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新人教版必修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新人教版必修精选文档.ppt(5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本讲稿第一页,共五十六页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第1 1章章本讲稿第二页,共五十六页广东最新考纲要求广东考纲解读近3年广东高考考情稳态的生理意义以人的健康、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为背景,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细胞外液成分、稳态等基础知识2012年:单选T52013年:非选T27本讲稿第三页,共五十六页1本章知识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均有出现。2作为选择题单独考查时,主要涉及内环境的概念、物质组成、理化性质、特点及应用;作为非选择题考查时,主要与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实例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
2、。从近几年高考情况来看,相关简答试题往往对生活中的常见病例进行分析。本讲稿第四页,共五十六页3本部分的高考命题很可能以与人体健康、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为背景,考查考生在新情景下分析、判断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如肾炎、肝炎、恐惧等引起的内环境的变化等。4预测2016年高考,本章内容依然以生活实例或图、表、曲线为载体,考查考生对相关概念的内涵、外延的理解应用及分析。本讲稿第五页,共五十六页1复习本章内容时,应注意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关注社会和生活中与人体营养、健康和疾病防治等问题有关的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对某些问题
3、进行解释、推理、合理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2利用图表突破,利用细胞内环境的局部模式图、系统的功能联系图展开对相关概念的学习和记忆。本章相关的高考生物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因此除了掌握基础内容外,还应加强对文字信息、模拟图以及曲线图的分析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本讲稿第六页,共五十六页第第1、2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本讲稿第七页,共五十六页一、细胞外液及其组成的成分2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细胞内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细胞外液血浆血浆血血组织液组织液淋巴淋巴淋巴淋巴本讲稿第八页,共五十六页3内环境成分中三者的关系
4、本讲稿第九页,共五十六页4细胞外液的成分(2)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主要区别:_的含量很少。(3)本质:一种_,类似于海水。蛋白质蛋白质气体气体激素激素蛋白质蛋白质盐溶液盐溶液本讲稿第十页,共五十六页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功能1理化性质溶质微粒溶质微粒无机盐无机盐蛋白质蛋白质Na和和Cl本讲稿第十一页,共五十六页7.357.45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37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本讲稿第十二页,共五十六页调节调节器官、系统器官、系统相对稳定相对稳定神经体液免疫神经体液免疫理化性质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相对稳定本讲稿第十三页,共五十六页必要条件
5、必要条件有一定限度的有一定限度的外界环境的变化外界环境的变化出现障碍出现障碍本讲稿第十四页,共五十六页媒介1体液及内环境各成分的关系(1)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是体液的一部分,而体液是指人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2)体液与细胞外液的关系 内环境细胞和外界环境交换的本讲稿第十五页,共五十六页(3)内环境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本讲稿第十六页,共五十六页2几种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1)血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2)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3)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4)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5)其他组织细胞如神经细胞、肌
6、肉细胞等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本讲稿第十七页,共五十六页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能在内环境中发生的几种典型化学反应:a.血浆pH的调节;b.抗体与抗原的识别及结合;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本讲稿第十八页,共五十六页3细胞外液、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细胞外液即内环境,内环境的“内”是相对于外界环境而言的。高等动物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及体内细胞的物质交换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具体情况如下
7、:本讲稿第十九页,共五十六页(2)准确把握内环境的内涵项目说明内环境的“内”与“外”从细胞的角度看就是细胞外液,从人体的角度即相对于人体的外界环境而言,细胞外液就是内环境体内的外界环境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输卵管、输尿管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及其分泌的液体应算作体内的外界环境非内环境的液体体内的一些液体如尿液、原尿、消化液、汗液、泪液、体腔液、关节液等不是细胞外液,不属于内环境非内环境的成分血红蛋白、载体、酶、递质小泡等内环境的主要成分水、无机盐、血浆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葡萄糖、氨基酸、尿素、CO2、激素等结论单细胞生物没有内环境,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正常
8、内环境中必定有细胞生活本讲稿第二十页,共五十六页(3)葡萄糖和氧气进入内环境并最终被组织细胞吸收利用的途径本讲稿第二十一页,共五十六页(双选)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图中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B血浆蛋白、葡萄糖和激素均属于内环境成分C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D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本讲稿第二十二页,共五十六页解析 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液,淋巴液可以转化成血浆,均为单向箭头,其余箭头为双向箭头,A正确;血浆蛋白、葡萄糖激素可以成为内环境成分,B正确;在物质交换过程中,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起调节作用,C错
9、误;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不完全相同,如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多,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少。答案 AB本讲稿第二十三页,共五十六页(2015届威海一模)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部分的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葡萄糖、CO2和胰岛素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BCD【答案】A【解析】血红蛋白是组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属于细胞内的成分;递质小泡在神经细胞的轴突末端,也是细胞内的成分。本讲稿第二十四页,共五十六页1渗透压(1)定义: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2)渗透压的成因:溶质微粒的数量越多,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大。(3)血浆渗透压的决定因素: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
10、量决定,其中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是由Na和Cl决定的。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调节机制本讲稿第二十五页,共五十六页(4)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当患肠胃炎时,我们常常感到四肢无力,其原因是体内丢失了大量的无机盐,使无机盐平衡遭到破坏,因此需要输液来补充。血浆蛋白含量降低的可能原因是:营养不良使合成量减少;肾小球肾炎,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患者出现水肿现象。当代谢废物的含量在体内上升时,说明肾功能衰竭,会患尿毒症。本讲稿第二十六页,共五十六页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有: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全身性水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淋巴回流受阻;过敏性物质引起过敏性水肿;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合成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
11、低,使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本讲稿第二十七页,共五十六页2酸碱度(1)正常人的血浆pH接近中性,约在7.357.45之间。(2)维持因素:与含有HCO、HPO等离子有关。(3)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对血浆pH的反馈调节: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主要有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等。它们对维持血浆pH的稳态起了重要作用,其反馈调节过程总结如下:本讲稿第二十八页,共五十六页3温度(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2)体温:幼年成年老年;女性男性。(3)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当我们感冒发烧时,食欲低下、精神不佳,这是由于体温升高,影响了消化酶等各种酶的催化功能,
12、导致消化不良和其他生理活动紊乱的缘故。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某些疾病:(1)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2)pH异常酸中毒、碱中毒;(3)渗透压失调细胞形态、功能异常;(4)体温失调发烧、中暑等。本讲稿第二十九页,共五十六页(2015届韶关质检)抽取血液进行化验是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的重要依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血液中含有多种血细胞,是人体重要的细胞外液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的含量,与蛋白质无关C若患者出现病理性溶血,血浆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会偏高D若血浆中检验出HIV抗体,说明该患者曾被H5N1病毒感染本讲稿第三十页,共五十六页解析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不属于细胞
13、外液;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蛋白质有关;HIV抗体表示艾滋病病毒抗体,若血浆中检验出HIV抗体,说明该患者曾被艾滋病毒感染。答案 C本讲稿第三十一页,共五十六页(双选)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甲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进行的免疫为体液免疫B若乙表示垂体,对其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只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图中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丙是抗利尿激素D信息分子可以通过靶细胞上的受体影响细胞的生理活动本讲稿第三十二页,共五十六页【答案】BC【解析】若乙表示垂体,对其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除了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外,还有甲
14、状腺激素(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垂体)。图中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丙应为神经递质。本讲稿第三十三页,共五十六页1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稳态。2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3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4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四个系统对外界环境与细胞代谢进行的物质交换起着重要的作用。5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内环境的稳态 本讲稿第三十四页,共五十六页6内环境稳态失调(1)内环境理化性质的改变引起的常见疾病分析病状名
15、称内环境理化性质变化引起疾病的症状尿毒症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自身中毒和综合病症糖尿病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多食、多饮、多尿、口渴、饥饿感强烈,身体消瘦高原反应体内缺氧,血氧过低头痛、乏力、心跳加快感冒发烧体温过高,影响酶的活性食欲不振、四肢无力严重腹泻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疲倦、周身不适、恶心本讲稿第三十五页,共五十六页(2)组织水肿的原因本讲稿第三十六页,共五十六页7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实例血糖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温度、pH相对稳定:酶活性正常,细胞正常代谢;渗透压相对稳定: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本讲稿第三十七页,共五十六
16、页(2013揭阳联考)下列有关人体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维持稳态依赖于机体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网络B下丘脑不仅能分泌激素还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C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减少D分析内环境的成分可推知某疾病的发病风险 本讲稿第三十八页,共五十六页解析 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是依靠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网络,故A正确;下丘脑是生命活动的枢纽,它不仅能分泌激素还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故B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分泌到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增加,故C错误;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故D正确。答案 C本讲稿第三十九页,共五十六页(2014广东湛江模拟
17、)(双选)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组织和器官的活动B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C内环境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D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答案】AC【解析】仅血液成分稳定,人未必不发生疾病(如植物人),外界环境发生变化,若能在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限度内,人体内环境仍能维持稳态。本讲稿第四十页,共五十六页不能准确判断与内环境稳态直接相关的系统(2014湛江调研)如图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器官,是有关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本讲稿第四
18、十一页,共五十六页A图中的A器官是肺B若B表示消化道,表示的生理过程就是消化和吸收CCO2不断排放到体外,因此体外的CO2浓度要高于内环境的细胞内的浓度D表示的是肾小管的重吸收,图中的D表示的是皮肤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相关知识。分析图示可知,A是肺,B是消化道,C是肾小管,D是皮肤;B内的营养物质通过过程进入内环境,表示的过程是消化和吸收;虽然CO2是不断排放到体外,但体外CO2的浓度不一定会高于内环境和细胞内的浓度。答案 C本讲稿第四十二页,共五十六页纠错 1直接与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系统有四个(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循环系统),器官有一个(皮肤),具体确认五种结构
19、可按如下方法进行:以循环系统为参照,双向进出呼吸系统,单向进入消化系统;单向输出皮肤;输出后又可存在重吸收箭头泌尿系统。本讲稿第四十三页,共五十六页本讲稿第四十四页,共五十六页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a表示_系统,b表示_系统,c表示_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_系统。(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3)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的调节下进行。本讲稿第四十五页,共五十六页(4)外界环境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至少需穿过_层生物膜。(5)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体液间O2、CO2扩散的模型(在框间用实线箭头
20、表示O2扩散方向,用虚线箭头表示CO2,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本讲稿第四十六页,共五十六页【答案】(1)呼吸消化泌尿循环(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3)神经体液免疫(4)5(5)如图本讲稿第四十七页,共五十六页【解析】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内环境,同时借助多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如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消化系统消化吸收食物从而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泌尿系统排出细胞代谢废物。(1)由图可知a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所以a为呼吸系统;b吸收养料,所以b为消化系统;c排出代谢废物,所c为泌尿系统。(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所以CO2不从组织液进
21、入组织细胞。(4)外界环境中的O2进入红细胞首先需要穿过肺泡壁的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进入毛细血管(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再进入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1层生物膜),共5层生物膜。本讲稿第四十八页,共五十六页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探究1实验目的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2实验原理细胞代谢产生的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机体通过缓冲物质使pH保持稳定。生物材料最好是一种植物材料和一种动物材料。本讲稿第四十九页,共五十六页3实验步骤分组向烧杯中加入自来水测定起始pH加入酸并测定pH冲洗烧杯,加入自来水测定起
22、始pH加入碱并测定pH用缓冲液和生物材料代替自来水,重复上述步骤画出pH变化曲线图。本讲稿第五十页,共五十六页4实验结果及结论自来水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后,pH逐渐变小或变大,而缓冲液和生物材料中加入酸、碱后,pH几乎不变或变化不大(如下图)。本讲稿第五十一页,共五十六页本讲稿第五十二页,共五十六页二、实验流程步骤A组B组1号试管2号试管3号试管1号试管2号试管3号试管?等量缓冲溶液等量血浆?等量缓冲溶液等量血浆滴加等量的Na2CO3溶液?记录结果记录结果预测结果?结论?本讲稿第五十三页,共五十六页(1)步骤中向A组和B组的1号试管中加入_。(2)步骤中向B组3支试管中滴加_。(3)预测结果:
23、A组:_。B组:_。(4)从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解析 本题是一个实验设计题,在实验设计题中除了要研究的变量是可变的之外,其他的条件必须保持相同,即实验过程中要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对结果的分析一定要到位,把现象与结论一起总结出来。本讲稿第五十四页,共五十六页答案(1)等量蒸馏水(2)等量的乳酸(3)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上升;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下降;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4)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为对照组;人工配制的缓冲溶液具有缓冲作用;动物血浆与缓冲溶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本讲稿第五十五页,共五十六页【答案】B【解析】人在剧烈运动过程中会产生乳酸等酸性物质;血浆内的缓冲物质主要包括NaHCO3/H2CO3和Na2HPO4/NaH2PO4,其中以NaHCO3/H2CO3最为重要。本讲稿第五十六页,共五十六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