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复习资料1-16章复习进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免疫学》复习资料1-16章复习进程.doc(6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医学免疫学复习资料1-16章-医学免疫学龚非力主编科学出版社第2版供临床、预防、基础、口腔、麻醉、影像、药学、检验、护理、法医等专业使用绪论&第一章掌握免疫概念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应答的类型和特点免疫(immunity):是机体对“自己”和“异己(非己)”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免疫学(immunology):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独立学科。抗原(antigen):能与TCR或BCR特异结合,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与相应应答产
2、物发生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又称表位(epitope)。二、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和组织:胸腺骨髓脾淋巴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NK吞噬细胞免疫分子:细胞表面分子抗体细胞因子固有免疫应答细胞单核-巨噬细胞NK多核中性粒细胞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DC免疫细胞的分类三、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fence):是机体针对外来抗原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正常:可产生抗感染的作用2.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surveillance):指免疫系统识别、清除体内突变
3、、畸变和病毒感染细胞的功能。3.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homeostasis):指免疫系统通过调节网络实现免疫系统功能相对稳定。四、免疫的类型1)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immunity):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防御功能,乃经遗传而获得,而并非针对特定抗原,属天然免疫。特点:先天具有;无特异性;无记忆性;作用快而弱,是机体抵御病原体侵袭的第一道防线主要机制:物理屏障:皮肤粘膜/血脑/血胎屏障;化学屏障:皮肤与粘膜局部分泌抑菌和杀菌物质;生物学屏障:非特异性效应细胞:中粒、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等非特异性效应分子:补体、溶菌酶、细胞因子等2)特异性免疫(speci
4、ficimmunity)个体发育过程中接触特定抗原(决定基)而产生的仅针对该特定抗原(决定基)而发生反应特点:后天获得;有特异性;有记忆性;有耐受性;作用慢而强。特异性免疫应答特点:1.特异性2.记忆性3.耐受性体液免疫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的主要区别我国11世纪(宋朝)有开始吸入天花痂粉预防天花的传说。18世纪后叶,英国乡村医生Jenner发明牛痘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掌握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概念。免疫器官的分类和功能。中枢免疫器官:即初级淋巴器官,是各类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在人类和哺乳动物中包括胸腺和骨髓。外周免疫器官:即次级淋巴器官,是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增殖以及
5、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它主要包括淋巴结,脾脏和粘膜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成熟和工作的场所免疫细胞-执行免疫功能的主体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发挥功能的物质基础骨髓(bonemarrow):哺乳动物的造血器官骨髓造血微环境:基质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基质构成骨髓功能:1.血细胞生成场所2.B细胞成熟的场所3.体液免疫应答发生场所(再次应答)胸腺的功能:T细胞分化成熟的主要器官、免疫调节2.外周免疫组织和器官:淋巴结的功能:1.淋巴细胞定居场所2.免疫应答发生场所3.淋巴细胞再循环4.过滤作用脾脏的功能:1.T细胞(40%),B细胞(0%)定居场所2.免疫应答发生场所3.合成生物活性物质(补
6、体成分)4.过滤作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组织:在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的黏膜及黏膜下固有层中散在的无被膜的淋巴组织。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淋巴组织:扁桃体,小肠派氏集合淋巴结和阑尾粘膜相关淋巴系统功能黏膜局部免疫产生sIgA参与口服抗原耐受四、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外周淋巴细胞经淋巴循环及血液循环,运行并再分布于全身各处淋巴器官及淋巴组织中。取决于淋巴细胞表面黏附分子(归巢受体)种类及高内皮细胞小静脉(HEV)表达的相应黏附分子(地址素)配体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增加抗原与淋巴细胞接触的机会充实淋巴组织第三章抗原掌握抗原的概念和抗原的两大特性(抗原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包括抗
7、原本身的因素和机体的因素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抗原决定簇的概念;B细胞决定簇(表位)和T细胞决定簇(表位)的特性抗原(antigen):能与T细胞的TCR或B细胞的BCR特异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抗原的特性: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抗原性(antigenicity):抗原能够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半抗原(hapten):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载体(carrier):与半抗原结合而赋予其免疫原性的物质。二、
8、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一)抗原的理化性质分子大小化学组成抗原表位的易接近性物理性状异物性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机体因素遗传控制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抗原的异物性非机体自身物质的特性胚胎期未与淋巴细胞接触过的物质异种物质病原微生物、异种动物血清、细菌外毒素同种异体物质ABO血型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自身抗原物质变性的自身物质或自身隐蔽成分三、抗原的特异性抗原特异性:抗原诱导的免疫应答及其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的专一性。抗原只能激活具有相应受体的淋巴细胞克隆,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并发生反应抗原决定基(antigenicde
9、terminant):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又称表位(epitope)。是抗原与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抗原结合价(antigenvalence);一个抗原分子上能与相应抗体分子结合的表位数目共同表位:存在于不同抗原物质上的相同或相似的表位。交叉抗原(共同抗原):带有共同表位的抗原根据产生抗体是否依赖T细胞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dependentantigen,TD-Ag):种类: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及细胞抗原特点:需要Th细胞辅助;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可引起免疫记忆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independentant
10、igen,TI-Ag):种类:细菌脂多糖,肺炎菌荚膜多糖和聚合鞭毛素特点:不需要Th细胞辅助;诱导体液免疫,不能诱导细胞免疫;只产生IgM抗体;无免疫记忆TD抗原和TI抗原的比较根据抗原是否在APC内合成分类内源性抗原:抗原提呈细胞内新合成的抗原,与MHC分子结合成复合物,供CD8+T细胞识别。如病毒蛋白、肿瘤抗原外源性抗原:非抗原提呈细胞合成,来源于细胞外的抗原。与MHC分子结合成复合物,供CD4+T细胞识别五、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超抗原(superantigen,sAg);由细菌外毒素和逆转录病毒蛋白构成的抗原,极低浓度即能活化大量T、B细胞,并诱导强烈应答的抗原物质(一种超抗原可活化多数T
11、细胞)作用特点:无需加工、提呈结合部位:TCRV链,APC细胞上MHC-II类分子非多态区外侧,因此无MHC限制性佐剂:与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入机体,可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的物质。佐剂的作用:1、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2、抗肿瘤和抗感染的辅助治疗丝裂原(mitogen):与淋巴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刺激静止淋巴细胞转变为淋巴母细胞和有丝分裂T细胞:植物血凝素(PHA)、刀豆蛋白A(ConA)和美洲商陆(PWM)B细胞:美洲商陆(PWM)、葡萄球菌蛋白A(SPA)第四章免疫球蛋白掌握抗体免疫球蛋白的基本概念。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轻链和重链、可变区和恒定区、功能区、J链和分泌成份,酶解片段等)。独
12、特型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功能(特异结合抗原、活化补体、结合Fc受体)抗体(Antibody,Ab):是由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具有免疫功能的糖蛋白。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类型分泌型(secretedIg,sIg):存在于体液中,具有抗体的各种功能膜型(membraneIg,mIg):BCR一、免疫球蛋白的结构1、重链和轻链2、可变区和恒定区可变区(V区)超变区(HVR)骨架区(FR)恒定区(C区)3、铰链区4、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域(功能区)IgG,IgA,IgD:Lchain:VL
13、,CLHchain:VH,CH1,CH2,CH3IgM,IgE:Lchain:VL,CLHchain:VH,CH1,CH2,CH3CH4二、其他成分1、连接链(J链):由浆细胞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多聚体:IgA和IgM2、分泌片:粘膜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pIgR胞外段,保护sIgA的铰链区免受蛋白酶的水解破坏,介导IgA二聚体的转运三、Ig的酶解片断木瓜蛋白酶2个Fab段结合抗原1个Fc段结合细胞胃蛋白酶F(ab)2段双价抗体活性pFc段无生物学活性四、导致免疫球蛋白异质性的因素外源性因素:物质基础多样性抗原(表位)的存在抗原分子含有多种抗原表位,不同表位刺激免疫细胞产生不同特异性抗体。内源性因
14、素: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同种型、同种异型、独特型同种型(isotype):指同一种属所有个体Ig共有的抗原特异性标记,为种属型标志,在异种动物体内可诱导产生相应抗体,IgC区同种异型(Allotype):1)同一种属不同个体Ig所具有的不同抗原特异性标志,存在于IgC2)IgGg链的同种异型标志是Gm因子,已发现Gm1-Gm303)IgAa链的同种异型标志是Am因子,有A2m1和A2m2两种4)k链的同种异型标志称为km因子,有km1、km2、km3独特型(idiotype):1)每个Ig分子所特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2)独特型抗原决定簇、Ig的超变区和抗原结合部位3)独特型抗原决定簇可刺激机体产生
15、抗独特型抗体(抗抗体),参与免疫调节第三节:免疫球蛋白的功能:1)特异结合相应抗原2)激活补体3)细胞亲嗜性二、特异结合相应抗原:IgG:二价sIgA:四价体内:多种生理和病理效应中和病毒、毒素体外:产生凝集、沉淀现象用于检测二、激活补体:IgG1-3和IgM类抗体;IgG的CH2和IgM的CH3功能域的补体结合位点;补体经典途径激活补体;IgG4、IgA、IgE的凝聚物激活旁路激活途径三、细胞亲嗜性调理吞噬作用;介导I型超敏反应;发挥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穿过胎盘第四节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及功能IgG单体;含量最高;再次体液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亲和力高。;穿过胎盘,
16、介导新生儿抗感染免疫;参与调理吞噬和ADCC效应;结合补体,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Fc段与葡萄球菌蛋白A结合,用于免疫诊断;抗感染的主要抗体IgM分子量最大,不能穿过血管壁和胎盘;五聚体形式存在于血液中,或单体表达于B细胞表面(未成熟B细胞);个体发育中合成最早的Ig;初次体液免疫应答最早出现的抗体;天然的血型抗体、类风湿因子是IgM;结合和激活补体的能力最强;调理吞噬和凝集作用比IgG强IgA血清型IgA:单体,血清中分泌型IgA(SIgA):外分泌液中,胃肠道和支气管分泌液、初乳、唾液和泪液;参与粘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中和毒素、调理吞噬IgE血清中含量最低的Ig;单体形式;结合肥大细胞和嗜
17、碱性性粒细胞,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抗寄生虫免疫IgD单体形式存在血清中,含量低;是成熟B细胞的重要标志单克隆抗体概念:一个B细胞针对一个抗原决定簇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抗体第五章 特点:高特异性、高均一性补体系统第一节概述补体(complement):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与细胞膜表面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担负抗感染和免疫调节作用,并参与免疫病理反应一、 是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补体的组成及命名补体固有成份补体调节蛋白补体受体C1q、C1r、C1sC1INHC1qRC4、C2C4bpC3b/C4bR(CR1)B、D、P因子H、I因子C3dR(CR2)MBL、MASPMCPH因子受体C
18、3C9DAFHRFC3a和C5a受体二、 理化性质与生物合成对热不稳定,56、30min即被灭活多种理化因素如射线、机械振荡、酒精、胆汁和某些添加剂等均可破坏补体肝脏合成炎性细胞因子第二节补体的激活在生理情况下,大多数血清补体成分以酶前体的形式存在。级联酶促反应三条途径:经典激活途径、旁路激活途径、MBL激活途径经典激活途径的特点:激活物:IC(IgM、IgG1-3)反应顺序:C1qrs-C4-C2-C3-C5-C6-C7-C8-C9C3转化酶CC5转化酶C感染后期或再次感染旁路激活途径的特点:激活物:细菌、内毒素、酵母多糖、葡聚糖激活顺序:C3-B-C3-C5-C6-C7-C8-C9C3转化
19、酶CC5转化酶C存在C3活化的正反馈调节环路;感染早期或初次感染免疫MBL激活途径的特点:激活物:MBL识别N-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激活顺序:MBL-MASP-C4-C2-C3-C5-C6-C7-C8-C9C3转化酶CC5转化酶C与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具有交叉促进作用;感染早期或初次感染免疫第三节补体激活过程的调节一、 启动自发性衰变调节蛋白调控C3和C5转化酶C1抑制物(C1inhibitor,C1INH)补体受体1(complementreceptor1,CR1)C4结合蛋白(C4bindingprotein)衰变加速因子(decayacceleratingfactor,DAF)膜辅助蛋白(m
20、embranecofactorprotein,MCP)I因子、H因子C1INH结合活化的C1rC1s(MASP),使其失去正常酶解底物C4和C2的功能C4bp结合C4b,抑制C4b与C2的结合,防止C3转化酶的组装促进I因子对C4b的蛋白水解DAF结合C4b,抑制C3转化酶形成、促进Bb与C3b解离二、 分布于机体大部分细胞,DAF缺陷导致阵发性血红蛋白尿针对攻膜复合物的调节CD59、C8结合蛋白、S蛋白、群集素第四节补体的生物学作用一、 功能溶菌、溶解病毒的细胞毒作用:MAC、CDC调理作用免疫粘附:IC二、 炎症介质作用:C3a、C5a过敏毒素、趋化因子病理生理学意义机体抗感染防御主要机制
21、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APC、B细胞活化、T细胞活化、免疫记忆、IC与血液中其他级联反应系统相互作用本章小结:掌握:补体激活三条途径、补体的生物学功能第六章 了解:补体受体及补体活化调节细胞因子第一节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概述细胞因子(cytokine,CK):一类由细胞分泌、具有多种功能的高活性小分子蛋白质,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作用。(一) 细胞因子的来源和分布来源分布:可溶性蛋白存在于组织间质和体液中、细胞膜(二)细胞因子的分类根据功能: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趋化因子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由细胞产生,介导细胞间相互作用的
22、细胞因子IL-2活化的T细胞产生,以自分泌与旁分泌方式作用于局部的靶细胞是参与免疫应答的重要的细胞因子促进T、B细胞增殖白细胞介素的特性产生细胞效应IL-1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T、B细胞的增殖分化,炎症反应IL-2活化的T细胞T、B细胞的增殖分化,增强NK杀伤活性IL-3活化的T细胞促进多能造血干细胞增殖IL-4活化的T细胞T、B细胞的增殖,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IL-5活化的T细胞B细胞的增殖分化IL-6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促进B细胞分化,参与炎症反应IL-7骨髓及胸腺基质细胞促进前T、前B细胞增殖和T细胞生长IL-8单核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活化和趋化作用IL-9活化的T细胞
23、促进Th细胞的增殖IL-10活化的T细胞(B细胞等)抑制Th细胞产生细胞因子IL-11骨髓基质细胞促进B细胞分化IL-12B细胞促进CTL,NK,LAK细胞杀伤功能2.干扰素(interferon,IFN)因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能力而得名型IFN-、IFN-型IFN-g型干扰素(IFN-、IFN-)IFN-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IFN-主要由成纤维细胞产生、抗肿瘤、抗病毒、抑制多种细胞增殖、参与免疫调节型干扰素(IFN-)活化的T细胞和NK细胞产生、抑制病毒复制、抑制细胞增殖、参与免疫调节、激活巨噬细胞、诱导MHC分子表达促进Th1细胞分化3.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
24、actor,TNF)使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细胞因子TNF-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和T细胞等分泌、参与免疫应答、介导炎症反应、抗肿瘤、抗病毒、参与内毒素休克和恶液质等病理过程TNF-淋巴毒素(lymphotoxin,LT),主要由T细胞、NK细胞等产生。4.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factor,CSF)指能够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其他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而形成相应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干细胞因子(SC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红细胞生成素(EPO)、血小板生成素(TPO)5.生长因子(
25、growthfactor,GF)指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TGF-、EGF、VEGF、FGF、NGF、PDGF转化生长因子-(TGF-)强免疫抑制作用,如抑制T细胞增生、抑制CTL的成熟、抑制巨噬细胞的激活等集落刺激因子的特性产生细胞效应GM-CSF活化的T细胞(巨噬细胞等)刺激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G-CSF纤维母细胞刺激粒细胞集落形成及其功能M-CSF巨噬细胞刺激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及其功能SCF纤维母细胞(骨髓基质细胞等)刺激髓系、淋巴系等造血祖细胞EPO肾细胞刺激红系造血祖细胞TPO肝、肾细胞刺激骨髓巨核细胞分化和成熟6.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e)对不同靶细胞具有趋化作用
26、的细胞因子根据N端半胱氨酸的排列方式CXC亚族:IL-8中性粒细胞;CX3C亚族:Franctalkine单核与淋巴细胞(三) CC亚族:MCP-1单核细胞;C亚族:淋巴细胞趋化蛋白细胞因子的受体跨膜糖蛋白,由胞膜外区、跨膜区和胞浆区组成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solublecytokinereceptor,sCKR)CKR分类CKR公有亚基:信号转导亚单位常为多种细胞的公有链,使细胞因子的效应具有重叠性。一、 某些CKR自膜脱落形成可溶性CKR竞争性拮抗CK作用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细胞因子的共同特征:高效性、局部性、短暂性、复杂性、网络性、多效性、重叠性、协同性、拮抗性细胞因子分泌的方式:自分泌
27、(autocrine)作用于分泌细胞自身旁分泌(paracrine)作用于比邻细胞内分泌(endocrine)远距离作用二、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参与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分化参与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参与固有免疫和炎症反应IL-1、IL-6、TNF、IFN刺激造血、促进血管的生成,致疼痛CSF、EPO、TPO细胞因子与临床细胞因子与疾病的发生内毒素休克淋巴样及髓样肿瘤免疫相关性疾病细胞因子与疾病的治疗补充拮抗本章小结:掌握: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集落刺激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的概念。IL-2的主要生物学功能IFN的主要生物学功能熟悉: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了
28、解:细胞因子受体第七章 细胞因子及其相关制剂的临床应用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第一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白细胞分化抗原(leukocytedifferentiationantigen,LDA):不同谱系白细胞在正常分化、成熟的不同阶段和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志。多为跨膜糖蛋白。(一) 分化群(clusterofdifferentiation,CD):不同实验室所鉴定的同一分化抗原归为同一CD,CD分子即是细胞膜分子的命名编号。参与免疫细胞识别与相关信号转导的CD分子1、 CD3与TCR形成TCR-CD3复合物分布于所有成熟T细胞和部分胸腺细胞表面2 可稳定TCR结构,并传导活化信号(I
29、TAM)CD4和CD8TCR识别抗原的共受体,分别结合MHCI和MHCII分子参与T细胞(Th、CTL)活化的第一信号鉴定T细胞亚群的表面标志3、 CD4分子是HIV的受体,与HIV感染有关CD2又称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2(LFA-2)配体是CD58(LFA-3)表达于T细胞、胸腺细胞和NK细胞表面增强细胞间的黏附直接介导T细胞激活4. 与SRBC结合,形成E花环,用于体外T细胞的鉴定和分离CD79(Ig)/CD79(Ig)表达于除浆细胞外不同分化阶段B细胞表面,是B细胞特征性表面标记5. 与BCR组成Ig/Ig-BCR复合物,传导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CD19/CD21/CD81CD19分布于
30、除浆细胞外不同分化阶段的B细胞和滤泡树突状细胞(FDC)表面,是B细胞的重要标记CD21即CR2,为EB病毒受体,表达于静止的成熟B细胞、FDC、咽部和宫颈上皮细胞,是B细胞的重要标记CD81分布于多种血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除外)表面,是丙型肝炎受体(二) CD19/CD21/CD81复合物是B细胞活化共受体,在B细胞初次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提供免疫细胞活化供刺激信号的CD分子1.CD28CD28分布:CD4+T细胞、50%CD8+T细胞、浆细胞和部分活化的B细胞CD28的配体是B7-1和B7-2(表达于B细胞和APC细胞表面)提供T细胞激活的共刺激信号(第二信号)2.CTLA-
31、4(CD152)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而静止的T细胞则不表达与B7-1/B7-2结合,但对T细胞的活化有负调节作用3.诱导性共刺激分子(induciblecostimulator,ICOS)CD28家族成员,仅表达于活化T细胞(Th2细胞)配体B7-H2调节活化细胞产生IL-4、IL-5、IL-10,但并不促进IL-2分泌参与诱导B细胞分化为记忆性细胞和浆细胞4.CD40与CD40LCD40分布于B细胞、树突状细胞CD40L表达于活化的CD4+T细胞、部分CD8+T细胞和T细胞表面CD40L与CD40结合提供B细胞活化的共刺激信号诱导B细胞再次免疫应答和生发中心的形成5.CD45CD45RA、C
32、D45RB、CD45RO初始T细胞表达CD45RA记忆性T细胞表达CD45RO6.CD25(IL-2R)参与组成高亲和力IL-2R()(三) 介导T细胞活化参与免疫效应的CD分子1. Fc受体2.细胞凋亡相关的CD分子Fas(CD59)主要以膜形式存在,也可形成可溶性Fas表达于活化的T/B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胸腺细胞、成纤维细胞表面胞内区含死亡结构域(deathdomain,DD)FasL(CD178)主要分布于活化的T细胞表面,也可形成可溶性第二节黏附分子黏附分子(adhesionmolecule,AM):是一类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分子,多为跨膜糖蛋白。以受体
33、-配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参与细胞的识别、活化和信号转导、增殖和分化、伸展与移动。(一) 参与免疫应答、炎症反应、凝血、创伤愈合以及肿瘤转移等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黏附分子的类别及其特征根据结构特点分为:整合素家族、选择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钙粘蛋白家族、(二) 未归类的黏附分子黏附分子的生物学作用参与炎症反应参与免疫细胞活化和效应参与淋巴细胞归巢(三) 其他诱导细胞分化、凝血及伤口修复、胚胎发育黏附分子与临床黏附分子与免疫缺陷病黏附分子与自身免疫性疾病黏附分子与移植排斥黏附分子与肿瘤本章小结:掌握:CD的概念与T、B细胞识别、粘附、活化有关的CD分子(CD3、CD2CD4、CD8、CD2
34、8B7第八章 CTLA-4CD40CD40LIg/Ig)熟悉:粘附分子的基本概念和功能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决定组织相容性的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histocompatibilityantigen)凡能引起强而迅速排斥反应的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ajorhistocompatibilityantigen)MHC分子不仅决定了机体的组织相容性,也参与了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以及外源性和内源性抗原的处理,加工和提呈,在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MHC):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第一节 人
35、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称为人白细胞抗原(humanleucocyteantigen,HLA),人类的MHC称为HLA复合体。MHC的基因组成及定位HLA复合体:HLA基因复合体位于人第六号染色体短臂6p21.31特点:多基因性1. 按定位和特点分为三个区:HLA-、HLA-、HLA-HLA-类基因经典HLA-类基因(a型):包括B、C、A三个座位具有高度多态性编码HLA-I类分子异二聚体的重链(链)非经典HLA-类基因(b型):包括E、F、G2. 多态性有限HLA-II类基因经典HLA-类基因:包括DP、DQ、DR三个座位具有高度多态性各座位均有A、B基因之分,分别编码HLA-类分子链和链非经典
36、HLA-类基因:包括DM、DO、蛋白酶体亚单位8、9、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TAP)、TAP结合蛋白基因3. 编码产物参与抗原加工转运HLA-类基因位于类基因和类基因之间第二节 编码补体(C2、C4、Bf)、细胞因子(TNF-、LT)、热休克蛋白(HSP70)等HLA复合体的遗传特征高度多态性单元型遗传连锁不平衡(一)高度多态性多态性(polymorphism):指在一组随机婚配的群体中,染色体同一基因座位有两种以上基因型,即可能编码两种以上的产物。两个等位基因产物的表达具有共显性(co-dominant)特点,即同源染色体对应座位上的两个等位基因皆得到表达。MHC多态性的产生及其生物学意义产生
37、机制:1、MHC复合体通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转换等机制导致其基因结构发生变异,产生新的等位基因。2、变异、自然选择、遗传3、遗传积累生物学意义:种群生存群体水平实现对免疫应答的调控(二) 无血缘关系人群寻找MHC表性完全相同的供者难单元型遗传HLA单元型(haplotype):同一条染色体上紧密连锁的HLA各等位基因的组合。MHC基因型(三) MHC表型连锁不平衡第三节 连锁不平衡(linkagedisequilibrium):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出现在一条染色体上的几率高于或低于随机出现的频率。MHC分子(一) MHC分子的结构和分布1、 HLA类分子的结构:由重链(链)
38、和轻链(2m)组成12结构域是决定类分子多态性的基础,并共同构成抗原肽结合槽肽结合槽两端闭合,可容纳811个氨基酸残基3高度保守,是与CD8分子结合的部位HLA类分子的分布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密度不一滋养层细胞不表达经典基因,但高表达HLA-E、G(NK细胞和部分CTL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的专一性配体),在母胎耐受中起重要作用MHC类分子呈递抗原呈递抗原类型:内源性抗原(来自细胞内)识别细胞:CD8+T细胞2.HLAII类分子的结构由链和链组成11是决定类分子多态性的基础,并共同形成抗原肽结合槽结合槽可容纳1317个氨基酸残基2是CD4分子结合的部位HLA类分子的分布主要表达于专职APC(B细
39、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也可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和胸腺上皮细胞IFN-可诱导MHC类分子表达非经典类基因(HLA-DM、DO)表达于细胞内,在外源性抗原加工、处理中发挥重要作用MHC类分子呈递抗原呈递抗原类型:外源性抗原(来自细胞外)(二) 识别细胞:CD4T细胞MHC的生物学功能1.作为抗原提呈分子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MHC分子是参与抗原加工、处理和提呈的关键分子。MHC限制性:TCR在识别抗原决定簇的时候还必须识别MHC分子,CD8+T细胞受MHC类分子限制,CD4+T细胞受MHC类分子限制。作为共受体的CD4、CD8分子还要分别于MHC类分子2和类分子的3结合2.参与T细胞在胸腺中的选择
40、、分化以及中枢性自身耐受的建立阳性选择3. 阴性选择参与调节NK细胞活性4.参与对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第三节 MHC分子决定个体疾病易感性的差异:不同型别MHC编码不同MHC分子,对特定抗原的识别和应答能力和强度不同。HLA与临床医学HLA与器官移植HLA与疾病的关联HLA分子的异常表达与疾病HLA与亲子鉴定和法医学本章小结:掌握:MHC的基本概念。HLA复合体的定位及结构。HLA抗原分子结构组织分布及其功能特点。MHC的生物学功能。熟悉:HLA的遗传特征了解:小鼠H-2复合体的基因位点、编码产物及分布。HLA在医学上的意义。第9章固有免疫掌握:参与固有免疫的组织、细胞、效应分子及其作用。NK细
41、胞表面标记。NK细胞杀伤机理。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组织屏障:皮肤黏膜屏障;内部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NK细胞、gdT细胞、B-1细胞、NKT细胞、肥大细胞、树突状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固有免疫效应分子作用:皮肤黏膜屏障:物理屏障:致密上皮细胞的机械屏障作用、黏膜上皮细胞迅速更新、呼吸道上皮纤毛运动、分泌液冲洗等。化学屏障:汗腺分泌的乳酸、皮脂腺分泌的不饱和脂肪酸、胃酸、呼吸道和消化黏液中的溶菌酶、抗菌肽等杀抑菌物质。微生物屏障:皮肤黏膜寄生的正常菌群,通过与病原体竞争结合上皮细胞和营养物质,分泌杀、抑菌物质产生抵御作用
42、。如大肠内正常菌群可分泌细菌素抑制厌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定居和繁殖。血脑屏障:软脑膜、脉络丛的毛细血管壁和包在壁外的星型胶质细胞形成的胶质膜,阻挡血液中的病原体进入脑组织和脑室。婴幼儿发育不完善。血胎屏障: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的绒毛膜滋养层细胞构成,防止母体内病原体和有害物质进入胎儿体内。妊娠早期未完善。中性粒细胞:募集:黏附、渗出、趋化、吞噬和杀伤:无氧杀伤:乳酸、溶菌酶、乳铁蛋白;有氧杀伤:H2O2、氧自由基、NO。单核/巨噬细胞:募集:黏附、渗出、趋化;吞噬和杀伤:分泌细胞因子、递呈抗原巨噬细胞的生物学功能:识别、清除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对肿瘤和病毒感染等靶细胞的
43、杀伤作用;加工提呈抗原,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免疫调节作用。1) 识别、清除抗原性异物:对抗原性异物的识别;对抗原性异物的杀伤消化与清除。 对抗原性异物的识别:细胞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PRR)病原体共同表达的;宿主衰老损伤细胞;凋亡细胞;通过调理性受体(IgGFc受体和补体受体);识别抗体或补体结合的病原体 巨噬细胞对抗原性异物的杀伤、消化、清除:巨噬细胞+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吞噬或吞饮)吞噬体+溶酶体吞噬溶酶体(水解酶)消化降解2)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细胞因子受体与感染部位产生的细胞因子结合,趋化,活化作用。分泌趋化性细胞因子(MIP-1,MCP-1,IL-8);分泌促炎细胞因子(IL-1,I
44、L-6,TNF-),炎症介质,补体;分泌IFN-、,胞外酶(溶菌酶等)。3)对肿瘤和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被LPS、IFN-、GM-CSF等激活后,表面调理/非调理受体表达增加,溶酶体数目,水解酶浓度提高等;释放细胞毒性物质;分泌TNF-;ADCC效应(如IgGFc受体)。4)加工提呈抗原、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形成MHC/抗原肽复合物,供CD4+/CD8+T细胞识别;TCR-CD3复合受体和CD4/CD8辅助受体分子与MHC/抗原肽复合物结合T细胞活化第一信号;巨噬细胞B7、ICAM-1与T细胞表面CD28和LFA-1结合共刺激信号,T细胞活化第二信号T细胞活化,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有些胞吐降解
45、产物直接激活B细胞,启动体液免疫应答。5)免疫调节:IL-1:T、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TNF:促进CTL活化、增殖、分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IL-6:B细胞增殖、分化、分泌抗体;T细胞分化;造血干细胞增殖;IL-12及IL-18:增强T细胞、NK细胞杀伤活性;刺激T细胞、NK细胞产生IFN,增强细胞免疫;IL-10: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及NK细胞的活化;抑制巨噬细胞抗原提呈。自然杀伤细胞(NK):TCR-、mIg-、CD16+、CD56+淋巴样细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和脾,淋巴结和其他组织中有少量。NK细胞的生物学功能:1.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1)直接杀伤;(2)ADCC2.免疫调节作用:IL-2、TN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