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兽医传染病学考研复习资料——完整版(共40页).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201775 上传时间:2021-12-1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65.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兽医传染病学考研复习资料——完整版(共40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17年兽医传染病学考研复习资料——完整版(共40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兽医传染病学考研复习资料——完整版(共4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兽医传染病学考研复习资料——完整版(共40页).docx(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兽医传染病学(一)传染病流行过程1. 理解传染病的概念,掌握传染病的特征, 按临床表现、按病原体种类、按病程长短等不同,对感染的理解;掌握慢病毒感染、持续性感染的含义。 传染病的概念: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传染病的特征: 特异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被感染的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 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具有明显的流行规律;传染病的分类:1按病原体分类 病毒病,细菌病,支原体病,衣原体病,螺旋体病,放线菌病,立克次体病和霉菌病2按动物种类分 猪传染病,鸡,鸭,鹅,牛,

2、羊,马,犬,猫,兔,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及人畜共患传染病3按受侵害的主要器官和组织分 全身败血性传染病和以侵害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皮肤或运动系统等位主要的传染病4按病程长短分 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5按疾病的危害程度分 一类疾病和二类疾病6按疾病来源分 外来病,地方病,自然疫源性疾病7其他构成感染的三要素;病原体:致病力。动物机体:免疫力。环境:二者共同相处的环境。感染的类型: 外源性和内源性感染; 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 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顿挫型感染和一过型感染; 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典型感染和非典型感染; 良性感染和恶性感染;最急性、急

3、性、亚急性和慢性感染; 8.病毒持续性感染和慢病毒感染;慢病毒感染:又称长程感染,是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且最后昌邑死亡为转归的病毒感染持续性感染:是指动物长期持续的感染状态2. 掌握传染病的发展阶段,潜伏期的概念,各阶段的对诊断疾病的价值。 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时起,直到疾病的最初临诊症状开始出现为止,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前驱期:从出现疾病的最初症状开始,到传染病的特征症状刚一出现为止这段时间叫前驱期。是疾病的征兆阶段,其特点是临诊症状开始表现出来,但是该病的特征性症状仍不明显。明显期:前驱期之后一直到传染病的特征性症状逐步明显、充分表现出来这段时间叫明显期。转归期:是疾病发展

4、的最后阶段。动物体的抵抗力得到改进和增强,可以转入恢复期。如果病原体的致病性增强,或动物机体的抵抗力减弱,则动物可发生死亡。需要注意的是恢复的动物在一定时期内保留免疫学特性(保护自身及其后代),并且在病后一定时间内存在带菌(毒)排菌(毒)现象。3. 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及其意义。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畜群的易感性。4. 理解传染源的概念,以及传染源的划分和它们在传染病中的作用。 传染源:指有某种病原体在体内寄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活的动物机体。传染源包括:患病动物、病原携带者。患病动物:患病动物是重要的传染源;病原携带者:是指表面无症状但携带

5、并排出病原体的动物;(1.潜伏期病原携带者;2.恢复期病原携带者;3.健康病原携带者)5.理解传播途径的概念,水平传播、垂直传播的概念。掌握传播途径的多样性,正确运用它们对传染病进行防控和扑灭。传播途径: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染动物所经历的路径称为传播途径。传播方式分为:垂直传播与水平传播垂直传播:从亲代到其子代之间的纵向传播形式。包括经胎盘传播、经卵传播、经产道传播。水平传播:传染病在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以水平形式横向平行传播。包括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包括经空气传播、经活的媒介传播、经工具、器械传播、经污染的土壤传播、经污染的饲料和水传播。(直接接

6、触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被感染的动物与易感动物直接接触,不需要任何外界条件因素的参与而引起的传播方式。间接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使易感动物发生传染的方式,称为间接接触传播。包括:经空气传播、经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经污染的土壤、经活的传播媒介传播。传染病的控制:1控制传染源,疫情的报告和诊断、检疫、隔离、封锁、扑杀、治疗。2切断传播途径:消毒、杀虫、灭鼠和防鸟。3保护易感畜群: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6. 了解动物易感性。理解特异性变异状态在传染病传播中的作用。 7. 理解疫源地概念,掌握疫点、疫区的划分,了解自然疫源地的概念。 疫源地:有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存在的地区称为疫源地。包括传染源、被

7、污染的物体、房舍、牧地、活动场所以及这个范围内怀疑有被传染的可疑动物群和储存宿主等。疫点或疫区:根据疫源地范围大小,可分别将其称为疫点或疫区。通常将范围小的疫源地或单个传染源所构成的疫源地称为疫点。若干个疫源地连成片且范围较大时称为疫区。自然疫源地:有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地方称为自然疫源地。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病原体不需要人或家畜能完成世代更替的传染病叫。8. 理解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散发性、地方流行性、流行性和大流行及爆发的概念,会根据流行特征判别流行的类型。 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散发性、地方流行型、流行性、大流行。散发性:疾病发生无规律性,随机发生,局部地区病例呈个别地、零星地散在发生,称为散发

8、。出现散发的原因:1畜群对某病的免疫水平较高2某些病说我隐性感染比例较大3某病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条件。如猪瘟。流行性乙型脑炎,破伤风。地方流行性:在一定的地区和畜群中,带有局限性传播特征的,并且呈比较小规模流行的家畜传染病。如猪丹毒,猪气喘。流行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畜群出现比寻常多的病例。猪瘟,新城疫。大流行:在口蹄疫、牛瘟、流感等都出现过。爆发:一般认为,某种传播病在一个畜群单位或一定地区范围内,在短期间突然出现很多的病例。9. 掌握流行过程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影响传染病的季节性因素,了解影响传染病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流行过程的周期性:某些传染病经过一定的间隔时期,还可以再度流行,这

9、种现象称为传染病的周期性。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饲养管理因素。流行过程的季节性:某些动物传染病经常发生于一定的季节,或在一定的季节出现发病率显显著上升的现象。季节发生的原因:季节以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存在和散播的影响;季节对活的传播媒介的影响;季节对动物活动和抵抗力的影响。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饲养管理因素有关传染病4个阶段:包括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转归期。3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方式、动物的易感性。4个形式:散发性、地方流行性、流行性、大流行。2个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二)传染病的防疫措施1. 理解动物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掌握动物流行病学调查的

10、内容;了解预防、控制和消灭的含义及其差别不同。 动物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内容:疾病流行情况;疫情来源的调查;传播途径和方式的调查;当地状况。疫病的预防:就是采取各种措施将疫病排除于一个未受感染的畜群之外。疫病的防制:就是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或消除疫病的病原,以降低已出现于畜群中疫病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并把疫病限制在局部范围内。疫病的消灭:意味着一定种类病原体的消灭。全球范围内不容易,一定地区内消灭某些疾病是可行的。疫病的净化:是指通过采取检疫,消毒,扑杀或淘汰的技术措施,使某一地区或养殖场内的某种或某些动物传染病在限定时间内,逐渐被消除的传染性控制方法。2. 了解疫情报告制度的意义,掌握疫情报告的

11、方法。疫情的报告:饲养、生产、经营、屠宰、加工、运输动物及其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发现动物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必须立即报告当地动物防疫检疫机构或乡镇畜牧兽医医站。 3. 了解临诊诊断的意义,通过临诊诊断能对某些症状或病变典型的病例进行认定。力求掌握实验室诊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微生物学或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疫情的诊断:正确的早期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先决条件,又是早期隔离患畜所必须的动物传染病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综合诊断;实验室诊断;临床综合诊断方法包括:流行病学诊断;临床诊断;病理解剖学诊断。临诊综合诊断;初步诊断,提供参考,缩小诊断范围,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消耗。1流行病学诊断;应注意

12、,a本次流行的情况,b疫情来源的调查c传播途径和方式的调查d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基本情况。2临诊诊断;有局限性,对病初级及非典型病例诊断较为困难。3病理解剖学诊断,有时特征性病变可以为诊断带来很大帮助,甚至可以确诊。二:实验室诊断:1病理组织学诊断,2微生物学诊断3免疫学诊断4分子生物学诊断实验室诊断包括:病理组织学诊断;微生物学诊断;免疫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微生物学诊断包括:病料的采集;病料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和鉴定;动物接种试验。免疫学诊断包括:血清学试验;变态反应。血清学诊断包括:凝集反应、中和反应、沉淀反应、补体结合反应、免疫荧光抗体试验、免疫酶技术等。分子生物学诊断包括:PCR技术

13、、核酸探针技术、DNA芯片技术等。 4. 理解检疫的概念,检疫的分类及其在防病中的意义。动物检疫的概念:指由非法的机构和人员按照规定的方法与标准,运用强制性手段,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及卫生安全实施检查、定性和处理,并给出结论性法定证明的行为。动物检疫的种类:1国内检疫包括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运输检疫2国境检疫包括入境检疫、出境检疫和过境检疫。 5. 理解隔离、封锁的概念,掌握隔离、封锁的的方法,熟悉有关封锁的措施。隔离:指将患病动物和疑似感染动物控制在一个有利于防疫和生产管理的环境中进行单独饲养和防疫处理的方法。根据诊断结果,可将全部受检家畜分为病畜、可疑家畜、假定健康家畜。封锁:当爆发法定一类或

14、外来疫病时,对疫源地进行封闭,防止疫病向安全地散播和健康动物进入疫区而被感染所采取的强制性措施。原则为早、快、严、小。解除封锁:当疫区内最后一个病例被扑杀或痊愈后,通过临床观察或实验室检测,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未发现新的感染或发病动物时,经过彻底清扫和终末消毒,验收合格后,可宣布解除封锁。6. 了解传染病治疗的原则和主要方法。正确使用特异性疗法和抗生素疗法。传染病的治疗原则:早期治疗,标本兼治,特异和非特异性结合,药物治疗与综合措施相配合。传染病治疗方法包括:针对病原体的疗法:特异性疗法;抗生素疗法;化学疗法;抗病毒药疗法;针对动物机体的疗法:加强护理;对症疗法;针对群体疗法。 7. 掌握免疫

15、接种的方法、应注意的事项,免疫程序的概念和影响制定免疫程序的因素。化学药物预防及其注意要点。免疫接种:将制备好的抗原物质(如疫苗、菌苗、类毒素等)接种到动物体内,激发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使易感动物转化为不易感染动物的一种手段,称为免疫接种。免疫接种的分类:预防接种和紧急接种。免疫接种的方法:皮下、皮内、肌内注射或皮肤刺种、点眼、滴鼻、喷雾、口服等不同的接种方法。1)预防接种:为了防患于未然,在经常发生某些传染病的地区,或有潜在疫病病原体的地区,或受到邻近地区某些传染病威胁的地区,在平时都应有针对性有计划的给健康病畜进行免疫接种,即预防接种。免疫接种注意事项:预防接种应有周密的计划;应注

16、意预防接种的反应;几种疫苗的联合使用;合理的免疫程序。预防接种反应的1.正常反应,免疫接种后,有的动物出现一些轻微不良反应,由于制品本身的特性而引起的反应,其性质与反应强度随制品而异,是正常的反应。2.严重的不良反应,接种反应引起了持久的或不可逆的组织器官损伤或机能障碍,其程度较正常反应重或发生反应的动物数量超过正常的比例。(原因是:生物制品质量较差;使用方法不当,如接种剂量过大,接种技术不正确、接种途径错误等。)3.合并症,是指与正常反应性质不同的反应。(主要包括:超敏感血清病、过敏休克、变态反应;扩散为全身感染;诱发潜伏感染。)2)紧急接种是指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而对疫区

17、和受威胁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尚未发病的动物进行的应急性计划外免疫接种。3)被动免疫:是指将免疫血清或自然发病后康复动物的血清人工输入未免疫的动物,使其获得对某种病原的抵抗力。免疫程序:根据一定地区、养殖场或特定动物群体内传染病的汉行状况、动物健康状况和不同疫苗特性,为特定动物群制定的接种计划,包括接种疫苗的类型、顺序、时间、次数、方法、时间间隔等规程和次序。制定免疫程序的依据:1免疫的动物种类和动物生产性能的要求,2免疫生物制品的性能、免疫途径3动物机体的抗体水平4动物的饲养管理水平5免疫程序需根据具体情况,不断随时调整。影响制定免疫程序的因素当地疾病的流行情况及严重程度;母源抗体的水平;上一次

18、免疫接种引起的残余抗体水平;家畜的免疫应答能力;疫苗的种类和性质;免疫接种方法和途径;各种疫苗的配合;对动物健康及生产能力的影响。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疫苗因素;疫苗保存与运输;免疫程序;免疫接咱方法;动物因素。药物预防:是为了控制某些疫病而在畜群的饲料、饮水中加入某种安全的药物进行集体化预防。药物预防的原则和方法:选择合适的药物。(一般选用常规药物即常用的一线药物,预防疾病的目标很明确时可选用特定药物。严格掌握药物的种类、剂量和用法。掌握好用药时间和时机,做到定期、间断和灵活用药。穿梭用药,定期更换。(一种药物连续使用一年左右即可考虑更换。注意经料给药应将药物搅拌均匀,特别是小型饲养场手工拦

19、料更要注意,采取由少到多、逐级混合的搅拌方法比较可靠。经水给药则应注意让药物充分溶解。(3) 人畜共患传染病1. 牛海绵状脑病;概述病原名称和分类、流行病学特点、主要症状和剖检病变,诊断方法和主要防制措施 牛海绵状脑病:本病病原为与痒病病原相类似的的一种朊病毒2. 高致病性禽流感:掌握流行病学特点、主要症状和剖检病变,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禽流感,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 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两大类,即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和低致病性禽流感(LPAI),其中H5和H7亚型是典型的强毒。高致病力病毒感染时,常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升高,产蛋大幅度下降或停止,头颈部水肿,鸡冠、肉髯等发绀,流泪;高

20、度呼吸困难,并迅速波及全群,病禽张口伸颈呼吸,打喷嚏、咳嗽,气管啰音;排出黄白、黄绿或绿色稀便;神经紊乱,出现头颈歪斜,多数病例病程为23d,致死率可达100%。低致病力毒株感染的症状较复杂,其严重程度随感染毒株的毒力、禽的品种、年龄、性别、饲养管理状况、发病季节和禽群健康状况等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产蛋量下降和隐性感染等。病程长短不定,一般死亡率很低。病理变化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禽类常表现为皮下、浆膜、黏膜、肌肉和各内脏器官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渗出和坏死变化。病鸡的冠和肉髯极度肿大,鸡冠有坏死灶和出血。胫上部角质鳞片呈紫红色,脚趾肿胀,伴有淤斑性变色。腺胃

21、黏膜点状或片状出血,腺胃与食道交界处、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出血带和溃疡。喉头、气管有不同程度出血,管腔内有大量黏液或干酪样分泌物。整个肠道尤其是小肠,从浆膜层即可看到肠壁有大量黄豆至蚕豆大出血斑或坏死灶(枣核样坏死),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坏死。卵巢和卵子充血、出血,输卵管内有多量黏液或干酪样物。胰脏明显出血或有黄色坏死灶。肾肿大,有尿酸盐沉积,法氏囊肿大,内有少量黏液,有时有出血。肝、脾出血,有时肿大。低致病性禽流感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和生殖道内有较多的黏液或干酪样物,输卵管和子宫质地柔软易碎。个别病例可见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出血。诊断病毒分离与鉴定:可以采取病鸡呼吸道或鼻窦内渗出物或器官组织,加肉

22、汤稀释成10%悬液,离心沉淀和过滤以除去组织碎屑,将无菌悬液0.10.2ml接种在911日龄发育鸡胚的尿囊腔,在35中培养, 7296h采取尿囊液作鸡红细胞的凝集试验,并用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鉴定病毒型和亚型,进行确诊。血清学诊断较常用的是采取病鸡的血清进行琼脂扩散试验。此外,尚有荧光抗体技术、补体结合反应、ELISA等方法。预防措施: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禁止从有本病的国家和地区进口家禽、野禽、观赏鸟类及各种禽类产品,在引进禽及其产品时应严格对本病进行检疫;养殖场应远离迁徙禽类的聚集地,严格实施各种防疫消毒制度,特别是车辆、人员来往的控制,搞好禽场卫生和定期消毒。 3. 狂犬病:掌握流行病学特

23、点、犬、猫、牛的主要症状和病变,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人畜共患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临诊特征是神经兴奋和意识障碍,继之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该病潜伏期较长,一旦发病常常因严重的脑脊髓炎而以死亡告终。病原 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病毒呈枪弹形或试管状。病毒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组织、唾液腺和唾液内。在唾液腺和中枢神经内形成狂犬病特异的包涵体,叫内基氏小体。在自然界存在的狂犬病强毒称为“街毒”,通过家兔脑内继代,可减弱其对人和动物的毒力成为“固定毒”,并可用来制备弱毒活疫苗及灭活疫苗。流行病学 犬科动物(犬、狐、狼等)在自然状态下常带有狂犬病毒,是狂犬病的

24、传染源和病毒的贮存宿主。此外,蝙蝠是该病毒的又一自然宿主。患病动物、带毒动物为本病传染源。由患病(或带毒)动物咬伤而感染。当健康动物皮肤黏膜有损伤时,接触病畜的唾液而感染亦属可能。症状 潜伏期的变动很大,这与动物的易感性,伤口距神经中枢的距离,侵入病毒的毒力和数量有关,一般为28周,最短10天,长者可达数月或一年以上。各种动物的临诊表现皆相似,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典型病例和非典型病例。犬 典型病例可分为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非典型病例,有时症状发展急剧,张口、垂舌、唾液增多,步行摇摆、垂头,后躯和四肢麻痹、卧地不起,因呼吸中枢麻痹或衰竭而死,病程1周左右。有时则症状出现后不久迅速消退,病程极

25、短,但体内仍然存在并排出病毒。病变组织学检查常发现在大脑海马角及小脑和延髓的神经细胞胞浆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内基小体),呈圆形或卵圆形,内部可见明显的嗜碱性颗粒。诊断脑组织触片法动物接种试验荧光抗体检查 该方法是一种快速、特异的诊断方法,将患病动物脑组织切片或触片固定后,用荧光抗体进行染色,出现阳性反应即可确诊。防制 目前我国对犬采取的是“管、免、灭”的综合防制。“管”即市区、城镇禁养,乡镇拴养或圈养。“免”即免疫,有计划地对免疫的家犬发放免疫证。国内有狂犬病弱毒疫苗或与其他疫苗联合制成的多联疫苗供选用。“灭”即消灭野犬,不使无免疫证的野犬到处游荡,以免伤害人和动物。紧急防制 被患狂犬病的动物

26、或可疑动物咬伤,应及时对伤口作彻底消毒处理,最好先挤出伤口局部血水,后用浓肥皂水、酒精、碘酊等作消毒处理,并迅速用狂犬病疫苗进行紧急接种,使被咬动物在病的潜伏期内就产生主动免疫,可免于发病。 4. 猪乙型脑炎:掌握流行病学特点、猪的主要症状和病变,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日本乙型脑炎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蚊媒性人兽共患传染病。多种动物均可感染,其中人、猴、马和驴感染后出现明显的脑炎症状,猪群感染最为普遍,且大多不表现症状,发病率20%30%、死亡率较低,怀孕母猪可表现为高热、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公猪则出现睾丸炎。其他动物多为隐性感染。病原 日本乙型脑炎病

27、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病毒能凝集鸡、鸭、鹅及绵羊的红细胞。小鼠是最常用来分离和繁殖病毒的实验动物,病毒最适宜在鸡胚卵黄囊内繁殖。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而传播。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在夏季至初秋79月份流行。日本学者证明日本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妊娠猪后可通过胎盘侵害胎儿。防制 消灭蚊子和免疫接种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在疫区或疫场用日本乙型脑炎弱毒疫苗,于每年蚊子活动前12个月免疫接种一次。5. 大肠杆菌病:掌握流行病学特点、牛、禽、猪主要症状和病变,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大肠杆菌病是指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多种动物不同疫病或病型的统称。包括动物的局部性或全身性大肠杆菌感染、大肠杆菌性腹泻、

28、败血症和毒血症等。病原 大肠菌有菌体抗原(O)、荚膜抗原(K)和鞭毛抗原(H)。已发现的“O”抗原有160多种,H抗原有64种,K抗原103种,这三种抗原互相组合可构成几千个血清型。流行病学 患病和带菌的人与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经消化道而感染。犊牛尚可经子宫内和脐带感染。鸡也可经呼吸道感染,或病菌经入孵蛋裂隙使胚胎发生感染。猪大肠杆菌病猪主要有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猪水肿病3种。仔猪黄痢 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发生于7日龄内的仔猪,16日龄多发,腹泻、排黄白色或黄色液状粪便为特征。一窝仔猪发病率在90%以上,死亡率达90%。仔猪白痢 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1020日龄仔猪多发,排乳白色糊

29、状或浆状粪,具腥臭味。一窝仔猪常有一半以上发病,死亡率虽低但影响生长发育。猪水肿病多发生于断奶仔猪及生长快而健壮的仔猪,以体表某些部位发生水肿为特征。病死率约90%。剖检病变主要为水肿,尤以胃壁、肠系膜、眼睑及结膜明显。犊牛大肠杆菌病临床有败血型、肠毒血型、肠型三种类型羔羊大肠杆菌病败血型主要发于26周龄的羔羊。肠型 主要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幼羔。禽大肠杆菌病急性败血症 气囊炎、心包炎和肝周炎。关节滑膜炎全眼球炎输卵管炎和腹膜炎 产蛋期鸡感染时,可见输卵管增厚,有畸形卵阻滞,甚至卵破裂溢于腹腔内,有多量干酪样物,腹腔液增多、混浊,腹膜有灰白色渗出物。脐炎 幼雏脐部受感染时,脐带口发炎,多见于蛋内

30、或刚孵化后感染。肉芽肿诊断 培养采用麦糠凯培养基。防制本病的急性经过往往来不及救治,最好能通过药敏试验以选择对本场分离的大肠杆菌最敏感的药物。在仔猪开始发生黄痢时,应立即全窝给药,最好同时口服和注射两种药物,发生仔猪白痢、猪水肿病、禽大肠杆菌病、羔羊大肠杆菌病、兔大肠杆菌病时,也要根据情况,全窝(群)用敏感抗菌药物拌料或饮水给药预防,发病畜(禽)及时应用12种药物治疗。常用以下药物连用35d。 6. 沙门氏菌病:掌握流行病学特点、牛、猪、禽的主要症状和病变,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沙门氏菌病又名副伤寒,是各种动物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疾病总称。临诊多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也可使怀孕母畜发生流产。流行

31、病学 幼年畜禽较成年者易感。病畜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经消化道感染健畜。子宫内感染也有可能、内源感染;病禽、带菌禽是主要的传染源。有多种传播途径,最常见的是通过带菌卵而传播。症状猪又称猪副伤寒。临诊上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牛 急性型病犊腹泻,排黑色、淡黄或草绿色稀粪,且含黏液、血液及黏膜,体温升高,死亡率达50%;成年牛体温升高、粪便中带有血块,不久即变为下痢。怀孕母牛多数发生流产。禽 由鸡白痢沙门氏菌所引起的称为鸡白痢,由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称为禽伤寒,由其他有鞭毛能运动的沙门氏菌所引起的禽类疾病则统称为禽副伤寒。鸡白痢 各种品种的鸡对本病均有易感性,以23周龄以内雏鸡的发病率与病死

32、率为最高,呈流行性。成年鸡感染呈慢性或隐性经过。心肌、肺、肝、盲肠、大肠及肌胃肌肉中有坏死灶或结节;盲肠中有干酪样物堵塞肠腔,有时还混有血液;育成阶段的鸡肝肿大,表面可见散在或弥漫性的小红点或黄白色的粟粒大小或大小不一的坏死灶,易破裂,腹腔内积有大量血水,肝表面有较大的凝血块。成年母鸡卵子变形、变色,呈囊状,有腹膜炎。禽伤寒 成年鸡易感。一般呈散发性。特征病变是肝肿大呈青铜色,肝和心肌有灰白色粟粒大坏死灶,腹腔病变与鸡白痢相同。禽副伤寒 肝、脾充血,有条纹状或针尖状出血和坏死灶,肺及肾出血,心包炎,常有出血性肠炎。防制 对禽沙门氏菌病,目前尚无有效菌苗可以利用,因此,在禽类,防制本病必须严格贯

33、彻消毒、隔离、检疫、药物预防等一系列综合性防制;在有病鸡群,应定期反复用凝集试验进行检疫,将阳性鸡及可疑鸡全部剔出淘汰,使鸡群净化。7布鲁氏菌病:掌握流行病学特点、牛、羊、猪主要症状和病变,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病原 布鲁氏菌属有6个种,即马耳他布鲁氏菌、流产布鲁氏菌、猪布鲁氏菌、林鼠布鲁氏菌、绵羊布鲁氏菌和狗布鲁氏菌。习惯上称马耳他布鲁氏菌为羊布鲁氏菌,流产布鲁氏菌为牛布鲁氏菌。流行病学 羊、牛、猪及人最为易感。感染动物,特别是牛、羊、猪是主要的传染源,通常由消化道感染,也可经阴道、

34、皮肤黏膜及呼吸道传染。吸血昆虫可能也传播本病。本病多见于牧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有明显的季节性。羊型布氏杆菌病春季开始发生,夏季达高峰,秋季逐渐下降;牛型布氏杆菌病夏秋多发。母畜比公畜易感,性成熟后最易感染。症状牛 母牛最显著的症状是流产。多于妊娠68个月流产,流产后多数伴发胎衣不下或子宫内膜炎,公牛常见的是睾丸炎及附睾炎。有时有乳房炎的轻微症状。防制 确诊为布鲁氏菌病或在畜群检疫中发现本病,均应采取措施,淘汰病畜,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其余每年定期预防接种布鲁氏菌菌苗。我国主要使用猪布鲁氏菌2号弱毒活苗和马耳他布鲁氏菌5号弱毒活苗。布鲁氏菌是兼性细胞内寄生菌,致使化疗药剂不易生效。因此对病畜一

35、般不做治疗,应淘汰屠宰。 8结核病:掌握流行病学特点、牛、禽的主要症状和病变,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 结核病:掌握流行病学特点、牛、禽的主要症状和病变,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 是由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其病理特征是在多种组织器官形成结核性肉芽肿(结核结节),继而结节中心干酪样坏死或钙化。病原 本病的病原是分枝杆菌属的三个种,即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和禽分枝杆菌。严格需氧,革兰氏染色阳性。本菌对常用磺胺类药物、青霉素及其他广谱抗生素均不敏感,但对链霉素、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和环丝氨酸等敏感。流行病学 家畜中牛最易感,特别是奶牛,猪和家禽易感性也较强,羊极少患病。野生动物中猴、鹿易

36、感性较强。病人和患病畜禽,尤其是开放型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其痰液、粪尿、乳汁和生殖道分泌物中都可带菌,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症状 潜伏期长短不一,短者十几天,长者数月甚至数年。牛结核病 牛常发肺结核、淋巴结核、乳房结核、肠结核以及生殖道结核。禽结核病 临诊表现贫血、消瘦、鸡冠萎缩、跛行以及产蛋减少或停止。病变牛 肺脏或其他器官常见有很多突起的白色结节。胸膜和腹膜发生密集结核结节,形似珍珠状,称所谓的“珍珠病”。胃肠黏膜有结核结节或溃疡。诊断 在畜(禽)群中有发生进行性消瘦、咳嗽、慢性乳房炎、顽固性下痢、体表淋巴结慢性肿胀等的畜(禽),可作为初步诊断的依据。结核菌素试验是目前诊断结核病最有

37、现实意义方法。我国现行乳牛结核病检疫规程规定,应以结核菌素皮内注射法和点眼法同时进行。每次检疫各作两回,两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是阳性反应者,即判定为结核菌素阳性反应牛。防制 目前尚无理想的菌苗可供接种。畜禽结核病一般不予治疗,而是采取综合性防疫措施,加强检疫、隔离,防止疾病传入,净化污染群,培育健康畜群。如以乳牛场为例。健康牛群(无结核病畜群),平时加强防疫、检疫和消毒措施,防止疾病传入。污染牛群,反复进行多次检疫,不断出现阳性病畜,则应淘汰污染群的开放性病畜(即有临诊症状的排菌病畜)及生产性能不好利用价值不高的结核菌素阳性反应病畜。结核菌素反应阳性牛群,应定期与经常地进行临诊检查,必要时进行细

38、菌学检查,发现开放性病牛立即淘汰。假定健康牛群为向健康牛群过渡的畜群,应在第一年每隔3个月进行一次检疫,直到没有一头阳性牛出现为止。加强消毒工作,每年进行24次预防性消毒,每当畜群出现阳性病牛后,都要进行一次大消毒。常用消毒药为5%来苏儿或克辽林,10%漂白粉,3%福尔马林或3%苛性钠溶液。9猪型链球菌病:掌握流行病学特点、猪的主要症状和病变,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在公共卫生上的意义。 猪链球菌病在临床上分为猪败血性链球菌病、猪链球菌性脑膜炎和猪淋巴结脓肿三个类型。猪败血性链球菌病 体温升高达4041.5,继而升高到4243,呈稽留热,眼结膜潮红,有出血斑,流泪。颈部、耳廓、腹下及四肢下端皮肤呈

39、紫红色,并有出血点。慢性型主要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高度跛行。猪链球菌性脑膜炎 多见于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淋巴结脓肿型:颌下、咽部、颈部等处淋巴结化脓,形成脓肿一般不引起死亡。败血症的猪,可见颈下、腹下及四肢末端等处皮肤有紫红色出血斑点。脾脏明显肿大,可见出血性梗死区。心内膜有出血斑点,心肌外膜与心包膜常黏连。肾脏稍肿大,有出血斑点。全身淋巴结水肿、出血。10马鼻疽:了解流行病学特点、马属动物主要症状和病变,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在公共卫生学上的意义。 11破伤风:了解流行病学特点、各种动物主要症状和病变,防控措施。破伤风又名强直症,俗称锁口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中毒

40、性传染病。临诊上以骨骼肌持续性痉挛和神经反射兴奋性增高为特征。病原 破伤风梭菌,又称强直梭菌,专性厌氧杆状,革兰氏阳性,芽胞体抵抗力强,在土壤中可存活几十年。流行病学 单蹄兽最易感,猪、羊、牛次之。人的易感性也很高。感染常见于各种创伤,如断脐、去势、手术、断尾、穿鼻、产后感染等。诊断 根据本病的特殊临诊症状,如神志清楚,反射兴奋性增高,骨骼肌强直性痉挛,体温正常,并有创伤史,即可确诊。防制预防注射 在本病常发地区,应对易感家畜定期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牛马等大动物可在阉割等手术前一月进行免疫接种,可起到预防本病作用。对较大较深的创伤,除作外科处理外,应肌肉注射破伤风抗血清13万IU。防止外伤感染

41、平时要注意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防止家畜受伤。一旦发生外伤应注意及时处理,防止感染。阉割手术时要注意器械的消毒和无菌操作。 12炭疽:了解流行病学特点、各种动物主要症状和病变,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各种家畜、野生动物和人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其临诊特征是突然高热、呼吸困难、可视黏膜发绀、濒死期天孔出血。本病病变特点是呈败血症变化,以尸僵不全,血液凝固不良,脾脏显著肿大、皮下和浆膜下有出血性胶样浸润为特征。病原 炭疽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炭疽杆菌繁殖体的抵抗力不强,但芽胞的抵抗力很强,在自然条件下能存活数十年。流行病学本病主要传染源是病畜。当病畜尸体处理不当,形成芽

42、胞污染了土壤、水源、牧地,可成长久的疫源地。其中草食动物最易感,包括牛、羊、鹿、马、驴、骆驼等,人也易感。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其次是通过皮肤感染,也可通过呼吸道感染。本病常呈地方流行性。夏季吸血昆虫多、雨水泛滥时容易发生传播。症状 本病潜伏期l3 d,最长可达14 d。牛急性型最常见。病牛突然体温上升42,常常在使役和放牧时突然死亡。有的病牛兴奋、减食,反刍、泌乳停止,妊娠牛可发生流产。可视黏膜发绀并有出血点,呼吸困难,肌肉震颤。濒死期体温下降,天然孔流血,痉挛,一般经12 d死亡。猪 潜伏期长,多数表现慢性经过。生前无明显临诊症状。病变 尸僵不全,天然孔有黑色血液,血液不凝呈煤焦油样。全身

43、多发性出血,皮下、肌间、浆膜下有黄色胶样浸润。脾肿大25倍,全身淋巴结肿大呈黑红色,切面湿润呈红褐色并有出血点。局部炭疽常见于肠、咽及肺等处。诊断 对原因不明而突然死亡或临诊上出现痈性肿胀,腹痛,高热,病情急剧,呼吸困难,可视黏膜发绀,濒死期天然孔出血,尸体腹胀明显,尸僵不全的病畜应怀疑为炭疽病。实验室诊断时对可疑炭疽病死畜禁止剖检。可切下一耳朵,断端消毒后,用0.2%的升汞或5%石炭酸纱布棉花包裹立即送检。或用消毒棉棒浸透血液,涂血片送检。炭疽沉淀反应(Ascoli氏反应) 是诊断炭疽简便而快速的方法。防制预防措施 常发地区的易感动物,每年应作预防接种。常用疫苗有无毒炭疽芽胞苗及炭疽号芽胞苗

44、。但对山羊不适用。炭疽芽胞号苗,各种家畜均为皮下注射1 ml。这两种芽胞苗均在注射后两周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扑灭措施 发生本病时,应立即将疫情迅速上报,封锁发病场所,划定疫区。病畜隔离治疗,可疑者用药防治,假定健康群应紧急免疫接种。全场应彻底消毒,病畜接触过的地面,应把表土铲除1520cm,取下的土应与20%漂白粉混合后再进行深埋。污染的垫草、饲料、粪便应焚烧。畜舍用20%漂白粉溶液或10%烧碱水喷洒三次,间隔一小时。尸体要焚烧或深埋处理。禁止疫区内动物及其相关产品出入。在最后一头病畜死亡或痊愈后15天时解除封锁。解除前再进行一次终未消毒。(4) 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1. 口蹄疫:掌握流行

45、病学特点、牛、猪、羊的主要症状和病变,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临诊特征是在口腔黏膜、四肢下端及乳房等处皮肤形成水疱和烂斑。成年动物多取良性经过,幼龄动物多因心肌受损而死亡率较高。我国民间俗称本病为“口疮”、“蹄癀”。病原 口蹄疫病毒属于微RNA病毒科中的口蹄疫病毒属,口蹄疫病毒分为7个血清型,即A、 O、 C、 SAT1、 SAT2、 SAT3(南非1,2,3型)及Asia I型(亚洲I型)。各血清型间无交叉免疫现象,但各型在发病临诊症状方面的表现却没有什么不同。每一个血清型又包含若干个亚型,同型各个亚型之间也仅有部分交叉免

46、疫性。口蹄疫病毒在流行过程中及经过免疫的动物体均容易发生变异,即抗原漂移,故口蹄疫病毒常有新的亚型出现。口蹄疫亚型已达到80多个,我国主要是A、O和亚洲I型,欧洲主要是A、O型,均以O型多见。乳鼠对本病毒非常敏感,是最好的实验动物,一般用35日龄(也可用710日龄)的豚鼠,皮下或腹腔接种,于1630h内死亡。病毒对酸和碱都特别敏感, 2%4%氢氧化钠、3%5%福尔马林溶液、5%氨水、0.2%0.5%过氧乙酸或5%次氯酸钠等均为口蹄疫病毒良好的消毒剂。流行病学 自然条件下口蹄疫病毒可感染多种动物,偶蹄目动物易感性最高,易感性的高低顺序依次为黄牛、奶牛、猪、羊、鹿、骆驼。幼龄动物易感性大于老龄动物

47、。患病动物及带毒动物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染源,口蹄疫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传染病,一经发生往往呈流行性,在牧区,多呈现大流行。口蹄疫流行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本病没有严格的季节性。如在牧区的流行特点,往往表现为秋末开始,冬季加剧,春季减轻,夏季基本平息。在农区这种季节性表现不明显。临诊症状牛 潜伏期一般24d,最长可达一周左右。病牛体温升高达4041,流涎,口腔出现水疱,水疱破溃形成红色糜烂,水疱破裂后,体温降至正常;趾间及蹄冠的柔软皮肤上发生水疱,并很快破溃,出现糜烂。病畜站立不稳,跛行。乳头皮肤有时也可出现水疱,很快破裂形成烂斑。本病一般多呈良性经过,病死率一般不超过3%;恶性口蹄疫,病死率高达2050%,主要是病毒侵害心肌所致,尤以犊牛多见。孕牛可发生流产。羊 潜伏期一周左右,病状与牛大致相同,但感染率较低。猪 潜伏期12d,临诊症状极典型,病猪以蹄部水疱为主要特征,口黏膜形成小水疱或烂斑。若哺乳母猪乳头有水疱,则整窝小猪发病,多呈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而突然死亡,死亡率可达100%。病理变化 患病动物的口腔、蹄部、乳房、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胃黏膜可见到水疱、烂斑和溃疡。反刍动物真胃和大小肠黏膜可见出血性炎症。心肌有灰白色或淡黄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