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类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科类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社科类社会组织开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当前,有关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文化振兴等的理论 研究不多,其中社科类社会组织助力文化振兴的理论研究成 果那么更少,有学者认为社会组织在参与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 面临定位模糊、治理低效、激励有限等困境,并从明确角色、 提高能力、加大激励力度三方面提出破解困境的对策建议。 本文结合社科类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地位及作用, 分析其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面临的瓶颈,进而提出对 策建议。一、乡村文化振兴需要社科类社会组织参与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2018 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提 出,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
2、、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2管理能力。社科类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文化振兴主要通 过两种途径:一是政府购买服务;二是社科类社会组织自发组 织参与。就当前情况来看,仍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政府购 买服务,需要社科类社会组织具备一定资质。国务院办公厅 2013年9月发布的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 见提出,“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应具有独立承当民事责 任能力,具备提供服务所必需的设施、人员和专业技术的能 力,具有健全的内部治理结构、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 具有良好的社会和商业信誉,具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险 的良好记录,并符合登记管理部门依法认定的其他条件。” 这说明,符合政府购买服务要求的社会
3、组织需具备一定的管 理能力。因此,社科类社会组织需有一定数量的人才和物质 储藏,选拔具备奉献精神、愿意服务于乡村文化振兴的优秀 人才,储藏适用于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础设施、音像产品等。 要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完善部门和岗位设置,建立健全管理 架构;要具备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保障账目清晰,合理 使用及管理资产;要积极打造良好的社会公信力,履行好信息 公开的责任与义务,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要打造活动品牌,做 好宣传,具备一定知名度和群众基础。社科社会组织的内部管理模式一般参照事业单位,然 而这种管理模式虽已形成稳固的管理基础,但受体制机制限 制,缺乏灵活反响、及时应对的能力。乡村文化振兴是一项 复杂工
4、程,社科类社会组织在参与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不 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而且因地域、文化等差异, 问题较具独特性,需要快速反响、及时应对,因此,需要改 革传统管理方式,创立新型管理模式。3服务能力。社科类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是在 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新开辟的服务领域,与日常职 能范围存在差异,加之经验缺乏,因此,社科类社会组织必 须着力提升服务能力,调整服务思路,规划服务路径。要坚 持以推动乡村文化开展为方向,聚焦农村文化;要调整固有服 务路线、方法、路径,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而异,加 强相关培训,增强服务技能,不仅需要增强社科类知识储藏 及技能,而且要了解本地区乡村文化背
5、景等,有针对性地提 供服务及产品。因此,社科类社会组织需要加强知识、技能 培训,包括乡村文化振兴系统理论培训和本地区文化背景、 特色培训等,以提高服务能力。(三)农村自治组织协调配合农村自治组织是我国农村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参与主 体,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社科类社会组 织在参与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除需与政府保持良好的关系 外,还需与农村自治组织加强联系。一是借助农村自治组织 的桥梁关系,协调村民积极参与、配合社科类社会组织助力 乡村文化振兴;二是通过与农村自治组织协调配合,确保社科 类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影响力和效力具备可持续 性,促进乡村文化长期稳定开展;三是社科类社会组
6、织为农村 自治组织提供服务,为其参与乡村文化振兴提供路径规划、 方法指导和对策建议,间接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农村自治组 织既是社科类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推动者,也是被 服务者,因此必须要加强社科类社会组织与农村自治组织间 的协调配合。社科类社会组织在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前期,需与农村自 治组织保持良好沟通,明确活动内容、形式等相关事项,借 助村民自治组织的传播途径、群众基础做好宣传、引导和活 动准备工作。在参与过程中,社科类社会组织要基于对本地 区乡村文化现状、需求及未来开展预期的科学分析,为农村 自治组织提供咨询、规划、建议,帮助其理清工作思路,明 确开展目标和方向,分析文化振兴难点与困境,
7、提出针对性 对策建议。社科类社会组织通过直接参与或组织开展乡村文 化振兴的相关活动,带动和引导农村自治组织持续性开展文 化振兴服务,或催生新的基层社科类社会组织继续参与乡村 文化振兴。社科类社会组织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参与者、实施者、 推动者,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但是, 随着社科类社会组织力量逐渐壮大,政府、社会组织、农村 自治组织协调互动,必将有效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这为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 理论指导。社科类社会组织是乡村文化振兴的直接参与者、实施者、 推动者。社科类社会组织具有较强的人才优势和文化理论研 究能力,可以参与农村文化建设方面的调查研究,
8、聚焦乡村 文化建设热点、难点,深入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智囊团”“思想库: 社科类社会组织可以 利用专家优势,通过举办讲座、出幅员书等活动,在农村地 区进行社科类文化宣传及普及,是乡村文化振兴的直接参与 者和实施者。同时,社科类社会组织还可以通过开展理论研 究、思想引导,激发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乡村文化振兴,是乡 村文化振兴的推动者。其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作用表达在以 下几个方面。(一)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科学的实施路径社科类社会组织可以立足自身优势,凝聚专家智慧,通 过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乡村文化振兴实施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分析原因,提出科学的对策建议,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特点
9、 的乡村,提出有针对性的文化振兴的实施路径,向政府提供 决策建议,使乡村文化振兴更易于取得现实成效;还可以深入 基层,广泛了解乡村实际和农民文化需求,向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提供规划意见和实施建议,激发乡村文化 振兴内生动力。(二)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开展2018年9月出台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明确了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工程。社科 类社会组织在这些重要工作中可以发挥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如通过举办讲座等方式提供社科类文化产品,开展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宣扬良好的家风家训,推进诚信建设, 从而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开展理论研究,挖掘保护农 耕文化等方式,
10、保护并利用乡村传统文化,重塑文化生态, 推动文化产业开展,从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提供优 秀的乡村文化产品、设施、活动等,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三)丰富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供给经过多年实践探索,我国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供给已形 成以政府为主导,包含农家书屋、电影放映、文艺下乡以及 文化设施建设等惠民工程的基本模式。但是各类惠民文化项 目供给与农民文化需求日渐不平衡,导致资源闲置、作用发 挥不充分。以农家书屋为例,2007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等 部门联合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开启了农村农 家书屋建设工程。为此,政府提供资金保障,各地符合建设 条件的农村纷纷建成农家书屋,促使农家书屋覆
11、盖率到达较 高程度。但是,有学者研究发现,由于农民自主学习意识不 强,农家书屋管理不规范,文化产品供需不平衡等原因,农 家书屋存在闲置或利用率不高等现象。而社科类社会组织可 以通过宣传、引导等方式,激发农民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 学习习惯;通过理论研究,探索农家书屋科学管理方法和路径; 通过提供社科类书籍,满足农民知识需求。由此可见,社科 类社会组织作用如果发挥得好,就能有效盘活农村闲置文化 设施及资源,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供给,进一步推动乡 村文化振兴。(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可持续社科类社会组织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但是我国社科类社会组织数量少,无法持续性满足乡村文化 需求。农
12、民是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乡村文化振兴需要激发 内生动力,实现可持续开展。社科类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文化 振兴,不但给乡村带去具体的文化服务和产品,而且能起到 示范、带动作用,传播乡村文化建设理念、模式、路径,促 进村民自治组织持续开展,促使农民加入基层社会组织,持 续参与文化建设。二、社科类社会组织开展面临的瓶颈制约尽管社科类社会组织在乡村文化振兴中能发挥重要作 用,从而促进乡村文化建设取得更好成效,但是当前我国社 科类社会组织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方面成效并不突出,面临 诸多困境。(一)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不明确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治理主体一直采用一元主体模式, 政府在乡村经济、社会、文化开展各方面占
13、绝对主导地位。 农村自治组织在政府过多干预下,自主性弱化。当前,我国 多元治理主体的格局初步确立,但一元主体的治理思路依旧 存在。因而,政府、村民自治组织、农民等在乡村文化振兴 过程中依然以政府为重要的甚至唯一参与主体,从而造成社 科类社会组织在参与乡村文化振兴中被村民常成政府的延 伸,群众基础不牢;有些地方将社科类社会组织提供的文化服 务及产品看成政绩工程,从而导致农民参与积极性、主动性 不高。从社科类社会组织自身来看,其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多 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进行,局部社科类社会组织思想意识出 现偏差,过多依附于政府,弱化了自身独立主体地位。有些 社科类社会组织对自身地位和作用认识存在局限,
14、自视不高, 存在不积极主动作为的思想意识,缺乏主动参与乡村振兴的 意识和热情。(二)参与形式和内容单一当前,社科类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形式主要包 括调查研究、提供决策建议,举办讲座、政策咨询、赠送文 化产品、开展文化宣传等。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社科类社会 组织助力文化振兴的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文化服务及产品 的内容枯燥、单一,缺乏趣味性;与农民知识储藏及文化需求 不匹配,缺乏实用性。(三)持续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能力不强相较兴旺国家社会组织的开展而言,我国社会组织整体 正处于初步开展阶段,开展基础不稳固,监管强、服务弱的 局面没有根本转变。国家对社科类社会组织依然采取双重管 理制度,社科类
15、社会组织需由登记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 监管,准入门槛高,开展空间受限,致使其数量不多、实力 不强。基层社科类社会组织更能了解乡村文化振兴的现状及 需求,能更好地提供针对性服务和产品供给,但其会员数量、 资源储藏等难以完全满足要求,进而导致合法、规范的基层 社科类社会组织数量很少。社科类社会组织数量少,又势必 会影响其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程度,无法为乡村文化振兴提 供可持续、经常性的服务及产品供给。三、社科类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对策解决社科类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困境,需要从 政府、社会组织、农村自治组织三个主体角度出发采取有效 的应对措施。(一)政府从直接参与向提供保障转变1转变政府
16、职能。乡村文化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 工程,单纯依靠政府直接参与,仅能在短期内起到积极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压力不断增加,必然会因负担过重, 精力转移而影响乡村文化振兴。因而,在社会组织主体地位 逐渐凸显、作用发挥愈加充分时,政府应调整参舆方式,转 变职能,改变过去直接组织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形式,转而 通过购买服务、鼓励引导等方式,激励社会组织主动、积极 参与,逐步增加社科类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购买服 务工程,为其提供更多参与机会和资金保障;积极引导、鼓励 社科类社会组织主动投身乡村文化振兴,为社科类社会组织 提供专项资金扶持、财税减免优惠等。2改善营社环境。目前,对社科类社会组
17、织采用双重管 理体制,虽能起到强化监督作用,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 社科类社会组织开展,尤其是基层社科类社会组织开展。因 此,应积极改善社科类社会组织营社环境,激发其社会活力 和开展动力;建议放宽准入门槛,降低基层社科类社会组织准 入条件,包括会员数量、注册资金数额等。借鉴企业“一次性办好”经验,简化审批手续、优化审批流程,缩短社会组织行 政事项审批、工程申报、政府购买服务等审批时间,提高审 批效率。3调整事后评估标准。根据文化层次理论,乡村文化可 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除物质文化外,其他 两种均为无形文化。同时,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需要一定时间积累、沉淀。因此,社科类社
18、会组织参与乡村 文化振兴的成效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服务及产品供给成效,需 要调整评估内容、标准,既要注重文化的供给,也要注重文 化的持续性成效,才能有助于正确认识社科类社会组织参与 乡村文化振兴的积极作用及缺乏,引导各有关方面提供有针 对性的保障服务。4积极推进党建工作。政府在转变服务理念的同时,应 注重引导和强化社科类社会组织树立正确的工作指导思想, 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党的领导,确保社科类社 会组织沿着正确的方向开展,确保在文化传播过程中积极弘 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应继续扩大社科 类社会组织党建覆盖率,引导和帮助社科类社会组织成立党 组织,开展党员,开展党建工作;
19、应注重深化党建工作内容, 有关单位应通过教育培训、党建评估等方式,引导和规范社科类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正常开展;应积极落实“三会一课”制 度,健全党组织生活和党员教育工作。(二)社科类社会组织要注重能力建设社科类社会组织是乡村文化振兴的直接参与者、推动者, 提升社科类社会组织能力,能更好地推动乡村文化振兴。1创新能力。创新服务及产品供给内容。社科类社会 组织应基于乡村文化振兴需求、村民社科文化需求,结合自 身知识及人才优势,提供文化服务及产品。针对农村基层实 际,在社科文化传播、教育过程中改变传统内容和形式,采 用通俗易懂、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字表达和教学方式,增强趣 味性、普及性,让农民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真正起到 弘扬、传播文化知识的作用。创新服务及产品供给形式。 除在文化内容上下功夫外,还可以在文化传播形式上使力气。 一是推广“互联网+乡村文化振兴”,社科类社会组织数量少、 资源有限,无法开展大范围乡村文化振兴,因此可以借助互 联网,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网络化。例如,利用“两微一端”和 直播平台等建立公众号、网站,开办乡村社科类网络文化课 程,举办网络讲座、论坛、咨询问答,制作趣味性小视频, 开展知识类问答游戏等;二是提高趣味性活动比例,因地制宜, 借助乡村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民间传说、民间艺术等融入 社科类文化知识,推动乡村文化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