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管理人员培训教材.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2200225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税收管理人员培训教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税收管理人员培训教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税收管理人员培训教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税收管理人员培训教材.doc(3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税收管理人员培训教材目 录一、 税收管理员与税收管理员制度(一) 税收征管工作的基本目标(二) 税收管理员(三) 税收管理员制度(四) 税收管理员纳税服务规范二、 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分析(一) 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原则的差异分析(二) 收入确认的差异分析(三) 扣除确认的差异分析(四) 特殊业务的差异分析三、 国税税收政策与法规(一) 增值税法规与政策(二) 消费税法规与政策(三) 企业所得税法规与政策五、 企业所得税管理(一) 汇总合并纳税企业管理(二) 总机构管理费的管理(三)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四) 取消审批后续管理(五) 财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六、 减免税管理(一) 减免税管理

2、概述(二) 减免税的申请、申报和审批实施(三) 减免税的监督管理(四) 减免税的备案七、 税收征管法与税收征管规程(一) 税务管理(二) 征收管理(三) 税务稽查(四) 税收法制(五) 税务执行八、 税源管理与纳税评估(一) 税源管理的意义(二) 税源管理的方法(三) 纳税评估九、 税源调查及统计分析(一) 税源调研报告、动态、信息的写作(二) 经济与税源关系统计分析十、 税务信息化知识(一) Windows2000操作系统(二) Word文字处理(三) Excel电子表格(四) PowerPoint演示文稿(五) 计算机网络基础(六) 税收管理信息化思路 培训目标一是通过培训和学习,使税收管

3、理员认真学习和领会税收管理员制度;二是通过培训和学习,使税收管理员熟悉会计准则内容和企业会计核算方法,掌握会计制度和税法之间的差异,处理有关税收管理业务问题;三是通过培训和学习,使税收管理员精通各税政策与法规,熟练计算各种税;四是通过培训和学习,使税收管理员了解税收征管流程的有关内容,熟悉户籍管理、税源管理和税源监控的基本任务,掌握其基本方法,重点是精通纳税评估的基本原理、指标体系以及评估方法;五是了解税源与经济的统计分析方法,学会编制税源调查报告等。 一、税收管理员与税收管理员制度 (一)税收征管工作的基本目标 建立和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是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举措。2010年前我国要实

4、现“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税收征管模式。“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体现了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在税收征管工作中的基础地位。纳税人依法自行申报纳税是其法定义务,税务机关依法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是行政执法的组成部分,二者共同构成了税款证收的基本环节。“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进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强化管理手段。这是实行税收专业化管理的依托,必须做到专业化与信息化的有机结合。“集中征收”,是指地域上相对集中地受理审核申报纳税资料和征收税款。税款的集中征收是与机构、人员、办税场所的相对集中联系在一起的。“重

5、点稽查”,强调的是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打击作用,突出重点,严厉查处各种涉税违法案件,增强威慑力。“强化管理”,既是对税收征管的总要求,贯穿于税收征管模式规定的各个管理环节,也是对应于征、管、查分工,强调要加强税源管理。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是税收征管工作的基本目标。具体包括:一是执法规范。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确保各项税收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征收率高。依据税法和政策,通过各方面管理和服务工作,使税款实征数不断接近法定应征数,保持税收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进一步适当提高宏观税负,即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是成本

6、降低。既要降低税务机关征税成本,又要降低纳税人纳税成本;四是社会满意。有效发挥税收作用,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税务形象日益改善。 (二)税收管理员 1税收管理员的概念税收管理员是基层税务机关及其税源管理部门中负责分片、分类管理税源,负有管户责任的工作人员。我国税务系统曾经长期实行税务专管员制度,过去专管员工作的基本特点是“一人进厂,各税统管,征、管、查集于一身”,存在个人说了算、权力不受制约的弊端。在税收体制改革过程中,我国曾对专管员制度进行了改革形成现在“征、管、查”三分离征管模式,但改革并不是放弃或削弱税源管理,专管员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税源状况比较了解以及税源管理责任明确的优点

7、应该继续发挥。建立完善的税收管理员制度可以完善事前、事后监控机制,确保税源、税基管理有新突破;可以加强户籍管理,强化对纳税人的动态管理;可以全面掌握情况,有利于实行税收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可以密切征纳双方关系,更好地开展“零距离”、贴近式、深层次的纳税服务;可以及时充分了解纳税人涉税信息,有利于减少大案要案的发生,把大案要案消灭于萌芽状态;可以进一步提升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2税收管理员工作职责(l)宣传贯彻税收法律、法规和各项税收政策,开展纳说服务,为纳税人提供税法咨询和办税辅导;督促纳税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足额申报纳税、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加强账簿凭证管理。(2)调查核实分管纳税人税务登

8、记事项的真实性;掌握纳税人合并、分立、破产等信息;了解纳税人外出经营、注销、停业等情况;掌握纳税人户籍变化的其他情况;调查核实纳税人纳税申报 (包括减免缓抵退税申请,下同)事项和其他核定、认定事项的真实性;了解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的基本情况。(3)对分管纳税人进行税款催报催缴;掌握纳税人的欠税情况和欠税纳税人的资产处理等情况;对纳税人使用发票的情况进行日常管理和检查,对各类异常发票进行实地核查;督促纳税人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安装、使用税控装置。(4)对分管纳税人开展纳税评估,综合运用各类信息资料和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查找异常,筛选重点评估分析对象;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做出初步判

9、断;根据评估分析发现的问题,约谈纳税人,进行实地调查;对纳税人违反税收管理规定行为提出处理建议。(5)按照纳税资料“一户式”存储的管理要求,及时采集纳税人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等相关信息,建立所管纳税人档案,对纳税人信息资料及时进行整理、更新和存储,实行信息共享。(6)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3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要求(1)税收管理员要严格按照所在税务机关规定的管户责任和工作要求开展工作;严格执行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履行岗位职责,自觉接受监督。(2)税收管理员要增强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认真落实各项纳税服务措施,提高服务水平;依法保护纳税人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尊重和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3)

10、税收管理员不直接从事税款征收、税务稽查、审批减免缓抵退税和违章处罚等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在交通不便地区和集贸市场可以由税收管理员直接征收零散税收的,要实行双人上岗制度,并严格执行票款分离制度。(4)税收管理员实行轮换制度,具体轮换的时限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税收管理员开展下户调查、宣传送达等各类管理服务工作时,应按所在税源管理部门的工作计划进行,避免重复下户,注重减轻纳税人负担;对纳税人进行日常检查和税务约谈时,一般不少于两人;送达税务文书时,要填制税务文书送达回证。(5)税收管理员在加强税源管理、实施纳税评估时,要将案头分析与下户实地调查工作相结合,案头分析与实地调查结果要提交工作

11、报告并作为工作底稿归档。(6)税收管理员发现所管纳税人有下列行为,应向所在税源管理部门提出管理建议: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情况发生变化,已不具备一般纳税人资格的;未按规定开具、取得、使用、保管发票等违章行为的;未按期申报纳税、申请延期申报和延期缴纳税款或催缴期满仍不缴纳税款的;欠税纳税人处理资产或其法定代表人需要出境的;未按规定凭税务登记证件开立银行账户并向税务机关报告账户资料的;未按规定报送财务会计制度备案表和会计核算软件说明书的;未按规定设置账簿、记账凭证及有关资料的;未按规定安装使用税控器具及申报纳税的;经纳税评估发现申报不实或税收定额不合理的;发现企业改组、改制、破产及跨区经营的;经调查不符

12、合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条件的;纳税人有违章行为拒不接受税务机关处理的;发现纳税人与关联企业有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业务往来结算价款、费用等行为的;其他税收违章行为。 (7)税收管理员发现所管纳税人有下列行为,应提出工作建议并由所在税源管理部门移交税务稽查部门处理:涉嫌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抗税以及其他需要立案查处的税收违法行为的;涉嫌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其他发票违法犯罪行为的;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税务检查的。 (三)税收管理员制度 1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含义税收管理员制度是税务机关根据税收征管工作的需要,明确岗位职责,落实管理责任,规范税务人员行为,促进税源管理,优化纳税服务的基础工作制度。税收管理

13、员制度改变了过去专管员“一人进厂,各税统管;征、管、查集于一身”的模式。按征、管、查分离的原则,税收管理员不再直接负责税款征收、涉税审批、涉税案件稽查等工作。同时,对税收管理员实行“属地管理、责任到人、考核到位”的办法。新的税收管理员制度加强了对企业的管理和服务,搭建了税企的联系、沟通机制,对堵塞管理漏洞、保障税款及时足额入库起到重要作用。2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原则实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应遵循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属地管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3税收管理员的管理监督(1)基层税务机关及其税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的管理与监督,定期听取税收管理员的工作汇报,研究分析税源管理工作中存

14、在的问题,总结“管户”工作经验,组织信息交流,加强对税收管理员日常工作的指导与检查。实行税收管理员岗位定期轮换制度。(2)基层税务机关要充实税收管理员力量,选拔熟悉税收业务、具备一定的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知识、责任心强、素质较高的税务人员担任税收管理员。(3)基层税务机关及其税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注重提高其税收政策、财务会计知识水平和评估分析能力,不断提高税收管理员的素质。(4)税收管理员玩忽职守或徇私舞弊,构成违纪行为的,由税务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4税收管理员分级分类管理税收管理员应引入“能级管理”机制,按照税收管理

15、员自身能力的不同、从事工作岗位任务轻重、责任大小的不同分级分类管理、以能定级。对不同能级的管理员制定相应的工作指南和作业标准,同时对每个管理员的工作情况和过程进行逐项记录,实行“工作底稿”制度。使工作具有可操作性与可控制性。基层税务机关应加强对税收管理员工作业绩的考核,通过能级管理等激励机制,鼓励其增长才干,积累经验,成为税源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5税收管理员的信息化管理各级税务机关要把税收管理员的各项工作纳入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手段加强管理工作过程的考核、监控。同时,应用现有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信息开展工作。6税收管理员的培训管理各级税务机关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税收管理员培训,不断提高其综合

16、素质,以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 (四)税收管理员纳税服务规范 为规范和优化纳税服务,健全纳税服务体系,加强税收征管,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并颁布了纳税服务工作规范(试行)国税发2005165号。1纳税服务的概念和原则(l)纳税服务的概念纳税服务,是指税务机关依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税收征收、管理、检查和实施税收法律救济过程中,向纳税人提供的服务事项和措施。纳税服务是税务机关行政行为的组成部分,是促进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和税务机关依法诚信征税的基础性工作。(2)纳税服务的原则纳税服务以聚财为国、执

17、法为民为宗旨,坚持依法、无偿、公平、公正的原则,促进纳税遵从,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2公开办税制度税务机关要坚持公开办税制度。公开内容主要有: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管理服务规范;税务检查程序;税务违法处罚标准;税务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受理纳税人投诉部门和监督举报电话;税务人员违反规定的责任追究;税务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许可行政审批项目;税务行政收费标准;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的程序、标准;实行定期定额征收的纳税人税额核定情况等。3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国家税务局与地方税务局应当加强协作配合,互通信息,积极开展联合检查,共同办理税务登记和评定纳税信用等级。4纳税服

18、务内容(l)税收宣传。税务机关应当广泛、及时、准确地向纳税人宣传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普及纳税知识。根据纳税人的需求,运用税收信息化手段,提供咨询服务、提醒服务、上门服务等多种服务。(2)税务事项公告。税务机关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对设立登记、纳税申报、涉税审批等事项进行提示,对逾期税务登记责令限期改正、申报纳税催报催缴等事项进行通知,对欠税公告、个体工商户核定税额等事项进行发布。(3)办税辅导。税收管理员对于设立税务登记、取得涉税认定资格的纳税人,应当及时进行办税辅导。对于纳税信用等级较低的纳税人,给予重点办税辅导。(4)税务机关应当根据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在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税款征

19、收、税务检查、涉税审批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促进税收信用体系建设。税收管理员应当通过开展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工作,结合纳税评估,帮助纳税人加强财务核算,促进依法诚信纳税。(5)税收援助。税务机关应当在明确征纳双方法律责任和义务的前提下,对需要纳税服务援助的老年人员,残疾人员,下岗人员,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纳税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税收援助,到纳税人生产、经营场所进行办税辅导或为其办理有关涉税事项。有条件的税务机关,应当组织开展纳税服务志愿者活动,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纳税人解决办税困难。(6)税务咨询。税务机关、税务人员在接受纳税咨询时,应当准确、及时答复。对于能够即时准确解答的问题,给予当场答复

20、;对于不能即时准确解答的问题,限时答复,并告知纳税人答复时限。具体各类答复时限,由省级税务机关规定。(7)审批效率。税务机关要依法设置和规范涉税审批制度,合理精简审批程序和手续,简化纳税人报送的涉税资料,加强涉税审批的事后检查和监督。(8)日常检查服务。(9)税收法律救济服务。税收管理员应当根据管户责任和管事要求,加强与所负责纳税人的联系与沟通。告知纳税人联系方式、岗位职责、服务事项和监督方法;向纳税人提供提醒告知、宣传咨询、援助服务、预约服务等服务方式;了解纳税人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生产经营情况;征询和反映纳税人的意见、建议;帮助纳税人解决纳税困难。 参考书目1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

21、路,美DennisCoon,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2动机论:迈向21世纪的动机心理学研究,张爱卿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3心理学新论,李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4税务心理学,王力编著,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年5税收与税收犯罪,何秉松主编,中信出版社,2004年 二、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分析 随着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我国财务制度、税收核算逐渐与国际接轨,已经从以前单一的财务会计、税收核算向复杂的、更体现企业经营特色的、财务、税收相分离的方向转变,税务人员一下子难以透过复杂的经济现象看清其蕴涵的税收变化,税源、税基管理监控更加困难,同时许多企业开始实行财务、会计电算化

22、管理,会计主管委派制、会计核算集中制,但基层税务人员的信息技术运用水平却与此形成落差,更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复杂多变的纳税环境,对税收管理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仅有税务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加大会计知识学习的力度。 (一)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原则的差异分析 1会计制度体系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基本原则;熟悉企业基本会计准则与企业具体会计准则;了解会计制度及补充规定,主要包括: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保险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2会计制度原则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确认、计量的一般原则;起修正作用的原则。3税收制度原则及其与会计制度原则的差异分析流转税销售额(营业额)确认原则;进项税额扣

23、除原则;企业所得税收入确认原则;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原则。 (二)收入确认的差异分析 1商品销售收入确认的差异分析(1)会计制度中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条件。企业已将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计量。上述四个条件非常典型地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核算原则。(2)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3)售后回购业务的会计处理。(4)税收制度对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及其与会计制度差异分析。2建造合同收入确认的差异分析(l)建造合同收入的会计处理。(2)税收制度对建造合同收入

24、的确认及其与会计制度差异分析。(三)扣除确认的差异分析1存货业务的处理存货业务的会计处理;存货业务的税务处理及其与会计制度的差异分析。2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业务的处理固定资产的标准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固定资产的计价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在建工程业务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特别注意在建工程试运行收入会计核算时不确认收入,减少在建工程成本,试运行成本增加在建工程成本。3无形资产业务的处理无形资产的概念、特点、确认;无形资产的计量;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无形资产期末计价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无形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4“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的处理5

25、工薪费用和三项费用的会计处理6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税务处理及其与会计制度的差异分析7坏账准备和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税务处理及其与会计制度的差异分析8其他费用的处理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捐赠和赞助支出;佣金和其他支出。 (四)特殊业务的差异分析 1债务重组业务(1)债务重组的概念和方式。(2)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3)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4)债转股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5)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6)混合重组方式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2投资业务(1)短期投资的会计处理、税务处理及其与会计制度的差异分析。(2)长期股

26、权投资(成本法)的会计处理、税务处理及其与会计制度的差异分析。(3)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会计处理、税务处理及其与会计制度的差异分析。(4)债权投资的会计处理、税务处理及其与会计制度的差异分析。(5)委托贷款的会计处理、税务处理及其与会计制度的差异分析。3非货币性交易业务(l)无补价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税务处理及其与会计制度的差异分析。(2)有补价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与判断、有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如何确认收益。 思考题1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是怎样的关系?2收入的会计核算规定与税法规定有哪些差异?3扣除项目的会计核算规定与税法规定有哪些差异?4各种特殊业务的会计核算规定与税法规定有哪些差异?

27、三、国税税收政策与法规(备注:本节内容不要求地方税务局系统税收管理员掌握)(一)增值税法规与政策1征税对象增值税的征税对象是货物和加工、修理修配劳务。2征税范围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主要在于与营业税征税范围的划分。3增值税基本规定(1)视同销售货物的税收政策规定。(2)混合销售行为的税收政策规定。(3)兼营非应税劳务的税收政策规定。(4)其他规定。4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1)纳税人的基本规定。(2)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划分。(3)扣缴义务人。境外的单位或个人在境内销售应税劳务而在境内未设有经营机构的,其应纳税款以代理人为扣缴义务人;没有代理的人,以购买者为扣缴义务人。5税率和征收率(1)17税率

28、的适用规定:纳税人销售或者进口货物,除适用13税率和出口货物外,税率为17。纳税人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税率为17。(2)13的税率的适用规定。(3)纳税人出口货物,税率为零;但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4)6%的征收率的适用。(5)4的征收率。6应纳税额计算(1)增值税应纳税额计算方法一般纳税人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进口货物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2)销售额的基本规定掌握不同销售方式下销售额的确定和特殊项目的处理;核定销售额的情形和方法;混合

29、销售行为和兼营非应税劳务销售额的确定;合并定价方法下销售额的确定。(3)销项税额销项税额的计算。销项税额的扣减:一般纳税人因销货退回或折让而退还给购买方的增值税额,应从发生销货退回或折让当期的销项税额中扣减。(4)进项税额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从销售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从海关取得的完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购进农业产品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运输费用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废旧物资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购进固定资产。用于非应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用于免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非正常

30、损失的购进货物。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进项税额的扣减(5)减税免税直接免税项目;先征后返、先征后退、即征即退项目;减税项目;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还增值税;起征点7增值税的管理增值税作为我国主体税种,税收收入约占全部税收的50,加强增值税的征收管理意义重大。近年来,各级税务机关以进一步完善“一窗式”管理为龙头,加强农副产品收购发票、废旧物资收购发票、货物运输发票、海关代征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及税务机关为小规模纳税人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推动增值税管理水平上了新台阶。目前,增值税管理的基本方针是“以票控税、网络比对、税源监控、综合管理”。以票控税就是通过发票

31、掌握控制企业的进销项或者营业收入;网络比对是指纳税人使用税控器具开具发票并凭卡计税,税务机关通过网络比对验证发票是否缴税;税源监控是指要对税源进行全方位管理;综合管理是指各种管理手段和各税种管理要互相协调与配合。(二)消费税法规与政策1消费税的征收范围2消费税的纳税人生产应税消费品的纳税人;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纳税人;进口应税消费品的纳税人。3消费税的税目、税率4消费税的计税依据5消费税的纳税环节6消费税的税收优惠7消费税税额的计算实行从价定率方法计算应纳税额;实行从量定额方法计算应纳税额。8掌握汽油、柴油消费税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国税发2005133号)(三)企业所得税法规与政策1纳税人取得

32、应税所得、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境内企业或者组织。2税率基本税率为33%,两档优惠税率为27、18。3计税依据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1)收入总额。销售(营业)收入的确定;特殊收入的确定。(2)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基本扣除项目;限制扣除项目;直接扣除项目;不得扣除项目。4资产的税务处理(1)固定资产折旧的税务处理;无形资产的计价和摊销。(2)递延资产的摊销。(3)股权投资的税务处理。投资时分为销售资产和投资两项业务。股权投资所得的含义:从税后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中分配的;分配支付额超过被投资方税后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的,作为投资回收和投资转让所得。股权投资所得的确认时间:被投资企业在会计

33、上作利润分配处理时。分得非货币性资产的的价值确定:股权票面价值、其他公允价值。分回后的税务处理:高于被投资企业适用税率的,补税。被投资企业分配非货币性资产的税务处理:销售资产和分配利润。转让时,股权投资转让所得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股权投资转让损失可以在税前扣除,但不得超过当年股权投资收益和投资转让所得之和,超过部分无限期向以后年度结转。(4)整体资产转让。转让方:原则上分解为资产销售和投资两项业务;但非股权支付额不高于所支付股权票面价值20,可暂不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受让方:后一种情形下,其受让资产成本以转让方原持有资产的账面净值确定。(5)整体资产置换。双方原则上都应分解为资产销售和资产购

34、买两项业务;但交易补价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不高于25,双方可不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后一种情形下,换入资产成本以换出资产的原账面净值为基础确定。(6)合并业务。一般处理:被合并企业视为资产转让;合并企业按评估确认价值,不得结转弥补被合并企业的亏损;计算股份回购所得与损失;股东视为清算分配。特殊处理。(7)分立业务。一般处理:被分立企业视为资产转让;分立企业按评估确认价值,不得结转弥补被分立企业的亏损。特殊处理。5税收优惠政策技术所得优惠;新办“三产”优惠;利用“三废”优惠;困难性减免;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优惠;社会性减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优惠;企事业单位改制优惠;其他优惠。 四、地税税收政策与

35、法规 (备注:不要求国家税务局系统税收管理员掌握本节内容)(一)营业税1征收范围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2掌握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3熟练掌握营业税税率4计税依据营业税计税依据是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的营业额、转让无形资产的转让额或者销售不动产的销售额,统称为营业额。它是纳税人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包括在价款之外取得的一切费用。5掌握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一般规定和特殊规定6精通税收优惠政策和应纳税额的计算(二)企业所得税1纳税人取得应税所得、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境内企业或者组织。2税率基本税率为33%;两档优惠税率为27、18。3熟练掌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收入总额

36、:销售(营业)收入的确定和特殊收入的确定。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基本扣除项目;限制扣除项目;直接扣除项目;不得扣除项目。4资产的税务处理固定资产的折旧;无形资产的计价和摊销(注意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递延资产的摊销。5股权投资的税务处理投资时:分为销售资产和投资两项业务。分配时:(1)股权投资所得的含义:从税后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中分配的;分配支付额超过被投资方税后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的,作为投资回收和投资转让所得。(2)股权投资所得的确认时间:被投资企业在会计上作利润分配处理时;(3)分得非货币性资产的的价值确定:股权票面价值、其他公允价值;(4)分回后的税务处理:投资方企业适用

37、税率高于被投资企业适用税率的,补税;(5)被投资企业分配非货币性资产的税务处理:分为销售资产和分配利润两项业务。转让时:股权投资转让所得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股权投资转让损失可以在税前扣除,但不得超过当年股权投资收益和投资转让所得之和,超过部分无限期向以后年度结转。6整体资产转让转让方:原则上分解为资产销售和投资两项业务;但非股权支付额不高于所支付股权票面价值20,可暂不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受让方:后一种情形下,其受让资产成本以转让方原持有资产的账面净值确定。7整体资产置换双方原则上都应分解为资产销售和资产购买两项业务;但交易补价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不高于25,双方可不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后

38、一种情形下,换入资产成本以换出资产的原账面净值为基础确定。8合并业务一般处理。被合并企业视为资产转让;合并企业按评估确认价值,不得结转弥补被合并企业的亏损;计算股份回购所得与损失;股东视为清算分配。特殊处理。9分立业务一般处理。被分立企业视为资产转让;分立企业按评估确认价值,不得结转弥补被分立企业的亏损。特殊处理。10熟练掌握税收优惠政策技术所得优惠;新办“三产”优惠;利用“三废”优惠;困难性减免;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优惠;社会性减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优惠;企事业单位改制优惠;其他优惠。(三)个人所得税1熟练掌握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的一般规定;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所得;具体征税项

39、目。2纳税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的划分;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纳税义务的确定。3熟悉税率并精通计税依据的计算税率形式有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两种。采用累进税率的一般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采用比例税率的一般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境外取得所得的计算:纳税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准予其在应纳税额中扣除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但扣除额不得超过该纳税人境外所得依照我国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4了解税收优惠政策5个人所得税管理个人所得税征管管理要坚持“四一三”工作思路:四项制度是建立个人收入档案管理制度、代扣代缴明细账制度、纳税人与扣缴义务人向税务机

40、关双向申报制度、与社会各部门配合的协税制度;一户式管理是以纳税人身份证照号码为惟一标识,建立个人收入“一户式”档案;三个方面是强化高收入者的重点管理、税源的源泉管理、全员全额管理。其中全员全额管理是个人所得税管理的方向。搞好全员全额管理,首先要落实代扣代缴明细申报制度。目前80以上的个人所得税收入来自代扣代缴。因此,要重点抓好代扣代缴单位的明细申报,实现对绝大多数纳税人的全员全额管理。同时,也要紧紧抓住没有扣缴义务人的独立纳税人的自行申报和管理工作,加强对支付单位的管理,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结合双向申报制度和重点纳税人管理,逐步实现对所有纳税人的全员全额管理。要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增强

41、纳税人依法纳税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促进全员明细申报制度的进一步落实。同时,要抓住重点,改进方法,推动对高收入者的重点管理。三个主要工作重点是:一是重点纳税人的基础信息管理要与全员全额管理结合起来。通过加强全员全额管理,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重点纳税人的情况,不断调整不同时期的重点纳税人,适时补充重点纳税人基础信息档案,扩大重点纳税人的建档管理面,对重点纳税人实行动态管理。二是在个人纳税申报方面要分两步走。目前要着重推行扣缴义务人的明细申报和重点纳税人的自行申报,随着今后个人自行申报面的扩大,应与其他纳税人的双向申报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全员申报,并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加强对重点纳税人的管理。三是重点纳税人

42、的重点管理要与优化服务相结合。一方面,实行全员管理后,对重点纳税人的管理更要加强,要通过税务机关建立的全员联网的比对系统,实现对两处以上取得收入的纳税人的全额管理;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和改进纳税服务,为纳税人提供政策咨询和方便快捷的纳税申报服务。(四)城市维护建设税1纳税人凡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义务人。“三资企业”暂不征收城建税。2征税范围包括城市、县城、建制镇以及农村。3税率纳税人所在地在市区(包括县级市的市区),税率为7;纳税人所在地在县城、镇的,税率为5;纳税人所在地不在市区、县城或镇的,税率为1。4计税依据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

43、税为计税依据。5税收优惠6税额计算应纳税额=(实际缴纳的增值税税额+实际缴纳的消费税税额十实际缴纳的营业税税额)适用税率(五)印花税1.熟练掌握征税范围各类经济合同;产权转移书据;营业账簿;权利、许可证照;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凭证。2了解纳税人3了解税目税率4精通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l)各类经济合同,以合同所记载的金额、收入或费用作为计税依据。(2)产权转移书据以书据中记载的金额为计税依据。(3)记载资金的营业账簿,以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的两个项目合计金额为计税依据。(4)从价计税的:应纳税额=计税金额税率(5)从量计税的:应纳税额=应税凭证件数固定税额(六)资源税1了解资源税的征收范围

44、包括具有商品属性的矿产品、盐等。2了解资源税的纳税人3了解资源税的税目税额4掌握资源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计算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销售的,以销售数量为课税数量;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自用的,以自用数量为课税数量。(七)土地增值税1了解土地增值税的征收范围2了解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人3了解土地增值税的税率4掌握土地增值税计税依据的计算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的计算与确定;扣除项目金额的的计算与确定。5了解税收优惠政策6,熟练掌握土地增值税计税依据的计算计算土地增值额。土地增值额=转让房地产的总收入-扣除项目金额计算土地增值率。土地增值率=土地增值额扣除项目金额100计算应纳税额。土地增值税税额

45、=土地增值额税率-扣除项目金额速算扣除系数(八)房产税1了解房产税的征收范围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2了解房产税的纳税人3掌握房产税的税率4掌握房产税的计税依据5精通房产税的计算以房产余值为计税依据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应纳税额=房产余值适用税率以房产租金为计税依据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应纳税额=房产租金收入适用税率6房产税管理在房地产业链条中,从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到房地产的开发、转让、保有等诸环节,涉及的税种有12个,分别是:营业税及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等。房

46、地产业涉及的税种多,税收征管难度大,税源控管存在较多的漏洞,税收流失比较严重。但诸税种征管所依据的基础信息大致相同,利用契税纳税申报以及从房地产管理部门取得的信息,可以加强房地产税收诸税种的税源控管,减少税收流失,有效提高房地产税收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实施一体化管理,主要是以契税征管为把手。国家税务总局要求契税征收机关会同房地产管理部门,严格执行“先税后证”的有关规定,把住税源控管的关键环节,全面掌控税源信息,再通过征收机关间的配合,准确、快捷传递这些信息,实现信息的互通共享。各税种的主管税务机关要充分利用契税征管中获取的信息,跟踪掌握有关房地产税收的税源情况,提高税收的管理质量和效率。(九)车船使用说1了解车船使用税的纳税人2掌握车船使用税的征税范围由车辆和船舶两大类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