考虑存贷差增速与房价增速的关系,如果房价上升速度快于居民净现金增长时,居民购买力将受损。不过从全国层面的历史数据来看,存贷差增速通常高于房价增速。而且每当存贷差余额增速达到短期内高点时,楼市往往迎来一轮行情(2009 年、2012 年和 2020 年)。2015-2017 年是一个特例,以存贷差增速测算的居民购买力不高,但房价大幅上涨。多数省市地区的存贷差指标在 2021 年保持正增长。我们统计了全国省市地区和重点城市 20
23、16 年至今的存贷差同比增速。结果显示,不同城市的居民购买力走势分化,不过多数省份和城市 2020 年存贷增速差指标在 2016-2020 年保持上升趋势。苏州和珠海两市存贷差增速在 2021 年末均超过 35%。济南、深圳、北京、石家庄的存贷差增速保持在10%以上,厦门、唐山、三亚、成都存贷差增速保持增长。青岛、昆明、重庆、温州和贵阳的存贷差增速在 2021 年为负。扣减房价增速对排名影响较小,居民净现金增长速度基本上快于房价增长。4. 恢复购房需求核心在于扭转预期4.1 主要省市地产市场的潜在购买力综合储蓄率、净现金和杠杆空间三方面因素,北京、山西和辽宁具有较高的潜在购买力。我们汇总每个省
24、市地区的储蓄率、存贷差增速和杠杆率三类指标,求指标的横截面分位数后求和,得到每个省市地区的综合评价得分。储蓄率和存贷差增速高、资产负债率与收入杠杆率低的省市得分更高。整体来看,沿海发达地区购买力分项得分较高,中西部地区加杠杆空间大。其中,上海、北京和辽宁购买力最强,2020 年储蓄率和存贷差增速排名均靠前。黑龙江、青海和山西加杠杆空间较大,资产负债率和收入杠杆率比较低。综合两方面得分来看,北京、山西、辽宁、内蒙古和黑龙江排名靠前,这些地区 2020 年储蓄率基本都超过35%,2020年存贷差均保持正增长,多数超过 10%。同时这些地区的资产负债率和收入杠杆率偏低,地产市场具备较高的潜在购买力。
25、4.2 地产市场需求还需更大力度政策刺激购买意愿恢复潜在购买力并不意味着地产增速一定会快速回升。按照我们的测算分析,对于当前国内房地产市场,居民购买力是充足的,也存在加杠杆空间。但地产需求的释放还需等待居民购买意愿的恢复,潜在购买力转化为实际销售需要一定外部条件的催化。居民不愿意购买的背后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楼市和房价的走势预期,另一方面是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偏悲观。从央行储户调查数据看,今年 1 季度居民对未来就业和收入的预期仍在低位,看空房价比例偏高。刺激需求恢复还需看政策力度,目前政策力度远不及2008 和2014 年两轮调控。1、尚未出台全国性统一宽松政策。2008 年和 2014
26、年两轮下行周期中,政策力度最大的区别在于 2008 年和 2014 年均出台多方面的全国性统一宽松政策,例如2008年将最低首付比例调整为 20%,降低交易环节税负,降低最低资本金比例,并出台了力度较大的4000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2014 年三次全国性政策下调首付比、全国范围内放松限贷、提高还款额度,并在 2015 年出台了力度较大的货币化安置政策。本轮截至目前,仍以因城施策为主开展放松调控,全国性政策仅有 5 月初央行和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下调按揭利率下限,但具体实施仍要以因城施策为主。2、因城施策阶段数量、能级和力度均不足。尽管本轮政策调整中,已经
27、有百余城出台了宽松政策,但政策力度加大是以 4 月底政治局会议的明确表态为节点,4 月29日前与2014年 930 政策出台前各地的因城施策宽松政策相较:数量方面,2014 年全国调控前,46个限购城市中仅剩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和三亚共五个城市仍在执行限购,并有福建、江西、宁夏和湖北四个省出台了省级调控政策,而本轮政治局会议明确表态前,据我们不完全统计仅有 18 个城市出台了涉及放松限购限贷的政策,相较 2014 年数量明显不足;城市能级方面,2014 年因城施策阶段有天津、宁波、济南、温州、杭州、长沙、苏州、西安等城市能级较高的城市出台取消限购政策,本轮仅有南昌、郑州、宁波、哈尔滨、福州、南
28、京、南宁、兰州、昆明、厦门等能级较高的城市出台相关政策,且部分城市的放松政策仅针对部分热度较差的区域而非全域;政策力度方面,2014 年多地直接取消限购政策,而本轮较高能级城市的限购限贷政策宽松目前仍附加有特定区域、特定人群、仅在部分区域针对部分符合条件人群放开。提振居民意愿和市场需求的核心是改变居民对楼市的预期。未来地产政策有两个潜在的发力方向。一是保证地产市场基本稳定,扭转大家对于房地产市场下行的预期。房价稳定增长有助于提振居民当期购买意愿;同时还能避免房地产资产对居民资产负债表的破坏,通过财富效应提振经济和消费增长,促使收入和住房需求上升,形成良性循环。二是降低未来现金流的不确定性。例如通过降低房贷利率等方式,减少居民按揭负担,进一步增强居民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