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形态学复习资料整理上课讲义.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51794213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152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形态学复习资料整理上课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2页
人体形态学复习资料整理上课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形态学复习资料整理上课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形态学复习资料整理上课讲义.doc(15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人体形态学复习资料整理-绪论人体的轴、面与方位(一)人体解剖学姿势anatomicalposition身体直立,面朝前,两眼向前平视,两足并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朝前。(二)轴1、垂直轴(长轴)上至头端,下至尾端,与身体长轴平行,垂直于地面。2、矢状轴(腹背轴)自腹侧面至背侧面,同时与垂直轴呈直角交叉。3、冠状轴(额状轴)位于冠状面内,呈左右方向,与身体的长轴和矢状轴垂直相交。(三)人体切面术语1、矢状面从前后方向,将人体或器官纵断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正中矢状面通过身体中轴,从前后

2、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左右相等两部分的矢状面。2、横切面与人体或器官长轴呈直角的切面。其中,与地面平行的横断面又称为水平面。3、冠状面(额状面)从左右方向将人体纵断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四)方位术语1)上、下描述身体各部的高低关系,近颅顶者为上或颅侧;近足者为下或尾侧。2)前、后(腹侧、背侧)描述人体各部前后关系,近腹侧面者为前或腹侧;近背侧面者为后或背侧。3)内侧、外侧以人体正中矢状面为准,近正中矢状面者为内侧,远离者为外侧。前臂:尺侧(内侧)和桡侧(外侧)小腿:胫侧(内侧)和腓侧(外侧)4)浅、深以身体表面或器官表面为准。5)近侧、远侧以躯干为准,表示四肢与躯干的位置关系。其近肢根者为近侧,远

3、离肢根者为远侧。6)内、外表示与空腔的位置关系,近腔者为内,远离者为外。第三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学(一) 骨的形态和分类(掌握)骨骼杠杆作用(二) 骨的构造(理解)骨连接运动枢纽(三) 骨的理化性质(了解)肌肉运动的动力(四) 各论(理解)(躯干骨、颅骨、四肢骨)一、骨的形态和分类按其在身体的位置,可分为:躯干骨(51块)颅骨(29块)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按骨的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1、长骨骨干与骺接连的部分称干骺端,幼年时期,长骨的骨干与干骺端之间夹有一层具有分裂增殖能力的软骨细胞构成的骺软骨或骺板,它使长骨不断加长。成年后骺软骨骨化,原骺板处仅遗留下一条线形的痕迹称(骨

4、)骺线。骨表面的小孔称滋养孔,有血管及神经通过。2、短骨飒短骨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多成群分布在承受重量且运动较复杂的部位。一般呈立方形有多个关节面,与相邻几块骨构成多个骨连结。3、扁骨呈板状,多分布于头胸等处,常构成骨性腔壁,有保护腔内脏器的作用。4、不规则骨多分布于身体的中轴,外形不规则。有些不规则骨内具有含气的腔称含气骨,含气骨内的空腔称为窦。二、骨的构造每一块骨都由骨质、骨膜、骨髓等构成,并有神经和血管分布。在骨的关节面上有透明软骨构成的关节软骨覆盖,而且大部分骨都有关节面,所以部分教材也把关节软骨归入骨的基本构造。1、骨质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致密坚硬,由骨板层构成,位于骨的表面

5、;骨松质由许多片状和杆状的骨小梁交织成网,呈海绵状,构造疏松,位于骨的内部,骨松质的腔隙内充满了小血管和红骨髓。长骨的骨密质在骨干形成厚的骨管壁,管腔称髓腔。颅盖骨的内、外两面各有一层密质,分别称内板和外板,外板较厚而坚韧,富有弹性;内板较薄而松脆;两板之间的骨松质称板障。2、骨膜骨膜是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纤维膜,薄而坚韧,呈淡红色。包裹除关节面以外的整个骨面。含丰富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管,内层还含有成骨细胞等,对骨的生长、发育、营养和骨折的愈合有重要作用。3、骨髓骨髓为柔软而富有血液的组织,充填于长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腔隙内,分为黄骨髓和红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是脂肪组织。骨松质内含有红

6、骨髓,并保持终身;骨髓腔的红骨髓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为脂肪组织所代替,成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当大量失血时,它仍然可能转化为红骨髓进行造血。三、骨的理化性质骨中含有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主要为骨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在成人约占1/3,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无机物为无机盐类,主要为磷酸钙、碳酸钙和氯化钙等,在成人骨约2/3,使骨具有硬度和脆性。幼儿的骨质中无机物含量较少,有机物相对较多,因此弹性较大而硬度小,不易发生骨折,但易发生弯曲变形。老年人的骨则相反,有机物较少而无机物相对较多,骨的脆性较大,易发生骨折。(一)躯干骨成人躯干骨包括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12对肋骨和1块胸骨,共51块

7、。主要分布于颈部和躯干,构成躯干的的基本轮廓。1、椎骨椎骨在幼儿期,总数为3233块。成人一般为26块。颈椎7块分离椎骨24块胸椎12块(可动椎、真椎)腰椎5块骶骨1块(5合1)融合椎骨2块(不动椎、假椎)尾骨1块(34合1)(1)(分离)椎骨的一般形态前体后弓中为孔,加上七突是椎骨。前体椎体后弓椎弓中为孔椎孔棘突一个七突横突一对上、下关节突各一对前体椎体位于椎骨的前方正中,呈短圆柱状。表面为薄层骨密质,内部为骨松质。后弓椎弓是附在椎体后方两侧的弓状骨板。可分为两部分椎弓根:与椎体相连的较细部分。有椎上、下切迹。椎弓板:椎弓后部的板状结构。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围成的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

8、过。中为孔椎孔是每个椎骨前面的椎体和后面的椎弓两部分共同围成的孔。椎管所有分离椎骨的椎孔叠连起来,围成的骨性管腔,其内容纳有脊髓和脊神经根等。棘突:单个,双侧椎弓板在后正中线汇合而成。七突横突:两个,发自椎弓根与椎弓板的连结处。关节突:发自椎弓根与椎弓板的连结处。颈、胸、腰椎形态特征比较表椎体椎孔关节突关节面棘突横突颈椎横突较小,呈横椭圆形,有钩椎关节较大,三角形近似水平位短,近水平向后有横突孔胸椎横突呈短柱状,横切面呈心脏形,两侧面上下有肋凹较小圆形近似额状位较长,伸向后下方末端前面有横突肋凹腰椎横突高大,呈横肾形中等三角形呈矢状位长方形的扁板,呈水平位,向后无特殊结构(2)骶骨略呈倒置三角

9、形。其底向上,底的前缘(盆面)向前突出称岬,尖向下接于尾骨。两外侧面上部有耳状面。前面中部有4条横线,横线两侧有4对骶前孔。背面后正中线上有骶正中嵴,其两旁有4对骶后孔。骶前后孔分别有骶神经前支和骶神经后支通过。骶管纵贯骶骨中央全长的管道,向上续于椎管,向下开口形成骶管裂孔。骶管裂孔两侧有向下突出的骶角。(3)尾骨为三角形的小骨块,通常由4个尾椎融合而成。2、胸骨胸骨可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胸骨柄上缘正中有颈静脉切迹,是针灸取“天突穴”的骨性标志。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结合处形成一突向前方的钝角。其两侧平对第2肋,向后正对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是计数肋的重要体表标志。3、肋骨有12对,由

10、肋骨和肋软骨构成。每一块肋骨可分为中部的体及前、后两端。前端接于肋软骨。后端有肋头、肋颈、肋结节。肋体扁平,有内、外两面及上、下两缘,内面近下缘处有肋沟,有肋间血管和神经。肋体后部曲度最大的部位称肋角。(二)上肢骨上肢骨左右各有32块,双侧共有64块。根据其是否连结于躯干骨可分为两类:上肢带骨:肩胛骨和锁骨,左右各1块肱骨左右各1块游离上肢骨l 桡骨和尺骨左右各1块手骨左右各27块1、上肢带骨(1)锁骨:位于胸廓前上部两侧的颈根部,分胸骨端、肩峰端和锁骨体。锁骨内侧2/3凸向前,外侧1/3凸向后,中外1/3交界处较薄弱,易发生骨折。(2)肩胛骨:三角形的扁骨,位于背部外上方(胸廓后外侧),介于

11、第27肋骨之间。有内侧缘、外侧缘、上缘三个缘,有上、下、外侧三个角、上、下两个窝和前、后两个面。2、游离上肢骨(1)肱骨上肢最长的管状骨,可分为体及上、下两端。(2)桡(rao)骨位于前臂外侧。(3)尺骨位于前臂内侧。(4)手骨腕骨侧有8块,分近、远侧两列排列。掌骨侧有5块指骨除第一指(拇指)只有两节外,每一节均有三节指骨。(三)下肢骨下肢骨左右各有31块,双侧共有62块.根据其是否连结于躯干骨可分为两类:下肢带骨:髋骨左右各一股骨左右各一胫骨左右各一自由腓骨左右各一下肢骨髌骨左右各一足骨左右各26块1、下肢带骨:髂骨、坐骨、耻骨2、自由下肢骨(1)股骨,位于大腿部,是全身最长的骨,约占身高的

12、1/4。(2)髌骨,略呈倒置的三角形,上宽下窄,前面粗糙,后面为关节面,是全身最大的籽骨。包裹于股四头肌腱中,参与膝关节构成。(3)胫骨,位于小腿内侧。(4)腓(fei)骨,位于小腿外侧。(5)足骨跗骨:7块跖(zhi)骨:5块趾骨:14块,除第一趾只有两节外,每一节均有三节趾骨。(四)颅骨1、颅骨的组成、数目成人颅骨由脑颅骨和面颅骨两部分组成,除舌骨和下颌骨外,都借软骨或缝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彼此间不能活动。面颅骨:15块,位于前下部。脑颅骨:8块,位于后上部。2、脑颅骨枕骨、额骨不成对筛骨蝶骨颞骨成对顶骨(1)额骨扁骨,位于颅的前上份。额鳞分眶部鼻部(2)筛骨筛骨在蝶骨的前方及左右两眶之间,

13、构成鼻腔的顶及侧壁和颅腔的底。在额状切面上呈“巾”字形,分为3部:筛板、垂直板、筛骨迷路。(3)蝶骨位于颅底中央,分体、大翼、小翼和翼突4部。(4)颞骨:位于颅两侧,成对,形状不规则。(5)枕骨,呈勺状,分四部。(6)顶骨,四边形扁骨3、面颅骨鼻骨、泪骨、颧(quan)骨成对腭骨、下鼻甲上颌(he)骨下颌骨不成对犁骨、舌骨(1)下颌骨:马蹄形,为面颅最大的一块。(2)舌骨:位于下颌骨后下方,马蹄形。(3)上颌骨:位于颜面中央。(4)腭(e)骨:位于上颌骨的后面,呈“L”形,分水平板和垂直板;构成骨腭后1/3和鼻腔外侧壁后部。(5)犁骨4、颅的整体观(1)颅顶(即颅盖)(2)颅的侧面(3)颅内面

14、颅底内面观颅底外面观(4)颅的前面(1)颅顶(即颅盖)从前向后观察有三条缝:冠状缝额骨和顶骨之间的横位的缝。矢状缝两侧顶骨之间的缝。人字缝枕骨和两侧顶骨后缘之间的缝。(2)颅侧面观:枕外隆凸(3)颅底内面观(4)颅的前面由大部分面颅骨和少部分脑颅骨构成,并共同围:眶骨性鼻腔骨性口腔5、新生儿颅骨颅囟:前囟、后囟。第二节骨连接一、总论骨连结的定义和分类:骨与骨之间的连结装置称骨连结。根据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不同,人类的骨连结可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两类。(一)直接连结两骨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性结合相连,其间无间隙,不能活动或仅有轻微的活动。可分为纤维连结、软骨连结和骨性结合三种。缝:两骨间借很

15、薄的纤维结缔组织相连。典型的有颅骨的缝连结。纤维连结韧带连结:连结两骨的纤维结缔组织比较长,形成韧带或膜,如棘突之间的棘间韧带、胫腓骨的骨间韧带、前臂骨间膜等。软骨连结两骨间借软骨相连,有缓冲震荡的作用。透明软骨结合:如蝶枕结合,长骨的干与骺之间的骺软骨。分为纤维软骨联合:典型的有椎体间的椎间盘和耻骨间的耻骨联合。骨性结合多为纤维连结或软骨连结发生骨化而形成。典型的有骶椎间连结融合骨化后形成骶骨,以及成年人坐骨、耻骨和髂骨之间的连结。(二)间接连结间接连结又称关节(或滑膜关节),其特点是两骨借膜性囊连结,两骨间有腔隙;有较大的活动性。关节主要包括两部分:1、基本结构2、辅助结构1、关节基本结构

16、每个关节必有的结构,包括三种:关节面: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外层纤维膜(纤维层)关节囊内层滑膜(滑膜层)关节腔由关节囊滑膜和关节软骨共同围成的密闭窄隙。腔内呈负压。2、关节的主要辅助装置韧带:位于关节周围或关节囊内的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关节盘与半月板:是位于两关节面之间的纤维软骨板。关节唇:附着于关节窝周缘的纤维软骨环。3、关节的运动沿冠状轴屈、伸沿矢状轴内收、外展沿垂直轴旋内、旋外两轴和三轴关节还可做环转运动二、躯干骨的连结(一)脊柱的连接1、椎体间的连结椎间盘是连于相邻两椎体之间的软骨连结,由外周环状排列的纤维软骨环和内部胶状的髓核两部分组成,有连结椎体、承受重量、减缓震荡和增加椎骨活动范

17、围的作用。前纵韧带:防止脊柱过度后伸。连结椎体后纵韧带:限制脊柱过度前屈。2、椎弓及突起间的连结黄韧带(相邻两椎弓板间的韧带)棘上韧带(连附于各椎骨棘突的尖端)连结椎弓项韧带(棘上韧带至颈部扩展成矢状位的三角形板状膜)棘间韧带横突间韧带3、关节关节突关节椎骨间关节寰枢关节钩椎关节寰枕关节非椎骨间关节骶髂关节4、脊柱的整体观和运动(1)组成:由24块分离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椎间盘、韧带和关节连结而成。(2)整体观:脊柱的后面棘突在背部正中形成纵嵴,其两侧有纵行的脊柱沟。侧面观察有四个生理性弯曲:颈、腰曲突向前,胸、骶曲突向后。相邻上、下两椎弓根之间有23对椎间孔。(3)功能支持体重、保护

18、脊髓和运动。(二)胸廓(1)组成胸廓由12个胸椎、1块胸骨和12对肋骨借关节和韧带连结而成。(2)形态成人胸廓圆锥形。(3)功能保护功能,胸式呼吸。三、颅骨的连结有直接和间接连结两种。颞下颌关节:组成:下颌头和下颌窝构成。特点:关节囊松弛,属联合关节,有关节盘。运动:开口、闭口,前进和后退,侧方移动。四、四肢骨连结(一)上肢骨的连结1、上肢带胸锁关节连结肩锁关节喙肩韧带肩关节和肘关节2、自由上肢桡、尺骨间连结连结手关节桡、尺骨间连结前臂骨间膜直接连结组桡尺近侧关节成间接连结桡尺远侧关节运动:是和肱桡关节同时运动的联合关节,能使前臂旋前和旋后。(二)下肢骨的连结下肢髋骨与骶骨的连结1、带骨盆连结

19、髋骨间连结髋骨与脊柱间的韧带髋关节2、自由下肢膝关节连结小腿骨间连结足关节1、下肢带连结(1)髋骨与骶骨的连结骶髂关节、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髂腰韧带(2)髋骨间连结:耻骨联合骨盆组成:由骶骨、尾骨及左、右髋骨借关节和韧带连结而成。分部:骨盆由岬向两侧经髂骨翼、弓状线、耻骨梳、骶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的界线,分为大骨盆(假骨盆)和小骨盆(真骨盆),有上、下口之分,其间为骨盆腔。骨盆外形骨盆上口骨盆腔耻骨弓男性窄长较小,桃形漏斗形7075女性短宽较大,圆形圆桶状901002、自由下肢连结(1)髋关节(2)膝关节组成:股骨内、外侧髁,胫骨内、外侧髁和髌骨。特点:关节囊厚薄不一;关节囊内有前、后交叉韧带

20、内、外侧髁之间分别有内、外侧半月板;有翼状襞和滑膜囊运动:屈、伸,在屈膝状态下可作轻度的旋内和旋外。(4)足关节第三节肌学一、肌的形态和构造掌握二、肌的起止和作用理解三、肌的配布及命名了解四、肌的辅助结构理解五、各论理解(躯干肌、头颈肌、上肢肌、下肢肌)一、肌的形态和构造1、分类根据形态分: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根据位置分:头颈肌、上肢肌、下肢肌和躯干肌2、构造肌腱:胶原纤维束,色白,强韧无收缩力肌腹:肌纤维,色红或淡红,有收缩力二、肌的起止和作用概念肌的起止点一般规定静力作用肌的作用(两种工作状态)动力作用肌运动的三个规律1、肌的起点和止点是相对的;2、肌中间跨越了一个或几个关节,所以肌的

21、动力作用,与且只与它所跨越过的关节有关;3、肌的动力作用,实质上是肌纤维收缩使肌的止点(动点)沿肌纤维走行向肌的起点(定点)靠拢的运动。因此,从肌的起点、止点及肌纤维走行方向就可推断出肌的作用。三、肌的配布及命名配布:拮抗肌、协同肌肌的形态肌的功能肌束的方向命名原则肌的起止点肌所在的位置肌的构造特点肌头和肌腹的数目等四、肌的辅助结构浅筋膜筋膜深筋膜:肌间隔,筋膜鞘,神经血管鞘,支持带滑膜囊籽骨腱鞘浅筋膜:居皮下,又称皮下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脂肪、浅动静脉、皮神经和浅淋巴管等。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遍布全身,包裹肌肉和肌群、血管和神经。滑膜囊:为一密

22、闭的结缔组织扁囊,有的独立存在,有的与关节腔相通。多位于肌腱和骨面之间。籽骨:发生在肌腱内的小骨块。腱鞘:为套在长腱周围的鞘管各论一、躯干肌二、头颈肌三、上肢肌四、下肢肌一、躯干肌1、背肌: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上肢肌: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2、胸肌胸固有肌:肋间内、外肌3、膈腹后群肌:腰大肌、腰方肌4、腹肌腹前外侧群肌:腹直肌、腹内、外斜肌、腹横肌5、会阴肌,盆膈,颈肌1、背肌(1)斜方肌(阔肌)位置-项部和背上部起点枕外隆凸、上项线,项韧带和全部胸椎棘突止点锁骨外1/3、肩峰和肩胛冈全肌收缩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作用上部收缩上提肩胛骨下部收缩肩胛骨下降。位置背下部和胸侧部起点下6个胸椎棘突和全

23、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和髂嵴后部止点肱骨小结节嵴作用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后伸,当上肢固定时可上提躯干(3)竖脊肌(又称骶棘肌)位置脊柱两侧的沟内起点骶骨背面、腰椎棘突及髂嵴的后部止点沿途椎骨和肋骨,上端达颞骨乳突。作用一侧肌收缩可使脊柱侧屈,两侧肌同时收缩可伸直脊柱和仰头2、胸肌(1)胸大肌位置胸廓前壁大部起点锁骨内侧半、胸骨和第16肋软骨等处止点肱骨大结节嵴作用使肩关节前屈内收和旋内,上肢固定可上提躯干。(2)胸小肌位于胸大肌深面,起自第35肋,止于肩胛骨喙突。(3)前锯肌起自第18或9肋骨外面,经肩胛骨前面止于肩胛骨内侧缘。(4)肋间内、外肌肋间外肌起自肋骨下缘,肌束斜向前下止于下一肋骨上缘

24、。提肋助吸气。肋间内肌起自下位肋骨上缘,止于上一肋骨下缘。降肋助呼气。3、膈向上隆起呈穹窿状的扁阔肌,位于胸廓下口的周缘和腰椎前面,有3起始部位:胸骨部起自剑突后面肋部起自下6对肋骨和肋软骨腰部以左、右两个膈脚起自上23腰椎周围为肌性部,中央为腱性部称中心腱。主动脉裂孔3个裂孔食管裂孔腔静脉孔以上各孔分别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食管和迷走神经、下腔静脉通过。作用主要的呼吸肌4、腹肌(1)腹直肌位置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起止起自耻骨联合与耻骨结节之间止于胸骨剑突及第57肋软骨的前面。全长有34条腱划。(2)腹外斜肌:肌束由后外上斜向前内下,腱膜形成腹股沟韧带,在耻骨结节外上方,腱膜形成一小三角形

25、裂隙称为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3)腹内斜肌:大部分肌束向内上方,下部肌束向内下方。其腱膜的下内侧部与腹横肌腱膜形成腹股沟镰(又称联合腱)。男性腹内斜肌最下部的肌束与腹横肌下部肌束一起随精索出腹股沟管浅环进入阴囊,包绕精索和睾丸而形成提睾肌。(4)腹横肌:肌束向前内横行。腱膜下内部和腹内斜肌腱膜形成腹股沟镰。男性腹横肌下部的肌束参与形成提睾肌。(5)腰方肌位于腰椎两侧,起自髂嵴,向上止于第12肋。6)腹直肌鞘分前、后两层前层: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腹内斜肌腱膜后层和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7)白线为腹前壁正中线上的一条腱膜带,介于左右腹直肌鞘之间。(8)腹筋膜腹浅筋膜

26、:在腹上部为一层,在脐以下分浅、深两层,浅层含有脂肪称脂肪层(Camper筋膜),深层内有弹性纤维称膜性层(Scarpa筋膜)。腹深筋膜:分为数层,分别覆盖于腹壁各肌的表面和深面。腹内筋膜:贴附在腹腔和盆腔各壁的内面,腹横筋膜范围较大。二、头颈肌面肌:枕额肌、孔裂周围肌1、头肌咀嚼肌:咬肌、颞肌1、头肌(1)面肌(表情肌)枕额肌覆盖于颅盖表面,故又称颅顶肌。帽状腱膜位于颅顶,连于前方的额肌和后方的枕肌之间,质地坚韧,以纤维束穿经浅筋膜和浅层的皮肤相连。头皮颅顶的皮肤、浅筋膜和帽状腱膜合称头皮。孔裂周围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颊肌。多为皮肌,分布于面部孔裂周围。可分为环行肌(收缩关闭孔裂)和辐射状

27、肌(收缩开放孔裂)两种。(2)咀嚼肌作用均与咀嚼运动有关。A、咬肌起自颧弓,向后下止于下颌角。B、颞肌起自颞窝骨面,通过颧弓的内侧,止于下颌骨的冠突。C、翼内、外肌2、颈肌(1)颈浅肌群胸锁乳突肌位置斜列于颈部两侧起点胸骨柄前面和锁骨胸骨端止点颞骨乳突作用双侧收缩,头后仰;单侧收缩,头歪向同侧,面转向对侧(2)颈中肌群:包括舌骨上肌群舌骨下肌群(3)颈深肌群前、中、后斜角肌斜角肌间隙在前、中斜角肌和第1肋之间,形成三角形裂隙,有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通过。三、上肢肌三角肌1、肩肌冈上、下肌,大、小圆肌肩胛下肌前群:肱二头肌、喙肱肌。2、臂肌肱肌,均为屈肌后群:肱三头肌,为伸肌前群:浅层6块,深层

28、3块3、前臂肌后群:浅层6块,深层5块外侧群:鱼际4块肌4、手肌中间群:11块内侧群:小鱼际3块肌1、肩肌三角肌位置位于肩部,呈三角形。起点锁骨的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止点肱骨三角肌粗隆。作用使肩关节外展三角肌是肌肉注射的部位。2、臂肌(1)前群肱二头肌位置臂前部浅层,呈长梭形。起点长头起自肩胛骨关节盂上方短头起自肩胛骨喙突止点止于桡骨粗隆,另有腱膜从肌腱上分出并移行于前臂筋膜。作用主要为屈肘关节,长头协助屈肩关节同时使已旋前的前臂做旋后运动喙肱肌:起自肩胛骨喙突,止于肱骨中部内侧。肱肌:起自肱骨下半部的前面,止于尺骨粗隆。(2)后群肱三头肌位置臂后长头肩胛骨关节盂下方起点外侧头桡神经沟的外上方

29、内侧头桡神经沟的内下方止点尺骨鹰嘴作用伸肘关节,长头可使臂后伸。3、前臂肌(1)前群肱桡肌、旋前圆肌、浅层6块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尺侧腕屈肌拇长屈肌深层3块指深屈肌旋前方肌(2)后群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浅层6块指伸肌、小指伸肌尺侧腕伸肌旋后肌深层5块拇长、短展肌,拇长伸肌、示指伸肌4、手肌(1)外侧群:又称鱼际浅层: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深层:拇对掌肌、拇收肌(2)内侧群:又称小鱼际浅层: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深层:小指对掌肌(3)中间群:有11块:4块蚓状肌、3块骨间掌侧肌、4块骨间背侧肌。四、下肢肌前群:髂腰肌、阔肌膜张肌1、髋肌后群:臀大肌等前群:缝匠肌、股四头肌2、大腿肌

30、内侧群后群: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前群3、小腿肌外侧群后群:小腿三头肌足背肌4、足肌足底肌:内、中、外三群1、髋肌前群:髂腰肌、阔肌膜张肌后群:臀大、中、小肌,梨状肌,闭孔内、外肌,股方肌等(1)前群腰大肌:起自腰椎体侧面和横突,髂腰肌止于股骨小转子。髂肌:起自髂窝,止于股骨小转子。作用使髋关节前屈和旋外。阔肌膜张肌起止起自髂前上棘,止于胫骨外侧髁。作用屈髋关节。(2)后群臀大肌位置臀部皮下起点髂骨外面和骶、尾骨的后面止点股骨的臀肌粗隆和髂胫束作用伸和旋外髋关节臀中、小肌均起自髂骨外面,臀中肌掩盖臀小肌。两肌止于股骨大转子。有外展髋关节的作用。股方肌梨状肌起自骶骨前面,止于股骨大转子。使髋关

31、节外展和旋外。闭孔内、外肌2、大腿肌(1)前群缝匠肌全身最长的肌,有屈髋关节和膝关节的作用,并使小腿旋内。股四头肌位置大腿前面,全身体积最大的肌股直肌起自髂前下嵴起点股内、外侧肌分别起自股骨粗线内、外侧唇股中间肌起自股骨体前面止点止于胫骨粗隆作用主要是伸膝关节,股直肌还可屈髋关节2)后群股二头肌位置大腿后面外侧起点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止点止于腓骨头作用伸膝关节,股直肌还可屈髋关节半腱肌:止于胫骨上端内侧。半膜肌:止于胫骨内侧髁后面。3)内侧群位于大腿内侧,有耻骨肌、长收肌、股薄肌、短收肌和大收肌共5块。作用:使髋关节内收3、小腿肌(1)前群:从胫侧腓侧:胫骨前肌、拇长伸肌、趾长伸

32、肌、第三腓骨肌(2)外侧群:腓骨长、短肌(3)后群:小腿三头肌位置小腿后面浅层腓肠肌内、外侧头分别起自起点股骨内、外侧髁的后面。比目鱼肌起自胫、腓骨上端的后面。止点三者以跟腱止于跟骨结节。作用屈距小腿关节和膝关节。4、足肌足背肌:有2块。拇短伸肌和趾短伸肌。内侧群:3块:拇展肌、拇短屈肌和拇收肌浅层:趾短屈肌。中间群中间层:后方有足底方肌,足底肌前方有4条蚓状肌。深层:有3块骨间足底肌及4块骨间足背肌。外侧群:3块:小趾展肌、小趾短屈肌、小趾对跖肌。第二章消化系统第一节概述理解第二节消化管掌握第三节消化腺掌握第四节腹膜了解第一节概述一、消化系统的组成二、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三、消化管的一般结构四

33、、胸腹部的标志线及腹部的分区一、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口、咽、食管、胃消化管和十二指肠消化下消化道:空肠、回肠、大肠(至肛门)系统大消化腺:肝、胰、大唾液腺消化腺小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壁内二、消化系统的功能三、消化系统的一般结构在组织学上,消化管壁均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组成。四、胸腹部的标志线及腹部的分区第二节消化管一、口腔二、咽三、食管四、胃五、小肠六、大肠一、口腔(一)口腔的构造和分部(二)口腔内结构(三)唾液腺(一)口腔的构造和分部两部:口腔前庭、固有口腔前壁口唇四两侧壁颊壁上壁腭下壁口腔底向前以口裂通体外,两口向后经咽峡通咽腔。口腔内有牙、舌等器官及唾液腺的开口。1、唇分上、下唇

34、,由皮肤、口轮匝肌和粘膜组成。2、腭腭构成口腔的上壁。前2/3称硬腭,后1/3称软腭软腭后缘有腭垂(悬壅垂)、腭舌弓、腭咽弓。扁桃体隐窝腭舌弓与腭咽弓之间的陷窝,容纳腭扁桃体。3、咽峡上方的腭垂咽峡两侧的腭舌弓腭咽弓下方的舌根是口腔通向咽腔的门户。4、口腔底(二)口腔内结构1、牙(1)功能:对食物进行机械加工,并对语言和发音有重要辅助作用。(2)分类:A、乳牙20颗,包括切牙、尖牙和磨牙。B、恒牙2832颗,包括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3)牙式在临床上,常以患者的方位为准,以“|”记号划分四区表示上、下颌左、右侧的牙位。通常用横线表示上、下颌牙列的分界,以纵线表示左、右侧的分界。乳牙用罗马

35、数字,恒牙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次表示从切牙至磨牙的顺序。这种记录方式称牙式。如|v表示左下颌第2乳磨牙,|7表示左下颌第2磨牙。(4)牙的形态和构造牙冠:内部的空腔称为牙冠腔分部牙颈牙根:内部的空腔称为牙根管牙本质牙的主体构造牙釉质牙冠牙质的表面牙骨质牙根、牙颈牙本质表面牙腔牙冠腔+牙根管,牙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管通过牙根尖端的牙根尖孔及牙根管进入牙腔内,并与结缔组织一起共同构成牙髓。(5)牙周组织: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龈2、舌()舌的形态和结构()舌粘膜()舌肌(1)舌的形态和构造构造:舌肌及其表面的粘膜构成。舌体(前2/3)舌的上面(舌背)以界沟为界舌根(后1/3)舌体前端狭窄称舌尖。舌系带舌的

36、下面舌下阜舌下襞(2)舌粘膜舌粘膜被覆于舌的上、下面,呈淡红色,其上有舌乳头。舌乳头舌体粘膜表面的小突起。主要有丝状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和轮廓乳头四种。其中轮廓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粘膜上皮味蕾,具有感受味觉功能。舌苔附着于舌粘膜表面的薄层结构,是由丝状乳头浅层上皮细胞角化脱落物与食物残渣、粘液、细菌和渗出的白细胞等成分混合而成,随人体身体状况的不同可产生不同的变化。舌固有肌(3)舌肌舌外肌:颏舌肌(两侧同时收缩拉舌向前下方,即伸舌;一侧收缩使舌伸向对侧)(三)唾液腺舌下腺大唾液腺下颌下腺腮腺:腺管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的颊粘膜上。小唾液腺:属于小消化腺,数目多,位于口腔各部的粘膜内。二

37、、咽(一)咽的位置和结构咽位于第1-6颈椎椎体的前方。上起自颅底,下至第6颈椎下缘(平环状软骨弓)平面续于食管,是一个上宽下窄、前后略扁的漏斗形肌性管道,为消化和呼吸的共用通道。(二)咽的分部和交通咽腔以软腭后缘平面和会厌上缘为界,自上而下分为三部:鼻咽部、口咽部和喉咽部。咽的分部、分界标志及交通颅底鼻腔鼻咽部软腭后缘口腔口咽部会厌上缘喉腔喉口喉咽部第六颈椎体下缘食管1、鼻咽部即咽腔鼻部咽鼓管咽口:位于下鼻甲后方约1cm处侧壁上,通中耳鼓室。咽鼓管圆枕:咽鼓管咽口前、上和后方的明显隆起。咽隐窝:咽鼓管圆枕与咽后壁之间有纵行凹陷,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咽鼓管扁桃体、咽扁桃体2、口咽部即咽腔口部扁桃

38、体窝:在口咽部外侧壁的腭舌弓与腭咽弓之间的凹窝,内容纳腭扁桃体。腭扁桃体:是一对扁卵圆形的淋巴上皮器官。咽淋巴环:由咽后上方的咽扁桃体、两侧的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以及前下方的舌扁桃体借淋巴管连结而成。位于咽的上端,对消化道和呼吸道有防御功能。3、喉咽部即咽腔喉部梨状隐窝:在喉口两侧与咽侧壁之间的深窝,左右各一,是食物残渣或异物容易滞留之处三、食管(一)食管的位置和形态食管为一扁窄的长管状肌性器官。上:平第6颈椎体下缘。下:平第11胸椎体处,终于胃贲门,全长约25cm。可分为颈段、胸段和腹段。(二)食管的三个生理性狭窄第一狭窄:咽与食管相接处,距中切牙约15cm。第二狭窄:在被左主支气管从前方

39、斜跨过处,距中切牙约25cm。第三狭窄:食管穿膈的食管裂孔处,距中切牙约40cm。四、胃胃是消化管中最膨大的部分,上连食管,下续十二指肠,有收纳食物、分泌胃液消化食物的作用,胃还有内分泌功能。(一)胃的形态和分部两前面(壁)对向前上面面后面(壁)对向后下面两上缘胃小弯,其最底处的转角,称角切迹缘下缘胃大弯两上口贲门,即入口口下口幽门,即出口有幽门瓣和幽门括约肌贲门部四胃底:临床上常称为胃穹。部胃体幽门窦幽门部(胃窦部)幽门管胃小弯和胃窦部是胃溃疡的好发部位。(二)胃的位置胃在中等程度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贲门约位于第11胸椎体左侧。幽门约在第1腰椎右侧附近。五、小肠小肠

40、是消化吸收的最主要部位,上起幽门,下接盲肠,成人全长约5-7m,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一)十二指肠十二指肠全长约25cm左右,约呈“C”形包绕胰头,可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四部。上部:十二指肠球部,十二指肠溃疡的好发部位。降部:十二指肠纵襞,十二指肠大乳头水平部升部:十二指肠空肠曲,十二指肠悬肌(二)空肠和回肠空肠和回肠盘曲于腹腔中、下部。一般而言,上2/5为空肠,占据腹腔左上部。下3/5为回肠,位于腹腔的右下部,部分位于盆腔内。空、回肠之间无明显的分界,但在形态和结构方面有差异。如空肠血管丰富;集合淋巴滤泡(Peyer斑);Meckel憩室。六、大肠(一)大肠的形态特点、分部和位

41、置大肠长约1.5m,从右髂窝至肛门,可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五部分。(二)盲肠和阑尾1、盲肠:大肠的起始部,一般位于右髂窝内,囊袋状,下端为膨大的盲端,左接回肠。重要结构:回盲口、回盲瓣、阑尾开口。2、阑尾阑尾的位置变化甚大。以盲肠,回肠后位最多见,其次是盆位,再其次是盲肠下位和回肠前位。沿结肠带向下追踪,是寻找阑尾的可靠方法。(三)结肠的位置和分部结肠在右髂窝内始于盲肠,下端平第3骶椎平面终于直肠,按其行径和形态可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部。(四)直肠位置:于盆腔内,约10-14cm,上端自第3骶椎前方起,下行终于盆膈。形态:矢状面上有两个弯曲:直肠骶曲和会阴曲。下段肠腔膨大,称为直肠壶腹,腔内有直肠横襞。周围结构:乙状结肠男:前列腺、膀胱直骶骨女:子宫、阴道肠尾骨肛管(五)肛管肛管也称直肠肛门部,长约3-4cm。上界于盆膈平面与直肠,向下终于肛门。第三节消化腺一、肝肝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具有代谢、储存糖原和参与蛋白质、脂类和维生素等物质的合成、转化与分解功能;有对激素、药物、毒物等物质的转化和解毒的功能;有分泌胆汁、产生抗体和吞噬防御功能。肝有丰富的血液供应,故在活体呈棕红色,质软而脆。(一)肝的形态呈楔形,有左、右两叶,上、下两面四肝右叶大而厚;方叶叶肝左叶小而薄;尾状叶两膈面:肝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