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教案资料.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51556937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2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解剖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教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系统解剖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教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统解剖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教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解剖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教案资料.doc(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系统解剖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系统解剖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1.骨的基本构造骨由骨质、骨膜、骨髓构成,并不丰富的血管和神经。(1) 密质致密坚硬,耐压性较大,由紧密排列成层的骨板构成,分布交织的骨小梁构成,位于骨的内部。密质和松质的分布与骨的功能相适应(2) 骨膜:是一层致密结缔组织膜,紧贴于骨的表面(关节面除外)。骨膜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和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和感觉起主要作用。(3)骨髓:为柔软而富有血液的组织,分布于长骨骨干的髓腔内以及所有松质骨的骨小梁之间,由多种类型的细胞和网状结缔组织构成。2

2、椎骨的一般形态及各部椎骨的形态特征一般椎骨都有一个椎体和一个椎弓,椎弓上有七个突。颈椎:共7个,第1、2颈椎属特殊椎骨,将单独介绍。一般颈椎的椎体较小,近似长方形,其上面的左右两端上翘,与上位椎骨椎体侧缘构成关节,有病变时可致椎间孔狭窄压迫脊神经,产生症状。颈椎椎孔较大。横突生有横突孔,是颈椎最显著的特点。横突孔内有椎动、静脉走行。横突末端可分前后两个结节,特别是第六颈椎,前结节肥大,又叫颈动脉结节,颈总动脉在其前方经过。颈椎关节突不明显,关节面近于水平位。颈椎棘突一般短而平,末端分叉。第7颈椎棘突不分叉且特长,在颈部皮下,容易扪到,故又名隆椎。胸椎:共12个。从上向下椎体逐渐增大,横截面近三

3、角形。椎体的后外侧上下缘处有与肋骨头相接的半关节面叫肋凹。横突的前面也有横突肋凹,与肋结节形成关节。棘突长,伸向后下方,邻位椎骨的棘突依次掩叠。关节突明显,其关节面位于冠状方向。腰椎:共5个。椎体大,约呈蚕豆形。椎孔大。棘突为板状,位于矢状方向平伸向后。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近矢状方向。(4)环椎atlas是第1颈椎,呈环形。分前弓、后弓和左右侧块。前弓较短,内面有关节面叫齿突凹。侧块上面有椭圆形关节凹,与枕骨髁构成环枕关节,下有圆形关节面与第2颈椎连接。上关节凹后方有椎动脉沟,椎动脉出横突孔经此沟而入枕骨大孔。后弓长,中点略向后方突起,叫做后结节。环椎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5)枢椎axis为

4、第2颈椎。椎体上方有齿突,与环椎齿突凹形成关节。在发生学上齿突来自第1颈椎椎体。枢椎其余形态同一般颈椎3钩椎关节(Luschka关节)的概念由第37颈椎的椎体钩与上位椎体的唇缘所组成。钩椎关节是否一个真正的滑膜关节尚存在不同的看法,但近年来的观察多数学者认为不是恒定的典型滑膜关节,5岁以后随着颈段脊柱的运动而逐渐形成,是由直接连结向间接连结分化的结果。钩椎关节的重要毗邻:后方为脊髓、脊膜支和椎体的血管;后外侧部构成椎间孔的前壁,邻接颈神经根;外侧有椎动静脉和交感神经丛。随年龄增长,椎体钩常出现骨质增生,可能压迫脊神经或椎血管4胸骨的形态及胸骨角的概念胸骨位于胸骨前壁正中,前凸后凹,可分柄,体和

5、剑突三部胸骨角是胸骨柄与胸骨体的结合处,所形成的微向前方突出的角。5脑颅、面颅各骨的名称、翼点的概念脑颅共有骨6种8块,包括额骨1块,顶骨2块,枕骨1块,颞骨2块,蝶骨1块,筛骨1块。面颅共9种15块骨,最大的是上颌骨和下颌骨,其余均较小,围绕大的骨块分布。翼点:是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4骨相交处所形成的“H”形骨缝,位于颞窝内,颧弓中点上方两横指(或3.54cm)处,此处骨质菲薄,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易骨折,骨折易损伤血管形成硬膜外血肿。6颅底重要沟、管、孔、裂及其通行结构和交通颅前窝最高,由额骨、筛骨和蝶骨小翼构成。有筛孔(通鼻腔)。颅中窝较低,由蝶骨和颞骨构成。中间

6、部有垂体窝,鞍背(两者统称蝶鞍),视神经管,交叉前沟,颈动脉沟和破裂孔(由此通颈动脉管内口);两侧部有眶上裂(位于蝶骨大、小翼之间,通眶),圆孔,卵圆孔,棘孔,三叉神经压迹,弓状隆起和鼓室盖。颅后窝最低,由颞骨和枕骨构成。内有枕骨大孔(通椎管),斜坡,内耳门,舌下神经管内口,颈静脉孔,横窦沟及乙状窦沟。7滑膜关节的构造、辅助结构虽然人体各部位滑膜关节的形状和活动大小都不相同,但它们的基本结构相同,都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等3部分组成。有些关节还“增设”了一些“辅助装置”,如关节盘,能使相应的关节面更加契合;韧带,有的在关节囊内,有的在关节囊外,起着增强关节稳固性的作用;附着于关节窝周缘的软骨

7、组织关节盂缘,可加深和扩大关节窝,从而加强关节的稳定性。8髋关节、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组成及形态特点髋关节:形态:杵臼关节组成:股骨头与髋臼膝关节:形态:屈戍关节组成:股骨内、外侧髁,胫骨内、外侧髁以及髌骨。肩关节:形态:球窝关节组成: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肘关节:形态:蜗状关节组成:肘关节属复关节,由三部组成腕关节:形态:椭圆关节组成:桡骨腕关节面、关节盘与舟骨、月骨、三角骨构成。9大、小骨盆的分界线、有关节盘的关节有哪些由骶骨胛,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线,是大,小骨盆的分界线。关节盘位于两关节面之间的纤维软骨板。胸锁关节、桡腕关节等有关节盘1

8、0斜角肌间隙及通行结构斜角肌间隙是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和第1肋围成的,通行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在前斜角肌前方有锁骨下静脉通行。11.膈的位置及形态特点,三个裂孔的名称,位置及通行结构?膈是由颈部的肌节迁移至胸腹腔之间而形成的向上膨窿呈穹窿形的扁肌,膈的肌纤维起自胸廓下口的周缘和腰椎前面,三部:胸骨部起自剑后面;肋部起自6对肋骨和肋软骨;腰部的左.右两个膈脚起自上23个腰椎.各部肌纤维向中央移行于中心腱.膈上三个裂孔(1)主动脉裂孔在第12胸椎体前方,左右各二个膈脚与脊椎之间,有主动脉,胸导管通过.(2)食管裂孔主动脉裂孔左前方约在第10胸椎水平,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3)腔静脉裂孔食管裂孔右

9、前方的中心腱内,约在第8胸椎水平,有下腔静脉通过.12.腹直肌鞘的构成和特点,弓状线,白线,腱划的概念.腹直肌鞘包绕腹直肌,由腹前外侧壁三大块扁肌的腱膜形成,鞘分前,后两层,前层有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构成,后层有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构成.弓状线:腹直肌鞘.由腹前侧壁三块扁肌的腱膜形成一凸向上方的弧形边界线为弓状线或半环线.白线: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上,为左右腹直肌鞘之间的膈,由两侧三层扁肌腱膜的纤维交织而成.上方起自剑突,下方止于趾骨联合腱划由致密结蒂组织构成,与腹直肌鞘前壁紧密相连,防止腹直肌收缩时移位。13.腹股沟管的位置、四个壁及两个口的构成腹股沟管位于腹前壁的下部,在

10、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是腹肌和腱膜之间的潜在性间隙。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有二口四壁:管的外口即腹股沟管浅环。管的内口称腹股沟管深环,(为贴在腹横肌内面的腹横筋膜向外的突口)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15厘米处。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内斜肌。后壁为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上壁为腹内斜肌、腹横肌的下缘肌纤维。下壁为腹股沟韧带。14.海氏三角及与腹股沟管的关系海氏三角位于腹前壁下部,是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区,腹股沟管和腹股沟三角都是腹壁下部的薄弱区,在病理情况下,如腹膜形成的鞘突半闭合.或腹壁肌肉薄弱,长期股内压增高等.可致腹内容物由此区突出形成疝.若腹内容物经

11、腹股沟深环进入腹股沟管.再经腹股沟管浅环突出,下降入阴囊.构成腹股沟斜疝.若腹内容物不经腹股沟管深环,而从海氏三角澎出.为腹股沟直疝.15.三边孔、四边孔、肘窝、腕管的位置及通行结构四边孔和三边孔:三边孔是肱三头肌长头内侧的间隙,有旋肩胛动脉通过。四边孔是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的间隙,有旋肱后动、静脉和腋神经通过肘窝:位于肘关节前面.为三角凹窝.外侧界为肱桡肌.内侧为旋前圆肌,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之间的连线.窝内主要结构自外向内有肱二头肌腱.肱动脉及其分支,正中神经.腕管:位于腕掌侧.由屈肌支持带即腕横韧带和腕骨沟围成.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拇长屈肌腱和正中神经通过16舌的形态和粘膜特征,颏舌肌的起

12、止、作用和神经支配形态上面舌背,有界沟,沟后为舌根,沟前为舌体,体的前端为舌尖。沟的尖端为舌盲孔。下面舌系带、伞襞、舌下阜、舌下襞。(1)舌分舌体和舌根二部分.二者在舌背以向前开放的“V”字形的界沟为界.舌体占舌的前2/3,为界沟之前可游离活动的部分,其前端为舌尖.界沟的尖端有一小凹称舌盲孔.舌根占舌的后1/3,以舌肌固定于舌骨和下颌等处.舌根的背面向后对咽部.延续至会厌的腹侧面(2)舌体背面粘膜呈淡红色.其表面舌乳头分为丝状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和轮廓乳头.丝状乳头数目最多.体积最小.呈白色.遍布于舌背前2/3.菌状乳头,数目最少.呈红色.多见于舌尖和舌侧缘.叶状乳头,位于舌侧缘后部,腭舌

13、弓前方.轮廓乳头体积最大,约711个,丝状乳头无味蕾.舌根背面粘膜表面,观舌扁桃体.舌下面粘膜在舌的正中线上,形成舌子带(3)颔舌肌起自下颌体后面的颔棘,肌纤维呈扇形向后上方分散.止于正中线二侧.二侧颔舌肌同时收缩.拉舌向前方.即伸舌.单侧收缩使舌尖伸向对侧.如一侧瘫痪.让病人伸舌.舌尖偏向瘫痪侧17口腔腺的位置,腺管开口部位腮腺:最大,可分浅部和深部,浅部呈三角形上达颧弓,下至下颌角,前至咬肌后1/3的浅面,后续腺的深部,深部伸入下颌支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下颌后窝内.开口于平对上颌第2磨牙牙冠处的颊黏膜上的腮腺管乳头.2)下颌下腺:位于下颌体下缘及二腹肌前,后腹所围成的下颌下三角内开口于舌下阜

14、.3舌下腺:位于口腔底舌下襞的深面,舌下腺导管有大小二种,大管与下颌下腺管共开口于舌下阜,小管开口于舌下襞黏膜表面.18十二指肠的分部及各部结构、空回肠的区别。十二指肠分上部,降部,水平部,升部.1形态结构不完全一致,但二者间无明显界限.一般是系膜小肠的近侧2/5为空肠,远侧3/5为回肠.2)位置;空肠位于左腰区和脐区,回肠位于脐区.右腹股沟区.盆腔内3外观;空肠管径较粗,管壁较厚,血管较多,颜色较红,呈粉红色.回肠管径较细,管壁较薄,血管较少,颜色较浅,呈粉灰色4)肠系膜内血管分布;空肠的动脉弓级较少,直血管较长.回肠的动脉弓级较多,直血管较短.19结肠的分部、结肠的特征性结构结肠位于盲肠和

15、直肠之间,整体呈方框状围于空、回肠的周围,分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部分。20肝门通行结构、肝段的概念肝门通行结构: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和肝的神经,淋巴管2)依据Glisson系统在肝内的分布情况提出的,按照Glisson系统各分支的分布区,可将肝分为两个半肝,5个叶(右前叶,右后叶,左内叶,左外叶,尾状叶)6个段(左外叶上下段,右后叶上下段,尾状叶左右段)肝内管道可分为肝静脉系统(肝左、中、右静脉、肝右后静脉和尾状叶静脉)和Glisson系统两部分,后者由血管周围纤维囊(Glisson囊)包绕肝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形成,三者在肝内的分支与分布基本一致。肝段就是依Glisso

16、n系统的分支与分布和肝静脉的走行划分的,Glisson系统分布于肝段内,肝静脉走行于肝段间。21calot三角、glission系统的概念Calot三角由肝脏、胆囊胆管及肝总管组成,胆囊动脉通常位于此处。glission系统的概念,偶找不到22肝外胆道系统的组成肝外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输胆管道(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和胆总管)23食管的分布及狭窄分布:第6颈椎下缘与咽相接一脊柱前方穿过膈的食管裂孔入腹腔平第11胸椎续于胃的贲门。狭窄:第一个狭窄部即食道起始部,平第6颈椎下缘。距中切牙约15厘米。第二个狭窄部在与左支气管交叉处。平第45胸椎之间高度。距中切牙约25厘米。第三个狭窄部在穿过食管裂孔处

17、,平第10胸椎高度,距中切牙约40厘米。24腹膜与脏器的关系1腹膜内脏器:胃,十二指肠上部,空肠,回肠,盲肠,阑尾,横结肠,乙壮结肠,脾,卵巢,输卵管。2腹膜间位脏器:肝,胆囊,升结肠,降结肠,子宫,膀胱,直肠上段3腹膜外位器官:肾,肾上腺,输尿管,膀胱,十二指肠降部,下部,升部,直肠中下段及胰。25小网膜的位置和分部及其内容物小网膜的位置在由肝门向下移行于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的双层腹膜结构。内容物:胆总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26网膜囊的位置、境界、交通,网膜孔的位置及毗邻是腹膜腔的一部分。前界小网膜,胃后面的腹膜、大网膜的前二层。后界覆盖于胰、左肾上腺、左肾的腹膜及大网膜的后二层。上界肝

18、的尾状叶和膈下面的腹膜壁层。下界大网膜前二层和后二层的移行处。左界脾,胃脾韧带和脾肾韧带。右界网膜孔(前方为肝十二指肠韧带;后方为覆盖于下腔静脉前面的腹膜;上方为肝尾状叶;下方为十二指肠上部)。通向腹膜腔的其他部分。27鼻旁窦的概念、各窦的位置、开口及形态特点鼻窦是鼻腔周围,颅骨与面骨内的含气空腔,又称鼻旁窦。鼻旁窦由骨性鼻旁窦表面衬以粘膜构成,鼻旁窦粘膜通过各窦开口与鼻腔粘膜相续。一般左右成对,共有四对,为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鼻旁窦由骨性鼻旁窦表面衬以粘膜构成,鼻旁窦粘膜通过各窦开口与鼻腔粘膜相续。鼻旁窦对发音有共鸣作用,也能协助调节吸入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由于鼻腔和鼻旁窦的粘膜相延续,

19、鼻腔炎症可引起鼻旁窦发炎。四对鼻旁窦中上颌窦最大,位于上颌骨体内,上壁是眶下壁,较薄,当上颌窦炎或肿瘤时,常可破坏骨质侵入眶内;下壁邻近上颌磨牙,紧邻骨质菲薄的牙根,故牙根感染常波及上颌窦;前壁在眶下孔下方处较薄,进行上颌窦手术时即由此处凿开;内侧壁为鼻腔外侧壁,邻近中、下鼻道,在下鼻道前上部骨质较薄,上颌窦穿刺即由此处刺入。上颌窦开口于半月裂孔的后部,由于开口位置较高,所以上颌窦发炎化脓时引流不畅,易造成窦内积脓。额窦开口于半月裂孔前端。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和上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28喉软骨的组成、喉腔的形态结构喉的支架由三个单一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会厌软骨;三对成对软骨杓状软骨、小角

20、软骨和楔状软骨构成。29左右主支气管的差别,肺段的概念左主支气管细长、近水平。右主支气管粗短、近垂直。气管异物坠落多入右主支气管。主支气管在肺门处分出肺叶支气管,肺叶支气管入肺后再分出肺段支气管(三级支气管)。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所联属的肺组织,称为支气管肺段。肺段呈锥形,尖朝向肺门,底朝向肺表面。肺段内含有肺段支气管、肺段动脉和支气管血管伴行,肺段之间有少量结缔组织和段间静脉通行,是肺段切除的标志。30纵隔的概念、区分及其组成纵隔两侧纵隔胸膜间的脏器及结缔组织总称为纵隔。分部通过胸骨角和第四胸椎体下缘的水平面,分为上、下两部。上部为上纵隔:下部为下纵隔,后者又以心包分成前、中、后三部。组成胸腺

21、、出入心脏的大血管、迷走神经、膈神经、气管、食管、胸导管、心包、心脏、胸主动脉、奇静脉、胸交感干、淋巴结等。31肾的被膜肾的表面包有三层被膜,由内向外依次为纤维囊、脂肪囊和肾筋膜。(一)纤维囊纤维囊(fibrouscapsule)为紧贴于肾实质表面的致密结缔组织膜,薄而坚韧。正常情况下,纤维囊与肾实质结合较疏松,易于剥离,但在肾有病变时,纤维囊与肾实质发生粘连,不易剥离。(二)脂肪囊脂肪囊(adiposecapsule)包被于纤维囊外周,为一囊状脂肪组织,并经肾门与肾窦内的脂肪组织相延续,对肾起弹性护垫样保护作用。(三)肾筋膜肾筋膜(renalfascia)位于脂肪囊的外周,包裹肾和肾上腺。分

22、前、后两层,分别位于肾的前方和后方,两层在肾的外侧及上方相互融合;在肾的内侧,前层与对侧相互连续,后层与腰大肌筋膜相互融合;在肾的下方,前、后两层则分离,其间有输尿管通过。肾筋膜发出许多结缔组织小束,穿过脂肪囊连于纤维囊,对肾起固定作用。肾的正常位置靠多种因素维持,如肾的被膜、肾血管、肾邻近的器官、腹内压以及腹膜都对肾起固定作用,肾的被膜起主要作用。如上述固定装置发育不良或病变时,常可引起肾下垂或肾移位。32输尿管的形态、分部及狭窄输尿管为一对细长肌性管道,起自肾盂,终于膀胱。位置输尿管位于腹膜后方,沿腰大肌前面下降,至小骨盆上缘则越过髂总血管前方进入盆腔,最后斜穿膀胱壁。在女性,输尿管过子宫

23、颈外侧面至膀胱底。在距子宫颈外侧缘约2厘米处,有子宫动脉从外侧一内侧越过输尿管前方。分部输尿管全长可分为腹段,盆段和壁内段。狭窄部输尿管的全长口径粗细不一,有三个狭窄部:1在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2在小骨盆上口处;3在壁内段,为输尿管最狭窄处。输尿管狭窄部位是结石易滞留之处。33膀胱的形态、位置、膀胱三角的概念形态膀胱为贮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形状随其充盈度而改变。空虚时呈三棱锥体形,分膀胱尖(朝向前上方)、膀胱底(朝向后下方)、膀胱体(膀胱尖和膀胱底之间的部分)和膀胱颈四部分。位置在小骨盆腔内,前方为耻骨联合,后方在男性为精囊腺、输精管壶腹和直肠,在女性为子宫和阴道。极度充盈的膀胱,可高出耻骨

24、联合上缘。新生儿的膀胱位置比成年人高,老年人因盆底肌收缩力减退,膀胱位置变低。膀胱三角在膀胱底部的粘膜面可见到一个三角形区域,其前下角的尖端有尿道内口,两个后外侧角处各有一裂隙状的开口,叫输尿管口。两侧输尿管口之间的粘膜形成一横行皱襞一输尿管间襞(膀胱镜检查时,此间襞为一苍白带,可作为寻找输尿管口的标志)。膀胱三角处无粘膜下层,粘膜紧贴于肌层,不形成皱襞。该处为肿瘤和结核的好发部位。34男性尿道的分部、狭窄、弯曲和膨大男性尿道既是排尿路又是排精管道。起于尿道内口,止于阴茎头尖端的尿道外口,成人长约18厘米,全程可分为三部:前列腺部(穿过前列腺的部分)、膜部(穿过尿生殖膈的部分,长约1.2厘米)

25、和海绵体部(穿过尿道海绵体的部分),临床上将前列腺部和膜部全称为后尿道,海绵体部称为前尿道。男性尿道全程中有三处狭窄和二个弯曲。三个狭窄是尿道内口、膜部和尿道外口。二个弯曲分别位于耻骨联合下方(相当于膜部和海绵体部起始段,凹向上)和耻骨联合前下方(相当于阴茎根与体之间,凹向下),后一个弯曲当阴茎向上提起时消失,所以临床上作导尿或尿道扩张时,首先上提阴茎,使此曲消失以利插管。35输卵管的分部及形态输卵管位于子宫的两侧,全程可分为四部,自内侧至外侧为:子宫部行于子宫壁内,以输卵管子宫口通子宫腔。输卵管峡窄、短、输卵管结扎术常在此部进行。输卵管壶腹较粗,壁薄而弯曲,占全长23,卵子通常在此部受精。输

26、卵管漏斗为输卵管末端,呈漏斗状,中央有输卵管腹腔口,开口于腹膜腔。口的周缘有许多指状突起,称输卵管伞,最长的一条称卵巢伞。36子宫的位置、形态、分部及固定装置形态子宫为单一的肌性器官,壁厚腔小,富于扩展性,胎儿在此发育成长,呈前后稍扁的梨形。分三部:子宫底输卵管子宫口以上的部分。子宫颈下端狭窄的部分,为癌肿好发部位,下13突入阴道内(子宫颈阴道部)。子宫体底、颈之间的部分。体、颈之间为峡部。在非妊娠期,子宫峡不明显,妊娠期间(尤以妊娠末期),子宫峡逐渐伸展变长,形成子宫下段。位置位于盆腔中央,前为膀胱,后为直肠,下接阴道,两侧有输卵管,卵巢固有韧带及子宫阔韧带。活动度大。固定装置维持子宫正常位

27、置有韧带、盆底肌和周围结缔组织。37Koch三角的概念。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有哪些Koch三角概念我找不到,能力有限啊分支有:1左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左窦,经左心耳和肺动脉间一冠状沟,分前室间支和旋支。前室间支分布于左、右心室前壁的一部分,室间隔的前上23;旋支分布于左房壁和左室外侧壁。2右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右窦,在肺动脉和右心耳间一冠状沟一膈面,分后室间支和左室后支,分布于右房壁、右室壁、左室后壁和室间隔后下13。38心的传导系统的组成、位置和功能心的传导系统主要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其主要功能是产生兴奋、传导冲动和维持心正常节律性搏动。由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组成。39颈动脉窦和颈

28、动脉小球的位置、形态和功能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位置颈总动脉未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功能压力感受器,当动脉血压升高时,通过它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末稍血管扩张,以降低血压。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化学感受器,当血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40颈外动脉的分支1枕大神经、2颞浅动脉、3耳后动脉、4枕动脉、5舌下神经、6斜方肌、7颈内动脉、8颈外动脉、9肩胛提肌、10颈总动脉、11后斜角肌、12中斜角肌、13颈横动脉、14肩胛上动脉、15臂丛、16脑膜中动脉、17眶下动脉、18内眦动脉、19眶下动脉与神经、20颊肌,21颊肌、22上唇动脉、23下牙槽神经、24下唇动脉、25舌神经、26

29、颏下动脉、27面动脉、28甲状腺上动脉、29颈升动脉、30甲状腺、31前斜角肌。41掌浅弓、掌深弓的组成及其机能意义掌浅弓掌深弓组成位置分支尺动脉末端和桡动脉掌浅支。掌腱膜深面。三条指掌侧总动脉指固有动脉(位于手指的二侧),一条小指尺掌侧动脉。挠动脉末端和尺动脉的掌深支。屈指肌腱深面。三条掌心动脉(与指掌侧总动脉吻合)。手掌动脉弓的机能意义:手是劳动器官,由于抓握功能,使手掌易受压迫,动脉弓的存在,可使手掌或指的掌侧面在受压的情况下,仍可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42胃的血液供应及来源胃的血液供应主要来源于腹腔动脉的分支。分布于胃小弯的是胃左、胃右动脉;分布于胃大弯的是胃网膜左、右动脉;分布于胃底的

30、是胃短动脉。此外,胃底还有左膈下动脉的小分支供应血液。胃的血液供应十分丰富,因此,在胃大部切除术时,结扎胃的主要动脉而保留部分胃短动脉和左膈下动脉的胃支,胃不致于发生严重缺血和坏死。胃的静脉是伴随胃的动脉而分布的。43大隐静脉、小隐静脉的起止、行径、交通、属支、收纳范围及注入部位大隐静脉为全身最大的浅静脉。起于足背静脉弓的内侧内踝前方约1厘米处,沿小腿内侧伴隐神经上升膝关节内侧,绕过股骨内侧髁后方大腿内侧大腿前面于耻骨结节外下方34厘米处穿过筛筋膜,注入股静脉。在穿筛筋膜前接纳属支。属支有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和股外侧浅静脉。收集足底、足背内侧、小腿前内则、大腿、髂部

31、、下腹部及外阴部的浅静脉血。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外侧外踝后方小腿后面腘窝外过深筋膜,注入腘静脉。收集足底、足背外侧与小腿后外侧的浅部静脉血。44肝门静脉的合成、位置、行径和主要属支,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之间的吻合通常肝门静脉主要由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汇合而成,但由于肠系膜下静脉及胃左静脉汇入部位的不同,故肝门静脉的组成又有各种类型。肝门静脉自胰腺的后方上行,经十二指肠上部的深面进入肝十二指肠韧带,然后继续上行达第一肝门,分为左、右两支,分别进入左、右半肝。肝门静脉的属支主要有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胃左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此外还有胃有静脉、胆囊静脉和附脐静脉。肝门静脉与腔静脉系统之间,存在

32、广泛的侧支吻合,这些吻合支,在正常情况下不开放,但在肝门静脉高压症时,则开放形成侧支循环,使肝门静脉系统部分血液导入腔静脉,从而降低肝门静脉的压力。45眼的内容物与折光装置房水透明的水样液。位于眼房内。晶状体位于瞳孔后方、虹膜和玻璃体之间、双凸透镜状的透明体、富有弹性,内容物由晶体囊、晶体纤维和晶体核构成。以睫状小带与睫状体相连,视近,视远时对其凸度进行调节玻璃体为充填于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的无色透明胶状物质,对视网膜起支撑作用。46房水的产生与循环房水产生于睫状体,充满于眼球前房(位于角膜和虹膜之间)和眼球后房(位于虹膜和晶状体之间)内。房水的循环途径:由睫状体产生的房水后房瞳孔前房虹膜角膜角

33、(虹膜与角膜交界处的环形区域)巩膜静脉窦,借睫状前静脉汇入眼静脉。47眼外肌名称作用以及神经支配是眼球巩膜上附着的六条肌肉,其能使眼球随意转动神经支配是三叉神经眼支48骨迷路的形态与膜迷路的组成骨迷路分为前庭、骨半规管和耳蜗三部分。前庭在骨迷路中部,略似椭圆形空腔,外侧壁即鼓室内侧壁,有前庭窗、前壁有孔通耳蜗,后壁上有5个小孔通向三个骨性半规管。骨半规管前、后、外侧三个互成直角排列的“C”形弯曲小管,膨大处称骨壶腹。耳蜗为骨迷路的前部,形似蜗牛壳,由螺旋形的骨管,围绕蜗轴盘旋两圈半。蜗顶向前外方,蜗底对着内耳道底,由蜗轴发出骨螺旋板,耳蜗内有三条管道:前庭阶,膜蜗管和鼓阶。膜迷路位于骨迷路内,

34、由上皮和结缔组织构成,形似骨迷路、分为三部。膜迷路内充有内淋巴,膜迷路与骨迷路之间充有外淋巴。49灰质、白质、皮质、髓质、神经核、神经节、神经纤维束、神经的概念白质主要由纤维在中枢内聚集而成。纤维束白质中功能相同的轴突集合而成。神经周围部的神经纤维束,称为神经。灰质主要由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组成,位于中枢内。皮质位于大脑半球和小脑表面的灰质。神经核位于中枢内的功能相同的细胞体集团。神经节位于周围部的功能相同的细胞体集团。50语言中枢的名称和位置语言中枢是大脑皮质上对语言机能具有调节作用的神经细胞群。可分为:1书写中枢(8区):额中回后部。2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44、45区):额下回后部。

35、3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39区):角回。4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话中枢)(22区):颞上回后部。营养语言中枢有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51内囊的位置、分部及通行的纤维束内囊: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一宽厚的髓质层,它是投射系纤维集中的地方。分为内囊前肢、内囊膝、内囊后肢。在大脑半球的水平断面上,内囊呈尖端向内的屈膝形,其前部也叫前支,中间部位叫膝部,后部叫后支。内囊前部及膝部是运动神经纤维通过,后部为感觉神经纤维和现、听放射纤维通过。52视觉传导路的组成以及各部损伤的临床表现第一级神经元为视网膜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第二级神经元为视网膜的双极细胞。第三级神经元为视网膜的节细胞,节细胞

36、的轴突合成视神经,经视神经孔入颅腔形成视交叉,向后延续为视束。在视交叉中只有来自两眼鼻侧的纤维交叉,因此,左侧视束含有来自两眼视网膜左侧的纤维,右侧视束含有来自两眼视网膜右侧的纤维。第四级神经元为外侧膝状体,其轴突组成视辐射止于距状沟周围的皮质临床症状:1. 视力及视野障碍:.视神经同侧全盲中部双颞侧偏.视交叉外侧部鼻侧偏盲.视束对侧同向偏盲.视辐射对侧同向象限盲(光反射存在、黄斑回避).枕叶(视中枢)对侧同向偏盲(刺激性病变:视幻觉)2. 视乳头异常:视乳头水肿颅内高压视神经萎缩视神经炎53瞳孔对光反射的路径及传入、传出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反射路径:反射中枢顶盖前区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上丘臂

37、两侧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瞳孔缩小。瞳孔对光反射径路不同部位损伤后的表现:当反射径路的传入部分(视神经)损伤时,由于光线不能传入,用光照患侧瞳孔时,两侧瞳孔都无反应;但光照健侧瞳孔时,两眼瞳孔均缩小,即患侧直线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若反射径路的传出部分(动眼神经)损伤时,患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都消失。54锥体路的组成,上、下神经元瘫及面神经、舌下神经核上、下瘫的表现锥体束是下行运动传导束,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两种。表现我找不到,请同学们原谅:(55臂丛的主要分支和支配区域分支短支胸长神经(前锯肌)、胸背神经(背阔肌)、胸前神经(胸大、小肌)。长支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和腋神经。支配区域也找不到:(56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性质和主要分布脑神经亦称“颅神经”。从脑发出左右成对的神经。共12对,依次为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12对脑神经连接着脑的不同部位,并由颅底的孔裂出入颅腔。这些神经主要分布于头面部,其中迷走神经还分布到胸腹腔内脏器官。各脑神经所含的纤维成分不同。,四种纤维成分:躯体感觉纤维、内脏感觉纤维、躯体运动纤维和内脏运动纤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