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知识小抄整理终极完整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应链管理知识小抄整理终极完整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1. 供应链的特征(填空,选择):整体性,复杂性,动态性,面向用户需求,交叉性,环境适应性。2. 供应链的类型 1)根据研究对象划分 :企业供应链,产品供应链,基于供应链合作伙伴 关系(供应链契约)的供应链 2)根据供应链的拓扑结构划分 “V”型供应链 “A”型供应链 “T”型供应链 3)根据产品种类划分 功能性产品 创新性产品 (效率供应链和响应供应链4)存在稳定性划分 稳定的供应链 动态的供应链5)容量和用户需求的关系划分 平衡等供应链 倾斜的供应链6)主体企业划分 主体企业 客体企业(内围企业和外围企业)3. 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
2、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供应链管理将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的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4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通过协调总成本最小化、客户服务最优化、总库存最少化、总周期最 短化和物流质量最优化等目标之间的冲突,实现供应链绩效最大化。 供应链管理目标可以细化:(1)满足客户需求(2)敏捷供应(3)提高可靠性(4)降低费用水平。3. 供应链管理的特征(1)以客户满意为最终目标(以客户为中心、提升客户满意度,获取竞争优势)(2)企业之间关系更为密切(互助合作,双赢关系)(3
3、)实施集成化管理(4)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5)供应链管理强调和依赖战略管理(6)供应链管理更具柔性与物流管理相比特征为:(1)互动特性(2)是物流管理的更高形态(3)决策的发展。共同特征:以时间、成本、绩效为核心。而供应链管理在运输、选址、库存等决策上增加了关系决策、业务流程整合决策。(5)协商机制(6)对共同价值低的依赖性(7)是“外援”整合组织(8)是一个动态的响应系统。4. 体系架构框架(P32)第二章5. 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1) 关系要素:是企业在竞争过程中所发生的或者可以形成的各种“关系”(产业状况、企业之间、国家政策、国际经济关系、经济社会及政治环境
4、)(2) 资源要素:是企业所拥有的或者可以获得的各种资源,它是提升自身效率效益而制定实施战略的基础。(3) 能力要素:是能够保障企业生存和发展以及实施战略的“能力”,即企业自身素质:环境适应性、资源开发控制能动性、创新性;(4)知识要素:是不受物质资源约束而本身却能够物化为企业的“资源”和“能力”的知识。四要素之间互相关联转换,是核心竞争力的不同视图。关系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条件;资源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物质基础,也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能力是最主要的资源,是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自适应性;知识是能力的内在要素,具有制造性、决定性。本质上,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特有的知识和资源。6. 核心竞争力外部特征:
5、(1)顾客价值:产品必须对顾客重视的价值有关键性的贡献 (2)竞争差异性:独树一帜 (3)延展性:能不断衍生一系列新产品7. 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指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摒弃传统的管理思想和观念,通过信息技术把所有供应链成员的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业务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并看作一个整体的功能过程而开发的供应链管理职能。第三章8. 供应链系统应遵循的原理:(1)资源横向集成原理:各企业都以优势业务参与运作、(2)系统原理:供应链是各相关节点结合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3)多赢互惠原理(4)合作共享原理(5)要求驱动原理(6)快速响应原理(7)同步运作(8)动态重构9. 供应链企业的角色分类
6、(1)主体企业与客体企业(按主体企业个数分为:卫星式企业群、团队式企业群) (2)核心企业与非核心企业 (注意)核心企业唯一,主体企业不唯一10. 核心企业分类: (1)供应商作为核心企业(2)制造商(3)分销商(4)连接企业。11. 不同角色企业对供应链运作的影响: (1)主体企业影响:提升实力,商业信誉,知识积累,系统构建 (2)核心企业影响:知识结构调整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文化中心 (3) 客体企业对供应链运作的影响:优势互补、人才互动、技术创新协作12. 供应链设计的内容:(1)供应链成员及合作伙伴选择(2)供应链网络结构设计与优化(3)供应链运行基本规则13. 供应链设计的原则
7、: (1)战略性原则(2)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设计原则(3)简洁性原则(4)集优性原则(5)协作性原则(6)动态性原则(7)创新性原则13供应链设计策略: (1)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2)基于成本核算的供应链设计策略(3)基于多代理机制的集成供应链设计14.CIMSOSA框架法:四个建模视图:功能视图、信息视图、资源视图和组织视图 (填空) 业务过程三个方面:管理过程、生产过程和支持过程15供应链构建应考虑问题:客户优先、定位明确、防范风险第四章16企业要学会竞争之道必须从两方面考虑:(1) 继续关注传统的运作技术以便为企业提供日常目标和绩效衡量的依据(2) 必须关注企业的战略规划,
8、以便为企业提供未来发展方向,决定未来的顾客群,识别和培育企业的竞争力,架构企业的渠道网络和业务流程框架。17.战略规划过程:(1)定义企业目的(2)明确企业战略性竞争任务(3)形成企业核心运作策略。18.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定义: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定义为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在一定时期内的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协议关系19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特征:个体的优秀性、相互依赖性、重要性、信息、投资、一体化、制度化、完整性、合作与竞争共存、组织的松散性、联合的协同性、形式的多样性20建立战略合作伙伴意义:1好处:对制造商:(1)新产品上市时间短(2)生产成本降低(3)用户满意度增加。
9、 对供应商:(1)稳定的市场需求,对用户更好的了解(2)提高交货期反应速度,提高运作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保证利润。对双方:信息共享、利益共担、风险共但、解决矛盾、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强强联合、双赢。风险: (1)随业务大量外包,丧失核心竞争力(2)供应商数量减少,制造商对供应商依赖性增加(3)过分依赖某一供应商,使制造商增加风险。21合作伙伴关系分类:按合作职能分类:资源补缺型供应合作伙伴关系、市场营销型供应聊合作、联合研制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 按所有权分类:对等占有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契约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2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步骤:(1)需求分析(2)确立标准,选择合作伙伴(3)
10、正式建立合作伙伴关系(4)实施和加强23制约因素:(1)最高管理层支持(2)企业能力及兼容性(3)信任与共享24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的类型(p122) 有影响力的 高 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 增值率% 低 合作伙伴关系 普通合作伙伴 竞争/技术性合作伙低 竞争力25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步骤:市场竞争环境分析、确立合作伙伴关系选择目标、制定合作伙伴评价标准、成立评价小组、合作伙伴参与、评价合作伙伴、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26常见问题:(1)合同问题(2)知识产权问题(3)利益协调问题(4)供应链自身定位问题(5)供应链在不同国家法域的协调问题(6)供应链网络中的能力发展问题第五章物流管理27.供应链管理中的
11、物流分类(1) 宏观层面特殊物流一般物流国内物流国际物流企业物流社会物流微观物流宏观物流(2)微观层面1供应物流子系统2生产物流子系统3销售物流子系统4反馈物流子系统(3)物流侧重分类1供应物流侧重型2生产物流侧重型3销售物流侧重型4废弃物流侧重型28.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的运作模式(1)自营物流模式(2)物流大外包模式(3)股份制物流模式(4)协作物流联盟模式29物流管理三个层次:(1)狭义物流:产品在各环节业务运作中的时间地理范围的流动 (2)物流能力:企业对物品时空流动的所具备的成本控制、灵活应变等综合能力(3)物流管理: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及技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对物品在生产过程中各环
12、节运作的时空综合移动进行有效管理,使其物流能力得以充分发挥。30.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管理的要点:消除壁垒、消除信息失真、改变库存观念、采用综合方法、通畅信息31第三方物流的作用:(1)加快物流产业的形成与再造(2)为企业注入新的资源,提高企业竞争力(3)承担风险。降低成本32国内第三方物流的现存问题:(1)以传统型为主,经营里面管理方法陈旧(2)条块分割的物流管理和流通体制制约物流业的发展(3)信息手段落后,物流技术陈旧(4)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5)缺乏专业经营管理人才33物流外包的风险分析:(1)信息不对称是主要原因(2)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约束及物流外包过程监管机制不健全(3)过分依赖
13、外包(4)多重外包与外包失控(5)分散外包和风险分摊(6)联合物流外包资源共享不对称(7)外包费用和外包风险34物流外包费用主要体现在:(1)物流外包激励合同的选择,直接影响费用的支付,是物流外包成本的主要部分,合同师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企业利益与风险。(2物流外包过程中的监督成本控制方面。是外包的重要支出,监督力度加大,信息不对称降低,成本增加,如果监督所带来的物流边际收益大于监督边际成本,则会带来损失。反之。*35物流外包企业风险防范(1)加强监督与控制(2)缩短外包链,减低外包链的牛鞭效应(3)建立合理的网络化物流外包机制(4)建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竞争机制(5)充分利用非物质激励条件,减低
14、物流外包风险(6)保持在联合外包过程中的独立性。(7)做好合作与信任工作,降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风险(8)加强激励和听得严密性与合理性,避免先天的物流外包风险(9)加强对物流外包过程中成本的控制(10)注意物流外包过程中的阶段性回顾与评价(11)合理利用法律,维护切身利益第六章36采购定义:商品采购就是单位或个人为了满足某种特定的需求,以购买、租赁、借贷、交换等各种途径,取得商品与劳务的使用权或所有权的活动过程。37采购的分类 (1)按采购的主体分:消费者采购、企业采购、(2)按价格分类:招标采购,询价现购,比较采购,议价采购,定价采购,公开市场采购 (3)按采购时间:长期合同采购,短期合同
15、采购 4.按照采购的方法采购:传统采购,订货点采购,MRP采购,JIT采购,供应链采购,电子商务采购38采购方法分类:(1)传统采购(2)订货点采购(3)MRP采购:是由采购人员利用MRP软件制定采购计划,原理是根据主产品的生产计划、主产品的结构、主产品及其零部件的库存量,逐步计算出主产品的各个零部件、原材料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的全过程。(4)JIT采购:即准时化采购,是一种满足需求为依据的采购方式,直接面向需求的采购模式,按用户需求直接送货到需求点,真正做到灵敏响应需求、满足需求、确保用户库存量的“零”运作(5)供应链采购:供应链机制的采购模式,采购者只需将自己需求及时传递给供应商,供应商自
16、己根据本企业产品的消耗量不断补充库存,保证采购者需求及总库存量最小。(6)电子商务采购:网上采购,在电子商务模式下的采购模式。39.采购的特征:采购是获取资源的过程;采购是商流与物流的结合;采购是经济活动40.采购的内容:1有形的商品:原料、半成品和零部件、成品、维护管理和运营部件生产支持部件、资本设备 2无形劳务:工程外包、技术、服务41.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特点(1)从为库存而采购到为订单而采购的转变:手续简化;用户响应时间短;采购物资直接进入制造部门;信息传递方式变化,订货过程中不断进行信息反馈,随时修改订货计划;实现面向流程的作业管理模式的转变。(2)从采购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的转变:与供
17、应商建立合作,参与流程,及时反馈。(3)从一般买卖关系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转变:解决了库存问题、风险问题、协调问题、采购成本降低问题、组织优化问题。42.准时化采购的基本思想:()主要针对物流活动,强调物流到达目的地应当准时。目标是保证正常生产供应的情况下,避免一切浪费,从而实现资源的可重复、最佳运用。是一种典型的需求导向的供应链管理思想。第七章 传统生产计划和控制模式与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差距:( 1)、决策信息来源的差距(多元信息): 生产计划的制定要依据一定的决策信息,(2)、决策模式的差距(决策群体性、分布性):传统的生产计划决策模式是一种集中式决策,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决策模式是分布式的
18、、群体决策过程。()信息反馈机制的差距(递阶、链式反馈与并行、网络反馈). 传统的企业生产计划的信息反馈机制是一种链式反馈机制,直线性的传递。供应链管理模式是网络化管理,采用并行化信息传递方式。.供应链环境下的生产计划:1柔性约束2生产能力3生产进度.供应链下的生产控制:1生产进度控制2供应链的生产节奏控制3提前期管理4库存控制和在制品管理三级集成计划与控制系统模型:即把主生产计划(MPS)、物料需求计划(MRP)和作业计划三级计划与订单控制、生产控制和作业控制三级控制系统集成于一体。.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中几个概念的新拓展:() 对资源(resource)内涵:传统MRPI
19、I局限于企业内部的,统称为物料(Materials),因此MRPII的核心是物料需求计划(MRP)。供应链另外包含了包括与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企业的资源(out-source),即外部资源。()能力(capacity):MRP系统把资源问题归结为能力需求或能力平衡问题。限于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把资源的范围扩展到供应链系统,其能力的利用范围也因此扩展到了供应链系统全过程。()对提前期(Lead Time):在MRPII系统中是一个重要的设置参数。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并不过于强调提前期的固定与否,重要的是交货期(Delivery Time),企业要做到准时交货,即供应链管理强调准时:准时采购
20、、准时生产、准时配送。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生产管理组织模式:生产管理是开放性的、以团队工作为组织单元的多代理制在供应链中要实现委托代理机制,规则:自勉规;鼓励规则;激励规则;信托规则:最佳伙伴规则。供应链管理的协调三种形式:供应与生产协调、生产与分销协调、库存与销售协调。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生产计划的信息组织与决策特征:()动态性:模糊的提前期和模糊的需求量要求生产计划具有更多的柔性和敏捷性。()开放性:企业内外部,资源信息共享()群体性:群体协商决策的过程。()集成性:()分布性-(得益乳业实时监控系统):供应链企业的信息来源从地理上是分布的,信息资源跨越部门和企业,甚至全球化,通过Internet
21、/Intranet、EDI等信息通信和交流工具,企业能够把分布在不同区域和不同组织的信息进行有机地集成与协调,使供应链活动同步进. 供应链的协调控制模式:1中心化协调控制模式(集中决策模式)2分散协调控制模式(过分强调代理模块的独立性,缺乏通信与交流)3混合式协调控制模式(保持了独立性与协调性的统一。).延迟制造的定义:为了能在成本一定和风险降低的基础上快速满足最终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企业往往会在整个生产与供应的流程中将相同程序的制作过程尽可能最大化,以获得规模经济,而将差异化的按定单生产的制作过程尽可能推迟,我们称这种制造模式为延迟制造技术。延迟制造:成型延迟、时间延迟和地点延迟三种类型供应
22、链管理环境下大规模定制的特点:1、供应链结构不稳定2、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较小:牛鞭效应是指需求的波动程度沿着供应链上游方向被不断放大的现象。3、它是一个敏捷供应链,大批量定制供应链以提高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为主要目标,是一个敏捷供应链。.推动阶段和拉动阶段之间的分界点称为顾客订单分离点(CODP),在分离点之前是推动式大规模通用化半成品生产阶段。之后,是拉动式的差别化定制阶段。第八章. 库存的种类:1周期性库存:是指为补充生产或销售过程中己消耗完或销售完的物资而设定的库存,以便满足一定条件下的物资需求,保证生产的连续进行。2在途库存:处于运输过程中的库存。3安全库存:为应对未来物资供应不确定性引
23、起的意外中断或需求突然放大引起的库存不足等起缓冲作用而保持的库存。4季节性库存:. 库存管理的目标有两个:一是降低库存费用;二是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库存管理的模式:()推式:是指在客户下达订单之前生产出产品,制造商将产品通过销售渠道推给各个销售中介乃至最终消费者。经济订货数量(Economic Ordering Quality,EOQ)模型,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II)及销售需求计划(DRP)都属于推式模型。()“拉式”是指接到客户订单再进行生产,因此产品是由实际订单通过销售渠道拉下来的。()ABC分类方法思想:使有限的时间、资金、人力、物力等企业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24、应对库存物资进行分类,将管理的重点放在重要的库存物资上,进行分类管理和控制,即依据库存物资重要程度的不同,分别进行不同的管理().ABC分类管理法(A类物资消耗金额高,提高其周转率,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但是,A类物资又恰恰是企业中的重要物资,)A类物资种类数占全部的10%,需求量却占70%(关键的多数),B 20%,20% C 70%,10% .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VMI),是实施供应厂商一体化,供应商在用户的允许下设立库存,零售商商品数据的任何变化随时传递给供应商,供应商根据这些数据决定未来的货物需求数量、库存水平和补给策略,拥有库存控制权
25、。.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支持技术:1 ID代码:供应商要有效管理用户库存,须对用户商品进行正确识别,对供应链商品进行编码,通过获得商品的标识(ID)代码并与供应商的产品数据库相连,以实现对用户商品的正确识别。2 EDI/inteinet :EDI是一种在处理商业或行政事务时,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信息数据格式,完成计算机到计算机的数据传输的方式。3条 形码:条码是ID代码的一种符号,是对ID代码进行自动识别且将数据自动输入计算机的方法和手段4 连续补给程序:将零售商向供应商发出订单的传统订货方法,变为供应商根据用户库存和销售信息决定商品的补给数量。第九章 营销管理系统:营销情报
26、、营销策划、营销组织、营销控制 传统的营销管理流:()分析市场机会 ,获取营销情报()选择目标市场-营销策划 ()拟定市场营销组合 营销组织 供应链管理对传统营销管理的影响:(1)改变传统价值标准,树立新的价值观念(2)重视作为营销竞争主要手段的物流服()加强员工培训,实现营销目标(4)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提高顾客服务质量供应链环境下营销管理的关键作业:1营销战略的制定:以高档市场为目标,以价值市场。 以时间价值。2供应链营销模式:推测型营销模式,实时型。供应链 3营销渠道。供应链环境下营销管理的特征:1树立更全面的成本观念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共享信息3通过良好的物流管理、提升客户服务水平4加
27、强企业间合作,实施更深入的整合营销 供应链环境下营销管理的内容:1构建电子化的供应链营销管理体系,实施快速反映战略2优化物流策略组合,加强物流管理对营销活动的支持作用3全面建立新型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思想:1客户制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之一2对企业与客户发生的各种关系进行全面管理3进一步延伸企业供应链管理第十章.绩效有三个显著的特征,即:多因性、多维性和动态性。.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1标杆法2平衡计分卡法3作业成本法4关键绩效指标法.供应链绩效指标原则:(1)供应链绩效优先,兼顾企业绩效的原则。(2)多层次、多渠道和全方位评价的原则。3)短期绩效与长期绩效、近期绩效与远期绩效相结合
28、的原则。(4)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的原则。(5)宏观绩效与微观绩效相结合的原则(6)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第十一章供应链信息构成:()从供应链环节角度:供应源(供应商)信息,生产信息, 配送和零售信息,需求信息。()从层次结构角度看,个人信息、工作组信息、企业信息、供应链信息供应链有效信息特征:(1)信息必须正确。(2)信息必须能及时获取信息的时效性(3)信息必须恰好是必须的信息的有效性企业管理的三个层次: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信息形成环境)供应链的信息特点:(1)显式和隐式的关系,其特点为:在操作层,物流是显式的(后台是信息);在管理层,物流是隐式的而信息流则是显式的(后台是物流)。
29、信息流伴随物流而产生反过来控制和调节物流,仅当信息流与物流同步时,才可实现管理层对操作层的透明管理。(2)信息的全息性-生产、物流、营销过程的透明性,采用信息技术前后,信息流的特点是不一样的。滞后和失真的信息达不到有效地控制和调节物流的效果。因此,企业决策层仅了解结果,而不了解过程(3)供应链环境下信息的特点不是沿递阶结构传递,而是沿网状结构传递供应链管理中信息流的控制模式:分散控制、集中控制(所有的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必须经过中央数据库(将来由云计算替代)和综合协调控制三种。计算机集成制造(CIM)、电子数据交换(EDI)、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还是制造业执行信息系统(Executive I
30、nformation System)信息技术在供应链上的应用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企业局部供应链的信息应用,如库存管理系统、物料需求计划MRP等,采用的是单机应用模式。第二阶段:采用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制造资源计划MRPII技术和C/S(Client/Service)模式的供应链信息化管理。第三阶段:以电子数据交换与产品数据管理、外部网和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商与客户资源管理,B/S(Browse/Service)模式的供应链信息化管理。定义:EDI是供应链管理的主要信息手段之一。它是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相关业务数据的交换工具,它有一致的标准以使交换成为可能,典型的数据交换是
31、传向供应商的订单。CAD/CAE/CAM、EFT和多媒体的应用可以缩短订单流的提前期。电子商务定义:形成了一个虚拟市场交易场所,实时为用户提供各类商品服务与信息,使用户即时的方便的管理商务与信息。真正的电子商务更重要的是包括后台在内的整个运作体系的全面信息化,以及企业整体运营流程的优化和重组。 11电子商务特点:信息化、虚拟化、全球化、社会化、12. 电子商务在供应链管理中应用的主要技术手段:(1) EDI销售点和预测:以最有效地减少供应链系统的冗余性, EDI是一种在合作伙伴企业之 间交互信息的有效技术手段(2) 财务技术手段:EFT(Electronic Funds Transfer),Lockboxs:另一种广泛应用的财务电子商务;ECR(Evaluated Cash Receipt)。ECR是一种有效的减少发票的技术手段;(3) 、非技术型企业的电子商务:E-mail。电子会议。电子市场营销(电子广告)。电子用户支持系统(electronic customer support)。用户网上采购。(4) 共享数据库技术13. 电子化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订单处理、生产组织、采购管理、配送与运输处理、库存管理、客户服务、支付管理。、14相应的供应链协同运作模式形成两大类:专有模式和开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