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2021年银行理财年度报告:躬身入局.docx

上传人:X** 文档编号:52242735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业2021年银行理财年度报告:躬身入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银行业2021年银行理财年度报告:躬身入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行业2021年银行理财年度报告:躬身入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业2021年银行理财年度报告:躬身入局.docx(4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银行业2021年银行理财年度报告:躬身入局1. 市场与政策回顾1.1. 规则明确,银行理财监管细则落地2021 年是资管新规的收官之年,历时三年多的资管新规过渡期正式结束,银行理财正式迈入新元 年。资管新规以来,理财行业监管政策日趋完善,理财业务规范化转型成效显著,银行理财市场呈现 稳健向好的发展态势。截至 2021 年底,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达 29 万亿元,其中净值型产品占比从资管 新规发布时的 5%左右提升至 93%。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的顺利收官,银行理财业务正式回归“受人之 托,代客理财”的本源。古人云,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这正是资管新规以来对资管行业变革的真实写照。近年来, 国内国际

2、形势纷繁复杂,新冠病毒变种扩散疫情反复影响,各种风险挑战不断。但延续旧时模式无疑 是饮鸩止渴,谋定而后动以资管新规为标志开启的金融机构资管领域改革彰显了监管的转型决心, 作为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转型的节奏进一步加速,在以往基本构建起较为系统的资管制度框架上,银 行理财方面的配套监管细则不断落地,细化明确的监管规则填补了以往银行理财的制度空白,业务开 展得以规范。知止而有得以净值化转型为理财业务规范化转型发展的核心,刚性兑付的预期得以 打破,保本理财产品实现清零,净值型产品比例大幅提升,存量业务的整改基本完成,理财行业迈入 新发展阶段。回顾资管新规以来银行理财的监管制度,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阶段

3、一是资管新规发布后,银行理财的基础性规范制度形成阶段。该阶段监管发布商业银行理 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理财新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理财子管理办法),二者 成为银行及理财公司开展银行理财业务的基础性、纲领性制度文件。从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理财子 公司管理办法的三者关系上看,资管新规是顶层管理框架,为各类资产管理产品设立统一的监管标准, 理财新规是资管新规的配套实施细则,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则是理财新规的的配套制度。银行自身开 展理财业务需同时满足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的监管要求,理财子公司开展业务则需同时遵守资管新规、 理财新规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阶段二是理财监管制度不断细化完善的阶段。从

4、 2019 年开始到过渡期终止,针对银行理财转型 中的重点、难点,监管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商业银行理 财子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核算估值指引、 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理财公司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等配套细则文件,围绕“打破刚兑、去通道、去嵌套、去 套利”的监管目标,银行理财领域发布的监管政策从纲领性框架到具体业务细则,以银行理财公司为 重点的制度体系正在加速形成。2021 年,为进一步规范银行理财行业运作,推动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银行理财业务领域新 发布三

5、项配套监管规则,分别涉及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和流动性风险管理方 面。2021 年 5 月,银保监会发布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明确理财产品销售机构范 围为理财公司和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理财公司特点,加强理财产品销售机构和行为监管规范,压实 理财产品销售和管理责任,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加强信息全面登记与销售行为记录,切实保护投 资者合法权益,推进公平竞争,打破刚性兑付,促进理财业务规范健康发展。2021 年 6 月,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正式发布,对存量规模约 8 万亿元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进行规范整改,过渡期至 2022 年底。明确了现金管

6、理类理财产品在投资范围、集中度管理、流动性管理、杠杆率、久期管理等方面的要求,这意味着,未来现金管理类理 财产品和货币基金将同场竞技。具体来看,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杠杆率不得超过 120%,并对于摊余成本 法现金管理类产品实行限额管理,摊余成本法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月末资产净值,银行合计不得超过其 全部理财产品月末资产净值的 30%;理财公司合计不得超过其风险准备金月末余额的 200 倍。截止 2021 年底,全市场现金管理类产品存续规模 9.29 万亿元,同比增长 22.89%,增速较去年同期减少 41.95%。 文件出台后,摊余成本法现金管理类理财将面临控制规模的要求,预计在整改过渡期间,现金管理

7、类 产品的规模和占比将会有所下降。2021 年 9 月,财政部发布资产管理产品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新规统一规范了 各类资产管理产品的估值方式,进一步推进从摊余成本法转向市值法转变的进程。2021 年 12 月,银保监会发布理财公司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填补了银行理财产品 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的空白,提出了理财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流动性管理要求。要求理财公司建立流动 性治理结构与管理措施,持续做好低流动性资产、流动性受限资产和高流动性资产的投资管理,提高 资产流动性与产品运作方式的匹配程度,加强理财产品投资交易管理、产品认购与赎回管理等方式, 进一步提升理财公司管理能力,推动理财产品

8、净值化转型。在严监管、强监管的背景下,理财业务净值化转型有序推进,不符合新规规定的老产品持续压降, 截至 2021 年 12 月末,保本理财、不合规短期理财产品已实现清零,理财业务向标准化、净值化、规 范化迈进。1.2. 同类统一,监管政策标准拉齐根据“资管新规”的总体思路,按照资管产品的类型制定统一的监管标准,对同类资管业务作出 一致性规定,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和监管,最大程度地消除监管套利空间。监管的一致性思路透过 2021 年发布的现金管理类产品管理新规和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可见一斑。现金管理类产品新规内容总体上全面对标货币基金的监管要求,拉平现金管理类理财与货币基金 的监管要求。对

9、标公募基金后,现金管理类理财可投资资产的久期相比现在和以前会显著缩短,信用 等级的控制也有了明确的参考,信用水平会有所抬升。可以预见的是,新规之后,目前现金管理类理 财产品与货币基金之间长期维持的100BP的价差将逐步收缩,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收益率下降将成定局。理财公司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与公募基金已经实施的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 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主要内容及监管思路基本一致,规范理财产品流动性管理,提高资金兑付能 力,防范被动变现资产降低产品净值,而对于私募理财产品则做进一步细化相关规定。 随着过渡期的结束,迈入全面净值化的新资管时代,银行理财将面临来自资管全行业的新挑战, 对于跨市

10、场大类资产配置能力、产品投资管理能力、产品创新设计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等方面提出更 高的要求,更加精准、高效地支持实体经济。2. 银行理财市场 2021 年变化2.1. 理财市场格局重塑,头部效应逐渐显露随着理财子公司的不断获批开业,“洁净起步”的理财子公司已成为理财市场的重要机构类型, 作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引领理财业务市场格局走向专业化发展道路。理财业务公司制改革有序推进,理财公司设立速度趋缓。截至目前,共有 29 家理财公司获批筹 建,其中 25 家现已开业。其中 6 家国有大行的理财子公司已全部开业、除浙商银行外的其余 11 家股 份制银行的理财子公司均已获批开业,民生

11、理财、渤银理财、恒丰理财暂未开业。共计 7 家城商行与1 家农商行理财子公司开业。汇华理财、贝莱德建信理财、施罗德交银理财、高盛工银理财等四家中 外合资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高盛工银理财暂未开业。监管严格按照“成熟一家,批准一家”的原则 有序推进理财业务公司制度改革,2018 年末至 2019、2020、2021 年获批筹建的理财公司分别为 17 家、7 家和 5 家,理财公司成立速度趋缓,2021 年仅有渤银理财、上银理财和恒丰理财 3 家理财公司 和 2 家合资理财公司获批筹建,广银理财、贝莱德建信理财,2 家理财公司开业。同时,根据商业 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规定,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筹建期为

12、批准决定之日起 6 个月,筹建延期不得 超过一次,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个月,而浦银理财、民生理财均已超过最长筹备期但仍未开业。预计 筹备时间延长与理财公司自身存量资产整改、系统制度建设、团队人员招聘等方面未达规范有关,由 于前期已开设的理财公司均是在理财存量规模、资产投资管理较为规范的银行机构,预计之后理财公 司的批复节奏将会放缓。头部效应显露,理财市场呈现理财公司为主,银行机构为辅的格局。通过理财公司自主发行与母 行旧产品迁移,理财公司存续规模从 2019 年的 0.8 万亿增长至 2021 年的 17.19 万亿元,占全市场的 比例近六成,理财公司逐渐成为存续理财产品规模最大的机构类型。根据

13、各银行机构公开数据显示, 截止 2021 年底,已有四家理财公司产品存续规模破 2 万亿元,分别是招银理财、建信理财、工银理 财、农银理财,中银理财、兴银理财的存续规模紧随其后,在 2021 年 9 月分别达到 1.7 万亿、1.8 万亿元,头部效应逐渐显露。理财市场格局进一步优化,中小银行转型代销机构参与理财市场。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 度报告(2021 年)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底,存续理财产品的机构数量较资管新规发布前减少了 90 家,减少的主要参与主体为资产管理与投研能力相对较弱的中小银行,越来越多的中小银行选择通 过代销参与理财市场。在 97 家代销银行机构中,城商行的机构数

14、量占比最多,达到 90.7%。中小银行 理财业务的转型与近年来地方银行回归本源的监管思路一脉相承,通过代销参与理财市场一方面可以 维护好存量客户,满足客户的投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代销赚取中间业务收入,弥补自身产品线 缺失的劣势。2.2. 养老赛道蕴藏机遇,理财公司合资成立养老保险公司在居民财富不断积累、个人养老金融需求上升、养老第三支柱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银行理财迎来 养老赛道的重大发展机遇。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 提出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推动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加快做大做强。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2

15、021)提出,满足不同群体需求,有序扩大第三支柱投 资的产品范围,将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都纳入第三 支柱投资范围。允许银行、基金、保险等各类具备条件的金融机构发挥自身行业特点,为第三支柱提 供合适的养老金融产品。银行加码养老金融市场动作频频,银行成为第三支柱养老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2021 年银保监 会发布的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养老理财试点以“四地四机构”形式开展,要求四 家试点机构做好产品设计、风险管理、销售管理、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等工作,保障养老理财产品 稳健运行。2021 年 9 月 8 日,银保监会批复筹建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16、,“国家级”养老保险公 司诞生。发起人为工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银理财、建信理财、交银理财等 17 家公司,注册资本高 达 111.5 亿元,与其他专业养老保险公司相比,其经营业务范围特有性包括“商业养老计划管理”。 从养老理财试点到国民养老保险公司设立,银行正成为银行正成为第三支柱养老体系的重要建设力量。把握政策机遇,发挥优势布局养老金融。养老理财产品属性与一般理财产品不同,在投资策略上 应秉持长期稳健的投资理念,通过多资产配置实现资产组合的长期增值。在产品设计上,探索客户全 生命周期管理,基于收入水平、年龄阶段、教育背景等进行客户分层管理,精细化客户画像、标签化 客户群体,借鉴国内外同业养老

17、产品的先进经验,将养老和普惠深度融合,丰富养老理财产品体系。3. 银行理财市场概况3.1. 全市场理财产品概况理财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净值化程度不断提升2021 年,理财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净值化程度不断提升。根据银行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数据显示, 2021 年非保本理财存续余额 29 万亿元,同比增长 12.14%。非保本理财产品规模自 2017 年开始进入 上涨通道,同比增速已经连续 4 年上涨,2021 年非保本理财产品规模继续创历史新高。自 2019 年起, 理财规模首次超过信托规模,并保持持续上涨趋势。但产品发行情况却不如 2020 年,或是因为 2021 年为资管新规收官之年,发行产品要求

18、较之前有所提高。2021 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 4.76 万只,同比 减少 2.14 万只,累计募集资金 122.19 万亿元,同比减少 1.9%。2021 年,资管新规三年过渡期收官。年内以净值化转型为重心,在监管部门的推动下,大部分银 行均完成过渡期整改任务,保本理财和不合规的短期理财产品实现清零,银行理财逐步迈入净值化时 代。理财产品净值化程度大幅提升,净值型产品余额较资管新规发布前增加 23.89 万亿元至 26.96 万 亿元,占比 92.97%,较去年同期增加 25.70%。预计今年净值型产品占比将会进一步增加。理财市场已呈现出以理财公司为主、银行机构为辅的格局分机构类型看,大型银行

19、新发产品募集金额及存续产品规模均出现明显下降。主要是由于资管新 规中明确商业银行可以按照自愿原则通过设立理财子公司开展资管业务,将理财业务整合到已开展资 管业务的其他附属机构、子公司后,银行自身不再开展理财业务(继续处置存量理财产品除外)。在 理财子公司成立后,大部分符合监管要求的存量理财产品纷纷迁移至理财子公司。6 家国有行理财子 公司均已在 2019 年开业,已经完成大多数产品的迁移,存续产品规模占比较低,为 6%。2021 年大型 银行新发产品募集金额同出现下行,下降 40.95%,存续产品规模同比下降约 70%,大幅高于产品募资 金额降幅,或是由于资管新规过渡期面临收官,银行加大整改力

20、度,发行了一些短期产品,且到期后 不再续作。目前仍存续的产品可能是一些无法进行迁移、仍未到期的产品,等到产品到期后将清出。 2022 年起老产品不再续作,银行存续的理财产品规模也将进一步降低。股份制银行存续规模占比较高,或是受到部分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开业晚影响。与大型银行一 样,股份制银行的新发产品募集金额和存续产品规模同比均大幅降低。但股份制银行存续产品规模占 比较高,达 18%,可能是由于部分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开业较晚,以及仍未获批开业有关。广银理 财于 2021 年 12 月开业、浦银理财于 2022 年 1 月开业,并未能在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前完成理财产 品迁移。而截至 2022

21、年 2 月底,民生理财、渤银理财和恒丰理财仍未获批开业。我们预计,2022 年 新开业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将逐步完成产品迁移,三家未开业的理财子公司或将于 2022 年相继获批开 业,2022 年股份制银行存续产品规模将进一步下行。城商行、农商行产品规模或将进一步降低。根据 2021 年底的窗口指导,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 除理财公司外,其他银行机构理财产品规模不再增长,已有的产品在到期后逐步清退。整体来看,开 立理财子公司的城、农商行并不多。城商行里获批筹建的 7 家理财公司现已全部开业,分别是杭银理 财、宁银理财、徽银理财(区域性)、南银理财、苏银理财、青银理财和上银理财。而农商行仅有渝 农商

22、理财已开业。在一系列与理财公司相关的政策已经完善的情况下,未来对开立理财公司的要求将 逐步提升,许多城、农商行或将无法达到开设理财公司的要求。所以我们预计未来城、农商行的理财 产品发行数量及存续规模将进一步下降。随着理财业务公司制改革不断深化,理财公司 2021 年新发产品募集金额约占全市场总量的 1/3, 同比上涨 191.31%。同时理财公司存续产品规模也在不断上涨,存续规模 17.19 万亿元,同比增长 157.72%。开放式理财产品仍是主力军,封闭式产品期限延长,1-3 年为主2021 年,银行理财产品仍是以开放式产品为主,占比较 2020 年提高 3.15%。在封闭式理财产品 中,理

23、财公司封闭式理财产品规模占比更高,占理财公司产品规模的 18.91%。同时,理财公司封闭式 产品期限不断拉长,从资管新规开始时期的平均 138 天增加至 481 天。 封闭式产品的期限来看,各类型理财公司的封闭式产品主要为 1-3 年(含)的中长期产品。其中, 在城商行理财子公司期限 1-3 年(含)的封闭式产品占全部封闭式产品的 76.86%,而对于股份制银行理 财子公司和大型银行理财子公司,这一比例分别为 60.03%和 62.48%。固定收益类产品仍为主力,占比持续走高。银行理财产品主要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自 2019 年以来,固定收益类产品比例逐年上涨,已 超过九成,2021 年涨幅

24、明显高于 2020 年。而混合类产品数量则是出现大幅下降,或是因为 2021 年权 益市场波动较大,银行理财产品更多的选择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而权益类产品和商品及衍生品类 产品规模较小,权益类产品以外资行发行的 QDII 为主,规模为 0.8 万亿元,与去年持平,商品及衍 生品类产品规模为 18 亿元,较去年增加 12.4 亿元。债券投资占比提升、非标占比继续降低。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仍以债券类资产为主,近年来理财产品配置标准化资产规模及占比不断上升, 资产配置结构逐步调整。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标准化债券类资产比例逐步上升,债券资产投资占比从 2018 年资管新规开始时期的 53.35%逐年增加,到

25、 2021 年底已经达到 68.39%,自资管新规发布以来共 增加 19.43%。其中主要以投资信用债为主,占比约 50%,包括持有 AA+及以上信用债。预计 2022 年理 财产品资产配置中对于标准化债权类投资比例降继续上升。非标资产投资规模及占比降幅显著。随着理财市场整改不断推进,理财产品对于非标准化债权类 资产的配置也有所减少。从 2018 年占比 17.23%降低至 2021 年的 8.4%。 同业理财持续压降,多层嵌套大幅减少。同业理财较资管新规发布前下降 97.52%,仅剩余 541 亿元,后续将持续压降。多层嵌套大幅减少,复杂嵌套、池化运作等高风险业务得到整治清理,资金 空转、脱

26、实向虚情况得到根本扭转。整体来看,打破刚兑、去通道化和净值化进程取得良好成果。3.2. 理财子公司产品概况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规模不断增长,产品类型逐渐丰富,截至 2021 年底,“洁净起步”的理财 公司产品存续规模占全市场的比例近六成,已发展成为理财市场重要机构类型,同时部分中小银行不 再发行理财产品,而是通过产品代销继续参与理财业务,理财市场已呈现出以理财公司为主、银行机 构为辅的格局。3.2.1. 发行情况自 2019 年 5 月首批理财公司正式获批开业起,理财公司经过了两年的快速发展,逐渐成为存续 理财产品规模最大的机构类型。理财公司产品存续规模占全市场的比例近六成。2021 年,理财子

27、公司 发行 8596 只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规模 44.08 万亿元,同比增长 191%,占全市场的比例达到 36.08%; 共存续产品 10483 只,存续规模 17.19 万亿元,同比增长 157.72%,占全市场的比例达到 59.28%。3.2.2. 产品类型由于理财产品信息披露平台仍在优化完善中,目前暂不具备更多维度的细化查询功能, 因此,我们选用普益标准数据,对理财市场发行数量的数据进一步拆分。需要说明的是,官方数据和 普益数据存在一定误差,后续若无注明,规模及数量数据均来自官方年报,普益数据用于补充描述理 财市场结构情况。根据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按产品发行数量统计,2021 年不同投资

28、类型的产品发行数量占比分别为: 固定收益类 86.5%、混合类 12.2%、权益类 1.2%。2021 年银行理财子公司新发产品数量较上年大幅增 加,其中,工银理财、建信理财、中银理财和青银理财发行量较大。理财产品逐渐走向市场化,不同主题的理财产品也相继出现,像是 FOF、ESG、专精特新、粤港 澳大湾区以及双碳主题产品。其中,FOF 型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上涨较快。截至 2021 年底,银行机构及 理财公司共存续 FOF 型理财产品 215 只,存续规模 1536 亿元,同比增长 61.34%,其中理财公司 FOF 型产品规模占全部的 77.98%。FOF 型理财产品主要以混合类为主,风险等级集

29、中于三级(中)风险。 整体来看,主题类型理财产品数量占比整体还不高,可能是理财市场还处于转型阶段,加上部分 热门主题在 2021 年下半年才受到市场的关注。我们预计未来主题类理财产品数量将会持续增加。3.2.3. 资产配置2021 年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中首次分产品类型披露了理财公司理财产品资产配置情况。 现金管理类产品整体流动性较高,主要配置债券、现金及银行存款、同业存单等资产。其中债券 类资产占 50%左右,同业存单占比也较高,为 33.93%。随着同业存单产品数量继续压降,未来理财公 司理财产品投资同业存单的比例将逐步减少。 固定收益类产品以债券类资产为主,权益类资产持有比例有所提

30、高。固定收益类产品超过 50%的 部分持有债券类资产。固定收益类产品配置权益类资产以及公募基金的占比相对较高,权益类资产占比达 1.89%,公募基金达 3.98%,共计约为 6%。我们判断固收+产品在 2021 年发行较多,也较被市场 认可,预计 2022 年权益类资产占比将持续上涨。 混合型产品中权益类和公募基金持仓占比并不高,尤其是权益类资产,占比低于 20%,我们认为 公募基金持仓中包含股票基金以及混合类基金。3.2.4. 产品期限产品期限方面,2021 年新发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平均期限约在 480 天,主要是封闭式产品数量较 多,约占 67%,且整体期限较长,平均期限约在 560 天。

31、整体来看,时间期限在 1-3 年的理财产品发 行数量占比最高,为 35%,其次是 3 年以上产品,为 20%。 不同投资类型的产品期限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固收类产品分布较为均匀,但主要产品期限仍集 中在一年以上,占比达 51%。混合类及权益类产品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主要是由于这两种类型的产品 主要以封闭式为主。值得一提的是,权益类产品三年期以上的发行数量占比达 56%。同样,商品及衍 生品类也以三年期以上产品为主,占比为 77%。3.2.5. 业绩比较基准业绩比较基准方面,2021 年理财子公司发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 4.28%。固定收益类产品的 平均发行业绩比较基准为 4.19%,混合类产

32、品的平均发行业绩比较基准为 4.81%,权益类类产品的平 均发行业绩比较基准为 6.27%。3.3. 结构性理财3.3.1. 结构性存款产品截至 2021 年底,结构性存款产品共发行 1.6 万只,其中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发行数量最多,为 15249 只,保证收益型产品共发行 585 只,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共发行 235 只。保本浮动型产品发行数量多,发行机构类型类型也较为丰富。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 农商行及外资银行均发行了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2021 年保证收益型产品仅有东亚银行、广发银行、 江苏银行、星展银行和光大银行发行。而只有广发银行和汇丰银行发行了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结构

33、性存款产品期限整体较短,以 6 个月以内产品为主。结构性存款产品主要以期限在 6 个月以 内的产品为主,无论是保本浮动收益型、保证收益型还是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期限在 6 个月内的 数量占比均高于 70%。 产品收益率方面,保本浮动型产品最低平均收益率差别不大,6-12 个月产品最高,为 1.43%。期 限为 1-3 年的保本浮动型产品的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类为 5.87%,明显高于其他期限产品。保证收益型 产品和非保本浮动型产品平均最高预期收益率的峰值均落在产品期限为 6-12 个月产品上。3.3.2. 结构性理财产品2021 年结构性理财产品主要由银行发行为主,总共发行了 435 只。超过

34、90%的产品是由股份制银 行、国有行以及外资银行发行。结构性理财产品主要以挂钩指数为主,核心期限为 3-6 个月。银行发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中共四 种类型,分别挂钩股票、期货、现货价格和指数,其中挂钩指数的产品数量占比超过 1/2,达 66%, 挂钩期货的产品数量较少,仅占 1%。产品期限方面,银行发行的结构型产品期限主要为 3-5 个月,共 有 205 只。3.3.3. 理财子公司结构性理财产品2021 年,共有 6 家理财子公司发行结构性理财产品,为杭银理财、宁银理财、平安理财、招银理 财、光大理财和中邮理财。其中平安理财产品系列最多,共有 4 个系列产品。大部分结构性理财产品均挂钩指数。除

35、平安理财的悦享然和悦享尊挂钩基金,以及光大理财和中 邮理财的产品挂钩标的为黄金外,其余产品均挂钩指数。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期限较长,1 年以上的产品数量占比约 80%,其中 3 年以上的 就占 60%。4. 理财子公司产品4.1. 革故鼎新,养老理财正式推出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根据 2022 年“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 数据显示,“十四五”时期,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 20%,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当前, 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正处于从依靠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逐渐向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过渡的发展阶段, 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十四五”

36、规划提出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 系。养老金融是我国第三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曾于 2020 年 10 月表示,对 于养老金融改革发展,总的方针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抓现有业务规范,就是要正本清源,统一 养老金融产品标准,清理名不符实产品;另一方面是开展业务创新试点,大力发展真正具备养老功能 的专业养老产品,包括养老储蓄存款、养老理财和基金、专属养老保险、商业养老金等。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居民个人养老金融需求上升和养老第三支柱的快速发展成为银行 理财公司的重大发展机遇。大致上,养老理财的发展经历自主创设、清理整改、规范起步三个阶段。早在 2020 年理财子公

37、司成立之初,“养老型”的养老主题理财产品就已推出。彼时,工银理财、 中银理财、建信理财、交银理财、中邮理财、招银理财、光大理财和兴银理财等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 已经或计划推出养老理财系列产品,有的还将养老理财产品作为子公司开业首只产品。但由于当时监 管并未对养老理财出台具体政策指导,市场上存续的带有“养老”字样的理财产品鱼龙混杂,部分产 品的养老属性并不突出,产品期限较短,投资范围与一般固收类产品差异不大,产品有“养老之名” 但并无“养老之实”。2020 年中开始,监管部门窗口指导要求,银行及其理财子公司发行产品的名称中不得含有“养老” 二字,若发行含有“养老”字样的理财产品,须获得监管部门许可

38、。监管部门对养老理财产品的清理 与整改目的在于推动养老金融改革和发展,为日后统一养老金融产品标准、推动养老金融发展做准备。2021 年 9 月 10 日,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养老理财正式规范 起步。养老理财试点采取“四地四家机构”的形式开展,首批试点四个城市为武汉、成都、深圳和青 岛,工银理财面向武汉、成都两地,招银理财和建信理财面向深圳,光大理财面向青岛,四家试点机 构各推出了一款养老理财产品发售。2021 年 12 月 6 日,首批养老理财试点产品正式开售,标志着银 行养老理财“正规军”正式登上养老金融市场。此时,养老理财产品销售对象为持试点地区当地身份 证的符合

39、条件的个人投资者,且单一个人投资者购买的全部养老理财产品合计金额不超过 300 万元人 民币。2022 年,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迎来扩围。2 月 25 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扩大养老理财产品试点 范围的通知,自 2022 年 3 月 1 日起,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由“四地四机构”扩展为“十地十机 构”。在此前的武汉、成都、青岛、深圳四个城市基础上增加北京、沈阳、长春、上海、重庆、广州 六个城市。试点机构扩大到 10 家,除之前的工银理财、建信理财、光大理财、招银理财外,新增了 交银理财、中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邮理财、兴银理财和信银理财。新增的试点机构每家募集资金总 规模上限为 100 亿元,首批四家

40、试点机构募集资金总规模上限由 100 亿元提高到 500 亿元。此外,2 月 11 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贝莱德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明确 贝莱德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参与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试点城市为广州和成都,为首家可以发行养老理财的合资公司。此次扩容后,养老理财产品发行总规模上限从 400 亿元提高至 2700 亿元。预计养 老理财产品的发行和规模将进一步提升。首批试点的四只养老理财产品分别是“工银理财颐享安泰固定收益类封闭净值型养老理财产品” “建信理财安享固收类封闭式养老理财产品 2021 年第 1 期”“招银理财招睿颐养睿远稳健五年封闭 1 号固定收益类养老理财

41、产品”和“光大理财颐享阳光养老理财产品橙 2026 第 1 期”。首批四只养 老理财产品设计以安全策略为主,主要投向为固定收益类资产,并引入了目标日期策略、平滑基金、 风险准备金、减值准备等方式,进一步增强产品风险抵御能力。产品类型上,除了光大理财的产品为 混合类,其余三只均为固定收益类。产品期限上,四只产品均为五年期封闭式产品,投资期限较长, 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提前赎回,并通过分红设置,满足了一定流动性需求。产品投资起购金额为 1 元, 并且产品综合费率较低,仅收取管理费和托管费,无认购费、赎回费和销售服务费,其中管理费率仅 为 0.1%,工银理财的固定管理费率为 0。总体来说,首批养老理财

42、产品具有稳健性、长期性、普惠性等特点。(1)普惠性:低参与门槛和低综合费率整体来看,与普通理财产品相比,首批养老理财产品的综合费率较低。从费率结构上看,建信、 招银、光大的产品固定管理费仅收取 0.1%,而工银理财的产品管理费率为 0%;四只产品均不设置认 购费与销售服务费;四只产品均设置了提前赎回条件:即持有人因重大疾病或大额开支需求,在提供 材料证明的情况下,可以提前赎回,赎回费根据持有期不同阶梯性收取。另一方面,四只产品的起购 金额均为 1 元,门槛较低,强调作为养老理财产品,其普惠金融属性。(2)稳健性:稳健型投资策略与收益平滑基金设置在产品策略上,除了光大理财之外,其他三只养老理财产

43、品都是固收+策略的绝对收益导向产品, 投资比例设置上,固收类资产超 80%,权益和金融衍生品不超过 20%,光大的混合类养老理财产品投资权益的比例在 40%以内,其中,普通股市值敞口15%,相对来说也较为稳健。在风险保障上,除了 风险准备金之外,养老理财产品还专门设计了收益平滑基金、计提减值准备等,增强了产品的稳健性。值得一提的是,收益平滑基金是本次养老理财产品设计的最大特点。所谓收益平滑基金,是指当 产品投资业绩超过业绩比较基准时,将超出部分按照约定比例提取出来纳入收益平滑基金专项管理, 在产品业绩低于业绩基准时进行回补,以达到平稳净值波动的目的。具体的做法上,四只产品各有不 同,一是体现在

44、提取频率上,工银按年度提取,建信按月度提取,光大按日提取,招银则约定定期提 取。二是体现在提取比例上,多以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下限为标准,进行收益平滑基金的提取。工银 和招银的产品则更加细化,会根据产品业绩表现,对于高于业绩比较中枢的部分进行分段阶梯式提取。 光大理财的提取方式较为简单,即直接将超额收益的 50%进行提取。通过收益平滑基金的设置,能够 将产品的净值平稳在相对合理的区间,改善投资者的持有体验,但考虑到四只产品的投资属性都较为 稳健,预计未来产品的净值不会出现特别显著的波动,如后续提高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收益平滑基 金机制的设计效果可能会更加明显。(3)长期性与便利性:五年持有期与分

45、红设计目前来看,封闭期五年是目前银行理财市场上封闭时间最长的一类产品,体现了养老理财产品引 导投资者合理规划养老理财投资,树立长期投资、合理回报的投资理念。考虑投资者对流动性管理的 需求,产品也专门设计了相关流动性安排,除前面所提到的赎回条件外,四款产品均有现金分红设置。 在满足产品净值在 1 以上这个同一条件外,四家分红频率各有不同,工银理财约定成立满 2 年、可每 年分红,建信理财按月决定是否分红、招银理财按季度决定是否分红,光大理财没有明确分红频率。养老理财产品功能设计仍待完善,产品多样性、适配性略显不足。目前国际上主流的养老产品设计多采用目标日期策略和目标风险策略。目标日期策略基于投资

46、者 生命周期,考虑到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通过下滑路径的设计,随着目标 日期的临近,逐步降低权益类资产的配置占比,提升债券类资产的配置占比,进而匹配投资者风险偏 好变化。目标风险策略则明确了产品的风险等级设定,基于特定的风险偏好设定权益类资产、非权益 类资产的基准配置比例,或使用广泛认可的方法界定组合风险(如波动率等),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 基金组合风险。通过四只养老理财的产品说明书,我们发现对于养老理财的投资策略表述相对含糊,这四只养老 理财更接近于目标风险型产品,更贴近老年客群的养老理财需求。除了光大理财颐享阳光养老理财 产品橙这只产品外,剩下三只均是固定收益类产品,固

47、收类资产投资比较在 80%以上,产品设计注重 稳健收益,平滑产品波动,并且通过分红提供流动性保障,容易获得风险偏好较低的老年客群的青睐。 但对于年轻的投资群体而言,其具备承受较高风险和高波动的能力,对于养老产品的收益的要求也更 高,目前较为单一的养老理财产品较难满足年轻客群的养老理财需求。满足不同客群差异化养老需求,养老理财产品多样性与适配性有待提升。随着养老理财试点的进 一步扩展,未来养老理财产品需要更加精细化运作,首先对养老客群进行详细的用户画像划分,针对 不同年龄、财富状况、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力的人群做好市场调研,倾听消费者需求,在产品期限、 投资范围、投资策略、收益分配、风控机制、信息

48、披露等方面更加契合用户画像,设计出更加符合不 同客群需求的养老理财产品。4.2. 混合类产品运作比较产品体系的建设是各家理财子公司落实战略定位、实现差异化经营、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理财子公司通过梳理自身在客户、资金以及渠道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和能力边界,结合区位特点等因素,打造有特色的产品体系。现阶段,理财产品仍以固收类产品为主,理财子公司更倾向于通过混合类理 财产品布局权益类资产。混合类产品方面,我们发现实际产品运作中,部分理财子公司会根据混合类产品的含权比例梯度 划分产品团队分别管理,但含权比例信息难以从产品名称判断,需要从产品说明书披露中获得。我们 梳理截止至 2021 年 12 月

49、 31 日存续的混合类理财产品,全市场共有 3313 只,其中由理财子公司管理 运作的产品 1619 只。为了更好的进行产品对标,根据理财子公司混合类产品的产品说明书,我们进 一步统计有具体披露权益资产投资比例(含优先股)的 1076 只混合类产品情况。 对于银行理财机构而言,了解相同或相似含权资产比例的混合类产品的投资管理运作情况,能够 更好进行产品对标比较,区别不同产品与团队之间的投资管理能力。对于投资者而言,拆分不同比例 的含权资产可以更好的进行投资配置,根据个人风险偏好或对当前金融环境的理解,选择适合自己、 符合自己投资需求的混合类产品。统计发现,多数理财子公司含权资产以 10%为划分梯度进行产品创设,含权比例在 30%、40%和 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