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教育时评素材:“双减”之后教师面临的“加减乘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作文教育时评素材:“双减”之后教师面临的“加减乘除”.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作文教育时评类素材-“双减”之后,教师面临的“加减乘除”目录:01“双减”之后,教师面临的“加减乘除”02“一核五维”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03用手机学习,到底是“学会”了还是“学废”了04写给京剧的一封信05“双减”政策下,变化悄然发生正文:01“双减”之后,教师面临的“加减乘除”樊未晨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12月06日 05 版)“双减”政策颁布已经4个月有余。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在“双减”政策6000余字的文本中,“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这两个高频词,分别出现了43次和37
2、次。政策提出,要通过规范校外培训市场,让学生的学习更好地回归校园。这一退一进,是对教育格局的重大调整。把学生从繁重的校外培训中解脱出来,回归校园,这只是教育回归本质的路径,而真正能让“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关键则在教师。对于学生来说,“双减”是做减法,对于教师而言,“双减”更像是做一道“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题。首先是“加法”。从表面上看,“双减”之后教师的工作量明显增加了。“双减”政策落实后,为了保证孩子们的睡眠时间,不少地方推迟了中小学生早晨的上课时间,但是教师上班的时间并不能迟,因为一些家长因为工作的关系,还会早早地把孩子送到学校,只要有早到校的学生,教师必然不能晚到;学校增加了课后服务,教
3、师不仅要辅导学生作业、给学生查漏补缺,还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下班必然晚了。再加上备课、教研、批改作业、与家长沟通“双减”后,不少媒体用多种方式记录了“教师的一天”,不少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了12个小时。有教师调侃自己已经变成了“时间管理大师”,练就了一身见缝插针的本领;也有教师这样说:“互联网大厂是996,我们是666:每天6点起床,晚上6点回家,晚上或周六还要开个会加个班。”给学生减负,并不是要把负担转加或叠加到教师身上,学生减负教师增负显然不是“双减”政策的初衷。面对教师陡然增加的负担,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回应,将继续督促指导各地将教师减负工作同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等有机结合起
4、来,健全教师减负长效机制,推动教师减负工作取得实效。那就要给教师做“减法”了。要“减”,首先要理清哪些是教师不应该承担的负担。近些年,网上流传着很多教师化身“表哥”“表姐”的段子,搞笑只是教师们自嘲和放松的方式。应该说,有多少与教学无关的表格,就有多少与教学无关的“杂事”。对于教师背负的非教学负担,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很重视,从2018年起,教育部就提出给教师减负,2019年还被列为“给教师减负年”,当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从统筹规范督察检查评比考核事项、社会事务进校园、精简相关报表填写工作等方面提出20项要求,被坊间
5、称为“教师减负20条”。2020年,各地制订了具体的减负清单,教育部等8部门又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要求大力精简、严格规范各类“进校园”专题教育活动,有效排除对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干扰。政策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是为什么总有教师反映负担没有减轻多少?一位中学教师对笔者说,“双减”特别对教师提出了科学进行作业设计的要求,学校也马上下达了要求,但是学校要求的所谓“设计”是每天写出作业设计的思路,“作业确实需要设计,但是设计得是否科学的前提是研究学生,写出完整的思路至少要上千字,本来要填的表格、写的总结就够多了,写完了也就没力气进行真正的研究了。”在笔者看来,减不下来的根本原因是
6、“一刀切”和“轻实绩”等惯性思维。必须去除学校管理中的形式主义,才能相应地减轻教师的非教学负担。“加减”之后就是“乘除”了,乘除是成倍的加和减。“双减”之后,教师要在哪些方面大力加强和消减的呢?应该大力加强的是能力。“双减”政策中特别提到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实际上,这些年,校外培训机构疯狂发展、甚至“反客为主”的局面背后,也有部分公办学校不够尽责的因素。一位家长告诉笔者,碰到不会的题目,孩子会第一时间发给培训班的老师,无论多晚,老师都会尽可能地回答,“有几个孩子晚上会把不会的题发给自己学校的老师?”问句的背后是部分家长学生对学校的不信任。再加上,少数学校还跟校外培训机构之间有着一些明里暗
7、里的关联,更是加重了这种不信任,特别是“坑班”盛行的那些年,少数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之间形成了更加紧密的链条:校外培训机构负责超前超纲培训,并组织杯赛进行选拔,学校再把这些孩子“点招”进学校,学校做了“接盘侠”。进退之间,一些学校逐渐丢失了原本研究学生、因材施教的本领,有些教师上课“照本宣科”,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自然有课外班给“加餐”,能力弱的学生“学不会”课外班自然也能解决,有极少数教师甚至加入校外培训机构的行列,明里在学校不好好教课,暗中却在校外培训班使劲。“主阵地”的底气怎么会足?“双减”政策明确提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要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要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要基本满足
8、学生需要,学生学习要更好地回归校园。无论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作业设计,还是课后服务,哪一项落实到位都不是学校、教师表明个态度就能解决的,而是要教师的教研能力、教学能力与这些要求匹配,教师有了真才实学才能确保目标的实现。那么,大力消减的是什么呢?“双减”政策明确提出,要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就必须要强力扭转“唯分数论”的评价标准。当资本与教育剥离之后,教师不能还留在以“KPI”论英雄的时代,要真正研究孩子,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个孩子都能自信地成长。当然,要扭转教师唯分数论的观念,学校在评价教师时也要“多一把尺子”,不能要求教师
9、关注学生多维度发展,但到了“评优”的时候最管用的还是学生的分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真的是个“慢功夫”。前几天,一个教师用粉笔写板书的视频火了,视频中的教师能写出极漂亮的美术字,甚至还能变换隶书、小楷、行书等字体,很多网友惊叹这位教师是“行走的打印机”。不过,一些老教师指出,几十年前,板书是每一个教师的基本功,能写出一笔漂亮板书的教师大有人在,甚至一笔画圆、徒手画地图的教师也不在少数。只是这些年能静下心来练基本功的教师少了。良好的教育生态从某种意义上说首先是一种安静的状态。去掉功利和浮躁,回归教育的初心和本质,一个宁静的校园、一间明亮的教室、一名恬静的教师和一群健康成长的学生,就该是教育应有
10、的样子。樊未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1年12月06日 05 版02“一核五维”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12月06日 05 版)鲁东大学文学院秉承“应用导向,多层次构建人才培养体系;责任引领,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理念,以“服务中国语言文化传承、传播,培养中文类学生独有的应用能力”为目标,围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担当的中文人”这一立德树人核心,以“师资维”“学术维”“课程维”“实践维”“创新维”为支撑,构建起“一核五维”专业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积极广泛的社会影响。重构人才培养目标,打造全新课程体系秉承“三全育人”理念,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上围
11、绕卓越语言文化人才培养,形成学科专业贯通的大思政格局,全方位引领学生关注社会、服务国家,多层次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实践性、创新性和责任担当,以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理念指引学生的创新实践意识和能力培养;在课程体系探索实践中,打通学科专业壁垒,强调一流课程引领的课程群建设方案,核心课程带动相关课程形成课程建设梯队,以全新课程体系贯通性培养实践创新人才。在课程体系实施上,探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全面梳理了学科群和课程群主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通过课程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种文化以及四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12、理解,学会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高度主动汲取新知、建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转化。建设10门左右的一流课程,形成一流课程群,体现课程维度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能力的作用。协同学科专业群发展,确立平台群强力支撑贯通学科专业,形成多学科协同、文理交叉的学科专业群。面向国家语言文化宏观需求,组建团队,配备师资,形成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教育部汉语辞书研究中心、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东北亚研究院等3个国家级平台、3个省级平台组成的高层次教学科研平台集群,依托平台师生共同研究、学习、创新,构建起师生研究创新共同体。鼓励教师带领学生依托平台开展科学研究,从国家重大战略中凝练问题、深入探讨,形成标志性
13、研究方向。目前,学院已形成面向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制定和推广的调查与研究、面向语言数据采集与分析的交叉研究、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和文化传播相关研究、海外汉籍整理与文化传承研究、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构建研究等五个主要研究方向,以学术研究带动学科建设,以学术研究引导学生的创新创业发展。2019年以来,开设了“专创融合”和“科教融合”系列课程,以教师的研究课题为主题,5人左右即可开课,实现了“小班化”和人才培养的个性化,解决了传统课程体系无法满足学生实践创新需求的矛盾。深度融合第一第二课堂,厚植丰富的人文素养在课堂主渠道的育人活动中,学院充分利用“第一课堂”聚焦中文专业知识体系建构项目式教学范式,
14、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项目的方式引入教学体系中;聘请产业教授、行业兼职教师充实师资队伍,增强人才培养的实践应用性;构建起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紧密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第二课堂”教学中,组建多类型社会实践团队:围绕文化传承建立起甲骨文推广志愿服务团队;围绕推普脱贫建立起“语”你同行志愿服务团队;围绕乡村振兴建立起石榴花阅读推广服务团队、心语支教服务团队;围绕服务特殊需求人群建立起兰桂枝言语矫治与语言康复服务团队;围绕抗疫应急建立起应急服务团队,各服务团队在实践导师带领下,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建构起师生“研学实践创新”共同体,以项目式学习夯实基础,以共同研究晋级能力,以学生创新能力养成为目标,以实
15、践体现对社会的责任担当为根本任务。在创新实践教学组织向度上,设立文史哲贯通培养创新基地班、文理交叉语言信息处理创新基地班、创意写作人才培养创新基地班,着重培养有底蕴、有情怀、有深厚人文素养的创新人才。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一核五维”模式取得了丰硕成果。近五年来立项大学生国创项目近30项、省级项目50余项;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近五年来获得省级以上奖励52项,其中创青春大赛国赛金奖1项、铜奖1项;互联网+全国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2项。此外,获得各类省级比赛金奖、特等奖6项。由创新创业项目带动学生创办文化传媒类公司21家,注册资本达到8000万元。传承创新,责任担当。鲁东大学文学院将继续秉承立
16、德树人的方针,不断完善 “一核五维”育人模式,打造中文类“三全育人”品牌,突显中文人服务社会所应具备的应用能力,为培养新型中文类专业实践创新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数据和信息来源:鲁东大学)03用手机学习,到底是“学会”了还是“学废”了朱博涵 张天逸 宁佳珺 周宁怡 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记者团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12月06日 08 版)人民视觉供图在现代社会,几乎每个人都离不开手机,中学生也是如此。尽管学校禁止使用,不少家庭也因此爆发亲子矛盾,但大多数中学生拥有手机的理由是“有利于学习”。手机,到底是学习的利器,还是学习的障碍?打开中学生的手机,里面都有哪些App
17、?带着这些疑问,近日,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生记者团(以下简称“记者团”)对本校100位中学生进行了“你会用App进行学习吗?”的问卷调查,并对本校的部分同学和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手机App也能成为学习“利器”吗放学回家后,一零一中学高一年级的张天成同学已经在书桌前冥思苦想1个小时了,面前的生物作业仍然没有进展。卷子中复杂的“氨基酸”“肽链”“脱水缩合”等生词令他头疼不已。期中考试将至,连基础的作业都不能顺利完成,这让张天成备感焦虑。但时间不多了,为了快速解决问题,他打开了一款搜题软件,简单拍下题目,这款软件就迅速罗列出了多种搜索结果。令他惊讶的是,这款软件不仅给出了这道题的答案,还提供了不同的方
18、法。“搜题软件甚至会给一些老师没讲过的、自己不知道的方法,还能总结公式。”张天成说。在搜题软件的帮助下,张天成很快理解了“蛋白质的肽链数组成它的氨基酸数-肽链数=脱水缩合数”这个公式。随后,在长期以来的“短板”生物的期中考试中,张天成竟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将此归功于这款搜题软件。张天成自称生物“小学渣”,他认为,手机App的学习功能不仅广泛地被“学渣”们使用,他认识的一些“学霸”更擅长使用。比如,班里“大牛”们的手机上,装着各类学习软件刷题类、搜题类、整理类和打印类App。一套流程下来,学习方便、高效又快捷:“刷题”找薄弱点,“搜题”找解答,“整理”扩充错题库,再通过打印类的App打印错题,
19、贴到错题本上。一零一中学初三年级的梅育源是同学们眼中的英语“学神”,拿奖拿到手软的他说,自己从来没有上过英语培训班。梅育源的经验就是坚持使用英语学习类App,还有通过某些视频类App查找一些英文学习资料。在梅育源看来,日常生活中缺少沉浸式的语言环境,所以要抓住手机上的资源,培养英文语感。这些软件不仅提高学习英语的趣味性,还能给即将面临的口语考试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当然,并不是说有了这些软件就一定能提高英语水平,还是要靠坚持。只要每天坚持,哪怕只有几分钟,就一定能够见到成效。”梅育源说。此外,一些学习类App还十分注意趣味性。该校高一年级的徐晴同学说,有一次她在用App背单词时,有些单词的发音是
20、小猪佩奇的声音,每个单词她反复听了十几遍。该校语文教师高珊表示,平时也会让班里的学生用一款App里的“高考必备古诗词”歌单,一边听歌一边加深记忆。因为古诗词有韵律,再配上乐曲,这有利于记忆和背诵,而且古诗词本来也是需要唱出来的,学生更能体会古诗词的魅力。随着手机应用软件的开发、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效简洁、多样化、趣味化的学习类App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青睐。记者团的调查问卷显示,97.9%的同学表示,平时会用手机App进行辅助学习,有57%的同学平均每天使用10-30分钟以上。同时,94%的同学表示,用手机App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其中,87%的同学认为,学习类App有助于解决作业中的难题。还有
21、70%以上的同学认为,App可以解决自己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帮助巩固知识、实现自主学习。而在这些App里,接受调查的中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5款App分别为:搜题类、词典类、英语练习类、短视频类和音乐类,主要是用于解决作业难题、错题整理、英语学习、课外资料拓展和个人兴趣类学习等。很多受访的同学认为,学习类App带来的不仅是学习方式的改变,更多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打开”,善于借助工具学习比埋头苦学更有趣,而且更有效、更能坚持。为什么有些同学“学会”了,有些“学废”了但是,下载了学习类App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很多受访的同学表示,如果使用不当,也有“血泪”教训。有些同学是“一学就会”了,而有些是“一
22、学就废”。该校高一年级的孙若然同学分享了自己的“惨痛”经历。上初中时,她下载了某款搜题软件,每天做作业遇到难题时,她就会打开软件,不自觉地抄答案,其实很多题目根本不会,事后也没有去理解和掌握。一段时间后,数学考试的成绩下来了,试卷上50多分的鲜红数字深深刺痛了她。孙若然懊悔不已,痛定思痛,狠心卸载了手机软件,改为踏踏实实地学习。考上高中后,孙若然又将这款软件安装回来了,当作一款学习辅助工具使用。她说:“后来思考了一下,成绩下降的原因不在于软件本身,而是自己不够自律。”现在,孙若然遇到难题会先思考,实在不行再搜索解析,最后打印出来、整理成错题集。梅育源常在某款视频类App上找英语学习资料,从尝试
23、自己能否听懂开始,然后对着视频一遍遍跟读,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到摘抄好词好句进行积累,“每天45分钟,坚持一两年,基本就能达到与外国人正常交流的水平了。”该校高二年级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同学是手机“素人”,即什么学习软件都不使用的人。他的理由是,自觉性不强、很容易沉迷于手机。某次,他想在手机上搜索1个单词,结果打开手机后,就忍不住地刷了20分钟朋友圈。“本来用词典查单词只需要2分钟 ,用手机却花了10倍的时间,就是因为我难以管住自己。”这位同学说,自己卸载了一切软件,手机仅用来通信。在他看来,如果遇到难题,问老师才是最好的方法。不少受访同学都认为,并不是每一款学习类App都是“良心软件
24、”。比如有些App,刚开始的时候可以试用,体验效果很不错。再接着试用,就被要求购买VIP,观看视频也需要单独收费。最让人生气的是,在付费购买讲课视频后,才发现某些所谓“海淀名师”只不过是拿着解析念一遍,远不如自己的老师讲解得清楚。“有时候软件会利用中学生喜欢个性的心理,吸引大家购买VIP,其实只是让页面变得酷炫了而已。”徐晴说,这也会徒增一些零花钱的开销,感觉不是很值。正确使用App,方能事半功倍应该如何正确使用学习类App呢?对此,记者团又采访了教师、同学和家长。“需要端正态度,使用App不是用来对付作业,搜索作业的解法之后,要反推到课堂的知识,巩固自己的知识点 ”该校高一年级的聂
25、开元同学说。除了端正态度,梅育源同学认为,一定要将娱乐和学习区分开来。比如,在学习类App上找英语学习类视频,为了避免内容太吸引人而分心,最好找一些剧情不是很复杂、很烧脑的素材。他建议可以看一些TED演讲和纪录片,在听的同时做好词好句的摘抄。“不能省略思考的过程,尤其是在知识点的梳理上,不要直接照搬App上的知识总结,最好还是自己归纳、整理。”一零一中学生物教师安军赞成学生们使用多种资源进行学习,但是她认为,独立总结知识点是学习最关键的一步。与安老师持相同观点的还有高珊老师,她认为语文学科是一门强调逻辑思维和思考深度的学科,如果用搜题软件来学习,可能会导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学
26、习中不能省略独立思考的过程。”对于“沉迷手机、影响学习”的担心,一零一中的心理教师闫阅建议:一是要对自己有非常清晰地认识。如果自控力不强,拿起手机就玩游戏、聊天,那就不适合用手机来学习;二是可以寻求帮助,比如让爸爸妈妈在一旁监督,学习时仅把手机当成工具来使用;三是给自己制订计划,比如学习半个小时,可以刷5分钟的手机,休息一下。总之,要找出最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的方法。梳理了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后,记者团总结:学习类App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但它们并不具备“神奇魔法”能让同学们毫不费力地直接将知识装进大脑里!学习类App只是为学习提供了很好的辅助,最终还是要靠每位同学脚踏
27、实地的学习。毕竟,学习没有捷径可走。(指导教师:刘成成)朱博涵 张天逸 宁佳珺 周宁怡 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记者团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1年12月06日 08 版04写给京剧的一封信刘宸宇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初二(16)班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12月06日 08 版)视觉中国供图尊敬的京剧:您好!“生旦净末丑,花旦身段柔如水,武生身手若迅雷。”2008年是我出生之年,在我刚睁开眼看这个精彩世界时,在距离我家咫尺之遥的鸟巢,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吟诵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位武将在铿锵有力的京剧锣鼓点中,将中国古代将帅忠贞报国、充满必胜信念和勇气的豪情壮志表现得格
28、外鲜明,精彩的“Peking opera”在全世界面前点燃了这一代表中华文化的传承。我知道您作为我国的国粹,在2010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成为全人类的文化财富。我还知道,和我国其他戏曲比起来,您其实还只能算个“年轻人”,您祖籍安徽,公元1790年,以徽戏剧团“三庆班”京城献艺为先导的“四大徽班进京”,您才真正诞生。1927年,距今不到百年,北京顺天时报组织读者投票选举出“四大名旦”,此时,已是流派纷呈,人才济济。但是,京剧先生,又抑或是京剧女士,请原谅我的冒昧和一点点的不敬,我想恳切地问一句:近些年,您过得还好吗?坦白地说,每年我们的见面一般只有一回。对!就是每年
29、春晚那短短的十来分钟,是姥爷最期待的那十来分钟,是爸爸准备换台的那十来分钟。可能您也挺纳闷为什么?是新的曲目创造得不够快,是没有头部流量明星,是没有直播带货达人帮忙?这真的不是您的问题。坦白地说,百年前的故事形式、音乐旋律、服装道具确实很难受到如今年轻人的普遍喜欢。不仅仅是您,您看看京韵大鼓、梅花大鼓、丝竹评弹,何尝不是如此?您再看看身边,广播电台、流行歌曲、肥皂剧、现代工业化电影、互联网短视频、各种翻天覆地的综艺节目不停迭代,“快餐文化”的核心就在于“快”,“四大天王”这些爸爸叔叔们心中的YYDS,在我们看来,又何尝不是“别闹”?看到这里,您是不是有点生气?您是不是也准备改头换面,来一段“丑
30、”角Rap,加一段“旦”角海豚音,最好再组织个“中国好生角”“奔跑吧武生”全国海选综艺?STOP!“待他方一回头,虞姬即抽出他腰间宝剑未几,项羽意识到受骗,忽一低头,惊见腰间抽空的剑鞘,项羽猛回头向虞姬,惊呼啊!这话未出口,已见虞姬自刎于前,项羽顿足不已,项羽(痛悔,叹)哎呀!”这段您肯定很熟悉吧,霸王别姬的高潮部分。在我看来,与美剧相比,这段的节奏丝毫不逊色,又深深烙上了红颜报知己的中国印。您的美就是您的美,您的美就在您,就在您的特色,就在您的中国印,不在别处!是的,我希望您平和地接受“唯一的不变就是永远在变化”的事实,不争朝夕,笑看后辈花开花落;希望您初心不改,不要去当网红,去蹭流量,反复
31、打磨经典的曲目,让喜欢您的听众流着泪感慨“爷青回”;我希望您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家的支持下,能被更多年轻人关注到,感受到您独特的艺术魅力我更希望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能放缓脚步,仔细品味中国传统文化,并传承下去,使将来的世界仍能看见您。最后,祝您身体健康,远离疫情!一位衷心希望您越来越醇厚的学生(指导教师:江武金)刘宸宇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初二(16)班 来源:中国青年报05“双减”政策下,变化悄然发生作者:本报记者 李玉兰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06日 08版)“双减”推进数月,家长们“体感”如何?记者走访发现,蔓延全社会的教育焦虑感大幅减轻,但同时,部分家长仍在纠
32、结,觉得自己对于孩子成绩提升“没地方使劲儿了”。随着整顿教培机构乱象初步见效,“双减”也真正开始破冰深水区全社会教育理念的改变。学校延时服务能否代替教培机构家住呼和浩特市的林女士孩子上小学三年级,“双减”以来,她最满意的是学校的延时服务。“现在延时到每天下午五点五十分,孩子基本上把作业都写完了,有的老师都已经批改完了,回家后玩一会,看看课外书。我感觉他比以前喜欢学校了。”林女士孩子所在学校延时服务已经开展两三年,但是以前只有星期一到星期三有,而且只到下午四点半,星期四和星期五下午两点四十就放学了。孩子回家拖拖拉拉不想写作业,一会吃一会玩,玩也不轻松,写也不耐心,让林女士很头疼。“双减”以来,各
33、地纷纷出台政策,学校提供延时服务,虽然在具体时间、是否辅导作业、是否开设兴趣班甚至是否收费等方面各学校并不一致,但是总的来讲,延时服务有两点让家长们满意。一是孩子在学校就基本上可以完成作业,比回家写效果好多了。二是兴趣和体育活动让孩子更喜欢学校。“我觉得就相当于一个托管所,还能让爹妈安心上班的托管所。”上海市嘉定区的赵女士说,赵女士孩子所在学校下午放学后,学生自主选择拓展活动30分钟,如书法、美术、阅读、游戏、体育锻炼、科学小实验等。活动后写作业、自习、阅读。在光明日报微博关于延时服务的一项小调查中,有网友回复,延时服务家长满意了,老师的负担加重了。事实如何呢?北京市星河实验学校国美分校校长李
34、玮说:“从下班时间来讲,确实比以前晚了,像我们学校原来四点半下班,现在要五点半。我们通过弹性时间上下班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上班时间适当延迟;另一方面,下午不带兴趣班的老师可以先下班。”呼和浩特市一位老师表示,“双减”之前,虽然放学早,但是还要开会、学习等,其实并不能放学就走,现在延时服务,虽然晚了一点,没有特别大的差别。林女士说:“家长其实并不想让孩子这么小就把所有时间花在上课上。以前有一种焦虑感,觉得人家的孩子都在报,自己孩子不报好像投入不够,怕被甩下。现在这种焦虑没有了。”不少家长持林女士这种心态,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焦虑完全消除,跟风报班少了,但是针对孩子学习的“紧张感”仍然存在,比如“一
35、年级焦虑”,比如不报教辅班改为追捧文艺体育特长班。实际上,这是一个家长更信任学校还是更信任辅导班的问题。“双减”如何给焦虑的家长减压北京市海淀区的赵先生正在犹豫要不要给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报个班。赵先生本身并不赞同各种“开发”“启蒙”等培训班。“但是有个现实问题。”赵先生说,“现在孩子不管是家里教也好,报班也好,上小学一年级前都会很多东西,甚至有些都会100以内的加减法了。时间长了,小学的老师就默认有些东西孩子们已经学会了,家长怕自己孩子跟不上,所以报班就成为必然,也就开始内卷。”这种担心在家长中颇具一定代表性,记者采访几位北京的家长,他们都在为孩子上一年级努力,或者报班,或者自己在家教。李玮说
36、:“这其实是家长的自我加压,小学一直是零起点教学。孩子即使会算一些加减算法,但是不懂算理,所以不管会多少,学校都是从头教。”配合“双减”政策,教育部今年上半年出台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性教育,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改革教学方式,与幼儿园衔接。该意见还特别提到幼儿园和小学要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幼儿园主要以培养孩子习惯为主,不做知识培养。”李玮说,“小学和幼儿园有互访机制,我们入学也有前测。学习新东西,孩子们一开始都会比较慢,这是正常情况。比如汉语拼音,按照教学大纲,要在一个月以内教完,孩子刚开始肯定使用不熟练,很多家
37、长紧张这个,其实没有必要。”以前,家长抱怨学校除了给孩子布置作业,还给家长布置,现在学校不布置了,家长又担心孩子的成绩。过度紧张的家长们没有注意到,“双减”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已经悄然发生了。“双减”如何释放学习主动性在网络上关于“双减”的话题下,总有回复表示家长们还是想给娃报辅导班,升学压力在,就无法不在乎成绩。但“双减”真的会让孩子学的更少、成绩掉落吗?“双减是社会层面的一个提法,对于学校来说,其实是双升,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又提升学校教学服务的水平,本质是教育教学方法的变革和精进,提质增效。比如我们现在,作业总量少了,但是老师们花在研究怎么留作业、留什么样的作业上面的时间增加了。”李玮说
38、。“双减”推进以来,李玮一个切身的感受是孩子们状态好了很多。“比如我们学校走廊的板报,原来的作品一看就是家长帮助做的,现在变了,是孩子们在主动表达他们的生活。还有一点,现在和我开玩笑的孩子多了。这都是很好的变化。”在家长们仍然纠结要不要报班,社会仍然讨论教培结构是非的时候,孩子们被教育焦虑压抑的主动性如同春日的小草,悄悄而又活泼地冒了出来。林女士三年级的儿子第一次拒绝了妈妈辅导写作文,完全自己写,虽然作文分数没有上一次高,但是老师用红笔圈出两段话,认为写得非常好,鼓励他继续。“实际上不管是中学还是小学,有一条非常重要且带有普遍性的经验,凡是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有自主性、自觉性,能够自律,这孩子的学习99%都是很好的。”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谢维和日前在北京市朝阳区“感受发展 走进朝阳 走进校园”教育沙龙上说。谢维和说:“双减的实质精神,不是被动去减,关键要拓展儿童的心理空间,负担减下来以后,让他能够充分发挥自主性,有更大的心理空间和成长空间,要给孩子这样一种文化空间。”一个对学习有主动性和热情的孩子,你觉得他会多学还是少学?你还会担心他的成绩吗?(本报记者 李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