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态与环境第一章第二章完整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稳态与环境第一章第二章完整稿.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2、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 = 外界环境 细胞内液 组织液 淋巴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
2、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 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相当生理盐水,浓度是 0.9% 的NaCl 正常的温度: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
3、、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9、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轴突+髓鞘=神经纤维树突细胞体轴突神经末梢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3、反射弧: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组成: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
4、出神经 效应器 (分析综合作用) (运动神经末梢+肌肉或腺体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入神经组成 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4、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 兴奋: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 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程。(2)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3) 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
5、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4)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方向:双向5、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6、 人脑的高级功能(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运 动,感觉,嗅觉,听觉,视觉,嗅觉, 语言中枢等等高级中枢小
6、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中枢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性语言中枢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听性语言中枢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阅读中枢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3) 其他高级功能 :学习与记忆 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 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记忆种类包括瞬时记
7、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二、通过激素的调节1、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1,定义: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的调节 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2)、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 激素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称激素调 2、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人体各个部位)、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2、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激素分泌部位激素名称主要作用下丘脑抗利尿激素调节水平衡、血压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内分泌等重要生
8、理过程垂体生长激素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生长多种促激素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胸腺胸腺激素促进T淋巴细胞的发育,增强T淋巴细胞的功能肾上腺肾上腺激素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和体温调节等多项生命活动胰岛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动态平衡卵巢雌性激素等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等睾丸雄性激素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3、激素间的相互关系:协同作用:如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拮抗作用: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4、激素调节的实例:血糖平衡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
9、级调节:课本P28)1)、血糖的含义: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浓度:3.9-6.1mmol/L) 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80-120mg/dl) 低于0.8 g/L:低血糖症 高于1.2 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3)、调节血糖的激素:(1)胰岛素:(降血糖)分泌部位:胰岛B细胞作用机理: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 非糖 物质。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2个来源,促进3个去路)(2)胰高血糖素:(升血糖) 分泌部位:胰岛A细胞 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2
10、个来源)4)、血糖平衡的调节:(负反馈)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降低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升高5)、血糖不平衡:过低低血糖病;过高糖尿病6)、糖尿病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三多一少)防治:调节控制饮食、口服降低血糖的药物、注射胰岛素检测:斐林试剂、尿糖试纸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在生产中往往应用的并非动物激素本身,而是激素类似物 a,催情激素提高鱼类受孕率:运用催情激素诱发鱼类的发情和产卵,提高鱼类的受孕率。 b人工合成昆虫激素防治害虫:可在田间喷洒一定量的性引诱剂(性外激素类似物), 干扰雌雄性昆虫间的正常交配。 C,阉
11、割猪等动物提高产量:对某些肉用动物注射生长激素,加速其生长。对猪阉割, 减少性激素含量,从而缩短生长周期,提高产量。 d,人工合成昆虫内激素提高产量:可人工喷洒保幼激素,延长其幼虫期, 提高蚕丝的产量和质量。三、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联系: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例如:1,血糖平衡调节:激素除了直接感受血糖含量的变化而发挥调节作用外,还可以接受神经系统的控制,间接发挥调节
12、作用。 1)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某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方面通过作用于胰岛A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另方面也作用于肾上腺髓质,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直接作用于肝脏加速糖元分解和其它非糖物质转变为血糖;两方面共同作用结果使血糖浓度升高。 2)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另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迅速使胰岛B细胞的运动增强并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是唯能够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它方面能促进肝脏、肌肉等处合成相应糖元,促进葡萄糖转变为非糖物质。另方面又能够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总的结果是既增加了血糖的去路,又减少了血糖的来源,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 激素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共同表示为:
13、2,体温调节 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 3)、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 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 散热器官:皮肤(血管、汗腺) 4)、体温调节过程: 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另:寒冷刺激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
14、反馈调节。) 人体寒冷时机体也会发生变化;全身发抖(骨骼肌手缩)、起鸡皮疙的(毛细血管收缩) 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3) 、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 主要通过对酶活性的调节体现3,水平衡的调节 1)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实现的 2)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水分的排出 主要通过泌尿系统,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3)水分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负反馈)过
15、程:饮水过少、食物过咸等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强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减少,即 饮水不足 失水过多 食物过咸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 () (-) 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 大脑皮层 垂体 抗利尿激素 产生渴觉 ()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主动饮水 ()尿量减少 总结:水分调节主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肾脏完成。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4,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1)人体内无机盐的动态平衡是靠无机
16、盐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实现的 2)人体需要的无机盐主要来自饮食,通过尿液、汗液、粪便将无机盐排出体外 3)人体需要的无机盐有多种,如Na+、K+、Ca2+、Zn2+、Fe3+、I- 等 4)无机盐调节:(负反馈)过程:血钾升高、血钠降低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加吸钠、增加排钾血钾降低、血钠升高总结:无机盐调节主要是在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肾脏完成。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醛固酮,它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主要功能是吸钠排钾。补充:1,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在生产中往往应用的并非动物激素本身,而是激素类似物 a,催情激素提高鱼类受孕率:运用催情激素诱发鱼类的发情和产卵,提高鱼类的
17、受孕率。 b人工合成昆虫激素防治害虫:可在田间喷洒一定量的性引诱剂(性外激素类似物), 干扰雌雄性昆虫间的正常交配。 C,阉割猪等动物提高产量:对某些肉用动物注射生长激素,加速其生长。对猪阉割, 减少性激素含量,从而缩短生长周期,提高产量。 d,人工合成昆虫内激素提高产量:可人工喷洒保幼激素,延长其幼虫期, 提高蚕丝的产量和质量。2,血糖平衡的神经-体液调节调节:激素除了直接感受血糖含量的变化而发挥调节作用外,还可以接受神经系统的控制,间接发挥调节作用。 1)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某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方面通过作用于胰岛A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另方面也作用于肾上腺髓质,刺激肾上腺素的
18、分泌,直接作用于肝脏加速糖元分解和其它非糖物质转变为血糖;两方面共同作用结果使血糖浓度升高。 2)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另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迅速使胰岛B细胞的运动增强并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是唯能够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它方面能促进肝脏、肌肉等处合成相应糖元,促进葡萄糖转变为非糖物质。另方面又能够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总的结果是既增加了血糖的去路,又减少了血糖的来源,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 激素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共同表示为:3,甲状腺素参与的体温调节 寒冷刺激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又会反过
19、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反馈调节。)4,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联系: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第四节,免疫调节 免疫器官(如:扁桃体、淋巴结等) 吞噬细胞 1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细胞 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淋巴细胞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如 :抗体,淋巴因子等) 2,免疫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
20、分泌物等。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抗力)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体液免疫(主要是B细胞起作用)、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起作用)3、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4、抗原和抗体 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外来细菌、病毒、 内部: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 特点: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及特异性。 特性:一是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也就是免疫原性, 二是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发生反应,也就是抗原性。 抗体:专门抗击抗原的蛋白质。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
21、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 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分布: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5、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 增殖分化 产淋巴因子 记忆B细胞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 浆细胞抗体记忆B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6、细胞免疫(抗原进入细胞)增殖分化 记忆T细胞侵入细胞的抗原T细胞 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图解:体液免疫:由B淋
22、巴细胞产生抗体实现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 细胞免疫:通过T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共同点:针对某种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区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作用对象抗原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作用方式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过敏反应:再次接受过敏原 7、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风湿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缺陷病 : 艾滋病、肺炎、气管炎 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可引起疾病,如免疫功能过强时,会引起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 免 疫功能过低时会引起免疫缺陷病。1)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的刺激时所发
23、生的反应 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预防主要措施:找出过敏源,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源。2)自身免疫病:机体对自身组织器官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 例如: 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硬皮病等。3)免疫缺陷病: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和缺乏引起的疾病。 分两类: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 一类是疾病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例如艾滋病 艾滋病的流行及预防(1)艾滋病的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2)病原体名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其遗传物质是2条单链RNA
24、(3)发病机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 功能瓦解,最终使得人体无法抵抗其他病菌、病毒的入侵, 或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4) 症状:初期症状是全身淋巴结肿大,不明原因的持续性发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 精神疲乏,此后,相继出现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极度消疲, 腹泻便血,呼吸困难,心力衰竭;中枢神经麻痹,最终死亡。(5)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6)预防:洁身自爱;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不用未消毒的器械纹眉,穿耳;医疗时使用的注射器及检查和治疗器械必须要严格消毒;需要输入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通过艾滋病病毒抗体的检测8,免疫学应用:免疫预防:人工自动免疫 即接种疫苗免疫治疗:人工被动免疫 即注射抗体,胸腺素等免疫移植:包括器官,组织,干细胞移植。配型要求供体和受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百分之五十以上相同。移植后再注射免疫抑制剂,使免疫系统迟钝,从而接受移植的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