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实验指导.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1822177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98 大小:3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剖学实验指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解剖学实验指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剖学实验指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剖学实验指导.doc(9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正 常 人 体 解 剖 学实 验 指 导湖北中医学院解剖教研室绪 论(一)人体解剖学实验的任务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科学,直观性强,名词多、描写多是其特点。形态学的学习方法主要是听课和实验。人体解剖学实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对人体形态结构进行独立的观察、寻认、分析、对比、描述、记忆、归纳总结,从而获得比较全面、系统的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的教学活动。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尸体标本和教学模型的观察,活体的触摸,加深对形态知识的理解,将形态学活,帮助学生记忆。在实验时,要坚持形态与功能相互依存的观点、进化发展的观点、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观点。在学习中,要学会将教材、标本、模型、教

2、材图谱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正确全面地认识和记忆人体形态结构,学好解剖学的目的。(二)人体解剖学实验的方法和要求 人体解剖学实验课一般采取实验要点讲授、学生独立观察标本(或示教)和老师课后小结三个环节。要把人体众多的器官、结构弄清楚,需要边读教材、教材图谱,边仔细观察标本和联系活体,并注意标本的方位和切面,还可画一些简教材图,这样更可加深印象。看清形态以后,还要结合功能和发生来思考,再适当联系临床应用,力求弄懂,这样所学的知识就更灵活,记忆也更牢固。为此,同学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锻炼和要求自己。 1学会配合使用教材、实验指导、教材图谱和直观教具(包括模型和标本),独立地进行标

3、本观察。 2熟练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常用方位术语及各系统的常用术语,熟悉人体解剖学一般的描述方法及各个系统的特点。 3善于利用各种直观教具(包括各种教材图谱、挂教材图、标本、模型),帮助自己理解教材中的文字描述和寻认各种结构,并找出辨认的根据。 4要十分注意老师的课前讲解、提间、示教及小结,不仅要掌握学习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学习观点和方法,培养自己的独立观察和独立分析学习能力。 5要集中注意力,使自己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争取做到三勤 (1)勤动脑 多思考、多分析。 (2)勤动手 多接触标本、多画教材图、勤做笔记、勤小结。 (3)勤动口 勤读、善间、相互讨论。 6自觉遵守实验规则,爱惜教具,培养

4、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学风。第一章 运动系统第一节 骨学一、总论 (一)目的要求掌握骨的构造;熟悉骨的形态;了解骨的理化特性。(二)标本教具 1示骨松质、骨密质的长骨干纵切面标本;示骨膜、骨髓腔、骨髓的湿标本;煅烧骨和脱钙骨;长、短、扁和不规则骨。 2成人和儿童胫骨x线片。(三)教学时数 12学时。(四)注意事项1观察骨膜时,应用镊子将骨膜轻轻夹起,以免夹损或撕脱骨膜。2观察煅烧骨应轻拿轻放。3x线片为示教内容,只需了解其大概,不必深究。(五)参考教材严振国主编.正常人体解剖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9(六)实验内容正常成人共有206块骨,其中 躯干骨(椎骨、胸骨及肋骨) 51块颅

5、骨 23块上肢骨 64块下肢骨 62块 听小骨 6块 共计 206块1骨的形态(教材图12)(1)长骨 呈长管状,分布于四肢,有一体两端。中间细长称体或骨干,围成骨髓腔,容纳骨髓。两端膨大称骺,表面有光滑的关节面。 (2)短骨 呈立方体,多成群分布于连结牢固且较灵活的部位,如腕骨和跗骨。 (3)扁骨 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如颅盖骨、胸骨和肋骨。 (4)不规则骨 形态不规则,如椎骨、蝶骨。 2骨的构造(教材图13、4) (1)骨密质、骨松质、骨膜和骨髓腔的观察 取一湿的长骨标本,可见在骨的外表覆有一层纤维膜,即为骨膜。再取一长骨纵剖标本观察,在骨干中央有一空腔称骨髓腔,其周围及两

6、端骺外层的骨质质地致密称骨密质,长骨骺内部的骨质结构疏松,呈海绵状为骨松质。 (2)X线片(示教) 在x线片上按上述部位,可观察到骨密质、骨松质和骨髓腔。 在小儿胫骨的上端(或下端),可见到有不显影的带状或线状部分称骺软骨,与成人胫骨对照,可见在成人胫骨的上端(或下端)有一均匀一致的白线条称骺线。 (3)骨的理化特性 煅烧骨(去掉有机质)虽形状不变,但脆而易碎。取煅烧骨一段,用手轻压,观察其结果。 脱钙骨(去掉无机质)仍具原骨形态,但柔软有弹性。取一用稀盐酸浸泡过的骨,试其是否可以弯曲。 再取未经处理的骨,与上述两者比较,观察其物理特性,并说明理由。二、躯干骨(一)目的要求1掌握躯干骨的组成,

7、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2掌握胸骨的分部和形态结构,熟悉肋骨和骨性胸廓的一般形态结构。 3掌握躯干骨的骨性标志。 (二)标本教具 1完整骨架、胸骨、肋骨、骶骨和游离椎骨(包括一般颈椎、寰椎、枢椎、隆椎、胸椎和腰椎)。 2串连椎骨标本或模型。(三)教学时数12学时。(四)注意事项 1观察标本时,应参照书本上的插教材图,把标本放在解剖位置,分清其上、下、前、后、左、右各方向,遇有疑难间题,可对照完整骨架解决。 2重要骨性标志需在活体上摸认。 3实验完毕后,应将标本、模型整理好,放回指定位置。若发现散失或损环,应及时向带教老师报告。 (五)参考教材 严振国主编.正常人体解剖学.中国中医

8、药出版社.2002.10-14 (六)实验内容 躯干骨(51块) 椎骨 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尾骨1块 胸骨 1块 肋骨 24块 1椎骨 (1)椎骨的一般形态 取胸椎标本观察(教材图l6)。 椎骨由椎体、椎弓及由椎弓伸出的7个突起构成。椎体在椎骨前份,呈短圆柱状,椎弓为椎体后方呈弓形的骨板,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全部椎孔贯通,构成容纳脊髓的椎管。椎弓与椎体相连的部分较细,称椎弓根。两侧椎弓根向后内扩展变宽,称椎弓板。椎弓根的上、下缘各有一切迹,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共同围成椎间孔,内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椎弓上伸出7个突起,即 向两侧伸出的一对横突,向上伸出的一对上关节突,向下伸

9、出的一对下关节突,向后伸出单一的棘突。 (2)各部椎骨的特点 颈椎 共有7个,其中第1、2、7颈椎形态特殊。 一般颈椎的特点(教材图17) 椎体较小,椎孔较大,呈三角形。横突上有孔,称横突孔,内有椎动、静脉通过。第26颈椎的棘突较短,末端分叉。 特殊颈椎的特点 第1颈椎 又名寰椎(教材图18),呈环形,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由前弓、后弓和两侧的侧块构成。侧块上、下有关节面分别与枕髁和第2颈椎相关节,前弓的后面有齿突凹,与枢椎的齿突相关节。 第2颈椎 又名枢椎(教材图19),特点是由椎体向上伸出齿突。与寰椎的齿突凹相关节。 第7颈椎 又名隆椎(教材图110),棘突特别长,末端不分又,体表容易摸认

10、,是临床计数椎骨和针灸取穴的标志。胸椎(教材图16) 共12个,其主要特点是椎体两侧和横突上有与肋骨相关节的肋凹。棘突较长,斜向后下,彼此掩盖,呈叠瓦状。 腰椎(教材图l11) 共5个,特点为椎体粗大,棘突短宽,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故相邻棘突之间的间隙较大,临床上可在此处作腰椎穿刺术。 骶骨(教材图l12) 成人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因此骶骨有些结构与椎骨相似,有的则是椎骨愈合后的遗迹。 骶骨呈三角形,底向上,尖向下,前面光滑微凹,上缘中份向前隆凸,称岬。中部有4条横线,是椎体融合的痕迹。横线两端有4对骶前孔。背面隆凸粗糙,有4对骶后孔。骶前、后孔均与骶管相通,有骶神经前后支通过。骶管上连

11、椎管,下端的开口称骶管裂孔,裂孔两侧有向下突出的骶角,骶管麻醉常以此作为标志。骶骨的两侧的上份有耳状面与髂骨的耳状面构成骶髂关节。 尾骨(教材图112) 由45块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上接骶骨,下端游离为尾骨尖。 2胸骨 位于胸前壁正中,上宽下窄,属于扁骨。自上而下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教材图113)。胸骨柄上缘有三个切迹,正中的称颈静脉切迹,两侧有锁切迹,与锁骨相接。胸骨中部呈长方形,称胸骨体。体与柄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可在体表扪及,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骨的重要标志。胸骨角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胸骨体下端为一形状不定的薄骨片,称剑突。 3肋 由肋骨和肋软骨构成(教材图11

12、4),共12对。现只观察肋骨。除第1肋外,其余各肋形态大致相同。肋骨为细而长的弓状扁骨,分为中部的体和前、后两端。前端稍宽,与肋软骨相接。后端膨大,称肋头,有关节面与胸椎肋凹相关节。肋头外侧的狭细部分称肋颈。颈外侧的粗糙突起,称肋结节,有关节面与相应胸椎的横突肋凹相关节。肋体分内、外两面及上、下两缘。在内面近下缘处有一浅沟称肋沟,有肋间神经、血管经过。肋体的后份弯曲度更为明显,称肋角。 躯干骨观察完毕后,请同学们对照骨标本,在自己的身体上摸认下列各骨性标志 隆椎棘突、骶角、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剑突、肋骨。三、上肢骨(一)目的要求1掌握上肢骨的组成;掌握肩胛骨、锁骨、肱骨、桡骨及尺骨的形态和主要

13、结构;2掌握上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3熟悉手部骨的分部和形态结构。 (二)标本教具全套上肢骨、完整骨架、成人手骨x线照片(三)教学时数 12学时。 (四)注意事项观察时,首先要按实验内容的描述,把骨标本放在解剖位置,注意分清前、后和左、右;其次要经常对照完整骨架观察,熟悉各骨的结构在整体中的位置。 (五)参考教材 严振国主编.正常人体解剖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0-18(六)实验内容上肢骨(32块2) 上肢带骨 锁骨1块2、肩胛骨1块2自由上肢骨 肱骨1块2、尺骨1块2、桡骨1块2、手骨(腕 骨8块2、掌骨5块2、指骨14块2)。1上肢带骨 (1)锁骨(教材图115) 位于胸廓前上方

14、,呈“”形。内侧端粗大称胸骨端,与胸骨柄相关节;外侧端扁平称肩峰端,与肩峰相关节。锁骨对固定上肢、支撑肩胛骨、便于上肢灵活运动起重要作用,其全长均可在体表摸到,是重要的体表标志。(2)肩胛骨(教材图116、17) 为一三角形扁骨,位于胸廓后外侧的上份,介于第27肋之间。可分为三缘、三角和两面。上缘的外侧部有一弯曲的指状突起,称喙突。内侧缘较薄,靠近脊柱,又称脊柱缘;外侧缘肥厚邻近腋窝,又称腋缘。上角在内上方,平对第2肋。下角平第7肋水平,体表易于摸到,为计数肋的标志。外侧角膨大,有朝向外面的关节面,称关节盂,与肱骨头相关节。前面与胸廓相对,为一大的浅窝,称肩胛下窝。后面被一向前外上突出的骨嵴肩

15、胛冈,分为冈上窝和冈下窝。肩胛冈向外侧延伸的扁平突起,称肩峰,是肩部的最高点。 2自由上肢骨 (1)肱骨(教材图118) 位于上臂,是典型的长骨,可分为一体两端。上端有呈半球形的股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头周围的环形浅沟,称解剖颈。颈的外侧和前方有隆起的大结节和小结节。大、小结节之间有结节间沟。上端与体交界处较细为外科颈。 股骨体中份外侧面有一粗糙隆起称三角肌隆起,为三角肌附着处。在粗隆的后内侧有一斜行的浅沟称桡神经沟,内有同名神经经过。股骨中部骨折可能伤及桡神经。股骨下端外侧有一半球形的肱骨小头,与桡骨头上面的关节面构成关节。内侧部为形如滑车状的滑车切迹,与尺骨滑车切迹构成关节。滑车的

16、后上方有一深窝,称鹰嘴窝。小头的外侧和滑车内侧各有一突起,分别称为外上髁和内上髁。内上髁的后下方有尺神经沟,内上髁骨折或肘关节脱位时,有可能伤及沟内的尺神经。(2)桡骨(教材图119) 位于前臂的外侧,分一体两端。上端稍膨大称桡骨头,上面的关节凹,与肱骨小头形成肱桡关节。头的周围为环状关节面,与尺骨桡切迹形成桡尺近侧关节。头下方稍细,称桡骨颈。颈的内下侧有突起的桡骨粗隆。桡骨下端粗大,外侧有突向下的锥形突起,称桡骨茎突,为骨性标志。下端的内侧面有与尺骨头相关节的尺切迹。下面有腕关节面与腕骨形成桡腕关节。 (3)尺骨(教材图119) 位于前臂的内侧,分一体两端。上端的前面有一大的凹陷关节面,称滑

17、车切迹(半月切迹),与肱骨滑车相关节。切迹的上、下方各有一突起,上方大者称鹰嘴,下方小者为冠突。冠突的外侧面有桡切迹,与桡骨头相关节。尺骨下端称尺骨头,其后内侧向下的突起称尺骨茎突。 (4)手骨(教材图120) 分为腕骨、掌骨和指骨(用串连的手骨标本并结合手部x线片观察)。 腕骨 由8块小的短骨组成,它们排列成远侧、近侧两列,每列4块。由桡侧向尺侧,近侧列依次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远侧列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手舟骨、月骨和三角骨近端共同形成一椭圆形的关节面,与桡骨的腕关节面及尺骨下端的关节盘构成桡腕关节。所有腕骨在掌面形成一凹陷的腕骨沟。 掌骨 5块,由桡侧向尺侧,依次

18、称第15掌骨。掌骨分一体及两端,近侧端名底,远侧端称头,底与头之间部分为体。 指骨 共14节,除拇指仅有2节外,其余4指均为3节,由近端向远端依次为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和远节指骨。指骨的近端称底,中间部为体,远端为滑车。 上肢骨观察完毕后,请同学们对照骨标本,在自己身体上摸认下列各骨性标志 锁骨、肩胛冈、肩胛骨下角、肩峰、鹰嘴、肱骨内上髁、肱骨外上髁、尺骨头、尺骨茎突、豌豆骨和掌骨等。四、下肢骨(一)目的要求1掌握下肢骨的各称、数目、位置;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形态和主要结构;下肢的重要骨性标志。 2熟悉足骨名称、位置和排列。 (二)标本教具 全套下肢骨、完整骨架、小儿髋骨。成人足骨x线片。

19、(三)教学时数 l2学时。 (四)注意事项 参阅上肢骨。(五)参考教材 严振国主编.正常人体解剖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8-22(六)实验内容下肢骨(31块2) 下肢带骨 髋骨1块2(由髂骨、坐骨、耻骨组成)自由下肢骨 股骨1块2、髌骨1块2、胫骨1块2、腓骨1块2、足骨(跗骨7块2、跖骨5块2、趾骨14块2)。1下肢带骨 髋骨(教材图12123) 属于不规则骨,幼年时的髋骨由髂骨、耻骨和坐骨借软骨连接而成(可在小儿髋骨标本上观察),15岁左右软骨骨化,三骨融合成一骨。在融合部的外侧面有一深窝,称髋臼。坐、耻骨之间围成闭孔。 (1)髂骨 构成髋骨的后上部,分为肥厚的髂骨体和扁阔的髂骨

20、翼。翼的上缘肥厚,称髂嵴。髂嵴的前、中13交界处向外侧突出称髂结节,为一重要的骨性标志,临床常在此进行骨髓穿刺抽取红骨髓检查其造血功能。两侧的髂嵴的最高点连线,约平第4腰椎棘突,是临床确定椎骨序数的方法之一。髂嵴前端为髂前上棘,后端为髂后上棘。在髂前、后上棘的下方各有一突起,分别为髂前下棘和髂后下棘。髂骨的内面光滑凹陷,称髂窝。髂窝的下界有圆钝的骨嵴,称弓状线,窝的后部骨面粗糙不平,有一耳状关节面,称耳状面,与骶骨的耳状面相关节。 (2)坐骨 构成髋骨的后下部,分坐骨体和坐骨支。体后缘有一尖锐的突起,称坐骨棘,棘下方为坐骨小切迹。坐骨棘与髂后下棘之间为坐骨大切迹。坐骨体下后部延伸为较细的坐骨支

21、,其末端与耻骨下支结合。体与支移行处的后部是肥厚而粗糙的坐骨结节,为坐骨的最低点,体表可触及。(3)耻骨 构成髋骨的前下部,分为体和上、支。耻骨体和髂骨体结合处骨面粗糙隆起,称髂耻隆起。自体向前内延伸出耻骨上支,其末端急转向下,成为耻骨下支。耻骨上支的上缘锐薄,称耻骨梳。耻骨梳向前终于耻骨结节。耻骨上下支相互移行处内侧的椭圆形粗糙面,称耻骨联合面。 2自由下肢骨(1)股骨(教材图124) 位于大腿部,是全身最长最粗的长骨,可分为一体两湍。 上端有球形的股骨头,与髋臼相关节,头的外下方较细部分为股骨颈,体与颈交界处有两个隆起,上外侧为大转子(同学们用手掌贴在股上部的外侧,并旋转下肢,可以感受到大

22、转子在手掌下转动),下内侧的较小为小转子。大、小转子之间,在后方有隆起的转子间嵴,在前面以转子间线相连。股骨体后面有纵行的骨嵴,称粗线,此线上端分叉,向外上延伸为臀肌粗隆。下端有两个向下后的膨大,分别称内侧髁和外侧髁。两髁侧面最突起处,分别为内上髁和外上髁。(2)髌骨(教材图125) 位于股骨下端的前面,股四头肌腱内,上宽下尖,前面粗糙,后面为光滑的关节面,与股骨髌面形成关节。髌骨可在体表摸到。 (3)胫骨(教材图126) 位天小腿内侧,对支持体重起重要作用,故较粗壮,分一体两端。上端膨大,向两侧突出,形成内侧髁和外侧髁。两髁之间有向上的隆起称髁间隆起,为前后交叉韧带的附着处。上端与体移行处的

23、前面有粗糙的隆起称胫骨粗隆,它是股四头肌腱的附着处。胫骨体呈三棱形,其前缘和内侧面在体表可摸到。下端内侧面向下突出称内踝。(4)腓骨(教材图126) 位于小腿外侧,细而长,上端略膨大称腓骨头,头下方变细称腓骨颈,下端膨大称为外踝。腓骨头浅居皮下,是重要的骨性标志。(5)足骨(教材图l27) 可分为跗骨、跖骨及趾骨(用串连的足骨标本并结合足部x线片进行观察)。 跗骨 共7块,排成前、中、后三列 后列为跟骨和距骨,跟骨后部粗糙隆起称跟骨结节。距骨上面有前宽后窄的距骨滑车,与胫、腓骨下端相关节。中列为足舟骨。前列为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外侧楔骨和骰骨。 跖骨 共5块,由内侧向外侧依次为第15跖骨。其后

24、端为底,中间为体,前端为头。 趾骨 有14节,除 趾仅两节外,其余各趾为3节。 下肢骨观察完毕后,同学们应在自己的身体上摸认下列骨性标志 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坐骨结节、耻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股骨内侧髁、股骨外侧髁、股骨内上髁、股骨外上髁、髌骨、胫骨内侧髁、胫骨外侧髁、胫骨粗隆、腓骨头、内踝、外踝、跟骨结节。五、颅骨(一) 目的要求1掌握颅骨的名称、数目及重要的孔道和结构。2掌握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及开口; 3掌握颅骨的主要骨性标志。4熟悉颅骨整体观以及颅底内面观的主要孔道和结构。5熟悉新生儿颅骨的特征。(二)标本教具1完整颅骨、分离颅骨、颅盖、颅底骨、颅矢状切面和婴儿颅标本。2放大彩颅和筛

25、骨、颞骨、蝶骨模型。鼻腔外侧壁模型。(三)教学时数12学时。(四)注意事项 1颅骨某些部位骨质薄而易碎,观察时要轻拿轻放。 2观察分离颅骨时,应随时对比完整颅骨,以便了解分离颅骨及其重要结构在完整颅上的位置。 3观察时,要参考书中的插教材图,帮助寻找结构。在观察颅底外面时要特别注意解剖位置。(五)参考教材严振国主编.正常人体解剖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229(六)实验内容 颅骨共23块(不包括6块听小骨),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 脑颅骨(8块)成对 顶骨和颞骨 不成对 额骨、枕骨、筛骨和蝶骨 面颅骨 (15块) 成对 鼻骨、泪骨、下颌骨、颧骨、额骨、下鼻甲 不成对 犁骨、上颌骨和舌骨

26、 1. 脑颅骨(教材图1-28、29) 共8块,位于颅的后上部,围成颅腔,容纳脑。 (1)额骨 l块,位于颅的前上部。 (2)顶骨 2块,位于颅盖部中线两侧,介于额骨与枕骨之间。(3)枕骨 1块,位于颅的后下部。(4)颞骨 2块,位于颅的两侧,参与颅底和颅腔侧壁的构成。其中参与颅底构成的部分,称颞骨岩部,其内含有前庭蜗器。(5)蝶骨 1块,位于颅底中部,枕骨的前方,形似蝴蝶。(6)筛骨 1块,位于颅底,在蝶骨的前方及左右两眶之间。通过放大的筛骨模型观察,筛骨额状切面呈“巾”字型,分为三部分 筛板 呈水平位,构成鼻腔的顶,板上有许多小孔,称筛孔。垂直板 居正中矢状位,构成骨性鼻中隔的上部。筛骨迷

27、路 位于垂直板的两侧,内含筛窦;迷路内侧壁上有两个卷曲的小骨片,即上鼻甲和中鼻甲。2.面颅骨 (教材图1-28、29) 共15块,位于颅的前下部,构成眶、鼻腔、口腔和面部的骨性支架。 (1)上颌骨 2块,位于面颅的中央。内有大的含气腔,称上颌窦。 (2)鼻骨 2块,居两眶之间,构成鼻背。(3)颧骨 1块,位于上颌骨的外上方。(4)泪骨 2块,为一小而薄的骨片,构成眶内侧壁的前部。(5)腭骨 2块,位于上颌骨的后方。(6)下鼻甲 2块,为附于鼻腔外侧壁的一对卷曲薄骨片。(7)犁骨 1块,为垂直位斜方形骨板,构成骨性鼻中隔的后下部。(8)下颌骨 (教材图1-30) 1块,位于面部的前下部,可分为一

28、体两支。下颌体居中央,呈马蹄形,上缘有容纳下牙根的牙槽。体的前外侧面有颏孔。下颌支是由体向后方伸出的方形骨板,其上缘有两个突起,前为冠突,后为髁突。髁突上端膨大,称下颌头,与下颌窝相关节。下颌支后缘与下颌体相交处,称下颌角。下颌支内面中央有下颌孔。(9)舌骨(教材图1-31) 1块,呈“U”形,分离独立(借肌肉和韧带与颅相连),位于下颌骨的下方。 3. 颅的整体观(1)颅盖 取完整颅骨从上方观察,可看到在额骨与顶骨之间有横行的冠状缝,左右两顶骨之间有矢状缝,顶骨与枕骨之间有似呈“人”字形的人字缝。 新生儿的颅(教材图1-37) 取婴儿颅观察,可见颅顶各骨之间的间隙较大,有结缔组织膜填充,称囟。

29、其中最大的囟为前囟(额囱),呈菱形,位于冠状缝与矢状缝会合部。在矢状缝和人字缝相交处,有三角形的后囟(枕囟)。 (2)颅底 颅底内面观(教材图1-32) 取颅底骨标本,可见颅底内面高低不平,由前向后呈阶梯状排列着三个凹陷,分别称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窝内有许多孔、裂,它们大都与颅外相通,故观察时,应同时查看它们在颅外的位置。 颅前窝 由额骨、筛骨和蝶骨构成,窝中央低凹部分是筛骨的筛板,板上有许多筛孔,有嗅丝通过。 颅中窝 主要有蝶骨和筛骨构成。中央是蝶骨体,体上面有容纳垂体的垂体窝。窝前两侧有视神经管,管外侧有眶上裂,它们都通入眶腔。蝶骨体两侧,自前向后依次有圆孔、卵圆孔和棘孔。自棘孔有脑膜

30、中动脉沟向外上走行。 颅后窝 主要由枕骨和颞骨岩部构成。窝内有枕骨大孔,孔前方有斜坡。孔的前外缘上有舌下神经管。孔的后上方有枕内隆凸,隆凸两侧有横行的横窦沟,横窦沟折向前下续为乙状窦沟,末端终于颈静脉孔。在颞骨岩部的后面有内耳门,由此通入内耳道。 颅底外面观(教材图1-33) 后部中央有枕骨大孔,孔的后上方有枕外隆凸,孔两侧有椭圆形关节面为枕髁。髁的前外侧有颈静脉孔,其前方的圆形孔为颈动脉管外口。颈动脉管外口的后外侧有细长的茎突,其后外方为颞骨的乳突。茎突与乳突之间有茎乳孔。茎乳孔前方的凹陷为下颌窝,与下颌头相关节。下颌窝前方的横行隆起称关节结节。前部有牙槽和硬腭的骨板,向后可见被犁骨分成左右

31、两半的鼻后孔。 (3) 颅前面观(教材图1-28) 主要为两眶和骨性鼻腔等。 眶 呈圆锥形,可分为一尖、一底和四壁,容纳眼球及其附属结构。尖向后内,有视神经管通颅腔。底为眶口,朝向前下,略呈四边形,口的上、下缘分别称眶上缘和眶下缘。眶上缘上可见眶上孔(或眶上切迹),在眶下缘中份下方有眶下孔。眶上壁为颅前窝的底;眶内侧壁邻鼻腔和筛窦,近前缘处有泪囊窝,向下续为鼻泪管,通入鼻腔。试用探针从泪囊窝经鼻泪管,可通达鼻腔下鼻道;眶下壁为上颌窦的顶;外侧壁与上、下壁交界处后份各有眶上裂和眶下裂,内有血管、神经通过。 骨性鼻腔(教材图1-34) 位于面颅中央,由犁骨和筛骨垂直板构成的骨性鼻中隔,将其分为左右

32、两半。在正中矢状切面颅骨标本或鼻腔外侧面模型上观察 可见外侧壁上有3个向下卷曲的骨片,分别为上、中、下鼻甲。各鼻甲下方分别为上、中、下鼻道。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间的间隙,称蝶筛隐窝。 鼻旁窦(教材图1-34、35、36) 共4对,为额骨、上颌骨、筛骨和蝶骨内的含气骨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额窦位于额骨内,开口于中鼻道;上颌窦最大,位于上颌骨内,开口于中鼻道,其窦口高于窦底,故直立时不易引流;筛窦位于筛骨迷路内,由许多不规则的小房组成,可分为前、中、后三群,其中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蝶窦位于蝶骨体内,开口于上鼻甲后上方的蝶筛隐窝。(4)颅侧面观(教材图1-29) 通过完整

33、颅骨侧面观察,可见中部有一骨性孔为外耳门,门后方是乳突,前方为颧弓。颧弓上方的凹陷为颞窝。在颞窝区内,额、顶、蝶、颞4骨交汇处称翼点。此处骨质薄弱,外伤和骨折时,易损伤其内面的脑膜中动脉前支,引起颅内硬膜外血肿。颅骨观察完毕后,请同学们对照颅骨标本,在自己身体上认真摸认下列骨性标志 乳突、枕外隆凸、下颌角、下颌头和颧弓。第二节 关节学一、躯干骨和上肢骨的连结(一) 目的要求1掌握脊柱的组成和椎骨间的连结。2掌握肩、肘关节的组成、特点和运动。3熟悉脊柱的生理弯曲、胸廓的构成和形态。4熟悉桡腕关节的组成、特点和运动。5了解脊柱和胸廓的运动。6. 了解胸锁关节、肩锁关节的组成和特点;手关节的名称和组

34、成。(二) 标本教具1脊柱和椎骨间连结标本(示椎间盘、棘间韧带、棘上韧带、黄韧带、前纵韧带、后纵韧带)。2肩、肘、桡腕关节标本(打开和未打开关节囊两种)。前臂骨连结标本(示前臂骨间膜)。3躯干骨、上肢骨和完整骨架标本。手X线片。(三) 教学时数 12学时。(四) 注意事项 1实习各类骨连结时,应紧密配合骨标本进行观察。 2注意爱护标本,不得用力拉扯,标本看完后要用湿布盖好或放入保护液中浸好。(五) 参考教材 严振国主编.正常人体解剖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3042(六) 实验内容1躯干骨的连结 (1) 椎骨间的连结(教材图1-39、40、41、42) 椎体间的连结 椎体之间借椎间盘及前

35、、后纵韧带相连。取椎骨连结湿标本观察,可见椎体之间稍膨大,此即连结相邻椎体的椎间盘。在椎间盘横断的标本上观察,可见椎间盘中央部为白色而质较软的髓核,周围部为多层以同心圆排列的纤维环。颈腰部椎间盘前厚后薄,而胸部椎间盘则相反。同时,注意观察椎间孔的位置。在椎体和椎间盘的前面有上下纵行的前纵韧带。从去椎弓标本上观察,可见椎体和椎间盘的后面有纵行的后纵韧带。 椎弓间的连结 包括椎弓板、棘突、横突间的韧带连结和上、下关节突之间的关节连结。取经正中线纵剖的脊柱标本观察,可见连于棘突尖端纵行的棘上韧带。连于两棘突之间较短的棘间韧带。连于相邻两椎弓板之间的为黄韧带(弓间韧带)。 (2) 脊柱(教材图1-44

36、) 在完整骨架上观察,可见脊柱位于背部正中,构成人体的中轴。由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及其连结组成。从侧面观察,脊柱呈“s”形,有颈、胸、腰、骶4个生理弯曲。其中颈曲、腰曲凸向前,胸曲、骶曲凸向后。从后面观察,脊柱在后正中线上有一串棘突。颈椎棘突较短,近水平位;胸椎棘突较长,斜向后下,呈叠瓦状,相互掩盖;腰椎棘突呈水平位,棘突之间间隙较大。 (3) 胸廓(教材图1-47) 在完整骨架上观察,可见胸廓由12个胸椎、12对肋、1块胸骨和它们之间的连结组成。成人胸廓呈前后略扁,上窄下宽的圆锥形。新生儿的胸廓横径与前后径大致相等,近似桶状。胸廓有上、下两口。上口较小,向前下方倾斜,由第1胸椎、第

37、1对肋和胸骨柄上缘围成,是胸腔与颈部的通道。胸廓下口宽而不整齐,由第12胸椎、第11、12对肋、左右肋弓和剑突围成。相邻两肋之间的间隙称肋间隙。从前面观察,胸廓前壁最短,胸骨居正中,上7对肋骨前端借助软骨与胸骨相连。第8、9、10对肋骨前端依次与上位肋软骨相连,形成肋弓。第1 1、12对肋软骨前端游离于腹壁肌中。观察完胸廓标本后,同学们可在自己的身体上,用手掌紧贴胸廓,然后深呼吸,体会肋前端的移动情况。 2上肢骨的连结 上肢骨连结包括上肢带骨连结和自由上肢骨连结。先在完整骨架上观察了解胸锁关节(教材图1-48)和肩锁关节(教材图1-49)两上肢带骨连结的组成,然后重点观察自由上肢骨连结。 (1

38、) 肩关节(教材图149) 由肱骨头和肩胛骨关节盂构成。 先取未打开关节囊的标本观察,可见关节囊向上附着于肩胛骨关节盂的周缘,向下止于肱骨的解剖颈。关节囊上部较紧,下部松弛。在肩关节的上方,有横架于肩胛骨喙突和肩峰之间的喙肩韧带,从上方保护肩关节。在肱骨结节间沟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自关节囊内穿出。此外,肩关节的前、后、上方有许多肌腱跨过,均有加强关节囊的作用,但关节囊的前下方没有肌腱和韧带加强,是关节囊的薄弱点。 再取打开关节囊的标本观察,可见原先粗糙不平的关节面因有关节软骨覆盖而变为光滑。从关节面形状上看,可见肱骨头的凸面大大超过关节盂的凹面(对关节的运动有何影响?)。在关节盂的周围还可见到一

39、圈颜色较深由纤维软骨构成的盂唇加深关节窝。最后观察关节囊的内、外表面,可见其内表面光滑(滑膜层),外表面粗糙(纤维层)。 以肩关节为例,在活体上进行关节运动形式观察 同学甲解剖姿势站立,同学乙用一手固定甲的肩胛骨,另一手握住甲的上肢(注意使上肢保持伸直),并做下列运动。 屈 使臂向前;伸 使臂向后;外展 使臂远离正中矢状面;内收 使臂靠向矢状面;旋内 使臂的前面转向前内侧;旋外 使臂的前面转向后外侧;环转 是屈、展、伸、收依次结合的连续运动,运动时全骨正好绘出一圆锥形轨迹。 (2) 肘关节(教材图1-50) 取已打开关节囊的标本(结合骨标本)观察肘关节组成,可见肘关节包括3个关节 肱尺关节 由

40、肱骨滑车与尺骨的滑车切迹构成。 肱桡关节 由肱骨小头与桡骨头的关节凹构成。 桡尺近侧关节 由桡骨头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的桡切迹构成。 再取未打开关节囊的标本观察,可见关节囊前、后壁薄而松驰,后壁尤为薄弱。关节囊的两侧壁厚而紧张,分别形成桡侧副韧带和尺侧副韧带。此外,关节囊环绕在桡骨头周围的部分也增厚,形成桡骨环状韧带,可防止桡骨头脱出。 肘关节的运动方式,主要有屈、伸运动。 在活体上观察屈肘和伸肘时肱骨内、外上髁与尺骨鹰嘴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 肘关节伸直时,肱骨内、外上髁与尺骨鹰嘴三点可连成一条直线。关节屈至90。时,这三点的连线组成一等腰三角形 (3) 前臂骨连结(教材图1-51) 前臂骨间膜 为

41、连结桡、尺骨之间的坚韧致密结缔组织膜。取前臂骨连结标本,观察前臂处于旋前或旋后位时骨间膜的紧张度。 桡尺近侧关节 在肘关节中已观察。 桡尺远侧关节 取已打开关节囊的腕关节标本观察,可见此关节有桡骨下端的尺切迹与尺骨头环状关节面连同尺骨头下面的关节盘构成。关节盘为三角形纤维软骨板,将尺骨头与腕骨隔开。 前臂骨的运动 同学们在自己身上做前臂旋转运动,并结合串连的桡、尺骨观察。 旋前 前臂的前面向内侧旋转(此时桡骨下端转至尺骨的前方,两骨交叉),手背向前;旋后 前臂的前面向外侧旋转(此时桡骨下端转回到尺骨外侧,桡、尺骨恢复至并列位置),手背向后。 (4) 手关节 包括桡腕关节、腕骨间关节、腕掌关节、

42、掌骨间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骨间关节。利用手关节湿标本和手X线片,重点观察以下关节 桡腕关节(腕关节) 取打开关节囊的桡腕关节标本观察关节面,可见手舟骨、月骨和三角骨的近侧关节面共同组成关节头,桡骨下端的腕关节面和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构成关节窝。再取未打开关节囊的标本观察,可见关节囊松弛,周围有韧带加强,但这些韧带紧贴关节囊,界线不清。 桡腕关节的运动方式 同学们在自己的身体上,以一手固定前臂,运动腕关节。桡腕关节可作屈、伸、收、展和环转运动。 腕掌关节 由远侧列腕骨与5个掌骨底构成。除拇指和小指的腕掌关节外,其余各指的腕掌关节运动范围极小。其中大多角骨与第1掌骨底构成的拇指腕掌关节则活动性大,可以

43、灵活作屈、伸、收、展、环转和对掌运动。对掌运动是指拇指向掌心及拇指尖与其余四指尖掌侧面相接触的运动。这是人类进行握持和精细操作时所必需的主要动作。二、下肢骨和颅骨的连结(一) 目的要求1掌握髋、膝关节的组成、特点及运动。 2掌握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特点和运动。 3熟悉踝关节的组成、特点及运动。4了解骨盆的组成、分部和性差;足关节的组成、名称和足弓的概念。(二) 标本模型 1髋、膝、踝关节 (打开和未打开关节囊两种) 湿标本。2骨盆的标本、模型;颞下颌关节湿标本;颅骨、下肢骨标本。(三) 教学时数 12学时。 (四) 注意事项 同上肢骨连结。 (五) 参考教材 严振国主编.正常人体解剖学.中国中医

44、药出版社.2002.4250 (六) 实验内容 1下肢骨的连结 包括下肢带骨连结和自由下肢骨连结。 (1) 下肢带骨连结 有髋骨间的连结耻骨联合;骨盆以及髋骨与骶骨之间的连结骶髂关节等。现重点观察骨盆 骨盆(教材图1-54、55、56) 取骨盆湿标本(或模型)观察,可见骨盆由左右髋骨、骶骨、尾骨以及所属韧带构成。两髋骨在前方正中线借耻骨联合相连;后方两髋骨的耳状面与骶骨两侧的耳状面连结成稳固的骶髂关节;尾骨则附于骶骨尖的下方,整个骨盆形成一稳定而牢固的骨环。 在骶髂关节后下方,骶、尾骨与坐骨之间有两条韧带相连 骶结节韧带 从骶、尾骨的外侧缘至坐骨结节;骶棘韧带 位于骶结节韧带的前方,从骶、尾骨的外侧缘连至坐骨棘。骶棘韧带与坐骨大切迹围成坐骨大孔,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和坐骨小切迹围成坐骨小孔。 骨盆的分部 从骶骨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连成的环行线称界线。骨盆以界线分为上部的大骨盆和下部的小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