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智能控制产品项目申请报告【模板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株洲智能控制产品项目申请报告【模板参考】.docx(1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咨询/株洲智能控制产品项目申请报告目录第一章 项目总论8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8二、 项目承办单位8三、 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10四、 报告编制说明11五、 项目建设选址14六、 项目生产规模14七、 建筑物建设规模14八、 环境影响14九、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14十、 资金筹措方案15十一、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5十二、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16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6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19一、 国内智能控制器发展阶段19二、 行业发展趋势20三、 行业主要壁垒22四、 加快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引领区24五、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27第三章 选址可行性分析28一、 项目选址原则2
2、8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8三、 坚持制造强市,加快建设更具实力的中国动力谷32四、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5第四章 建设方案与产品规划37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37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37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37第五章 建筑工程说明39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39二、 建设方案40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40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41第六章 发展规划分析43一、 公司发展规划43二、 保障措施44第七章 运营模式分析47一、 公司经营宗旨47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47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48四、 财务会计制度51第八章 SWOT分析说明58一、 优势分析(S)58二、 劣势分析(W)
3、59三、 机会分析(O)60四、 威胁分析(T)60第九章 劳动安全分析66一、 编制依据66二、 防范措施69三、 预期效果评价73第十章 原辅材料供应、成品管理74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74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74第十一章 人力资源配置76一、 人力资源配置76劳动定员一览表76二、 员工技能培训76第十二章 环境保护方案79一、 编制依据79二、 环境影响合理性分析79三、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81四、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82五、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83六、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83七、 环境管理分析84八、 结论及建议87第十三章 投资计划方案
4、88一、 编制说明88二、 建设投资88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89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90建设投资估算表91三、 建设期利息92建设期利息估算表92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93四、 流动资金94流动资金估算表95五、 项目总投资96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96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97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97第十四章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99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99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99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99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01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03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03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05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06五、 偿债能力分析107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
5、08六、 经济评价结论108第十五章 招标方案110一、 项目招标依据110二、 项目招标范围110三、 招标要求111四、 招标组织方式113五、 招标信息发布115第十六章 总结分析116第十七章 补充表格118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1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8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19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20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21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22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23建设投资估算表124建设投资估算表124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25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26流动资金估算表127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28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29报告说明智能控制器是指在
6、仪器、设备、装置、系统中为实现电子控制,而设计的计算机控制单元,它一般是以单片微型计算机芯片(MCU)或数字信号处理器芯片(DSP)为核心,依据不同功能要求辅以外围模拟及数字电子线路,并置入相应的计算机软件程序,经电子加工工艺制造而形成的核心控制部件。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8861.2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7086.2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97%;建设期利息98.4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11%;流动资金1676.6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92%。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155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13174.07万元,净利润1693.38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2.4
7、4%,财务净现值-540.70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81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行业技术进步要求,符合市场要求,受到国家技术经济政策的保护和扶持,适应本地区及临近地区的相关产品日益发展的要求。项目的各项外部条件齐备,交通运输及水电供应均有充分保证,有优越的建设条件。,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好,能实现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项目建设所采用的技术装备先进,成熟可靠,可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
8、板用途。第一章 项目总论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一)项目名称株洲智能控制产品项目(二)项目建设性质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二、 项目承办单位(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x(集团)有限公司(二)项目联系人史xx(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公司不断推动企业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品牌意识,提升品牌管理能力,实现从产品服务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公司积极申报注册国家及本区域著名商标等,加强品牌策划与设计,丰富品牌内涵,不断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和服务市场份额。推进区域品牌建设,提高区域内企业影响力。未来,在保持健康、稳定、快速、持续发展的同时,公司以“和谐发展”为目标,践行社会责任,秉承“责任、公平、开放、求实”的企
9、业责任,服务全国。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以人为本,强调服务,一直秉承“追求客户最大满意度”的原则。多年来公司坚持不懈推进战略转型和管理变革,实现了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未来我司将继续以“客户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为原则,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对客户以诚相待,互动双赢。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是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既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外在要求,也是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需求;既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需要。遵循“奉献能源、创造和谐”
10、的企业宗旨,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回馈社会、实现价值共享,致力于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责任的有机统一。公司把建立健全社会责任管理机制作为社会责任管理推进工作的基础,从制度建设、组织架构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着手,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机制。三、 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智能控制器的核心功能是提高设备装置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随着微电子技术和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智能控制器朝着更小、更智能的方向不断发展,并逐渐取代常规的机械结构式控制器,智能控制产品的渗透性进一步增强,应用领域日趋广泛。“十四五”时期株洲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全球
11、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大变局的演进,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从全国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制度优势显著、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国内统一市场建设边际效应加快释放,内需市场潜力巨大,带来的有效投资和消费升级将有力拉动经济增长。从我省看,立足“一带一部”区位优势,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交汇,共建“一带一路”
12、、自贸试验区加快建设引领开放发展,特别是“三高四新”战略实施,将进一步集聚和放大湖南比较优势。从株洲看,国省战略叠加带来区域发展新机遇,我市既可向北共建长江经济带、向东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向南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向西密切成渝双城经济圈协作,又有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湘赣边开放合作等区域战略深入实施,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新一轮科技革命提供了产业升级新动力,特别是依托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在新一轮产业布局和新兴产业崛起“窗口期”抢占更多发展先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赋予了发展新使命,我市产业基础厚实、创新能力突出、职教资源丰富、营商环境优良、政治生态清朗,作为长株潭核心增长极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全
13、可以争取更大政策支持、整合更多资源,在湖南打造“三个高地”上增强核的意识,强化核的担当,发挥核心引擎作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在促进共同富裕上引领示范。同时,我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县域经济、 农业农村、对外开放等方面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生态环保、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领域存在薄弱环节,高质量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综合判断,“十四五”期间,株洲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全市上下要准确把握新阶段我市发展的新特征新要求,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展现更大担当作为。四、 报告编制说明(一)报告编制依据1、国
14、家建设方针,政策和长远规划;2、项目建议书或项目建设单位规划方案;3、可靠的自然,地理,气候,社会,经济等基础资料;4、其他必要资料。(二)报告编制原则本项目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遵循创新、先进、可靠、实用、效益的指导方针。保证本项目技术先进、质量优良、保证进度、节省投资、提高效益,充分利用成熟、先进经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1、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做好节能减排,在采用先进适用技术的同时,做好投资费用的控制。2、根据市场和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产品方案及工艺路线,设计上充分体现设备的技术先进
15、,操作安全稳妥,投资经济适度的原则。3、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节能设计规范,努力做到合理利用能源和节约能源。采用先进工艺和高效设备,加强计量管理,提高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4、根据拟建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象、交通运输等条件及安全,保护环境、节约用地原则进行布置;同时遵循国家安全、消防等有关规范。5、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及消防等方面,本着“三同时”原则,设计上充分考虑装置在上述各方面投资,使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及消防贯穿工程的全过程。做到以新代劳,统一治理,安全生产,文明管理。(二) 报告主要内容根据项目的特点,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1、项目单位及项目概况;2、产业规划及产业政策;
16、3、资源综合利用条件;4、建设用地与厂址方案;5、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6、投资方案分析;7、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力求提供较准确的资料和数据,对该项目是否可行做出客观、科学的结论,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五、 项目建设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21.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六、 项目生产规模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xx套智能控制产品的生产能力。七、 建筑物建设规模本期项目建筑面积23507.39,其中:生产工程14737.46,仓储工程3890.25,行政办公
17、及生活服务设施2856.75,公共工程2022.93。八、 环境影响拟建项目的建设满足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项目选址合理。项目建成所有污染物达标排放后,周围环境质量基本能够维持现状。经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后,“三废”产生量较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因此,本项目从环保的角度看,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九、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8861.2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7086.2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97%;建设期利息98.4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11%;流动资金1676.6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
18、8.92%。(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7086.22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6316.78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594.29万元,预备费175.15万元。十、 资金筹措方案本期项目总投资8861.27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4017.55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十一、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一)经济效益目标值(正常经营年份)1、营业收入(SP):15500.00万元。2、综合总成本费用(TC):13174.07万元。3、净利润(NP):1693.38万元。(二)经济效益评价目标1、全部投资回收期(Pt):6.81年。2、财务内部收益率:12.
19、44%。3、财务净现值:-540.70万元。十二、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十四、项目综合评价本项目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来源广泛,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潜力巨大;本项目产品生产技术先进,产品质量、成本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三废排放少,能够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本项目场地及周边环境经考察适合本项目建设;项目产品畅销,经济效益好,抗风险能力强,社会效益显著,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14000.00约21.00亩1.1总建筑面积23507.391.2基底面积7980.001.3投资强度万
20、元/亩329.292总投资万元8861.272.1建设投资万元7086.222.1.1工程费用万元6316.782.1.2其他费用万元594.292.1.3预备费万元175.152.2建设期利息万元98.432.3流动资金万元1676.623资金筹措万元8861.273.1自筹资金万元4843.723.2银行贷款万元4017.554营业收入万元155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13174.076利润总额万元2257.847净利润万元1693.388所得税万元564.469增值税万元567.4110税金及附加万元68.0911纳税总额万元1199.9612工业增加值万元4239.261
21、3盈亏平衡点万元7562.11产值14回收期年6.8115内部收益率12.44%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540.70所得税后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一、 国内智能控制器发展阶段20世纪20年代,电子智能控制技术在经典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最先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随着控制理论、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发展,智能控制器的操作复杂度、可控对象、稳定性和经济性等方面均得到完善。目前智能控制器已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及工业设备装置、汽车电子、智能建筑与家居等领域。1、成长初期(1990-2000年)中国智能控制器行业起步相对较晚,90年代大家电厂商主要通过自产或进口的方式获取智能控制器,智能控
22、制器专业制造商的数量和规模较小,大部分以小家电厂商作为主要客户,业务体量相对较小,行业处于成长的初期。2、随家电运行模式转变而来的高速发展期(2001-2010年)中国家电产品由传统的机械运行模式转变为单体智能控制模式,下游产品性能需求不断提升带动了智能控制器行业的高速增长,智能控制器厂商的研发水平不断提升,产品的种类更加丰富,产品质量得到提升,智能控制器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行业规模持续扩大。3、“万物互联”背景下的产业升级期(2011-至今)家电制造行业自2011年进入由单体智能家电向互联智能家电的转变阶段,下游应用场景的扩展和升级带动了智能控制器行业进一步发展,目前智能控制器正处于智能化升
23、级的关键时期,逐步实现由传统机械操作向电子化和智能化操作升级转变。随着家电、工业控制智能化网联化进一步发展,智能控制器的结构和功能也必将更加复杂化,单价有望继续提升,5G+物联网兴起带来的下游细分场景需求增加也会带动智能控制器需求量继续加大。二、 行业发展趋势1、行业全球化、专业化分工趋势加强中国作为全球电子制造产业链最发达、配套能力最强、集群优势最大的国家,拥有多年的技术研发沉淀和较大的性价比优势。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国已拥有发展中国家最广阔的消费市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及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并成为全球制造中心和研发中心,这为本土智能控制行业企业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在全球化深入发展
24、的大背景下,智能控制器行业专业化分工趋势明显。在国际市场上,西门子、松下电器等知名厂商注重品牌运作、产品策划、技术研发和销售渠道建设,采取专业化分工,将需要大量资产投入的智能控制器、整机生产等环节委托专业厂商生产。随着产业升级发展,国内企业也将延续海外品牌厂商的发展路径,走专业化分工合作的道路。目前国内家电巨头正逐渐剥离繁杂的零配件生产制造环节,分工合作趋势逐步显现,专业化分工将给国内智能控制器厂商带来良好的市场机遇。2、行业应用领域日益广泛、智能控制器渗透率不断提升自物联网概念兴起,各国纷纷将物联网作为发展战略。智能控制器作为底层控制端在整机产品中拥有天然的切入口优势,物联网的发展催生出更多
25、的应用领域,有利于构建万物互联的有机生态,驱动智能控制器朝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引领智能控制器产品进入产业蓝海。智能家居目前作为物联网细分领域发展较快的行业,将为智能控制器行业发展带来较大的增长空间。智能控制器的核心功能是提高用电设备的效率、精度和智能化。随着各种用电设备日益朝数字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控制器的渗透性进一步增强,应用领域日趋广泛。近几年智能控制器在家电领域使用的比例越来越高,同时,在健康与护理产品、电动工具和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应用率也不断提升,在智能电池等新的应用领域也不断得到开发。3、产品向智能化、节能环保方向发展在全球开展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的宗旨下,国家不断推动低碳
26、、绿色的发展模式,通过改变智能控制模式实现节能降耗已成为家电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道路之一。目前,家电行业产品主要通过变频技术和直流电机技术实现节能,如洗衣机通过变频与直流电机实现节电,冰箱、空调通过变频降低能耗,终端家电产品的节能环保需求对上游智能控制器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随着智能化、互联化的家电产品的普及,产品待机时的功耗逐步成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智能控制器中零部件的排布、零部件的选择、软件控制的逻辑等,亦逐步往低能耗、高集成度方向发展。三、 行业主要壁垒1、技术壁垒智能控制器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涉及自动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半导体技术、模式识别与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感技术、通讯技术
27、、电磁兼容技术等众多学科,是上述技术的综合运用。这要求智能控制器企业需具备较强的技术水平和一定的创新能力。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需要有多年的投入和积累,在短时间内掌握成熟、稳定的核心技术较为困难。同时,智能控制器的下游产品迭代速度较快,智能控制器厂商需要根据客户及市场需求进行迭代及附加新的功能,保持产品及技术在行业的领先地位。智能控制器生产企业必须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设计能力,才能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这也同时对新进入者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2、客户资源壁垒虽然智能控制器行业下游客户领域分散,所处行业众多,但下游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行业内龙头企业规模较大,市场占有率高,通常采取严格的合
28、格供应商认证制度。智能控制器企业在与下游客户达成长期、稳定的合作之前,需要长时间的市场开拓和客户关系维护,在初步满足客户对合格供应商的要求后,还要接受客户严格的供应商认证,包括供应商基本情况调查、现场审核、生产环境审核、样品确认、定期审核监督等程序;达到客户要求后,才能成为其合格供应商。下游厂商对通过认证的合格供应商下单采购,在长期的合作过程中容易形成技术绑定,甚至发展ODM等业务形态,知名终端产品客户较少更换智能控制器供应商。因此,若无新的产品类型,客户资源系行业新进入者需要面对的壁垒。3、人才壁垒由于智能控制器行业技术种类的多样性和集成化较高的特点,从产品的研发、生产到检测、品质管控,均对
29、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相关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扎实全面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在行业中长期实践,积累研发经验。此外,由于智能控制器需要根据下游客户对于产品类型、产品定位、功能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设计人员需要对PCBA的设计、生产、功耗等有全面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专业人才的积累、培养决定企业发展的速度,同时也成为智能控制器行业发展的保证,构成新进入企业的人才壁垒。四、 加快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引领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充分发挥创新的核心作用,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基础研究发
30、展、创新主体增量提质、中国动力谷人才行动、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生态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等“创新引领七大计划”,全面塑造创新发展新优势,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中彰显更大担当。(一)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计划,聚焦轨道交通、航空、新能源汽车、IGBT、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提升重点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能力。实施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依托现有优势,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推动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计划,完善成果转移转化机制,优化科技成果考核评价体系,提高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加快形成“产学研用”利益共同体,逐步健全“先确权、后
31、转化”有效机制,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转化的堵点,构建顺畅高效的技术创新和转移转化体系。(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创新主体增量提质计划,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有效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快速成长壮大,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设计力度,支持企业参与“揭榜挂帅”、开展核心技术零部件和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等工业“四基”攻关,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三)加大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高质量发展人才基础。实施中国动力谷人才计划,优化升级“人才30
32、条”,建立与世界接轨的人才引培机制。紧贴重点产业链需求,实行柔性引才用才,建设创新型专业人才队伍和人才智库,大力吸引青年人才,发挥领军人才作用,着力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新,努力为各类人才提供宜居、宜业、宜创的生活环境,着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健全人才评价激励制度,加快形成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支持人才优先发展,打造中部地区创新人才汇聚新高地。(四)强化产学研合作和平台支撑能力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各类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加强国际与区域科技合作,采用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创造新模式、
33、培育新业态,提高科技成果吸纳和专业化生产能力。实施创新平台建设计划,布局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湖南省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研究院、国家永磁技术研究中心株洲基地等平台建设,争创国家功率半导体产业创新中心、国家中小航空发动机创新中心、国家轨道交通试验中心、国家新能源汽车监督检验中心等平台;优化组合现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监督检验中心等优质创新资源,运用科技创新券等方式,促进优质科研资源开放共享。培育建设一批创新型县市区,加快形成全域创新体系。(五)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实施创新生态优化计划,推动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
34、,打造一流创新环境。完善专利导航决策制度和政策,建立以运用为导向的高价值专利培育机制,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开展地理标志与专利、商标等多类型知识产权协同运用,支撑产业区域创新发展实践。改革科技投入方式,构建市场化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完善金融支撑创新体系。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积极推行职务发明创造知识产权归属和权益分享制度改革。加大科技奖励力度,完善科技奖励制度。五、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着眼于营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实施营商环境优化行动,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深化政务公开,全面实行政
35、府权责清单制度,着力打造法治政府、效能政府、诚信政府。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便利。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制度,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深化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改革。认真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制度和惠台政策等,推动外商投资和贸易便利化。第三章 选址可行性分析一、 项目选址原则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闲地、非耕地或荒地,尽可能不占良田或少占耕地;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选择土地综合利用率高、征地费用少的场址。二
36、、 建设区基本情况株洲,古称“建宁”,湖南省辖地级市。位于长沙市东南部40公里处,湘江下游,东接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吉安市永新县及井冈山市,南连省内衡阳、郴州二市,西接湘潭市,北与长沙市毗邻。株洲市辖天元区、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渌口区5区,攸县、茶陵县、炎陵县3县,代管县级醴陵市,此外设立有云龙示范区,总面积11200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株洲市常住人口为3902738人。株洲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是中国老工业基地。京广铁路和沪昆铁路在株洲交汇成为中国重要的“十字型”铁路枢纽。株洲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成员、长株潭城市群三大核心之一,是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
37、套改革试验区的一部分。此外株洲还拥有国家绿化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2020年9月2日,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2021年1月29日,入选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2020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区名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加快建设更具实力的株洲中国动力谷、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引领区、“一带一部”改革
38、开放先行区、城乡融合发展幸福区,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株洲新篇章。“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发展极不平凡、极为重要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大面积淘汰落后产能的阵痛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全力推进“一谷三区”建设,“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面进步。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提升。GDP突破3000亿元,人均突破1万美元,地方财政收入成为全省第二个过200亿的市州,连续五年获表彰,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经济发展最成功的40个城市”。产业体系得到结构
39、性优化。轨道交通产业过千亿,16条产业链加快建设,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在株洲落地,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中国动力谷”挺起了株洲发展的脊梁,开拓了中国制造新版图,实现了由传统重化工业城市向先进制造业城市的转变。科技创新成为引领性动力。创新“八大工程”深入实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全省领先,一大批重大技术产品在株洲产生,一座创新活力强劲的动力之都加速崛起。改革开放迈出关键性步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成果,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改革全面推进,关键性制度改革相继推出,党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一件事一次办”等重大改革取得突破,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营
40、商环境持续优化;“一带一部”开放发展先行区建设取得重要成果,保税物流中心等平台相继建成,一大批“三类500强”企业在株洲落户,对外开放度和影响力持续扩大。生态环境发生根本性好转。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关键突破,以壮士断腕的意志推动了清水塘老工业区的全面关停搬迁,新城建设加快推进,湘江保护与治理“一号重点工程”基本完成,“两型”试验区建设任务全面完成,“蓝天三百天、全域类水”的重大环境改善目标有望实现,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典范城市。株洲实现了从“高碳”向“低碳”、从“制造”向“创造”、从“黑色”向“绿色”的转变,在有强烈阵痛却无震荡中成功转型、华丽转身。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胜利。贫困县、贫困
41、村提前三年全部摘帽,实现整体脱贫、同步全面小康,彻底告别了绝对贫困。城乡品质得到整体性提升。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深入推进,长株潭一体化、湘赣边开放合作加快推进,株醴都市圈加快建设,株洲县撤县设区,空间结构不断优化;市域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城镇配套基础设施“五张网”建设和城区交通畅通、旧城提质、碧水蓝天、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设施配套“五大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基础设施加快提质升级,内外循环更加畅通;乡村振兴有力推进,农村发展全面提速,城乡融合步伐加快。民生福祉得到持续性改善。城乡统筹发展幸福区建设全面推进,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社
42、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公交都市,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治理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株洲建设深入推进,风险防范有力有效,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经过五年努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方位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结构性转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开启基本现代化走在了全省前列,开创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到二三五年,基本建成“一谷三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建成经济强市
43、,基本建成以动力产业为牵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和人均城乡居民收入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基本建成科教强市,科教实力大幅提升,基本建成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全国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基本建成文化强市,全市域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市民素质和社会文化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影响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生态强市,全面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基本建成开放强市,改革纵深推进,开放不断扩大,区域竞争优势显著增强,成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节点城市;基本建成法治株洲,平安株洲建设达到更高水平,人民平等参
44、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市域治理效能显著增强;基本建成健康株洲,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人民身体素质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重大进展。三、 坚持制造强市,加快建设更具实力的中国动力谷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质量品牌提升、数字经济赋能、军民融合发展、园区提质升级等“制造强市七大工程”,加快建设制造强市、质量强市、数字株洲,在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上彰显更大担当。(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全产业、全市域、全生态”的系统观念,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工程,稳步提
45、高制造业比重,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不断丰富以“3+5+2”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优先发展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产业,大力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型功能玻璃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升级发展服饰、陶瓷两大传统优势产业,着力形成区域级、国家级、世界级产业集群梯度培育发展格局,提升株洲中国动力谷竞争力和影响力。实施军民融合发展工程,围绕中小航空发动机、轨道交通、新材料等不断拓展军民融合发展新领域,积极培育军民两用新兴产业,加快建设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加强标准、计量、专利、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
46、设施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生产工艺和技术全面升级,强化质量和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培育优势企业品牌,打造“株洲制造”品牌形象,提升中国动力谷美誉度,提高先进轨道交通、新材料、陶瓷等装备、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坚持锻长板、补短板相结合,按照自主可控、安全高效要求,分产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实测,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全面落实链长制、产业协会、企业联合党委“三方发力、同频共振”的工作机制,着力构建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实施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工程,充分运用“一划两图七清单”规划成果,大力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加快推进上下游协同、产业内循环和区域间对接,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持续推进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健全与在株央企、500强企业的常态化对接协调机制,大力推动配套能力建设,提升主导产业本地配套率,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不断提升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和基础工业软件供给能力。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做强大企业,打造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培育“小巨人”,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大力推动产教融合、产研合作,发展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