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解决方式转变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丰富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结题报告培训讲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问题解决方式转变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丰富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结题报告培训讲学.doc(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以问题解决方式转变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丰富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结题报告-以问题解决方式转变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丰富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的意义在通过问题解决进行教学的模式中,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如何有效运用“问题解决”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教师需要扮演两个新的角色:选择有效教学任务与组织课堂讨论。已有一些研究表明,这两项工作对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至关重要。就选择有效的教学任务而言,已经有研究表明:“在通过问题解决进行教学的模式中,由于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建构的过
2、程,因此,他们可以获得自己对数学的理解。”由此可见,学生已经无形中成为了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仅仅传统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数学的“问题解决”首先要从问题出发,只有通过有价值的问题才能拓展学生的知识,促进他们的学习,因此,教师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选择和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有效的教学任务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即使教师选择了有价值的问题,在展开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无法有效的组织课堂,也无法保证问题解决教学的有效性。甚至如果使用不当,有价值的问题不一定能够体现它的价值。有研究表明:“那些属于“有意义联系”水平的数学任务中,仅有50%的任务在实施过程中保持了原有的水平。”因此,教师
3、的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有价值的问题去为学生创建学习的机会。除了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好的问题解决活动中以外,投入的方式也很关键。也就是说,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必然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的活动,教师教的变化引领学生学的变化,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性质涉及师生双方。在通过问题解决进行教学的模式中,学生学的方式也不断丰富,他们“不仅有更多的机会去表达他们的想法、评判自己的解答,而且有较多的机会投入需要高认知水平的任务在通过问题解决进行教学的模式中,学生不仅有机会去探究问题情境,运用不同的策略去解决问题,而且有机会通过相互交流去促进数学的学习和对数学的理解。”可见,
4、“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核心是概念理解,而不是程序性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从事有价值的任务去获得算法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基于对“问题解决”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的方式的理性认识,我们在实验前,通过深入调研,发现课堂教学的问题意识已得到我们全体教师的重视,并进行着不懈地探索。鉴于此,我校自年开始就积极参与了省级课题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提出了以问题解决方式转变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丰富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这一子课题,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该课题的实践价值,一是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二是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三
5、是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总之,本课题的研究将会使数学课堂更加的完善和科学,将会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它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增强,将更加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二、研究的目标1、继续完善“问题解决”式的课堂教学结构,形成一些“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的策略、参与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应用发展的策略)。2、使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机会,丰富学习方式,促进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3、促使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努力实践“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基本理念,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
6、务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全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4、通过实践研究,进行理性思考,取得理性认识,形成本校数学教学典型的有效教学案例。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一)内容1、在课堂教学中继续进行创设问题情境、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2、将师生之间的课堂教学活动归纳为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几个流程进行研究。教师学生创设情境,引导提问组织引导,及时点拨设计练习,呈现结构鼓励创新,培养能力提出问题探究问题逐步建构应用创新提出问题,明确目标树立假设,自主探究内化新知,建构体系拓展延伸,发展思维3、用问题解决的方式变革教师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转变的探索与研究。(二)研究方法1、以
7、行动研究为主,结合案例分析、个案研究、学生交流等手段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记录,通过开展阶段性研究,经验交流、总结等活动,对实施过程进行调控,促进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2、根据问题来源和探究方式的不同,“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如下: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探究合作探究解释、应用、拓展四、研究的步骤1、酝酿阶段(年8月)(1)分析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子课题。(2)成立课题研究组,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学习课题研究方案,明确、落实研究任务。(3)做好课题实验班级学生问题意识、学习方式的现状调查。2、实施阶段(年12月至年6月)(1)制定课题计划,讨论研究如何更新教育理念。(2)实施
8、计划,通过组织科研课的研究形式,有效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体现课题精神,参加研究的人员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初步尝试形成课题研究的课堂教学模式。(3)以课题展示为契机,做好前阶段课题工作总结,做好后期检测工作,整理资料,摘录典型事例,做好个案分析,为结题做好准备。3、结题阶段(年7月至年11月)(1)全面进行课题研究总结,撰写结题报告。(2)发表有关研究论文、课例、教案。(3)把成功的问题解决数学学习方式作为教学常规要求,全面推广普及。五、研究的成果(一)教师方面1、促进和完善各项教学科研管理常规(1)建立教研制度学校规定每周二下午为数学组开展教研活动的时间,课题组在教科室的组织下以理论学习、集体备
9、课、集体评课等形式展开教研活动。每学年老师们轮流上探讨课,紧接着评课,不知不觉中年轻教师在老教师的带动下教学水平和评课水平都有显著地提高。在活动中组织老师们探讨实验存在的问题,取得经验,获得新的教改信息,并确定下一阶段课题研究的重点,同时要求每次活动要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有反思。我校的数学教研活动注重“同伴互助”与“专家引领”,以专题讲座,“百家讲坛”,课堂赏析,评价反思等活动形式,寻找到了专业支持。(2)建立集备制度每个年段都设有集体备课组长,每周组织年段老师备好新课,反思旧课。(3)每学期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活动,有说课比赛、片段教学、教学叙事等比赛形式,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打造出“高效”
10、的课堂。2、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增强了教师的教研意识。(1)教师与学生同频共振教师用慈母之心、严父之情关心学生,只有爱生如子的教师才会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在两情相悦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敢说,敢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创新的火花才会迸发而出。一个宽松、民主、愉快、和谐的氛围会让学生滋生出“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的想法,创新意识就是这样抽芽的。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例如我校林老师在教学六年级百分数一课之前,布置学生收集生活中百分数,学生有的上网搜索,有的在衣服上发现
11、百分数“棉含量70%,纤维30%”,有的在饮料上发现“果肉35%”。上课时,教师让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生活中百分数的例子,学生滔滔不绝,这样既丰富了学习素材,为师生共同探究百分数搭好了“脚手架”,又让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亲切感,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百分数怎么产生的?”而这些问题正是这节课所要解决的,这不正是师生之间“心有灵犀一点通”和谐共鸣的真实写照吗?问题是思维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有了方向,有了动力,一整节课学生从生疑到释疑,自己解决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思维的创新性得到了培养(2)理顺“生活味”与“数学味”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
12、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强化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实用性,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数学课程标准还提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许多教师为情境而情境,出现了千姿百态,牵强附会的情境。一个和谐的课堂情境创设不仅要有生活性、趣味性,更应该具有真实性和有效性,才能凸显教学的魅力。北师大版三年级的时间与数学一课是专题性实践活动课,教材安排在认识年月日的有关知识之后,创设了飞飞一家休息日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这一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形成初步的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我校黄老师结合生活
13、实际,创设“飞飞的爸爸是一名医生,每工作3天休息1天,飞飞的妈妈是一名护士,每工作1天休息1天,而飞飞暑假每周一至周五参加游泳集训,每周六和周日才休息,现在都在预购奥运会的比赛门票了,飞飞可着急了,请你们想想办法帮助飞飞,从8月份的日历中的8月1日开始,找出哪些天该买两张票,哪些天该买三人票?”教师结合当前热门话题“预购奥运会门票”创设了帮助飞飞一家买票的情境,这个生动有趣带有挑战性的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探究欲望,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富有吸引力了。在学生找出共同休息日后,教师引导学生“奥运会比赛是从8月8日至24日,请你在共同休息日中找出哪些天该买两张票,哪些天该买三人票?”
14、这样设计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又一次挑战学生的思维,一整节课围绕着帮助飞飞解决问题展开。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既注重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又注重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渗透和贯穿,体现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思想,教师的教学魅力从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3)注重过程与经过的和谐新课标提倡三维目标的整合,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既强调结果,又关注过程的体验。我们熟悉的升和毫升一课,以前通常这样教学:在认识容积后,出示教具介绍1升和1毫升大约有多少,然后告诉学生1升等于1000毫升,接下来就是进行单位换算的练习。可实际上学生对升和毫升的概念还是很模糊。在接触了北师大版的这一课教材后
15、,我校林老师大胆地让学生联系生活,动手操作体验,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学生学得快乐开心,学生对1升、1毫升大约有多少根深蒂固。请看以下教学片段:师:想不想进一步感受一下1毫升的水有多少呢?生:想。师:好,请你们再次拿出针筒,吸1毫升的水,会吸吗?(学生实验,教师指导)师:仔细观察1毫升的水在你们的针筒里有多少?伸出一只手看过来,像林老师一样,五指并拢,把这一毫升的水小心翼翼地一滴一滴地滴在你的手凹里,边滴边数,1毫升的水到底能滴几滴?(学生实验,教师指导)师:好,滴好的同学再观察一下这1毫升的水在你的手凹里到底有多少?闭上眼睛,可以闭上眼睛吗?把这1毫升的水记在你的脑子里。(学生实验,教师指
16、导)师:好,请你告诉我,1毫升的水能滴几滴呀?来,你说。生F:大约20滴。师:大约20滴,还有没有不同的?生G:我的1毫升滴了29滴。师:你说。生H:我的1毫升滴了27滴。师:好,你说。生I:我的1毫升滴了25滴。在这个片段中,教师大胆地让学生联系生活,动手操作体验,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知1毫升有多少滴,靠手去体验,感受,去建构,虽然花费的时间较多,但是学生的空间观念得以增强。皮亚杰说:“思维是从动作开始,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又说:“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操作活动是一个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协同活动,是对客观事物形态感知的过程,又是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容语言形态
17、的智力内经方式。(4)善捕机会,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智慧的课堂,教师从原来的单纯知识传授者转化成学生的合作者,和谐的课堂应正确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关系,让教与学同频共振,以渐入佳境,呈现别有洞天的境界。我校杨老师在教学体积与体积单位,体验1立方分米的大小的时候,她让学生找出生活中1立方分米的物体,学生喊出同学的头有1立方分米,她就真的请学生上来把头跟1立方分米的学具比一比,当体验1立方米时,学生提出要去钻1立方米的教具,老师便挑了几个小个子同学钻了进去。一共钻了6个同学,当时杨老师好像明知故问到:“还能再钻一个吗?”“还能!”学生说,“但是这个人要躺在6个人的头上。”“哈”全班哄堂大笑,在笑声
18、中,学生们体验了体积单位的大小。对这些看似调皮但意义深刻的建议,杨老师不但没有制止,而是抓住机会,顺藤摸瓜,与学生的思维同频共振,抓住学生的“异想天开”,使课堂别有“洞天”!(二)学生方面1、丰富了学生情感的体验通过课题实验,教师们的观念变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认识到学生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在这一氛围中,老师时常鼓励学生充分去表现自己,对于一个问题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回答,精心设计一些与本课内容密切相关而学生又都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供学生讨论。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思维活跃、言辞犀利、观点新颖、
19、独到。他们所表现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大大超出了老师的预料。以前信心不足的学生现在也争相发言了。2、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学生从不敢提问、不会提问,逐渐养成了爱提问、会提问的习惯。课前预习,准备几个问题成了学生的自觉行为。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也逐渐从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探究,从碰到问题无从着手到逐渐学会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考方法。教学过程中,学生迸发出的创新思维火花经常令老师感到惊讶。许多学生认为,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提出不懂的问题,主动与同学讨论问题,慢慢地,自己为自己提出的问题做了解答。心中有了成就感,学习兴致自然就高了起来。我们通过课堂教学观察,并结合教学录像
20、进行微格分析,把学生提问和探究能力发展状况记录如下:课例一:时间与数学执教者提问方式探究方式教师提出问题次数学生提出问题次数即时指名回答要求独立思考组织合作探究实验前黄老师79次无77次1次1次实验后黄老师21次9次15次4次2次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教师提问的次数明显减少,提出问题的空间相对拓展。实验前,学生没有提出问题,实验后,学生有9人次提出了问题。实验前,教师提出问题后,以即时指名回答为主,实验后,学生的探究方式得以丰富,教师经常采用引导独立思考、组织合作探究的方式。课例二:什么是面积执教者提问方式探究方式教师提出问题次数学生提出问题次数即时指名回答要求独立思考组织合作探究实验班王老师12
21、次5次2次7次3次非实验班林老师36次无33次2次1次我们又对两位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分类比较:判断性问题(6次)推理性问题(5次)记忆性问题(25次)非实验班判断性问题(1次)推理性问题(6次)记忆性问题(3次)创造性问题(2次)分析性问题(3次)实验班通过比较,可以发现,非实验班教师提出的问题以记忆性问题为主,教师提问的形式通常是“是什么”、“怎么样”、“对不对”等。而实验班教师较多采用的方式是“你是怎样想的”、“你觉得他说的对吗”、“你发现了什么”等。3、学生活动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实验后学生的课堂活动来看,在活动中问题由学生提出来;结论由学生来研究;方法由学生来摸索,教师只在活动中进
22、行参与、指导,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活动的自主性也让学生能够不拘泥于常规的活动方式来进行,大大提高了学生活动的效果,同时从我们的调查中(下表)也可以看出,运用问题解决学习方式开合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条开展综合活动的有效策略,而且更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年级时间高年级中年级低年级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自己探究解决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自己探究解决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自己探究解决实验前1516.77105.812.3实验后73.57570.86567.270(三)课题研究所取得的部分成果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收获了累累的硕果,近三年来,课题组教师获奖捷报连传,在省“问题解决”课题研讨观摩活动以及各级
23、各类比赛中,所上的公开课分别获一、二等奖;所撰写的教学设计、论文、案例研究等在各届省“问题解决”研讨活动中分获一、二、三等奖或收入汇编。下面为课题组教师在“问题解决”的研讨活动以及各级各类比赛中的获奖情况:教师课例课件获市级以上奖励或交流情况(年以来)奖励级别时间获奖或交流项目等级颁奖单位任教者指导者国家级、六省六校5.4什么是面积什么是面积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系列研讨会教学设计一等奖“全国六地六校小学教育改革首第四届论坛”交流展示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六省六校学术联盟(江苏)10时间与数学在全国首届“世纪网络教学评比中获一等奖教育部北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4长方形
24、与正方形“全国六地六校小学教育改革第五届论坛”交流展示六省六校学术联盟(长春)省电教馆拍摄.4抛硬币全国首届新课程小学优秀课例评选二等奖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5统计(二)年福建省基础教育新课程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会.5四则运算(五)年福建省基础教育新课程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会.5四则运算(二)练习课年福建省基础教育新课程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大赛二等奖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会教师论文获奖、交流情况(年以来)时间论文题目发表刊物或获奖项目级别颁奖单位作者6亲历学习过程,在体验中成长首届全国教学论文大赛中全国二等奖中央教育科学
25、研究所课标教材课题办公室等6数学课堂里的生活数学福建省小学教育研究会年会论文省二等奖福建省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会11“在新课导入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案例研究福建省第十二届小学数学问题“问题解决”课题实验暨省级课改实验区基地校现场研讨会案例研究展示一等奖省二等奖福建省普通教育研究室6利用直观教学提高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效率福建省小学数学教育研究年年会省二等奖福建省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会6创设情景在数学发展性教学中的应用福建省小学数学研究会年会论文省二等奖福建省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会5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方式之我见发展于福建教育督导与德育福建教育督导与德育出版社.7培养探究能力与发展性课堂教学省小学数学研
26、究会年会省一等奖省小学数学研究会.7多媒体与小学数学整合的探究省小学数学研究会年会省一等奖省小学数学研究会.7和谐课堂与智慧课堂共融省小学数学研究会年会省一等奖省小学数学研究会.7唤起经验、注重体验,让孩子心中有“数”省小学数学研究会年会省一等奖省小学数学研究会六、研究的反思1、对新课标的学习要继续深入、透彻,要提供把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到教师行为的参考的资料和案例培训,让教师们在学习中借鉴其它好的经验和做法。2、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和关注学困生仍旧是我们永恒的话题。在新课程改革中同样也不例外。3、实验组成员不仅需要专家的专业引领。更要加强集体团结、协作,加强教师间、实验校和实验校间的互动式的
27、交流和研讨。4、“问题解决”学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发展基本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学习策略,强化数学意识。所以要正确处理教师、问题、学生之间的关系,使问题解决的学习落到实处。5、“问题解决”的学习,必须纳入到“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的体系中,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脱离了“基本”,独树一帜或完全摒弃,都是不可取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增强信心,进一步深入研究课题实验,鼓励课题组教师,大胆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探寻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多渠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拓展学生思维能动空间,反复实践,对比分析、研究,针对存在问题,加深课题研究的力度,刻苦攻关,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力求有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