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中考复习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中考复习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中考复习试题桃花源记 习题精选一、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桃花源记的作者 ,他是 (时期)人,桃花源记原是 中的 。本文选自 。2解释句中黑体的词语(1)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 )(2)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3)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阡陌交通( )悉如外人( )(5)具答之( )咸来问讯( )(6)诣太守( )遂迷( )(7)欣然规往( )寻病终( )3古今异义辨析(1)芳草鲜美 古:( ) 今:( )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 ) 今:( )(3)无论魏晋 古:( ) 今:( ) (4)阡陌交通 古:( ) 今:( )4根据下列的要求默
2、写语句(1)描写桃林美景的语句是: (2)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的句子有哪些? (3)写村中人好客,待人热情的句子是: (4)渔人离开桃花源的句子是什么? 5翻译下列句子(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黄发垂髻,并怡然自得。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闻之,欣然规往。 二、课内精读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解释下列词语。(1)俨然:_(2)欲穷其林:_(3)悉如外人:_2翻译句子。(1)渔人甚异之。译:_(2)复前行,欲穷其林。译:_3文中描写桃花林景色的句子是_。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表明渔人发现桃花林的时间是( )A暮春花落时 B深秋季节,百花凋谢之时C冬末初春时节,春水暴涨之时 D初夏水涨之时5“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一句的含义是( )A暗示渔人虽发现桃林,但却不知道它的确切地点B沿着溪水走,没有留神路程的远近C两岸景色很美,在不知不觉中走出了很远D带点神秘色彩,故弄玄虚6第1段的景物描写有什
4、么特点,作者这样写的主要意图是什么?答:_ _ 7阅读第2段,用原文回答。(1)反映桃花源不易被人发现的词语是_。(2)写桃花源环境优美的句子是_。(3)写桃花源宁静和平,人们生活幸福的句子是_。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一、基础知识题 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5分) 惟吾德馨( ) 阅金经( ) 谈笑有鸿儒( ) 亭亭净植(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斯是陋室( ) 濯清涟而不妖(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陶后鲜有闻( ) 宜乎众矣( ) 2指出句中“之”字的用法。(3分) 之的用法: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
5、孔子云:“何陋之有?”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无案牍之劳形 无丝竹之乱耳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5填空。(10分) 陋室铭作者_,是_朝诗人。 爱莲说的作者是_,字_,宋代_家,学者称他_先生。 爱莲说以_和_衬托莲。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或者_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_。 “_,_”写出了陋室的环境。 予独爱莲之_,_,中通外直,_。 6翻译下列句子。(10分) 孔子云:“何陋之有?”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无案牍之劳形。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二、阅读题 (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
6、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本文作者是 , 代哲学家。(2分) 3文章题目“爱莲说”的意思是( )(1分) A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B谈谈爱护莲花的若干理由 C热爱莲花的人应该说说理由 D谈谈人们为什么不喜爱莲花的道理 4对“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翻译最符合课文原意的是( )(1分) A香气远播,更加清新,笔直地洁净地种植(在水里)。 B香气散播到远处,越发清幽,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
7、C香气传得越远越清香,美丽清洁地种在那里。 D香气传播得很远,很清新,高高地洁净地直立着。 5作者描写莲的美好形象,赋予莲高洁的品格,其目的是( )(1分) A借莲的高治抒发了追慕古代贤人之情。 B以莲自况委婉地批评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C借莲之高洁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D以莲自况婉曲流露出郁郁不得志的哀愁。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8分) 可爱者甚蕃( ) .出淤泥而不染( ) 香远益清( ) 亭亭净植( ) 濯清涟而不妖( )( ) 不可亵玩焉( ) 陶后鲜有闻( ) 同予者何人?( ) 宜乎众矣( ) 7、默写。(6分) 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爱莲说一文中
8、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8、翻译下列句子。(10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陶后鲜有闻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填空。(14分) 本文运用 写法,作者所托“物”是指 ,所言的的志是 作者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 ,这样写的作用是 ,本文写“莲”的品质,用 作正面映衬,用 作反面映衬。“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是指 ,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诗是 一篇文是 2
9、3课核舟记明有奇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_”,左刻“_,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 ,各隐卷底衣褶中。嘻,技亦灵怪矣哉!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其两膝相比者 佛印绝类弥勒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为宫室、器皿、人物 中轩敞者为舱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高可二黍许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
10、黄不属。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尝贻余核舟一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3.“核舟”中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东坡”,“黄鲁直”,“佛印”,作者详写船头三人的神情是为了说明什么?我的理解:5.选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6.这件雕刻作品的主题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7.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分别刻在船窗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8把选文中横线上应填的文字写在下面。_ _ _9下面对句子理解错误的是()A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船身长大约八分多一点。C盖大苏泛赤壁云:船的顶层刻着大苏
11、游赤壁时的云彩。D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能用一寸来长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皿、人物。10结合全文,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核舟记一文选自清代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B文章说明了雕刻家构思的巧妙,赞美他的高超技艺。C文章描述了雕刻品“核舟”的艺术形象,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D“尝贻余核舟一”,这里指的是王叔远把核舟赠送给苏轼。11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是()A第一段概括介绍了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了雕刻品“核舟”的主题。B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C“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是介绍核舟的体积的。D介绍王叔远能用体积很小的原材料表现很广的题材,
12、目的是说明雕刻家有多方面的成就12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有错误的是()A尝贻余核舟一(贻:赠)B能以径寸之木(径:直)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惊奇)D.石青糁之(石青:一种青色颜料)113.通假字诎右臂支船(诎通“ ”,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 ”,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 ”,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 ”, 。)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 ” ) 大道之行也一、文学常识1、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内容。(1)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是之一。大约是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的答问的著作。(2)儒家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四书”是,, 。“五经
13、”是,。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大道之行也()(2)讲信修睦()(3)不独子其子()(4)男有分()(5)女有归()(6)货恶其弃于地()(7)力恶不出于身()(8)外户而不闭()(9)是谓大同()5、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1)选贤与能通:。(2)矜寡孤独通:。(二)阅读大道之行也,按要求答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
14、读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选贤与能与(j) B.矜、寡、孤、独、废疾者矜(gun)C.男有分,女有归分(fn)D.是故谋闭而不兴兴(xng)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修(崇尚、培养)C.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因此)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大家一样)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译文: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译文:13.根据选文,“大同”社会有以下特征:答案1靠近;极像;满;挑选。雕刻是零数左右2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同;
15、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是挑选狭长的桃核刻成的。(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中间高起而宽敞的是船舱,(刻着)用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3峨冠而多髯;如有所语;矫首昂视。是为了突出雕刻者的技艺之高超。4文言文中往往有数词而无量词,现代文则数词、量词同用。文言文的数词往往都在名词后面,现代文的数词则习惯于放在名词前。5.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6大苏泛赤壁7.构思的巧妙,暗示主人公此刻正游于赤壁之下8水落石出清风徐来9C10D11C12C一.通假字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的。)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16、(甫通“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与字之后。)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拣。)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还有)陋室铭、爱莲说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题 1惟只 馨香气,指品德高尚 指佛经 有学问的人 树立 亲近而不庄重 这 洗涤 认为 少 应当 2 宾语前置的标志,有强调作用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放在主谓结构中,取消句子独立性,舒缓语气,协调音节 放在主谓结构中,取消句子独立性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结构助词“的” 5 刘禹锡 唐 灵 馨 丁 形 亭 周敦颐 茂叔 哲学 濂溪 菊 牡丹 警戒自己 称述功德 文体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
17、6 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我惟独喜爱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过但(并)不(显得)妖媚 7反问 比喻 比喻 排比对比 二、阅读题 (一)1周敦頣 宋 哲学 2 略 3A 4.A 5B 6、多不被沾染更加清芬洁净地立着洗涤 妖艳玩弄少我应当,当然。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9、托物言志 莲 既不消极避世,又决不
18、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衬托 突出莲的高洁品质 菊花 牡丹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 10、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毕竟西湖二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二)1.D 2.有什么简陋呢? 2.A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5.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6、(1)有名(出名、闻名) (2)大 (3)干扰(扰乱、使乱) (4)形体、身体(每小题
19、1分) 7、(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4分,每句2分。意思符合即可) 8、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分,每空1分) 9、A(2分) 10、三个方面,分别为环境幽雅、往来者渊博、兴趣高雅。 11、强调作者的品德高尚,志趣高远。12、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13、略 一、1sh;hu;sh;yn;qinm;y;yo;y;jn2髫;惋;缤;骥;诣;津;咸;着3A无人问津;B世外桃源4陶渊明;东晋;桃花源诗并序、陶渊明集。5(1)沿着;的;(2)繁多的样子;对感到惊异(3)
20、整齐的样子;类(4)田间的小路;都(5)详细,全都;(6)到,往;于是(7)高兴的样子,计划;不久6(1)鲜艳美丽;指食物味道好;(2)妻和子女;妻子;(3)不要说,更不必说;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4)交错相通;各项运输和邮电事业的统称。7(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并怡然自乐。(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4)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忘之。8(1)田间的小路交错相通,到处听到鸡闻狗叫的声音。(2)老人和小孩,都非常高兴。(3)率领妻子和子女同县的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21、,于是与外面的人隔绝。(4)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5)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二、(一)1(1)整齐的样子(2)突然变得开阔敞亮(3)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2(1)渔人对所见到的情景感到非常惊异。(2)再往前走,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3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4A 5B6这段描写带点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景”,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气氛,也为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铺垫。7(1)山有小口,初极狭(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8豁然开朗 第一层:记叙
22、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第二层:记叙桃花源中人们宁静幸福的生活。(二)1jin y yn y2人/惊/来/之/家/食/人/讯/乱/境/焉/隔/世/汉/晋/闻/惋/家/食/日/去/云/也3这个人(为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见到的事,(他们听罢)都感到惋惜。4渔人说的大概是秦末以来的历史。桃源人听后,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5躲避战乱 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没有剥削,人们生活自由快乐,所以不再出去。6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1C 2B 3C大道一、1、(1)礼记.礼运儒家经典著作战国末年或秦汉孔子(2)
23、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易经书诗经礼经,春秋2、3、略4、(1)施行(2)和睦(3)以为子(4)职分(5)女子出嫁,归宿(6)扔,丢弃(7)憎恶(8)大门(9)指理想社会5、(1)与举,选拔(2)矜鳏,老而无妻的人10.3分;C11.3分;D12.(每句中的加点字翻译正确1分;句意翻译正确1分。)4分;因此人们不单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不单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译成“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养自己的子女”也给分。)2分;对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是自己要私藏。13.3分;(按点给分,每点1分。) 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全社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1 )常恐秋节至, 。 ( 2 ) 少壮不努力, 。( 3) ,猎马带禽归。( 4 ) ,平海夕慢慢。( 5) 无丝竹之乱耳, 。( 6 )亭亭净植, 。( 7 )乡泪客中尽, 。(8)问今是何世, , 。(9) ,一览众山小。(1)晨兴理荒秽, 。(陶渊明归园田居)(2) ,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3)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 ?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浣溪沙)(5) ,老木沧波无限悲。 (陈与义登岳阳楼)(6)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7)好峰随处改,_ _。 (鲁山山行)(8)吴儿善泅者数百,_ _. (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