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规划方案(高职校).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1846010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规划方案(高职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建设规划方案(高职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规划方案(高职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规划方案(高职校).doc(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附件6:机构代码 “机构代码”是指按照(教发函2010117号)文件要求编订的教育统计学校(机构)代码。项目编号 “项目编号”的前2-3位字母为本省市简称汉语拼音的首字母,例如,北京“BJ”、内蒙古(NMG);之后为年份;最后两位编号由各省市按照项目学校在本省市的排序填写。例如BJ。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规划方案山 东 省所属省份: 邹城市教育局主管部门: 邹城市人民政府举 办 者: 陈 兆 存编制人员: 0537联系方式:办公电话 Zcgzx1299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国家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办公室2011年12月22日目 录一、

2、建设背景与基础 1(一)建设背景 1(二)建设基础 2二、建设目标与思路 4(一)建设目标 4(二)建设思路 5三、重点建设内容 7(一)重点专业建设计划 71.专业一:数控技术应用重点专业建设计划 72.专业二:机电技术应用重点专业建设计划 103.专业三:计算机应用重点专业建设计划 134.专业四:电子技术应用重点专业建设计划 15(二)特色项目建设计划 181.项目一:“兼容并包和谐发展”校园文化项目建设计划 182.项目二:中(职)小学生体验式德育实践基地项目建设计划 21四、主要保障措施 23一、 建设背景与基础(一)建设背景邹城市是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故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

3、市总面积1616平方公里,总人口115万,辖16个镇街、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887个行政村(居)。历史文化悠久。邹城有3000多年的文明史,各类文物古迹517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资源能源丰富。境内藏煤面积357平方公里,地质储量41亿吨以上,年产原煤4000多万吨,电力总装机容量536万KW,年发电量达310亿千瓦时。交通区位优越。京沪铁路纵贯南北,新石铁路横穿东西,104国道、京福高速等10余条公路干线遍布全境;境内白马河与京杭大运河相连,水上运输可直达苏、沪、浙一带;京沪高速铁路穿过城区东部。邹城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十佳投资城市、中国改革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4、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市、全国政务公开示范市、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市、全国食用菌新农村建设示范市、全国社会化养老示范市等。邹城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为邹城市职业教育创设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提供了便利的实习实训平台和就业空间。多年来,邹城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积极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特别是2005年,将原邹城市成人中专、工业中专、城建中专、商业学校四校合并,组建成立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迈出了邹城职业教育大发展的第一步。2010年,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继续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将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邹城市职

5、业中等专业学校、邹城市技工学校三校进行深度整合,这不仅是我校发展史上又一座里程碑,也标志着邹城职业教育已经驶入跨越发展的快车道,全市教育形势大好,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整合后的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占地面积.87平方米,建筑面积82600平方米,实训设备总价值2100多万元,在校生4200余人,学校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展,办学实力进一步提升。当前,邹城发展正处在工业化大跨越、城市化大扩张、农业产业化大提升相互交织的崭新阶段。按照山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征求意见稿)初步意见,邹城拟列入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在完善主体功能、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创新能力方面将有更大空间;同时,山东省关于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的出

6、台及“五大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的实施,为邹城强化在济宁“三角区”组团区域内竞争力,承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部署,带动鲁苏豫皖边界新经济隆起带的形成指明了方向。邹城市委、市政府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坚定不移推进资源型城市战略转型,突出抓好“新兴产业培植、城市扩容提质、高效安全农业发展、服务业倍增、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社会事业全面繁荣”六大重点,加速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积极推进煤炭采掘、纺织、电力、食品和农副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新医药和生物制造产业、高端装备制造

7、产业、技能环保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确保实现“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生态靓市、和谐新市”战略目标。我市产业结构由资源型、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由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邹城经济社会正迎来一个崭新的局面。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调整和产业升级,从总量、结构和素质方面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未来五年,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的问题十分突出,将成为制约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同时,由于我国市场各类企业生产成本及劳动力价格的提升,对企业员工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大批缺乏技能、素质偏低的农民工返乡,进

8、一步加重了地方就业负担,地方职业培训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建设职业教育强校,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进一步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为振兴邹城经济培养大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已是当务之急。(二)建设基础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是邹城市职业教育发展的龙头学校和典型代表,是目前济宁地区中等职业学校中规模比较大、设施比较先进、最具发展潜力的学校。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成人中等职业教育先进学校、国家星火计划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优秀组织单位、山东省教学质量优秀单位、山东省职业教育教材信息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金蓝领”培训基地、山东省“创业明星”学校、山东省文明单位、济宁市

9、职业教育先进院校、济宁市依法治校示范校、济宁市后勤管理示范化学校、济宁市社会化拥军示范单位、济宁市复退军人就业培训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通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必将加快技能人才的培养步伐,对邹城市乃至鲁西南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挥更为显著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1.完善的基础设施。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高境界谋划、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要求和千所示范校建设标准,学校投资6000多万元,先后完成教学综合大楼、实训楼、科技楼、宿舍楼、艺体馆、运动场建设和餐厅改造工程;并加大校园环境的硬化、绿化、美化,学校环境和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提升。学校六大功能区域(“办公区、教学区、实训区、

10、培训区、运动区、生活区”)已基本定型,布局更加科学合理。2.雄厚的师资力量。校党委在高度重视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党的建设的同时,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着力强化专业教师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能力,2010年学校共有63名教师获省、济宁市、邹城市级教学能手和优质课称号,先后有48名教师参加国家、省、市骨干教师和各类专业技能培训;学校还邀请了2名德国专家对学校数控车床专业和机电专业的教师及学生进行了为期2周的培训指导,切实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目前232名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的11人,中、高级教师155人。有6名教师主编、参编教育部规划教材9本,3名教师被评为市级以上优秀专利发

11、明人。3.高效的教学水平。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积极开展“人人上一堂公开课”和教学能手评比活动。大力加强专业教学,立足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积极开展各项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济宁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连续2年在我校举办。在第八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中,我校学生获一等奖8名,二等奖27名,学校被授予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优秀组织奖。在2010年山东省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技能大赛中,我校6名学生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在由我校承办的2011年济宁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我校学生荣获网站设计、计算机组装维修、动画片制作、电工电子、数控加工等7个单项一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4.优

12、质的专业设置。学校面向市场,建立了符合行业、企业需求,与区域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的专业结构。其中,数控加工被评为山东省百强专业,电工被评为山东省名牌专业,电子技术应用申报为为山东省地方特色专业,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被评为济宁市骨干专业;初步形成了长线专业与短线专业一体,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并重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专业体系。5.良好的招生就业。紧密围绕市场需求,围绕产业设置调整专业,依托专业连接企业,联好企业促进就业。通过对骨干专业的建设,吸引更多的学生来校学习。连续多年学校被评为济宁市招生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邹城市实现公办职业教育全免费政策,学校招生有了一个新的突破,当年招生达2052人,

13、在学生规模达到4200多人。学校强化就业服务,先后与省内外30多家大中型企业实现了紧密合作,实行定向招生、“订单”培养、定向分配。学校实行毕业生“召回制”,对现有工作不满意的毕业生,学校可免费培训学习,并进行二次或多次安置,让学生不但能找到工作,还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使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三满意,基本实现了“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合格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6.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学校积极与市委组织部、人社局、民政局、财政局、农业局、科技局等联合,开展了全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培训、未就业大学生“1+1”就业技能培训、退役士兵就业技能培训、会计培训等各类岗位技能培训,

14、年培训6000余人次。学校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奥鹏远程教育中心联合开办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成人函授教育基地,大力开展本专科业余学历教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学校还被指定为山东广播电视大学邹城分校。二、 建设目标与思路(一)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力争在两年内建成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面向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服务和具有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培养能力的重点示范专业群;打造在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内部管理、评价模式等方面改革创新的示范学校;建成设施设备先进、师资队伍精良、教学质量一流、

15、规模效益良好,“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在鲁西南地区发挥骨干带头和引领、辐射作用。2.具体目标(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全面落实品牌专业战略,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通过德育活动促进学生职业心理、职业素养与校企合作的结合。在实施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基础上,形成比较成熟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定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2)教学模式改革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边实践边理论的一体化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推进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教学平台,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确保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3)办学模式改革目标。重点与本地区大中型企业进行校

16、企实习实训合作,全面推广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现有基础上,地方区域合作企业增加20个以上,深度合作企业增加10个,进一步完善校企协作机制,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积极推进职教集团建设。两年内实现学历教育培养规模保持在5000人以上,毕业生技能鉴定率100%,鉴定合格率98%以上;实现年均社会培训人数保持在7000人以上。(4)创新教育内容改革目标。建立健全行业、合作企业、学校和相关专家等多方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建立专业设置的动态机制。深化课程体系改革,重点建设数控、机电、电子、计算机等骨干专业的优质核心课程。在现有教材基础上,结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辅资料、校本教材。(5)

17、师资队伍建设改革目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推行“校内培养、专家聘任、能手引进”相结合的进人机制。通过“校内培训、到企业顶岗实践、外聘名师进行专业培训、派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培训学习”四种途径,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成一支理论功底深、教学水平高、专业技能强、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使“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任教师的90以上。(6)内部管理改革目标。落实好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常规管理、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绩效量化考核办法、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企业兼职教师聘请与管理办法、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专业带头人培养办法等各项规

18、章制度,完善学生管理、教师管理、网络平台管理,进一步规范学生实习实训、顶岗实习、校企合作的管理。严格规范学校招生和学生考试制度、电子学籍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全面提高学校规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管理水平。(7)评价模式改革目标。以能力、绩效、贡献为依据,凸显公正、公平、公开原则,结合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它组织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推行“技能操作+理论测试”课程考核形式,创新学生评价机制;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8)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建成数量齐全、设施先进的实训基地,每个重点专业建设一个具备教学、培训、职业鉴定、技术咨询服务功能

19、齐全的校内实训基地,项目期满实训设备总值达到2000万元以上。创建优质校外实训基地,每个专业至少与3个以上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二)建设思路1.工作原则坚决执行党的职业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坚定不移地开展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办学模式改革,创新教育内容,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改革评价模式,严格按照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标准建设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工作思路按照“适度规模,提高层次,校企合作,突出特色”的思路,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以特色项目建设为支撑,以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切入点,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加大校内外实

20、训基地建设力度,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加大素质教育培养力度,加大一体化教学实施力度,深化教学改革,创新管理机制,提高育人效益,把学校建设成为办学理念先进,培养模式科学,服务社会功能显著的中等职业教育基地、企业培训基地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3.基本路径(1)创建新型教育环境,形成准职业人培养机制。创建新型教学环境,建设现代化技能实训教室,提高虚拟仿真、模拟现实和多媒体教学信息化教学实训水平,使学生体验职场环境。创建新型校园文化,以建设“功能复合齐全,与综合素质培养相匹配”的校园文化为主导方向,以校训、校歌、校园文化节、社团组织等为载体,以实训场所企业化、教师研修企业化等为措施,以开设工作过

21、程为导向的课程和职业素养训练课程为抓手,打造“综合素养文化、儒家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四位一体互相融合渗透的特色校园文化。(2)创建优良师资队伍,形成可持续培养机制。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做好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快“一体化”教师和“双师”队伍建设。创新师资培养途径,探索校企结对培训师资的模式,提升理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加快教师与企业教学咨询官的融合。强化师资培训,增加骨干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培训的几率,增加下企业研修教师人数,延长研修时间,输送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进入一线工作学习。进一步完善师资培养、管理、考核机制,鼓励先进,改革分配制度,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3)创建名牌重点专

22、业,形成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以山东省、济宁市重点专业建设、评选标准为指导,制订品牌专业建设规划,明确专业方向、专业定位、培养目标以及品牌专业努力目标,以规划为总指挥棒,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以实训室建设为支撑,以产学研结合为助力,创建学校的品牌专业群。更新观念,及时关注国家经济政策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重点面向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开发新专业。(4)创新校企共建项目,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咨询委员会制度、核心层合作企业制度、企业教学咨询官制度、教师到企业研修制度、校企共商教学计划制度、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制度等六项制度,加快核心合作企业的共建项目发展,健全完善定向培养

23、学生、共建实习基地、提供与学校实训课题相结合的产品、项目、接收教师到企业研修等合作项目,形成长效合作机制。(5)创新教学模式,形成一体化数字教学构建机制。在部分专业领域构建校内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学习的条件,倡导自主学习方式。拓展数字化教学资源项目,包括课件、题库、教材等,提升数字化教学管理运行水平。创新教材内容,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动态更新课程内容,与企业合作研发适应岗位变化和需求的校本教材。扩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努力实现所有专业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在一体化师资、一体化教学场所、一体化教材编写以及一体化课程设置体系方面取得新成效。(6)创新职

24、业能力评价体系,形成全面衡量考核机制。在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4个专业实行职业能力学分制,进一步科学合理地确定专业的鉴定内容和鉴定等级,更好地发挥学分制模式对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等的作用。深化学生职业素养训练,不断更新职业素养训练课程内容,进一步加强训练场景建设,深化训练内容,优化评估模式,并从制度上为职业能力训练课程的推进提供师资、课时等方面的保障。三、 重点建设内容(一)重点专业建设计划专业一: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计划(1)需求论证近几年,以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的工业化发展战略已经全面启动,急需大量掌握机械制造与加工技术人才,特别是数控技术应

25、用型人才。邹城市是山东省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又是新型工业城市,拥有兖矿集团、宏矿集团、里能集团等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又有万达煤机、矿山机械等机械加工生产企业与之相配套,这些企业每年都需要大量数控技术人才。山东省关于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加工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数控技术应用型的人才需求量有持续上升的趋势。2010年,根据我市人才交流中心提供的数据,每年我市各类职业教育提供的数控专业的毕业生不足千人,但市场需求却远高于此。本专业通过示范建设,一方面扩大校内生产性实训规模,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为本省及周边等经济发达地区培养急需的高技能数控技术人才,同时为地方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地方经济。(2

26、)专业建设目标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制定适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所需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与之相应的课程体系,建设核心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实施一体化教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1名校级学科带头人,建成一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把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打造成具有示范和带头作用的名牌专业,带动其他专业建设和发展,2-3年内把本专业建设成省级品牌专业。(3)专业建设思路坚持“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培养目标围着需求转”的专业建设理念,以岗位技术标准为培养目标,

27、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吸收行业、企业高级人才、高校教师及专业带头人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不断探索符合我校特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习、研究、实践”三条培养途径,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专家型”、“双师型”的教学团队。按照“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教学要求,建设能够满足实习实训、教师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就业与再就业培训需求的校内实训基地。依据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并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4)专业建设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吸收行业、企业高级人才、高校教师及专业带头人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广泛进行人才

28、社会需求调研和职业岗位调研,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按照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要求及专业特点,不断探索符合我校特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实施一体化教学,完善学生顶岗实习,进一步实施“双证书”制度。注重对学生数控机床加工操作能力,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能力,数控设备安装、调试、维修检测能力,数控设备市场营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够与企业的数控技术岗位达到无缝对接。创新课程体系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骨干课程的课程标准,进行课程内容改革,实现课程与岗位的无缝对接。完成CAD/CAM、数控编程、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数控车削技术等校本教材的编

29、写工作,建设1门省级核心课程,2门市级核心课程,2门校级核心课程,编写2本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核心课程的项目式校本教材。改革教学模式进一步加大教学模式改革力度,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大力加强信息化教学建设,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仿真教学,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获得与企业岗位技术标准一致的技能。在一体化教学中,按企业标准实施管理,将产品标准、操作规范、新工艺、新知识加入课堂教学,增加安全意识、工业纪律、工作的有序性、环境的整洁等教育,实现教学与生产过程相对接。重点建设数控编程、数控车削技术课程的电子教案、核心教学视频。改革评价模式改革现行的评价模式

30、,采用发展性评价和具有职业特色的多元、多角度评价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进行评价,强调“重素养、强技能,重过程、强方法、重人格、强发展”,多角度评价学生的认知、综合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创业能力、人格发展等,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以培养为主、从同类院校或企业引进为辅的师资队伍建设方式,联姻合作企业,结合项目建设,通过“学习、研究、实践”三条培养途径,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每年选派7名教师到高校进一步深造,参加各级技能培训和技能比赛,进一步完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和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2个月制度;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完善“师傅带徒弟”的结对子培养模式,

31、培养2人以上青年教师成为校级教学骨干;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2%以上;从企业聘请4名工程技术人员来校任教和担任实习指导教师,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技精善诱、德艺双馨的“专家型”、“双师型”的教学团队。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为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掌握数控机床操作、编程、调试及维修等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掌握数控机床操作、编程的同时,学习了解数控机床的电器控制原理和主要电气元件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对数控系统的简单调试与电气故障的诊断、排除能力。建成高标准数控维修实训室,扩建数控加工实训室。新增3个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和教师实践能力锻炼要求的校外实训基地。(5)

32、专业规划资金学校拟投入580万元(中央专项260万,地方配套及自筹资金320万)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其中: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投入320万元(中央专项150万,地方配套170万);教学及评价模式改革投入80万元(中央专项30万,地方配套及自筹50万);师资队伍建设项目投入100万元(中央专项40万,地方配套及自筹60万);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投入80万元(中央专项40万,地方配套及自筹40万)。(6)专业保障措施组织保障成立以分管校长为组长的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重点专业建设管理制度,加强项目建设组织领导,保证本专业建设有序进行;成立由行业、企业、高校、学校专家组成的

33、重点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适时对建设计划进行必要的论证调整,对建设情况检查、指导。制度保障建立项目工作例会制度,实行项目建设目标管理,实施项目层层分解,把具体任务落实到人,明确责任;实施项目进度跟踪制,专业负责人监控本专业的建设进度,将建设进度及时上报重点专业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经费保障成立专项资金管理监督小组,严格执行重点专业建设项目资金管理细则,切实做到专款专用,科学、合理使用资金。专业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计划(1)专业需求论证学校为重点加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对本地及周边地区机电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邹城境内的兖矿集团、邹县电厂、万达煤机

34、、里能集团、宏矿集团等大型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对机电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每年呈上升趋势;十二五期间,邹城将重点培置新材料、新能源、医药和生物制造、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新型产业体系,到十二五末,这些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将达1000亿元,新兴产业对机电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数量将急骤增加,并将延续这种旺盛需求;邹城在推动工业发展的同时,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现代农业产品深加工、交通运输及现代商业企业的大力发展对机电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将持续增加;除此之外,山东省关于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出台和山东半岛加工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机电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量呈持续上大增趋势。(2)专业建设目标创新和完善“

35、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成一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中高技能人才。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使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具体化,制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建设2门达到省级核心课程标准的课程,1门市级核心课程。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大力实施一体化教学,完善学生顶岗实习。把该专业建成省级、国家级示范专业。(3)专业建设思路抢抓邹城市“十二五”期间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机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国家改革示范校建设为平台,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深化校企合作机制

36、,采取校企合作方式,吸收行业、企业高级人才共同开发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制定适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所需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积极实施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积极推行学生“双证书”制度,为其他学校提供可借鉴的教学改革成果等措施,开展校际合作,发挥辐射作用,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4)专业建设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全面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较高的综合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建立由机电行业企业、学校、高校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制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执

37、行专业建设论证制度,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形成较系统的、与企业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能体现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完善专业教学计划,确定培养目标,大力实施一体化教学,突出教学内容与岗位技术标准的一致性,加强实训教学,完善学生顶岗实习,进一步实施“双证书”制度,保持毕业生双证率100%,就业率达99%,专业对口就业率达89%,企业满意率达92%。创新课程体系建立由行业企业、学校、教师参与的课程建设小组,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打破学科体系、知识体系,融入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内容,对课程进行优化和整合,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制定核心课程

38、建设方案,建设达到省级核心课程标准的课程1门,达到校级核心课程标准的课程2门,编写与课程体系相配套的、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项目化校本教材2本。改革教学模式进一步加大教学模式改革力度,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实现课程任务与岗位对接;建设信息化教学环境,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行模拟教学和仿真教学,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获得的技能与企业岗位一致。改革评价模式改革现行的评价模式,采用发展性评价方式,以就业为导向,既评价学生的职业技能,又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确立具有职业特色的多种评价模式,

39、将评价嵌入到教学全过程,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强调“重素养、强技能,重过程、强方法、重人格、强发展“,多角度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创业能力、人格发展等,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有一流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有高质量的学生才有名牌学校”的方针,以“人才强校”为指导,制定教师中长期培训计划,执行教师培训奖励政策,加大教师的培训培养。一是进一步完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和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2个月制度;二是选拔5名以上教师到高校进一步深造,培养或聘请1名省级专业带头人,培养2名高级以上职称的学校专业带头人;三是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完善“师傅带徒弟”的结对子培养

40、模式,培养2人以上青年教师成为校级教学骨干;四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3%以上;五是从企业聘请5名工程技术人员来校任教和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建立一支稳定优秀的兼职教师队伍。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改建、扩建校内电工电子、焊接技术、钳工、普通车工等实训基地,加强实训基地的信息化建设,满足教学实训需要;新增6个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和教师实践能力锻炼要求的校外实训基地。(5)专业规划资金学校计划投入530万元(中央专项230万,地方配套及自筹资金300万)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其中: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投入280万元(中央专

41、项120万,地方配套及自筹资金160万);教学及评价模式改革投入80万元(中央专项30万,地方配套及自筹资金50万);师资队伍建设项目投入100万元(中央专项50万,地方配套及自筹资金50万);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投入70万元(中央专项30万,地方配套及自筹资金40万)。(6)专业保障措施组织保障成立以分管校长任组长的重点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实行项目分工制,项目落实到人;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适时对建设计划进行必要的论证调整,对建设情况检查、监督、指导。制度保障建立健全专业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工作程序和项目建设监督机制,落实奖惩制度,加强宣传发动,组织学校师生全员参与,确保专业建设的有序、

42、规范进行。经费保障成立专项资金管理监督小组,严格执行重点专业建设项目资金管理细则,切实做到建设资金的专款专用,确保资金使用的计划性、科学性、监督性,产生良好效益。专业三:计算机应用重点专业建设计划(1)需求论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极大应用,计算机在我市基本普及,无论是政府机关、企业,教育、服务、家庭等都离不开计算机,而且计算机更新换代很快,几乎一年更新一次。近年来,邹城大力实施信息化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工业、农业、服务业计算机使用率非常高,特别是无纸化办公,远程网络和局域网的应用,对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每年激增。通过调研发现,社会所需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员主要有:办公自动化操作

43、员、平面设计员、网络管理员、网站建设与维护员、计算机销售与服务人员、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人员。近几年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2)建设目标我校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全面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较高的综合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PhotoShop、Flash、计算机网络搭建为核心课程,建立有工学特色的课程体系;建立一支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任教师的95%,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中高技能人才;建成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3)建设思路抓住邹城市“十二五”期间,

44、调整优化结构,推进产业升级,推进服务业建设的机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逐步完善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形成较系统的、与企业共同开发、能体现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一体化教学,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把本专业建设成为本市特色,并有示范性及带头作用的精品专业,为本地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4)建设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建设方面,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定期进行社会调研,建立相适应的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形成较系统的、与企业共同开发、能体现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必须”、“够用”的原则,制定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计

45、划。与广告公司、动漫公司合作,把PhotoShop、Flash等课程在实践中进行,做到学以致用。改革现行的评价模式,采用发展性评价方式,强调“重素养、强技能,重过程、强方法、重人格、强发展“,多角度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创业能力、人格发展等,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创新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方面,建立由行业企业、学校、教师参与的课程建设体系,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打破学科体系、知识体系,融入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内容,对课程进行优化和整合,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使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具体化。制定精品课程建设方案,重点建设2门核心课程成

46、为校级精品课程,组织开发Flash、PhotoShop、影视后期制作3门项目化校本教材。改革教学模式在教改方面,进一步加大教学模式改革力度,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实现课程任务与岗位对接;建设信息化教学环境,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获得的技能与企业岗位一致。重点建设Flash和动态网站设计2门核心课程的电子教案、名师教学视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培养、外聘等方式,建立一支师德高尚、技精善诱、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有丰富实际工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进一步完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加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培养

47、、聘请1名省级专业带头人,培养3名中级以上职称的学校专业带头人,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完善“青蓝工程”的结对子培养模式,培养2人以上青年教师成为校级教学骨干;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2个月,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5%以上,继续从企业聘请工程技术人员来校任教和担任实习指导教师,从电视台聘请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训练项目指导,建立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根据计算机迅速发展的摩尔定律,每年更新2个标准微机室和一个组装维修实训室,保证计算机配置与新技术同步,满足一体化教学的需要;改建网络实训室,新建1个网络实训室,配套3层交换机和路由器,1个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5)规划资金学校拟投入490万元对计算机应用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其中:人才培养模式投入66万元,课程体系改革项目投入48万元,教学模式改革投入50万元,师资队伍建设项目投入62万元,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