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溶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溶液.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考化学专题溶液复习要点一、溶液(1)形成: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2)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3)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使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做溶剂。如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等。(4)特征:均一性、稳定性。(5)概念理解:同一种溶剂中可以有多种溶质;溶液中的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因此两种可以发生反应的物质在溶液中由于增大了彼此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化学反应速率;若加入的物质没有完全溶解,则溶质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二、溶液的用途(1)固体
2、配成溶液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2)无土栽培。(3)医疗上用作注射液。三、溶质与溶剂的关系(1)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有不同的溶解性;(2)不同的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有不同的溶解性;(3)水和酒精能以任意体积互溶。四、区分溶剂和溶质(1)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固体(或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2)液体和液体混合质量小的为溶质,质量大的为溶剂。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水,那么水是溶剂。(3)水是最常见的溶剂。五、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如果没有指明溶剂,我们就认为水是溶剂。六、悬浊液、乳浊液与乳化作用1、悬浊液、乳浊液与溶液的比较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定义由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3、由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是否透明否是久置是否分层是否举例钡餐(硫酸钡的悬浊液)、粉刷墙壁用的涂料、黄河水农业上,把不溶于水的液体农药配制成乳浊液;生活中洗涤剂洗涤油污时得到的混合物食盐水、糖水、汽水、碘酒、石灰水等特点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易分层均一、稳定、透明共同点都是混合物2、洗涤剂去除油污的原理:洗涤剂有乳化功能,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将油污去除。3、用洗涤剂和汽油洗衣服的区别:汽油用汽油洗衣服时,油污能溶解在汽油里,形成溶液,随着汽油挥发油污就能被带走。洗涤剂
4、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它能使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去。七、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1.溶解: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热量。水合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放出热量。2.溶解热现象:(1)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降低(2)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不变(3)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升高3.实例:(1)浓硫酸、氢氧化钠、氧化钙溶于水,温度升高,不是二者溶解时只有放热过程,而是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试管内液体温度上升。(2)硝酸铵等物质溶于水时,温度降低,是扩散过程吸收的
5、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3)氯化钠等物质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是因为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基本相等。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一定温度下,若溶液中有不溶解的剩余可溶物,且质量不变则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若溶液中没有不溶解的剩余可溶物,可继续添加少量该可溶物,若不溶解则为饱和溶液;若溶解表明溶液不饱和。(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升温、增加溶剂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降温、蒸发溶剂
6、、增加溶质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是相对的,改变条件可使溶液的状态发生变化。2、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一些溶解度很大的物质,如不饱和的KNO3溶液,很可能是浓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九、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五要素: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单位“克”。(2)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内部因素: 的性质和 的性质。外部因素: 。(3)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溶解性分类难溶微溶可溶
7、易溶溶解度/g0.01001111010十、溶解度曲线(1)定义: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同一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关系可以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来表示。(2)表示方法:列表法 图像法(3)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曲线为“陡升型”,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曲线为“缓升型”,如氯化钠。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曲线为“下降型”,如氢氧化钙。(4)从溶解度曲线中,还能得到哪些信息?A.概念: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
8、的曲线。(5)饱和石灰水与不饱和石灰水的相互转化降温、增加溶剂饱和石灰水 不饱和石灰水升温、蒸发溶剂、增加溶十一、气体物质的溶解度(1)定义:在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2)五因素:101 kPa、一定温度、1体积水里、饱和状态、气体体积。(3)影响因素:温度、压强。升高温度,气体溶解度减小;降低温度,气体溶解度增大。增大压强,气体溶解度增大:减小压强,气体溶解度减小。十二、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定义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溶液稀释的计算依据: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
9、释后溶质的质量十三、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1、配制溶质为固体的溶液【实验用品】(1)仪器: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胶头滴管(2)药品:水、氯化钠【实验步骤】(1)计算:溶质质量;溶剂水的质量,转换为体积。(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溶质的质量,倒入烧杯中。(3)把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 gcm-3。用量筒(选10mL、50 mL或100 mL)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溶质的烧杯里。(4)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溶解。 (5)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中应包括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放到试剂柜中。2、下列实验操作对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产生的影响:(1)若称
10、取食盐前天平指针偏左,就去称量。溶质质量分数偏低(2)用托盘天平称取食盐,将砝码放在左盘,药品放在右盘,并且使用了游码。溶质质量分数偏低(3)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或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俯视:溶质质量分数偏高;仰视:溶质质量分数偏低(4)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时,不慎洒出部分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3、浓溶液稀释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步骤:计算、量取、稀释、装瓶贴标签。专题演练类型一、考查溶液、乳浊液等概念及乳化现象1.把少量物质分别加入到另一物质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碘加入汽油中 B面粉加入水中C高锰酸钾加入汽油中 D植物油加入水中【思路点拨】解答溶液概念
11、的题时一定要抓住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这是判断能否形成溶液的标准。2.下列清洗方法错误的是()A用肥皂洗涤久置石灰水的试剂瓶B用酒精清洗残留碘的试管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D用汽油清洗沾在手上的油漆【总结升华】生活中或实验室中洗涤的原理主要有三种:一是利用化学反应把不溶物变成可溶物而洗去,二是利用乳化作用原理,把油污变成细小的油滴,形成乳浊液而洗去,三是利用溶解原理,把物质溶解于水形成溶液而洗去,在洗涤时,要根据被洗涤的物质成分选择合适的原理和方法。3.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等溶于乙醇并随加热后挥发逸去,经过这样烹
12、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了。下列过程与上面所述原理不相似的是()A.用洗涤剂洗碗 B.用水除去衣服上的汗渍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总结升华】此题是对去除原理的探讨,通过类比的方式可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之一,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领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举一反三:【变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B.在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水沿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里,并不断搅拌C.乙醇之所以不导电,
13、是因为没有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离子D.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它将植物油分散成小液滴,发生了化学变化【变式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糖水是溶液,盐水是溶液,混合在一起,既有糖又有盐,就不是溶液了 在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这种溶质,溶液的质量随之增大 一杯调好的糖水,喝第一口特别甜,越喝越不甜,说明后来喝的糖水要变稀些 把饱和溶液温度升高时,若溶质质量不变,则溶液质量也不变A BCD类型二、考查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4.只用水不能区分各组物质(物质均为固体)的是( ) A、生石灰、氯化钠 B、碳酸钙、氢氧化钠
14、 C、苏打、小苏打 D、硝酸钾、硝酸铵【总结升华】要记住:溶解时温度降低(吸热)的物质是硝酸铵等;溶解时温度升高(放热)的物质是浓硫酸、氢氧化钠等;溶解时温度不变的物质是氯化钠等。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 ) A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B水和生石灰 C水和氢氧化钠 D水和硝酸铵类型三、溶解度曲线5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t1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70g水中均能恰好完全溶解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t2时,在l00g水中放入6
15、0g甲,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D.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解析】本题注重考查对溶解度曲线的理解。在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均为30g,因此甲、乙各30g分别加入70g水中并不能恰好完全溶解,而是都剩余了一部分,因此A项错误。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不相同,因此二者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相同,故B错误。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把6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会形成150g的饱和溶液,此时其溶质质量分数为33.3%,故C错误。根据甲、乙的溶解度曲线的示意图来看,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
16、首先饱和的是甲物质,因此D是正确的。【答案】D举一反三:【变式1】海洋资源开发前景广阔海水晒盐能够得到粗盐和卤水,卤水中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如图是它们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MgCl2Bt1时,分别在100g水中溶解了等质量的MgCl2、KCl,两溶液都可达到饱和Ct2时,KCl和MgSO4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D将t2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到t1时,均能析出晶体【解析】A、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中MgCl2的最大,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可知溶解度越大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
17、分数最大的是MgCl2,说法正确;B、t1时,分别在100g水中溶解了等质量的MgCl2、KCl,两溶液不一定达到饱和,若加入的两物质质量少,则不饱和,故说法错误;C、由图可知:t2时,KCl和MgSO4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说法正确;D、由图可知;三种物质t2时的溶解度均大于t1时的溶解度,所以将三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2降至t1,都有晶体析出,说法正确;【答案】故选B类型四、溶液中的计算6为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取10g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反应),并绘制了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坐标图(见图)(1)碳酸钙完全反应用去稀盐酸的质量为 g(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3)当盐酸和石灰石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解析】举一反三:【变式1】某同学对生铁的组成进行研究称取生铁样品40g,把500g稀硫酸分5次加入样品中,测得实验数据见下表:(生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序号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剩余固体的质量/g第1次10028.8第2次10017.6第3次1006.4第4次100m第5次1001.2(1)第4次剩余固体的质量m= (2)该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3)计算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