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 唐宋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史 唐宋卷.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唐诗为什么会繁荣?政治: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物质基础。文化政策: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科举制度的实行,“以诗取仕”的推动。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唐统治者采取了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继承和发展了前代诗歌丰富的艺术经验和知识宋词为什么会繁荣宋词的繁荣与宋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和词的文体特点有密切的关系。词产生于民间,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娱乐色彩。宋代由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官享受的待遇非常优厚。宋太祖在“杯酒释兵权”时,就公开鼓励大臣们“多买歌儿舞女”。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整个社会形成了竞相追求享乐的风气。又由于宋代(特别是北宋)社会相对安定,政局相对稳定。词这种带着浓厚的娱乐色彩,几乎没有传
2、统的政治、道德负荷的文学形式,在宋代终于找到了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所以便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了。陈子昂、白居易(特点、主张、影响、文学理论)陈子昂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他论诗主张“兴寄”、“风骨”。所谓“风骨”是指文学作品所创造的艺术美的本质特征。“兴寄”要求言志充实深沉。“风骨”与“兴寄”的提出,既扫荡了初唐形式主义诗风,也为唐代诗歌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当时无疑是具有开创意义的。陈子昂的诗歌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陈子昂的诗歌理论所谓“兴寄”,兴,指感兴,意兴,是诗人浮想联翩,形象思维十分活跃时的一种状态。寄,指寄托,是
3、诗人隐含于诗歌审美意象中的现实寓意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主张?(1)批判六朝以来,特别是齐梁时期诗歌的弊病,指出“彩丽竞繁,兴寄都绝”,已流传“五百年矣”,流弊很深,非加以改革不可;(2)明确提出了纠正的方法与途径,即文学创作应恢复“风骨”、“兴寄”的优良传统;(3)建立新诗风的要求。诗歌内容劲建刚直,感情热烈昂扬;音节铿锵有力,气势飞动;辞采光彩辉映,明朗皎洁。使人心明眼亮,胸襟开阔,涤烦去忧;(4)理论也有它的弊端,表现在“兴寄”的“寄”,由于侧重点在“寄”上,若处理不当,为“寄”而写诗,而不是由感情激越不可自抑而写诗,则往往理胜于情,形成“寄”确有之,而“兴”味不足。白居易白居易诗歌理论主张是
4、什么?(1)重写实,尚风俗,强调讽喻: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喻。(2)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反对离开内容单纯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的艳丽诗风。(3)强调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明确指出作诗标准是:其辞质而径,其言直而切,其事核而实,其体顺而肆。(4)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提倡为君为民而作,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喻诗。唐五代:温庭筠、李后主李后主前后期(1)他的早期作品以反映沉溺声色、纵情逸乐的宫中生活为主,描画精细、生动,且富有情趣,较为真切率直。(2)后期,李煜当上偏安皇帝,词的内容和情调也因之发生了明显变化,开始
5、写心情沉痛的离愁别恨,流露出了阴郁的哀伤,已由对外界事物的描绘转人内心情感的表白,抒写孤独、惆怅和无奈等难以明言而又牵肠挂肚的茫然心绪和抑郁情怀,显得格外沉痛。写亡国的深哀巨痛是李煜最感人的篇章,在他入宋做囚徒的三年时间里,追怀故国,痛念江山,抒写美好事物丧失后的切肤之痛。李煜的后期词,纯以白描手法直抒内心的极度悲痛,词中时空跨度很大,旧事新境贯穿,既能引发联想,又加大了感情容量。唐代:李白、杜甫、陈子昂、王维、白居易(大李杜为重点)李白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1)李白诗歌的主观色彩: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李白诗歌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
6、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的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力,让人直接感受到心灵的震撼。(2)李白诗歌的想象特色: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带有一种随着生发的狂放精神。李白诗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常随情思的流动而变化万端。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与庄子的散文特色相类似。(3)李白诗的意象和语言风格: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也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由此可以看出,李白诗
7、的意象,有壮美与优美两种类型。1、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表现在哪些方面?(1)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多客观事物和具体的事物做具体的描述。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他在江上吟中说:兴酬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2)抒情方式上: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感情,形成了李白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李白的抒情方式是爆发式的,感情一旦爆发,便任其宣泄,丝毫不叫节制。李白爆发式抒情方式在于充满了抑扬跌宕。(3)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且跳跃极大,纵横变幻。例如他的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4)颇多
8、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景色,对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似乎尤为倾向。例如大鹏,大江,沧海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李白将他们置身于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了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他写黄河是“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都是开阔壮大的。(5)李白诗歌的个性表现对白色异乎寻常喜爱。(6)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清新明快,明丽爽朗。杜甫杜甫律诗诗歌的艺术成就(1)拓宽了律诗的的表现范围。杜甫的律诗包括各种题材,尤其是时事。(2)扩大了律诗的表现力。杜甫的律诗用律诗写组诗,用于表现较宽泛,较难表现的内容。(3)具有出神如化的表现技巧。杜甫律诗的声律被精心安排且富有变化。杜甫律诗的词句被精心锤炼,善于用
9、动词、颜色词、副词和叠字增添了语言的魅力。例如诗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思想内容:杜诗内容博大精深,安史之乱前后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和现实生活,都在他的诗中得到广泛而深刻的反映。他的诗歌堪称唐朝由盛而衰的诗史,又有同时的史书所不及者。1、杜甫的诗歌把个人的遭际与国家命运、民生疾苦结合起来,抒发了悯时伤乱、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和爱国精神2、杜甫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矛盾,揭露和批判统治者的政策,及其骄奢淫逸、专横暴虐的行为,还反映了战争、兵役、徭役给人民造成的种种灾难和痛苦,表现了深刻的现实批判精神。3、杜甫的诗歌还有登临抒怀、写景咏物、思亲怀友、咏史、
10、题画的内容。艺术特色:1、杜甫的诗歌风格以沉郁顿挫、慷慨悲凉为主,也有清新俊逸、自然平和、婉转流丽等多样风格。杜甫坎坷困顿的人生遭际和时代由盛而衰的历史背景,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和个体的人格精神,决定了其诗歌风格的主体格调。而其它风格的出现,则往往是因一时一事的心境和情绪的不同所致。2、杜甫的诗歌最基本的艺术特征就是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杜诗善于观察现实生活,提取生活中的典型素材,用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追求宏观的惊世骇俗与微观的毫发无爽相统一的审美效果。杜诗善于在客观现实生活的描写中透入自己的主观情感与思想倾向,常常是将叙述、描写和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杜甫的叙事诗还常常运用真
11、实细腻、精确传神的细节描写手段来细致地表现现实生活。3、杜甫诗歌十分重视锤炼诗歌语言,语言苍劲凝练,往往用最少的字句表现最丰富的内容。自称:“语不惊人死不休。”把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表现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同时寓意深远,表达一波三折,增强了诗歌语言内涵和表现力。除此之外,杜诗也有通俗自然、清新流丽等多样化的特征。4、杜甫的诗歌诸体皆备,各体都有名篇,在诗歌体裁的运用上可谓集前人之大成,并以其创作实践推动了诗歌体裁的建设和发展,他的乐府诗摆脱了六朝以来模拟剽窃、陈陈相因的俗套。杜甫以议论为诗,其中以七律成就尤高。5、抒情诗寄情于景,融景入情,使情景交融。对自己丰富复杂、曲折矛盾的内心世界进行了
12、深入的刻画和解剖。王维王维诗歌的艺术成就其诗歌可分为奉合应制、游侠边塞、酬唱赠答、山水田园几类,其中尤以山水田园诗成就最高。(2)奉合应制诗本以歌咏升平为务,但此类诗总提成就不高;游侠边塞诗大都用乐府旧题,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富有侠气的人物形象。像燕支行中的“汉家飞将”;王维追求人间真情,厌恶世俗的势力和虚伪故讽世砭俗是一个比较突出的主题。像洛阳女儿行为寒贱者鸣不平。(3)山水田园诗抒写了他的隐逸情怀。首先他擅长音律,绘画。运用绘画中的构图手法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的诗境,像山居秋暝自然的美和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花般的纯美诗境。再者他皈依佛法,精研佛理,从而对他的
13、诗歌创作有很大影响,使诗歌充满禅意,诗境内含禅趣,将禅的体验联想,与山水审美合二为一。如秋夜独坐以动写静,喧中求寂,显示出心境空明与寂静。北宋:柳永(第一次创新)、苏轼(第二次创新)、欧阳修内容、词风、特点试叙北宋词的发展,至柳永出而为一大变(柳咏词在宋词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北宋词至柳永出现了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创制和推动慢词艺术的发展是柳永对词特殊的贡献:(1)因柳永大量地创作慢词,宋词乃始由小令阶段渐进入慢词时期。为长调慢曲作词,柳永属第一人,他是慢词体制的开创者。(2)柳永慢词多用新调,小令是为旧声(清乐)而写的,慢词是为新声(俗乐)而写的。柳永的创体之功是基于他的创调
14、,宋词中有100多个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二)对题材的开拓:(1)他写了许多描写都市繁华生活的词,写都市风貌,都市生活风俗与反映尽享太平的市民思想为主。如望海潮歌咏杭州的山水风物,反映了宋代社会太平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景象,及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这在词的题材方面是一大开拓。(2)歌妓词,写与歌妓来往,这些词虽不乏秦楼楚馆的放荡和情欲的赤裸裸宣泄,更多带有才子佳人恋爱的情调而求灵与肉的统一。柳永的笔下充分表现对歌女们的温柔多情的理解和大胆表现她们的情感,这种写法,开了市民文学的先声。(三)以赋为词:柳永把赋体笔法引进词里来,增加了词的叙事因素,将铺排式的叙事与白描式的写景结合起来。如雨霖铃创
15、造了情景递近的铺叙模式,在铺叙中,将叙事、写景、抒情适当安排,传达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四)雅俗并存:(1)“俗”的方面:柳词以接近市民文艺的俚俗色彩而著名,他能将有趣的白话加到词中,构成一种很平民化的表述风格。如佳人“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言情道爱,表现的很浅尽,如小镇西“意中有个人,芳颜二八。”柳词的“俗”还表现在题材内容方面,他写了许多描写城市生活的词和歌妓词。如望海潮等。(2)“雅”的方面:一是以赋为词,在铺叙中,将叙事、写景、抒情适当安排,传达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二是羁旅行役词,以男性口吻写离愁,所写的辽阔的山河,多了一分自然雄浑的力量,扩大了词境的容量。试叙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苏
16、轼对词最大的创造,一言以蔽之,就是以诗为词。具体表现在:第一,内容上,打破了过去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的传统,举凡怀古、悼亡、山水、田园、仕途失意、报国雄心、人生奥秘等,无不可以入词。第二,风格上,打破了以婉约为主的传统,既有婉约,又有豪放、清旷、幽美等。第三,在词与音乐的关系上,打破了以词附属于音乐的传统,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工具。第四,艺术手法上,变化多样。传统词往往上阙写景,下阙抒情,情从景出,情景交融,苏词打破传统程式,既有借景抒情之作,更多的则是随机应变,变化莫测,无一定之规,真正做到了融叙事、抒情、写景、议论于一体。第五,语言上,高度诗化。总之,词发展到苏轼时,它的娱乐功能减弱了,而
17、抒情的功能大大加强了,实际上已经成了诗的另一种形式。欧阳修散文的特色3、欧诗的散文化倾向(1)用古文的章法写诗,讲究顿挫,句子长短不拘,故意做得似对非对,诗歌调子。(2)诗中常用语助词,或散文式介词。(3)他利用诗歌议论时政,探讨学术问题,鉴赏文物书画,歌咏日常常见的事物,在命意上追求创新,秀过表面现象进一步表现他对事物的认识,对生活的态度,以议论为诗。(4)在诗之由唐而宋的转变过程中,欧诗实为枢纽。叶燮原诗认为,开宋诗一代之面目者,梅尧臣、苏舜钦二人。欧阳修词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大体呈现两种风格:一是深婉含蓄,一是清新疏隽。他写男女情爱相思的词,其风格就是深婉含蓄。他继承了晚唐深婉含蓄的传统,除
18、外形描写,还进一步转向内心刻画。他清新疏隽的风格,体现在抒写个人身世感慨的词中,也可称抒怀词。这类词写得悲愤中有洒脱,旷达中有豪气。另外也体现在描写自然景物的词中,写景词写得意境清新。一洗花间词“香而弱”的文风,将词引向清新疏隽。深婉含蓄词风对李清照、秦观很有影响,而清新疏隽对苏轼有影响。南宋:南宋文学的文学主题(陈与义,张元干)李清照,辛弃疾(详细了解、各个方面)李清照李清照的生活和词作都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绰约轻倩,自然妩媚,充分表现了年轻女子的天真活泼和极细腻的儿女柔情。南渡后国披家亡,屡遭丧乱和磨难,词中多家国之思和身世之叹,充满了孤寂忧郁的感伤之情。易安词尽管前后期有明显
19、不同,但作为“易安体”,有一些基本艺术特色是共同的:(1)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善律声调。李清照论词,力主词“别是一家”,竭力维护词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本色,其作词亦严守此道。她不追求辞藻华美,也不刻意熔铸前人诗句,而是用从口语中加工提炼的、明白省净而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言、白描的手法、新奇的比喻,创造出不寻常的意境,明明白白地表述自己的真情实感,自然清丽,极有情味。她又妙解音律,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声律。她的词将精美雅致的画面和通俗真切的情事结合起来,达到情景交融;其语言既充分体现了婉约词人精于修辞、造句工巧的优长,又大量贴切生动地化和口语,集雅俗于一体。(2)易安词既主要写自己的生活、心理
20、和情趣,又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将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糅合一起,既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又具有凄壮悲怆格调,发展了传统的婉约词。(3)易安词既有女性词的温婉柔丽,又有一般女性词所少有的贞刚之气。能将委婉的情思与超脱的襟怀融合在一起,婉约而不绮靡,无脂粉气,无闺阁气,细腻柔丽之中透出遒逸、俊爽。这种不让须眉的洒脱、豪迈之气,使其词别出于一般意义的婉约词而独标一格。辛弃疾1、辛弃疾词的题材内容(1)抒写爱国情怀的英雄词:以词抒发气壮山河的爱国情怀,尽显抒情主人公的英雄本色;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理性,有豪气英风。但英雄词往往蕴含着壮志难酬的悲愤。(2)描绘田园风光的农村词:清新朴素,恬淡风味,清新纡徐,
21、真淳朴素。(3)咏春词和艳情词:咏春词,写的疏朗明爽,清丽中见俊俏,带有婉约风韵。它的“妩媚”是一种富刚于柔或振柔为刚的秀美,是以雄健清劲和悲慨深沉的情思为底韵的婉媚;艳情词,写得缠绵剧恻而婉媚纤丽,显得率真质朴而情致凄切,并非只是婉媚而已。2、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一)词体的解放和词境的开拓:以文为词带来词体大解放、词境的开拓,其词具有英雄豪气,意境雄奇阔大,以英雄豪杰的气势豪情来作词,多悲壮语、英雄失志的悲慨,写农村景致的词作,对词境也是一种开拓。(二)“稼轩体”的风格特色:辛弃疾作词多以豪放格调出之,又不失温婉的本色,但他的词的基调仍是悲放的。他的词既抒发了独具的英雄豪杰之气,又保持了词曲
22、折婉丽之美。辛弃疾以其英雄豪杰的性情和胆气,突破了词的传统体制和写作方法而另辟新境;可是就其稼轩词言情的深微而言,却又同时保持了词体曲折含蓄的美妙。既以豪放气质开拓了词的意境风格,又不失词的含蓄蕴藉之长,这种相反又相成的现象,是稼轩词的特色,也是在宋词发展过程中完成的过人成就。(三)辛词的语言艺术:议论纵横,善于使事用典;以散文句法入词,广泛化用前人文学语言入词;语句精练警策,雄放雅丽;注意吸收民间语言入词,有口语化、通俗化的特点。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陆游(范成大、尤袤)陆游早期喜藻绘而清新拔俗,有江西诗派的痕迹,偏重技巧,后转向清新平淡;中期入蜀漫游和军旅生活,豪放悲壮,陆游诗歌成熟时期;
23、后期居山阴农村,风格趋于闲适淡泊、清淡秀逸,爱国思想仍占主导。陆游的爱国精神贯穿整个诗中,对国家命运无限关怀,呼吁抗金救国,表现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和为国牺牲的精神;谴责投降派的罪行;抒写壮志难酬的悲愤;同情沦陷区的人民,表现了渴望收复失地的愿望和决心。1、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1)诗作始终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至死不渝。(2)诗歌诸体皆备、艺术风格多样。古体诗多豪壮语,喜言征伐事,颇有老杜诗的雄浑气势,又吸收岑参的语奇体峻,写得豪迈坚挺;七律感时伤世,无不悲愤激昂。最显著的特征是善为悲壮,抒发为国雪耻、收复失地愿望;七绝善于咀嚼出日常生活里的隽永滋味,写得清淡细腻、简练自然,而且明白如话。多
24、为咏物、写景、抒怀。(3)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4)语言明白流畅,精练自然。2、陆游词和散文陆游散文的特色:(1)记叙文成就比较突出,有些写得平静坦适,透露出作者晚年的心情;(2)笔记文(小品文)内容丰富,趣味盎然;(3)时政和谈诗笔记文用新鲜活泼的笔调,表现出作者敏锐的认识;(4)文字简洁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和妙趣。陆游词的两种风格:(1)激昂慷慨;(2)清淡秀逸。杨万里 “诚斋体”及其“活法”诗:杨万里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关键。诚斋体诗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写得活泼自然、风趣诙谐;具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创造出一种新鲜活泼的写法,改变了以往宋诗瘦硬生涩的旧格,开辟了新的诗风。他以自然意象为主作诗,恢复诗人感官的天真自然状态,活泼泼地写出别具一格的活法诗,由吕本中提出,要求作诗不破坏规矩,又能变化不油,达到艺术规律和创作自由的统一,给人以圆转自然的印象。杨万里的诗除具备新奇、灵活、风趣和流转圆美外,就是层次曲折、变化无穷,追求诗歌语言的浅近和口语化。论述婉约派(宋词)作品赏析,主题、思想内容,艺术特点,艺术成就,题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