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理论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优秀课件.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52225371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地关系理论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优秀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人地关系理论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优秀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地关系理论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优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地关系理论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优秀课件.ppt(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地关系理论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页,本讲稿共34页内容概要l1、人地关系理论研究的意义l2、生产力发展与人地关系理论的演变l3、不同地域的人地关系理念l4、经典的人地关系理论l5、人地关系理论与区域规划理念的创新第2页,本讲稿共34页1、人地关系理论研究的意义l所谓人地关系理论是指各种人文现象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即人们对自然环境在文化(包括经济)发展中作用的看法。它是人类文化系统的重要要素,是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的方式和强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l近代以来,人地关系日趋紧张。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思想对人类文明的繁衍和发展

2、意义重大。第3页,本讲稿共34页2、生产力发展与人地关系理论的演变l2.1 史前阶段 l这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时代,但透过原始宗教和神话传说,我们依然可以追寻到原始自然观的踪迹。l表现:原始宗教包括原始人群中普遍存在的自然崇拜、鬼魂崇拜、灵物崇拜以及占卜、巫术等,它是初民屈服于自然,或在自然的威力下软弱无力的表现;而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则反映出那个时代的人们对自由驾驭自然的向往。l原因:生产力水平的极其低下使人类在自然面前甚为被动。对于生产生活中的得失成败,人类都只能归因于自然界或某种超自然因素的力量,对它们人类除了深感神秘莫测,只有崇拜,而这种崇拜实际上就是乞求。但初民并不甘心做自然的奴隶,幻想中

3、的超人应运而生,他们在神话传说中不仅超脱了自然的束缚,而且束缚了为难人类的自然事物。第4页,本讲稿共34页2.22.2农业文明时代(文明之初到公元农业文明时代(文明之初到公元1616世纪初世纪初 )l人类逐渐从自然的约束中解放出来,走上了能动地改造和支配自然的道路。社会组织能力的增强、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所推动的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人在自然面前不再仅仅是乞求和幻想,人类正逐步克服地理环境的阻滞、利用自然界为自己服务。但是发展在起步阶段仍相对缓慢,人类还不能跨越或打破自然环境造成的阻隔,减少或消除其对文化发展的不利影响。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空间的活动也尚未全面地改变地理环境的面貌,地理环境对某一历史事

4、件、某一历史时期仍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自然观在这一阶段出现了暂时的平衡,但生产力水平的加速发展预示着人地关系的天平将进一步向人的一方倾斜。第5页,本讲稿共34页2.3近代工业文明(1)l地理大发现开辟了人类世界相互交流的新渠道,人类的足迹开始踏谝地球的各个角落,整个世界不可避免地连成一个整体,人类实现了认识和改造自然能力的又一次飞跃,人地关系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走出中世纪的黑暗,当人类用三百年时间经历了巨大社会变革和观念更新之后,工业革命发生了。正如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中所述,它产生了底特律郊外的大汽车厂,而且还使拖拉机在农田上奔跑,办公室里有了打字机,厨房里有了电器冰箱。它产生了新闻日报和电影

5、、地下铁路和DC3型飞机。这一切都表现出人类征服、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巨大潜能。终于,人类实现了摆脱自然束缚的梦想,开始沉醉于征服自然的胜利之中。第6页,本讲稿共34页2.3近代工业文明(2)l此后的二百年,在新的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社会生产力继续飞速发展,从表面上看,人类控制自然的能力仿佛大大超过了自然控制人类的能力,自然在依附于人类。不幸终于降临了,人类的观念发生了不该发生的变化,相当多的人自觉不自觉地认为:他们可以对自然界为所欲为,他们已经完全成为自然的主宰。当“第三次浪潮”向人类袭来,胜利的辉煌下却掩藏着无限危机。带着切肤的疼痛,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然观这一古老的命题。第7页,本讲稿共34页

6、2.4知识经济时代(1)l近现代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但也加剧了人与自然界的矛盾冲突。人口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已使人类把目光投向外层空间,人类进入了空间探索的时代。宇宙变得越来越广袤,而地球似乎日益缩小。当一只手已伸出地球,星际探索却传来这样的暂时结论,即在可以想见的未来中,人类还不可以找到一个地球以外的人间天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类还必须长久地依赖地球。终于,全球发出一个共同的声音,“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第8页,本讲稿共34页2.4知识经济时代(2)l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人探索的最重要的主题,人地和谐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追求。在心底,人们呼唤早日抛弃传统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7、的发展模式,为了后代人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们所能作出的最明智的选择。虽然,出于各种缘由,可持续发展仍然只是梦想,但无可辩驳的是,自然观正逐步迈入人地和谐共处的新阶段。第9页,本讲稿共34页3、不同地域的人地关系理念(1)l形形色色的自然观不仅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蕴含着地方文化精神的作用。自然观在空间的分异固然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密切相关,但也与地方文化理念的差异相关联。如果说,初民的自然观都表现出对自然的恐惧与依附,较少地域差别;那么至迟在农业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地域、各民族自然条件、经济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差异,逐步形成了自然观的地域分化。第10页,本讲稿共34页3、不同地域的人

8、地关系理念(2)l地处东地中海的希腊,虽然也有天人和谐说,但希腊哲人更擅长与将自然作为外在于人类的、独立的认识对象,形成较为发达的自然哲学。例如,柏拉图的“理念说”,把理念世界与感性世界对立起来,把理念世界理解为外部世界的普遍性、统一性方面,而把感性世界理解为外部世界的个别性、多样性方面。这种主客两分,将自然对象化的观念,成为近代西方思维的起点。第11页,本讲稿共34页3、不同地域的人地关系理念(3)l处于自然经济和宗法制度氛围中的东方民族更习惯将自然与人置于一个彼此相连的大系统中思考两者间的关系。例如孕育于中国较封闭的大陆性地理环境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就是一个典型。l庄子齐物篇:“天地与我共

9、生,而万物与我为一”。l荀子:“制天命而用之”l易传主张天人协调l刘禹锡:“天与人交相胜耳”l张载正蒙乾称篇:“民胞物与”l“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第12页,本讲稿共34页3、不同地域的人地关系理念(4)l中世纪的西方,科学是神学的婢女,人们饱受自然力量的摧残和压迫;但文艺复兴运动推动着人文主义和科学精神的觉醒。高扬的“人性”大旗使人居于万物之灵的优势地位,飞速发展的科学则成为认识和征服自然的锐利武器。笛卡儿发展了精神与物质截然相分的二元论,认定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各行其是,只依自身规律行事。这引导近代西方文明走向与自然

10、的分离和对立。正如阿尔戈尔在濒临失衡的地球里所写,“按照笛卡儿的解释,我们与地球无关,有权将地球视为一堆无生命的资源,可以随意掠取。”而以后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为人类开发自然、征服自然提供了更为锐利的工具。近代西方创造了无以伦比的丰硕物质成果,但也蕴藏着深重的环境危机。第13页,本讲稿共34页3、不同地域的人地关系理念(5)l按照“天人合一”原理生活的东亚人未能自发地走出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轨道,停留在“前发展”的原始农业社会或“低发展”的高度农业社会;而西方文化从主体与客体两分的思路出发,将人与自然离析开来,对立起来,从而走向征服自然、向自然索取的路径,率先跨入”高发展”的工业社会,开

11、辟了文明史的新纪元。但工业文明在造就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很少注意自然资源的养护与再生,并使经济活动规模超过环境的承受程度,带来了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第14页,本讲稿共34页3、不同地域的人地关系理念(6)l过去西方人“相信对环境的征服是上帝的意旨、上帝的计划”,这种信念激励着西方资本主义强国创造了今天的辉煌。但危机四伏的今天,当我们重温汉儒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也许“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一无也”(春秋繁露立天神)的论断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第15页,本讲稿共34页3、不同地域的人地关系理念(7)l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12、中教导我们,“我们必须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能象征服者统治异族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它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随着人类文化和文明的进步,“那种把精神和物质、人类与自然、灵魂与肉体对立起来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愈不可能存在了”。无疑,在地方文化系统中导入这种正确的自然观对于地方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这也是人地关系理念融合的基本要求。第16页,本讲稿共34页4、经典的人地关系理论l4.1 环境决定论l4.2 可能论l4.3 适应论l4.4 文化决定论l4.5 协调论第1

13、7页,本讲稿共34页4.1 环境决定论(1)l早期的环境决定者认为,地理环境影响着人的体格、气质和精神。古希腊思想家强调气候和海洋对人类的影响,古代中国的思想家则重视水土的作用。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气候决定论的代表,例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寒冷地区的民族勇敢无畏,但缺乏智慧和技术;亚洲人很聪明,但缺乏勇敢进取的精神;居住在两者之间的希腊民族兼具两者的优点,所以能自立,而且能够统治其他民族。柏拉图则有海洋决定论思想,他认为海洋使“国民的思想中充满了商人的旗帜,以及不可靠的、虚伪的性格”第18页,本讲稿共34页4.1 环境决定论(2)l法国政治哲学家孟德斯鸠(Mo

14、nlesquieu)是环境决定论发展中的承上启下者。他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把地理环境的作用归纳为自然条件与人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以及与法律和国家政治的关系,认为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土壤等将影响着人的性格与感情。以他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还认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不是“神的意志”,而是地理环境。以后,黑格尔将地理环境看作是精神的舞台,是历史的“主要的而且必要的基础”,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历史进程;英国历史学家巴克尔在其历史学基本框架中认为,地理、气候条件影响人的生理,生理差异导致人的不同精神和气质,从而有不同的历史进程。第19页,本讲稿共34页4.1 环境决定论(3)l正式把环境决定论系统应用到地理学

15、中,创立一种学派的是李特尔的弟子、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F.Ratzle)。在他的代表作人类地理学一书中,他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类活动、发展和分布与生物一样都受环境的限制,环境“以盲目的残酷性统治着人类的命运”;而各地区的人类活动特征决定于各国地理环境的性质。显然,在这里,环境必然地决定着人类的命运。以后,拉采尔的学生森普尔(E.C.Semple)将这一思想传播到美国,广为传扬。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以外因代替内因,过分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他提出的“生存空间”的概念更受到广泛谴责,但他对人文地理学的贡献也不应完全抹煞。第20页,本讲稿共34页4.1 环境决定论(4)l马克思曾经指出

16、,“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历史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基本事实就是这些个体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任何历史记载都应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普列汉诺夫则进一步从地理环境影响社会历史的具体方式上阐述其唯物史观,他特别重视“自然界对社会生产力状况的影响,并且通过生产力状况对人类的全部社会关系以及人类的整个思想上层建筑产生影响”;“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是一种可变的量。被地理环境的特征所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增加了人类控制自然的能力,因而是人类对于周围的地理环境发生了一种新的关系”。自然环境之作为人类历史运动中一个重

17、要的因子,不仅是由于他对人性的影响,而且由于它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第21页,本讲稿共34页4.1 环境决定论(5)l由此看来,评价环境决定论必须分析地理环境以什么途径影响人类社会。那种通过环境影响种族的生理、心理来解释环境在文化发展中决定作用的理论,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显然是唯心的、错误的;而唯物史观的地理环境决定论诉诸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特别是生产力,从而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其合理性。因为人类社会一旦形成,就有了自己的内在发展的规律,对一切环境限制和环境变化都会主动地适应,这无疑是符合历史事实的科学解释。第22页,本讲稿共34页4.2 可能论(1)l可能论,亦称或然论。法国地理学

18、家维达尔白兰士(P.Vidal de la Blache)是这一学派的重要代表。他认为自然为人类的居住规定了界限,并提供了可能性;但是人们对这些条件的反映和适应则根据他们自己的传统和生活方式而不同。人类生活方式不完全是环境统治的产物,而是各种因素(社会的、历史的和心理的)的复合体。同样的环境可以产生不同的生活方式,环境包含许多可能性,对它们的利用完全取决于人类的选择能力(James,1982)。因此,可能论者认为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环境并不是唯一起作用的因素,人自身也是积极因素,具有选择能力。自然环境为人类活动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但人类自身的条件和选择方使可能性变为现实。第23页,本讲稿共34页

19、4.2 可能论(2)l维达尔的学生让白吕纳(J.Brunhes)指出:“自然是固定的,人文是无定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常随时代而变化”。他还在人地学原理一书中将人类在地球表面活动的基本事实分为三纲六目,具体阐释人地相关原理。他提出的人地关系认识的“心理因素”也是“感性地理”与“行为地理”的最早认识来源。1922年,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历史学教授吕西安费弗尔(L.Felvre)称这种理论为“或然论”,并将维达尔、白吕纳的论点归纳为:“世界并无必然,到处都存在着或然。人类作为机遇的主人,正是利用机遇的评判员”。第24页,本讲稿共34页4.2 可能论(3)l可能论并未彻底解释人地关系,不过是以心理因素作为

20、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之间的中介。白吕纳认为,心理因素是地理事实的源泉,是人类与自然的媒介和一切行为的指导者。“心理因素是随不同社会和时代而变迁的;人们可以按心理的动力在同一自然环境内不断创造出不同的人生事实”。但问题是心理因素又如何解释呢?如果心理因素是最终原因,必然走向唯意志论:如果心理因素仍要到地理环境中去寻觅,则又回到了唯心史观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因此,或然论仍旧未能摆脱把人地关系看成是因果链的思想怪圈。第25页,本讲稿共34页4.3 适应论l适应论者承认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的活动具有直接影响,同时,人类对于自然环境也有适应能力。达尔文和拉马克就曾通过对某些常见的、但往往被人忽视的生物现象的细心

21、观察和研究,得出了自然环境对于人体有必然影响的结论。适应论者并不认为,自然环境必然地决定人类的文化发展,也不否认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它与或然论的观点不同,认为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是一种客观需要,而不是或然论者所说的“心理因素”。相应地,或然论强调的适应是主动的,而适应论的适应则是被动的。第26页,本讲稿共34页4.4 文化决定论(1)l文化决定论者认为,虽然自然环境对于早期阶段或文化发展进程缓慢的人类社会或社团具有较强的影响,但技术进步才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这种进步加强了人对自然环境的控制。因此,有人认为环境影响是一种逐渐减小的力量,而文化的限制因素目前正在增长。文化可以积累,并能长期延续;不同

22、文化以不同速度发展,分别创造了具有各自特殊机会和限制条件的文化环境(德伯里,H.J.,1988)。在工业文明阶段,人类对自然的疯狂索取,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这种自然观的影响。第27页,本讲稿共34页4.4 文化决定论(2)l征服自然论是文化决定论走向极端的表现形式。人类能够战胜自然的思想可以在古代思想家那里找到其渊源。例如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圣经中关于神为人类创造天地,人利用万物、主宰和统治万物的表述。近代英国哲学家培根和洛克更进一步把这种思想推向轰轰烈烈的实践。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鼓舞着人类向大自然开战,他认为人类为了统治自然需要认识自然,科学的真正目的就是认识自然奥秘,从而找到征服

23、自然的途径。洛克则指出:“对自然的否定就是通往幸福之路”。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是一部人类不断深入广泛地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历史,整个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就是不断应用科技向大自然进攻的历史。到了20世纪,工业社会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如此辉煌,以至几乎没有什么自然条件可以阻挡人们为满足自己不断增长的需求而去向地球索取。征服自然论盛极一时。第28页,本讲稿共34页4.4 文化决定论(3)l不言而喻,征服自然的思想及其实践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曾经起到伟大的促进作用,而科学技术本身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手段。但征服自然论如果不是用适当的观念形态来指导科学技术的指向和应用,则会导致滥用自然并

24、最终受到大自然的报复,每一个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史上几乎都曾违反自然规律,掠夺式开发资源,污染环境,从而导致了严重环境问题,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当代人类面临的资源枯竭、环境退化、人口膨胀等全球性问题,应当说也与这种观念不无关系。第29页,本讲稿共34页4.5 协调论(1)l协调,即和谐,起源于希腊文字havmonia,意即联系、匀称,是指客观事物诸方面的配合和协调,或指自然界多样性中的统一。自古以来,许多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都认为自然界各种不同事物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和相互制约性。在地理学中,谋求人地关系协调的思想也由来已久。第30页,本讲稿共34页4.5 协调论(2)l协调论逐步摆脱了以往人地关

25、系思想中把人和地简化为因果链的两端,纠缠于谁决定谁的思想怪圈。协调论认为人地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巨大系统,它与所有系统菌服从以下规律:1)系统内部各因素相互作用;2)系统对立统一的双方中,任何一方不能摆脱另一方而孤立存在;3)系统的任何一个成分不可无限制地发展,其生存与繁荣不能以过分损害另一方为代价,否则自己也就会失去生存条件。因此人与自然应该“互惠共生”,只有当人类行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完整时才是正确的,保护生态环境也是保护人类自身的客观要求。第31页,本讲稿共34页4.5 协调论(3)l协调论思想的崛起虽仅有数十年,但影响深远。著名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就是在协调论指导下提出的。各国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亦已结合具体实际,制定了许多政策和法规文件。人们期盼,人类文化能在这个我们共有也仅有的星球上延续和发展。第32页,本讲稿共34页5、人地关系理论与区域规划理念的创新l1)人地关系理论与区域规划发展的关系l2)正确的人地关系理论引导适合的区域规划l3)区域规划中人地关系理念的体现无处不在l4)区域规划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3页,本讲稿共34页课堂讨论l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地关系协调第34页,本讲稿共3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资格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