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苏武庙教学设计及模式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业:苏武庙教学设计及模式分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苏武庙 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理论分析教学目标:1.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把握文言实词,概括诗歌的基本内容。2.领悟古诗文的内涵,从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3.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学习苏武的高尚精神。4.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从苏武庙的学习过程中发现总结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和步骤。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唐诗的的丰富内涵。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讨论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1.搜集整理作者和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课堂讲述交流。2.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内涵。教学过程:一、 新课导入 播放、欣赏歌曲苏武牧羊,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
2、。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首诗,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板书课题:苏武庙)1.介绍苏武牧羊的故事,学生可自由交流并发言,老师适当补充。2.检查学生课前准备,学生自由发言,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3.多媒体展示作者,写作背景。 温庭筠(yn)(约812 约866),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天山西省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很不得志,行为放浪。他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jin
3、)助教。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监(jin)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应。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有花间集遗存。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武帝天汉元年(前100)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匈
4、奴多次逼降,他坚贞不屈。后被流放到北海牧羊,直至昭帝始元六年(前81),才返回汉朝,前后长达十九年。这首诗就是作者瞻仰苏武庙后追思凭吊之作。二、初读诗歌1.听录音,然后自读诗歌。(要求: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注意诗歌的情感基调,体味古人的情怀)2.指名朗读,学生按照要求进行点评,然后全班齐读诗歌。3.默读诗歌,利用工具书自学诗歌,解释相关词语的意思,并回答问题。(1)解释词语:“魂销”、“茫然”、“雁断”、“丁年”、“逝川”明确:魂销:形容极度悲伤或极度欢乐激动。 雁断:比喻音讯断绝。 丁年:男子成丁之年。历代之制不一。 逝川:指一去不返的江河之水。这里比喻过去了的岁月或事物。(2)这首诗描绘了
5、哪些场景?这几幅画面有怎样的特点? 诗歌中苏武的形象是怎样的?作者对苏武怀着怎样的情感态度?(分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望雁思归图、荒塞归牧图;苏武具有民族气节,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忠贞不屈,心向故国,值得后人敬仰和歌颂。三、深入学习1.再读课文,探究诗歌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注释和相关资料思考以下问题。问题:诗歌的首、颔、颈、尾四联分别写了哪些内容?明确:首联:这两句分点“苏武”与“庙”。首句是想象苏武初次会见汉使时的情景。苏武在异域渡过漫长岁月,历尽艰辛,骤然见到来自汉朝的使者,表现出极为强烈、激动、复杂的感情。这里有辛酸的追忆,有意外的惊愕,悲喜交加,感慨无穷,种种情绪,一时奔集
6、,难以言状,难以禁受。第二句由人到庙,由古及今,写出苏武庙苍古肃穆,渲染出浓郁的历史气氛,透露出诗人崇敬追思之情。颔联:这是两幅图画。上一幅是望雁思归图。在寂静的夜晚,天空中悬着一轮明月。望着大雁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又向南方飞去,身影逐渐消失在南天的云彩中。这幅图画,形象地表现了苏武在音讯隔绝的漫长岁月中对故国的深长思念和欲归不得的深刻痛苦。下一幅是荒塞归牧图。在昏暗的傍晚,放眼远望,连天塞草和羊群。这幅图画,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生活。颈联:遥承首句,写苏武“回日”所见所感。上句说苏武十九年后归国时,往日的楼台殿阁虽然依旧,但武帝早已逝去,当日的“甲帐”也不复存在,流露出一种物是
7、人非、恍如隔世的感慨,隐含着对武帝的追思。下句说回想当年戴冠佩剑,奉命出使的时候,苏武还正当壮盛之年。一个历尽艰苦、头白归来的爱国志士,目睹物在人亡的情景,想到当年出使的情况,能不感慨万端吗?尾联:此联集中抒写苏武归国后对武帝的追悼。汉宣帝赐苏武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武帝已经长眠茂陵,再也见不到完节归来的苏武封侯受爵了,苏武只能空自面对秋天的流水哭吊已经逝去的先皇。这种故君之思,是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感情。最后一笔,把一个带着历史局限的爱国志士的形象,更真实感人地展现在我们面前。2.试分析诗歌艺术特色及人物形象思考:作者如何刻画苏武这个形象的?(写作特色)要点:详略得当,语言、细节描写,对比反
8、衬(学生谈论分析各要点,教师总结补充)3.拓展讨论:苏武在匈奴坚持民族气节十九年,靠的是什么?明确: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信念与意志,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诚。教师总结:十九年的执着,十九年的信仰,换来的是十九年的永垂不朽!在他的生命里,国家为重,生命私利为轻。一颗坚贞不屈的爱国之心温暖了无边的荒野,富贵不动心,威武不屈膝,他用行动捍卫了民族的尊严。这一首凭吊古人的诗歌,诗颂扬了富有民族气节、忠贞不屈、心向故国的苏武。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忠贞不屈,心向祖国的时代的需要。这首诗正是塑造了一位坚持民族气节的英雄形象。颈联的对仗颇为工巧,且用“逆挽
9、法”,先说“回日”再说“去时”,灵活而不呆板,生动而不拘泥。四、全体学生有感情齐读诗歌、老师指导背诵(指名学生试背,男生女生分组比赛背诵)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2.背诵这首诗并默写这首诗。3.课外阅读苏武传。苏武庙 教学模式的理论分析诗人温庭筠通过诗歌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对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这是一首怀古诗。为了让学生能够深感悟这首诗的主要内容以及内涵,首先要安排学生认真完成课前预习准,利用网络资源和书籍资料搜集整理关于作者温庭筠的生平以及本首诗的写作背景,熟读诗歌初步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挖掘学生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自主主动学习,先看、后学、再练,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