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元素和化合物学问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元素和化合物学问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生物元素和化合物学问点 生理学也可按生物的结构层次分为细胞生理学、器官生理学、个体生理学等。在早期,植物生理学多以种子植物为讨论对象。下面是我整理的高中生物元素和化合物学问点,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高中生物元素和化合物学问点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 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 微量元素:Zn 、Mo、Cu、B、Fe、Mn(口诀:新木桶碰铁门)主要元素:C、H、O、N、P、S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N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 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鲜重下含量最高)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水(含量最高
2、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无机 盐脂质 有机化合物、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核酸 糖类 4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看 常用材料:苹果和梨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l的NaOH、乙液:0.05l的CuSO4) 留意事项: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甲乙液必需等量混合匀称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 必需用水浴加热 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2)脂肪的鉴定 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 试剂:苏丹或苏丹染液 留意事项: 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看时有的地方清楚,有的地方模糊。 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需使用显微镜观看 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
3、不同 颜色变化:橘黄色或红色 (3)蛋白质的鉴定 常用材料: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 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l的NaOH、B液:0.01l的CuSO4 ) 留意事项: 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 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 颜色变化:变成紫色 (4)淀粉的检测和观看 常用材料:马铃薯 试剂:碘液颜色变化:变蓝 其次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担当者蛋白质 一、氨基酸及其种类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或单体)。 结构要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侧链基团)打算。 二、蛋白
4、质的结构 氨基酸、二肽、三肽、多肽、多肽链、一条或若干条多肽链盘曲折叠、蛋白质 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的方式: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的水。 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三、蛋白质的功能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肌肉毛发) 2、催化细胞内的生理生化反应) 3、运输载体(血红蛋白) 4、传递信息,调整机体的生命活动(胰岛素) 5、免疫功能( 抗体) 四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缘由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挨次,以及空间结构不同导致蛋白质结构多样性。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导致蛋白质的功能的多样性。 规律方法 1、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的2
5、0种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NH2-C-COOH 依据R基的不同分为不同的氨基酸。H 氨基酸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NH2和一个-COOH位于同一个C原子上,由此可以推断是否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2、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m条多肽链时,共脱去(n-m)个水分子,形成(n-m)个肽键,至少存在m个-NH2和m个-COOH,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n?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18(n-m) 3、氨基酸数=肽键数+肽链数 4、蛋白质总的分子量=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总分子量-脱水缩合反应脱去的水的总分子量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DNA(脱氧核糖核酸) 一、核酸的分类、 RNA(核糖核酸) DNA与RNA组
6、成成分比较(见附表) 二、核酸的结构 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核苷酸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1)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 (2)RNA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 核酸中的相关计算: (1)若是在含有DNA和RNA的生物体中,则碱基种类为5种;核苷酸种类为8种。 (2)DNA的碱基种类为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种类为4种。 (3)RNA的碱基种类为4种;核糖核苷酸种类为4种。 化学元素组成:C、H、O、N、P 三、核酸的功能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观看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材料:人的口腔上皮
7、细胞 试剂: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留意事项: 盐酸的作用:?转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别,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现象: 甲基绿将细胞核中的DNA染成绿色, 吡罗红将细胞质中的RNA染成红色。 DNA是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分布。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少量存在于细胞核中。 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细胞中的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糖类的分类,分布及功能: 种类、分布、功能 单糖、五碳糖、核糖 (C5H10O4)、细胞中都有、组成RNA的成分 脱氧核糖(C5H10O5)、细胞中都有、组成DNA的成分六碳糖(C6H
8、12O6)、葡萄糖、细胞中都有、主要的能源物质果糖、植物细胞中、供应能量、半乳糖、动物细胞中、供应能量 二糖 (C12H22O11)、麦芽糖、发芽的小麦、谷控中含量丰富、都能供应能量蔗糖、甘蔗、甜菜中含量丰富、乳糖、人和动物的乳汁中含量丰富、多糖(C6H10O5)n、淀粉、植物粮食作物的种子、变态根或茎等贮存器官中、储存能量、纤维素、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中、支持爱护细胞、肝糖原 糖原 肌糖原、动物的肝脏中、储存能量调整血糖 动物的肌肉组织中、储存能量 细胞中的脂质脂质的分类 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减压 磷脂: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主要成分胆固醇、固醇、性激素 维生素D 脂质的分类,分布及功能 1、
9、脂肪(C、H、O)存在人和动物体内的皮下,大网膜和肠系膜等部位。动物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与糖类相同质量的脂肪储存能量是糖类的2倍。 功能:保温削减内部器官之间摩擦缓冲外界压力 2、磷脂构成细胞膜以及各种细胞器膜重要成分。 分布: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大豆的种子中含量丰富。 3、固醇 包括:胆固醇-构成细胞膜重要成分;参加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其次性征 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汲取。 单体和多聚体的概念: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是由很多氨基酸连接而成的。核酸是由很多核苷酸连接而成的。 氨基酸、核苷酸、单糖分别是蛋白质
10、、核酸和多糖的单体,而这些大分子分别是单体的多聚体 生物大分子的形成:C形成4个化学键 、成千上万原子形成 、碳链、单体、生物大分子 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细胞中的水包括 结合水: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自由水:细胞内良好溶剂、运输养料和废物 很多生化反应有水的参加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关系:自由水和结合水可相互转化 细胞含水量与代谢的关系 代谢活动旺盛,细胞内自由水水含量高;代谢活动下降,细胞中结合水水含量高。 细胞中的无机盐 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无机盐的作用: 1.细胞中很多有机物的重要组成成分2.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4.维持细胞的渗透
11、压 部分无机盐的作用 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呆小症 缺钙:抽搐、软骨病,儿童缺钙会得佝偻病,老年人会骨质疏松 缺铁:缺铁性贫血 附表 类别、DNA、RNA 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鸟嘌呤核糖核苷酸 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碱基、腺嘌呤(A)鸟嘌呤(l培育液中酵母菌的数量计算平均值,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 结果分析:空间、食物等环境条件不能无限满足,酵母菌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增长 三、群落的结构 1、生物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肯定区域中各
12、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是由本区域中全部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 2、群落水平上讨论的问题:课本P71 3、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4、种间关系: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结果对一方有利一方有害。 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或空间等。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借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提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5、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
13、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植物分层因群落中的生态因子光的分布不均,由高到低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的食物和微环境不同。 (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影响因素:地形、光照、湿度、人与动物影响等。 4、意义: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力量。 四、群落的演替 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1、初生演替: (1)定义: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掩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毁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2)过程:地衣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2、次生演替 (1)定义: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2)引起次生演替的外界因素: 自然因素:火灾、洪水、病虫害、寒冷 人类活动(主要因素):过度砍伐、放牧、垦荒、开矿;完全被砍伐或火烧后的森林、弃耕后的农田 3、植物的入侵(繁殖体包括种子、果实等的传播)和定居是群落形成的首要条件,也是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基础。 高中生物元素和化合物学问点