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水平考必背学问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水平考必背学问点归纳.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历史水平考必背学问点归纳 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把握目前的学问,还要把高中的学问与学校的学问溶为一体才能学好。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比学校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历史水平考学问点总结,盼望能关心到大家! 高中历史水平考学问点总结1 一、汉朝 1、中朝(内朝):由皇帝亲信近臣(侍从、秘书)构成(这些人身份低微,被皇帝破格使用担当尚书令、侍中等),参加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导致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成了“外朝”,被拒于政治决策之外,减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2、刺史制度:汉武帝时代,全国划分为.个监察区域,称.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
2、治,加强.对地方的掌握。 二、隋唐 1、三省六部制 内容:.的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令、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作用: 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一分为三,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三省六部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相互合作,提高了.机构的行政效率。 2、科举制: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纳分科取士的方法,所以叫做科举。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头采纳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时,政府开头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评价科举制: 进步性:a.科举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
3、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制造了条件。b.这种制度也促成了普遍长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重学风气的形成。c.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正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肯定的合理性。 局限性: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殊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制造意识的人。科举制作为具有鲜亮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掌权者能够掌握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三、宋朝 1、设立中书门下作为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2、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3、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4、分割了宰相财权; 4、设枢密院掌军政,分割了宰相军权。 四、元朝 1、.:设中书省作为行政机关,替代三省,直接领六部,行使宰相职权; 2、地方:实行行省制(行中书省的简称),加强了.集权,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高中历史水平考学问点总结2 1.当今世界经济进展的趋势及世界经济关系格局呈现的特点、趋势产生的缘由和趋势之间的关系 (1)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特点: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2)主要缘由: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生产力大大提高。 (3)关系: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进展到肯定阶段的产物;经济区域集团化为经济全球化供应了阅历和条件,并加强了全球经济的依靠关系;经济区域集团化肯定
5、程度上又阻碍了经济全球化;总之,两者之间主要是相互促进、相互依靠、并行进展。 2.欧洲走向联合的缘由 第一,渐入“黄金时代”的欧洲人民从惨痛的历史教训与严酷现实中不约而同地得出这样的结论:为了使欧洲摆脱血腥冲突的威逼,缓和民族仇恨,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必需重新组织欧洲的经济、.与政治生活。 其次,二战后,美国、苏联势力在欧洲的影响急剧扩大,欧洲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下降,只有联合,才能重新树立欧洲的新形象。 第三,随着科技和生产的进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西欧地区国家林立,存在着国内市场狭小和生产资源短缺的问题,只有走向联合,才能做到优势互补,才能有利于各国的共同进展。 第四,欧洲有着共同的文
6、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高中历史水平考学问点总结3 一、时间:17、18世纪 二、背景:封建专制制度成为西欧国家资产阶级力气进展的严峻障碍。自然科学的进展。 三、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四、内容:一用、二批、三毁灭、三追求。 五、主要人物: (一)英国(发源地、早期代表) 霍布斯(代表资产阶级上层利益) 观点:(1).契约制造君权国家;(2)人民授予君权;(3)人民肯定听从民选君权;(4)支持专制王权,可以干涉私有财产;(5)宗教有助于维护.秩序。 评论:提出最基本的启蒙思想,又带有明显封建落后意识。 2、洛克 修正霍布斯观点: (1)国家政权不应干涉私有财产 (2)主见君主立宪制
7、,权力分属议会、君主。 (二)法国 地位:启蒙运动中心 缘由:资本主义进展到较高程度,封建专制制度严峻。 代表: 1、伏尔泰:(1)评价天主教会,但主见信仰上帝。(2)反对君主专制,主见君主立宪制。 2、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提出三权分立原则;(2)权力制约与平衡。 3、卢梭:(1)“.契约”论;(2)“人民主权”说。 4、狄德罗百科全书派。 六、影响: (一)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影响; (二)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三)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 高中历史水平考学问点总结4 一、希腊文明的摇篮 1.地理条件 (1)依托海洋: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环绕的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邻爱琴海,多海岸线与
8、自然良港,为希腊供应了通向世界的便利通道。 (2)相对孤立:重叠山峦和海洋阻隔,又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海岛上。 2.城邦制度: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小国,史称“城邦”或“城市国家”。城邦面积狭小,人口不多,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构成城邦的基本特征。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1.梭伦改革 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执政官梭伦推行改革。 内容:他依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公民大会成为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与;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等。 作用:改革动摇了旧氏
9、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 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连续进行改革。 内容:他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番执政;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员会;连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等。 作用: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3.伯利克里改革 时间:公元前5世纪,在伯利克里担当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进展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内容(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全部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当几乎一切官职并参与公民大会;进一步扩大五百人
10、议事会的职能;陪审法庭成为司法与监察机关;法官从各部落3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中产生,审理各类重要案件,监督公职人员,并参与立法;十将.员会不仅统率军队还参加政治;执掌城邦军政大权的是首席将军。发放参政津贴和“观剧津贴”。 作用:推动雅典民主政治进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 三、雅典民主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1.进步性 (1)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产生了很多文化巨匠。民主氛围制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2.局限性 (1)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对妇女、外邦人、广阔奴隶而言无权享受这
11、种民主。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2)雅典民主更是小国寡民的产物。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动乱的隐患。狭隘的城邦体制,最终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快速进展。 高中历史水平考学问点总结5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缘由及评价 1、缘由: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发生重大变革。.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见。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训练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进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相互诘难、批驳,形成了“
12、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汲取、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进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进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的思想家、训练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惜,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疼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
13、,主见“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训练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进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见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见“性本善”。 荀子也主见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汲取了一些其他学派的乐观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反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见。 (2)庄子,继承和进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见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肯定的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进展趋势。 高中历史水平考必背学问点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