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分析篇--高中化学常见错例分析结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错误分析篇--高中化学常见错例分析结题报告.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化学常见错例分析结题报告一、忽视物质反应的变化性【例题1】将38.4mg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mL(标准状况),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 A1.010-3mol B1.610-3mol C2.210-3mol D2.410-3mol 错误解答由于硝酸为浓硝酸,因此铜与浓硝酸发生如下的反应: Cu + 4HNO3 = Cu(NO3)2 + 2NO2 + 2H2O 反应中得到的气体为NO2。根据方程式中铜与硝酸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推知硝酸的物质的量为,选D 错误原因没有考虑到硝酸浓度的变化而引起气体产物的变化。正确解答根据题意,38.4mg
2、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随反应的进行,硝酸的浓度发生变化。由于硝酸的浓度会发生变化,因此无法直接确定反应产物是NO2还是NO2与NO组成的混合物。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反应中,硝酸转化为硝酸铜、氮氧化物(其实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以可以推知气体为NO2与NO组成的混合物)。根据反应前后氮的守恒关系,参与反应的硝酸物质的量等于Cu(NO3)2、NO2、NO物质的量总和。因此,硝酸的物质的量为:。因此答案为C 【例题2】标准状况下,往100mL 0.2mol/L的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体积的Cl2,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有50%的Br-被氧化。则通入的氯气的体积是( ) A0.224L B0.336L C
3、0.448L D0.672L 错误解答由于2Br + Cl2=Br2 + 2Cl,根据题意,有50%的Br被氧化,即有0.02mol被氧化,因此通入的氯气的体积为0.224L。选A。 错误原因忽略离子还原性强弱。 正确解答由于Fe2+还原性比Br-强,因此Cl2先氧化Fe2+,再氧化Br-;因此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应该是:Fe2+先被完全氧化,然后Br-再被氧化50%。消耗的氯气的体积为0.448L。应该选C。 二、对概念片面理解【例题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有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硝酸和氢硫酸均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化学键断
4、裂、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A都正确 B C D错误解答选B。1)由于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2)CO2、SO2、P2O5等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因此“所有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说法正确;3)硝酸是强氧化性的酸,没有还原性;而氢硫酸是强还原性的酸,没有氧化性;4)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反应的表现,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是化学反应的本质。因此选项B正确。 错误原因片面地理解化学概念和有关物质的性质。正确解答1)由于同素异型现象的存在,同种元素可以形成几种同素异型体,如O2和O3、红磷和白磷等,都属于氧和磷的两种同素异型体。当O2和O3或红磷和白
5、磷混合在一起时,虽然只有一种元素,但却组成了混合物。2)虽然大部分酸性氧化物是非金属氧化物,但有些金属氧化物也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CrO3;3)虽然硝酸是强氧化性酸、氢硫酸是强还原性酸,但由于两种酸都不稳定,自身分解时,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4)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就是化学反应的实质。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 三、不善于处理多步反应【例题4】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存在着如下的平衡: Fe2+ + 2H2O=Fe(OH)2 + 2H+ 若往此溶液中加入盐酸,则溶液的颜色( ) A绿色变深 B变得更浅 C变黄绿色 D不变 错误解答A。由于硝酸亚铁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当往
6、该溶液中加入盐酸时,促使水解平衡向左移动。使得溶液中的亚铁离子浓度增大。因此溶液的浅绿色加深。 错误原因忽视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强氧化性,使得在加入盐酸时,亚铁离子被氧化。 正确解答由于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显强氧化性。当往硝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盐酸时,溶液中的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因此溶液呈黄绿色。正确选项为C。四、机械简单地迁移【例题5】同主族元素形成的同一类化合物往往在结构和性质上很相似。化合物PH4I是一种白色晶体,下列对PH4I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一种共价化合物 B加热时PH4I可以分解,而且有颜色变化 C它可以跟NaOH反应 D它可有PH3和HI化合而成错误解答选A、B。
7、根据题目信息,PH4I的结构和性质和NH4Cl一样,而NH4Cl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为NH3和HCl,也可以有NH3和HCl反应得到NH4Cl;且NH4Cl会和碱反应。 错误原因机械简单地迁移。在注重共性的同时,忽略差异性一面,因而漏选。 正确解答分析同“错误解答”。应该注意的是,PH4I分解生成PH3和HI,HI在加热条件下会分解生成H2和有颜色的I2(注意:NH4Cl分解生成NH3和HCl,HCl不容易分解)。因此B是正确的。本题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 五、对知识的掌握不全面【例题6】某溶液中有NH4+、Mg2+、Fe2+和Al3+四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微
8、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 ) ANH4+ BMg2+ CFe2+ DAl3+错误解答选A。由于NH4+与OH作用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在加热条件下分解释放出氨气,因此离子浓度将减小。错误原因因不能掌握Fe(OH)2的强还原性而漏选。 正确解答本题不仅NH4+离子会减少(原因见“错误解答”),而且,当往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时,Fe2+会生成Fe(OH)2沉淀。Fe(OH)2具有具有强还原性,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转化为Fe(OH)3(题目具备氧化的条件),再加盐酸时,溶解为Fe3+。因此Fe3+也会大量减少。本题正确选项为A、C。【例题7】有甲基、苯基、羟基、羧基
9、两两结合的物质中,具有酸性的物质种类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错误解答选A.根据有机物官能团性质,羧基和酚羟基具有酸性。因此本题具有酸性的物质可以是CH3-COOH、C6H5-COOH、C6H5-OH。错误解答由于不熟悉碳酸的结构而被忽视。正确解答总体思路同“错误解答”,但必须注意,当羟基和羧基结合时,得到这样的一种物质:HO-COOH,化学式为H2CO3,即碳酸,也具有酸性。因此具有酸性的物质共有4中,选B。六、忽视特殊性质【例题8】1824年法国巴拉尔发现溴。在他以前,有一家工厂曾将一瓶红棕色的液体送给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检测,李比希凭经验武断地认为该液体为氯化碘(化学式为IC
10、l,性质和溴非常相似)。后来看到巴拉尔发现溴的报道后,忏悔不已。下列关于ICl的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I-Cl键为极性共价键 BICl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C该物质在反应中通常体现氧化性 D在反应ICl+2NaOH=NaCl+NaIO+H2O中作氧化剂错误解答选B。由于ICl成键原子不同,因此ICl是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而且由于ICl性质和Br2相似,Br2在反应中通常作氧化剂(包括在与氢氧化钠反应中),因此该物质在反应中通常做氧化剂,呈现氧化性。 错误原因机械迁移,没有认真分析ICl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而导致漏选答案。 正确解答思路同“错误解答”。应该注意在ICl+2NaOH=NaCl+Na
11、IO+H2O反应中,ICl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并没有改变,因此不是氧化剂。因此本题选项为B、D。 七、审题不认真【例题9】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H2、CO、CO2、HCl、NH3和水蒸气中的两种或多种,当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Ba(OH)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浓硫酸(无明显变化),灼热的氧化铜(变红),无水硫酸铜(变蓝)。则可以判断混合气体中( ) A一定没有CO2,肯定有H2 B一定有H2、CO2,和HCl C一定有CO、CO2 和水蒸气 D可能有CO2、NH3和水蒸气错误解答选择A。由于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时无浑浊现象,因此混合气体中没有CO2,故选A。也有学生因为看到混合气
12、体通入如下溶液及看到如下的现象: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Ba(OH)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由于这两种现象的“矛盾”,很多学生无从作答。 错误原因审题不认真,没有抓住“依次”这一关键;而且由于逻辑推理能力不强而无从作答。 正确解答必须抓住现象: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原因有两种:1)混合气体中无二氧化碳;2)混合气体中有二氧化碳,同时也有HCl,在这样的条件下,由于石灰水优先和HCl反应,也观察不到沉淀。气体通入Ba(OH)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这里的沉淀一定是碳酸钡,因此混合气体中一定有二氧化碳,同样的也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有HCl,并溶解在澄清石灰水中。气体通入“浓硫酸(
13、无明显变化)”,并不能说明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水蒸气,但可以说明通过该装置后出来的气体中一定没有水蒸气,为后面的推断奠定基础。气体通入“灼热的氧化铜(变红)”,说明混合气体中有H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气体通入“无水硫酸铜(变蓝)”,证明前面推断是正确的。综观推断过程,不能确定是否有CO、水蒸气。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 八、对重点难点的知识点的处理:【例题10】将PH=8和PH=10的两种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中的c(H+)最接近于( ) A(10-810-10)/2 mol/L B(10-810-10)mol/L C(10-14 510-5)mol/L D210-10 mol/L
14、错误解答因为PH=8和PH=10的两种氢氧化钠溶液的H+分别为10-8+10-10 mol/L,而且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因此混合后溶液的c(H+)=(10-8+10-10)/2 mol/L。选A。 错误原因直接应用溶液中c(H+)来求解,忽略溶液中c(OH)c(H+)和OH对水电离平衡的影响。 正确解答由于碱溶液中的c(OH)c(H+),这就决定了不能用混合前溶液中的c(H+)直接求混合后溶液的c(H+),一定要先求出混合后溶液中c(OH),在换算成混合后的c(H+)。根据水离子积常数知,PH=8和PH=10的两种氢氧化钠溶液的c(OH)分别为10-6和10-4mol/L,因此混合后溶液的c(
15、OH)=(10-6+10-4)/2 mol/L,可近似看作为10-4/2 mol/L。根据水的离子积常数可知,混合后溶液的c(H+)=210-10 mol/L。因此应选D。九、考虑不全【例题11】某元素R硝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该元素相同价态的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该元素的可能化合价是( ) A B C D错误解答假设该元素化合价为k,则硝酸盐化学式为R(NO3)k,硫酸盐化学式为R2(SO4)k。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该元素的硝酸盐、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R+62k、2R+96k,结合题目给出的两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m、n,可推知k值为(2m-n)/28,答案为C。错误原
16、因没有考虑该元素化合价为偶数的情况。当K为偶数时,硫酸盐的化学式应该是R(SO4)k/2。正确解答假设该元素化合价为k,若k为奇数,则硝酸盐化学式为R(NO3)k,硫酸盐的化学式为R2(SO4)k。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该元素的硝酸盐、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R+62k、2R+96k,结合题目给出的两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m、n,可推知k值为(2m-n)/28,答案为C;当k为偶数时,则硝酸盐的化学式为R(NO3)k,硫酸盐的化学式为R(SO4)k/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该元素的硝酸盐、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R+62k、R+48k,结合题目给出的两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m
17、、n,可推知k值为(m-n)/14,答案为A。 针对学生的错题情况,现在对此进行分析,我们备课组认为有以下解决的方案。化学学科学科特点“繁,乱,杂”, 一些重点难点具有逻辑性强,抽象性等特点,例如高中化学难点:物质的量,离子反应,溶液的浓度,氧化还原反应等等,学生的理解相对困难。那么首先,我们对于化学的高中课程情况进行分析:学生要弄清楚其脉络关系。氧化还原反应是核心,从高一到高三课本一直在逐步阐述他的原理,计算及应用.因为高中化学研究的是反映的本质:电子的得失或偏离.所以这是首要核心,其中包括氧化还原反映,离子反应,热化学方程式.这是高中第一大原理.理论知识还包括重要的平衡理论:化学平衡研究可
18、逆反应,电离平衡研究溶液中离子的关系,离子反应是其的基础.。以上是理论知识,还一大是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就是研究元素中的递变规律,这不仅在理论知识中重点讲述,也通过元素与化合物的学习体现.整个高中会研究碱金属,卤族元素,氧族元素,碳族元素,氮族元素,金属(特别是铁,镁,铝,铝是两性金属,铜会穿插学习).所以化合物间的关系与推断也相当重要. 有机化学也是一大块,但只要学好他几类物质就行了,高中对有机化学要求不太高.主要是烃(含碳氢有机物)包括:烷,烯,炔,苯等,烃的衍生物(除碳氢还有其他元素的有机物)包括醇,醛,氛,羧酸,酯.然后和有机物间的同分异构是一大重点,有机中的糖脂蛋白质及合成材料要求
19、不高. 然后是计算.高中引入物质的量这一概念彻底优化了初中许多错综复杂的计算,其中阿伏加德罗定律很重要,其中老师会讲到的克拉伯龙方程在物理热学中也有应用.计算会慢慢讲诉贯穿整个高中,逐步加难.这也是重点. 最后更重要的是实验,这是高考中很不易得全分的部分.需要平时积累,在搞清课本实验的基础上多看一些拓展的实验可以拓展思维有助于适应高考要求.实验应该是最难的部分,也是最能体现差距的部分是混合物的计算。理清楚高中阶段知识点分布后,我们提出对学生我们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一、认真阅读化学课本化学课本是依据教学大纲系统地阐述教材内容的教学用书,抓住课本,也就抓住了基础知识,应该对课本中的主要原理,定律以
20、及重要的结论和规律着重去看、去记忆。同时还应注意学习化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因为它能提高学习的思维能力。 看化学书的程序一般分三步。 1全面看:全面看一节教材,把握一节书的整体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整体印象,要做到能提纲挈领地叙述出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关键和本质的问题。2抓关键:在全面看的基础上,抓住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用语重点看,认真反复琢磨。3理思路:看书时要积极思考,重点知识要掌握,难点知识要逐步突破。 总之,看书的程序可概括为:“整体枣部分枣整体”,即整体感知,部分探索,整体理解。 二、重视化学实验: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
21、然学科。在研究元素化合物的有关化学性质,进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鉴别与鉴定等定性定量分析时,一般都要以实验为手段加以验证或探究完成而得出结论,因此要学好化学必须重视实验。从简单的常用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的训练到复杂实验的设计都要认真操作、大胆试验。在设计实验时要做到科学合理,即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程序合理、现象明显。对老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要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掌握实验的原理、步骤、现象和要领,课本中安排的学生实验和家庭实验是培养动手能力的最好机会,要积极参与认真去做。 高中化学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 实验,同时还有相当数量可利用实物、图片、模型,通过观察培养和教给学生从大量感性认识中加深
22、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加强直观性教学,不仅能给学生以启示,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使抽象要领具体化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三、重视化学用语,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一)化学用语枣学习化学的工具: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所特有的,是研究化学的工具,也是一种国际性的科技语言。不懂化学用语,学习化学就不能入门。所以,掌握它是很重要的。 (二)写好记好化学式的方法 1掌握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2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三)掌握写好记好化学方程式的方法1抓住反应规律 2联系实验现象写好记好化学方程式(1)对偶知识对比记。如化合与分解、氧化与还原等。(2)物质性质网络记。如对含碳元素的相关物质可构建
23、碳链知识网络系统记忆。(3)类似知识归类记。如H2和CO的性质,H2和CO2的制备装置等。(4)化学用语分散记。如元素、原子、分子、化合价、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等按知识阶梯分散到各章节记忆。 (5)交叉知识切点记。四、及时反馈,精练习题学完每一章节要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习上的薄弱环节,适当选做一些经典习题,但必须克服盲目做题而陷入题海。在做题时不要只就题论题,要尽量拓展思维。如在做计算题时,注意精选一些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好题。在解法上尽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或寻求一解多题规律,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五、拓展知识,阅读课外读物为了拓展知识视野、归纳知识内容、提高解题技巧和掌握解题方法,订一份质量高、导向性准、实用性强的同步辅导材料很有必要。如中学生理化报设有学法指导、知识归纳、概念辨析、解题技巧、章节训练、竞赛辅导、趣味化学、生活化学及科技动态等栏目,是教与学的良师益友,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